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246300 代碼:340824 區號:0556
拼音:Qián Shān Xiàn 英譯:Qianshan County
潛山縣位於安徽省西南部。總面積1686平方千米。總人口58萬人(2007年末)。全縣轄11個鎮、5個鄉:梅城鎮、王河鎮、源潭鎮、餘井鎮、黃泥鎮、槎水鎮、官莊鎮、水吼鎮、黃柏鎮、黃鋪鎮、天柱山鎮、油壩鄉、痘姆鄉、塔畈鄉、五廟鄉、竜潭鄉;彭嶺工業區。縣政府駐梅城鎮。
地處皖西山地東南邊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山區、丘陵、崗地、平原等。北部大沙河經桐城註入菜子湖,中部潛水嚮南流入皖河,屬長江水係。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3℃,年降水量1336毫米。礦藏有金紅石、黃金、鋯石、鐵礦、銅、鉬、大理石、蛭石、石棉、滑石、水晶石、石英、石灰岩、瓷土等。
合九鐵路、滬渝高速、105國道、318國道、209省道通過縣境。名勝古跡有天柱山國傢級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薛傢崗古文化遺址、山𠔌流泉摩崖石刻、柱頭尖、晉建太平塔、唐建覺寂寺、宋劉源題字石刻等。 |
|
潛山縣,縣級行政單位,位於安徽省的西南部,安慶市的西北部,面積1686平方公裏,人口57萬人,轄16個鄉鎮。
早在春秋時期,這裏係皖國封地,安徽省簡稱皖,蓋源於此。今日的潛山縣城曾於東漢至南宋嚮間為郡、州、府治所駐地長達800年,堪稱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潛山縣山川綺麗,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境內的古南嶽天柱山雄、奇、靈、秀兼備,為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傢森林公園。同時還擁有張恨水陳列館、太平古塔、摩崖石刻、薛傢崗遺址等人文景觀。
物産豐富,擁有天柱劍毫、舒席、漢皮紙、書畫紙、茯苓、天麻、厚樸、雪湖藕等名優特産,以及大理石、花崗天柱山石、瓷土水晶、雲母、金紅石、石英石等極具開採價值的礦産資源。
古皖文化內藴豐厚。潛山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有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潛山安徽龜化石和東方曉鼠化石的發現,使潛山被稱為“古脊椎動物化石的寶地,亞洲哺乳類的發源地”。以“薛傢崗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商周的40多處遺址表明了一種新的原始文化類型,受到國內外考古界的高度重視。我國最早的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的故事就發生在潛山境內。歷代名士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等留下了許多贊美潛山山水的詩篇,山𠔌流泉摩崖石刻匯集了他們大量的珍貴題刻。如此豐厚的古皖文化孕育了代代英才,東漢方士、大魔術傢左慈、三國時卓越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王蕃、晚唐著名詩人曹鬆、宋代宰相、文學家王、宋代第一畫傢李公麟……,現代的徽班領袖、京劇鼻祖程長庚、章回小說大傢張恨水、當代雜技皇后夏菊花、黃梅戲紅星韓再芬等,都是潛山人民的驕傲和自豪。
