顯示地圖 |
|
|
郵編:430070 代碼:420111 區號:027
拼音:Hóng Shān Qū 英譯:Hongshan District
洪山區位於武漢市東南部,東抵鄂州市,南與江夏區接壤,東北與新洲隔江相望。東經114°7′-114°38′,北緯30°28′-30°42′。面積509平方千米。總人口85萬人(2007年末)。
全區轄8個街道、2個鎮、4個鄉:珞南街道、關山街道、獅子山街道、張傢灣街道、紅旗街道、葛化街道、洪山街道、和平街道、花山鎮、左嶺鎮、青菱鄉、九峰鄉、建設鄉、天興鄉。區政府駐珞南街道珞獅路318號。
以平原為主,山水相間。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284毫米,年均溫16.7℃。107國道貫穿境內,武鹹、武金等公路通往省內各地。古跡遺址和革命紀念地有九女墩西北鳳麟嘴有楚王墓,磨山東北岸對面有楚莊王擊鼓督戰的鼓架山,唐宋年間建造的寶通寺、洪山寶塔等古建築以及施洋烈士墓等革命紀念地等。 |
|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是武漢市的七個中心城區之一(武漢的七個中心城區是:江岸、江漢、礄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全區土地面積502平方公裏,人口87萬(含流動人口),山水資源和人才資源都極為豐富。管轄區內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16所;有國傢重點實驗室10個。"兩院"院士28人,興旺繁華的科技一條街橫貫東西,聞名遐邇的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坐落其間。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加上國傢光電子信息産業基地"武漢·中國光𠔌"在東湖開發區落戶,更給洪山區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可以預見,洪山區的明天會更加燦爛。
同洪山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相適應,洪山區的基礎教育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 和其它地區的基礎教育相比,洪山區的基礎教育有以下突出特點:底子薄、發展快、方向明、思路新。
1986年以前,洪山區是武漢市的郊區,區域經濟以農業為主,中小學辦學條件普遍較差。至於名校更是寥若晨星。1986年武漢市實行新的區劃,洪山區定位為以城帶郊的新型城區,近年又成為中心城區,對於基礎教育的發展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審時度勢,及時抓住"兩基"達標的契機,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全區上下勵精圖治,艱苦奮鬥,形成了個個為"普九"流汗,人人為"兩基"盡力的良好氛圍。總共投入l.2億元,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教學設施,使全區中小學舊貌變新顔;於1996年4月,一舉通過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的評估驗收。成為全省"兩基"工作先進單位。
洪山區位於長江之畔,東湖之濱,是武漢市以城帶郊的中心城區。全區自西嚮東呈半圓形,東抵鄂州市,南與江夏區接壤,西與武昌、青山兩區相鄰,北與黃陂區、新洲區隔江相望,是武漢的東大門。全區版圖面積570平方公裏,戶籍人口82.6萬,常住人口超過100萬,轄8個街道6個鄉鎮。洪山區人文特色濃郁,科教智力密集,交通發達便捷,山水資源豐富,發展空間廣阔,是創業、居住的理想之地。
近年來,洪山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深入實施“依法治區、科教興區、環境優區”戰略,積極推進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都市農業加快發展,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2007年,全區實現生産總值224.9億元,比上年增長15.0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5.5億元,增長20.95%;全口徑財政收入26.5億元,區級財政收入7.19億,分別增長26.2%和2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9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901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21%和10.19%。
