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 中國 >安徽 >安慶 > 桐城市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Tongcheng City
  郵編:231400 代碼:340881 區號:0556
  拼音:Tóng Chéng Shì 英譯:Tongcheng City
  
  桐城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長江北岸,大別山東麓,東鄰廬江、樅陽兩縣,西連潛山縣,北接舒城縣,南抵懷寧縣和安慶市。總面積1472平方千米,總人口75萬人(2007年)。
  
  全市轄2個街道、12個鎮:文昌街道、竜眠街道、雙港鎮、新渡鎮、金神鎮、孔城鎮、範崗鎮、青草鎮、呂亭鎮、大關鎮、唐灣鎮、鱘魚鎮、嬉子湖鎮、黃甲鎮。市政府駐文昌街道。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階梯分佈。大沙、桂車、竜眠、孔城四河匯註菜子湖,經樅陽閘註入長江。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9℃,年降水量1241毫米。礦藏有石墨、白雲母、墨玉、大理石、蛇紋石、鐵、釩、銅、泥炭等。國傢商品糧基地。
  
  合(肥)九(江)鐵路、合安高速、206國道、228省道過境。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名勝古跡有桐城文廟、吳越故居、半山閣、施從雲墓、戴名世墓、姚瑩墓(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桐城中學內有“二野”司令部舊址,六尺巷、孔城老街、竜眠山、披雪瀑等。
桐城 Tongcheng
  桐城又稱 “七省通衢”,有"江淮第一城"之美譽。她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處長江經濟協作區腹地,桐城市係對外開放城市,全國商品糧基地,國傢級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農村能源綜合建設縣(市)和全國鄉鎮企業百強(縣)市,全國衛生城,設有國傢星火密集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十裏工業園,市區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現正積極申請國傢歷史文化名城)。桐城日益成為海內外有識之士投資興業的熱土。境內綿延百餘裏的竜眠山,峰巒疊翠,風光旖旎。歷史勝跡,瑰麗多姿。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交相輝映,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勝地。交通便利,合(肥)九(江)鐵路,206國道和滬蓉高速公路縱貫全境,水運直接通江達海,離安慶、合肥機場僅一小時車程。
交通區位 Traffic location
  桐城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長江北岸,大別山東麓,地處合肥、安慶中間,東鄰廬江、樅陽兩縣,西連潛山縣,北接舒城縣,南抵懷寧縣和安慶市。桐城交通便捷,陸路方面,206國道、合九鐵路和滬蓉高速公路縱貫全境,航空方面距安慶、合肥機場較近,水路通過菜子湖直通長江。全市已實現鄉鄉通油路,從市區到主要鄉鎮都有幹道相連,郵電通訊方便快捷。
自然狀況 Natural conditions
  全市總人口75萬,市區常住人口12萬。國土面積147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52.3萬畝,其中水田47萬畝,旱地5.3萬畝,湖泊水面16.7萬畝。地勢自西北嚮東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階梯分佈,屬亞熱帶氣候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宜林、宜農、宜牧、宜漁。境內礦藏豐富,初步探明的有石墨、礬、花崗石、大理石、銅、鐵等10餘種,受國傢保護的珍稀動物有金錢豹、穿山甲、水靈貓、水獺、江豚、白鶴、巨蜥等,珍稀植物有銀杏、金錢鬆、鵝掌楸、杜仲等,藥用植物多達200餘種。
人文歷史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桐城歷史悠久,文風昌盛,為江淮文化圈的發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時代,即稱桐國;公元757年正式建縣,公元1996年撤縣設市,歷時1200餘年。其間人文勃興, 代有英才。唐宋兩代的曹鬆、李公麟,一以詩名,一以畫顯。明清時期中進士者就達240餘人。其中,明末大思想傢、科學家方以智堪稱“十七世紀罕無倫比的百科全書式”的大學者;特別是以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壇200餘年,擁有作傢1200餘人,創作傳世作品2000餘種,是中國文學史上迄今為止時間最長、作傢最多、影響最大的散文流派。近現代桐城名人有美學宗師朱光潛,一代大哲方東美,革命傢、外交傢黃鎮,農工民主黨創建人章伯鈞,計算機之父慈雲桂。京師大學堂首任總教習吳汝綸先生創辦的桐城中學已是百年名校,目前全市每年嚮高校輸送新生2000多人,高考達綫率保持全省領先水平。桐城是黃梅戲之鄉,孕育了以嚴鳳英為代表的一代黃梅戲表演藝術傢。桐城也因此而成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譽。