潛山縣城距安慶港口和民航機場57公裏,105、318國道,合九鐵路、滬蓉高速公路貫穿縣境。縣城有十一萬伏變電所,電力充裕。潛山水廠日供水能力1.5萬噸,5萬噸水廠正在擴建之中。通訊實現了市活程控化,長途傳輸數字化,開通了移動電話。縣城的彭嶺工業區屬中國鄉鎮企業示範區和鄉鎮企業東西部合作示範區。潛山縣開發區正在發展,前景無限。
潛山縣是國傢批準的對外開放縣。 |
地理環境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
潛山縣位於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皖河上遊,縣域地理坐標在東經116°14'--116°41'、北緯30°27--31°04'之間,總面積 1686.03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36.03萬畝,山場面積131萬畝,水面面積9.2萬畝,素稱“七山一水二分田”。縣境位於委風北亞熱帶農業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春雨連綿,夏熱多雨,秋高氣爽,鼕季幹冷,多年平均氣溫16.2℃。 |
區位優勢 Locational advantages |
潛山縣坐落於安徽省西南部,為皖西南中心地帶,是長江中下遊與大別山區的結合部,扼大別山咽喉,瀕臨安慶長江港,毗鄰安慶、合肥航空港、105、318國道、合九鐵路、滬漢蓉高速公路、六潛高速公路(在建)貫穿縣境,構築起連接全國交通大動脈的立體交通網。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
潛山縣轄11個鎮、5個鄉:梅城鎮、王河鎮、源潭鎮、餘井鎮、黃泥鎮、槎水鎮、官莊鎮、水吼鎮、黃柏鎮、黃鋪鎮、天柱山鎮、油壩鄉、痘姆鄉、塔畈鄉、五廟鄉、竜潭鄉;彭嶺工業區。 |
|
潛山在周朝時,為皖國所轄、皖國都城就在今潛山縣城,東漢獻帝初平末年(公元193年),廬江太守陸康為遠避戰亂,將廬江郡治遷至皖縣城。此後,袁、曹、孫三傢交替據有此地,皖城遂成為兵爭的重鎮。唐時,潛山縣曾為舒州治所。明洪武元年,置潛山縣迄今,首任潛山知縣張江,設縣治於潛山縣城。中華民國初年,安慶府被廢,潛山縣直屬安徽省: 1949年4月稱皖北行署安慶專區潛山縣,至1979年底,改安慶專區為安慶地區,再後又改安慶地區為安慶行署,九十年代,地市合併為安慶市,潛山縣相沿隸屬之。 |
|
元至治三年(1323年),劃出原懷寧縣的清朝、玉照2鄉,另置潛山縣。不久,因戰亂被廢。
明洪武元年(1368年),復於舊地置潛山縣迄今。首任潛山知縣張仁,設縣治於原懷寧城舊址,即今日的潛山縣城。
元時改府為路。潛山縣最初建置時,隸屬於河南江北行省安慶路總管府。
明太祖辛醜年(1361年),改安慶路為寧江府。壬寅年(1362年),又恢復安慶府,直隸於南京。
清沿用安慶府舊稱。順治二年(1645年),劃屬江南省,十八年(1661年),置江南左布政使司以轄之。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正式設置安徽省。爾後,縣的全稱則為安徽省安慶府潛山縣。
中華民國初年,安慶府被廢,潛山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設安慶道以轄之。民國17年,廢安慶道,潛山縣又一度直屬於安徽省。自民國21年直至縣境解放之時,潛山縣先後受轄於安徽省第一行政區或安慶專區(抗日戰爭勝利後,曾改第一行政區為安慶專區)。1949年4月至建國後的1952年4月,稱皖北行署安慶專區潛山縣;爾後1971年3月,改稱安徽省安慶專區潛山縣;又後,至1979年底,改安慶專區為安慶地區;再後,又改安慶地區為安慶行署。潛山縣相沿隸屬之,至今未變。1988年為安慶市轄縣。
