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湖北 hú běi湖北 hú běi
中國中部的省,簡稱鄂。面積185897平方公裏,人口5439萬(1990),省會武漢。該省三面環山,山地丘陵面積占總面積70%,中部、南部為平原。是中國重要的産棉省及淡水養殖省,是輕重工業綜合發展的省,武鋼及十堰的汽車製造廠為中國著名大企業。水陸交通便利,長江、漢水、京廣、焦枝、枝柳、襄渝等河流、鐵路通過該省 |
|
湖北 旅游湖北 旅游 湖北 旅游 湖北 旅游 湖北 旅游
湖北旅遊投訴電話:湖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27-87124701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湖北最佳旅遊時間:湖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5°c左右,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至1600毫米之間。全省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夏炎鼕寒,所以到湖北旅遊最好是在春秋兩季。
湖北民俗節慶活動:湖北是先秦時期楚國的地域,與中原文化並列為華夏文明二大源頭的楚文化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早在先秦時期,這裏的文明已經相當繁榮,楚地製作的青銅器、絲織與刺綉、漆器已經達到了相當精美的程度;帶有鮮明楚文化特點的哲學、藝術以及宗教已經發展得較為完備。
現今,湖北存留的大量文物和遺跡都足以標記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先民們所創造的文化高度。一直到今天,湖北的文化藝術仍帶有深深的楚文化烙印,它與嚴肅深沉的中原文化有所不同,它是張揚而絢爛的。
湖北城市地圖:湖北特別提醒:1.在武當山如果遇上暴雨須暫避,因為暴雨和雷暴多連在一起,暴雨如果引發泥石,雷暴亦常作滾地雷,容易傷人。
2.鄂西土傢族偏處於西隅山區,離宜昌和湖南武陵山區較近,路程安排可自宜昌過江前往,或由鹹豐去湘西武陵源地區。
湖北美食:說到湖北的餐飲就不能不提到“武昌魚”,毛主席當年到湖北後,還曾寫過“纔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詞句。正宗的武昌魚産於武昌邊上的一個叫樊口的小鎮,那裏的鯿魚肉質肥嫩細膩,味道鮮美,“清蒸武昌魚”早在三國時就已經成為天下聞名的美食。
總的來說,湖北的菜餚偏重辣味,與四川和湖南等地的菜餚有類似之處,但沒有川菜和湘菜那麽辣,所以一般遊客還是能夠承受的。除了武昌魚以外,黃陂三合、黃州東坡肉、荊州皮條鱔魚、沔陽三蒸、瓦罐雞湯等等也都是湖北的名菜。
小貼士:湖北湖泊衆多,盛産蓮藕和蓮子,每到夏季,街邊的小販會出售一串串穿起來的蓮蓬,價格很便宜,剝出新鮮的蓮子嘗一嘗,鮮嫩清口,很是怡人。湖北購物:湖北省獨特的日用産品有洪湖羽毛扇、宜昌假山石、天門塑料盆景、利川壩漆等等。而房縣和保康兩縣所産的燕耳則是著名的山珍,此外還有羅田板慄、隨州銀杏、襄樊大頭菜、沙湖????蛋、沙市甜酸獨蒜等都是湖北出産的美味食品。
來湖北旅遊除了可以採購以上土特産作為紀念品帶回去,別忘了湖北還有神農架和武當山兩大“天然藥庫”,那裏不僅出産傳統的藥材如天麻、黨參、杜仲、黃連、茯苓等等,還有野生的猴頭菇、花菇和核桃等滋補品,買回去孝敬老人是很合適的。
湖北名茶
清江“宜紅”
遠安“鹿苑”
蒲圻“洞茶”
隆中“翠峰”
雙橋“毛尖”
竹溪“竜峰”湖北交通:航空:湖北省的武漢、荊州、宜昌、襄樊、恩施、老河口都有民用機場,其中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闢有多條國內和國際航綫。
鐵路:湖北境內的鐵路綫有京廣綫、襄渝綫、漢丹綫、焦枝綫、枝柳綫及武大綫等等,省會武漢有直達省內各地的列車,此外還有直達北京、鄭州、天津、洛陽、重慶、西安、昆明、貴陽、長沙、柳州、廣州、南昌、石傢莊等市。
公路:湖北省有一個較為完整的公路網,以大城市為中心的公路四通八達,可一直延伸到深山之中,同時也將鐵路和水路運輸連接起來。湖北省內正在建設多條高速公路,目前已經建成通車的有從黃梅縣經黃石至武漢的武黃高速公路和從武漢經荊州至宜昌的漢宜高速公路。其他還有武漢—襄樊—十堰、武漢—信陽(河南)、荊州—荊門—襄樊、宜昌—利川、武漢—赤壁等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
水運:湖北省境內的長江總長達1000多公裏,因而湖北省的長江航運是非常發達的,上至重慶,下至上海都有客輪可達,沿途串起了許多個省市。近年來,由於航空、鐵路和公路客運的發展,水路客運漸漸冷清起來,但春運期節,水運還是一個主要的交通載體。
湖北住宿:湖北的大城市中住宿設施較為完備,賓館、酒店隨處可見,星級賓館亦不在少數,而且一般都位於山前江邊,窗景很不錯。自助遊旅行者想住的低檔賓館和招待所也不少。
如果在風景區住宿,硬件設施可能沒有城市中的賓館好,但價格較之城市也便宜些。一般風景區還是會有一些旅館集中的地段,住宿應該不會太成問題。湖北娛樂:湖北省有着古老的楚文化和帶有巫楚意味的藝術形式,據史料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湖北已經有了民間歌舞,而一些祭祀中的舞蹈表演則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産生了,湖北豐富多樣的戲麯藝術就是在源遠流長的楚地文化基礎上慢慢形成的。在湖北的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就是漢劇、楚劇以及荊州花鼓戲,傳統的保留劇目有《宇宙鋒》、《二度梅》、《審陶大》以及《竇娥冤》等,遊客在此可領略到比京劇古老得多的劇種的獨特韻味。
簡稱:鄂
面積:18萬平方公裏
人口:6016.1萬,居住着漢、土傢、回、滿、苗、蒙古等民族。
位置:位於長江中遊地帶。
概貌:全省地勢西高東低,東南部為江漢平原;全省多湖泊,有“千湖之省”的美稱。
省會:武漢
區劃:12個省轄市:武漢、黃石、荊州、宜昌、襄樊、十堰、黃岡、孝感、荊門、鄂州、鹹寧、隨州;1個自治州:恩施土傢族苗族自治州;3個直管市:天門、仙桃、潛江;1個林區:神農架林區。市、州共轄60個縣(市)、38個區。
湖北省歷史悠久,在鄖西、鄖縣、長陽等地發現的古人類化石,證明幾十萬年前這裏就有人類生息。京山縣屈傢嶺出土的蛋殼彩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文獻記載,在湖北境內,商代有楚(今南漳荊山)、盧(今襄樊)、彭(今房縣)、庸(今竹山)等封國。在今武漢市黃陂區發掘的盤竜城,四周有夯築城垣,城內有大片宮殿遺址,城外有作坊遺址和墓葬區,出土大批精美的銅器,是我國迄今在長江流域發現最早的商代古城之一。
湖北是先秦時期楚國的地域,與中原文化並列為華夏文明二大源頭的楚文化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早在先秦時期,這裏的文明已經相當繁榮,楚地製作的青銅器、絲織與刺綉、漆器已經達到了相當精美的程度;帶有鮮明楚文化特點的哲學、藝術以及宗教已經發展得較為完備。
現今,湖北存留的大量文物和遺跡都足以標記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先民們所創造的文化高度。一直到今天,湖北的文化藝術仍帶有深深的楚文化烙印,它與嚴肅深沉的中原文化有所不同,它是張揚而絢爛的。
湖北省是華中地區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也有着豐富的旅遊資源,秀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構成了湖北旅遊的主要內容。
衆所周知,湖北省又被稱為“千湖之國”,那些星羅棋布的湖泊是遠古時代的大澤——“雲夢澤”留下的遺跡,它們象散落的珍珠,與交錯的河流組成了江漢平原的水鄉澤國風光;
鄂西北有著名的神農架和武當山風景區,峰巒疊嶂,溪瀑淙淙,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湖北還有許多名勝古跡,有周瑜大敗曹操的赤壁,有“白雲千載空悠悠”的黃鶴樓,有“伯牙摔琴謝知已”的古琴臺,有辛亥革命武昌軍政府舊址……這些地方都足以讓湖北成為一個值得涉足的地方。 |
|
Hubei Province
湖北省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南部,長江中遊。因處於洞庭湖以北,故稱湖北,簡稱鄂。
北接河南省,東連安徽省,東南和南鄰江西、湖南兩省,西靠重慶市,西北與陝西省為鄰。
全省設有12個省轄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 |
|
湖北 历史沿革
