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金寨縣斑竹鎮位於鄂、皖兩省交界的歷史名關——長嶺關腳下,地處大別山腹地,金寨縣西南邊陲,分別與湖北省麻城市、本縣沙河鄉、關廟鄉、南溪鎮、果子園鄉、吳傢店鎮接壤。全鎮面積148.1平方公裏,轄9個行政村、1 個街道,101個村民組,6084戶,20908人,其中:農業人口19028人,是一個集老區、山區、紅色地區於一體的山區重鎮。
這裏是一個區位重鎮,屬原區公所所在地,斑竹園地區三鄉兩鎮的中心,210道貫穿全鎮,距省城合肥和華中重鎮武漢均為230公裏,距“京九”鐵路麻城站和梅山均為85公裏,已開工的滬漢蓉快速鐵路及合武高速公路全境穿過,而且分別設有下道口和越行站,距國傢級森林公園天堂寨僅有46公裏,是華東地區通往該處的咽喉要地。鎮內交通便利,一條省道和四條縣鄉公路分別與同邊鄉鎮溝通。鎮內通訊發達,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相繼開通,用戶達4000戶,普及率達75%。
這裏是一個紅色山鎮,原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32師於1929年在此誕生,《八月桂花遍地開》的作者羅銀卿、革命詩人詹𠔌堂均出生於此,徐立清、漆遠渥、肖顯進、林彬、方升甫、王遠芬、戚先初等七位開國將軍和周維炯、漆德偉等500多名革命烈士記載史册,他們的精神正感召和激勵着後人。
這裏是一個農業大鎮,我鎮地處大別山腹地,森林茂密,山青水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適宜於各種農作物的栽培與生長。隨着農業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和升級,境內板慄、靈芝、天麻、銀杏等緑色産品已成為農業經濟的主導産品,産量豐富,馳名於世,譽滿千裏。全鎮共有耕地17205畝,林地18.8萬畝,森林覆蓋率75%,年産水稻5000噸,小麥500噸,油料600噸,中藥材550噸,板慄300噸,年養蠶5000張,産繭180噸,勞務輸出5800人,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198元。鎮內特色農業不斷升溫,三利公司是全省農業産業化竜頭企業,歸然葛粉獲國傢農業部緑色食品認證,左山茶葉獲國傢茶葉研究所有機認證,並在蕪湖榮博會上獲銀奬。
這裏是一個工業強鎮。一批名、優、特産品,聞名遐邇,響譽四洲。三利公司生産的20-22D白廠絲久負盛名;高檔提花桑波緞係列産品暢銷新、馬、泰。該公司實現絲綢一體化經營集蠶繭收烘、繅絲、煉染於一體,並組建蠶桑基地5000畝,年産值4000萬元。歸然公司生産的野生葛粉、蕨粉獲農業部緑色食品認證,漂洋過海,直銷日本;在穩定外銷渠道的基礎上該公司還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其速溶葛粉暢銷武漢、合肥、六安等大中城市,同時該公司還開發葛粉粉絲、緑豆腐、野生菜等新項目,長期飲用為佳,每次適量為宜的“一杯神”係列保健酒,在酒類産品競爭白熱化的戰中,已躋身於北京和廣州消費市場;曾被國傢石材工業協會更評定的“皖西紅”、“星彩蘭”兩個“名特石材品種”,被國內20多個大中城市的70多傢施工單位所采用,利用這一品牌效應,鎮內先後創辦金福石材公司、斑竹石材公司,年産大理石15萬平方米。利用沉睡數萬年的鐵礦石先後引資創辦明鑫礦業公司、三利礦業公司,年可産高品位鐵砂5萬噸,其産品已成為武鋼、合鋼、鄂鋼等大型鋼鐵企業的搶手貨。清澈的竹根河,已座落着兩座裝機容量為840千瓦的水力發電站,另外兩座裝640千瓦的電站正在建設當中,它們不僅為當地的工業生産提供了充足的能源,而且還為供電部門承擔了調峰任務。
這裏是一個新型集鎮。全鎮共有4個商貿市場,總規模5.5平方公裏,聚集人口7250人,城鎮水平達到35%,現已初步形成了以鎮政府駐地——斑竹園集鎮為中心,以王氏祠、沙堰集鎮為重點,以小河、墩堂兩村居民點為前沿的新型集鎮框架體係。同時為應該滬漢蓉鐵路及合武高速公路的開通而在斑竹園集鎮區域內新型規劃的富園新區,占地面積120畝,商住區、工業園區、娛樂區、停車場、緑化帶設施齊全,三縱兩橫道路已經修通,成為衆多有識之士投資興業的熱土。
