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市 : 中国 >福建 > 泉州
显示地图
目录
旅游 Travel
  泉州旅游投诉电话:泉州市旅游投诉电话:0595-22162068
  福建省旅游投诉电话:0591-87535640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泉州最佳旅游时间:泉州枕山面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唐人咏泉州诗句)形象地说明了泉州的气候特色;这里冬短而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8-20℃,无霜期310天以上,年降雨量1000-1800mm,年平均日照达1900-2000小时,因此泉州全年皆可旅游,最佳旅游季节一般为每年的4-11月。泉州民俗节庆活动:泉州民俗古朴,具有中原传统和地方习惯互相结合的特色,雅俗共赏,极富人情味。
  (一)过春节,道恭喜。此外上元节(元宵)也是大节日,家家挂花灯,小孩提纸灯,欢宵达旦。
  (二)清明节,春祭敬祖,扫墓烧纸钱,寄托对逝者的缅怀和哀思。
  (三)五月节也就是端午节,这时是黄梅季节要过渡到暑天,家家户户都做粽,俗称“补天”,以祈求不再下雨;在乡村,这一天要龙头“采莲”,村民们唱“嗦莲”的采莲歌,边唱边走,绕完全村,以此祈求丰收和健康。
  (四)“七娘妈生”,即七夕,起源于“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这一天家家要摆纸轿、胭脂盒、花粉,拜七娘妈,以求庇佑。
  (五)普渡日,就是中元节。农历七月十日起,历时一个月,分铺分区祭祖先、设宴席、演戏、请客,最后一日再烧灯,摆些菜碗,喜庆结束。
  (六)中秋节,泉州人过中秋节的热闹程度仅次于“上元”。这时秋高气爽,又是收成季节,妇女们就买月饼,蒸煮甘薯、芋头,小孩们则到处捡砖瓦片造塔仔,当月满天心,家人团聚赏月、吃饼、或搏“状元”饼,而小孩子分到月饼后,就结伴去拜他们造的塔仔公。泉州城里,这一夜,许多人都到江边泛舟赏月,有的在江边悠然地吹奏南曲,很有雅趣。
  (七)九九重阳节,登高远足,是一项很有诗意的活动。
  (八)冬至,就是冬节。用糯米粉搓丸,做成鸡、鸭、狗、猪、羊、牛六畜的模样;在乡村,还举行隆重的冬祭。
  (九)做“年兜”。在除夕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除尘”贴春联,备办年货,蒸糕,还要送神。除夕当夜,家人团聚点独守岁,然后燃放鞭炮,送旧迎新。泉州城市地图:泉州特别提醒:在石狮买东西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狠狠还价,无论是服装还是小商品,只要你是个还价高手,一定能淘到价廉物美的东西。到石狮购物一定不要忘记“货比三家”的古训,这样才能避免吃亏。泉州美食:泉州的小食自古就十分有名,早在唐代泉州港已是我国四大商港之一,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到宋元时期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人员和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中外饮食文化的交汇。历代泉州厨师都善于利用丰富的物产烹饪别有风味的菜肴。
  由于泉州具有独特的闽南民俗文化,各种庆典礼仪繁多,婚丧喜庆、敬神祀祖、馈赠亲友都少不了风味小点心。因而许多普通家庭都能制作百寿龟、白米龟、碗糕、碱粽、芋果、元宵丸、桔红糕、绿豆饼、嫩饼菜等日常小食点心,这些点心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味道清淡鲜美。
  泉州购物:泉州购物最有名的两个地方是后城旅游文化街和石狮市,另外,状元街上有很多网吧和酒吧,也可以逛逛。后城旅游文化街的建筑群分布在八卦沟两旁,柳树成荫,小桥流水,环境很不错,主要经营木雕、石雕、影雕、刺绣、玉器、陶瓷、紫砂工艺、竹编、宗教绣品、钟表、文房四宝、电子产品、画廊、花灯制品、文体器材等。
  石狮的货品种类繁多,当地是“有街无处不经商”,热门的购物商场包括侨乡商业城、环球商场、华林广场以及汽车站附近商店和大仑街小商品市场等。
  泉州交通:航空泉州的飞机场位于晋江市东环路东侧,晋江市距泉州市很近,只有12公里左右。晋江机场开通包括至香港、菲律宾马尼拉包机航线在内的十几条航线,跨入全国50个吞吐量最大的空港之列。
  铁路去泉州一般不乘火车,如果先在武夷山游玩,之后游客只有从武夷山到泉州去才会乘火车。k986次列车每晚21:15由武夷山站开往泉州,次日中午11:20到达。
  公路全市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82.9公里;福厦高速公路经过泉州,由泉厦高速公路和福泉高速公路两段构成,该公路质量等级优良。泉厦高速公路全长81.4公里,已竣工通车;福泉高速公路泉州段全长41.9公里,1999年7月投入试运营。在厦门火车站斜对面的梧村汽车站乘去泉州的车,又快捷又方便。
  水运全市1998年底拥有港口码头24座,泊位39个,其中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7个,年吞吐能力1581万吨。
  市内交通泉州市内有22条公交线路(各公交车停靠站点),连接了市内的所有的景点;其中旅游专线601线来往于清源山、水上乐园、开元寺、芳草园、天后宫、展览城和游乐园,每16分钟发一班车,对于自助游的人来说很方便。要到泉州邻近景点游玩,有直通景点所在地的快运巴士(快运巴士时刻表)。泉州住宿:泉州有各种档次的宾馆、酒店,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住宿要求。
  泉州酒店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中心,是泉州市唯一的四星级旅游商务涉外酒店。提供吃、住、行、娱、购完整的商务。泉州华侨大厦耸立于泉州最繁华的百源清池畔。环境优雅、风景宜人,商业、银行、外贸等机构近在咫尺,实为商务及旅游之最佳选择。
  泉州娱乐:来到泉州,游客既可选择现代的娱乐形式,又可以欣赏泉州传统文化。前者建议去黄金海岸度假区。那里不仅有美丽迷人的风景,还有现代化的娱乐设施包括海岛世界、民俗文化村、东南亚缩景公园、大观园度假酒店(三星级)、游乐园(占地240亩)、高尔夫俱乐部、游艇俱乐部、海滨浴场,实弹射击场、商业街,别墅区和直升机场等等。
  如果要欣赏传统文化,定会让游客大感满意。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因此泉州既是一个到处充满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气息的地方,游客可以去欣赏泉州的地方戏曲,主要有南曲、梨园戏、泉州提线木偶戏、高甲戏、布袋戏等等,还可以欣赏泉州武术。
  区号:0595
  邮编:362000
  面积: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
  人口:人口总数为728.3万
  别称:桐城
  位置: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晋江入海口
  区划: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金门县和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
  市花:刺桐花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位于厦门东北方向,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海上交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早在唐代已经成为中国四大外贸港口之一。宋元时期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启锚地,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同时,世界各大宗教也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而传入泉州,使它成为具有一座世界性宗教文化特征的城市。
  
  这座古城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保存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又是著名的侨乡,每年回乡寻根谒祖的华侨络绎不绝。泉州风光旖旎,山水钟灵,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5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各一处,是旅游观光的上佳之地,到了福建旅游是不能错过泉州的。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区。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有"闽中屋脊"之称。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泉州海岸线曲折蜿蜓,大部分为基岩海岸,总长约421公里,有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及肖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个港口。