行政區劃
洪山區有城有鄉,是典型的二元結構城區。行政區內有珞南、關山、獅子山、紅旗、葛化、張傢灣、和平、洪山8個街道辦事處,126個建成社區;有建設、青菱、九峰、花山、左嶺、天興6個鄉鎮,141個行政村。中心城區面積90平方公裏,農村面積480平方公裏,有68.7萬城區人口,13.9萬農村人口。2007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産值131億元,農業總産值13.5億元。
産業發展
轄區科教資源獨特,擁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16所部屬、省屬高等院校,在校大學師生50多萬人。有35個國傢級和省級科研單位、13個國傢重點實驗室,兩院院士44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0多萬人。國傢級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即“武漢·中國光𠔌”處於洪山腹地。目前,我區已建立了區校合作平臺、校企合作平臺和科技信息平臺。獨特的科技、教育和人才優勢,為轄區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富的智力資源和雄厚的技術支撐。
科技發展成為品牌。近年來,洪山充分發揮科教智力優勢,建立了以街道口、廣埠屯地區為中心,沿珞喻路嚮東西兩側延伸,西起石牌嶺、東至關山口,長達10公裏的洪山區科技一條街。北京、深圳等外地300多傢科技企業在這裏設立了“窗口”,4000多名科技人員在此從事科研工作,幾年來已纍计研究開發科技産品1470多項。在科技特別是電腦業的發展上,“廣埠屯”已成為與“中關村”齊名的城市名片。
企業孵化網絡基本健全。以轉化成果,孵化企業,培育企業傢為目標的科技企業孵化器是中小科技企業成長的搖籃。從2000年開始,按照“專業化建設,市場化運行,社會化服務”的思路,着手建立科技企業孵化器,為在孵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高效率”的服務。目前,已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15個,其中國傢級3個,孵化面積23萬平方米,在孵企業738傢,培育出藍星集團、團结激光、高德光電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的企業。洪山已經成為武漢市科技孵化器建設示範區和全市唯一的“國際合作試點區”,連續三屆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殊榮。
創意産業成為亮點。為發揮高校資源,幫助畢業大學生轉化學業優勢,洪山區積極促進創意事業發展。以中國地質大學為中心,已建成魯磨路地質大學珠寶一條街;擬以黃傢湖大學城為中心,建成大學生創業一條街。目前,以武漢大學“珞珈創意園”、“武漢創意産業中心”為重點,北起珞獅北路,南至珞獅南路,長3公裏的創意大道正在加快建設,將聚集華中地區最大的出版産業以及表演、設計、軟件多媒體設計等創意類型企業,是全省創意企業和人才最為密集的區域,創意産業前景無限。
近幾年來,洪山區委、區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着力實施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着力優化産業結構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初步形成了“五園一帶”的産業發展格局。即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等為主的左嶺化工都市工業園;以出版發行、動漫遊戲研發製作、設計創意等為主的創新産業園;以鋼鐵加工、配套等為主的建設鋼鐵産業園;以光電子、電子信息為主的九峰科技園;以新型建材、新材料等為主的澳洲産業園;以科技企業孵化、培育科技初創企業等為主的科技孵化帶。
歷史文化
需要不斷擴展演變而來。1949年10月,在武漢的江南地區成立了洪山、武泰、挹江三個郊區;1951年5月,撤銷三個郊區,成立武昌郊區;1951年7月,武昌郊區改為東湖區和南湖區;1954年2月,改東湖區為洪山區;1956年6月,南湖區並入洪山區。之後又經過一些演變,成為了如今的洪山區。
洪山作為獨立行政區雖然時間不長,但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從西周直到新中國成立,洪山均屬歷史上的武昌縣(今江夏區)管轄。這裏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吸引着歷代的精英人物,聳立着歷史上衆多特色建築。
