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佛教寺塔 : 成都 [顯示全部] : 中國 >安徽 >六安 >壽縣 > 報恩寺
顯示地圖
目錄
《報恩寺 Porcelain Tower of Nanjing》
詩人: 劉剋莊 Liu Kezhuang

  一抹斜陽上繚垣,蕪花滿地柏陰繁。
  城中客子聞鐘去,獨立空山聽斷猿。
《報恩寺 Porcelain Tower of Nanjing》
詩人: 餘復 Yu Fu

  大山奔到海之濱,中有輝光佛剎新。
  前後二三皆梵侶,不知誰是報恩人。
《報恩寺 Porcelain Tower of Nanjing》
詩人: 朱鬆 Zhu Song

  道人足跡掃塵寰,坐看筇枝上蘚斑。
  豢得籜竜千就就,卻教行水繞空山。
bào ēn sì bào ēn sì
  古寺名。舊址在今蘇州市。相傳本為三國吳孫權母吳夫人所建之通玄寺。唐開元中改名開元寺。唐末毀於兵燹◇周顯德中,吳越重建寺,移唐報恩山(支硎山)之報恩寺匾額於此,遂襲其名。寺有寶塔十一級,遭火後,南宋紹興間重建,即現存之北寺塔。參閱宋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寺院》。
古寺名
  古寺名。舊址在今 蘇州市 。相傳本為 三國 吳 孫權 母 吳夫人 所建之 通玄寺 。 唐 開元 中改名 開元寺 。 唐 末毀於兵燹。 後周 顯德 中, 吳越 重建寺,移 唐 報恩山 ( 支硎山 )之 報恩寺 匾額於此,遂襲其名。寺有寶塔十一級,遭火後, 南宋 紹興 間重建,即現存之 北寺塔 。參閱 宋 朱長文 《吳郡圖經續記·寺院》。
No. 6
  報恩寺投訴電話 六安市旅遊投訴電話:0564-3379183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信步東禪寺, 夕陽古塔尖。
  院深藏野竹, 垣矮如遠山。
  端坐佛含笑, 頌經僧不閑。
  一聲清葵動, 明月送人還。
  這首《遊東禪寺》詩中所指東禪寺,就是壽縣城內的千年古剎報恩寺
  報恩寺座落在城內東北隅,舊名崇教禪院、東禪寺,明洪武年間改為今名。據《壽州志》記載,此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全寺總面積 14700多平方米,其規模之大,建築之雄偉,在江淮大地上可謂首屈一指。
  走到西大寺巷盡頭,你可看到挂着“壽縣博物館”牌子的大門,這就是報恩寺了。越過高大紅色的照壁,邁進山門,即到第一進大院,院內蒼鬆翠柏,郁郁葱葱。院正中是宋塔地宮,原為九級的北宋捨利磚塔,後倒塌六級,殘存的三級因危及遊人安全, 於1977年拆除。清基時發現了塔下的地宮,地宮有彩繪壁畫及金、銀棺等珍貴文物。再穿過二佛殿,便來到第二進深院,兩棵千年銀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輝煌的大雄寶殿和東西廊房掩映在緑蔭之中。
  飛角流丹的大雄寶殿,是報恩寺的主建築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顯威嚴莊重。殿面五間,進深三間,殿門前有長廊, 立石質方形廊柱,柱面有花烏浮雕,門東一柱礎上有“石羊抵頭,畫面,生動逼真,此為“壽州內八景”之一景。大殿內東、西、 北三面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泥塑十八羅漢和唐、宋、明、清四代 的木雕、銅鑄造像等幾十尊,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進入殿門,正中擺放着半人高的銅香爐,你別小看它,州人都知道這叫“城裏城此亦為內八景中之一景。大殿門兩旁墻上嵌着大書法傢趙盂 傾所書的“南無釋迎牟尼佛”七個大字和清書法傢梁嫩為此七字 作跋的兩方石刻。大殿東側是僧祖堂及滌塵精捨,兩側是禪堂、維那寮。
