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重慶 > 九竜坡區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Jiulongpo District
  郵編:400050 代碼:500107 區號:023
  拼音:Jiǔ Lóng Pō Qū 英譯:Jiulongpo District
  
    九竜坡區位於重慶市主城區西南部。總面積432平方千米。總人口79萬人(2006年末)。
    全區轄7個街道、11個鎮:楊傢坪街道、黃桷坪街道、謝傢灣街道、石坪橋街道、石橋鋪街道、中梁山街道、渝州路街道、九竜鎮、華岩鎮、含𠔌鎮、金鳳鎮、白市驛鎮、走馬鎮、石板鎮、巴福鎮、陶傢鎮、西彭鎮、銅罐驛鎮。區政府駐楊傢坪街道,距市政府11千米。
  
    地勢南北、中部高,東西低。長江環繞境區東南部。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濕度大、陰天多、霧日多等特點,年平均氣溫18.4℃,最高氣溫42.2℃,最低氣溫-2.4℃,年平均降雨1151.5mm,年平均相對濕度80%。
    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川黔、襄渝鐵路縱貫境內。境內有重慶西、重慶南、銅罐驛等火車站和重慶港管理局九竜坡港埠公司,是重慶及川東地區的水陸貨物重要集散地。重慶白市驛機場建此。
    遊覽地有重慶動物園及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華岩寺。紀念地銅罐驛是1928年中共四川省第一次黨代會會址。
區情概況
  重慶九竜坡區中新城上城大廈地形
   九竜坡區位於重慶市主城區西南部,中梁山分隔東西兩大部分,東部區域地勢由南北嚮長江河𠔌逐漸降低,地貌起伏較大。西部區域地勢以低山丘陵為主,區內溪河切割,植被覆蓋率較高,河網密度較大。
  氣候
   九竜坡區域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東暖夏涼、濕度大、陰天多、霧日多等特點,年平均氣溫18.4℃,最高氣溫42.2℃,最低氣溫-2.4℃,年平均降雨1151.5mm,年平均相對濕度80%。
  公路
   公路路網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捷。有鵝公岩、李傢沱、馬桑溪三座長江大橋連接兩岸;成渝、上界、渝長及環城高速公路橫貫境內;從解放碑到大渡口的高架輕軌橫穿區內。新建了大件路、楊傢坪環道、華竜大道等城市道路,改建了白彭高等級公路和金馬路、白走路、含金路等一批鄉鎮主幹公路,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和華福路為骨架的“一井、一環、八通”的公路路網結構。
  鐵路
   渝黔、襄渝、成渝三條幹綫鐵路越過境內,有重慶東站、南站、西站、三大貨運車站。
  港口
  區內有長江上遊最大的深水貨運水陸聯運碼頭—九竜坡港
  航空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距離九竜坡區30公裏,車程20多分鐘。
  供水
  九竜坡區東部地區有日供水能力30萬噸的重慶市水務集團和尚山水廠供水。西部鎮已建有含𠔌、黃千、銅罐驛等水廠,水源主要來自長江和水庫。即將建設的長江取水工程,將興建日供水分別達10萬噸的白市驛和西彭水廠。
  供電
  九竜坡轄區內有變電站15座,其中220千伏變電站3座,110千伏變電站11座,變電總容量172萬千伏安,電力充裕。
  通訊
  九竜坡轄區內已建光纖4390芯對公裏,電纜主幹32萬對,通信管道84管程公裏,裝機容量41萬門,可滿足各種通訊需要。
  排污
   九竜坡轄區內有較完備的城市排污係統和污水處理係統。正在整治的桃花溪流域、梁灘河流域以及黃沙溪渣場等工程,將改善投資和生活環境,滿足生産和生活需要。
  金融機構
  國內主要金融機構均在九竜坡區設立了機構具有良好的金融保險服務環境。
  商貿流通
  區內已有國內外知名商傢沃爾瑪連鎖、富安、新世紀、立丹百貨、國美電器等入駐,有規模、上檔次的星級酒店多傢,直港大道成為全市餐飲娛樂的亮點。