現代桐城 Modern Tongcheng
  桐城1996年撤縣設市,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興城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桐城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已連續五年縣級綜合經濟實力居全省前列。200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5.5億元,財政收入3.32億元。2007年地區生産總值78億元,2008年成功成為安徽省首批省管縣(市)之一,該年地區生産總值達到89億元。工業經濟的主體地位日益突出,印刷包裝、機械加工、羽絨製品等行業優勢逐步形成:農業産業化快速發展,“青草香"大米、“桐城小花"茶、桐城水芹等一批名特優農産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科技、文化、體育、民政等社會事業均步入全國先進行列。
桐城之最 Tongcheng the most
  桐城最早得名於唐至德二年〈757〉,因忌安祿山叛唐改當時的同安縣為桐城縣。
  桐城最高山峰為華崖山,海拔1065米。
  桐城最大河是大沙河。境內長74.79公裏。
  桐城最大湖泊是與樅陽共有的菜子湖,東西長22公裏,南北平均寬約8公裏。
  桐城最大水庫是牯牛背水庫,建於1965年4月,總庫容8180萬立方米。
  桐城最早的戶口記載是明洪武十六年〈1383〉,當時居民10427戶,58562人。
  桐城最早記載的地震發生在明建文元年〈1399〉三月。
  桐城最早的水電站是1958年3月建成發電的麻山嘴兒衝水電站。
  桐城最早的小學是光緒三十年春〈1904〉在縣城建成的崇實學堂。
  桐城最早創辦的報紙是民國元年的〈投子曉鐘報〉
  桐城最早進入中國文學史册的是唐著名詩人曹鬆,著有〈曹夢徵詩集〉
  清乾隆年間桐城人方觀承繪製的〈禦題棉花圖〉是我國最早的棉作學圖譜。
  桐城派稱雄清代文壇200多年。擁有中國文學史上最大的作傢群體。“天下文章,歸於桐城”。上過學的人,都知道桐城派,從中學到大學,都要講述桐城派。
  北宋桐城畫傢李公麟被譽為宋畫第一。
  1958年9月,桐城氣候站開始進行氣象預報,這是境內最早的天氣預報。
  桐城最久遠的古遺址是魯王墩遺址,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桐城擁有安徽省最多的院士(8人)
  桐城擁有安徽省最多的大學生(16%)
  桐城擁有安徽省最多的碩士/博士,最多的教授/博導
  桐城的院士/博導/教授/大學生/出國留學的占全市人口的比例在全國近2000個縣級區域是最高的之一,不但過去,即使是今天,也無愧於"文都"的稱號
  桐城擁有全國最年輕的博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係段路明教授,28歲時當博導,當時全國最年輕的,桐城唐灣人,14歲畢業於桐城中學,保送科大,他和導師在量子領域的一個成果被國際稱為段-郭界限,其導師郭光燦為中科院士。
  桐城為全國第三大包裝印刷基地
  桐城——同麗江、鳳凰等一起被稱為中國最值得去的十個小城
  桐城——全國鄉鎮企業百強市
桐城名人 Tongcheng celebrities
  方以智
  姚範 (清代著名文學家)
  戴名世(桐城派)
  劉大櫆(桐城派)
  方苞 (桐城派)
  姚鼐 (桐城派)
  曾國藩(非桐城人,但自稱師從上面兩位,並公開亮出“桐城派”的招牌)
  張英 (父子宰相-父)
  張廷玉(父子宰相-子)
  左光鬥
  姚瑩
  吳樾 (“投嚮清廷第一彈”)
  朱光潛(美學大師)
  吳汝綸(著名教育傢,創辦桐城學堂--桐城中學前身)
  方維儀
  潘玉良(中國著名女畫傢、雕塑傢)
  李公麟(宋畫第一)
  嚴鳳英(黃梅戲表演藝術傢)
  施劍翹(刺殺孫傳芳的女俠)
  黃鎮 (外交傢)
  艾雯 (著名作傢)
  陳所巨(1947.6.19-2005.9.24 當代著名作傢,詩人,在當代文壇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舒蕪 (當代文學評論傢)
  金庸 (有爭議,有說祖籍桐城,有說江西婺源,不過他學習得是桐城文化,中央電視臺上已經說明了。當代著名作傢、新聞學家、企業傢、翻譯員)
  儲波(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讓內蒙古成為中國經濟增加最快的人)
  費玉清(本名張彥亭,祖籍安徽桐城,出生在臺北。)
  張菲 (綜藝大哥大)
  鬍一虎(鳳凰衛視的著名節目主持人)
  江和平 碩士研究生,中共黨員,現任中央電視臺體育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高級編輯。
  祝義纔(雨潤公司總裁,係桐城市嬉子湖人,在家乡投資興學,傳為佳話)