  穿過大殿,即來到第三進院,毗廬閣居高臨下,前穆典雅。穿 過西側園門,即來到新建的“碑園”。在這裏可以盡情欣賞歷代名人碑刻,一飽眼福。
  今日報恩寺,是博物館所在地。幾經修茸,面目一新。大批 珍貴文物陳列展出,更給古剎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No. 7
  報恩寺投訴電話 六安市旅遊投訴電話:0564-3379183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在壽縣城關東北角,始建於唐代。傳說為唐玄奘奉敕建造。明末清初宿十八羅漢,堪稱藝術珍品,現為壽縣博物館所在地。
山西汾陽市報恩寺
  報恩寺(第四批省保)
  時代:元、明
  地址:汾陽市城內衛巷街
  俗稱姑姑寺。創建年代不詳。寺內現存有山門、正殿、後殿、東西配殿等建築。
  寺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占地面積1345.85平方米。正殿為元代遺構,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單檐懸山頂。鬥栱五鋪作雙下昂計心造。梁架為四椽栿前後搭牽用四柱。
安徽壽縣報恩寺
  信步東禪寺, 夕陽古塔尖。
  院深藏野竹, 垣矮如遠山。
  端坐佛含笑, 頌經僧不閑。
  一聲清葵動, 明月送人還。
  壽縣報恩寺這首《遊東禪寺》詩中所指東禪寺,就是壽縣城內的千年古剎報恩寺
  報恩寺坐落在城內東北隅,舊名崇教禪院、東禪寺,明洪武年間改為今名。據《壽州志》記載,此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全寺總面積 14700多平方米,其規模之大,建築之雄偉,在江淮大地上可謂首屈一指。
  走到西大寺巷盡頭,這就是報恩寺了。越過高大紅色的照壁,邁進山門,即到第一進大院,院內蒼鬆翠柏,郁郁葱葱。院正中是宋塔地宮,原為九級的北宋捨利磚塔,後倒塌六級,殘存的三級因危及遊人安全, 於1977年拆除。清基時發現了塔下的地宮,地宮有彩繪壁畫及金、銀棺等珍貴文物。再穿過二佛殿,便來到第二進深院,兩棵千年銀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輝煌的大雄寶殿和東西廊房掩映在緑蔭之中。
  飛角流丹的大雄寶殿,是報恩寺的主建築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顯威嚴莊重。殿面五間,進深三間,殿門前有長廊, 立石質方形廊柱,柱面有花烏浮雕,門東一柱礎上有“石羊抵頭,畫面,生動逼真,此為“壽州內八景”之一景。大殿內東、西、 北三面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泥塑十八羅漢和唐、宋、明、清四代的木雕、銅鑄造像等幾十尊,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進入殿門,正中擺放着半人高的銅香爐,你別小看它,州人都知道這叫“城裏城此亦為內八景中之一景。大殿門兩旁墻上嵌着大書法傢趙盂 傾所書的“南無釋迎牟尼佛”七個大字和清書法傢梁嫩為此七字 作跋的兩方石刻。大殿東側是僧祖堂及滌塵精捨,兩側是禪堂、維那寮。
  穿過大殿,即來到第三進院,毗廬閣居高臨下,前穆典雅。穿 過西側園門,即來到新建的“碑園”。在這裏可以盡情欣賞歷代名人碑刻,一飽眼福。
安徽巢湖報恩寺
  報恩寺原名海會寺,始建於590年的隋文帝年間。海會寺祖師在周靈王太子晉曾經煉丹成仙的王喬洞內開始鑿像建寺,供人禮拜、修行。