這裏是一個資源大鎮。鎮內藴藏豐富的優質山泉水、高品位石英礦以及板慄、靈芝、天麻等大宗優質農副産品,同時還含有大量的紅色旅遊和緑色旅遊資源,歷史名關長嶺關、乾隆手書“天子萬年”、洪傢寨古城墻、墩子嶺古文化遺址、獅子口奇山秀水、斑竹園風光 -> 獅子口飛瀑銅錢寺奇鬆怪石等緑色景點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32師成立舊址、紅軍革命烈士陵園、文昌宮遺址、紅軍被服廠等紅色景點相得益彰。是投資者們理想的開發項目,前景廣阔,生機無限。
近年來,該鎮以“兩區一場”(農業生態科技示範園區、工業個私經濟園區、集鎮市場)建設為抓手,以招商引資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主綫,以農民增收為目標,農業産業化,農村工業化,集鎮城市化,市場信息化進程全面加快。
行政轄村
板廠村泰山村沙堰村墩堂村漆店村馬河村黃麥園村萬河村何畈村斑竹園村花堰村李灣村聯盟村界衝村小河村
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9926男10485女9441家庭戶戶數5724家庭戶總人口(總)19101家庭戶男9912家庭戶女91890-14歲(總)51370-14歲男28670-14歲女227015-64歲(總)1381315-64歲男713115-64歲女668265歲及以上(總)97665歲及以上男48765歲及以上女489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8884
- |
|
【簡況】
竹園鎮於1988年建鄉,2001年7月經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鄉設鎮。位於縣城西南面,地形地貌呈“三道梁子,二條槽子”,北抵營上鎮,東與羅平縣富樂鎮接壤,南與麒麟區東山鎮相連,西與墨紅鎮毗鄰。地處東經104°12′-104°21′、北緯25°19′-25°27′之間。鎮黨委、政府駐地竹園乍勒村,距縣城47公裏,全鎮擁有國土面積164.05平方公裏,轄11個村委會、94個村民小組。境內最高海拔2330.8米,最低海拔1685米,平均海拔1773米,年均氣溫14.8℃,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年均日照2126小時,無霜期258天。全鎮現正形成以煤炭初、深加工為代表的工業經濟;以魔芋、烤煙、油菜種植加工業為代表的種植業經濟;以大河烏豬擴繁、育肥為代表的養殖業經濟,帶動全鎮經濟、社會全面、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現狀】
近年來,竹園鎮抓住機遇,大興基礎設施建設,全鎮通村油路建設取得良好成績,現竹園至樂烏12公裏、竹園至茂蘭16.8公裏油路已建成通車,今年將投資1300萬元,啓動丫竹環綫農村公路中新街至糯木段10.8公裏通村油路建設,年內建成通車;啓動糯木至海章段13公裏通村油路建設工程;大力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圍繞辦好四大基地(烤煙、魔芋、油菜、畜牧基地),發展好五大産業(煤炭、烤煙、魔芋、畜牧、油菜)的思路,積極推進産業結構調整,有效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努力構建“平安、和諧”竹園,安全形勢良好,社會持續穩定,竹園進入了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
【人口與計劃生育】
2007年全鎮總戶數11515戶,人口47048人,其中男24187人,女22861人,男女比例為105.8:100。境內居住有漢、彝、回、白、哈尼五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6702人,占總人口的14.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286人。全年共完成放環251例,占縣下達指標的109.1%,放環及時率達80%;結紮完成256例,占縣下達指標的102.4%,結紮及時率為81%;全鎮人口出生率為11.8‰;一孩持證生育率達100%,二孩持證生育率達95%,綜合持證生育率98%。根據各村自治章程推行合同化管理,完成合同簽訂340份,占縣下達指標的100%;“奬、優、免、補”工作任務全面完成,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取得較好成績,其他縣下達的目標任務也都得到較好完成,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取得較好成績。