  孫德和 中國科學院院士 鋼鐵冶金學家
  慈雲桂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
  吳杭生 中國科學院院士 低溫物理學家
  寧津生 中國工程院院土 大地測量學家
  陸大道 中國科學院院士 經濟地理學家
  徐南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 膜領域國傢“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汪旭光 中國工程院院士 工業炸藥與爆破技術專傢 (今屬於樅陽人)
  嚴耕望 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方學漸:明桐城人。明中葉桐城學術的領頭人。東林黨魁。
  方大鎮:明桐城人。官至大理少卿。著有《田居乙記》四捲、《寧漢居文集》四捲。
  錢澄之:明末清初桐城人.組織“雲竜社”,與“復社”相應和。授彰州推官,改延平府。授禮部儀製司主事。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編修知製誥。曾在吳江起兵抗清。清兵攻陷桂林後,一度削發為僧,後還俗歸隱故鄉,改名澄之。 其博學多才,詩文尤負重名。著有《田間易學》、《莊屈合詁》、《藏山閣文存》、《藏山 閣詩存》、《錢飲光全集》、《錢飲光遺書》5種。
  方東樹:清桐城人。“桐城派”作傢。文學家。學者。以反漢學為旗幟,極力宣揚程朱理學。所著有《漢學商兌》、《昭昧詹言》、《書林揚觶》、《儀衛軒文集》等。
  馬其昶:桐城人。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傢。 近代散文傢。光緒間曾任學部主事,後任京師大學堂教習。辛亥革命後,曾參與修纂《清史稿》。所著有《抱潤軒文集》、《毛詩學》等。
  汪世銘:桐城人。原民社黨革命新派負責人之一。建國後任國務院參事、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
  吳芝瑛(女): 桐城人。書法傢、詩人。書法工瘦金體,冠絶一時。最煊赫一時的快事是上書袁世凱,勸其順應潮流。 秋謹遇害後,傢屬不敢營葬。與徐寄塵二人,在杭州西岸橋畔,買地為其辦理葬事,此事一時傳為美談。
  史尚寬:桐城人。中國民法第一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人。迄今為止獨立完成"民法全書"的第一人。
  何其鞏:桐城人。北平市首任市長。
  施從雲:桐城人。“北方革命軍政府”總司令。被國民政府追贈為二級上將。
  方大鉉:明桐城人。授刑部主事。起補戶部。著有《聽峽齋草》、《塞蘭館集》。
  李宗傳:清桐城人。浙江督糧道。杭、嘉、湖三府大水,宗傳建議,浙西諸水尾閭,下由江蘇入海,必宜江、浙兩省通籌疏瀎,大吏用其言,疏請合治。坐事左遷,巡撫程含章薦之,以知府用,授湖南永州,葺濂溪書院,崇節義,勸種植。擢四川成綿竜茂道,纍攝????道、布政使。
  張祖翼:桐城人。清末民初四金石書畫巨擘之一。晚清著名篆刻書畫傢。
  方令孺(女):桐城人。翻譯傢、散文傢。新月派僅有的兩詩人之一。留學美國。回國後,先後任重慶國立劇專教授,國立編譯館編審,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曾任浙江省文聯主席。
  方瑋德:桐城人。新月派後期青年詩人。新月派後起之秀。
  馬茂元:桐城人。唐研究學者。主要研究目標在唐詩。代表作有《唐詩選》、《唐才子傳箋證》等。
  方東美:桐城人。現代哲學家.新儒學八大傢之一。新儒學三期代表人物。
  方言:原名方祚德。桐城人。1949年調新華社工作後,歷任東北總分社編委,總社國內新聞部組長、副主任,山西分社社長,總社新聞研究部副主任、新聞研究所所長等職。1986年評為高級編輯。曾任全國好新聞評選委員會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捲新聞學科編委、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指導教師。致力於新聞學研究。
  趙筱梅: 桐城人。臺灣“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從事國民黨官辦婦女兒童工作,參與籌建“婦女聯合會”,任委員。曾任臺灣旅遊管理學會理事長及臺北教育會理事長。
  華鬆年:桐城人。臺灣原“糧政廳副廳長”。曾參與撰寫《接收臺灣報告》,後從事糧食管製、工商策劃等建設工作,為戰後臺灣的經濟恢復和發展作出過較大的貢獻。《臺灣糧食發展之研究》、《臺灣經濟奇跡探源》等多部專著。其中,《臺灣糧政史》曾獲嘉新優良著作奬第一名,被譽為臺灣的“糧政專傢”。
  黎莉莉(女):桐城人。默片影星。與鬍蝶同代的“影後”。表演藝術傢、原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章立生:桐城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
  王春元:桐城人。文學評論傢。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理論室主任、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捲·現代文論》副主編、《現代外國文論叢書》編譯組負責人。
