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雞鳴山投訴電話寧德市旅遊投訴電話:0593-2883671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縣城西北約5公裏處,山巔瓊峰為環城最高峰,海拔1538米。晴朗時日,登峰頂東可望寧德,南眺古田水庫,西觀政和,北瞰建甌,係市民春秋主要景區之一。山下工汾村村西有寶慶寺,建於後唐長興元年(930年),幾度廢興,1958年再毀,1985年由群衆集資修建。山間有寶林寺,俗稱天平院,建於宋乾德二年(964年),位於天平岩下,岩下有“竜井"二口,岩間有“奎峰洞天”、“雩壇”、“太平洞宮”等摩崖石刻,另有刻文百數古字,未署名年月,字經日久風雨剝蝕,僅冠首“天平竜井之靈也久矣”可讀。 |
河北張傢口雞鳴山 Zhangjiakou, Hebei Jimingshan |
張傢口雞鳴山位於下花園區東2公裏處,距張傢口市50公裏。海拔1128.9米,面積17.5平方公裏。山勢突兀,草木繁茂,孤峰插雲,秀麗壯觀,有“參天一柱”之稱。《懷來縣志》載:唐貞觀年間,東突厥犯中原,邊民不得安寧,太宗李世民親徵,駐蹕此山,夜聞山上有雞鳴聲,故稱雞鳴山。
北魏、唐、遼、元、明、清歷代,都在雞鳴山上興寺建觀,最盛時有寺廟108間。山中最古老的道觀為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年)的碧霞元君殿。最大的寺院為坐落於半山腰的永寧寺。該寺建於遼聖宗太平四年(1024年)。雞鳴山自古即為名山,傳說北魏文成帝、唐太宗、遼聖宗、蕭太後、元順帝、明英宗等都曾登臨此山,觀賞北國風光。清康熙皇帝從1696年~1706年曾四次駕臨下花園,兩次登雞鳴山,他休息過的“臥竜石”至今完好無損。 |
浙江竜遊雞鳴山 Longyou Jimingshan |
浙江龙游鸡鸣山
竜遊雞鳴山竜遊雞鳴山2 雞鳴山遺址位於衢州市竜遊縣城東南1公裏,與縣城隔水相望,古塔高聳,危岩壁立,是城郊的一處風水寶地,歷史積澱非常豐厚。這裏是重要的古文化遺址,從新石器時代到商周時期的文物出土甚多。宋嘉佑末年,呂防於縣南山麓設義學、士之慕道從遊者甚衆。一日登山,見雞鳴棘叢中,張羅飼之,得白金十數鎰,悉輸之官。後人因此“雞鳴”名其山。因水土流失較嚴重,遺址文化層基本破壞。遺址範圍內採集多件石錛、穿孔石鐮、石鏃、石網墜等石器,印紋陶片比比皆是,紋飾有席紋、條紋羽毛紋、方格紋、雲雷紋、回字紋、繩紋等。區域範圍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現存完好明代的雞鳴塔,區內還建設了民居苑。竜遊雞鳴山1
竜遊民居苑,又稱雞鳴山民居苑,坐落在靈山港東岸,縣城南郊風光炫麗的雞鳴山。依山傍水,錯落有緻地布設着極有代表性的民居古建築,是我國屈指可數的古建築集萃之地。是國內第二傢將縣境內不同時期不同建築特色,有文物和觀光價值的宗祠、民居集中異地保護的民居苑。竜遊春秋時為姑篾故都,歷史悠久,文物精湛,其中明清傳統民居,堪稱建築藝術的傑作,在江南古代傳統建築中占有重要地位。 |
浙江義烏雞鳴山 Zhejiang Yiwu Jimingshan |
浙江义乌鸡鸣山
義烏雞鳴山地處浙江省義烏市江東街道境內,是大盤山餘脈分支之一,海拔123。6米,主峰突兀於田野之中,山坡平緩,瀕臨義烏江,與古朝陽門隔江相望。
古代文人筆下的雞鳴山是“山峙東江之左,屈麯盤旋,來若無因,止若無支,突者若蠃,垂者若帶。”是古代達官、文人、隱士怡情山水的景點。元代隱士劉應龜曾築亭山上。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士大夫也往往在此聚會,飲酒賦詩過重陽佳節。因此,雞鳴山又名登高臺。清代劉元震《遊雞鳴山詩》雲:“隔斷塵喧事,尋幽每一過。峰圍天覺小,徑險石偏多。白日間麋鹿,清風老薜蘿。欲移李子架,高臥萬山窩。”劉元震是劉應龜的後代,博覽群書,隱居在青岩山之石門,遊了雞鳴山後,被優美的山景所吸引,産生了“高臥萬山窩”的思想,說明古代的雞鳴山區是很秀麗的。