  泉州是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全市海外华侨、华人有620多万人,旅居香港、澳门同胞有80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近几年,来泉州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投资经商,旅游观光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旅外乡亲热心桑梓建设,对泉州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唐代至元朝,泉州“刺桐港”一直是中国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全市风景名胜奇特,文物古迹众多,列入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84多处,其中国家级14处,省级44处。
  泉州是国务院批准的闽南三角地区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从实际出发,努力用好国家和省赋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602.97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30亿元,年增收超25亿元,比增24.5%以上,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和全国地级市前列。
  泉州市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建筑业、工艺制品业、食品饮料业、机械制造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并正在努力培育石油化工业、电子信息业、旅游业等三大主导产业。
  在世纪交替的特殊历史时期,泉州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大泉州经济,弘扬大泉州文化,建设大泉州城市,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名城开创崭新的辉煌。
题记 Inscription
  宋代绍兴年间,一代大儒朱熹曾为泉州开元寺撰写对联云: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基本概况 Fast Facts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0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省经济中心。北承省会福州、莆田,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别称:鲤城、刺桐城、温陵
  地理位置:北纬24°22’—25°56’,东经117°34’—119°05’
  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总人口774万人(不含金门县),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8.2%,少数民族占1.8%。少数民族有48个,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泉州风俗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等多种宗教并盛,互为融合。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泉州市市雕飞天迎宾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海拔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区。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在德化县境内,有“闽中屋脊”之称。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泉州海岸线曲折蜿蜓,大部分为基岩海岸,总长约421公里,有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及肖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个港口。泉州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常年温暖的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5条,总长1620公里 ,境内最长的河流是晋江,水资源相当丰富。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经济作物极为有利,是乌龙茶、桂圆、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安溪铁观音和永春芦柑是拳头出口产品。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多种。浅海滩涂面积118万亩。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主要有铁、猛、金、煤、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德化高岭土质量居全国前列,是德化陶瓷的主要原料。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40处。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特产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志万应神曲、料丝花灯、清源茶饼、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永春纸织画。 Quanzhou为泉州的英文名称。
  90年代以来,泉州工业迅猛发展,产值跃居全省第一,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晋江鞋业、晋江陶瓷、晋江服装、石狮服装、安溪茶叶、德化陶瓷、南安水暖、惠安石雕、泉港石化。地方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相映生辉,泉州市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数量均居福建省第一,全国前列。
现任领导 The current leadership
  市委书记:徐钢;代市长:李建国;
地质地理 Geologic
  泉州依山面海,泉州丰泽街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域面积786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421公里,大小港湾14个,岛屿208个。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23个,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21℃,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古诗称泉州“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故泉州有“温陵”雅称。
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全市林木蓄积量1833万立方米,地表水总量87.6亿立方米,可供开发的水电资源43万千瓦。主要矿产资源有高岭土、花岗岩、辉绿岩、石英砂、石灰石、煤、铁、锰、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水产资源丰富,可作业的海洋渔场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面积118平方公里,主要水产生物5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200多种。
历史沿革 History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中华民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史前
  泉州开拓甚早。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技术。
  先秦
  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不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泉地属冶县。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 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
  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泉地属南安郡晋安县。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25年)改隶东扬州。
  陈·永定元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设在闽县,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所辖。
  隋
