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安徽省安慶市樅陽縣樅陽鎮 ZONGYANG Zongyang town Anqing |
樅陽鎮(原名城關鎮),全鎮總面積90.58平方公裏,其中城區面積7.2平方公裏,水面7630.5畝,山場3149畝,耕地面積28713畝,轄13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2006年末總人口達95558人,其中農業人口39615人。全鎮擁有耕地1.5萬畝,山場面積1.2萬畝,旱地水田肥沃,湖叉河網交錯,農業資源豐富。縣城區域面積6.2平方公裏,並不斷嚮周邊延伸、擴大。城內有以渡江路、湖濱路、正大街、金山大道等40多條水泥路面為主的總長近10公裏的主次幹道彼此相連四通八達,道路兩旁樓房林立,緑樹成蔭,城區山水相依,環境優美,清新怡人。新建的通宜路兩側開發工程按照高標準、嚴規劃建設,有投資近4000萬元的玉竜花園等許多招商引資項目工程正在建設之中。
全鎮經濟以工商業為主,農牧漁業為輔,第三産業迅速興起的態勢持續、穩定以展,鎮域經濟實力不斷壯大。2002年,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5億,財政收入占768萬元,鄉鎮企業營業收入2.5億元(其中個私企業營業收入占1.8億元),城鎮職工人均收入6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00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億元,固定資産投資784萬元。工商業方面:鎮區共有大小企業百傢,從業人員萬人,其中縣辦工業幾十傢(縣毛巾廠、毛紡廠、壓力容器廠、印刷廠等);鄉鎮企業數十傢(玻管廠、燈泡廠、材廠、輪窯廠等)村辦企業幾十傢(石嶺城北材料廠、下樅陽建築安裝公司、蒲洲營養食品有限公司、空心砝廠、高壓瓷管廠等);個體私營企業幾十傢(藝偉傢俱有限公司,金庭奶牛廠,城北食品廠等)。農牧漁業方面:依托城效優勢,菜籃子工程建設卓有成效。以五七圩為重點的水産養殖業、周邊農村的畜禽養殖業等效益顯著;第三産業方面:一大批房地産業、社區服務業、幼兒教育、健身美容、廣告製作等興服務業悄然興起。
樅陽鎮資源豐富,山川秀美,名勝古跡繁多,境內山巒峻秀,湖泊交錯。有遠近聞名的石屋寺,漢武帝射蛟臺,落箭墩,樅陽縣令陶侃洗墨池、惜陰亭,宋黃山𠔌讀書處的達觀亭,明清桐城文派的先導方以智的還庵和錢田間的北山樓,有三國呂蒙紮寨的幕旗山,元末陳友諒的“樅陽水寨”等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太平軍樅陽會議舊址望竜庵和1949年人民解放軍中綫渡江指揮部舊址,舊時“桐城八景”之一的“樅川夜雨”亦在境內。
2002年末,鎮有幼兒園、托兒所共14所,入園入托兒童1500餘人,小學13所,學生4980人。除縣辦中學(樅陽中學,樅陽二中,樅陽三中,縣職教中心)外,有中學一所,在校學生600餘人,城區有黃梅劇團、電影院、縣醫院、中醫院、紅十字醫院、血防站、防疫站、保建站、福利院各一所,所有的村、居委會均設有衛生室,實行合作醫療。
樅陽鎮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率先發展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活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緊緊圍繞“招商引資、園區建設、民營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民生工程、財政徵收”六個重點開展各項工作。為適應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工作的需要,經縣政府批準,樅陽鎮民營經濟配套園於2005年10月正式啓動,民營經濟配套園位於樅陽鎮戚磯村和長河村之間,總規劃面積1.16平方公裏。目前園區已簽約企業9傢,協議投資1.5億元,2傢企業已建成投産, 7傢企業正在建設之中。近幾年來樅陽鎮共引進外資2.5億元,引進項目25個,其中千萬元以上項目18傢,不僅解决了一大批富餘勞動力就業而且增加了財政收入,有力地促進了全鎮經濟的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湖濱居委會
湖濱居委會1979年7月由原蔬菜大隊更名成立,轄有7個居民組,現有人口1299人,中共黨員24人,預備黨員4人。居委會現有集體固定資産216萬餘元,集體企業5個即城關輪窯廠、湖濱建安公司、湖濱運輸大隊、湖濱旅社、湖濱餐廳等;私營企業4個,個體企業82個。企業實現年營業收入4008萬元,年利稅576.8萬元,年居民人均純收入1980元。
湖濱居委會先後被安慶市委市政府授予先進黨支部和先進村,鎮委鎮政府授予先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和安全文明單位。
樅陽鎮蒲洲村
樅陽鎮蒲洲村位於縣城東郊,原屬長河鄉,1992年撤區並鄉後劃歸樅陽鎮。全村14個村滾及旗山村接壤,為丘陵地帶,以幕旗山分水嶺為界;北面是羹膾寨湖,與石磯鎮羹膾村隔河相望;東面為平原地帶,與長河村交界;南臨長江。嚮陽開發區、樅陽三中坐落在該村境內,下北公路、古洲公路穿境而過。全村耕地面積628畝,均在蒲洲圩內。