  教育
   區內有重慶工學院、四川美術學院等高校及全國、重慶市重點中小學數十所,有座落在高新區九竜園區的重慶國際學校。
  全區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12所,在校學生14.28萬人,小學入學率達100%,初中入學率達100%,初中鞏固率98.6%;1995年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2002年經國傢復查合格。2003年高考錄取4435人,錄取率達86.65%。
區名由來
  明朝年間,區境內有一地名“九竜灘”。1938年4月,建成九竜鋪碼頭。1939年3月,建九竜鋪機場(重慶南站)。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來重慶談判,《新華日報》記者將其座機降落的九竜鋪機場報道為“××坡機場。”1955年10月24日,第四區被定名為“九竜坡區”。
  明朝朱嘉徵(清嘉慶《四川通志》11《輿地·山川》稱“國朝朱嘉片”,則朱氏可能是明清之際人。朱氏字岷左,浙江海寧人,推官)《九竜灘》詩云:“渝城日日雨,雲亂無定所……放舟清江麯,灘聲闞如虎。牽笮溯九竜,石立紛然怒。”詩中有“九竜”和“九竜灘”。乾隆《巴縣志·建置之度外山川》:“王坪山:智裏一甲,城西南十一裏。坪下岩高十餘丈,鎸有佛像,又鎸有‘九竜灘古 ’五大字。灘在江心,有九竜古翹首若竜”(《古跡》記述略同)。“九石翹首若竜”與“石立紛然怒”摹狀大致相同。乾隆《巴縣志》校閱官)《募修九竜寺引》:“郡之南二十裏,有地名:‘九竜灘’。水石激,素稱險隘,舟楫往來必經之道也。岸上舊有九竜寺,傳云肇自宋時。”嘉慶《四川通志》11《輿地·山川》稱“九竜灘在縣東”。古人談方位及里程,多不甚準確,以周氏記述較準確。“岸上舊有九竜寺”,不知在長江南岸還是北岸。鵝公岩對面,今南岸區內有地名“九竜寺”。1987年文物普查,於九竜鄉楊坪村長江上發現“九竜灘”石刻(詳見《文化篇》)。1938年,成渝鐵路局建成九竜鋪碼頭(九竜坡碼頭),1939年3月,興建九竜鋪楊場,1942年建重慶市第十七區 “九竜鋪鎮”。有“九竜鋪”一名。九竜鋪與“九竜坡”音相近(按:古語“逋逃”後演變成“波逃”可以參證)。這一帶地形成“坡”狀,因此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來重慶談判,《新華日報》記者(無撰稿人名)將其座機降落的九竜鋪機場報道為“ 坡機場”。“××”即“九竜”二字。從此有“九竜坡”一名(當然,民間說“九竜坡”的時間還可能要早些)。1955年10月24日,重慶市人民委員會(市政府)决定將第四區定名為“九竜坡區”。
地域演變
  1950年10月20日,將解放前重慶市第八區和第十七區區域合併建重慶市第四區。轄區範圍見附錄一和附錄二。
  1952年11月6日,區劃調整:化竜橋、大坪、歇臺子和石橋鋪四個街道,石橋、歇臺和黃泥三個鄉劃給第三區(沙坪壩區,3鄉於1951年4月至9月建,歇臺鄉再沙坪壩去石橋鄉以東,歇臺子一帶,黃泥鄉再石橋鄉以西,黃泥街、二郎村一帶);黃沙溪和遺愛祠2個街道劃給第一區(市中區);又陸續將巴縣人和鎮(駐中梁山)、建勝鄉(1951年10月巴縣人和鎮置)、屏都鎮(駐土橋)、南泉管理局(駐南泉鎮)、漁洞鎮、大窩鄉和石板鄉(石板鄉為第四區漁洞鎮置,劃還巴縣後改名小壩鄉)劃還巴縣。同年1月17日,巴縣跳蹬鄉雙河等三個村民組劃入第四區;2月21日,巴縣立桅鄉的新田、界石鄉的虎嘯2個村民組(即南泉鎮白鶴、虎嘯2村)劃入第四區。
  1965年2月15日,劃九宮廟、新山村河躍進村3個街道辦事處建重慶市大渡口區。
  重慶市第八區 1939年5月建重慶市第八區。先後建有化竜橋、黃沙溪、遺愛祠和新市場(遺愛祠在市中區鵝嶺正街一帶;新市場在沙坪壩區下肖傢灣一帶)各鎮。1943年12月新市場與遺愛祠合併建復興關鎮(抗日戰爭時曾改浮圖關為復興關)。1944年10月,以上各鎮撤銷。第八區區署(1944年10月後稱區公所)駐化竜橋。
  重慶市第十七區 1939年12月,建重慶市石橋鋪直轄鎮。1942年2月改建為重慶市第十七區。先後建有石橋鋪、歇臺、鶴臯岩、九竜鋪各鎮。1944年10月,以上各鎮撤銷。第十七區區署(1944年10月後稱區公所)駐石橋鋪。 1950年10月建的重慶市第四區區域與以上第八、第十七區轄區相當。