  張元民:桐城人。電演導演。先後拍攝《閃光的彩球》、《快樂的單身漢》、《T省的八四、八五年》、《最後的選擇》等故事片15部,以及新聞紀錄片、藝術性紀錄片《上海新貌》、《黃山》、《上海工藝美術》等六十餘部集。 1990年任上海電影局副局長,現任上海市廣播電影電視局黨委副書記兼上海電影電視(集團)公司黨委書記。是上海廣播電影電視臺係列中級職稱評委會主任、《上海電影志》副主編、上海電影傢協會副主席、上海電視傢協會副主席、上海影視技術學會副主席。
  楊永直:桐城人,原上海《解放報》社社長、總編輯,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
  潘正祥:桐城人。中國科技大學副教授。長期從事國際政治特別是中蘇關係、中俄關係研究。
  楊田村:桐城人。原北京廣播學院高級編輯、北京廣播學院文編係副主任。
  姚佐唐:桐城人。加入北京大學馬剋思學說研究會。“二七”慘案 後,作為工人代表之一嚮北洋政府請願並嚮死難烈士傢屬表示慰問。率領鐵路工人組成鐵道 隊,在河南、廣州與軍閥進行鬥爭。隨北伐軍轉戰到南京,在中共南京市委領導下工作。因叛徒出賣被捕,被槍殺。
  唐哲明:桐城人。少將。 中南軍區工兵司令員兼工兵司令部參謀長,工程兵科學技術研究部部長,工程兵副參謀長。1955年授予。
  周浣白:桐城人。少將。軍委通信部辦公室主任,軍委通信兵幹部部部長,總參謀部通信兵部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提升。
  李鐵砧:桐城人。 少將 炮兵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炮兵直屬政治部主任,炮兵政委辦公室主任,炮兵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提升。
  王禮貺:桐城人。原新華社副秘書長兼信息中心主任(1994年2月起任)
  疏效平:桐城人,美國紐約州壬色列理工學院電機博士。 現任美國聖荷西華人天主教神同禱會長。
  何如寵:明桐城人。崇禎時,官禮部、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受封皇族。首輔名臣。
  齊之鸞:明桐城人。刑科給事中。
  馬孟禎:明桐城人。御史。
  吳天放:明桐城人。詩人。
  吳道新:明末桐城人。官吏,詩人。工部主事。主要著作有:《潛德居詩集》;《竜眠風雅》;《桐舊集》;《潛德居文集》;《浮山志》。
  竜汝言:清桐城人。嘉慶十九年狀元。實錄館總裁。
  方式濟:清桐城人。著《易說未定稿》6捲、《五經一得》若幹捲。寫成著名的黑竜江志書《竜沙記略》。《四庫全書提要》稱此書對某些江河水係的考辯,足以訂正遼金諸史的訛誤,並可補《盛京通志》的缺失。
  葉範:清桐城人。畫傢。工花鳥。書宗北朝。同光間官福州,一時畫風多受其影響。陳子奮青少年時期常臨摹其作品。直接受其影響的有侯官人,工花鳥的虞湘。
  孫元衡:清桐城人。臺灣海防同知。臺灣人感念德政,建牌坊、立碑文紀念。
  馬瑞辰:清桐城人。學者。歷官工部都水司郎中。吉林將軍,主白山書院。著《毛詩傳箋通釋》。
  鬍璋:清末桐城人。畫傢。與王冶梅並以畫梅得名在上海創辦《蘇報》。有梅王之稱.入《寒鬆閣談語錄》,《海上墨林》,《近代六十名傢傳》。
  陳澹然:桐城人。袁世凱總統府高級顧問、陸軍部編修。安大中文係教授。痛斥翁、張二人“徒有清流之名,而無治國才幹。”代表作有《江表忠略》、《原人》、《原學》、《權製》、《憲法製原》、《王文成公成年譜》、《皖志議略》、《中國通史》、《異伶傳》、《田間兵略》、《晦堂文論》、《方柏堂先生事實考略》(與桐城文士方守彝合著)等等。多方搜集湘軍史料,撰寫成具有真實研究價值的傑出名著《江表忠略》。
  方治(方希孔):桐城人。國民黨中央委員,宣傳部副部長,代理部長,教育部訓育委員會主委,重慶及上海市黨部主委,福建省代主席,總統府戰略顧問。國大主席團主席,救總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逝世時葬於琉球,衝繩縣知事西銘順治親臨致祭,琉球各界在琉球新報及衝繩時報第四版聯名刊登全版廣告哀悼.
  吳鎧生:桐城人。學者。著作傢。民國後,入總統府任秘監至終。
  施正一:桐城人。原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謝蔚明:桐城人。高級記者。1942年在湖北恩施任《武漢報》采訪主任、《新湖北報》通訊室主任,後在湖北鬆滋創辦《新湖北報》鄂中版任分社主任。抗戰爭勝利後,任中央社武漢分社采訪組長,後在南京《和平報》任采訪部副主任兼《每晚報》采訪部主任。1949年秋,任《文匯報》駐北京辦事處記者。1980~1986年初任文匯報社主辦的《文匯月刊》雜志副主編。1995年被聘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
  劉棣懷:桐城人。圍棋名傢。棋界呼為“大將”。在重慶與棋友創辦中國圍棋總會。民國35年至解放,棋界以他為四段的標準,以衡量其他棋手的水平。上海棋界四傢之一。與北京過惕生並稱“南劉北過”。後任《圍棋》月刊副主編。歷任上海文史館館員、第一屆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棋類協會副主席。
  疏鬆桂:桐城人。自動控製及係統可靠性專傢。歸僑。我國自動電力拖動學科的創始人之一,控製係統可靠性研究與教育的開拓者之一。
鎮街介紹 Towns Introduction