湖北是中國開發較早的省份之一。京山縣屈傢嶺文化遺址發掘證明,距今四五千年前已有陶器製作和水稻種植;戰國時,今荊州市江陵縣紀南城為楚郢都遺址,亦是長江流域“楚文化”的中心,楚國曾建都於此達411年。春秋戰國時大冶已有采銅冶煉。秦漢時,由於湖北接近黃河中下遊地區,江陵和襄陽發展成為經濟和軍事重鎮。南北朝時中國經濟中心開始南移,中原居民大量南遷,加速兩湖地區的開發。唐代湖北地區稻、麥、麻、茶和蠶絲等農作物有較大發展。江陵成為中國南方經濟中心。宋代江漢平原廣泛輓堤圍垸,使汛期漫水常淹的江漢平原成為主要農業區,故元明時流行“湖廣熟,天下足”的民諺。唐宋時,武漢即以商業著稱,江夏城(今武漢市武昌)和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並列為南宋三大都會。明中後期,漢江下遊和舉水、倒水下遊地區引種棉花,至清中期棉花種植面積和産量已躍居經濟作物首位,手工紡織業迅速發展,武漢成為長江、漢江沿岸和兩湖地區農副産品的大集散地,漢口發展成為中國四大商業名鎮之一。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勢力由沿海侵入湖北,漢口、宜昌、沙市闢為商埠,開辦工廠,在漢口等地建立製茶、煙草等加工工業。1904年京漢鐵路和1918年粵漢鐵路武昌至長沙段通車後,武漢成為華中最大水陸交通樞紐,內地最大港口。同時建立近代工業,有漢陽兵工廠、漢陽鐵廠(漢冶萍公司),武昌紡、織、絲、麻四局等,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
1911年10月10日,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舉起了辛亥革命的大旗。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湖北人民為了自由和解放進行了不懈的鬥爭,北伐戰爭、黃麻起義、湘鄂贛邊區革命根據地以及將軍縣——紅安在中國革命史上都寫下了壯麗的篇章。
1947年後,劉鄧大軍南下,相繼在鄂北、豫南一帶建立江漢、桐柏和豫南行政公署。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
歷史年表
新石器文化遺存、夏商周--湖北
(約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21年)
約公元前2550——前2070年,帝堯時為樊國。羅泌《路史·國名紀》載:“帝堯時有樊仲文,今武昌有樊山。”
公元前2070——前1600年,夏為古三苗之地。
公元前1600——前1046年,殷商時為鄂國。《史記 殷本紀》載:“紂王封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沙窩陳林寨、燕磯側船地、七窯山及太和梅傢祠等地遺址出土商代青銅觚、爵和陶器,其中青銅器大都有氏族銘文及族徽。
公元前879年(西周夷王七年),楚君熊渠伐揚越,至鄂。封中子紅為鄂王,築鄂王城。熊渠卒,熊紅嗣位,仍居鄂;傳六王至熊咢猶居於此,為楚之國都。熊咢鑄“夜雨楚公鐘”(宋政和三年出土)。有汀祖官山、新廟樓塘、華容碼頭、沼山金老墳、葛店平頂山、段店城子山、塗鎮金盆地、公友龜山等西周至東周遺址。
公元前770——前476年,春秋時為楚之別都。楚共王熊審封其三子子皙為鄂君。始鑄銅鏡。子皙與鄂地越人泛舟於鄂渚,有越人歌謠流傳。靈王時,子皙為楚之令尹。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六年),伍子胥奔吳,舊傳縣東三裏有接渡石。澤林申映灣傳為申包胥故裏。
公元前475——前221年,戰國時為鄂邑。
公元前323年(楚懷王六年),懷王封其弟啓為鄂君,頒發“鄂君啓金節”(安徽壽縣出土),鄂邑水陸商隊貨運楚國各地。
公元前278年(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屈原放逐江南,行吟鄂渚。《九章·涉江》雲:“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鼕之緒風”。西山有屈原“望楚亭”。
公元前223年(楚負芻五年),秦攻楚,俘楚王,秦王嬴政從漢水至鄂渚樊口,廢負芻為庶人。楚亡
秦漢三國(公元前221年——公元280年)--湖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置鄂縣,屬南郡。其領域西北界長江、東抵江西、南接湖南。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漢為鄂縣,屬江夏郡。劉邦封大將樊噲於鄂縣,灌嬰築鄂縣城。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十一年),荊王劉賈於沼山大戰淮南王英布,戰死,劉邦為其立荊王廟。
公元208年(漢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徵,關羽駐軍樊口。孫劉聯軍大破曹軍於赤壁,魏、蜀、吳三國鼎立勢成。
公元209年(漢建安十四年),孫權與周瑜、魯肅、張昭於城東虎頭山商議建都大計,聞鳳鳴,遂築鳳凰臺。
公元220年(魏黃初元年),孫權在樊口設樊山戍。
公元221年(魏黃初二年),四月孫權自公安遷鄂縣,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分江夏立武昌郡,轄武昌、陽新、沙羨、下雉、柴桑、潯陽等六縣。八月曹丕封孫權為吳王。築吳王城。次年鑄數千銅釜。
公元224年(吳黃武三年),佛門名士支謙與印度僧人維祗難、竺律炎居武昌,共譯《法句經》、《太子瑞應本起經》,江南始傳佛教。
黃鶴樓 公元226年(吳黃武五年),孫權采武昌銅鐵作千口劍、萬口刀。後出土有孫權之侄銘文弩機、侄孫“孫將軍門樓”。朱應、康泰出使南海諸國,朱應著《扶南異物志》,康泰著《吳時外國傳》。
公元229年(吳黃竜元年),四月孫權稱帝,是為吳大帝;在南郊築壇祭天。傳有黃竜蟠於江心磯上積日方去,遂改元黃竜。由建業遷富戶千傢落籍武昌,居民增至10萬。於西山建避暑宮、讀書堂。頒屯田令,鼓勵墾荒。武昌為全國四大鑄鏡中心之一,有“銅鏡之鄉”美譽。九月遷都建業,陸遜輔太子孫登留守武昌,為吳陪都。
公元238年(吳赤烏元年),傳武昌麒麟現。
公元265年(吳甘露元年),九月,末帝孫皓自建業遷都武昌。不願意離建業者編唱“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童謠,樊口鯿魚始名“武昌魚”。次年十二月還都建業。
公元271年(吳建衡三年),吳監池司馬孟宗卒。宗居武昌,事母至孝,民間流傳“孟宗哭竹鼕生筍”故事。
兩晉南北朝(公元280——581年)--湖北
公元280年(吳天紀四年西晉太康元年),三月竜驤將軍王濬率巴蜀之軍剋武昌,進逼建業,吳亡,三國歸晉。分武昌縣復置鄂縣。武昌仍為郡治,屬荊州。
公元291年(西晉元康元年),武昌郡屬江州。
公元311年(西晉永嘉五年),陶侃任武昌太守,於城東闢“夷市”,開集貿;城西植“官柳”。西山東麓建陶侃讀書堂,堂前有“陶公井”。後出土“侃”字印。
公元322年(東晉永昌元年),荊州刺史王敦鎮守武昌,兩年後殺郭璞於南岡,叛晉。溫嶠、庾亮討伐王敦。東晉鹹和元年,溫嶠守武昌。鹹和三年,溫嶠、庾亮推陶侃為盟主,率武昌兵攻建康平蘇峻、祖約叛軍。
公元334年(東晉鹹和九年),陶侃卒於樊口。庾亮接任江荊豫益梁雍六州都督,領江荊豫三州刺史鎮武昌。世稱南樓為庾亮樓。
公元307——312年(東晉永嘉年間),葛洪駐足武昌,結廬煉丹,養生修道。葛山、洪港、葛店及神山鄉、洪道鄉因其得名。有葛山石洞、洗藥池、琴床石、葛店鬥牛觀、白鹿磯等遺跡。
公元381年(東晉太元六年),高僧慧遠挂錫寒溪,於吳王避暑宮故基建寺,倡“淨土宗”。清同治三年,湖廣總督官文重修此寺,更名“古靈泉寺”。
公元420年(東晉元熙二年),車胤卒,葬燕磯車湖。胤幼貧勤學,囊螢照讀,傳千古佳話,後封臨湘侯。植物學家、武昌人戴凱之著中國第一部《竹譜》。
公元454年(南朝宋孝建元年),武昌郡領武昌、陽新、鄂三縣屬郢州,州治設夏口。
公元532年(南朝梁中大通四年),分郢州置北新州,州治設武昌。
公元546年(南朝梁大同十二年),邵陵王蕭綸於樊山建無相寺。
公元551年(南朝梁大寶二年),湘東王蕭繹派王僧辯、陳霸先率軍平侯景之亂,大敗侯景於蘆洲。
公元557年(南朝陳永定元年),武昌郡仍屬郢州,領武昌、鄂、西陵三縣。
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湖北
公元589年(隋開皇九年),廢鄂、西陵二縣歸武昌縣,置武昌郡,改郢州為鄂州,武昌縣隸屬鄂州。
公元598年(隋開皇十八年),晉王楊廣於白雉山煉銅鑄錢,開鄂邑鑄銅幣之端。
公元605年(隋大業元年),縣令羲仕暄在葛店白滸鎮築城塘城。又築武昌縣城。
公元607年(隋大業三年),改鄂州為江夏郡,分武昌縣西境置城塘縣,同屬江夏郡。
公元613年(隋大業九年),廢城塘縣仍並入武昌縣。
公元755年(唐天寶14年),韓仲卿(韓愈之父) 任武昌縣令,有美政。既去,縣人刻石頌德,李白作《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
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李白來武昌,任宋若思幕府參謀,登南樓作《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詩。孟浩然、劉長卿、常建、岑參、錢起、盧綸遊歷武昌,留詩甚多。
公元763年(唐廣德元年),元結辭官隱居武昌,自號“漫郎”,撰《退𠔌銘》、《抔湖銘》、《廣宴亭記》等。
公元765年(唐永泰元年),名士裴鶠於小北門外江邊建亭,書法傢李陽冰以篆書題名“怡亭”並序,裴虯擬銘文,李莒以八分體書銘刻於崖,世稱“三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公元842年(唐會昌二年),杜牧任黃州刺史,遊武昌作《南樓夜》、《悲吳王城》等詩。
公元900——960年(唐末至五代),武昌陶瓷工藝發達,今梁子島有瓦窯澥遺址。
宋元(公元960——1368年)--湖北