  开皇九年(589年): 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幅度地裁减郡、县。 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于是,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市地除德化因侯官县废归属闽县外,均属南安县。
  唐
  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全国为十道。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
  武德五年(622年),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并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 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
  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消,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不久,武荣州废,三县仍属泉州
  久视元年(700年),又于今泉州市鲤城区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 在北隅依云榭筑衙,并建六曹都堂署及参军厅,衙前辟南大街为市。不久开始在治地建城,是为唐城。
  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始。今后凡称“泉州”,即指今之泉州。 莆田、清源二县属泉州所辖。
  开元六年(718年),泉州刺史冯仁智以州治无县,请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至此,泉州领有五县。
  开元间(713~741年),泉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晋江五县,37054户,约24.95万人。
  天宝元年(742年),唐廷下诏改州为郡,泉州易名清源郡,属岭南道,领南安、莆田、仙游(因郡、县同名,清源县改为仙游县)、晋江四县,时为中州。
  天宝间(742~755年),清源郡有23806户,160295人。
  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复为泉州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福州都督府升节度使,泉州等六州属之。
  大历六年(771年),罢节度使,置都团练观察处置使,泉州仍属之。
  贞元八年(792年),泉州刺史席相重修北楼。翌年欧阳詹作《北楼记》。
  贞元十九年(803年)、长庆二年(822年)、咸通五年(864年),先后析南安县地立大同场(今同安县)、桃林场(今永春县)、小溪场(今安溪县)。
  贞元二十年(804年)七月,因福建观察使柳冕所奏,在泉州设万安监。浯洲岛(今金门)设牧马区属之。有陈渊率十二姓氏前往牧马,耕稼渔盐开始兴起,人口日益蕃衍。
  贞元间(785~804年),析永泰县之归义乡置归德场(今德化)。
  元和年间(806~820年),泉州有35571户,238400人,由中州升为上州。
  大和年间(827~835年),泉州刺史赵棨增开泉州仁风门、素景东西两门,合四门,北城墙建有立候楼;又辟东街、西街通东西两门。
  大中十一年(857年),设嘉禾里(今厦门),属泉州
  光启二年,王潮为泉州刺史,任内兴筑泉州子城,周三里又百六十步,辟东行春门、西肃清门、南崇阳门、北泉山门。
  五代
  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建立闽国,封为闽王。王审知死后,其长子王延翰继位,自称“大闽国”。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兄篡位称帝,国号大闽,泉州归之。升归德场为德化县,升桃林场为桃源县(今永春),大同场升为同安县,属泉州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桃源县改称永春县。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至此,泉州计领六县。
  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富沙王延政称帝于建州,国号大殷。开运元年(944年)年底,泉州改隶大殷。
  开运二年(945年)正月,大殷改国号闽,泉州隶之;八月,闽主降南唐;九月,泉州归属南唐。南唐封留从效为晋江王。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兼领南州(即漳州)。同年,德化划归清源军,增领原属尤溪的常平、进城二乡。留氏卒后,继由清源军统军使陈洪进割据。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升小溪场为清溪县(今安溪)。
  北宋
  宋代的地方政权建置。基本上承袭唐朝与五代之州、县制。宋时的军、州、府实为同级行政机构,州、县以上的路,相当唐朝的道。北宋时,福建称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南渡后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共计八个同级行政机构,故号称为“八闽”,共辖42县。
  乾德二年(964年),清源军改名平海军,名义上归两浙西南路。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宋复灭吴越,平海军改为泉州。至此,泉、漳二州正式顺归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真正纳入宋朝版图。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划莆田县百丈镇(今莆田大洋、新县、庄边、白沙乡)和仙游县游洋镇(今仙游游洋、石苍、钟山、象溪乡)及福州之永福(今永泰县)、福清边境的一部分地区,另置兴化县,县治设在古邑(今仙游游洋)。同年,建太平军,又改为兴化军,直属两浙西南路,辖莆田、仙游和兴化三县,军治亦设于兴化县治所在地。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划德化县九座山区(今仙游县凤山、西苑乡)归仙游县辖。长泰县析归漳州。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北部16里置惠安县。至此,泉州领七县:南安、晋江、同安、德化、永春、清溪、惠安。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闽地从两浙西南路分出,独设福建路。
  雍熙二年(985年):泉州改隶福建路。
  熙宁初(1068~1070年):四县同巡检寨设置于永宁里石湖村,专管晋江、南安、惠安、同安陆路地方事务,额管125人。 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泉州升为望郡。
  宣和三年(1121年),清溪县改称安溪县。至此,泉州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7县。
  据史书记载:宋代澎湖已正式划归泉州,隶属晋江县管辖。
  南宋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七月,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并归转运使。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五月,复置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二月,南外宗正司由镇江迁置泉州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晋江县安海东西两市商人因争夺码头发生械斗,榷税官难以控制。朝廷差官临监,始置石井镇。朱松(朱熹之父)为首任镇官。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福建提举茶盐官兼领福建市舶司。十月,移司泉州
  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建造房屋200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并编管台湾户籍。
  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毗舍耶人再犯晋江沿海,始置水澳寨(官称永宁寨),驻扎水军60名,以为防御。嘉定年间,真德秀知泉州整修,增驻水军50名,并于永宁石湖新造军房50所,额定兵员325人。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泉州城南置宝林寨,城东置法石寨,分兵守卫。
  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三月,宋廷命福建提点刑狱陈公亮、漳州知州朱熹一同措置漳、泉、汀三州经界。因遭权贵豪强反对,无法实行。
  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在晋江县围头澳置宝盖寨,由宝林移120名士兵来此守卫,节制建平、清石诸屯,加强海防。
  淳祐间(公元1241—1252年),泉州户口增至255758户、1329940人,为历史上第一次人口高峰,由上州升为望州。
  景炎二年(1277年):改兴化军为兴安州。年底,兴安州即为元军所陷。
  元
  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 元廷在泉州设立行宣慰司,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