  新渡鎮 電話 0556-6812894 0556-6810046
  新渡鎮地處安徽省西南部,因古時官設渡口於此,故名新渡。全鎮國土面積76平方公裏,人口5.1萬人,現轄13個村,2個居委會。
  新渡鎮區位優勢明顯,滬蓉高速公路、合九鐵路縱貫全境,穿鎮而過的206國道猶如一條金帶,南連古城安慶,北接省會合肥,西距國傢AAAA級風景名勝區天柱山僅30分鐘車程。
  雙港鎮 電話 0556-6860101
  雙港鎮位於桐城市南部,風景秀麗的嬉子湖畔,鎮域總面積102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45平方公裏,水域面積34平方公裏,現轄20個行政村,鎮域總人口6.2萬人。
  雙港鎮是桐城市的經濟重鎮,是聲名遠揚的“塑料之鄉、魚米之鄉”、“教育大鄉”。先後被列為安慶市、安徽省綜合改革試點鎮、省中心鎮,2003年全鎮壓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0億元,鄉鎮企業營業收入9億元。連續多年獲安慶市發展鄉鎮企業“十強”,安徽省發展鄉鎮企業“百強”稱號,1998年底獲安慶市“小康鄉鎮”稱號。
  青草鎮 電話:0556-6060037
  青草鎮位於桐城市西南邊陲,地處桐、懷、潛縣(市)交界,舊稱“青草塥”,係古老商貿名鎮,曾有“小安慶”、“小上海”之美稱。幾百年來一直是桐、懷、潛三縣(市)邊境經濟、文化、體育活動中心,鎮內交通便捷。全鎮轄二個居委會、十三個行政村,人口39336人,面積56.5平方公裏,鎮區面積1.6平方公裏,,是全省195個中心建製鎮之一。屬全省百強鎮。
  全鎮綜合經濟勢力位於桐城市鄉鎮前列, 是有“放心米”稱號的“青草香”和無公害“青草香”生産基地,有青草香菜、幹沙泥鰍、麻豐糕等傳統土特産品。鎮內建材精品——優質黃砂資源豐富,遠銷武漢、南京、上海等地。
  鎮屬企業蓬勃發展,以刷業、塑料、紗布衛生口罩、勞保製品、鐵砂、電機槽楔、環保餐具、“青草香”大米等為主導産品的企業有700多傢,經濟格局業已形成。
  主要農業支柱主要有2萬畝無公害優質糧基地和千畝“亞洲桃王”桃園。
  孔城鎮 電話0556-6510038
  孔城鎮位於桐城市東部,與廬江縣、樅陽縣接壤,屬省級中心鎮。全鎮區域面積87.8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3.5平方公裏,鎮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裏。轄13個村,2個居委會,人口5.2萬人。是桐城市的東部重鎮、經濟強鎮。交通便捷,物流暢通。228省道穿境而過,南臨長江黃金水道,西接滬蓉高速公路。孔城,經濟活躍,企業發展持續快速。鎮內工商企業464個,鄉鎮企業從業人員近8000人,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傢。
  大關鎮 電話:0556-6710203
  大關鎮是桐城市的北大門,是全國著名的“製蓋之鄉”、“蛋鴨第一鎮”。自三國時有古峽雄關之稱,宋、元、明、清時為桐城九鎮之一。始稱“北峽鎮”,清乾隆年間改稱“大關鎮”。1992年3月撤區並鄉時,分屬大關、卅鋪兩鎮。2006年9月區劃調整,成建製合併成大關鎮。新農村建設生機凸顯,大關街、竜頭街、王集街、甑山街為支架,10餘個中心村莊為擴展,與鎮區建設相得益彰。桐城小花茶、大關水碗、大關鬆花蛋、好運板鴨、卅鋪珍珠米、大關茶幹、鬍埠香糕、歧嶺粉絲等特色品牌,日益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增長點。隨着“農傢樂”、“鄉村一日遊”的開發,“紅色”的歐傢嶺、奇妙的古洞崖、典雅的寄母山、美麗的五嶺湖等知名景點,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增添後勁。
  金神鎮 0556—6665000
  金神鎮位於桐城市東南部,富饒美麗的嬉子湖畔,轄9個行政村,總人口3.3萬人。鎮區面積7.6平方公裏。金神交通、通信發達,投資環境優越。206國道、合九鐵路、滬蓉高速公路依旁而過,長江黃金子水道毗連其境。全鎮正形成了機械加工、玻璃纖維、建築建材、電子化工、繅絲紡織、塑料製品等衆多優勢行業。其中玻纖塗塑窗紗和凸輪軸是全國最大的生産基地。
  範崗鎮 電話:0556-6010018
  範崗鎮位於市區南9公裏處,206國道、合九鐵路、滬蓉高速公路、桐潛公路貫穿其境,全鎮總面積133.44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946公頃,轄1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6.7萬人。
  目前,範崗鎮共有民營企業800多傢,規模工業企業9傢,納稅百萬以上企業2傢,納稅超10萬元企業近20傢。全鎮已形成製刷、橡膠、註塑、煙機配件、鐵路配件、機械、傢具等為主要産品的工業結構。
  嬉子湖鎮 0556-6600010
  嬉子湖鎮地處桐城市東南,呈半島狀,三面環水,東鄰菜子湖、白兔湖,西鄰嬉子湖,總面積134.7平方公裏,水面11.4萬畝,轄9個行政村,總人口25000人。水陸交通便捷。
  嬉子湖農業基礎歷史悠久,盛産水稻、油菜、瓜果等農作物,連續多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農業産業化明星鄉鎮”稱號。