【經濟概況】
2007年,全鎮國民生産總值達9億元,比2002年的3.095億元增5.005億元,年平均增長17.9%;本級財政收入達1188萬元(按舊財政體製計算達2700萬元),比2002年的622.7萬元增加2077.3萬元,年平均增長34%;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達9000萬元,比2002年的4819萬元增4181萬元,年均增長11.3%;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13000元,比2002年的8130元增4870元,年平均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29元,比2002年1593元增936元,年平均增長9.7%。
【鄉鎮企業】
2007年,鄉鎮企業持續、穩定、快速、健康發展,鎮境內企業效益顯著提高。全鎮鄉鎮企業總産值達82041萬元,其中,鄉鎮企業增加值完成18295萬元,占年初計劃5690萬元321%;營業收入完成67015萬元,占年初計劃57015萬元的117%;工業産值完成65590萬元,占年初計劃54763萬元的119%;企業固定資産投資完成3500萬元;上繳稅金完成1467萬元,占年初計劃535萬元的274%。其中煤炭企業是該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支柱産業,是我鎮潛力最大的經濟增長點。全鎮共産原煤186萬噸,生産焦煤55萬噸,實現煤炭工業總産值6億元以上。從事工商業的農民不斷增多,工商業收入快速增長,勞務産業迅猛發展,全鎮全年就地轉移勞動力4876人,勞務輸出1102人,務工收入達5100萬元。
【糧食經濟作物】
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全鎮糧食總播種面積達到54525畝,糧食總産突破1454.2萬公斤;魔芋種植面積擴大,種植魔芋4917畝,實現産量760萬公斤,實現産值1300萬元;烤煙種植得到鞏固,全鎮種植烤煙7679畝,完成收購(含低次等煙葉)107.5萬公斤,實現産值1381.4萬元;油菜種植水平穩步提升,種植油菜10000畝,産量達165萬公斤,實現産值620萬元。
【畜牧林業】
2006年全鎮畜牧業走上了快車道,以大河烏豬為主的畜牧業得到長足發展,大河烏豬養殖得到進一步推廣,以大河烏豬為主的肥豬出欄62100頭,出欄菜牛2100頭,出欄菜羊6000衹,出欄傢禽115000衹,肉類總産達450噸,畜牧業總産值達4900萬元;林業産值達350萬元。
【基礎設施】
發展基礎進一步得到夯實。竹園至茂蘭16.8公裏的通村油路建成通車,完成新街至阿百糯10.8公裏油路工程招投標工作。新建了鎮科技培訓樓、財稅綜合樓、煤炭分局技術培訓中心、國土分局辦公樓,改善了各部門的辦公條件,完成茂蘭水庫改擴建工程和打廠溝水庫建設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對6個村625戶農戶進行了電網改造。新建了衛生院綜合樓,在茂蘭、現雞田等五個村委會啓動了村級衛生所建設。
【教育文化】
2007年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達到了“普九”標準以上,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全鎮現有初級中學1所,有村級完小11所,在校學生達10073人,其中:初中2794人,小學7164人,幼兒園115人。現有教師472人,其中:初中教師153人,小學教師319人。文化、郵政、通訊信息化工程建設有了新突破,全鎮實現了無通訊盲區;文化部門加大稽查力度,規範了對電子遊戲室、網吧等娛樂場所的管理。