  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 ,元廷在泉州设置市舶提举司。
  至元十五年(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图。元朝统一中国后,施行行省制度。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作为地方政权机构,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升泉州泉州路总管府,领南安、晋江、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惠安七县及南、北二录事司(以领在城之民);翌年,南北二录事司合而为一。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元廷令各路府、州、县设儒学教授、学正、教谕。泉州路总管府儒学设教授、学正、学录各1员,训导6员;县学设教谕1员、训导2员。
  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二月,再设泉州行省。至元二十一年九月,泉州行省并入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九年复设福建行省。
  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泉州路始设阴阳学,依儒学、医学之例,路设教授、学正各1人,县设训术1人,教授天文、历算、周易、数学。
  至元二十七年前后,开始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泉州路同安县。当时澎湖列岛有居民1600余人,贸易至者岁常数十艘,有“泉州外府”之称。
  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为图琉求(今台湾),改福建行省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遂徙治泉州,辖诸州。大德三年二月罢,置福建宣慰司都元帅府,移治福州。
  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改泉州路总管府为泉宁府。
  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复为泉州路,隶属江浙行省。
  皇庆二年(1313年),兴化县治由游洋迁至汀溪(今莆田新县)。民间称前者为旧县(今仙游古邑),后者为新县。
  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泉州设都转运盐分司,直属户部,专掌场灶榷办盐货及批验盐商引目等事。
  至治年间(1321~1323年),福建境内设八个路,均归江浙行中书省管辖。兴化路下领莆田、仙游、兴化三县。
  至正十六年(1356年),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此为福建设省的开始。
  至正十七年(1357年), 亦思巴奚战争
  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立福建行中书省,泉州路隶之。
  至正十八年(1358年),设立泉州分省。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 十二月,吴王朱元璋命左御使大夫汤和、中书平章廖永忠率领舟师2万人从明州(今浙江宁波)航海攻克福州。汤和遣元降官原福建行省参政袁仁招谕兴化、漳、泉诸路。
  明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明”。二月,泉州路降于明。泉州置卫指挥使司,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隶福建都指挥使司。这是明朝在泉州设置的第一批海防军卫所。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福建全省八路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改泉州路为泉州府,隶福建行中书省;罢录事司。泉州府仍领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
  洪武三年(1370年) ,明廷在泉州设立福建市舶司,管理对琉球(今台湾)的贸易。
  洪武七年(1374年) 正月,罢福建(泉州)市舶司,严海禁以防倭寇。泉州官方海外通商贸易基本停止。
  洪武九年(1376年):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各省分别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以掌行政、司法、军政大权,并直属中央。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改福建行中书省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隶之。
  洪武十七年(1384年), 明廷实行防倭封海,废澎湖巡检司。
  洪武二十年(1387年) 明廷命江夏侯周德兴到福建沿海福、兴、漳、泉四府经略海防。改永宁寨为永宁卫,于浯洲置金门守御千户所,另筑峰上、田浦、官澳、陈坑、烈屿、祥芝等处巡检司,屯兵驻守,以备倭寇。祥芝巡检司并造司城,周一百五十丈,高二丈,寓铺六,有南北二门。始筑厦门城。至洪武三十一年,在泉州沿海先后增设:永宁卫,福全、崇武、中左、金门、高浦5个守御千户所,巡检司45个,筑卫所司城16座,以加强海防。
  清
  清承明制,全国分为十五省,实行省、府(州、厅)、县三级制。泉州府为闽八府之一。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永春升为直隶州,德化归其所辖。泉州府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五县。
  民国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州府,复县设道。泉州初归厦门道,后属泉州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泉州划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晋江、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惠安、金门(待统一)八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闽变后成立兴泉省,设省政府于泉州,不久即废,后改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直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泉州于1949年9月1日解放,并于9月9日设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辖晋江、惠安、同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金门(待统一),政区依旧。同年12月,德化县归之。1950 年3月改称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德化归永安专区;9月改为晋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政区依旧;10月德化复归所辖。1951年1月划晋江县城关和近郊设泉州市。1955年3月改为晋江专区专员公署。1956年5月撤销闽侯、永安专区,划福清、平潭、永泰和大田县归泉州。1958年析同安县归厦门市。1959年8月析福清、平潭、永春归福州所管。1963年4月析大田县归三明专区。1968年9月撤销晋江专区专员公署,成立福建省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6月析莆田、仙游归莆田专区,同时划同安县归晋江专区。1971年6月改称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3年6月析同安县归厦门市,1985年5月撤销晋江地区,原泉州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辖县体制,辖鲤城区、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及金门县(待统一)。1987年12月,析晋江县石狮、永宁、蚶江三镇和祥芝乡为石狮市(县级市)。
  1992年和1993年,晋江、南安相继撤县设市。199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肖厝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为泉州市政府派出机构,析原惠安县所辖的涂岭、后龙、南埔、山腰和埭港5个镇及国营山腰盐场归其所辖,1997年6月,从鲤城区析出丰泽区、洛江区。2000年肖厝管委会改为泉港区。至此,泉州市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和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泉港、清蒙共计四区三市五县和一个管委会。
  1607年福建泉州地震
  “万历三十年秋地大震,暴风淫雨,搂拣飘摇,倾圮日甚。
  明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九月 李光缙撰”
  “万历三十五年秋地震,桥圮,大石桥折入于海,桥北故址塌南四尺奇。余乃采石从海底结趾二十三,葺旧三十五,整补扶栏五百,增两翼镇风塔各一,折梁重易,关搂亭榭一新。
  明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十月 姜志礼撰