  嬉子湖水域遼闊,水質優良,無污染,湖汊衆多,水産業發達,為桐城市水産大鎮,盛産螃蟹、青蝦、甲魚、淡水白鯧等“嬉子湖”牌淡水魚類,是省市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
  呂亭鎮 電話:0556-6770686
  呂亭鎮,位於桐城市區北郊,國土面積72平方公裏,人口3.1萬。是優質大米、板慄、蠶繭、“桐城小花”茶的重要生産基地。呂亭鎮山川秀美,人文薈萃。魯肅讀書亭、左公(光鬥)墓、半天山居、洞賓泉、𠔌林寺等名勝古跡遍布境內,是旅遊觀光的理想勝地。
  現已形成以彩印包裝、農藥化工、農用機械、繅絲、塑膠、製蓋等為支柱的優勢産業。
  唐灣鎮 6590028
  唐灣鎮由原唐灣鎮和大塘鄉合併組建,位於桐城市西部邊陲,距市區32公裏,東與黃甲鎮接壤,南與青草鎮毗連,西鄰潛山,北接舒城,平均海拔680米。全鎮國土總面積75平方公裏,山場總面積7.4萬畝,是本市主要林區。古鎮唐灣,民風淳樸,境內峰巒競秀,泉瀑飛流,擁有百丈岩、黃石岩、二姑尖、獅子岩、紅旗洞、泛蠃寨等二十餘處旅遊景點。靈山秀水,孕育出唐灣豐富的物産資源,境內木材蓄積量15萬立方米,是全市之冠。 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生産基地,“竜眠緑芽”、“竜眠春翠”、“桐城小花”等名茶主産地,盛産板慄、油茶、蠶繭等土特産,有桔梗、棗皮、銀杏、貝母、柴鬍等名貴藥材,有筍幹、蕨菜、金針菜、花兒菜、馬齒莧等山野菜。鎮內有老虎、果子狸、野豬、青獐、喜鵲、畫眉等珍稀動物。全鎮礦産十分豐富,有鐵礦石、花崗石、石墨、墨王、大理石等多個品種,探明的鐵礦石資源達785萬噸。
  黃甲鎮 電話:0556-6593008
  黃甲鎮位於安徽省桐城市西部,由原黃鋪鄉和原中義鄉成建製合併建立,舒桐、桐潛公路貫穿其中,交通便捷。全鎮國土面積107平方公裏,人口1.4萬人,轄八個村,172個村民組,山場11.4萬畝,耕地面積4637畝、水面7809畝(牯牛背水庫)。全鎮海拔較高,山高峻嶺,人員居住分散。森林資源豐富,盛産木材、板慄、香菇、大豆、油料等農副産品,特別是桐城小花、牯牛背森源漁業養殖廠的鮮魚、名貴中藥材、優質食用菌是黃甲鎮的四大特色。。
  鱘魚鎮 電話:0556-2811483
  鱘魚鎮,坐落於桐城市東南隅,地處長江之濱,位於菜子湖出口處,通江之咽喉。周邊與安慶市迎江區、樅陽縣和池州市接壤,為桐城市之飛地。面積2.81平方公裏,人口1100人。轄桐川、外江、內江三個居委會。
  鱘魚鎮是一塊美麗富饒的地方。境內産業主要有江海航運、船舶修造、水産養殖、繩網織造、成品油銷售,煤炭沙石銷售和農副産品加工等産業,共中長江和近海航運是鱘魚鎮的主導産業。
  羅嶺鎮 電話:0556-5232121 (現並入安慶市宜秀區)
  羅嶺自古人才輩出,有"三裏五進士、隔河兩狀元"之稱,羅嶺鎮以古鎮羅傢嶺而得名,清乾隆時至民國初屬大宥鄉,民國31年(1942)改大宥鄉為羅黃鄉,建國初設羅嶺、大王、大王、石橋、華潭、梅鳳、西峰鄉,1956年合併為羅嶺、石橋華潭,1957合併為羅嶺鄉,1958年置羅嶺公社,1960年1月改稱羅嶺管理區,翌年12月重置羅嶺公社,1984 年公社為鄉,1997年撤鄉建鎮,為桐城市管轄,2005年5月28日,歸屬安慶市宜秀區。
  文昌街道辦事處 電話:0556-6121641 0556–6121966
  文昌街道位於桐城市主城區,2006年9月由原文昌街道和碧峰街道合併而成,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桐城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國土面積45平方公裏,轄7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6.1萬人。年財政收入2千萬,是桐城市的經濟重鎮之一。
  竜眠街道辦事處 電話:0556-6207830 0556-6207832
  竜眠街道辦事處位於安徽省文都桐城市區東北,擁有12平方公裏城區,65平方公裏郊區新農村和39平方公裏AA級竜眠山風景名勝旅遊區。轄6個居委會,15個行政村,總人口8.03萬。區域經濟已形成以工業經濟為主體,第三産業和生態農業經濟齊頭並進,旅遊、名優茶葉等特色産業經濟優勢突出的強勁發展態勢。是桐城市經濟總量最大、發展優勢最明顯的區域。
  經濟開發區
  桐城經濟開發區係於2001年9月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2006年元月經國傢發改委核準保留的省級開發區,規劃控製範圍為40平方公裏,轄10個社區(村),一期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裏。開發區位於桐城市東城區合九鐵路與滬蓉高速公路之間(區內有滬蓉高速桐城出入口,合九鐵路桐城站和鐵路集中專用綫),交通便捷,區位優越,300公裏半徑可覆蓋南京、武漢、南昌、合肥等中心省會城市,南距安慶機場70公裏,水運碼頭75公裏,全程高速35分鐘車程,北離合肥駱崗機場90公裏,全程高速45分鐘車程,是承東接西的理想之地。開發區對外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城市功能配套完善,電力供應充足,服務環境優越,吸引了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香港、臺灣等國傢和地區及國內知名企業集團前來投資。現已形成機械電子、醫藥食品、傢紡服裝、包裝印刷等四大産業集群。