1992年撤區並鄉,全縣設12個鎮、18個鄉。
1997年,潛山縣面積1686平方千米,人口56.0萬,轄11個鎮、19個鄉:梅城鎮、黃泥鎮、源潭鎮、王河鎮、餘井鎮、黃鋪鎮、水吼鎮、黃柏鎮、官莊鎮、槎水鎮、天柱山鎮、油壩鄉、古井鄉、牌樓鄉、痘姆鄉、竜潭鄉、杜埠鄉、嶺頭鄉、青樓鄉、橫中鄉、五廟鄉、棋盤鄉、三妙鄉、逆水鄉、彭河鄉、割肚鄉、竜關鄉、塔畈鄉、水貴鄉、後衝鄉。縣政府駐梅城鎮。
2000年,潛山縣轄12個鎮、18個鄉。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515261人,其中:梅城鎮96950人,王河鎮44212 人,源潭鎮29887人,餘井鎮21061人,棋盤鎮17669人,黃泥鎮17167人,槎水鎮16465人,官莊鎮15729人,水吼鎮14055人,黃柏鎮14016人,黃鋪鎮14817人,天柱山鎮13568人,油壩鄉20030人,嶺頭鄉17017人,痘姆鄉15311人,古井鄉15806人,塔畈鄉14505人,牌樓鄉14087人,青樓鄉13089人,三妙鄉10838人,杜埠鄉11019人,五廟鄉10080人,橫中鄉9221人,逆水鄉 8583人,竜關鄉8627人,後衝鄉7677人,割肚鄉7373人,竜潭鄉6482人,水貴鄉5314人,彭河鄉4606人。
2004年,潛山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鄉鎮由30個調整為16個:(1)將古井鄉、牌樓鄉、黃鋪鎮整建製合併,設立黃鋪鎮。鎮政府駐黃泥鋪。(2)將橫中鄉、割肚鄉、水吼鎮整建製合併,設立水吼鎮。鎮政府駐水吼嶺。(3)將嶺頭鄉、青樓鄉、餘井鎮整建製合併,設立餘井鎮。鎮政府駐余家井。(4)將棋盤鎮、三妙鄉、源潭鎮整建製合併,設立源潭鎮。鎮政府駐下河。(5)將逆水鄉、竜關鄉、搓水鎮整建製合併,設立槎水鎮。鎮政府駐桑園。(6)將水貴鄉、後衝鄉、官莊鎮整建製合併,沒立官莊鎮。鎮政府駐劉傢新屋。(7)將彭河鄉、塔畈鄉整建製合併,沒立塔畈鄉。鄉政府駐千門口。(8)將杜埠鄉、竜潭鄉整建製合併,設立竜潭鄉。鄉政府駐杜埠街。(9)保留梅城鎮、王河鎮、天柱山鎮、黃泥鎮、黃柏鎮、痘姆鄉、油壩鄉、五廟鄉。(安徽省民政廳民地字209號)(安政秘 143號)(潛山縣人民政府2004年12月27日)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潛山縣轄11個鎮、5個鄉:梅城鎮、王河鎮、天柱山鎮、黃泥鎮、黃柏鎮、黃鋪鎮、水吼鎮、餘井鎮、源潭鎮、槎水鎮、官莊鎮、痘姆鄉、油壩鄉、五廟鄉、塔畈鄉、竜潭鄉。 |
|
1、伯益——南嶽大帝、大禹治水的得力助手、古皖國的建立者
2、皖公——安徽之祖、春秋時期皖國的仁慈君主、皖山皖水皖地皖人皖城、安徽簡稱“皖”的由來
3、焦仲卿——樂府雙璧之一《孔雀東南飛》中的男主人公、著名的情種
4、左慈——道教丹鼎派創始人、中國最早的煉丹者、世界化學之父、葛玄之師
5、大喬——三國美女、孫策之妻
6、小喬——三國美女、周瑜之妻
7、王藩——三國吳國著名才子、文學家、科學家、數學家
8、寶志禪師——著名禪師、禪宗五大祖庭之一——三祖寺的開創者(出生於甘肅蘭州、修行、參禪、圓寂於天柱山)
9、僧璨——中華佛教禪宗三祖、禪宗法典《信心銘》的作者
10、曹鬆——晚唐著名詩人,著有《曹夢徵詩集》,留有名句“一將功成萬骨枯”
11、王珪——宋朝宰相、文學家、名相王安石的舉薦者
12、董永——“中國五大民間傳說”之一、黃梅戲經典——《天仙配》男主人公、著名孝子