隸屬演變
  1939年12月,今石坪橋、謝傢灣、楊傢坪、黃桷坪和九竜鄉大部分地方,屬重慶市石橋鋪直轄鎮。九竜坡區其他地方屬巴縣。1942年2月至重慶解放,石坪橋等屬重慶市第十七區,九竜坡區其他地方仍屬巴縣
  1950年10月20日至1952年11月6日,石坪橋等屬重慶市第四區。九竜坡區其他地方仍屬巴縣,區人民政府駐大坪。
  1952年11月6日,區人民政府遷駐李傢沱,九竜坡區全境屬重慶市第四區;1955年10月24日,第四區更名為九竜坡區,迄1988年底,隸屬關係不變。
自然地理
  九竜坡區位於重慶市主城區西南部,是長江和嘉陵江環抱的重慶渝中半島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跨東經106°15'至106°35',北緯29°15'至29°35',幅員面積432平方公裏,與渝中區、沙坪壩區、璧山縣和江津市接壤,與南岸區、巴南區隔江相望。南北最長36.12公裏,東西最寬30.4公裏。區內基本地形為“兩山合一水”:由北嚮南走嚮的中梁山脈縱貫全區,縉雲山脈掠過西部邊境,長江西入東去,陸地占絶大部分,水域面積極小。海拔最高處為中梁山698.5米,海拔最低處是長江邊小河口170米。丘陵約占全區土地面積的50%,以中、低丘為主,海拔高度在200—350米之間。
  全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全年氣候溫暖,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日照少,季風性氣候明顯。常年平均氣溫約18℃,極端最高氣溫42℃,最低氣溫-1.8℃。常年平均日照時數約1100—1300小時,年平均無霜期約342天,年平均降雨量約1088.8毫米。
歷史沿革
  九竜坡區全境原屬巴縣。1939年12月,今石坪橋、謝傢灣、楊傢坪、黃桷坪和九竜鎮大部分劃入重慶市石橋直轄鎮;1942年2月至重慶解放,上述地區屬重慶市第十七區。1950年10月20日,重慶市第八、十七兩區合併組成第四區。1952年11月6日,重慶行政區劃調整,巴縣江北的馬王鄉、人和鎮,江南的屏都鎮、南泉管理局、漁洞鎮(1953年劃還巴縣)等劃入第四區;石橋鋪、大坪、化竜橋和浮圖關、李子壩、黃沙溪分別劃給第三區(沙坪壩區)和第一區(市中區);石橋、歇臺、黃泥3鄉亦一並劃出;區政府由大坪遷至原巴縣政府所在地李傢沱。1955年10月市政府將第四區更名為九竜坡區。1965年2月15日,九宮廟、新山村和躍進村3個街道劃出建重慶市大渡口區。1988年11月,區政府駐地由李傢沱遷至楊傢坪西郊路27號。1995年重慶市行政區劃調整,沙坪壩區的石橋鋪街道辦事處、石橋鎮和巴縣的西彭、銅罐驛、陶傢、白市驛、巴福、走馬、金風、含𠔌8個鎮及石板鄉劃入九竜坡區;茄子溪街道辦事處和八橋鎮、建勝鎮從九竜坡區劃出,劃入大渡口區;李傢沱、土橋兩個街道辦事處和花溪、南泉兩個鎮從九竜坡區劃出,劃入巴南區。1997年6月,九竜坡區由原隸屬四川省重慶市變更為隸屬中國第4個直轄市——重慶市。1998年2月,石橋鎮、石橋鋪街道辦事處委托重慶市高新區管委會管理。迄今,九竜坡區所轄範圍及隸屬關係無變化。
  
  明朝年間,區境內有一地名“九竜灘”。1938年4月,建成九竜鋪碼頭。1939年3月,建九竜鋪機場(重慶南站)。1942年建重慶市第十七區九竜鋪鎮。九竜鋪與“九竜坡”音相近。1955年10月24日,第四區被定名為“九竜坡區”。
  1939年5月建重慶市第八區。先後建有化竜橋、黃沙溪、遺愛祠和新市場(遺愛祠在市中區鵝嶺正街一帶;新市場在沙坪壩區下肖傢灣一帶)各鎮。1943年 12月新市場與遺愛祠合併建復興關鎮(抗日戰爭時曾改浮圖關為復興關)。1944年10月,以上各鎮撤銷。第八區區署(1944年10月後稱區公所)駐化竜橋。
    1939年12月,建重慶市石橋鋪直轄鎮。今石坪橋、謝傢灣、楊傢坪、黃桷坪和九竜鄉大部分地方,屬重慶市石橋鋪直轄鎮。1942年2 月改建為重慶市第十七區。先後建有石橋鋪、歇臺、鶴臯岩、九竜鋪各鎮。1944年10月,以上各鎮撤銷。第十七區區署(1944年10月後稱區公所)駐石橋鋪。
    1950年10月20日,將解放前重慶市第八區和第十七區區域合併建重慶市第四區,區政府駐大坪。1952年11月6日,區人民政府遷駐李傢沱。1955年10月24日,第四區更名為九竜坡區
  