  这也就是泉州从十七世纪开始衰弱的原因之一,也因此在英法联军侵略和日本侵略中不被视为对象,有幸躲过了很多战争。
行政区划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泉州市辖4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泉州市 面积11244平方千米,人口762万人(常住人口,2006年)
  丰泽区 面积 132平方千米,人口 18万。邮政编码362000。
  鲤城区 面积 52平方千米,人口 27万。邮政编码362000。
  洛江区 面积 382平方千米,人口 17万。邮政编码362011。
  泉港区 面积 326平方千米,人口 37万。邮政编码362801。区人民政府驻山腰街道。
  石狮市 面积 189平方千米,人口 31万。邮政编码362700。市人民政府驻八七路。
  晋江市 面积 721平方千米,人口103万。邮政编码362200。市人民政府驻罗山街道世纪大道。
  南安市 面积2035平方千米,人口148万。邮政编码362300。市人民政府驻溪美镇。
  惠安县 面积 762平方千米,人口 92万。邮政编码362100。县人民政府驻螺城镇。
  安溪县 面积2983平方千米,人口107万。邮政编码362400。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永春县 面积1452平方千米,人口 55万。邮政编码362600。县人民政府驻桃城镇。
  德化县 面积2210平方千米,人口 31万。邮政编码362500。县人民政府驻浔中镇。
  金门县(待统一) 面积149平方千米,人口 约6万。邮政编码 — —。县治金城镇。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文化 Culture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的美誉。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40处,县(市)级600多处。其中极负盛名的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惟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国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葬有唐代到泉州传教的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的灵山圣墓、千年古刹开元寺及东西塔、记载古代海上交通和贸易的九日山祈风崖刻、广受台胞和海外侨胞信众膜拜的天后宫妈祖、民族英雄郑成功史迹与陵墓、宋代蔡襄修建的洛阳桥、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以及与惠东民俗、海滨风光、石雕艺术融为一体的崇武古城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和秀出东南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使泉州成为一个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旅游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到此观光。泉州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蜚声海内外的有:晋唐士乐余韵南音、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和中国一绝“提线木偶”。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伊斯兰教、印度教、古基督教、摩尼教、犹太教、佛教等世界多种宗教在泉州广泛传播,留下大量遗迹,使泉州成为多元文化融洽交汇、和谐共处、互促共荣的载体。作为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有争议),泉州具有薪传不息、独树一帜的武术文化。
  泉州作为历代中原移民集中的地区,保留了唐代以来的大量文化信息,包括语言、艺术、风俗、宗教等。其中,南音、北管、高甲戏、歌仔戏、梨园戏、提线木偶是泉州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
  梨园戏:距今至少有800年的戏剧。戏中指挥一般为鼓手,而鼓手的打鼓方法竟然和汉代出土的乐俑形态相似,也得名“宋元南戏活化石”。南音(也称南管):古代闽南语传播的时候也将此音乐带到东南亚等地,以至于有闽南语的地区就会有南音。傀儡戏(提线木偶):提线木偶的发源地就在泉州,和南音一样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拍胸舞:闽南通俗舞蹈,已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泉州地区戏曲舞蹈种类繁多,还有泉州北管,高甲戏,打城戏,火鼎公火鼎婆,涂脚舞,迎阁等。
  泉州,周为七闽地,历年来出土的西周礼乐器和原始壁画,反映了二、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闽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风貌。晋、唐以降,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入泉;唐、五代时,不但城郊东湖常有游宴歌舞的记载,南安云台山下还建有常设性歌舞院馆。宋、元时代,泉州已是东方第一大港,成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乐州”。海内外文化在泉州出现大融合的景象,反映在文人诗中常见有关歌舞活动的描写。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贪浪游,莫看百戏”。明、清时代,泉州地方戏曲、民间歌舞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了上元节泉州城内游灯、踩街歌舞活动“一国若狂”的热闹景象。解放以来,泉州民间舞蹈一枝独秀,蜚声全省、全国。
经济 Economy
  鲤鱼化龙经济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泉州地处海防前线,国家投资少,经济长期处于以农业为主的自给、半自给状态,经济总量居全省地市倒数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扭住中心、爱拼敢赢、大胆实践,经历 “三来一补”起步、乡镇企业铺路、三资企业上路、成片开发迈大步、区城经济展宏图的经济发展阶段,走出一条“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路子,经济实力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创造出“晋江模式”和“泉州现象”,成为福建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创造泉州发展历史的新辉煌。全市GDP在1978年为7.79亿元,到1992年突破100亿元,2000年跨过1000亿元,2002年达到1223亿元。2003年全市GDP为1380.11亿元,2005年全市GDP为1626.30亿元,2007年全市GDP达2288.6亿,增长16.0%,GDP总量连续9年居全省首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87元增至到2007年近3万元;财政总收入由0.79亿元增至2007年的2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5元增至6100元,年均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4元增至18097元,年均增长12.6%。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8.2%和42.7%。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49.62平方米。城镇新增就业1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2%。年末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人数分别为44.89万、8.27万、24.6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基本医疗保险、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45.55万、51.05万、43.65万和42.55万人;11.24万人享受城乡低保。
  泉州人民立足实际,奋力打造特色经济,促使泉港“石化基地”、丰泽“中国树脂工艺之乡”、晋江“中国鞋都”、石狮“中国服装名城”、南安“中国建材之乡”、惠安 “中国石雕之乡”、德化“工艺陶瓷之乡”、永春“芦柑之乡”、安溪“乌龙茶之乡”等特色经济的形成并驰名海内外,全市所有县(市)均跻身全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县(市)行列。2007年,县域经济取得新进展,晋江、石狮、惠安、南安和安溪五县(市)再次入选全国百强县(市)。2007年世界港口竟争力排名中,泉州港进入百强,排名93位。