13、李公麟——宋朝第一畫傢、《五馬圖》的作者
14、劉源——護地大王、民族英雄、在天柱山抗擊蒙古軍侵略達十八年
15、劉若宰——明末著名狀元、《金瓶梅》的修訂者
16、朱書——桐城派代表作傢、皖江文化首倡者
17、程長庚——徽班領袖、京劇鼻祖、伶聖、四大徽班大老闆
18、餘三勝——著名徽劇、京劇演員、京劇“三鼎甲”之一
19、程繼仙——著名京劇演員、程長庚之孫
20、餘叔岩——著名京劇演員、餘三勝之孫、“餘派”創始人
21、洪海波——早期黃梅戲戲班中文化最高的藝人、最早用文字、書籍記錄黃梅戲劇目、臺詞
22、張恨水——民國第一寫手、中國最高産的作傢、鴛鴦蝴蝶派代表人物、通俗章回體小說大傢
23、夏菊花——新中國雜技皇后、中國雜技藝術傢協會第一、二屆主席,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第五屆副主席
24、餘英時——著名學者、人文諾貝爾奬獲得者、國學大師錢穆弟子
25、韓再芬——黃梅戲第三代代表人物、當代黃梅戲領軍人物
26、鬍之璧——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研究所所長,國傢中醫藥管理局中藥生物工程重點研究室主任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中藥學重點學科帶頭人
27、範光陵——三冠才子、中華電腦之父、企業管理大師、世界桂冠詩人、文理全纔、百科全書式人物、著名愛國人士
28、 翌——宋朝著名詞人、學富五車,著有《潛山集》3捲、《潛山詩餘》1捲、《猗覺寮雜記》2捲、《朱翌集》45捲。
29、何尚之——南北朝劉宋宰相、深通玄學義理的名士、虔誠的佛教信徒
30、何求、何點、何胤三兄弟居士——人稱“何氏三高”,何尚之之孫,南北朝著名的隱士,淡泊名利、隱居山林、一心嚮佛,對佛學及儒傢經典有深度的研究,著作甚豐
31、何衝——東晉著名宰相、美容英姿、才高八鬥、為人正直敢言、虔誠的佛教信徒
32、何法倪——東晉穆帝司馬聃皇后、史稱“穆章皇后”
33、何敬容——南朝齊長城公主駙馬、南朝梁宰相、提倡務實之風 |
|
山𠔌流泉摩崖石刻
80年代初,山𠔌流泉摩崖石刻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舊《潛山縣志》記載“清溪兩岸、環壁刻唐,宋人詩,使之無隙石”,此處石刻密集、顯眼,具有文學藝術和觀賞價值。多為載於史籍經傳的名人所留。如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陸遊等 人的作品。其中最為稱道的,是王安石與黃庭堅的四幅真手跡。
山𠔌寺(三祖寺)
山𠔌寺始建於梁武帝時,為高僧寶志禪師首創。相傳:南朝梁時,白鶴道人、寶志和尚兩人都想在此建道場,梁武帝命他兩各施法寶識地,得者居之,道人放白鶴,和尚拋錫杖,鶴飛在前,將落地時被錫杖飛來聲所驚,止於他處,錫杖卓立此地,寶志即在此建寺。大同二年(536年)武帝蕭衍賜名為山𠔌寺,佛教二祖曾在此駐錫,佛教禪宗在中國的第三代祖師僧璨禪師在此圓寂,肉身葬於寺後小丘上,後人又稱為三祖寺。現今寺門上高懸當代著名書法傢趙樸初題寫的“山𠔌寺”匾額。 寺院內覺寂塔俗稱三祖塔,建於唐玄宗時,塔下藏三祖捨利百粒,代宗大歷七年,賜號曰覺寂,塔高六丈,七層八面,結構精巧,壁雕佛像栩栩如生,北有石級可登,外旋中空,蠃旋而上。每層有四門相對,兩虛兩實,虛實分設。遊人登塔,常被虛實所迷,1984年,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拍攝《中國古塔》科教影片,曾來潛山拍下了覺寂塔的雄姿。
舒王亭