    1939年12月,今石坪橋、謝傢灣、楊傢坪、黃桷坪和九竜鄉大部分地方,屬重慶市石橋鋪直轄鎮。九竜坡區其他地方屬巴縣。1942年2月至重慶解放,石坪橋等屬重慶市第十七區,九竜坡區其他地方仍屬巴縣。
    1950年10月20日至1952年11月6日,石坪橋等屬重慶市第四區。九竜坡區其他地方仍屬巴縣,區政府駐大坪。
    1952年11月6日,區劃調整:化竜橋、大坪、歇臺子和石橋鋪四個街道,石橋、歇臺和黃泥三個鄉劃給第三區(沙坪壩區,3鄉於1951年4月至9月建,歇臺鄉再沙坪壩去石橋鄉以東,歇臺子一帶,黃泥鄉再石橋鄉以西,黃泥街、二郎村一帶);黃沙溪和遺愛祠2個街道劃給第一區(市中區);又陸續將巴縣人和鎮(駐中梁山)、建勝鄉(1951年10月巴縣人和鎮置)、屏都鎮(駐土橋)、南泉管理局(駐南泉鎮)、漁洞鎮、大窩鄉和石板鄉(石板鄉為第四區漁洞鎮置,劃還巴縣後改名小壩鄉)劃還巴縣。同年1月17日,巴縣跳蹬鄉雙河等三個村民組劃入第四區;2月21日,巴縣立桅鄉的新田、界石鄉的虎嘯2個村民組(即南泉鎮白鶴、虎嘯2村)劃入第四區。
    1965年2月15日,劃九宮廟、新山村、河躍進村3個街道辦事處建重慶市大渡口區。
  
    1995年初,重慶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九竜坡區轄楊傢坪、謝傢灣、石坪橋、黃桷坪、中梁山5個街道辦事處和九竜、華岩2個鎮,從沙坪壩區劃入的石橋鋪街道辦事處、石橋鎮,從巴縣劃入的西彭、銅罐驛、陶傢、白市驛、巴福、走馬、金鳳、含𠔌8個鎮和石板鄉。區政府駐楊傢坪。
    1997年,九竜坡區面積417.8平方千米,人口65.7萬。轄6街道11鎮1鄉。區政府駐楊傢坪。
    2000年,九竜坡區轄楊傢坪、謝傢灣、石坪橋、黃桷坪、中梁山、石橋鋪6個街道辦事處;九竜、華岩、西彭、銅罐驛、陶傢、白市驛、巴福、走馬、金鳳、含𠔌、石橋、石板12個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區總人口878777人,其中:楊傢坪街道92944人、黃桷坪街道54743人、謝傢灣街道82334 人、石坪橋街道56732人、石橋鋪街道111394人、中梁山街道51472人、九竜鎮53630人、石橋鎮75669人、華岩鎮44885人、含𠔌鎮 17416人、金鳳鎮20149人、白市驛鎮42574人、走馬鎮21216人、石板鎮8806人、巴福鎮11058人、陶傢鎮16149人、西彭鎮 91721人、銅罐驛鎮25885人。
    2002年,九竜坡區轄6個街道辦事處(楊傢坪、黃桷坪、謝傢灣、石坪橋、石橋鋪、中梁山)、12個鎮(九竜、石橋、華岩、西彭、銅罐驛、陶傢、巴福、石板、走馬、白市驛、金鳳、含𠔌),62個居委會、107個村委會。2002年末戶籍總人口73.2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9.15萬人。
    2004年9月28日,撤銷石橋鎮,設立渝州路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所轄區域為原石橋鎮所轄區域,辦事處駐渝州路73號(渝府242號)。
行政區劃
  九竜坡區是重慶市主城區之一,現轄楊傢坪街道、謝傢灣街道、石坪橋街道、黃桷坪街道、中梁山街道、石橋鋪街道和渝州路街道7個街道,以及九竜鎮、華岩鎮、白市驛鎮、西彭鎮、銅罐驛鎮、陶傢鎮、走馬鎮、含𠔌鎮、巴福鎮、金鳳鎮和石板鎮11個鎮, 總計113個行政村、86個居委會。其中石橋鋪街道辦事處和渝州路街道辦事處由重慶市高新區管委會代管;華岩鎮、中梁山街道於2001年7月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合署辦公。
特産資源
  全區海拔350米以下的丘陵面積約占全區總面積的50%,水熱條件較好,是重慶市重要的花卉苗木、蔬菜等生産基地,國傢級花卉苗木産業示範園區位於區內白市驛鎮,現有花卉苗木基地8000多畝,園區核心區已成為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試點示範區。全區礦産主要為非金屬礦,其中:頁岩上億噸,主要分佈在麒竜、石堰等地;砂岩在區內有多處,河沙分佈於長江沿岸;白泡石儲量在區內約5萬噸,主要分佈在石堰、雲峰村;硫鐵礦儲量上萬噸,主要分佈在中梁山煤層底部;耐火粘土儲量上萬噸,主要分佈在中梁、麒竜;煤主要分佈在中梁山,由中梁山煤電氣有限責任公司開採。華岩風景區依托川東名剎華岩寺,是旅遊觀光和進香禮佛的勝地。