在這裏,有南望山上西漢時期的蠻王塚;有在東湖風景區為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所建的行吟閣;有洪山上的施洋烈士陵園;有光𠔌廣場上的李四光等著名科學家的雕塑群像等。這裏還有建於南朝的寶通寺;建於唐代的北洋橋;建於元代的無影塔;建於明代的洪山寶塔、蓮溪寺。
近幾年來得到修復並開放的卓刀泉古寺,位於伏虎山麓。相傳東漢末年,關羽曾駐兵於此,因天旱無水,兵幹馬渴,關羽一急之下,卓刀於地,頓時水涌成泉,是為“卓刀泉”。
交通旅遊
武漢市城區現有和在建的6座長江大橋中,二橋、陽邏、天興、白沙洲等4座大橋聯通洪山;武漢市4大環綫均通過洪山;滬蓉、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316國道、京廣、武大和規劃建設中的武廣、武京高速客運專綫以及武漢2號、4號軌道交通均穿越洪山;珞喻路、珞獅路、雄楚大道、南湖大道、徐東大道、迎賓大道、友誼大道等六條城市主幹綫橫貫東西南北,白沙洲以及正在興建之中的街道口、卓刀泉、嶽傢嘴四大立交橋成為東西貫通、南北交融、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天興汽渡、左嶺白滸碼頭成為水上交通與運輸的紐帶。便捷的交通,為洪山倉儲、物流、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撐。
洪山豐富的山水、路橋、科教及歷史人文等資源,為發展旅遊休閑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已經形成以東湖九峰城市森林保護區為核心的大東湖自然景觀綫路。比西湖面積大5倍的東湖,水面面積34平方公裏,沿岸被34座山峰環繞,山下有湖,水中有山。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被,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緻的園中園,吸引着衆多的中外遊客。九峰山方圓20平方公裏,其9座山峰蜿蜒起伏,其丁管峰海拔200米,是武漢城區第一高峰。九峰山上林木遍布,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人們親近大自然的理想去處。形成了環湯遜湖嚴西湖青菱湖黃傢湖周邊的鄉村休閑旅遊綫路。湯遜湖擁有水面1.5萬畝,已建和在建的有三大區域:農傢樂園區、水上運動遊樂區、避暑休閑區。還有張公山休閑娛樂度假區、黃傢湖休閑觀光風景帶等等,為人們的休閑娛樂提供了絶佳去處。形成了以武大、華科大、光𠔌步行一條街、卓刀泉歷史文物古跡、圖書城等衆多科教歷史景點為基礎的科教文化綫路。東湖海洋世界、鳥語林、武漢植物園、中南民大博物館、中國地大博物館、絢麗多姿的武大櫻花,具有神奇典故的卓刀泉古寺等等多處景點,讓人們在遊覽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資源
洪山因山而得名,其山水資源非常豐富。山體在武漢主城區中所占比例達70%以上,水面所占比例更高,達83.2%。擁有山峰122座,面積4萬餘畝,其中洪山、九峰山、珞珈山、伏虎山、白滸山、花山、獅子山、桂子山、喻傢山等衆多山峰,高聳雲宵,挺立鬧市。東湖、南湖、嚴東湖、嚴西湖、曬湖、湯遜湖、野芷湖、黃傢湖等10多個湖泊安傢洪山。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為洪山實施“環境優區”戰略,大力發展旅遊休閑業,打造最適宜創業和居住的生態園林城區奠定了獨特的優勢。洪山的森林覆蓋率、建成區緑化覆蓋率均為武漢市主城區之最,成為城市緑肺,天然氧吧。目前,洪山已獲得市級“山水園林城區”稱號,正在嚮更高的目標邁進。
五大商圈體係
與武漢市建設華中地區商貿流通中心相呼應,洪山大力整合商貿資源,加快規模特色商圈發展,已經形成五大各具特色的商圈。其中珞喻路商圈形成了以賽博數碼廣場、資訊廣場等為核心的電子科技産品一條街,以新世界、群光廣場等大型商場為竜頭的商貿企業群;徐東路商圈形成了以商貿流通業和公司總部商務為特色的武漢市江南片重要的商貿服務中心,徐東平價、銷品茂、沃爾瑪、新宜傢、麥德竜、凱旋門、金馬傢居、歐亞達等中外大型商傢紮堆經營;白沙洲商圈利用其開闊的場地和便利的交通,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形成了汽車及零配件、新型建材、農副産品、物流配送等各具特色的專業銷售服務市場,烽火鋼材大市場、機電市場等7大物流市場2007年交易額已經超過100億元,其中白沙洲農副産品大市場日交易量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武漢火車站商圈重點發展以服務客流為主體的各類商貿流通業,逐步把該地區建成武漢市現代化“窗口式”新型客運商圈;白滸山港區商圈配合武漢白滸山外貿碼頭港區、化工新城和陽邏長江大橋建設,發展完善與此相適應的配套設施和服務項目。