  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开放港口城市。自唐代开埠,即为中国南方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呈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现代泉州交通发达,已形成晋江机场、福泉高速公路、泉厦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泉州绕城高速公路(在建)、福厦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漳泉肖铁路,泉州港、石狮港、肖厝港等为骨干支撑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旅居世界各地的泉州籍华侨、华人620多万人,港澳同胞70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长期以来,旅外乡亲心系桑梓,或投资办厂,或兴学育人,或捐资慈善,或兴办公益,涌现出一大批贡献巨大、成就杰出的乡贤硕彦,成为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泉州与世界密切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宗教 Religion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
  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佛教、道教于公元三世纪(西晋太康年间)传入泉州,并开始有寺观的创建。早在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道教就在泉州府治南建置白云庙(元妙观),佛教也在南安九日山下创建延福寺。当时,佛教传入中国后尚处于译经阶段,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之玄孙张盛才移居江西龙虎山。唐、宋时是泉州佛、道教兴盛时期,寺庙宫观兴建众多,气势宏伟,建筑艺术精致。一千多年来,泉州相继建造了佛、道教寺庙宫观数以千计。其中道教的元妙观、泉州府城隍庙、马甲仙公山、东岳行宫、法石真武庙、晋江崇真殿、深沪宝泉庵、石狮城隍庙、南安郭山庙、安溪城隍庙、永春百丈岩、德化石壶殿、惠安青山宫等和佛教的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宿燕寺、晋江龙山寺、南安雪峰寺、惠安科山寺、安溪清水岩、永春普济寺、德化灵鹫寺等最为著名。与道教有密切联系的民间信仰,辖地旧称的“铺”、“境”、“都”,无不建有供奉乡土神祗的神庙达数千座之多。这些寺庙宫观,成为文人墨客雅集以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朝拜礼敬或游玩观赏的地方。一千多年来,这些寺庙宫观不仅在泉州民间影响深广,而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泉州人口向海外、港澳台的迁徙与繁衍,泉州众多的寺庙宫观也不断分炉出去,从而在海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
  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唐代初期伊斯兰教传入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目前,尚存有一座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泉州清净寺;又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伊斯兰教圣迹-----灵山圣墓;还有被誉为国之瑰宝的伊斯兰石刻近300方。
  接着,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摩尼教、印度教相继云集泉州.这些有力地证明了泉州不愧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19世纪末叶,基督教、天主教再度传入,日本教和犹太教也曾经在泉州传播。
  特别是开元寺东西双塔和具有特色的殿宇建筑、清源山的老君岩造像、天后宫、清净寺和灵山圣墓、摩尼教的草庵等,均为海内外人士所瞩目,留下了许多名人的游踪足迹。历史上泉州建筑了100多座桥梁,其中一半以上是僧人募资或参与兴建的;泉州僧人还曾为海上交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泉州现代化的医院和学校的长足发展,其中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一份功劳。
  现在,摩尼教、印度教在泉州虽早已失传,日本教后在泉州绝迹,但在晋江华表山尚留有举世罕见的摩尼教珍贵史迹--草庵。经过千百年的变化兴替,现在泉州尚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寺观教堂五六百座。此外,还有大量的民间信仰乡土神祗小宫庙数千座。由于宗教逐步走向世俗化,有些寺庙把佛、道、乡土神祗一起奉祀,兼容并蓄,它们各自拥有不少信教群众。
泉州市标 Quanzhou standard
  泉州城雕 "飞天迎宾",高25.8米,底部直径30米,绿地环绕着圆形水池。"飞天迎宾"形状极似"南音"中的乐器--洞箫,顶部的"妙音鸟"取意于泉州开元寺的飞天乐伎,形象地代表着文化名城泉州悠久、灿烂、辉煌的历史;而底部环绕着欢畅的彩色喷泉,展现了古城英姿焕发、生机盎然。
  泉州市花 五代时,节度使留从效为了扩建泉州城廓,曾环城遍植刺桐。后来,刺桐高大泉州市市花-刺桐繁茂、花红似火,成为泉州一大特征而名闻中外。因此,刺桐花被定为泉州市花。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富贵。
  《闽产录异》:“刺桐产泉州。官廨、书院处处植之。”
  刺桐,落叶乔木,树皮灰色、有皮刺。原产热带亚洲,我国南方栽培。其花木高大,枝叶繁茂,夏初开花,殷红似火。可作庭园观赏树,或作行道树。
  唐·曹松《送陈樵书归泉州》诗中有“帝都须早入,莫被刺桐迷”。
  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于1292年初从泉州启航离开中国。归后在其《马可·波罗行记》中,亦以刺桐称泉州
  现代杰出诗人、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1962年游泉州,写了一首《咏泉州》诗。该诗镌碑立于开元寺:
  “刺桐花谢刺桐城,法界桑莲接大瀛。
  石塔双擎天浩浩,香炉独剩铁铮铮。
  亚非自古多兄弟,唐宋以来有会盟。
  收复台澎今又届,乘风破浪待群英。”
荣誉称号 Honor
  泉州市:
  全国著名侨乡
  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
  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
  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
  国际花园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城市投资硬环境四十优”之一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全国文化模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六连冠”
  全国卫生先进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
  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
  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
  全国十大市民最满意城市之一
  全国十大和谐城市之一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城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
  泉州建筑
友好城市 Sister Cities
  国内友城
  上海市长宁区
  安徽省蚌埠市
  湖北省襄樊市
  辽宁省抚顺市
  江西省上饶市
  江西省景德镇市
  北京市海淀区
  江苏省扬州市
  北京市崇文区
  安徽省滁州市
  河北省秦皇岛市
  河北省邯郸市
  山东省烟台市
  安徽省安庆市
  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山海协作结对子单位)
  国际友城
  菲律宾马卡蒂市
  意大利索伦托市
  日本浦添市
  德国诺伊施塔特市
  美国蒙特利公园市
泉州十八景 Quanzhou eighth King
  涂门街
  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东湖公园
  址系古泉州八大胜景“东湖荷香”遗址。唐时湖面40余顷,有东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揽古亭。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胜概。因唐姜公辅、韩愈、欧阳詹等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
  五里桥
  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经13年建成。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361个,桥面宽3-3.8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有石护栏;桥上有亭5座: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泗水亭”,俗称“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4方。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历经800年沧桑,安平桥成了“陆上桥”。1980—1985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复。