  其洞內鑿刻佛、菩薩像兩組。前洞口為一組:中央崖壁上刻有韋駝菩薩、迦藍菩薩;中間兩側刻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上方刻有佛祖釋迦牟尼,兩旁的是迦葉尊者、阿難尊巢湖報恩寺者,並立兩側的是捨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後洞口為一組:右上方鑿刻釋迦牟尼佛、藥師琉離光佛、阿彌陀佛三世佛,此組彩繪至今尚存。此外,洞內上下刻有500餘尊羅漢像;在佛周圍還刻有虎、馬、麒麟、狗等動物造像,場面宏偉,佛教稱之謂“海會”,即衆生聞法(衆生聆聽佛祖講經說法),海會寺也因此而得名。
  雖然此窟比不上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竜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的雄渾壯觀,但王喬洞石窟以以小見大著稱,既是宇宙衆生的攬括,也是集寺院殿堂為一體的濃縮,如此絶妙的構思,在中國佛教史上的石窟藝術中也僅此一處絶版。
  前洞的圓型中央為大雄寶殿區,是禮佛的重要區域。佛、菩薩的周圍刻有雲氣升騰,衆生虔誠恭敬的神態,晨鐘暮鼓,佛樂梵音,加之洞中霧氣飄渺,鐘乳石的叮咚滴水聲,洞內共鳴似千僧萬侶,一片朗朗梵唄振人心宇,如入仙境。相傳唐代佛樂高僧道照,來此洞雲遊,譽此洞為“聲韻錘鈴”。
  每逢春夏交替季節,正值佛祖聖誕的四月初八和藥王菩薩聖誕的四月二十八,十裏山道,十裏飄香,順山勢而觀,那蔓延的紫藤橫看似城墻,側視如蛟竜,壯觀中見俊秀,宛延中呈大氣,一派紫氣升騰。
  842年唐武宗即位後,當時道教傑出人物趙歸真極力討好武宗,策劃廢佛。會昌五年(845)春下達廢佛詔敕,結果使得全國境內近4700座寺院、4萬多蘭若(修行場所)廢毀,27萬多僧尼還俗故裏。這一事件被稱為“三武一宗”中災禍最嚴重的第三難,即唐武會昌法難。在此期間,海會寺法難當頭,被當地道教徒以朝廷詔敕為由,將海會寺的佛像、菩薩像、羅漢像的頭部全部鑿掉,並趕走僧人,後改為道教的紫微觀。
  王喬洞的神秘為歷代樂者、詩人、畫傢、佛、道教徒推崇,詩詞歌賦甚多,僅選摘三首以描述王喬洞石窟的仙境風遺。
  其一,《王子喬》(唐宋之間):
  王子喬愛神仙,七月七日上寅天。
  白虎搖瑟鳳吹笙,乘騎雲氣吸日精。
  吸日精長不歸,遺洞今在而人非。
  空望山頭草,草露濕人衣。
  其二,《王喬洞》(明·許國泰):
  洞口碧桃花,春風升滿樹。
  不見王子喬,空踏煙霞路。
  其三,《王喬仙洞》(清·知縣林宗哲):
  葉懸丹成骨已仙,飛鳥過此是何年。
  千尋紫氣寒生地,半點靈光夜燭天。
  白鶴幾回窺鼎汞,紅塵一任變桑田。
  人間此是瀛洲景,秘訣何需問稚川。
  現代年輕僧人釋定果(舒城人)、釋定泉(蕪湖人)來此洞朝拜,感慨萬千,發願恢復重建此寺,各自辭去河南商丘開元寺和南京華山戒幢律寺的要職,經巢湖市政府批準,於1996年12月,在王喬洞原海會寺旁購山地30畝,開山重建。為報國土恩、父母恩、衆生恩、師長恩,而更名為報恩寺,並按隋唐建築風格總體規劃並實施,一展當年海會寺的時代背景,襯映王喬洞石窟藝術文化底藴。正在建設中的報恩寺將打造一處全木結構的一流殿宇,一流佛教文化聖地,一流道風,一流僧纔,一流叢林道場。
四川平武報恩寺
  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城中部的勅修報恩寺,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朝宮殿式佛教寺院建築群,是平武地方古代歷史、文化、宗教和藝術遺跡的典型代表。報恩寺由明代竜州宣撫司世襲土官僉事王璽、王鑒父子奉聖旨主持修建,始建於明英宗正統五年(1440年),距今已有560餘年歷史。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寺院坐西嚮東,占地面積27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由山門、鐘樓、天王殿、大悲殿、華嚴藏、大雄寶殿、碑亭、萬佛閣等主要建築構成,所有建築沿一條300米長的中軸綫對稱排列,由於完全仿照北京故宮佈局設計,故有“深山宮殿”之稱。全寺所有用清一色珍貴楠木建成,規模宏大,佈局和諧,結構謹嚴,建築精美絶倫,特色濃郁,為國內所僅有,被中外建築專傢譽為“明初罕見之遺構”。寺內古木參天,氣象森嚴,飛檐凌空,金碧輝煌。大悲殿中的用整根楠木雕成的千手千眼觀音像、華嚴藏中的轉輪經藏和泥塑蟠竜,以及遍布全寺的彩繪壁畫,都是世間罕見的藝術珍品。
