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級市 : 中國 >安徽 > 宣城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Travel
  宣城旅遊投訴電話: 宣城市旅遊投訴電話:0563-3022748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宣城最佳旅遊時間: 宣城市屬於江南,氣候宜人。 宣城民俗節慶活動: 跳鐘馗、元宵節嬉燈、上九會、擡閣、貴池儺戲、徽劇、黃梅戲、
  宣城城市地圖: 宣城美食: 緑豆兜徽州風味小吃。事先將緑豆催芽,待皮破芽露時,拌小麥粉,加????、水調和成糊,舀進鍋鏟上的篾箍內,徐徐潛入沸油鍋中,等其粘結成塊後,撈起篾箍,抽去鍋鏟,炸至暗黃帶緑即可。緑豆兜酥鬆香脆,口味獨特。
  ·甜酒釀
  甜酒釀係用上等糯米釀製而成,在集鎮的街頭巷尾,常可以看見有人挑擔子叫賣。擔子兩頭是兩衹石鼓形的竹籃,竹籃上的蓋子中間鑲着玻璃,玻璃下面放着一碗碗米酒釀。那米酒釀中間還有一個凹坑,裏面溢滿了甜酒汁。
  甜酒釀的做法很講究,吃法也分為兩種。涼吃:在炎炎夏日吃上一碗,自是五腑透涼;熱吃:則在鼕天將酒釀與金絲琥珀蜜棗或雞蛋一起煮沸,吃起來又香又甜,令人寒意頓消。
  ·蝴蝶面
  蝴蝶面在上海、江蘇及沿江一帶享有較高聲譽。
  具體製法:將面皮切成菱形片,入油鍋炸發撈起轉放入炒鍋中,加肉片、鼕筍、蝦米、火腿、香菇、青菜和肉湯炒燜入味後即成。面皮炸發燜軟,爽口不膩。因菱形面皮形似蝴蝶,故名。
  ·火焙豆腐
  火焙豆腐是徽州的特産。具體製作方法:將老豆腐切成方塊,放在架上發酵,然後在木炭火上烘焙,兩邊烤成蠟黃,隨烤隨吃,吃時在豆腐上抹上辣醬、麻油等佐料,入口更為鮮美。
  ·麻酥糖
  麻酥糖從南宋流傳至今為傳統名品。它是用炒熟的芝麻研粉和糖加料製成,用一張小紅紙包成長方形,小紅紙上印有店傢的招牌,其味香甜、質感鬆軟。麻酥糖中的精品稱為“頂市酥”。頂市酥采用脫殼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面粉或米粉,拌以飴糖精製而成。成品白中顯黃,抓起成塊,提起成帶,進嘴甜酥,滿口噴香,不粘牙不粘紙,老幼皆宜。
  徽州習俗,過年時傢傢都把小紅紙包糖裝在果子盒裏招待客人,到親戚傢去拜年一定要送上麻酥糖。徽州民諺曰:“拜年不帶麻酥糖,請君不要進廳堂”。
  ·火燒鼕筍
  火燒鼕筍係山區傳統風味。製法:將鼕筍連殼埋入木柴火灰中,燒燜至手按覺微軟時撥灰取出,去殼、根,用菜刀的後部插入筍肉中嚮外撬成一塊塊的如劈柴狀的條塊。另用蕃茄醬、甜面醬、辣醬、芝麻油、醬油、蔥薑汁等作調味品,可根據個人喜好選用。鼕筍脆嫩,入火灰中焐燜,筍內水分損失少又不少原味,用刀將筍肉撬下,筍肉表面毛糙,極易吸收鹵汁,故味濃,質清脆鮮嫩。
  ·苞蘆鬆
  苞蘆鬆是著名零食性小吃。用山區的山苞蘆為主原料製成。山苞蘆為山上種植的一種玉米,生長期約140天,其味甜清,營養成份高。將山玉米磨成細粉,經細粉籮篩去皮層,和水攪拌煮成糊狀,經冷卻凝固再用特製的弓刨成薄片,然後將薄片置於竹匾上曬幹即成。食用時,將薄片投入滾油中炸,薄片舒展膨脹上浮即可撈起。
  苞蘆鬆清香鬆脆,宜作茶食及佐餐食品。
  ·豆豉
  以上等的黃豆和鮮筍為原料,製作時先將黃豆和剝殼後的鮮筍洗淨,並將輔料:食????、八角和茴香等按比例拌在一起,倒進鍋裏煮熟為止,然後曬幹或烘幹,成為半成品。將半成品放入用精製醬油、味精等配成的調料中攪拌均勻,再曬幹或烘幹即成。