  開發區建設自2002年6月正式啓動以來,按照“五通一平”標準,已建成面積4平方公裏,現有入駐工業企業90余家,吸引了南京雨潤集團、山西運城製版集團、希望集團等國內大型企業和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香港、臺灣等國傢和地區的客商投資。已形成包裝印刷、汽車零配件及機械加工、電子産品、醫藥醫療器械、針紡服裝、食品加工等優勢産業體係,以此形成開發區的主導産業。2007年,進區項目達120余家,建成投産企業68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4個,實現國內生産總值6.5億元,財政收入1.17億元。
  開發區現正在進行4平方公裏的二期工程建設,道路、供電、供排水、通信、場地平整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功能配套齊全,尤其是電力資源充足,區內有220kv、110kv變電所各1座,裝機容量18萬KVA,是投資創業的理想之所。
  桐城經濟開發區城市名片
  桐城——桐城派故裏、黃梅戲之鄉2007年度“公衆心目中的和諧之城”
  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
  全國基礎教育先進市
  全國鄉鎮企業百強(縣)市
  全國科普示範(縣)市
  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市(縣)
  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市
  全國農村能源綜合建設縣(市)
  安徽省衛生先進城市
  全國商品糧基地
  市區為歷史文化名城
  塑料之鄉——新渡鎮
  設有國傢級星火密集區、省級經濟開發區
旅遊資源 Tourism resources
  桐城文廟是國傢級3A景點,六尺巷,文和園,披雪瀑等名勝景點,擁有桐城春秋旅行社等企業
  桐城八景——桐梓晴嵐、練潭秋月、投子曉鐘、孔城暮雪、浮山夕照、樅川夜雨、竹湖落雁、荻埠歸帆
  桐城小花——為歷史名茶,屬緑茶類。創製於明代,産於桐城市,主産區位於竜眠山。
  六尺巷——“一紙書來衹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桐城文廟——桐城文化的象徵
  桐城市主要旅遊景點
  市 區 桐城文廟(桐城派陳列館、桐城博物館、嚴鳳英陳列館)、六尺巷、宰相府、懿德流芳牌坊、東大街古建築群、南大街古建築群、告春及軒、鳳儀裏、瀟灑園、講學園、桐中校園、惜抱軒、半山閣、渡江戰役指揮所、左公祠、姚瑩故居、吳越故居、紫來橋、淨土蓮社、古靈泉、仙姑井、芹菜田、等。
  城 郊 披雪瀑、西山公園、望湖亭、祈雨亭、一笠庵、石門衝、投子山、投子寺、投子曉鐘、趙州橋、卓錫泉、盛儀墓表石刻等。
  竜 眠 竜眠山風景區、竜門、頌嘉湖(境主廟水庫)、碾玉峽、繞雲梯衝、瓔珞崖、媚筆泉、觀音崖、雙溪草堂、別峰庵、椒子崖、玉竜峽、賜金園、文和園、相國橋、竜眠山莊、大竜井瀑布、黃草寨、姚瑩墓等。
  白 馬 白馬寺等
  孔 城 孔城老街、桐鄉書院、藻青山、箱石山、沙子崗、桐梓晴嵐、孔城暮雪、荻埠歸帆、十裏柳堤、白兔湖、戴名世墓、戴鈞衡墓等。
  高 橋 南山橋、白兔湖等
  興 店 金牛湖(東風水庫)、馬尾鬆人工林等
  大 關 古洞岩、硤石關等。
  卅 鋪 竜頭山、雙忠墓等
  呂 亭 魯王墩、魯王河、魯肅讀書亭、半天山居、望曹尖、試劍嶺、洞賓泉、𠔌林寺、雙竜水庫等。
  中 義 老關嶺、楊頭茶園等
  黃 鋪 城西湖(牯牛背水庫)、程芳朝墓、檀香崖等
  唐 灣 百丈崖、二姑洞、三芝庵、椒岩古民居等
  大 塘 桐舒古隘口、民主縣政府舊址等
  陶 衝 王屋寺塔墓群、三道岩等。
  青 草 大沙河、青草老街、釣魚寺(潛山)、太平庵、梅城寺等。
  挂車河 挂車山、桃花洞、挂車河、水庫大壩等
  老 梅 老梅樹街、銀杏林等
   崗 山考山老尖、朱邑墓等
  金 神 金神墩、施從雲墓、六兒城遺址等
  嬉子湖 鬆山、落鳳窩、嬉子墩、嬉子湖、餘珊墓等
  香 鋪 馬傢宕、趙汝墩圩等
  新 渡 人形河、挂車河、柏年河等
  雙 港 大橫山、練潭老街、練潭秋月、妲妃臺、吳鰲墓等。
  羅 嶺 小竜山風景區、嚴鳳英故居、菜子湖、岱賽湖、梅溪寺、海潮寺、海潮 庵、大王廟、羅嶺老街、竜氏祠堂、金傢祠堂、鐵硯山房(懷寧)等。
  鱘 魚 樅川夜雨、長江、沿江灘塗等
建製沿革 History of establishment
  夏 屬揚州之域。
  商 屬揚州之域。
  周 置桐國,為楚附庸;敬王十二年(前508)夏,桐叛楚,屬吳;越滅吳後,屬越;顯王三十六年(前333)楚滅越,桐國再度附楚。
  秦 為舒縣,隸九江郡。
  西漢 初為樅陽縣,隸廬江郡;文帝十六年(前164)改稱舒縣。
  東漢 屬舒和竜舒侯國,先隸廬江郡,後隸揚州刺史部。
  晉 屬舒縣,先隸廬江郡,後隸揚州道,又隸晉熙郡。
  南北朝 宋,初為舒縣,隸廬江郡;後為陰安縣、呂亭左縣,隸晉熙郡。齊,屬晉熙郡陰安縣,廬江郡舒縣、呂亭左縣(建元二年割晉熙屬)。梁、陳,為樅陽郡樅陽縣。
  隋 初為樅陽縣,屬熙州;開皇十八年(598)改為同安縣,隸同安郡。
  唐 初仍為同安縣,屬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因忌安祿山叛唐,去郡縣名稱中的“安”字,改同安郡為盛唐郡(後復為同安郡)、同安縣為桐城縣,此為桐城縣名之始,沿用至今。