經濟發展
  2006年,九竜坡區地區生産總值在全市率先突破300億元大關,從2002年的166.3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315.2億元,年均增長15.7%,經濟總量連續四年位居全市第一。固定資産投資從64.6億元增加到151.5億元,年均增長2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68億元增加到127.1億元,年均增長16.9%。財政收入從3.06億元增加到11.5億元,年均增長39.3%。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産業比從2002年的3.6∶48.5∶47.9調整為2.0:50.9:47.1,非公有製經濟比重從53.2%提升到63.5%。
社會事業
  2006年,全區財政資金註重嚮社會事業傾斜,實施了區疾控中心、楊傢坪中學體育館、區一院改造等一批重大項目,巴國城基本建成,群衆性文化活動和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註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還清了普九欠債,基本完成學校危舊房改造,全面免除農村地區和城市睏難家庭等學生義務教育階段雜費,“三名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市級重點學校、示範學校增加到15所,辦學規模和教育教學質量居全市前列。紮實開展市區共建公共衛生和農村衛生示範區,完成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基本完成鎮級衛生院改造,高質量通過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達標評審和衛生城區復查,被評為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示範區。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市食品放心工程先進區。成功創建市級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區。文明城區創建工作深入推進,新創市級文明單位52個,市級文明大道3條。
英文解釋
  1. n.:  Jiulongpo District
近義詞
九竜坡
相關詞
重慶橋梁工程南岸區地理重慶市行政村
包含詞
九竜坡區府動物園九竜坡區府
九竜坡區九竜飯店九竜坡區鴻昌賓館
九竜坡區婦幼保健院九竜坡區????務管理局
九竜坡區第三人民醫院九竜坡區白市驛市民醫院
九竜坡區第二人民醫院九竜坡區第二中醫院
九竜坡區第四人民醫院九竜坡區第一人民醫院
九竜坡區第一中醫院九竜坡區精神病醫院
重慶市九竜坡區超越服裝廠九竜坡區西彭人民醫院
九竜坡區中心衛生院九竜坡區中醫骨科醫院
重慶市九竜坡區中醫院重慶市九竜坡區精神衛生中心
重慶市九竜坡區石板鎮工業園區重慶市九竜坡區科海針織服裝廠
重慶市九竜坡區紅興針織服裝廠重慶市九竜坡區成人教育中心
重慶市九竜坡區現代經貿職業學校重慶市廣播電視大學九竜坡區工作站
重慶市九竜坡區中醫院黃桷坪分院重慶市九竜坡區金竜服裝工藝綜合廠
重慶市九竜坡區川江皮革製品廠重慶市九竜坡區雄風皮革製衣廠
重慶市九竜坡區盤竜勞保服裝廠重慶市九竜坡區巴福鎮西閤村衛生院
重慶市九竜坡區袁傢崗車隊離退休幹部休養所
分類詳情
張開西彭鎮張開九竜鎮張開白市驛鎮張開含𠔌鎮張開石橋鎮
張開謝傢灣街道張開走馬鎮張開石板鎮張開陶傢鎮張開楊傢坪街道
張開黃桷坪街道張開石坪橋街道張開石橋鋪街道張開中梁山街道張開渝州路街道
張開華岩鎮張開金鳳鎮張開巴福鎮張開銅罐驛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