甘肅臯蘭報恩寺
  報恩寺位於臯蘭縣黑石川鄉石青村一社(當地稱之為寺上社,原地名為石青洞,後因建報恩寺而被民間稱為寺上)西側的無量山山頂,東距寺上農捨60多米,南臨丘陵地帶,西連寺溝,北依荒灘荒坡。
  報恩寺,顧名思義,即為報答他人恩情而專門為其修建的寺廟,使後人永不忘記,銘記在心,流芳百世。
  報恩寺的由來衆說不一。一是在明代鎮守嘉峪關城南門的一亦(易)姓武將,兵敗後孤身逃回蘭州,跑到張傢河口(現屬西固區),眼看追兵趕到,遂將馬放走,衹身來到一張姓人傢,恰遇一老媼,細說原委,請求躲避,以免殺身之禍。老媼萌生憐憫之心,,J隋急之下,將此人藏匿於一水缸之中,後追兵趕到,老媼設法掩護,官兵搜尋無果,衹好悻悻而歸。逃過劫難的亦(易)姓武將對老媼的救命之恩深表感激,並一再表示日後定當報答,隨即啓程。此人在以後的戰爭中屢建奇功,功勳卓著,明朝皇帝對其加官晉爵,賜姓為王。回想當年若無張媼搭救性命,何來今日榮華富貴。他輾轉來到張傢河口,尋找救命恩人。但為時已晚,老媼已死,他便想在此修寺廟一座,以答謝張姓老媼救命之恩。此時,有一張姓喇嘛,雲遊此地,巧遇此事。他隨說與王姓官員,石青洞有一藏竜臥虎的“風水寶地”,兩條山脈似二竜,中間無量山似珍珠,有“二竜戲珠”之妙。於是,兩人前往石青洞察看。經引薦喇嘛指點,王官員看到果真如此,隨即捐銀修建。二是相傳明末起義軍攻陷蘭州後,肅王部分傢族成員逃到張傢河口,因藏匿於一張姓老媼傢中,幸免遇難,然而追兵卻殺了老媼。肅王族親為報答張姓老媼救命深恩,改朱姓為張姓,從此遁入佛門,雲遊青海、天祝等地。清初,擇石青洞無量山地,建此報恩寺,以報答張媼捨命救人之恩。
  報恩寺相傳始建於明朝末年或清朝初年,距今約300多年。寺院修建時,在無量山下用石塊打成石條臺階,鑲嵌為踏步,沿山拾階而上,約20多米,直達山門。山門坐西嚮東,“報恩寺”匾額懸挂於寺門上端。大殿內塑老媼坐像一尊,高約3米,神態安詳。寺北有一石木結構長20多米的天橋與大佛殿相連。大佛殿坐北嚮南,木質雙層結構,高約10米,寬約2米。琉璃瓦鋪頂,起脊臥閣。殿座下層用條磚鋪成的通道直達大佛殿,上層是與報恩寺相連的通道。大佛殿為磚木結構的通五間房,緑色琉璃瓦,青色細磨磚,高大雄偉,起脊臥閣,甚為壯觀。殿內頂柱粗約1.5米,深約8米,寬約4米,高約10米。大殿中間釋迦牟尼塑像座於蓮花臺上,高3米多,雙眼微閉,似醒非醒,神態安詳,造型精美。座像後懸挂如來佛涅盤像,左陪彌勒佛和普賢菩薩,右陪觀音菩薩和大世至菩薩巨幅畫像,各占一間,畫像高約2.5米,寬約1.5米。東、西兩邊墻上有蓮花身班禪、九頭護法像。大佛殿左前方有一個四角亭,懸挂鐵鐘一口,高約2.8米,口徑1.7米,吊狀呈八角,口周5.3米,重約3000斤,造型別緻,發音洪亮,餘音十裏可聞。此鐘在1958年大煉鋼鐵時被毀。民間相傳若遇烏雲密佈,有冰雹襲來時,衹要有人圍繞此鐘敲擊十多分鐘,即刻雲開霧散,雨過天晴,可防冰雹襲擊。大佛殿兩旁建有陪殿數間,通道兩旁有廂房20多間,廂房內供有各種佛像。泥塑佛像,栩栩如生,菩薩畫像,神采奕奕。寺內還藏有經書、古籍、史書、藥典等。山門左側有竜王廟一座,高約7米,內塑竜王站像一尊,高約3米。
  報恩寺占地面積近50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緑瓦紅墻,雕梁畫棟,氣勢磅礴,佈局嚴謹,結構合理,雄偉壯觀,豔麗多彩,頗有佛教聖地的特色。建寺幾百年來,香火曾經鼎盛一時,名揚百裏之外。精湛的建築藝術,獨特的宗教文化,讓人嘆為觀止,充分反映了當地民間高超的藝術水平和建寺者的非凡智慧。