  蔡氏古民居�
  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棂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府文庙
  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后移他处,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建筑仍保持清初原貌,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
  开元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崇武古城
  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存。
  洛阳桥
  泉州洛阳桥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5年至嘉�4年(公元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
  牛姆林
  由于景区内拥有“板根”、“绞杀”、“寄生”、“茎花”等热带雨林生态,被游客称誉为“闽南西双版纳”。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是集山区特有的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之大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6科200多种,野生蝶类73种。。
  清水岩�
  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
  清源山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市区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灵以泉。元人赞誉“闽海蓬莱第一山”。“清源鼎峙”为旧泉州十景之一,历来为游客登临览胜。
  西湖公园
  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沪湾
  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其间沙滩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
  天后宫
  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位于泉州府治南德济门内,今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地处城南晋江之滨,古“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是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妈祖故里莆田一度隶属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管辖,由于泉州民众不断向外移民和进行贸易活动,妈祖信仰远播祖国大陆及台、港、澳各地。
  黄金海岸
  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石狮永宁镇,包括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城隍庙、镇海石、古卫城遗址等。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由香港友帮国际集团独资兴建。
  仙公山
  原名“双髻山”,位于洛江区马甲镇,于南北朝时(公元480—502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其主峰758.5米,气势雄伟,岩崖陡立,云雾缭绕,径曲林幽,含烟凝翠,风光旖旎。
  岱仙瀑布
  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主要由号称“华东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温文尔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组成,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景区。岱仙瀑布的左上方有一座飞仙亭,传颂着仙女显圣救民的美丽故事。凭栏探首,下临深渊,岱仙双瀑左右烘托,气势非凡。
  郑成功史迹
  分布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家乡南安。它们是位于石井镇的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碑林和位于水头镇的郑成功陵园。延平郡王祠,位于石井镇鳌峰北麓,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殿中有康熙皇帝诏赐郑成功迁葬时所撰联一对。郑成功纪念馆位于石井镇的鳌峰山上,占地3000余平方米。纪念馆介绍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陈列200余件珍贵文物。占地10亩的郑成功碑林,既有碑亭诗阁,又有石刻廊群、集全国、世界各地200多幅的题字,融楷书、行书、草书、隶书于一廊,歌颂了郑成功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坐落在南安水头覆船山处的郑成功陵园,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美食小吃及特产 Quanzhou cuisine and specialty snacks
泉州美食小吃及特产
  特色主食:咸饭,萝卜饭,芥菜饭,花菜饭,卤肉饭,芋仔饭,壶仔饭,泉州炒饭 ,鱼仔粥,鸭仔粥,卤面,面线糊,湖头米粉,豆签,浮果,粉团,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粿条,澳茄粿,酸菜鸡丝面。
  特色汤类:贡丸,鱼丸(深沪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鸭汤,黑豆龙骨汤,苦菜大肠汤,马鲛羹,墨鱼梗,香菇豆猪舌汤,灌肠仔汤,石狮牛肉羹,藕段排骨汤,萝卜排骨汤,玉米排骨汤,水豆腐汤,七彩干贝汤,肉燕汤,猪血汤
  特色包子:水晶包,肉夹包,东方包,菜包,水煎包。
  特色素菜:安溪水瓮菜,嫩饼菜,窖菜,德化淮山,凉拌苦瓜,辣油笋菜,蒜泥茄子,香油拌海带。
  特色荤菜:,洪濑鸡爪,崇武鱼卷,西街田螺,姜母鸭,鳗鱼干炖猪脚,焖猪肘,牛排(有别于西餐牛排),水门巷炖羊肉,猪血小肠,蚝(东石蚝)(浔埔蚝),清蒸金枪鱼,文蛤蒸蛋,酱香花蛤,蒸油蛤,炒泥蚶,蒸苦螺,炒竹蛏,炒大头螺,沙鱼冻,芥菜炒虾皮,十香全鸭,香芋焖鸭。
  特色甜品:石花膏,茜草粿(仙草密),桔红糕,绿豆饼,粕丸,麻糍(麻吉),榜舍龟,碗糕,花生甜汤,豆沙饼,石狮塘头甜粿,石狮芋圆,芋饼,芋蓉(芋泥),土笋冻,柿饼,菜头酸,糖醋莲藕片,贡糖,椰子饼,雪拉膏
  特色煎炸品:煎菜果(萝卜糕),鸡卷,春卷,醋肉,鲨鱼炸,鳗鱼炸,蚝仔煎(海蛎煎),糍(糍粑、糯米糍),满煎糕,薄皮油条。
  其他特色食品:永春白粬,布包豆干,九重粿,鱿鱼干,蛏干,小干贝,卤猪舌,海蜇皮,桂花蟹
  配料及酒水:永春老醋、甜酒,红米酒,惠泉啤酒
  特产茶叶:铁观音,水仙茶
  特产蔬菜:菠薐菜(菠菜),番薯(地瓜)
  特产水果:芒果,荔枝,龙眼,槟榔,蜜桔(安溪蜜桔、永春金橘糖),永春芦柑。
泉州高校 Quanzhou University
  1、国立华侨大学
  国立华侨大学是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于1960年由国家创办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地处中国闽南金三角,与祖国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在泉州、厦门分别设有校区。学校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和首批获得中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大学,是中国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主要基地。
  泉州华侨大学2、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大学)
  泉州师范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的省属本科院校,是一所立足泉州、面向福建、辐射全国,集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为一身,融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为一体,师范教育与非师教育并举的新型现代化大学。
  3、仰恩大学