公元1080年(宋元豐三年),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常泛舟南來,遊憩於樊口、西山。寫有《與子由同遊寒溪西山》、《樊山記》、《菩薩泉銘並序》等。蘇轍有《陪子瞻遊武昌西山》、《武昌九麯亭記》詩文。元祐元年,蘇軾於汴京作《武昌西山詩》,蘇轍、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等三十餘名士唱和。西山寺“東坡餅”為江南名點。
公元1078——1085年(宋元豐年間),潘鯁居樊口開酒肆,史稱“潘生酒”。詩人潘大臨從蘇黃遊,有“滿城風雨近重陽”詩句傳世。
公元1101年(宋建中靖國元年)秋,黃庭堅重遊西山,寫有《鬆風閣》詩(原件為書法史珍品,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張耒、秦觀、範成大、王十朋等遊武昌,留有詩作。
公元1102——1106年(宋崇寧年間),奬勸農桑,武昌人口比唐時倍增。
明清(公元1368——1911年)--湖北
公元1374年(明洪武七年),朱元璋遊太和清峰寺,御書“清峰古剎”匾額。
公元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知縣諶謙建文星塔,次年在鳳凰臺建鳳臺書院。乾隆年間書院重修,更名“古鳳鳴寺”。
公元1570年(明隆慶四年),知縣李有朋建鳳凰塔。
公元1571年(明隆慶五年),抗倭名將、武昌人熊桴卒。西山有“伏虎樓”遺址。
公元1573年(明萬歷元年),始建武昌石城。
公元1578年,蘄州人李時珍歷時29年編成,30餘年的心血完成了《本草綱目》。全書52 捲,約200萬言,全書共有190多萬字,記載了1892種藥物,分成60類。
公元1609年(明萬歷三十七年),武昌人孟登任雲南知州,後歸隱西山,建積煙樓、冷光亭,著有《吳遊草》、《詩經匡說》、《史諷韻語》。
公元1634年(明崇禎七年),三月地震,綿亙地動二千餘裏。
公元1637年(明崇禎十年),馬跡鄉李華率農民起義。
公元1643年(明崇禎十六年),張獻忠攻占武昌城。
公元1644年(清順治元年),武昌人鄔明昌辭錢塘令歸隱峒山,峒山有“鄔進士墓”。
公元1645年(清順治二年),李自成與清軍戰於武昌。
公元1666年(清康熙五年),知縣熊登重修文星塔、鬆風閣、庾亮樓;始纂修《武昌縣志》。
公元1723年(清雍正元年),葛店白滸鎮創辦全縣第一傢鑄造作坊。
公元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長嶺人張裕釗考授內閣中書,歷任武昌勺庭、江寧鳳池、保定蓮池、襄陽鹿門等書院主講。其書法衍為宗派,並傳入日本。著有《濂亭文集》。
公元1852年(清鹹豐二年),彭大士、柯一貴、王安德等聚衆於靈溪、馬跡山區反清,號稱“三十六王”,與太平軍相呼應。
公元1862年(清同治元年),葛店人範鳴和任內閣中書,曾為太子侍讀,帝賜御書“門生天子”匾額。著有《澹災蠡述》。
公元1870年(清同治九年),湖廣總督張之洞重修西山九麯亭。
公元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知縣宗景藩捐俸銀購回桑苗,倡導植桑養蠶織綢,人稱“宗公桑”、“宗公綢”。
公元1878年(清光緒四年),兵部尚書彭玉麟考察樊湖,提出修堤建閘、江湖分治方案。西山有其梅花石刻。
公元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武昌人黃大華著《東漢皇子王世係表》等十多種歷史分類詳表,被世界書局刊入《二十五史補編》。
公元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廢書院,辦學堂,改壽昌書院為武昌高等小學。
公元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創辦武昌郵政局和金牛、葛店支局。太和人朱子春、朱夢春、朱茂春“同胞三進士”傳為佳話。
公元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意大利神甫來武昌,建城關天主堂。
公元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興辦寒溪學堂,民國元年改名寒溪中學。澤林人程清泉創製軋花機和人力紡織機,在全國工業機械促進會上獲銀質奬。
公元1910年(清宣統二年),成立縣商會。
中華民國(公元1911——1949年)--湖北
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彭楚藩等三烈士英勇就義。吳兆麟被推舉為革命軍臨時總指揮(後授陸軍上將)。鬍廷佐、鬍廷翼、馬榮、徐達明、程正瀛、周德勝、餘品竜等八十餘名鄂州籍志士參加進攻督署和陽夏之戰,功勳卓著。
1913年,武昌縣改名壽昌縣,屬武漢黃德道。熊晉槐創辦小輪公司,首闢漢口至葛店航綫。
1914年,壽昌縣改名鄂城縣,屬鄂東道。
1919年,王遇甲組建第一傢官商企業鄂城鐵礦有限公司。
1920年夏,段店人劉伯垂加入上海共産主義小組,回湖北創建中共武漢支部。
1922年,吳兆麟督修樊口大堤和民信閘、民生閘。
1926年,中共鄂城縣特別支部、國民黨鄂城縣黨部分別成立。
1927年,城關集會慶祝北伐勝利。賀竜所率國民革命軍移駐鄂城,並整編獨立第十五師。縣總工會、縣農民協會、縣婦女協會、共青團鄂城縣委會成立。北京共産主義小組成員、葛店人範鴻劼與李大釗在北京英勇就義。葉挺率第二十四師追剿叛軍夏鬥寅部師次鄂城。
1928年,葛店人張金保當選為中共第六屆中央委員。開設鄂城電報支局。
1929年,張南生創辦震寰電燈公司。
1930年,彭德懷率工農紅軍進入鄂城。縣蘇维埃政府成立。
1932年,盛浩如組織農民運動被國民黨殺害於長嶺。陳扶生開辦震亞機器米廠。
1935年,武漢至鄂城電話綫架通,設立鄂城電話局、葛店電話所。武漢至鄂城公路建成通車。城關首映無聲電影。
1938年,8月28日,日軍飛機四次轟炸鄂城。國民政府軍第五十五師率民衆浴血奮戰。10月23日,鄂城淪陷。
1939年,日軍進犯梁子,造成高橋慘案。
1941年,中共鄂南中心縣委遭日偽襲擊,造成葛店夏傢榜慘案。新四軍鄂南獨立第五團成立,抗日鋤姦,開展遊擊戰爭。
1942年,新四軍五師挺進鄂南,會戰談傢橋。日偽軍下鄉掃蕩,製造郭傢壋慘案。中共建立以麻羊堖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據地。
1945年,王震、王首道率八路軍359旅南下支隊挺進鄂南。張體學指揮月山戰鬥,殲滅頑匪馬欽武部。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全城歡慶勝利。 |
|
湖北 自然地理湖北 自然地理
湖北省正處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嚮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兼備。山地約占全省總面積55.5%,丘陵和崗地占24.5%,平原湖區占20%。地勢高低相差懸殊,西部號稱“華中屋脊”的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達3105米;東部平原的監利縣譚傢淵附近,地面高程為零。全省西、北、東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當山、桐柏山、大別山、幕阜山等山地環繞,山前丘陵崗地廣布,中南部為江漢平原,與湖南省洞庭湖平原連成一片。全省地勢呈三面高起、中間低平、嚮南敞開、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 |
|
湖北省地理位置為北緯29°05′~33°20′、東經108°21′~116°07′之間,主要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從亞熱帶嚮暖溫帶過渡的特徵。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降水豐沛,雨熱同季,利於農業生産,有“湖廣熟,天下足”的民諺。全省年均溫15~17℃,7月均溫為27~29℃,江漢平原最高溫在40℃以上,有“火爐”之稱,為中國酷熱地區之一。全省平均日照1150— 2245小時,無霜期在230—300天之間。年均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間,由於受地形影響,大神農架南部等地為全省多雨中心,江漢平原在梅雨期長的年份常發生洪澇災害。 |
|
湖北 自然资源
省境沉積地層完備,地質構造復雜,岩漿活動頻繁,並有經區域變質而大面積分佈的變質岩係,成礦條件優越,礦産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産131種,其中磷、紅金石、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岩居全國首位;鐵、銅、石膏、岩????、重晶石、螢石、石墨、金、汞、錳、釩、鎳等儲量亦很豐富。在礦床的組成成分上,一般伴生或共生有多種有益成分,如大冶鐵礦,除鐵礦外,還伴生有銅、鈷、金、銀等,可供綜合利用。煤炭資源較少,質量較差。江漢平原一帶已發現儲油構造數十個。 水力資源居中國第4位,地表水體積占中國第10位。長江由西嚮東橫貫全省。漢江全長的3/4流經省境,與源出邊境山地的衆多河流,共同匯註長江。省內中小河流共有1193條,總長度達3.5萬多公裏。此外,全省過境容水量約有6338億立方米,因而有豐富徑流量可供調蓄利用。水力資源豐富,可開發水能達3308.1萬千瓦。省境淡水湖泊衆多,有“千湖省”之稱,多分佈在江漢平原上,洪湖、梁子湖面積均在200平方公裏以上。 省內淺層地下水儲藏量豐富,估計為2650億立方米,可開採儲量約每年為355.7億立方米,略等於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的36%。地下水水質清潔,儲量穩定。 植被具南北過渡特徵,既有大量北方種類的落葉闊葉樹,也有多種南方種類的常緑闊葉樹,同時又處在中國東西植物區係的過渡地區,便於鄰近地區的植物成分侵入,是中國生物資源較豐富省份之一。全省樹種有1300餘種,其中用材林約占一半。主要有馬尾鬆、櫟類、杉木、樺、楠竹等,經濟林甚多,有油桐、油茶、 烏桕、漆樹、 核桃、板慄和果樹等。此外有野生動物570餘種,其中20多種列為國傢保護對象,主要為金絲猴、閩中羊、蘇門羚、金錢豹、毛冠鹿等;藥用植物1300多種,以黨參、黃連、天麻、貝母等産量最大,並産名貴藥材,是馳名中外的天然動植物園。 |