  豆豉鮮美無比,風味獨特。便於攜帶,營養豐富,是旅遊小吃佳品。
  ·芙蓉糕
  芙蓉糕是用精細的糯米粉,做成米糕切片,再用油炸,然後拌和白糖、飴糖精製而成。其中浸泡糯米和油炸糕片這兩道工序相當繁雜,技術性又很強,所以衹有少數廠傢能生産這種糕點。
  徽州有農歷年前後用芙蓉糕招待貴客嘉賓的風俗。
  ·凍米糖
  春節前,農村傢傢切糖製作凍米糖。傳說此俗已流傳了近千年,至今仍在延續着。
  凍米糖是將上乘糯米蒸熟後放在露天曬、凍,然後下鍋炒,使之膨化,再拌和白糖、飴糖做成。然後用刀切出一片片印痕,食用時用手分片即可。製作再講究些的可加上紅、緑米和桂花、芝麻、桔片米等天然香料,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糕點。
  徽式炒面
  ·“杜”字蝦米豆腐幹
  “杜”字蝦米豆腐幹,頗負盛名。杜傢豆腐店的蝦米豆腐幹,以用料獨特,製作精細,配方講究,色香味俱佳而著稱。
  製作方法:一是選用一年內粒粒飽滿的新黃豆為主要原料,篩去雜質;二是選用優質小蝦米,除雜質後用水燉開,逐塊包進;三是用大茴、小茴、桂皮、花椒等佐料拌入黃豆內同磨;四是選用未加糖色的“三伏秋油”(醬油),加添適量蝦米汁、冰糖、茴香、桂皮等佐料,同入鹵鍋。
  製成的蝦米豆腐幹,顔色淡褐,光潔細膩,香味濃郁,鮮美可口,有韌性,摺叠不開裂,壓榨緊結,刀劈不散碎。可切成細絲或薄片,撕開可見細密紋理,內有蝦米一隻。既可佐酒下茶,又可作菜餚的配料,當作零吃小食也別有風味。
  ·梅幹月餅
  梅幹月餅為徽州特産。其表皮是油酥皮,用上等面粉與素油攪拌加工製成,餅焰采用野菜(苦板菜),經過腌製加工,拌以新鮮豬板油和白糖而成。製成的月餅與廣式和蘇式月餅不同,其味清香,酥軟可口,甜而不膩,營養豐富,素有盛名。
  ·秤管糖
  徽州糕點名。始産於徽州。這是一種有特色的飴糖製品,其形狀象一根根切斷了的大秤管,故稱之為“秤管糖”。
  秤管糖用飴糖裹着白芝麻或黑芝麻,裏面有一個白色的糖心,糖心是白糖拌以芝麻粉、米粉做成的。如將其搓捏得更細(如鋼筆筒)即成“一品香”。其特點是鬆脆,不粘牙,甜香適口,老少皆宜。
  ·伏嶺玫瑰酥
  伏嶺玫瑰酥是久負盛名的傳統糕點,産於績溪縣伏嶺村,因其內有玫瑰花作為輔料,具有玫瑰花香而得名。
  製法:以細白糖、芝麻、面粉、飴糖等為主料,輔以玫瑰花、青梅、桔餅、紅緑絲。芝麻手工脫殼,炒熟後碾細過篩拌上細白糖烘幹成麻屑,用小量的飴糖和拌有麻屑的上等面粉分層捲疊起來,按一定規格切成塊後,表面再均勻地撒上細白糖、玫瑰花、切細的青梅、桔餅、紅緑絲等。把已製成切塊的玫瑰酥,按比例切成四塊,然後包裝,每盒10小包。製成的玫瑰酥,外觀潔白如玉,絲絲點點的玫瑰花、桔餅、青梅等若隱若現,宛如翡翠瑪瑙嵌於白玉之中。
  該産品始産於清代,經久不衰,1985年送京參加全國食品展覽會並獲奬。
  ·績溪菜糕
  製法:先將糯米放在水中浸透,然後在鄉間的水碓或石臼上搗碎,再用細細的銅細篩篩出,加工成米粉,曬幹貯藏起來。食時將糯米粉盛放在木盆內,加入適量水和微量酒釀,然後攪拌成漿糊狀,讓其發酵,並保持一定的溫度。
  當糯米粉糊發酵成蜂窩狀時,遂按甜、鹹兩種蒸糕味道配料。甜蒸糕在糯米粉糊內拌入若幹白糖、小紅棗及紅緑絲即可;鹹蒸糕則將事先炒熟的豇豆幹丁、豆腐幹丁和瘦豬肉丁拌入糯米糊中。配好料倒入蒸籠內,厚度均約一公分。
  蒸糕時,將蒸籠一層一層地疊放在鍋內,蓋好鍋蓋後,溫火先燒四五分鐘,旋即轉旺火燒十來分鐘,等鍋內蒸氣上頂數分鐘後,再用溫火燒若幹分鐘。當鍋內散發出特有的香味時,蒸糕便成了。