  寺溝內各小岔現有喇嘛墳多座,均建有喇嘛教式塔。教式塔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下築石方基,上着圓青磚,雕刻精美,手法細膩,做工獨特,莊嚴俊秀,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塔的高低,根據喇嘛生前的功績而定,但結構卻大同小異。
  報恩寺屢建屢毀。同治年間毀於兵燹,光緒時重修。1958年拆毀,木料用於修建和平公社,經捲等由當地佛教信徒藏於寺溝內山洞,“文化大革命”中因“破四舊”被付之一炬。
  報恩寺崇信藏傳佛教,繁榮時僧侶曾達800多人。寺內所藏文物、典籍甚多,後歷經朝代更迭,兵荒馬亂,人為毀壞,散失殆盡。 (王錫奎)
遼寧省安波鎮報恩寺
  安波名剎——報恩寺。在安波東郊二竜山山腰,坐落着建於明代正統年間的報恩寺,取報達佛恩之意。報恩寺建於明代正統元年(1436),相傳二竜山是通往三江(黑竜江、鬆花江、牡丹江)的老竜崗山脈。在寺院圍墻之內,鬆柏參天,古色古香,花草鬥豔,大雄寶殿居中,兩側為禪房,均為硬山工建築。大雄寶殿三楹,中座為釋加牟尼,兩側為文殊、普賢菩薩。在其大雄寶殿釋迦牟尼塑像背後,塑有面北而坐的“倒坐觀音”,這種佈局實為罕見。
武漢市報恩寺
  報恩禪寺於1992年籌建,1994年10月20日落成並佛像開光慶典。
  慶典之際,中國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淨慧法師主持了這一盛典。全國各大寺廟的住持、方丈、大師帶領海內外弟子前來頂禮膜拜,人數逾萬,盛況空前。
  報恩禪寺占地84.88畝,氣勢恢宏,古樸凝重。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處於同一軸綫,在落差數十米的山坡上依山而建,層層迭起,梯次而上,蔚為大觀。
金陵大報恩寺
  概況
  大報恩寺是南京歷史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千餘年間,屢廢屢建,寺名亦屢屢更易。東吳赤烏年間(公元238─250),孫權建建初寺及阿育王塔,為江南塔寺之始;晉太康年間(公元280─289年)復建,名長幹寺;宋改天禧寺,建聖感塔;元改慈恩旌忠教寺;明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毀於火,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明成祖以紀念明太祖和馬皇后為名,命工部於此重建大報恩寺及九層琉璃寶塔,實則紀念其生母碩妃,故此不惜代價,按照宮闕規製,徵集天下夫役工匠十萬餘人,費用計錢糧銀二百五十萬兩、金錢百萬,歷時十九年始完工。為明初南京三大佛寺之一。
  金陵大報恩寺毀於太平天國年間。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內亂,由於擔心石達開部隊占據製高點嚮城內發炮,大報恩寺塔被北王韋昌輝下令炸毀,僅存一青銅色塔剎(1930年代後失蹤)和8米高的石碑。至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一,太平天國內哄中,又以炸藥將寶塔徹底炸毀。至本世紀三十年代,塔基附近尚存塔頂承露盤一隻,後被侵華日軍劫去。現南京中華門外大報恩寺遺址僅餘巨碑一座。所幸埋藏於地下的琉璃寶塔構件陸續被發現,雖有損失,但遺存尚多,南京市政府已計劃利用這些構件重建大報恩寺琉璃寶塔。
  相傳建造該塔時曾一式燒製三份琉璃構件,一份用來建塔,兩份埋入地下用於替換。1958年在眼香廟、芙蓉山、窟崗村一帶出土的大批琉璃構件上多帶有墨書的字號標記。構件現分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館。2004年後南京市政府開始籌劃復建事宜。
  毀滅原因
  衰敗的大報恩寺塔,黯然伫立在南京的土地上。但是,它的傷痛遠沒有結束。大報恩寺塔終究倒下了,推它倒下的,是中國另一個偉大的發明:火藥。