人口宗教 Religious population |
湖北省是中國人口數量較多的省區。2006年底,湖北省總人口(指戶籍人口及外省流入長期居住湖北省的人口)為6,050萬人,常住人口為(居住本省半年以上人口)5, 693萬人。總人口與2005年相比,增加19萬人,增長速度為0.32%,與1990—2000年兩次人口普查間的年平均增長速度0.95%相比,降低 0.63個百分點,人口總量呈現持續低速增長的態勢。總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 135.1萬人,女性人口為2 914.9萬人。全省平均每戶人數為3.37人,人口密度為325人/平方公裏。人口出生率為9.08‰,人口死亡率為5.95‰,自然增長率為 3.13‰,與2005年相比,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略有上升,人口出生率上升0.31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上升0.08個千分點,但仍穩定在較低水平。全省5,693萬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為2,493.5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已達到43.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199.5萬人,占總人口的56.2%。與1990年和2000年兩次人口普查時的28.75%和40.22%相比,分別上升了15.05和3.58個百分點。
全省17個市、州(含省直管市和神農架林區)的人口分佈情況: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武漢市:818.8 萬人,其次是黃岡市:728.9萬人,人口最少的是神農架林區:7.9萬人。
湖北為多民族省區之一,有漢族、土傢族、苗族、回族、侗族、滿族、壯族、蒙古族等55個民族。
湖北省宗教基本情況:
湖北省是一個有多種宗教的省份,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教俱全。全省有7個省級愛國宗教組織,即省佛教協會、道教協會、伊斯蘭教協會、天主教愛國會、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基督教協會,有35個市、州、縣成立了愛國宗教組織。全省正式開放宗教活動場所1744處。 |
|
湖北歷來為中國水陸交通運輸樞紐。長江、漢江和京廣鐵路相交於武漢市,京九鐵路有一條聯絡綫與武漢相連,使武漢市成為名副其實的“九省通衢”。
內河運輸在省內居重要地位,以長江與漢江為兩大水運幹綫,全省一半以上縣、市處於航運綫上,是中國內河航運最發達的省區之一。
鐵路幹綫四通八達。京廣綫是中國鐵路運輸最繁忙運輸綫之一,縱貫省境東部,過境物資運輸量遠大於省內物資裝卸量。1990年全省鐵路營業里程達1673公裏,其中復綫占1/4以上。橫穿鄂西北山區的襄渝綫中的襄樊-達縣段是中國第3條電氣化鐵路。
公路分佈不平衡狀況有了極大改善。“十五”期間,全省新增高速公路1000公裏,一、二級公路4609公裏,長江、漢江大橋10座,全省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5000公裏,等級公路比重達到91%,實現省會武漢到各市通達高速公路,市州到縣(市)全部通達二級以上公路。公路建設以“六路六橋”為主,完成高速公路1000公裏以上,完成長江大橋6座,同時完成一、二級公路4609公裏。
民用航空事業發展迅速。武漢市是中國航空運輸中心之一。武漢天河機場是華中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航空港,設計為4E級國傢一級民用兼國際備降機場,是全國十大機場之一。空中航綫共107條。省內有航綫通往沙市、宜昌和恩施,省外有航綫通往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
航空
湖北省的武漢、荊州、宜昌、襄樊、恩施、老河口都有民用機場,其中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闢有多條國內和國際航綫。
鐵路
湖北境內的鐵路綫有京廣綫、京九綫,襄渝綫、漢丹綫、焦枝綫、枝柳綫及武大綫等等,省會武漢有直達省內各地的列車,此外還有直達北京、鄭州、天津、洛陽、重慶、西安、昆明、貴陽、長沙、柳州、廣州、南昌、石傢莊等市。
公路
湖北省有一個較為完整的公路網,以大城市為中心的公路四通八達,可一直延伸到深山之中,同時也將鐵路和水路運輸連接起來。湖北省高速公路發展迅速,目前已經建成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2719公裏,初步形成了“四縱三橫一環”的高速公路網。“四縱”分別是京港澳高速湖北段(京珠高速)、大廣高速湖北省北段、菏澤至廣州高速湖北省中段(隨嶽中高速)、二廣高速湖北省(樊魏、襄荊、荊東高速),“三橫”分別是福銀高速湖北段(漢十、十漫高速)、滬蓉高速荊門至宜昌段(武荊、荊宜高速)、滬渝高速湖北段(黃黃、武黃、漢宜高速),“一環”是武漢繞城高速公路。根據規劃目標,到“十二五”末,湖北省高速公路將超過6000公裏,屆時將形成佈局合理、銜接緊密、輻射周邊、暢達全國、便捷通暢、安全高效的“五縱五橫二環”高速公路網絡。
水運
“九省通衢”、“千湖之省”的湖北有着得“水”獨厚的優勢:通航河流229條,通航里程8385公裏,居全國第6位,其中,千噸級以上航道1091公裏,港口51個,船舶運力300餘萬載重噸,港口年綜合通過能力1.6億噸,在全國水路交通佈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名副其實的水運大省。 |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
湖北 经济发展
GDP
2008年,湖北省完成生産總值11330.38億元,成為全國13個GDP總量突破1萬億元的省(市)之一。
工業
從20世紀50年代起,湖北為中國工業重點建設地區,利用省內藴藏豐富的礦産資源,建設了武鋼、大冶鐵礦、荊襄磷礦、應城石膏礦等大型礦山基地。20世紀80年代初,基本建成以鋼鐵、機械、電力、紡織、食品為主體、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工業生産體係,是全國重要工業生産基地之一。
武漢為中國鋼鐵基地之一。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為全國三大鋼鐵集團之一。
汽車工業是湖北的重要支柱産業。全國三大汽車集團之一的東風汽車公司總部位於湖北武漢。目前湖北已形成十堰-襄樊-武漢汽車工業走廊,建立起重、中、輕、微、轎、專等多型譜、寬係列的産品格局。同時,汽車零部件品種齊全、配套能力較強,在國傢重點支持發展的60種關鍵零部件中,除電噴、ABS、安全氣囊等少數産品外,其餘産品均有研發和批量生産能力。2008年,全省生産汽車78.8萬輛,實現汽車工業産值1760億元,占全省機械工業總産值的60.3%。全省機械汽車工業涌現出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其中年産值過百億元的企業有5傢,完成工業産值占全省機械汽車工業總産值的40%以上。目前全省汽車年産能達85萬輛,主要汽車零部件配套能力超過70萬輛份,規模以上整車、改裝車、汽車零部件企業達到749傢,資産總額1911億元,從業人員 23.2萬人。
全省水力資源豐富,水電發展迅速,建有漢江、丹江口、堵河、黃竜灘及白蓮河、陸水、富水等大中型水電站,在長江上先後建成葛洲壩水電站、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此外,在武漢、荊門、黃石、襄樊、蒲圻等地還建有多座火電站。2009年7月31日,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與湖北省政府簽署協議,將共同加快推進我國內陸首座核電站——鹹寧核電項目建設。該項目環境評價報告已獲環境保護部、國傢核安全局正式批復。預計在2010年下半年將具備澆註第一罐混凝土、實現主體工程開工的條件。
紡織工業包括棉、麻、毛、絲、化纖等部門,以棉紡織工業為主,是省內輕工業中最重要的部門。主要分佈於武漢、宜昌、黃石、襄樊、沙市等地,其中武漢是省內最大的紡織工業基地,紡織工業産值約占全省的一半,也是中國著名的棉紡織中心之一,紡織品暢銷國內外。