珞喻路商圈:實行街道口地區、卓刀泉地區與魯巷地區聯體發展,促進珞喻路科技産品開發經營,擴大規模,提升檔次,發展賽博廣場等大型IT産品專賣商場,提高科技一條街電子産品服務功能和輻射力。對珞喻路街面進行立體整治,突出科技特色,提高科教文化品位。
徐東路商圈:完善該商圈服務功能、服務設施。突出發展商貿流通業和公司總部商務。建設和完善特色街、市場群。搞好友誼大道等新建幹道商業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把徐東路商圈建成武漢市江南片重要的商貿服務中心。
白沙洲商圈:大力發展白沙洲地區現代物流業,發展汽車及零配件、新型建材、農副産品、物流配送等各具特色的專業銷售服務市場,“十一五”把該地區建成武漢市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與商品集散地。
武漢火車站商圈:按照武漢市建設新火車站的統一規劃佈局,整合資源,理順體製關係。配合武漢市新火車站的建設,在和平鄉白馬洲地區適時發展以服務客流為主體的各類商貿流通業。沿武漢火車站廣場周邊建設若幹標志性建築和地標性景觀,逐步把該地區建成武漢市現代化“窗口式”新型客運商圈。
白滸山港區商圈:配合武漢白滸山外貿碼頭港區和化工新城建設,在該地區適時啓動建設外貿商品、化工産品等倉儲物流商圈。建設與化工新城、白滸山港區和陽邏長江大橋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及服務項目,促進東部地區快速發展。
城鄉統籌發展
圍繞服務城市,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建設優勢農産品生産和深加工基地。“洪山菜薹”是金殿玉菜,與“武昌魚”齊名,其原産地得到控製保護,示範基地達到8000畝;建設鄉白蘿蔔、天興洲韭菜發展成為地方風味名吃;嚴西湖高新技術水産品示範區、湯遜湖名優水産品養殖區、花山、九峰苗木花卉基地生産規模不斷擴大。
以推進農村傢園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近三年來已在24個村實施農村傢園建設。完成了11個農村傢園創建“五通五改一室一場一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城中村綜合改造不斷推進。二環綫內已有66個城中村列入城中村改造範圍。首批28個城中村集體經濟組織改製基本完成,19個村完成農業戶口改登,17個村完成社會保障參保工作,16個村完成舊村灣改造規劃編製任務。
Hongshan Qu
420111
郵編:430070
區政府駐地位於珞獅南路318號。 |
|
洪山區位於武漢市東南部,東抵鄂州市,南與江夏區接壤,東北與新洲隔江相望。東經114°7′-114°38′,北緯30°28′-30°42′。面積509平方千米。2004年末總人口120188人。 |
|
“十五”期間,洪山區國民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十一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實現了經濟跨越式發展,主要經濟指標“翻番”,經濟實力大大增強。2005年全區生産總值達到168.1億元。 2005年全口徑財政收入達到16.5億元,為2000年的5.05倍;區級財政體製收入達到4.52億元,為2000年的2.26倍。
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産業結構逐步趨嚮合理,一、二、三産業比重由2000年的17.2:38.7:44.1,調整為2005年的4.7:31.1:64.2。工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高新技術産業逐步成為全區主導産業之一;打造出一批區域性工業精品名牌;規模企業達到129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5.03億元,其中區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05年達到16.2億元,為2000年的2.7倍;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取得可喜成就,建成區級政務城域網和一批園區、企業信息局域網絡。“住、購、學、遊”等服務業得到較快發展。