  仰恩大学于1987年由爱国华侨吴庆星先生及其家族设立的仰恩基金会创建,经国家教委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1988年由福建省政府办学。为着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从1994年7月起,仰恩大学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试点,由仰恩基金会独立办学,是全国第一所具有颁发国家本科学历证书和授予学士学位资格的私立大学。
  4、黎明大学
  黎明职业大学创办于1984年,是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国内首批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创办人是著名华侨教育家、书法家梁披云先生。其前身是创立于1929年的黎明高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办学积淀。学校实行“侨建公办”的办学体制和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校内成立董事会,梁披云先生亲任第一任董事长,印尼华人实业家李尚大先生为第二任董事长,第三任董事长系原广东省省长梁灵光先生。巴金、卢嘉锡、张克辉、庄炎林、项南、胡平、陈永栽、吕振万、胡应湘等各级领导、各界贤达都曾在董事会任职。
  5、闽南理工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创办的以工学学科为主,兼有理学学科、管理学学科、经济学学科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光电技术应用为鲜明特色,光、机、电一体化为优势,具有独立颁发高等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6、德化陶瓷学院
  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获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
体育 Sports
  奥运火炬传递
  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5月12日上午在泉州市传递,圣火传递路线全程20.35公里,由108名火炬手完成。据北京奥运会会火炬接力境内传递(福建站)官方网站介绍,泉州站的起跑仪式地点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随后火炬途经江滨路、江滨体育公园、云鹿路、坪山路、坪山隧道、安吉路等,最终到达圣火传递路线终点海峡体育中心。
  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
  第六届全国农运会2008年10月26日—11月1日在泉州举办
  举办地点:泉州
  2008年全国农运会的主要运动场馆---泉州海峡体育中心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定期举办全国农运会的国家。
对口援建汶川地震灾区 Counterparts Wenchuan 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福建省对口援建汶川地震灾区的对象单位是四川省彭州市。
  泉州市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参与援建彭州市市直并包干四个乡镇。这四个乡镇是:通济镇(晋江市对口援建)、新兴镇(石狮市对口援建)、葛仙山镇(惠安县对口援建)、丹景山镇(南安市对口援建)。
  泉州对口援建彭州地震灾区受灾情况:
  通济镇总户数10175户,总人口30892人。受灾户数达1万多户,受灾人数约3万多人。农作物受灾面积约4000多亩,房屋倒塌数约7万多间,河道损毁约1万多米。
  新兴镇人口208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30人。全镇约5000多户受灾,受灾人数约1万多人,人员受伤149人、死亡人数28人,毁坏房屋约2万多间,破坏房屋约5000多间;新兴镇九年制学校严重受损,原学校房屋经鉴定为危房,各种教育教学设备损坏严重。镇政府办公楼无法使用,严重损坏2000平方米。公立卫生院、村卫生站严重损坏无法使用。
  葛仙山镇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灾镇,灾后重建任务繁重,急需安置的受灾群众有37977人,要及时处理的危房达8万余间,需建设的房屋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受灾总户数约1万多户,受灾人数约3万多人,符合享受国家补贴的人数约3万多人。因地震死亡11人,受伤468人,失踪1人。房屋受损经专家鉴定为危房并建议拆除的占到全镇总户数的93.8%%,现仅有97户家庭主房屋可以安全入住。
  丹景山镇是成都市重点镇和省级小城镇试点镇。当前过渡安置急需征地735亩,以安置6437户17527人,需要建设活动板房7838套、镇政府临时办公需要200平方米、宝山木业办公需要400平方米。镇区内有10余根高烟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无法拆除。全镇约有1万多户达3万多人在地震中受灾,共死亡19人,先后共有155人因地震受伤。农作物受损100多亩;在产企业各种设备不同程度受到损毁。辖区内的水库、公路、桥梁、寺庙、自然旅游资源等损毁情况特别严重。
  援建情况:
  福建省委、省政府下达援建任务后,2008年6月28日,泉州市马上召开对口支援彭州市灾后恢复重建协调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市对口支援彭州市灾后恢复重建前方指挥部及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四个工作队相继成立,精兵强将汇聚彭州。
  自来水厂、镇区道路、旅游小镇规划等民生重建项目,成为首批援建项目。通济镇自来水厂厂区建筑物已于08年12月31日封顶,管网配套工程有序进行,累计完成投资450万元。新兴镇镇区石狮大道市政道路一期工程2、3号路路基40厘米垫层正在铺设中。丹景山镇镇区南安大道全面完工。葛仙山镇镇区惠安大道正在组织施工4号桥台基础及预制桥板,累计共完成投资710万元。葛仙山镇自来水厂春节后可开工。第二批援建项目包括幼儿园、文化广电站等,项目选址全部确定,正在进行地勘等前期工作。 彭州市共有12万户永久性安置房需要重建,福建省按每户补1万元的标准,拨付给彭州市统筹安排,分配到泉州市对口援建的永久性安置房建设补助款共计44721万元,首期26000多万元已及时拨付到位。
百科辞典 Encyclopedia
  泉州
  Quanzhou
    Quanzhou
  泉州(Q uanzhou)中国福建省港口城
  帝,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省境东南沿海泉塑
  湾西侧,晋江下游北岸,东北距福州291二卜
  米,西南距厦门156千米。辖鲤城区和惠
  安、永春、安溪、德化、金门5县。面积
  8 180平方千米,人口346刀8万,其中市区
  面积530平方千米,人口50.95万(1993)。
  中国著名侨乡。
  秦属闽中郡。晋属晋安郡。唐景云二
  年(711)改武荣州为泉州,州治在南安县
  丰州,开元六年(718)州治迁于今泉州,l-
  /又年建城廓,成为中国四大通商港日之一。
  五代时环城盛种刺桐树,故别称刺桐城。北
  宋元佑二年(1087),设管理外贸外舶的机
  构“市舶司”,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
  路”的起点。元代,泉州港与埃及亚历山大
  港并列为“肚界最大港口”。明置泉州府,
  城垣易砖为石,城形似鲤鱼,故亦称鲤城。
  明、清实行海禁,航道不断淤积,泉州港逐
  渐衰落。1951年设市。1971年开始建设后
  诸港。1983年对外开放。
  泉州依山面海,西北部为山地,东南
  部为海积冲积平原和滨海台地,隔海峡与
  台湾岛相望。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
  气温20.7℃,年平均降水量12能毫米,潮
  汐为正规半日潮。
  泉州港分内港和外港两部分。内港位
  于晋江内,可靠泊小型船只。外港(后诸港)
  是主要港区,位于洛阳江出口处,有3 000
  吨级和500吨级码头。后诸对岸的秀涂为一
  沙质自然岸滩,为出l:I盐类货物的起驳口
  岸。泉州港有泊位41个。1993年吞吐量126
  万吨。工业有食品、化工、机械、电子、纺
  织等。是福建省花生、一甘蔗、龙眼和海盐的
  主要产区。矿物蕴藏有煤、铁矿石、高岭土
  等。泉州处于福州一厦门公路和泉州一永
  安公路的交叉点,其他公路支线密布,是福
  建省公路交通运输的枢纽之一。民航有通
  往福州和广州等地的航班。
  (翟云禄)
    
英文解释
  1. :  Quanzhou
近义词
泉州市
相关词
福建戏剧百科辞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报纸出版闽南
旅游风景名山贡丸石狮福建小吃厦门高校
重点大学中国古迹公园历史人物景点更多结果...
分类详情
张开石狮市张开安溪县张开惠安县张开德化县张开南安市张开晋江市
张开永春县张开鲤城区张开丰泽区张开洛江区张开泉港区张开泉州市区
张开泉州旅游张开黄金海岸张开九峰乡张开美林镇张开东风村张开泉州市市辖区
张开泉州公交站西庄村奇观金黄下江玉斗
上岸冷水松林涂山和弄庄田
科名招集草坂小湖灵秀大格
后任前型棠棣坝下潘田居仁
下寨大吴湖城仁里城前留山
镇中柏叶河图和春安海白芸
盖德龙塔奎壁下都乐峰光德
更多结果...
开元寺龙湖弘一法师纪念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陈列馆郑成功陵墓深沪湾海底森林
法石真武庙屈斗宫古窑址后城旅游文化街
西资岩寺石佛泉州天后宫泉州师范学院
围头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