湖北的農業以耕作業為主,糧食生産居首要地位,是中國重要的糧、棉、油、豬生産基地。在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全省可穩定達到年産糧食2400萬噸,棉花50萬噸,油料175萬噸,出欄肉豬2500萬頭的綜合生産能力。主要農産品産量處在全國前列。
農業
2001年糧食總産量2138.49萬噸。棉花總産量為37.35萬噸,比上年增産 6.92萬噸,增長22.7%。油料産量達279.15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産11.58萬噸。糖料産量114.17萬噸,增長2.8%;蔬菜 3013.27萬噸,增長9.6%;茶葉6.12萬噸,增長8.7%;水果208.5萬噸,增長率14.0%;煙葉13.6萬噸,增長14.1%;麻類 5.28萬噸,下降28.4%。
2001年豬牛羊肉産量達到246.35萬噸,比上年增長5.9%,水産品産量達到242萬噸,比上年增長3.3%。林業生産繼續發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59.55千公頃;完成全國重點林業工程森林撫育面積21.67千公頃;比上年增長一倍。
農業機械化進程加快,年末全省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469.2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9%;大中小型拖拉機31.46萬臺,增長3.3%。農村用電量60.17億千瓦小時,與上一年大體持平。
知名企業
以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為主要指標,截至2008年,湖北最大的20傢企業分別為:
1、東風汽車公司(1527.13億元)
2、武漢鋼鐵(集團)公司(1237.03億元)
3、湖北省電力公司(393.52億元)
4、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325.16億元)
5、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總公司(295.56億元)
6、武漢鐵路局(287.99億元)
7、湖北宜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63.21億元)
8、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229.34億元)
9、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212.76億元)
10、華中電網有限公司(206.04億元)
11、中國石化集團江漢石油管理局(203.39億元)
12、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6.71億元)
13、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荊門分公司(196.67億元)
14、大冶有色金屬公司(188.24億元)
15、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183.45億元)
16、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62.88億元)
17、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158.78億元)
18、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154.80億元)
19、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146.14億元)
20、武漢中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42.38億元) |
科技與教育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
湖北 科技与教育
湖北屬全國科技與教育發達地區。截至2009年,全省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近20萬人,居全國前5位,其中,兩院院士有54名;擁有各類科研機構1300多傢,其中,代表原始創新實力的國傢重點實驗室15個,居全國第3位,僅次於北京、上海,還有國傢部委重點實驗室58個,國傢野外試驗臺站5個,國傢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個,國傢級企業技術中心23個。湖北科技進步指數排名全國第11位,居中部六省之首。
湖北的高等教育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國傢重點院校數目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北京、上海。 研究生教育水平國內排第四,僅次於北京、上海、江蘇。
軍校及警官院校
軍事經濟學院:武漢市羅傢墩122號
二炮指揮學院
海軍工程大學:武漢市解放大道717號
空軍雷達學院
通信指揮學院:武漢解放公園路45號
湖北警官學院:湖北省武漢市漢口解放大道86號
武漢軍械士官學校
武警武漢學院
重點大學
武漢大學:武漢市武昌珞珈山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市武昌珞瑜路1037號
中國地質大學:武昌魯磨路388號
武漢理工大學:武昌珞獅路122號
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市武昌珞瑜路152號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昌區武珞路114號(新校區武昌南湖)
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街1號
湖北大學:武漢市武昌區學院路11號
武漢科技大學:青山區和平大道947號(新校區武漢洪山區黃傢湖大學城)
中南民族大學:武漢洪山區民院路708號
普通本科院校
長江大學:荊州市南環路1號
湖北工業大學:武漢市武昌南湖
武漢工程大學:武漢洪山區雄楚大街693號
三峽大學:宜昌市大學路8號
江漢大學: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學府路8號
武漢科技學院:老校區:武昌魯巷紡織路1號;新校區:江夏區陽光大道1號
武漢工業學院:漢口常青花園中環西路特1號
武漢體育學院:武昌區珞瑜路461號
武漢音樂學院:武昌解放路255號
湖北美術學院:武昌中山路374號
湖北經濟學院:武漢市江夏藏竜島
湖北中醫學院:武昌區曇華林(新校區黃傢湖)
湖北師範學院:黃石市磁湖路82號
湖北民族學院:恩施州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原湖北教育學院):武漢市江夏區流芳街南環路特1號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十堰市車城西路94號
鄖陽醫學院:十堰市人民南路25號
鹹寧學院:鹹寧市永安大道2號(老校區),鹹寧市鹹寧大道88號(新校區)
襄樊學院:襄樊市隆中路7號
孝感學院:孝感市交通西路
黃岡師範學院:黃岡市經濟開發區新港二路146號
黃石理工學院: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桂林北路
荊楚理工學院:荊門市白竜山麓
第三批本科院校及職業技術學院(高職高專)
武漢大學東湖分校:武漢市江夏區紙坊街文華路1號
武漢大學珞珈學院:武漢市洪山區新路村1號
華中科技大學高等技術學院:湖北省洪山區珞喻路1037號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湖北省武漢市光𠔌創業街文華路一號 www.hustwenhua.net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武漢市武昌南湖
華中師範大學漢口分校:武漢市江夏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湖北省武漢市雄楚大街636號
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湖北省武漢江夏區
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武漢市洪山區關山大道
武漢科技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市青山區建設一路
武漢科技大學外語外事職業學院:東湖風景管理區黃傢大灣特1號(武漢外語外事職業學院)
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武漢市武昌區和平大道690號
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武漢市武昌江夏大道18號
湖北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漢口校區:武漢漢口沿江大道238號