  宋 北宋初年屬舒州同安郡,政和五年(1115)屬淮南西路德慶軍;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屬安慶軍,慶元元年(1195)屬安慶府。
  元 至元十四年(1277)屬江淮行省安慶路,至元二十一年屬江浙行省安慶路,至元二十三年屬河南江北行省安慶路。
  明 初屬寧江府,洪武六年(1373)屬安慶府,直隸南京。
  清 初屬江南省安慶府,康熙六年(1667)屬安徽省安慶府。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直隸安徽省,民國3年屬安徽省安慶道,民國17年直屬安徽省,民國21年,屬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屬皖北行署安慶行政區,1952年改屬安徽省安慶行政區,1968年始隸安徽省安慶地區。
  
  1988年為安慶市轄縣。1996年撤縣設市,由安慶市代管。 註:1996年8月20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59號)同意撤銷桐城縣,設立桐城市
  
    1997年,桐城市面積1664平方千米,人口76.3萬,轄16個鎮、9個鄉:城關鎮、鱘魚鎮、孔城鎮、範崗鎮、青草鎮、陶衝鎮、卅鋪鎮、金神鎮、唐灣鎮、雙港鎮、高橋鎮、新渡鎮、大關鎮、呂亭鎮、老梅鎮、羅嶺鎮、新店鄉、肖店鄉、香鋪鄉、中義鄉、竜眠鄉、黃鋪鄉、挂鎮鄉、大塘鄉,等。市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總人口660772人,其中:碧峰街道22908人,文昌街道30144人,南演街道32892人,太平街道18937人,雙港鎮48566人,新渡鎮43053人,金神鎮28609人,孔城鎮41413人,範崗鎮35626人,青草鎮33866人,興店鎮 26284人,卅鋪鎮31148人,呂亭鎮25650人,高橋鎮35753人,羅蛉鎮18609人,陶衝鎮28141人,老梅鎮19553人,挂車河鎮 21263人,大關鎮27928人,唐灣鎮5601人,鱘魚鎮1150人,香鋪鄉24521人,白馬鄉14942人,肖店鄉21655人,大塘鄉6054 人,黃鋪鄉7284人,竜眠鄉4846人,中義鄉4376人。(4個街道、17個鎮、7個鄉)
    2004年底,桐城市轄4個街道、19個鎮、5個鄉。
    2005年5月13日,國務院(國函38號)批准將桐城市的羅嶺鎮劃歸安慶市宜秀區管轄。調整前,桐城市總面積1644平方千米,總人口78萬人(2003年)。
    2005年,根據安慶市人民政府《關於桐城市城區及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的要求,桐城市將白馬鄉和高橋鎮的大王村整建製並入南演街道,將新渡鎮的祝橋村整建製並入老梅鎮,並於4月30日前完成調整和交接工作。截至2005年12月31日,桐城市4個街道、18個鎮、4個鄉:碧峰街道、文昌街道、南演街道、太平街道、雙港鎮、新渡鎮、金神鎮、孔城鎮、範崗。
    2006年,桐城市行政區劃調整,由原24個鎮鄉、4個街道調整為12個鎮、2個街道。
英文解釋
  1. n.:  Tongcheng City
近義詞
桐城
相關詞
戴明世桐城景點鄉鎮????業????務管理局地理安徽省行政村
博物館社會
包含詞
桐城市博物館桐城市防疫站桐城市總工會
桐城市中醫院桐城市水利局桐城市人民醫院
桐城市陶衝初中桐城市育才學校桐城市實驗小學
桐城市天城中學桐城市同安小學桐城市東關小學
桐城市北街小學桐城市城關醫院桐城市人民政府
桐城市中醫醫院桐城市公交公司桐城市????務管理局
桐城市河東幼兒園桐城市第十二中學桐城市市第一醫院
桐城市婦幼保健站桐城市衛生防疫站桐城市東竜製衣廠
桐城市房地産管理局安徽省桐城市實驗中學桐城市鑫泰塑膠有限公司
桐城市老梅鎮中心學校桐城市範崗中心學校桐城市卅鋪鎮中心學校
桐城市大關鎮中心學校桐城市欣盛塑業有限公司桐城市興店鎮中心學校
桐城市挂車河中心學校桐城市文昌中心學校桐城市呂亭中心學校
桐城市大塘中心學校桐城市太平中心學校桐城市南演中心學校
桐城市黃鋪中心學校桐城市唐灣中心學校桐城市卅鋪輔導小學
桐城市呂亭輔導小學桐城市雙港輔導小學桐城市範崗輔導小學
桐城市孔城輔導小學桐城市中義輔導小學桐城市雙港鎮中心學校
桐城市新渡鎮中心學校桐城市金神初級中學桐城市嬉子湖中心學校
桐城市孔城鎮中心學校桐城市高橋鎮中心學校桐城市青草鎮中心學校
桐城市香鋪鎮中心學校桐城市白馬初級中學桐城市中義中心學校
桐城市竜眠中心學校桐城市鱘魚鎮鱘魚小學桐城市第二人民醫院
廣播電視大學桐城市工作站桐城市慶翔塑業有限公司桐城市佛光銅質工藝品有限公司
安徽省桐城市佛光銅質工藝品有限公司安徽省桐城市佛光銅質工藝品公司安徽廣播電視大學桐城市工作站
安徽省桐城市鳳凰香業有限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高橋鎮張開雙港鎮張開大關鎮張開黃甲鎮張開範崗鎮
張開太平街道張開卅鋪鎮張開文昌街道張開新渡鎮張開青草鎮
張開孔城鎮張開金神鎮張開嬉子湖鎮張開呂亭鎮張開唐灣鎮
張開大塘鄉張開南演街道張開碧峰街道張開興店鎮張開陶衝鎮
張開老梅鎮張開挂車河鎮張開香鋪鎮張開黃鋪鄉張開竜眠鄉
張開中義鄉竜眠街道鱘魚鎮
嚴鳳英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