【醫療衛生】
加大投入、加強管理,切實改善竹園鎮人民群衆的醫療環境。認真組織開展農村合作醫療,有效降低農民群衆看病成本,從根本上幫助農民解决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完成衛生院綜合樓建設工程,完成茂蘭、現雞田等五個村委會村級衛生所建設,有效改善了群衆的就醫條件。
【扶貧攻堅】
引導並爭取到境內企業大力支持,逐步建立健全了貧睏人口救助、特睏學生救助等社會救助體係,幫助一大批睏難群衆解决了生産生活睏難,使一大批睏難學生正常接受了教育;民政、扶貧部門積極配合鎮黨委、政府做好社會救災救濟工作,圍繞鎮黨委、政府的工作思路,按照有關原則要求,把有限的救災救濟物資用好用實,全年共解决貧睏人口溫飽950餘人,鞏固貧睏人口溫飽2100人,返貧率控製在5%以內,有效維護了社會穩定。
【環境保護】
認真貫徹落實環境保護這一基本國策,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切實加強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及監督;加強對污染的控製,認真落實完成下達的有關控製指標,根據有關政策及文件規定清理整頓煉焦企業,有組織排放集鎮污水;切實保護生態平衡,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把目標任務量化到各企業,同時加強集鎮環保工作,淨化飲用水,設立固定的垃圾堆放場所。 |
|
斑竹園鎮位於鄂、皖兩省交界的歷史名關??長嶺關腳下,全鎮面積148.1平方公裏15個行政村、1個街道、181個村民組,5777戶,20936人,其中:農業人口18570人。這裏是一個山區重鎮,210省道貫穿全鎮,距省城合肥和華中重鎮武漢均為230公裏,距“京九”鐵路麻城站和縣城梅山均為85公裏,即將開工的滬漢蓉鐵路及合武高速公路公路穿境而過,而且分別設有路口和中轉站,是華東地區通往天堂寨國傢級森林公園的咽喉要地。這裏是一個紅色山鎮,原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32師在此誕生,7名開國將軍和500多名革命烈士永載史册,他們的精神正感召和激勵着後人。這裏是一個農業大鎮,該鎮地處大別山腹地,森林茂密,山青水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適宜於各種農作物及野生植物的栽培與生長。隨着農業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和升級,境內板慄、靈芝、天麻、銀杏等緑色産品已成為農業經濟和主導産品,産量豐富、馳名於世,譽滿千裏。這裏是一個工業強鎮,一批名、優、特産品,聞名遐邇,享譽四洲。20-22D白廠絲久負盛名;高檔提花桑緞係列産品暢銷新、馬、泰,歸然牌野生葛粉、蕨粉漂洋過海、直銷日本;長期飲用為佳,每次適量為宜的“一杯神”係列保健酒,在酒類産品競爭白熱化的商戰中,已躋身於北京和廣州消費市場;曾被國傢石材工業協會評定的“皖西紅”、“星彩蘭”兩個“名特石材品種”,被國內20多個大中城市的70多傢施工單位所采用,利用沉睡萬年的鐵礦石加工的高品質鐵砂,已成為武鋼、鄂鋼等大型鋼鐵企業的搶手貨;清澈的竹根河,已座落着兩座裝機總容量為840千瓦的水力發電站,不僅為當地工業生産提供了充足的能源,而且還為供電部門承擔了調峰任務。這裏是一個新型集鎮。鎮內藴藏豐富的優質山泉水、高品位石英礦以及板慄、靈芝、天麻等大宗優質農副産品,同時紅色旅遊和緑色旅遊資源也極為豐富,是投資者們理想的開發項目,前景廣阔,生機無限。近年來,該鎮以結構調整為主綫,以農民增收為目標,農業産業化,農村工業化,集鎮城市化,市場信息化進程全面加快。為加速全鎮經濟的發展步伐,我們熱烈歡迎名界人士前來投資創業,共謀發展! |
|
- : Banzhuyuan Town
|
|
斑竹園 |
|
|
|
聯盟村 | 沙堰村 | 泰山村 | 馬河村 | 斑竹園村 | 小河村 | 板廠村 | 墩堂村 | 漆店村 | 黃麥園村 | 萬河村 | 何畈村 | 花堰村 | 李灣村 | 界衝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