湖北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武昌校區:武漢市雄楚大道488號
湖北大學人民武裝學院: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武漢市江岸區湛傢磯街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洪山校區:武漢市洪山區民院路82號
湖北大學陽邏校區(成教二校區):武漢市新洲區
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廟山小區弘博路1號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荊州市南湖路121號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荊州市郢都路18號
三峽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湖北省宜昌市土城路10號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湖北省宜昌市大學路18號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武漢市武昌區珞喻路461號
江漢大學實驗師範學院:湖北省武漢市武珞路389號
江漢大學文理學院: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學府路8號
武漢工程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吳傢灣校區:武漢市珞喻路吳傢灣特1號
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武漢市洪山區郵科院路88號
鄖陽醫學院藥護學院: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25號
武漢科技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市武昌洪山區紡織路1號
武漢科技學院外經貿學院:武漢市武昌魯巷紡織路1號
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洪山區張傢灣街19號
襄樊學院理工學院:湖北省襄樊市中原路48號
孝感學院新技術學院:湖北省孝感市城站路235號
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武漢市洪山區珞喻路33號
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湖北省恩施市學院路29號
湖北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市武昌南湖
湖北工學院商貿學院:武漢市洪山區雄楚大道634號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科技學院:湖北省十堰市車城西路94號
湖北中醫學院生物醫藥工程學院:武漢市武昌區曇華林特1號
湖北師範學院文理學院:黃石市團城山開發區桂林南路
武漢音樂學院演藝學院:武漢市武昌解放路255號
湖北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武漢市武昌區中山路374號
湖北教育學院信息學院:江夏區流芳街南環路特1號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月湖街
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湖北省丹江口市師專路1號
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市武昌區喻傢湖148號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湖北省孝感市玉泉南路1號
十堰職業技術學院:湖北省十堰市人民中路58號
鄂州職業大學:湖北省鄂州市蓮花山
武漢商業服務學院: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薛峰堡
鹹寧職業技術學院:鹹寧市溫泉開發區教院巷六號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市關山一路463號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民院路校區:武漢市洪山區民院路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南湖校區:武漢市武昌雄楚大街415號
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武漢市武昌區東湖梨院1號
湖北輕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市武昌石牌嶺東2路5號
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市洪山區雄楚大街455號
襄樊職業技術學院:襄樊市襄城區檀溪路72號
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峴山校區:襄樊市襄城區環南路5號
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市和平大道1085號
湖北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武漢市洪山區卓刀泉路108號
湖北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武通口校區:武漢市五通口漢施大道82號
湖北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南湖校區:洪山區獅子山街鋼獅咀1號
荊州職業技術學院:荊州市荊州大學城麯江路4號
恩施職業技術學院:恩施市學院路102號
長江職業學院:武漢市武昌雄楚大街918號
沙市職業大學(沙市大學):荊州市沙市區
湖北財稅職業學院
武漢軟件職業學院:武漢市工農兵路87號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武漢市洪山區民院路15號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南湖教育區桃園街109號
武漢工貿職業學院: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448號
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荊州市荊沙路21號
荊州教育學院:荊州市沙市區江津東路100號
武漢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市青山區建設三路7號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武漢市陽邏開發區漢施路1號
仙桃職業學院:湖北省仙桃市紡織大道中段
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市洪山區雄楚大街508號
黃石教育學院:黃石市西塞山區花園村3號
武漢科技職業學院:武漢市武昌區鐵機村特2號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武漢市洪山區武珞路694號
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武昌和平大道1004號(老校區)、武漢市江夏區藏竜大道特1號(新校區)
武漢冶金管理幹部學院: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建設2路
武漢市職業大學:湖北省武漢市解放大道276號
丹江口工程管理局職業大學:湖北省丹江口市丹趙路162號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武漢市武昌區學院路12號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省宜昌市體育場路11號
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湖北省荊州市環城東路218號
宜昌教育學院:宜昌市宜都陸城長江大道50號
武漢民政職業學院:武漢市洪山區卓刀泉路257號
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湖北省潛江市師範路26號
湖北黃石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北省黃石市鐵山大道96號
鄂東職業技術學院:湖北省黃岡市新港2路145號
黃岡科技職業學院:湖北省黃岡市赤壁大道71號
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原址:湖北省鹹寧市赤壁市陸水路16號 現址:武漢市江夏區文化大道9號
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野芷湖1號