超市、大型購物中心、專業市場等新型商貿業態形成規模效應;交通、物流、倉儲業發展加快;高校後勤社會化服務形成特色;房地産業成為新興支柱産業之一;旅遊業打造出科教文化特色遊、山水風景名勝遊和都市農業生態遊三條主題旅遊綫路;文化産業進一步發展;中介、法律、金融、保險、物業管理、社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取得長足發展。消費需求不斷擴大,2005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6億元,為2000年的1.7倍。農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化。規模基地建設、農産品深加工有了新拓展;培育壯大了“洪山菜薹”等特色農副産品品牌;建成一批適應現代都市生活需要的觀光休閑景點,城郊型農業種養殖功能逐步嚮都市生態旅遊型功能轉變,農業綜合效能明顯提高。
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改革攻堅成效顯著。區直國有、集體和街鎮鄉辦企業改製基本完成,民營經濟得到較快發展。農村稅費改革和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農村戶籍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施行。城中村綜合改造試點工作全面展開。行政管理體製和機構改革力度加大,實現了政企職能分開。事業單位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財政、醫療、衛生、文體、教育、保險、勞動、人事及其它各項改革繼續深化。對外開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資績效明顯。“十五”時期實際利用外資2億美元,為“九五”期間的4.3倍;實際到位內資110億元,為“九五”期間的2.7倍。
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和完善。五年共新建擴建主次幹道、連通道60條,總長度達220公裏;新建村組硬質道路280公裏,實現了鄉村主要道路硬質化;完成了城鄉電網改造工程,農村水網、電話通訊等基礎網絡建設取得新成果。實施重點建設項目114個,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80億元。實施“潔、緑、亮、美”工程,建成市級“山水園林城區”。
科教特色更加鮮明。創立了國傢級科技創業中心,獨具洪山特色的科技企業孵化帶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孵化帶面積達到21.7萬平方米,在孵企業600余家,轉化科技成果428項,我區成為全市科技孵化器建設示範區。保持了“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區”稱號,連續三屆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殊榮,成為全市唯一的“國際科技合作試點區”。基礎教育取得較大進步,中小學入學率、輟學率、畢業率普遍達標,洪山高中、卓刀泉中學和華師大附小建成省級示範學校,石牌嶺高級職業中學被評為國傢級重點中職學校。幼兒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特殊教育、各類成人教育繼續發展。圓滿完成省“西藏班”入駐我區任務,“西藏班”教學環境與管理受到省市好評。高等教育快速發展,轄區高校在校大學生突破40萬人。黃傢湖地區新建大學3所,基本形成環東湖→環南湖→黃傢湖高等教育長廊。 |
|
洪山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光能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水熱同季、四季分明、幹濕明顯,無霜期長,適宜蔬菜等農作物的生長和漁牧業的養殖。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50~2050小時,太陽輻射總量為106~110卡/平方釐米,無霜期平均為240~205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150~1190毫米,並與光熱同季,主要集中在農作物需水的4-8月。光、熱、水資源豐富,並且具有組合優勢,為農業、漁業、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氣候條件。但是,區內光、熱、水分佈不均勻,變化較大,鼕、夏季日照相差約一倍,一年中氣溫變化大,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氣溫29°C左右,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氣溫4°C,存在着夏季高溫,鼕季冷凍等弊端。降雨量一般集中在4-8月,通常春夏多雨,秋鼕少雨,在季節上分佈不勻,春季陰雨連綿,夏季大暴雨,突發性強,日降雨量最多達248毫米,秋鼕降雨較緩和,鼕季時有幹旱發生。這些災害天氣對農業生産是不利的。