即“潛陽十景”之一的“舒臺夜月”,故址在潛山城內東南隅天寧賽上,舒王臺環境十分清幽雅緻,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期間,每夜必登此臺讀書,興濃時競通宵達旦。夜深人靜,高臺秉燭,渾如月挂中天,後人詩云:“荊公讀書處,夜月生輝光。臺高月皎潔,清影照回廊。至今留勝跡,千古有餘香……”
胭脂井
位於縣城東郊的潘鋪鄉,相傳漢末、太尉喬玄的兩個女兒大喬、小喬是遠近聞名的絶代佳人。兩女每日在井旁照影梳妝,逾年歷歲,井水漸為胭脂染紅,故稱“胭脂井”。後世,井中脂粉香味,仍依稀可聞。井欄石上,猶刻有“建康元年幹月”字樣,雖是字跡模糊,卻是歷史的見證。
石牛古洞
街北頭山各溪澗中,有如牛的大石兩處,此處不僅風景優美,尤以虎壁石刻的繁密,古老、名傢手跡居多而馳名遠近,石刻數量近300方,內有李翺 、李德修等唐代名傢和王安石、黃庭堅、李師中等宋代名傢的真手跡,這個古洞是考證歷史學習書示,研究石刻藝術。觀賞吟哦古詩詞的絶好處所。 |
|
舒席(舒州之席)
舒席用料考究,做工精細,白居易有詩贊:“日高猶掩水窗眼,枕罩清涼八月天”。舒州竹席在明代已斐聲海內外,宣統二年(1910年)在南洋賽會上獲頭奬,民國19年(1930年)巴拿馬博覽會又奪名牌,現中國革命博物館裏珍藏有編竜鳳呈祥、天安門圖案的珍品舒席。改革開放以後,舒席品種更多,從床席發展到精屏、壁席、榻榻米和精巧的藝術竹編,且有大量出口。
天柱劍毫
天柱山茶在唐代就很出名,唐武宗時宰相李德裕愛飲此茶,“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謂之曰:到彼即日,天柱茶可想數斛”,天柱劍毫最為天柱山之極品,開湯春緑明亮,旗搶挺直,深身白毫,甘香馨馥。
瓜蔞
葫蘆科,多年生攀緣型草本植物。喜生於深山峻嶺、荊棘叢生的山崖石縫之中。其果實、果皮、果仁(籽)、根莖均為上好的中藥材。《本草綱目》捲十八載:瓜蔞“潤肺燥、降火、治咳嗽、滌痰結、止消渴、利大便、消癰腫瘡毒”。瓜蔞籽炒用:“補虛勞口幹、潤心肺、治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手面皺”。現代醫藥學研究證明:瓜蔞籽含不飽和脂肪酸16.8%,蛋白質5.46%,並含17種氨基酸,三貼皂甙,多種維生素以及鈣、鐵、鋅、硒等16種微量元素。食用瓜蔞籽,有擴張心髒冠脈,增加冠脈流量作用;對急性心肌缺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對離體絨癌細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強烈的抑製作用;對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有輔助療效;能提高肌體免疫功能;並有瘦身美容之功效。 |
|
金紅石砂礦
屬第四紀砂礦,未開採,有礦點3處、儲量近2萬噸,是迄今所知的全國僅有的幾個金紅石砂礦中儲量較大的礦點之一,礦層位於粘土下部的砂礫層和砂層之間,礦體比較規則、穩定,平均厚度1.68米。
鐵砂
隱匿於大別山群岩中,藴藏量計1891噸,以大沙河為最,另外,還含有獨居石、石榴子石、輝石、橄欖石、白雲母、自然金等礦物。
藥材
潛山縣為安徽省十大藥材基地之一,生長着厚樸、瓜蔞、靈芝、貝母、百合、白术、茯苓等幾百種中草藥。潛厚樸以皮、花入藥,載入《本草綱木》、天柱靈芝、菌蓋有暈圈,品質上乘。 |
|