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市江夏區紙坊大街110號
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武漢市江夏區流芳街南環路88號
湖北財稅職業學院:武漢市武昌區陸傢街301號
武漢語言文化職業學院:武漢市江夏區流芳特1號
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市洪山區關山路483號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市武昌珞獅路306號
武漢工交職業學院:武漢市武昌關鳳路特1號
武漢警官職業學院:東西湖區吳傢山杏花街特1號
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隨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北省隨州職業技術學院
三峽電力職業學院:湖北省宜昌市緑蘿路36號
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武漢市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軟件園三路15號
湖北青年職業學院:武漢市武昌雄楚大街415號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武漢市洪山區民院路82號
黃石市廣播電視大學:黃石市磁湖路318號
十堰市廣播電視大學:十堰市柳林路111-3號
荊州市廣播電視大學:荊州市沙市區沙洪路9號
宜昌市廣播電視大學:宜昌市東山大道159號
襄樊市廣播電視大學: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區西門橋
黃岡市廣播電視大學:黃岡市黃州東郊路20號
孝感市廣播電視大學:湖北省孝感市城站路223號
鹹寧市廣播電視大學:鹹寧市溫泉茶花路20號
恩施市廣播電視大學:湖北省恩施市土橋路154號
老河口廣播電視大學:湖北省老河口市老縣城2號
仙桃市廣播電視大學:仙桃市長虹路5號
武漢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武漢理工職業學院
武漢工商職業學院
武漢傢政科技職業學院
鄂東機械職業技術學院
宜昌城市職業學院
襄樊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此外,湖北的中等教育也十分發達,如全國聞名的重點高中:黃岡中學、華師一附中、襄樊四中、 武漢外校、荊門竜泉高中、湖北省天門中學、湖北省仙桃中學、武漢市第六中學、武鋼三中、湖北省實驗中學、武漢二中、武漢三中、武漢十一中、鄂南高中 .鄂州高中,黃石二中、荊州中學、沙市中學、孝感高中、襄樊五中、新洲一中、仙桃一中、宜昌一中、夷陵中學、宜都一中等。
名校風采 |
|
山水名勝與文物古跡二者兼備。長江三峽馳名世界。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人譽“第一山”的道教名山武當山為道教聖地。號稱“華中屋脊”和“緑色寶庫”的神農架是重要自然保護區,不僅珍稀動物種多,“野人之謎”更令人關註。湖北人文旅遊景觀具有時代跨度大,歷史價值高的特點,那裏既有古人類長陽人遺址,屈傢嶺文化遺址,又有衆多的古三國勝跡和楚都遺址“紀南城”; 既有辛亥革命遺址起義門、閱馬場、又有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及“八七會議”會址。文物古跡與革命勝跡遍布全省,從宜昌秭歸的屈原故裏隨州炎帝廟、宜昌的三遊洞、紀南故城、昭君故裏、黃岡的東坡赤壁、襄樊的古隆中、武漢古琴臺、黃鶴樓、三國赤壁直到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京漢鐵路工人運動“二七”紀念館,可以瞭解中國歷史上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宜昌的三峽大壩觀光區和武漢的黃鶴樓是湖北省的兩個國傢5A級風景名勝旅遊景點。 |
|
湖北省獨特的日用産品有洪湖羽毛扇、宜昌假山石、天門塑料盆景、利川壩漆等等。而房縣和保康兩縣所産的燕耳則是著名的山珍,此外還有羅田板慄、隨州銀杏、襄樊大頭菜、沙湖????蛋、沙市甜酸獨蒜等都是湖北出産的美味食品。
來湖北旅遊除了可以採購以上土特産作為紀念品帶回去,別忘了湖北還有神農架和武當山兩大“天然藥庫”,那裏不僅出産傳統的藥材如天麻、黨參、杜仲、黃連、茯苓等等,還有野生的猴頭菇、花菇和核桃等滋補品,買回去孝敬老人是很合適的。
湖北名茶:清江“宜紅”、遠安“鹿苑”、蒲圻“洞茶”、隆中“翠峰”、雙橋“毛尖”、竹溪“竜峰”、五峰“采花毛尖”,五山“玉皇劍”。其中遠安的“鹿苑茶”以産地鹿苑寺而得名,已載入《中國名茶研究選集》和全國高等農業院校試用教材《製茶學》中,乾隆年間,鹿苑茶被選為貢茶。 |
|
鄂菜是湖北菜的總稱,由武漢、荊州、黃州三種地方風味組成。湖北菜是由武漢、荊州和黃州三種地方菜所組成,側重蒸、煨、炸、燒、炒;特點是汁濃、芡稠、口重、味純,具有樸素的民間特色。武漢菜花色品種較多,註重刀工火候,講究配色與造型,尤其以煨湯技術為獨到。荊州菜以烹製淡水魚鮮見長,以各種蒸菜最具特色,用芡薄,味清純,善於保持原味。黃州菜擅長燒、炒,用油較寬,火功恰當,汁濃口重,味道偏鹹,富有鄉村風味。
武漢三鎮的餐飲服務歷史悠久,享有盛名。清道光年間葉調元的“漢口竹枝詞”中就有“切面豆絲幹綫粉、魚餐元子滾雞湯、水餃湯元豬血擔、夜深還有滿街梆。”所以武漢不僅早就是酒樓繁盛,而且小吃也獨具地方特色。近年來武漢的餐飲業有了很大的發展。由於其地處華中九省通衢地利之便,南來北往商賈雲集,不僅商業繁榮,也同時給武漢帶來了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集天下菜係於一城。武漢不僅有具有地方特色的鄂菜館,而且川,魯,粵,浙各菜係餐廳也遍布三鎮,紛呈異彩,素有“不屆武漢城,嘗遍天下菜”的佳話。 武漢菜是鄂菜的典型代表,它以漢陽、武昌、黃陂、天門、漢川、孝感、沔陽等地風味為基礎,吸收了省內外各種風味流派之所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選料嚴格、製作精細、註重刀工、火候,講究配色和造型。以烹製山珍海味見長,淡水魚鮮與煨湯技術獨具特點。主要名菜有清蒸武昌魚、天門三蒸、紅燒義河蚶、紅燒木琴魚、天門滑魚、氽蛔魚、八卦湯、紅扒魚翅、蝦子海參碗魚、茄汁桂魚、黃陂三合、沔陽三蒸、全家福、芙蓉雞片、黃燜甲魚、桔瓣魚元等。
湖北菜係由武漢、荊沙、黃州和襄鄖四大風味流派組成。
武漢菜選料嚴格,製作精細,註重刀工火候,講究配色和造型,以烹製山珍海味見長,淡水魚鮮與煨湯技術獨具一格。口味講究鮮、嫩、柔、軟,菜品汁濃、芡亮、透味,保持營養,為湖北菜之精華。
代表菜有:“沔陽三蒸”(“清蒸、粉蒸、泡蒸”或“蒸肉、蒸魚、蒸菜”)、“蟹黃魚翅”、“海參圓子”、“清蒸武昌魚”、“氽鱤魚”等。
荊沙菜以荊州、沙市、宜昌為領銜的江漢平原菜是湖北菜的正宗,以淡水魚鮮名饌著稱,魚糕製作技藝蜚聲省內外,各種蒸菜最具特色,用芡薄,味清純,善於保持原汁原味。
代表菜有“八寶海參”、“鼕瓜鱉裙羹”、“荊沙魚糕”、“皮條鱔魚”、“播竜菜”、“千張肉”等。
黃州菜以鄂州、黃石、黃州為代表,屬鄂東南地方風味,特色是用油寬,火功足,擅長紅燒,油憫,於炙,口味偏重,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代表菜有:“金銀蛋餃”、“糍粑魚”、“元寶肉”、“三鮮千張捲”、“豆腐盒”、“虎皮蹄膀”等。
襄鄖菜流傳襄陽、鄖陽一帶,係湖北菜之北味菜,特色是以豬、牛、羊肉為主要原料,雜以淡水魚鮮,入味透徹,軟爛酥香,湯汁少,有回味,製作方法以紅扒、紅燒、生炸、回鍋居多,代表菜有:“武當猴頭”、“大和雞”、“三鑲盤”等。
此外,鄂西土傢族苗族地區,名菜如“小米年肉”等,別有一番風味。 |
|
湖北名人
古代
·屈原(出生於宜昌秭歸)伍子胥(湖北襄樊(今湖北省監利縣)) 杜甫(祖籍襄樊襄陽) 李時珍(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 畢升(北宋淮南路蘄 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 張居正(湖北荊州) 王昭君(故裏在宜昌興山) 龐統(襄樊襄陽人) 馬謖(襄樊宜城人)俞伯牙(湖北荊州) 鐘子期(湖北漢陽)
·陸羽(竟陵人,今湖北天門) 伍子胥 孟浩然 米芾 皮日休(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 嫘祖(故裏宜昌)
·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湖北荊州市公安縣人)
·陳友諒(玉沙縣黃蓬山鄉人,今湖北荊州洪湖市烏林鎮人)
·竟陵派文學代表人物:鐘惺 譚元春 (今湖北天門人)
近、現代
·:::軍事、政治:::
·李先念 董必武 劉華清 徐海東 項英
·惲代英 施洋 王樹聲 許世友 聶鳳智
·陳錫聯 郭天民 秦基偉 王建安 韓先楚
·周純全 林彪 伍修權 郭錫章 黎元洪
· 陳潭秋 錢瑛 李書城 李漢俊
·嚮忠發 謝富治 吳儀 劉志軍 萬學遠
·吳定富 劉精鬆 周志堅 錢運錄
·楊業功 羅友禮 喻林祥 劉鼕鼕 楊德清
·謝伏瞻 連戰 劉道玉
·:::科技:::
·李四光 朱光亞 彭桓武 李俊
·:::文藝:::
·楊守敬 聞一多 鬍風 黃侃 張光年 王亞南
·葉君健 熊十力 郭超人 曹禺 池莉 黃明
·劉醒竜 徐帆 高楓 蔡琴 夢鴿 黃格選