義烏雞鳴山 雞鳴山名的來歷,在《(嘉慶)義烏縣志》有兩種記述。劉元震《遊雞鳴山記》:“或曰昔山有金雞鳴而群雞皆鳴焉。或曰唐代崔智韜逐化虎之婦至此聞雞鳴,故名焉。”崔智韜逐化虎之婦的故事,相傳發生在唐代。當時有一位名叫崔智韜的官員,因事莅臨義烏,住在縣衙東邊的官驛。有一夜,天氣晴朗,皓月當空,微風輕拂,庭院中竹影婆娑,花香襲人。崔被良辰美景所吸引,就在庭院漫步賞景。忽然間見一少女睡在一石凳上,身旁放着一張虎皮。崔就悄悄地走過去,輕手輕腳把虎皮拿來投入井中。少女醒來不見了虎皮,神色慌張,到處尋找,終於未找到。崔就邀少女到房中交談。崔見少女面容姣好,性情溫柔,産生了愛慕之情,臨走時就帶回傢去。結婚後,崔與該女生了兩個孩子。過了幾年,崔智韜攜妻帶子重返義烏,仍舊住在原官驛。舊地重遊,觸景生情,崔就對妻子講述了當年虎皮投井的經過。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妻子虎心未泯,就請求丈夫把虎皮撈了上來。虎皮依然色彩斑斕,就晾在石凳上。過了一會兒,一傢四口就睡覺了。半夜,崔從夢中醒來,發現睡在身旁的妻子不在了,並聽到咬嚼的聲音,就披衣起床,點燃蠟燭,衹見一隻吊睛白額猛虎,正在咬嚼兩個孩子,不覺大驚失色,魄飛天外,連忙抽出佩劍,猛砍老虎。老虎竄出官驛,嚮東逃逸,崔隨後追逐,追過東江浮橋,穿過田野,老虎躲入一座山的叢林之中。當崔智韜追虎到山麓時,附近村落群雞啼鳴報曉,後人為了紀念這麯折離奇的故事,就把此山命名為雞鳴山。
此外,民間還有一個傳說,說朱元璋與元兵交戰,朱兵失利,敗退到雞鳴山時,正好是凌晨,群雞報曉,因名雞鳴山。 |
河南沁陽雞鳴山 Henan Qinyang Jimingshan |
河南省焦作市沁陽的雲陽寺,對面有一架山,名叫雞鳴山。這架山的名字,傳說和嶽飛抗金有關。
南宋年間,金兵大舉南侵。嶽飛領兵在太行山一帶抵抗。曾在神農壇景區的雲陽寨把守。為了監視金兵的行動,他經常登上東山的最高峰嚮北瞭望。衹要金兵稍有動靜,他就能早些覺察。然後指揮
三軍奮勇殺敵,衹殺得多兵人仰馬翻,屁滾尿流。但是,嶽飛天天登上百丈高峰,常常纍得腰酸腿疼,渾身無力。有一次他剛剛爬上山頂,就覺得天旋地轉,跌倒山頂,昏了過去。朦朧之間,一陣清風吹來,從西北神農壇方向飄來一朵祥雲。衹見一位老者,鶴發童顔,五綹銀髯,頭戴紫金簪,身穿八卦衣,手持玉如意,腳蹬步雲靴,道貌岸然,飄飄而業。嶽元帥仔細一看,原來是太上老君駕到,就慌忙起身叩拜。太上老君哈哈一笑,說:“嶽元帥,免禮!你為華夏社會稷,大宋黎民,搞擊強虜,貧道早已佩服之至,何敢受此大禮。”
嶽飛起身說道:“仙翁駕到,對如何抗擊金兵,定有高見,請您賜教!”
太上老君說:“抗金良策,自有嶽試謀劃,貧道哪敢多言!衹是元帥日夜操勞,跋山涉水,貧道於心不忍,物贈你一物,請你就在此地,面此而置,便會遇金而鳴,以此免去元帥日日登山瞭望之勞。”
說着,太上老君即從袖中取出一物,塞到嶽飛手裏,用手一推,嶽水跌倒在地。嶽飛大叫一聲,醒來,卻是南柯一夢。
嶽飛嚮懷中一摸,摸出一隻雛雞,全身鵝黃,活象一個絨球。脖子上還係着紅頭繩,非常可愛。嶽飛按太上老君的指點,把雛雞往山頭上一放,立刻變成一隻老大大的大公雞,昂首挺胸,神氣十足。再看脖頸上的紅頭強,變成了幾圈紅色的葛藤,緑葉點綴,非常好看。嶽飛正在觀賞,忽見那大公雞兩翅一撲扇,脖子一伸 ,“咯咯勾-咯咯勾”一聲接一聲地叫開了。嶽飛嚮北一望,衹見金兵黑壓壓一片,鋪天蓋地而來。嶽飛趕緊指揮三軍,前去迎敵。一場鏖戰,衹殺得金兵人仰馬翻,丟盔卸甲,死傷大半。
打退了金兵,嶽飛帶領全體將士,嚮神農壇方向焚香叩拜,感謝太上老君。從此,嶽飛不再登高瞭望了。衹要金雞一鳴,就知道有金兵來犯,就指揮嶽傢軍前去迎敵。
到了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起兵造反。剋洛陽,下開封,然後揮師北上。直搗京城。為了出奇製勝,派軍師牛金星帶領一支輕騎,到懷慶後,從雲陽口入山,取道澤州、潞安,以避開明王朝主力,於邯鄲以北接應闖王北上,沒想到剛到雲陽山口,就聽見一陣雞鳴,滿山震顫。一陣亂箭,就把牛金星的人馬射了回來。牛金星掐指一算,原來是自己的名字犯民忌諱。就派人連夜從馬婆溝翻上山頂,割斷了金雞脖勁上的葛藤,金雞的頭隨即低垂了下來。從此,就不再“遇金而鳴”了。牛金星悄悄帶領人馬,夜度雲陽,第二天黎明就一舉攻下澤州,嚮東北推進。
從此以後,金雞不光不會啼叫,而且一下變成了石雞,俯首立在山峰上。後人就把這架山,取名為雞鳴山。現在雞鳴山成了神農壇風景區的一個觀景點。 |
|
雞鳴山社區 |
|
|
|
雞鳴山村 | 雞鳴山社區 | 常憶雞鳴山 | 雞鳴山風景區 | 張傢口雞鳴山 | 九臺雞鳴山中心校 | 下雞鳴山諸灘,望柯山不見三首 | 下雞鳴山諸灘望柯山不見三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