  ·徽州豆腐乳
  徽州豆腐乳産於腐乳白裏透紅,鮮豔透明,入口酥而不臭,細品香、甜、酸、辣、鹹五味俱全。
  豆腐乳的製作方法與一般腐乳不同。腌製時,要加入精????、辣椒粉、五香粉、甜酒、芝麻油等佐料,講究的還可再加蝦米、火腿末等物。
  這種豆腐乳另有一個特點,就是貯存時間長,可以今年做明年吃。也可存放幾年再吃,如同陳年老酒一樣越陳越香。
  ·徽州炒面
  炒面采用徽式傳統的座杠刀切面,比機器壓面味道好,皮質柔潤、爽滑、韌性大。配以半瘦肉、熟鼕筍、開洋、水發香菇、精????、味精、醬油、豬油、黃酒、蒜葉等佐料。炒成後,色澤翠黃,金絲縷縷,鮮香撲鼻,柔軟潤滑。既是宴席上的點心,又能隨菜上桌。
  ·蟹殼黃
  蟹殼黃又稱火爐餅,是一種用幹菜和豬肉丁作餡的小燒餅。經火爐烤熟後,形如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故得此名。剛出爐的蟹殼黃奇香濃烈,咬一塊既酥又脆,層層剝落,滿口留香,其味雋永。製法:用熬煉七八成熟的菜籽油炒油酥面,同三分之二的水面合擀成多層次的面捲,再包上餡,置烤爐烤熟即可。能存放一周而不壞,適合旅途食用。
  ·豆腐老鼠
  徽州風味小吃。取上好精肉、白豆腐為主料,配以生薑、雞蛋、精????,剁細如泥,挾雞蛋一大團置於碗內的小麥粉上,雙手捧碗反復簸滾,使之裹成一個白團,然後投入沸水煮,待其飄浮出水面,撈入事先配好佐料的鮮湯內即成。豆腐老鼠細嫩鮮美,老弱婦孺鹹宜,也是極佳的調養品。
  ·鼕瓜餃
  鼕瓜餃已有百年歷史。餡心以鼕瓜為主料,配豬肉、火腿、香菇、麻油等炒燴,然後加澱粉勾芡而成。餃子包好後上籠蒸,蒸熟後,餡鬆嫩,微帶鹵汁和鼕瓜清香,鮮美可口。
  ·徽州醉蟹
  製法:原料為每衹重三兩的活蟹共四衹,醬油、徽州風光酒、蒜瓣、薑、冰糖、花椒、????、高粱酒若幹。將蟹洗刷幹淨,瀝盡水;取花椒一兩,精????一斤,下鍋炒至出香,盛出涼透,稱取四錢使用。把薑拍鬆,取蟹撇開臍蓋,用手擠出臍底污物,放一小撮????,花椒一粒後合上。然後掰下蟹爪尖一個,從臍蓋上部紮進以釘牢臍蓋,並放入小壇內。取醬油倒入壇內,再加徽州風光酒(或黃山蜜酒)、薑塊、蒜瓣、冰糖,最後倒入高粱酒,用油紙蓋壇口密封。一個星期後即可開壇食用。蟹色青微泛黃,味甜,有濃郁酒香。可原壇購買,作為禮品饋贈親友。
  ·五城茶幹
  五城茶幹是徽州傳統特産。相傳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意外得嘗,贊不絶口。該茶幹以配料講究、製作精細、色香味美而著稱。它是將黃豆漿液過濾後,用傳統方法緊壓,加配料熬煮而成的。主要原配料有優質大豆、原醬、冰糖、香油、丁香、桂皮、大香等。含有植物蛋白質、還原糖等多種營養成分。
  五城茶幹是品茗之佐餐,下酒之佳餚,其味美爽口,老幼皆宜。
  ·徽州裹粽
  徽州民間小吃。米粽全國各地都有,但徽州的粽子卻獨具風味,在包法、形狀、內容上都與衆不同。
  徽州裹粽大多是枕頭粽。長大肥碩,兩道捆索,四衹角,形如枕頭。其品種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棗慄粽、豆沙粽、紅豆粽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灰汁粽”,灰汁粽先用草木灰濾水拌糯米裹製而成,因鹼性重,粘性強,吃起來特別可口綿軟,又便於短期存放,所以深受食客青睞。