·熊天平 任賢齊 周傳雄 蘇慧倫 範曉萱 陳星
·劉亦菲 周覓 袁弘 袁泉 曾黎
彭坦 賈一平 鬍楊林 王強
·卜學亮 陳迪 ·夏菊花 魏斌
·:::商業、經濟:::
·陳東升 徐立華 雷軍 黃明生 李志高
·周鴻禕 李儒雄
·:::體育運動:::
·伏明霞 李小雙 李大雙 周繼紅 喬紅
·陳靜 楊威 鄭李輝 劉國正 肖海亮 楊維
·劉黎敏 田秉毅 高崚 李青 關虹 吉新鵬
·程菲 李娜 李婷 孫甜甜 鬍佳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湖北 行政区划湖北 行政区划 湖北 行政区划 湖北 行政区划 湖北 行政区划 湖北 行政区划 湖北 行政区划 湖北 行政区划 湖北 行政区划
湖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一覽
湖北政區圖武漢市: 江岸區 江漢區 礄口區 漢陽區 武昌區 青山區 洪山區 東西湖 漢南區 蔡甸區 江夏區 黃陂區 新洲區
宜昌市: 西陵區 伍傢崗 點軍區 猇亭區 夷陵區 宜都市 當陽市 枝江市 遠安縣 興山縣 秭歸縣 長陽自治縣 五峰自治縣
黃石市: 黃石港 西塞山 下陸區 鐵山區 大冶市 陽新縣
襄樊市: 襄城區 樊城區 襄陽區 老河口 棗陽市 宜城市 南漳縣 𠔌城縣 保康縣
十堰市: 茅箭區 張灣區 丹江口 鄖 縣 鄖西縣 竹山縣 竹溪縣 房 縣 白浪經濟開發區
荊州市: 沙市區 荊州區 石首市 洪湖市 鬆滋市 公安縣 監利縣 江陵縣
荊門市: 東寶區 掇刀區 鐘祥市 京山縣 沙洋縣
鄂州市: 鄂城區 梁子湖 華容區
孝感市: 孝南區 應城市 安陸市 漢川市 孝昌縣 大悟縣 雲夢縣
黃岡市: 黃州區 麻城市 武穴市 團風縣 紅安縣 羅田縣 英山縣 浠水縣 蘄春縣 黃梅縣 竜感湖管理區
鹹寧市: 鹹安區 赤壁市 嘉魚縣 通城縣 崇陽縣 通山縣
隨州市: 曾都區 廣水市 隨縣
恩施州: 恩施市 利川市 建始縣 巴東縣 宣恩縣 鹹豐縣 來鳳縣 鶴峰縣
省直轄: 仙桃市 潛江市 天門市 神農架林區
湖北省各縣、市、區長途電話區號和郵政編碼
城市 區號 郵編
武漢市 027 430000
江岸區 027 430014 江漢區 027 430020
礄口區 027 430033 漢陽區 027 430050
武昌區 027 430061 青山區 027 430080
洪山區 027 430070 東西湖區 027 430040
漢南區 027 430090 蔡甸區 027 430100
江夏區 027 430200 黃陂區 027 430300
新洲區 027 430400
黃石市 0714 435000
黃石港區 0714 435000 下陸區 0714 435000
鐵山區 0714 435000 陽新縣 0714 435200
大冶市 0714 435100
十堰市 0719 442000
茅箭區 0719 442000 張灣區 0719 442000
鄖縣 0719 442500 鄖西縣 0719 442600
竹山縣 0719 442200 竹溪縣 0719 442300
房縣 0719 442100 丹江口市 0719 442700
宜昌市 0717 443000
西陵區 0717 443000 伍傢崗區 0717 443000
點軍區 0717 443000 猇亭區 0717 443000
夷陵區 0717 443100 遠安縣 0717 444200
興山縣 0717 443700 秭歸縣 0717 443600
長陽土傢族自治縣 0717 443500 五峰土傢族自治縣 0717 443400
宜都市 0717 443000 當陽市 0717 444100
枝江市 0717 443200
襄樊市 0710 441000
襄城區 0710 441000 樊城區 0710 441000
襄陽區 0710 441100 南漳縣 0710 441500
𠔌城縣 0710 441700 保康縣 0710 441600
老河口市 0710 441800 棗陽市 0710 441200
宜城市 0710 441400
鄂州市 0711 436000
梁子湖區 0711 436000 華容區 0711 436000
鄂城區 0711 436000
荊門市 0724 448000
東寶區 0724 448000 掇刀區 0724 448000
京山縣 0724 431800 沙洋縣 0724 448200
鐘祥市 0724 431900
孝感市 0712 432000
孝南區 0712 432000 孝昌縣 0712 432900
大悟縣 0712 432800 雲夢縣 0712 432500
應城市 0712 432400 安陸市 0712 432600
漢川市 0712 432300
荊州市 0716 434000
沙市區 0716 434000 荊州區 0716 434020
公安縣 0716 434300 監利縣 0716 433300
江陵縣 0716 434100 石首市 0716 434400
洪湖市 0716 433200 鬆滋市 0716 434200
黃岡市 0713 438000
黃州區 0713 438000 團風縣 0713 438000
紅安縣 0713 438400 羅田縣 0713 438600
英山縣 0713 438700 浠水縣 0713 438200
蘄春縣 0713 435300 黃梅縣 0713 435500
麻城市 0713 438300 武穴市 0713 435400
鹹寧市 0715 437000
鹹安區 0715 437000 嘉魚縣 0715 437200
通城縣 0715 437400 崇陽縣 0715 437500
通山縣 0715 437600 赤壁市 0715 437300
隨州市 0722 441300
曾都區 0722 441300 廣水市 0722 432700
恩施土傢族苗族自治州 0718 445000
恩施市 0718 445000 利川市 0718 445400
建始縣 0718 445300 巴東縣 0718 444300
宣恩縣 0718 445500 鹹豐縣 0718 445600
來鳳縣 0718 445700 鶴峰縣 0718 445800
省直轄行政單位
仙桃市 0728 433000 潛江市 0728 433100
天門市 0728 431700 神農架林區 0719 442400
汽車號牌
[鄂]A武漢市 [鄂]B黃石市 [鄂]C十堰市 [鄂]D荊州市 [鄂]E宜昌市 [鄂]F襄樊市 [鄂]G鄂州市
[鄂]H荊門市 [鄂]J黃岡市 [鄂]K孝感市 [鄂]L鹹寧市 [鄂]M仙桃市 [鄂]N潛江市 [鄂]P神農架林區
[鄂]Q恩施土傢族苗族自治州 [鄂]R天門市 [鄂]S隨州市 |
|
中國共産黨湖北省委員會書記
李先念、王任重、曾思玉、趙辛初、陳丕顯、關廣富、賈志傑、蔣祝平、俞正聲、羅清泉
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長
李先念、劉子厚、張體學、曾思玉、趙辛初、陳丕顯、韓寧夫、黃知真、郭振幹、郭樹言、賈志傑、蔣祝平、張國光、羅清泉、李鴻忠 |
|
- n.: Hubei, Hubei province
|
|
- n. Hubei ( Province )
|
|
湖北省, 鄂 湖北社區 湖北村 湖北街道 |
|
十堰 | 行政區劃 | 地理 | 縣市 | 武漢 | 教育 | 大學 | 高校 | 中藥 | 中醫 | 學院 | 旅遊 | 城市 | 地區 | 三國 | 百科辭典 | 名俗文化 | 文化 | 佛教 | 寺廟 | 孝感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麻糖 | 老字號 | 名人 | 文學 | 襄陽 | 廣水 | 學校 | 美術 | 更多結果... |
|
|
鹹寧 | 武漢 | 黃岡 | 荊門 | 襄樊 | 孝感 | 十堰 | 宜昌 | 鄂州 | 隨州 | 黃石 | 荊州 | 恩施土傢族苗族自治州 | 神農架林區 | 仙桃市 | 潛江市 | 天門市 | 湖北方言 | 仙桃 | 黃石市 | 十堰市 | 鄂州市 | 潛江 | 隨州市 | 黃岡市 | 湖北公交站 | 武漢市 | 宜昌市 | 襄樊市 | 荊州市 | 荊門市 | 孝感市 | 鹹寧市 | 湖北省藥品生産企業 | 湖北高等院校 | 天門 | 神農架 | 何功偉村 | |
葉挺紀念館 | 恩施職院 | 直立人 | 竜麟宮 | 恩施大峽𠔌 | 通海口 | 仙佛寺 | 三峽電力職業學院 | 滿春路 | 紅衛路 | 三湖管理區 | 六合垸管理區 | 壩陵路 | 土司城 | 東風大道 | 華竜村 | 崇文街 | 王府路 | 竜洞景區優撫醫院 | 宜都市紅十字醫院 | 遠安縣婦幼保健院 | 三峽大學仁和醫院 | 大竜潭規劃終點 | 宜都市港口醫院 | 三孔橋優撫醫院 | 喜福匯傢居廣場 | 興山縣醫療中心 | 許傢坪機場路口 | 麻紡廠現行終點 | 州勞動就業局 | 盛世傢園小區 | 州電力總公司 | 舞陽壩客運站 | 恩施購物廣場 | 宜都市二醫院 | 耿傢坪村 | 楓香坪居委會 | 唐傢彎鐵路橋 | 工農路工具廠 | 航空大道三巷 | 安遠航天醫院 | 金子壩村 | 民院附屬醫院 | 航空大道二巷 | 方傢壩岔路口 | 青蘋果網吧 | 華新水泥廠 | 鳳凰山隧道 | 州中心醫院 | 竜鳳加油站 | 旗峰加油站 | 茅壩村 | 清江鳳凰城 | 白廟鐵路橋 | 譚傢壩隧道 | 大宗師網吧 | 新興電腦城 | 州公安局 | 湖北民院 | 二十一組 | | | | 更多結果... |
湖北航天工業學校 | 小渡船中學 | 小渡船小學 | 出水洞小學 | 金子壩小學 | 舞陽小學 | 金子中學 | 湖北三峽科技學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