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致使村易旱易澇,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該村即致力於農業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興建和加固一千餘米長的蒲洲圩堤,它為保護本村和嚮陽開發區機關學校人民群衆生命財産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開通、疏瀎渠道近萬米,纍计完成土石方10餘方;興建電排站4座,灌溉面積600畝。到目前為止,該村已初步建立和形成了完善的防汛抗旱體係,基本達到旱澇保收的總體目標。村級道路建設日臻完善,村內交通四通八達,砂石機耕路連接各自然村莊和田間地頭,極大的方便了群衆的生産生活。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需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財力支持,必須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該村村辦集體企業起步較早,從六十年代一座馬蹄窯開始,積纍了第一筆集體資金,84年創辦了一座十六門輪窯,92年創辦了薄洲建築工程公司,二000年創辦了薄洲營養食品公司,通過二十多年的滾動發展,先後創辦了十多個集體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該村勇於創新、與時俱進,既取得了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現存八傢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輪窯廠新上了一條空心磚生産綫,填補了樅陽縣空白;建築公司通過不斷發展,已晉升為三級資質建築施工企業;薄洲營養食品公司為推動本村農業産業結構調整進程,發揮着竜頭帶動作用,以“公司+農戶”的形式把農民帶入市場,促進農民增産增收。到二00二年末,該村集體企業固定資産總值已達500萬元,年産值1000萬元,全村社會總産值2808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2180元。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幾年來,是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村民群衆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的重要時期,基本實現小康目標。該村先後通過“小康明星村”達標驗收,多次被評為“五好文明村”“科技示範村”。 |
安徽省安慶市樅陽縣 Anqing ZONGYANG |
安徽省樅陽縣樅陽鎮地處長江下遊北岸,是樅陽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為樅陽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東接本縣OU山鎮、西依安慶市郊、南鄰桐城鱘魚嘴、北與本縣官埠橋鎮毗連。面積90.48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28713畝,轄14個村民委員會,12個居委委員會,人口9.394萬。[名勝古跡]樅陽鎮(原名城關鎮)是古老的歷史古鎮,菜子湖之水流經城南出口達長江,古稱“舒口”,為舒、桐、廬、懷、潛等縣的漕米集散處,歷史上是重要的港口和商埠。漢為樅陽縣治,梁陳為樅陽郡治,南宋末一度為桐城縣治,為桐城四大名鎮(樅、湯、孔、練)之一。鎮文物古跡有漢武射蛟臺、落箭墩;晉樅陽縣令陶侃洗墨池、惜陰亭(運甓亭),宋黃峪讀書處的達觀亭,明清桐城文派先導方以智的還庵和錢田間的北山樓,有三國呂蒙紮寨的幕旗山,元宋陳友諒的“樅陽水寨”等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太平軍樅陽會議舊址望竜庵和1949年人民解放軍中綫渡江指揮部舊址。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射蛟臺、惜陽亭、洗墨池、方學漸墓。舊時“桐城八景”之一的“樅川夜雨”亦在境內。[交通便捷]鎮內交通四通八達。陸運有桐樅、安樅公路通嚮各地,合九鐵路依境而掠;空運離安慶飛機場30公裏;水運沿江有小輪客運碼頭4個,樅陽海蠃建立了年吞吐量為300萬噸的貨運碼頭。樅陽河可往菜子湖沿岸各埠。[經濟狀況]200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2.2億元,財政收入825.6萬元,擁有集體、個私企業1500多傢。其中鎮辦企業17個,村居企業30個,職工人數達2024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達4.4億元。初步形成了毛巾、鋼瓶、高壓瓷管等輕工業和建築、建材等主導産業。綜合性商場、自選超市、專賣店等商業服務網點遍及城區,餐飲、娛樂休閑業等第三産業日趨活躍。農業結構調整不斷加快,農業特色明顯,是全縣花卉、優質糧經營生産基地。水産業成為支柱産業,食品、蔬菜加工業有所發展,初步形成了“公司+農戶”型經濟格局。[設施齊全]樅陽縣文化之鄉,興學之風經久不衰,舊有“桐城文化起於樅”、“文不過南鄉”、“窮不賣書”之說。鎮內有示範高中2所,中學3所,小學33所,示範幼兒園1所,私立幼兒園3所。 |
|
- : Congyang Town
|
|
樅陽 |
|
新華社區 | 長安村 | 建設社區 | 湖濱社區 | 勝利社區 | 光明社區 | 老莊社區 | 前進社區 | 石嶺社區 | 雙竜村 | 老莊村 | 沿河村 | 古塘村 | 長河村 | 戚磯村 | 五一村 | 大青山村 | 青竜村 | 郭橋村 | 新樓村 | 展望村 | 連城村 | 旗山村 | 新旗村 | 蓮花湖社區 | 下樅陽社區 | 石磯頭社區 | 蒲洲社區 | 蒲洲村 | 樓莊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