  宣城購物: 著名特産有:宣筆、宣紙、徽墨、茶·敬亭緑雪 、名茶·涌溪火青、名茶·瑞草魁、名茶·黃花雲尖 宣城交通: 宣城是上海和南京經濟區以及長江經濟帶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連接浦東開發與皖江開發的陸上紐帶。這裏公路四通八達,青弋江,水陽江與長江相接,皖贛鐵路復綫和宣杭鐵路,318國道,205國道貫穿全境。 宣城住宿: 全市現有旅遊星級飯店30余家,其中三星級飯店8傢,二星級飯10傢,床位達6200餘張。
  此外,還有一批設備齊全,按照旅遊星級飯店標準建造的賓館、飯店,正積極申請加入旅遊星級飯店的行列。
  三星級飯店:宣城賓館、敬亭山賓館、南天賓館(宣城市)、橫山賓館、太極山莊(廣德縣)、司爾特大酒店、恩竜山莊(寧國市)、績溪賓館(績溪縣)。
  二星級飯店:飛彩賓館、天湖賓館、豐𠔌大酒店、大富豪酒店(宣城市),鳳凰墩賓館(郎溪縣)、海蠃賓館(寧國市)、紅星大酒店、涇川賓館、明珠賓館(涇縣)、梓山賓館(旌德縣)
  區號:0563
  郵編:238000
  位置:位於安徽省的東南部,與江蘇、浙江兩省接壤
  人口:274.7萬
  面積:12340平方公裏
  區劃:現轄宣州區、寧國市和郎溪、廣德、涇縣、績溪、旌德5個縣。
  
  宣城市位於安徽省的東南部,與江蘇、浙江兩省接壤。該市屬上海經濟區域的南京經濟區和杭州灣城市群的銜接邊緣,市政府所在地宣州區距上海、南京、杭州、合肥、黃山、景德鎮均衹有二、三百公裏,對外經濟、技術、信息交流便利,是東南沿海連接內陸腹地的重要通道,也是皖江開發開放的重要城市之一,憑皖贛、宣杭兩鐵路,318、205兩國道保持着與外界暢通的氣象,從古至今以地利之便,交通暢達,商品集散,成為江南通都大邑。
  
  宣城人文勝跡遍布。臨風懷古,謝眺樓與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並稱江南四大名樓;“茲山亙百裏,合沓與雲齊”的敬亭山,自南齊謝眺以采,先後300多位詩人墨客登臨此山賦詩作畫,留下詩文600多篇,為名符其實的“江南詩山”;現存敬亭山麓的廠教寺雙塔,以其對唐塔風格的繼承與革新,成為全國僅存,因而被列為國傢級保護文物;大文學家馮夢竜發現並稱為“天下四絶”之一的太極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氣象成為溶洞奇觀;以三雕藝術、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居稱譽海內外的績溪,歷代人才輩出,著作《笤溪漁隱叢話》的鬍仔,紅頂商人、一代巨賈鬍雪岩,徽墨傳人鬍開文,新文化運動倡導者鬍適,“湖畔詩人”汪靜之,小品文學家章衣萍,新文化出版傢汪孟鄒等,使績溪贏得“邑小士多”的美名;黃山北坡之下的江村,古稱金鰲,村中聚秀湖、獅山古廟、江氏宗祠等古跡文氣盎然,江淹、江澤涵、江紹原等名流碩儒皆從此村走出;涇縣桃花潭不但因夾岸十裏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麯“桃花潭水深竹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而名揚海內外,其精華卻在碧如瓊漿、絶無污染的一潭清波。
  
  宣城地處皖南山區和長江下遊平原的結合部,東連天目,南倚黃山,西靠九華,域內襟山帶水,風景絶佳。敬亭.柏視、水西、竜須四山峰巒疊翠;青戈江、水陽江兩水相依;南漪湖、太平湖、青竜湖三湖星羅棋布;清原峰、板橋、揚子鰐諸自然保護區,不僅珍禽異獸、奇花異草奪人眼目,更以巧自天然的風光獨攬勝境。
  