  大報恩寺塔的毀滅,仍舊是個謎團。一種說法是毀於1854年,那時清軍占領了雨花臺,為防止清軍利用大報恩寺塔的高度優勢,太平軍先下手為強,“用火藥轟之,復挖空塔座下基地,數日塔倒,寺遭焚毀”。但是,也有人認為是曾國藩下令炸毀的。
  還有一種說法則是毀於1856年,正逢天京之變,北王韋昌輝害怕大報恩寺塔被石達開用以充當攻城的炮壘,於是下令將塔摧毀,結果塔和寺都被夷為平地。
  不管哪種說法更為接近事實,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戰爭帶給人類文明的摧殘,是毀滅性的。
  來源
  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的這兩句詩,南京人都耳熟能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報恩寺,衹是那時候不叫這名字。大報恩寺的歷史從孫吳開始,歷經各朝,有過長幹寺、天禧寺等名字,大報恩寺塔的前身則是阿育王塔。南京大學歷史係教授蔣贊初說,經過考證,阿育王塔約建於東漢獻帝的興平年間(公元194~195年),是南京最古老的佛塔,也是中國最早的佛塔之一。建塔者極有可能是秣陵人符融,他曾任徐州刺史陶謙麾下之廣陵、下邳、彭城三郡的運漕官,並以漕運所得經費建廟蓋塔。符融為最早見於正史的中國閣樓式佛塔的創始者,後退守故裏秣陵,為孫策攻滅。 之後的一千年間,大報恩寺幾經興衰。到了明初,朱元璋在三年時間內花費黃金兩萬五千兩,用於重建、維修該寺、塔。但是在1408年,該寺、塔被人放火焚毀。
  1412年,朱棣下令重建大報恩寺,同時要求“造九級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營建。重建工程歷時16年(另一說法為19年),動用軍夫工匠10萬人,僅建塔一項費用,耗銀就達248.548萬兩,把鄭和下西洋剩下的100多萬兩也搭了進去。想要更加直觀地讀懂這些數字,可以查詢一下當時的資料,當時國傢一年的總收入不到3000萬兩,當時每年給官員發的工資總額纔66.6萬兩。
  而這時候,朱棣已經開始在北京修建宮殿、整修河道以通漕運,開始做遷都準備了。遷都可是國傢最大的事情了,而且要花費巨額資金,那麽在花大錢建造新都的同時,為何還要進行大報恩寺這樣一個巨大工程?
  這就是圍繞大報恩寺的第一個謎團。明朝正史上說,朱棣此舉是為了報答老爹朱元璋和老媽馬皇后的養育之恩,但在傳說中卻不是這麽回事。一種說法是朱棣的親媽並不是馬皇后,而是一個來自高麗的妃子,因為朱棣出生時尚未足月,所以朱元璋將她用酷刑處死。朱棣興建寺塔,其實是為了紀念他的親生母親。另一種說法是,朱棣為奪皇位逼得侄兒朱允炆葬身火海,為減輕自己的罪過,他下令修寺建塔。
  二:與鄭和的淵源。監督建造大報恩寺的人,有史料說除了工部侍郎黃立恭,另一個重要人物就是三寶太監鄭和,由於鄭和同時身負下西洋的重任,難以全力照顧此事,因此工程進展緩慢,直到朱棣死了都沒全部完工。但是,鄭和的後裔、江蘇省鄭和研究會理事鄭自海經過考證後提出另一種說法,大報恩寺開始並不是鄭和督造的,而是由另一個宦官汪福主要負責,但是汪福挪用工匠做了別的事情,工程一再拖延,因此在宣德三年,皇帝下旨由鄭和接管該事,所以大報恩寺開始並不是鄭和督造的,但確實是在他手上完工的。
  此後,鄭和專門為大報恩寺手書了一捲《妙法蓮華經》,經文全用金粉寫成,長達四十多米。但是經書剛剛寫完,鄭和就去世了,死前命人將經書獻於寺中。後來,大報恩寺遭了大火,經書就流失出去,後來輾轉多年,流落到浙江平湖的報本寺中。
  寺內景觀
  大報恩寺周長達九裏十三步,內有金剛殿、左右碑亭、天王殿、大殿、佛殿、大禪殿、後禪殿、左右觀音殿、法堂、祖師堂、無梁殿、伽藍殿、藏經前殿、藏經殿、左右貯經廊、輪藏殿、禪堂、韋馱殿、經房、東西方丈、三藏殿、鐘樓等,僧院一百四十八房,東西畫廊廊房一百一十八間,規模極其宏大。寺中還種有鄭和自西洋帶回的五穀樹、婆娑樹等奇花異草。當時佛教的十大宗派在寺內都設有講座,供僧徒任意選修;並雕版印刷了號稱“南藏”的大部頭佛經六百三十七函五千餘捲收藏於寺內。