洪山地區年均氣溫16.3°C,農業界限溫度高於5°C者為283天,高於10°C者235天,高於20°C者136天,元霜期236天,年均日照時數2087時,年均降雨量1163mm。加上長江環繞全區東北西三面湖泊星羅棋布,地勢略有起伏。故湖泊效應、壟崗效應、城市效應明顯。這些氣候因素的綜合影響為洪山區蔬菜生産創造了優越條件。 |
|
一、晚清和民國時期
洪山地域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起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均屬武昌縣管轄。
清朝末年,武昌縣下轄鄉,鄉下轄裏,裏下設保,保下設甲。在現洪山區境內設南鄉和北鄉。其中南鄉設上鸚鵡裏(今青菱湖周圍)和下鸚鵡裏(今黃傢湖一帶)北鄉設6裏,即:保安一裏、保安二裏(即今東湖一帶);永豐一裏、永豐二裏(即今嚴傢湖、洪山、花山一帶);招賢裏、橫山裏(即今張傢鋪和青山一帶)。
在民國初期,沿用清末舊製。1927年武昌縣進行區劃調整,在今洪山區境內設10個鄉,即:武豐鄉、崇善鄉(今北湖及東湖周圍)、附城鄉、南湖鄉(今南湖周圍)、英豐鄉、恩場鄉(今黃傢湖、青菱湖周圍)、昌明鄉(今石咀村)、永豐鄉、永寶鄉(今花山、洪山、遊傢廟一帶)、八吉鄉(今八吉)。
1934年武昌縣進行區劃調整,在今洪山區境內設第六區和第七區。其中第六區設26個鄉,即:近港鄉、山內鄉、山外鄉、豐樂鄉、永壽鄉、鬍墩鄉、洪廟鄉、東鄉、聖化鄉、沙口鄉、天興鄉、小乙鄉、海西鄉、石山鄉、遊傢廟鄉、竹橋鄉、火官鄉、堰房鄉、關廟鄉、溫洲鄉、吳立鄉、武豐下鄉、善後鄉、從大鄉、梅大鄉;第七區所設的鄉在今洪山區境內的有魯家乡、駝子店鄉、福壽鄉、王店鄉。
1946年,武昌縣進行區劃,設新安鄉(今魯巷)、永豐鄉(今王傢廟)、福壽鄉(駝子店)、招賢鄉(今張傢鋪)、八吉鄉(今嚮傢祠)、文明鄉(今石咀)、青山鎮(含今洪山區的鐵鋪嶺、武豐、賈傢嶺、餘土庫、方傢嶺、火官、溫洲、法華、楠木、天興、輓月、演佛、鬍墩、渡口、洪吉、新集、崇陽、蘆傢嶺等村)。
洪山區是由境內有洪山而得名。
1949年11月,武漢市在江南地區設3個郊區,即洪山區、武泰區和挹江區。其中洪山區位於東湖和沙湖之間,區機關駐官園灣1號,轄官園、武珞、沙湖、東亭4鄉。武泰區區機關駐武昌萬佛林,轄白沙、蓮溪、佛林、楠木、永安5鄉。挹江區機關駐武昌王傢墩,轄建設、解放、和平3鄉。
1951年4月,將洪山、武泰、挹江三個郊區合併為武漢市第八區(武昌郊區),區機關駐地在武昌官園灣1號。轄解放、建設、和平、官園、武珞、沙湖、東亭、白沙、佛林、永安、楠木、蓮溪12鄉。
1952年7月,武漢市撤銷第八區(武昌郊區),並將武昌縣部分地區劃入武漢市,成立南湖區、東湖區。其中南湖區,區機關駐武昌苗園,轄永安、楠木、佛林、洪福、李傢橋、青菱、花園、石咀、楊泗磯、老橋、馬驛、王傢店、譚廟。譚佛、九夫、安傢、湖口、油坊嶺、宗黃、福樂、滄海、烏竜22鄉;東湖區區機關先後在武昌曹傢花園、周傢灣、中高傢灣等地。轄武珞、三合、魯巷、東湖、磨山、官園、竜王、溪橋、沙湖、東亭、楊湖11鄉。
1955年2月,武漢市將東湖區和武昌縣的第七區合併,成立洪山區。區機關駐武昌高傢灣。轄洪山、武珞、蓮溪、魯巷、磨、長山、三合、聯合、中合、花山、春和、山湖、白滸、沿江、同意、太魯、大吳、劉黃18鄉和中南路街、武珞路街2個街道辦事處。
1956年6月,武漢市撤銷南湖區將武漢市江南的3個郊區(洪山區、南湖區和青山區)合併為洪山區和青山區。將原屬洪山區管轄的花山、中合、春和、聯合、大吳、劉黃、山湖等7個鄉劃歸青山區,又將原屬武昌區管轄的陸傢街、千傢街、珞珈山街劃歸洪山區,此時洪山區又將33個小鄉合併為蓮溪、東亭、南湖、喻傢山、長春、長江、九峰、遊廟、駝子店、黎明、建設、紅旗、和平、聯合、天興、前進、友誼、勝利、白滸等19鄉,中南路街、珞珈山街、千傢街、陸傢街等4個街道辦事處。
1957年6月,武漢市將青山區改為城區,原青山區所轄鄉全部劃入洪山區,並將洪山區轄街道劃入武昌區。
1958年8月,武漢市將市郊各小郊區撤銷,成立武漢市郊區,區機關駐地在漢口萬鬆園路2號,1959年2月又遷至武昌街道口珞喻路6號,即今洪山區機關駐地。郊區成立後,先後將小鄉合併成立10個農村人民公社。即:紅旗(後改為南湖)、長青(後改為青菱)、關山、紅焰(後改為花山)、東風(後改為北湖)、武東、和平、五一(後改為葛店)、先鋒(後改為漢橋)、紅星(後改為岱山)。其中漢橋、岱山、葛店3個公社於1960年7月劃出。