潛山縣天柱山景區是首批國傢級風景名勝區、國傢森林公園和國傢地質公園,方圓333平方公裏‘以雄峰、奇石、名崖、異洞、澗瀑、雲海而令人心醉神迷。歷史上的漢武帝、李白、白居易、王安石、黃庭堅等衆多名人都遊歷過天柱山,留下了許多噲炙人口的詩篇和手跡。白鶴道人、寶芝和寺鬥法的傳說及佛教禪宗三祖、道傢高人左慈修煉遺跡、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文明的見證——薛傢崗文化遺址、《孔雀東南飛》主人公合葬的孔雀墳、王安石秉燭夜讀的蜀王臺、大喬小喬化妝的胭脂井以及生於潛山的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京劇鼻祖程長庚、雜技皇后夏菊花等的故居遺址都使人留連忘返。
潛山縣金紫山景區位於潛山縣北部的官莊鎮,地處東經116°12—116°25,北緯30°53—31°41 ,與嶽西縣枯井園自然保護區和舒城縣萬佛山森林公園毗連。公園是以潛山縣國有駝嶺林場為依托,分為香山、雙峰、平陽河三個遊覽區和療 養度假區,生産經營區、管理服務區,總面積40.73平方公裏。金紫山森林公園具有良好的森林生態條件和豐富的森林旅遊資源,以及秀麗的季 相風景綫,春天,花的海洋;夏天,緑茵如毯;秋天,層林盡染;鼕天,銀裝素裹。天設地造的山林美景,體現了大自然的色彩和神韻,清新 的空氣,甘甜的泉水,怡人的氣候,成為人們休閑度假、避暑療養的理想場所。金紫山屬大別山山脈嚮東南延伸的山地,峰巒疊嶂,群山蒼莽 ,主峰豬頭尖海拔高1539米,為潛山第一高峰,挺拔險峻,主要勝景有12處,即一綫崗,雙虹岩、氣樓瓶、天鼓墩、金雞門、鳳冠石、延壽關 、渡山橋、摩星石、篩月潭、仙女崖,還有自然天成的金紫初雪、登峰拜佛、雙龜追日、二仙朝佛、神竜石、獅王石、海獅石、老君座、以及 與植被戀情的鬆濤嶺、石樹緣、櫟樹坡、蝶戀八仙等,主景區香山景區有白鶴洞、獅子眼、白竜井、王河溝,這裏四周森林茂密,衹見三峰並 立,中天一柱直接雲霄,頂峰有數尺高的石香爐,雨後登頂,可俯視長江日出,夕陽映照,雲海漂緲,紫氣氤氳。公園植被屬常緑闊葉混交林 類型,原生植被種類多,主峰一帶分佈有茅慄、化香、白櫟、楓香、山槐、鬍枝子等次生落葉闊葉林,還有人工營造的黃山鬆、杉木和少量的 馬尾鬆、毛竹、茶葉、杜仲、板慄等。 |
|
- n.: Qianshan County
|
|
潛山 |
|
????業 | ????務管理局 | 安徽 | 地理 | 行政村 | 天柱山 | 旅遊度假區 | 項目招商 | 安徽省 | 中學 | 臨潁二高 | 安溪鐵觀音昌藝茶業 | 更多結果... |
|
|
潛山縣博物館 | 潛山縣中醫院 | 潛山縣黃鋪中學 | 潛山縣野寨中學 | 潛山縣源潭中學 | 潛山縣人民醫院 | 潛山縣絲綢總廠 | 潛山縣華翔製刷廠 | 潛山縣????務管理局 | 潛山縣雙峰毛刷廠 | 潛山縣婦幼保健站 | 潛山縣王河血防組 | 潛山縣衛生防疫站 | 潛山縣水吼高級職業中學 | 潛山縣源潭鎮百泰製刷廠 | 潛山縣辰興特種毛刷製造廠 | 潛山縣進賢工業毛刷廠 | 安徽省潛山縣天柱紙業 | 安徽省潛山縣洪都旅行社 | 安慶潛山縣天柱山賓館 | 潛山縣竜關供銷社槎水飯店 | 潛山縣竜關供銷社竜關飯店 | 潛山縣水吼供銷社大樓飯店 | 潛山縣槎水榮生紡織廠 | 潛山縣滬潛羊毛衫廠 | 潛山縣紅十字會醫院 | 潛山縣血吸蟲病防治站 | 潛山縣防疫站門診部 | 安徽潛山縣源潭鎮先鋒特種製刷廠 | 安徽省潛山縣電氣材料有限公司 | 安徽省潛山縣強立香業日用品廠 | 安徽潛山縣天柱山中國旅行社 | 安徽省潛山縣天柱山天竜旅行社 | 潛山縣大昌裝飾有限公司華亭分公司 | |
|
|
塔畈鄉 | 官莊鎮 | 牌樓鄉 | 梅城鎮 | 王河鎮 | 黃柏鎮 | 竜潭鄉 | 餘井鎮 | 黃泥鎮 | 槎水鎮 | 水吼鎮 | 黃鋪鎮 | 天柱山鎮 | 油壩鄉 | 痘姆鄉 | 五廟鄉 | 源潭鎮 | 彭嶺工業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