  大報恩寺大殿俗稱碩妃殿,其中供奉有碩妃的碑位,每年由禮部按時祭祀,除此之外終年封閉,不許人進入。
  碩妃殿後的琉璃寶塔最為著名。塔高約三十三丈,九層八面,外壁用白瓷磚砌成,每磚中央浮雕一佛像;自下至上各層用磚數量均相等,僅體積逐層縮小。每層的復瓦和拱門都用五色琉璃構件,上塑飛天、飛羊、獅、象等形像,極為生動美觀。據說燒製這些琉璃構件時摻入了鄭和下西洋帶回的火山灰,故琉璃色澤極為潤豔。塔頂為重達二千兩的黃金寶頂,其下為鐵質九極相輪,計重三千六百斤,再下為俯仰對置的一對承露盤,一說為鐵質,外裹黃金厚寸許,一說為風磨銅質,直徑十二尺,重四千五百斤,內放佛經及大批珠寶金銀。塔內外置長明燈一百四十六盞,日夜輪值點燈的少年達百人,每晝夜耗燈油達六十四斤。此塔開了世界琉璃寶塔的先河,當時便號稱“第一塔”,“海外夷蠻重譯至者,百有餘國,見報恩寺塔必頂禮贊嘆而去,謂四大部洲所無也”;明末傑出的散文傢張岱幽默地稱之為“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近世更被與長城、羅馬大劇場、比薩斜塔等並列,譽為“中古時期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尤為可貴的是,此塔所用五色琉璃瓦、琉璃構件及白瓷磚,均燒製出一式三份,建塔時用去一份,另二份編號埋入地下,塔身有缺損時,根據編號很快就可找出所需備件配補。
  位於大殿後的大報恩寺琉璃塔,建造於永樂十年,宣德三年竣工,九層八面,高達78.2米,甚至數十裏外長江上也可望見。塔身白瓷貼面,拱門琉璃門券。門框飾有獅子、白象、飛羊等佛教題材的五色琉璃磚。剎頂鑲嵌金銀珠寶。角梁下懸挂風鈴152個,日夜作響,聲聞數裏。自建成之日起就點燃長明塔燈140盞,每天耗油64斤,金碧輝煌,晝夜通明。塔內壁布滿佛龕。該塔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更被17世紀進入中國的西方傳教士稱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觀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徵。
臺灣省臺北市中山北路報恩寺
  報恩寺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北路,為主祀釋迦牟尼之佛教廟宇。該建物興建於1922年,今為位於臺北士林區之仿古廟宇建築。另外,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管理人製,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歷之四月初八。
佛教百科
  【報恩寺】 (寺名)在江蘇吳縣治北隅。本吳通元寺。唐改開元寺。吳越為報恩寺。今稱北寺。中有浮圖。稱北寺塔。
近義詞
報恩寺
報恩寺社區
相關詞
黑竜江佛教佛學海林
包含詞
大報恩寺報恩寺塔
報恩寺站報恩寺村
題報恩寺遊報恩寺
報恩寺街安海報恩寺
海林報恩寺平武報恩寺
綿陽報恩寺北塔報恩寺
東山報恩寺紅山報恩寺
報恩寺社區大報恩寺塔
大報恩寺碑題報恩寺上方
蘇州報恩寺塔寓武昌報恩寺
宿報恩寺精捨宿報恩寺水閣
報恩寺塔遺址墊江縣報恩寺
平武報恩寺景區報恩寺權公方丈
報恩寺南池聯句大報恩寺琉璃寶塔
蓮湖區報恩寺街幼兒園奉和襲美宿報恩寺水閣
題報恩寺惟照上人房史次仲錢子武與餘在報恩寺納涼分題各以姓為韻
過和州報恩寺唐籍故居也宿祠山報恩寺枕上聞杜鵑有感
池陽報恩寺新成輪藏應公出示鮑仲山詩因贈聞崔十二侍禦灌口夜宿報恩寺
送雲太虛禪師住臺州報恩寺永靖縣劉傢峽報恩寺殯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