1960年4月,武漢市通過了《關於加強領導,發動群衆,開展城市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决定》,從5月至7月在原行政區劃的基礎上,建立9個以區為單位,以大型工廠企業、機關、學校為骨幹的城市人民公社,撤銷武漢市郊區,原郊區所轄的農村人民公社就近劃給各城市人民公社管轄。洪山、關山等人民公社相繼成立。7月6日成立洪山(城市)人民公社,管轄武珞、珞珈山、濱湖、水果湖、東湖風景區等5個分社。
1961年3月武漢市將洪山區人民公社和關山人民公社合併,恢復行政區建置,成立武漢市洪山區。爾後,將原由洪山和關山兩個城市人民公社所管轄的農業生産管理區改為農業公社;同時將原城區公社建置撤銷,恢復街道辦事處。1963年6月,為便於管理,將武昌區轄的花山、尤廟兩個公社劃歸洪山區,又將洪山管轄的和平、聯合兩個公社劃歸武昌區。此時的洪山區轄東亭、蓮溪、南湖、魯巷、花山、尤廟、九峰等7個農村人民公社和喻傢山、水果湖、珞珈山、中南路、武珞、濱湖、關山等7個街道辦事處。
1964年8月,武漢市為加強對市郊農村工作的領導决定撤銷洪山區和各城區農業辦公室,成立洪山和漢橋兩個郊區。原屬洪山區管轄的喻傢山、關山、珞珈山、武珞路、中南路、水果湖、濱湖等7個街道辦事處劃歸武昌區;原武昌區轄的和平、聯合、青菱、石咀等4個農村人民公社劃歸洪山區;原屬青山區轄的環城、天興、建設、黎明、紅旗、火官、白滸、沿江等8個農村人民公社劃歸洪山區。加上洪山區原有的蓮溪、東亭、南湖、魯巷、九峰、尤廟、花山等7個農村人民公社,洪山區此時轄19個農村人民公社。為了便於實施領導,洪山區對所屬公社建置又作了調整:同年8月,撤銷沿江公社並入白滸公社;1966年3月撤銷火官公社,分別並入建設、紅旗公社;同年4月撤銷蓮溪公社和東亭公社合併而為洪山公社。至此,洪山區轄和平、聯合、青菱、石咀、環城、天興、建設、黎明、紅旗、洪山、南湖、魯巷、九峰、尤廟、花山、白滸等16個農村人民公社。
1968年2月,洪山區革命委員會成立。1975年2月,將16個公社合併為7個公社。即:洪山、魯巷、南湖合併為洪山公社;青菱、石咀合併為青菱公社;九峰、尤廟合併為九峰公社;花山、白滸合併為花山公社;黎明、建設、紅旗合併為建設公社;環城、聯合、和平合併為和平公社;天興公社。
1976年1月,漢橋區撤銷並入洪山區,此時,洪山區成為環繞武漢市的大郊區。轄有洪山、青菱、和平、花山、建設、九峰、天興、江堤、永豐、長豐、後湖、諶傢磯等12個公社和琴斷口、唐傢墩2個街道辦事處。
1984年1月,洪山區所轄農村人民公社改為鄉。
1985年1月,將洪山區管轄的江北地區的江堤、永豐、長豐、後湖、諶傢磯等5鄉以及琴斷口、唐傢墩、岱山(1980年1月成立的街道)等3個街道辦事處分別劃為礄口區、漢陽區和江岸區。
1986年7月,將原由武昌區管轄的關山街、獅子山街、葛化街以及珞珈山的大部分組建成的珞南街,劃歸洪山區管轄;1987年1月,將原屬鄂州市的左嶺鎮劃歸洪山區。至此,洪山區管轄天興、和平、建設、洪山、青菱、九峰等6個鄉,花山、左嶺街2鎮以及關山、獅子山、珞南、張傢灣、葛化、紅旗等6個街道辦事處。
1993年7月左嶺鎮同葛化街合署辦公;1994年青菱鄉同張傢灣街合署辦公。
2000年,洪山區轄6個街道、2個鎮、6個鄉。總人口878379人,各鄉鎮人口: 珞南街道 198904 關山街道 195732 獅子山街道 58786 張傢灣街道 13422 紅旗街道 524 葛化街道 5282 花山鎮 29024 左嶺鎮 30453 洪山鄉 87536 青菱鄉 36076 九蜂鄉 19745 和平鄉 108753 建設鄉 53504 天興鄉 2942 東湖開發區虛擬鎮 24546 武鋼北湖農場虛擬鄉 13150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3年,洪山區委、區人大、區人民政府和區政協機關遷駐珞獅路318號。
2004年底,洪山區總人口720188人。轄6個街道、2個鎮、6個鄉,103個居委會、139個村委會。
2005年,撤銷和平鄉、洪山鄉,設立和平街道辦事處、洪山街道辦事處。截至2005年12月31日,洪山區轄8個街道、2個鎮、4個鄉:珞南街道、關山街道、獅子山街道、張傢灣街道、紅旗街道、葛化街道、洪山街道、和平街道、花山鎮、左嶺鎮、青菱鄉、九峰鄉、建設鄉、天興鄉。共有124個居委會、 125個村委會。 |
|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洪山區轄8個街道、2個鎮、4個鄉:珞南街道、關山街道、獅子山街道、張傢灣街道、紅旗街道、葛化街道、洪山街道、和平街道、花山鎮、左嶺鎮、青菱鄉、九峰鄉、建設鄉、天興鄉。共有124個居委會、125個村委會。
●關山街道 辦事處駐珞喻路238號,人口282830人,面積35.00平方千米。轄39個居委會:海核、汽發、南望、長山、磨山、郵科院、汽標、化院、紫菘、陽光、民院路、科技學院、關山口、鼓風、關山路、象鼻山、魯廣、關南、魯磨路、長江、研究所、地質大學、竜安、華科大、中南財大南湖校區、關西、吳傢灣、當代、葛光、華城新都、康居園、碧水、學府、紅星、黃金山、太陽城、智慧城、保利。
●珞南街道 辦事處駐珞獅路200號,人口205676人,面積13.50平方千米。轄35個居委會:街道口、四眼井、勸業場、金橋、武珞、石牌園、伏虎山、武測、麗島花園、研究所、洪珞、華師大一、華師大二、廣八路、卓刀泉、虎泉、廣埠屯、方桂園、馬莊苑、五環、武漢理工大西、武漢理工大東、元寶山、體院、金昌、竹苑、黎明、尤李、博苑、中建三局、桂子山莊、圓夢傢園、高創傢園、尚文創業城、桂子花園。
●獅子山街道 辦事處駐珞獅路513號,人口89192人,面積14.10平方千米。轄10個居委會:華農東、華農西、通惠、省農科院、研究所、湖工、武鐵、珞獅路、獅南、南鬍山莊。
●張傢灣街道 辦事處駐張傢灣,人口20140人,面積23.40平方千米。轄8個居委會:三橋、張傢灣、建村、農科院、南湖、城南新居、光霞、長徵。
●紅旗街道 辦事處駐鐵鋪嶺,人口18165人,面積14.30平方千米。轄7個居委會:聯合、東風、武東、光明、建設、和平、徐東。
●葛化街道 辦事處駐左嶺,人口10989人,面積2.20方千米。轄4個居委會:白滸、左嶺、葛化、祥竜。
●和平街道 辦事處駐工業大道13號,人口22270人,面積42.00平方千米。轄8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金鶴園、徐東歐洲花園、三角路、團结、徐東新村、盛世花園、余家頭、下馬廟、柴林頭、和平、武豐、東興洲、大洲、東方紅、廠前、龔傢嶺、先鋒、湖光、北洋橋、白馬洲、新武東、蘆咀。
●洪山街道 鄉政府駐雄楚大街195號,人口21295人,面積62.00平方千米。轄1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魯巷街、三鴻、東湖新城、板橋、洪山、井崗、馬湖、紅旗、北港、嚮陽、星星、橋梁、磨山、風光、卓刀泉、東湖、漁光、東亭、余家湖、姚傢嶺、幸福、先建、南湖、板橋、李橋、雙建、新路、湯遜湖。
●左嶺鎮 鎮政府駐左嶺正街117號,人口29587人,面積45.00平方千米。轄16個村委會:左嶺、金王、呂墩、花園、上街、程墩、彭李、卸甲、大羅、泉井、黃陂嶺、周莊、朝陽、快嶺、甲鋪嶺、園林。
●花山鎮 鎮政府駐花山鎮,人口30388人,面積54.00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花山、白滸、清豐、東港、沿江、聯豐、吳橋、賽山、何董、清潭、山湖、紅光、白羊山、紅軍、土橋、聯合、花山、春和、紅焰、後山。
●建設鄉 鄉政府駐杜傢井,人口27607人,面積66.80平方千米。轄25個村委會:群利、群聯、嚮傢尾、黎明、四新、高潮、崇陽、前鋒、新村、新集、建洲、建設、工業港、鬍教、五一、火官、紅勝、星火、同興、努力、群力、勝強、武東、賈嶺、五星。
●青菱鄉 鄉政府駐張傢灣,人口24986人,面積63.80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橫堤、火箭、金塘、楊泗、石嘴、老橋、楊林、西灣、建陽、花園、建群、建和、長江、長徵、烽火、光霞、毛坦、勝利、青菱、漁業、紅霞。
●九峰鄉 鄉政府駐王傢店,人口47520人,面積48.00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王店、古架、濱湖、建強、何劉、三星、群建、保豐、新農、新洪、新建、九峰、馬驛、新躍。
●天興鄉 鄉政府駐天興洲,人口3824人,面積26平方千米。轄3個村委會:天興、江心、復興。 |
|
- n.: Hongshan District
|
|
洪山 |
|
湖北 | 武漢 | 廣場 | 武昌區 | 鄉鎮 | ????業公司 | 青山區 | ????務管理局 | |
|
|
洪山區鐘 | 洪山區成教中心 | 洪山區鐘聲滋補 | 洪山區洪珞服裝廠 | 武漢洪山區實驗外國語學校 | 武漢市洪山區中醫院 | 武漢市洪山區九峰醫院 | 武漢市洪山區婦幼保健所 | 武漢洪山區花山醫院 | 湖北省洪山區建設醫院 | 武漢市洪山區石嘴服裝廠 | 武漢市洪山區石咀服裝廠 | 武漢市洪山區長春化纖廠 | 武漢市洪山區紡織廠 | 武漢市洪山區關心飯店 | 武漢市洪山區隨州大廈賓館 | 武漢市洪山區左嶺醫院 | 武漢市洪山區青菱鄉獸醫站 | 武漢市洪山區衛生防疫站 | 武漢市洪山區和平鄉畜牧獸醫站 | |
|
|
九峰鄉 | 關山街道 | 建設鄉 | 左嶺鎮 | 青菱鄉 | 洪山街道 | 洪山鄉 | 紅旗街道 | 和平街道 | 和平鄉 | 珞南街道 | 獅子山街道 | 花山鎮 | 張傢灣街道 | 葛化街道 | 天興鄉 | 東湖開發區 | 北湖農場 | 光𠔌 | 石牌嶺 | 紅旗街 | 魯巷 | 珞南街 | 關山街 | 葛化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