  宣城地靈而人傑。“宣城梅”自宋以來,名人輩出,“宋詩開山祖”梅堯臣,宋名臣梅詢,明戲劇傢梅鼎祚,名宦梅守德,清黃山畫派巨匠梅清,清數學大傢梅文鼎,近代學貫中西的梅光迪,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開”一說;“績溪鬍”中,鬍仔、鬍雪岩、鬍開文、鬍適,皆聲聞天下,青史留名;“涇縣吳”自始祖吳文舉遷居涇縣茂林以采,歷代仕子如林,僅近代就有父子書法傢吳玉如、吳小如,學者兄弟吳半農、吳組緗,書畫傢吳作人,此外尚有吳葆萼、吳茂蓀、吳則虞等一批學者名流。
  
  宣城物産豐饒。南湖銀魚、水陽河蟹、水東蜜棗、廣德毛竹板慄、寧國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緑雪、涌溪火青為首的緑茶係列,皆屬地方士特名産,而其中尤以宣紙宣筆、旌德三麻、績溪蠶絲、徽墨、唐代“宣州紅綫毯”、宋代“宣城諸葛筆”、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揚名華夏。如今“水東琥珀棗”、“敬亭緑雪茶”、“郎溪瑞草魁”、“寧國黃花雲尖”、“涇縣紅星宣紙”、“績溪梅花白廠絲”,在國內外均有一定名氣。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宣城,正以其博大胸襟、廣遠情懷,承接南來北往過客,書寫聲蜚遐邇華章。 宣城資源豐富。宣紙、宣筆、徽墨“文房三寶”和績溪古建築、飲食文化,代表了“徽文化”的最精彩篇章;全市已探明儲量的礦産資源達50餘種,其中螢石、石棉、石墨等,不僅儲量大,而且品位極高。敬亭緑雪、涌溪火青、瑞草魁等高檔名優茶,以及山核桃、蜜棗、板慄、銀杏、青梅、筍幹等都是宣城享譽全國的名貴特産。涇縣是傳統的“中國宣紙之鄉”,郎溪縣被農業部授予“中國緑茶之鄉”稱號,廣德縣被林業部命名為“中國十大竹鄉”之一,寧國市被譽為“中國元竹之鄉”和“中國山核桃之鄉”。
  旅遊景點衆多。敬亭山素有“江南詩山”之稱,太極洞自古即為“天下四絶”之一,國傢級揚子鰐繁殖研究中心及“中國鰐魚湖”舉世無雙,太平湖水清山秀,風光旖旎,與桃花潭交相輝映。新四軍軍部舊址馳名中外,皖南事變烈士陵園氣勢恢宏。鬍氏宗祠、王稼祥故居、鬍適故居等大量的人文景觀和名勝古跡遍布全市各地。
  宣城充滿希望和機遇。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宣城人民正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真情歡迎海內外客商,歡迎各界人士來做客。洽談合作,投資開發,共創明天輝煌。
交通區位 Traffic Location
  境內有滬渝高速公路(G50),皖贛鐵路、宣杭鐵路,另有205 國道、318 國道。
自然資源 Natural Resources
  宣城市自然資源豐富。全市森林覆蓋率55%,林業總面積44萬多公頃,蓄積量1700多萬立方米。竹林面積9.3萬多公頃,其中廣德縣4萬公頃,毛竹蓄積量8000萬株,居全國第七位、全省第一位,有“竹海”之譽;寧國市元竹、筍用竹面積和産量均居全省首位,被評為“中國元竹之鄉”。林産品有板慄、蜜棗、山核桃等,産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中藥材種類繁多,著名的有宣木瓜、郎吳芋(吳茱英)、寧前鬍、寧貝母等。珍稀野生動物有30多種,其中列入國傢一類保護的有揚子鰐、梅花鹿、金錢豹、雲豹、黑麂 白鸛、丹頂鶴、白頸長尾雉等。境內的揚子鰐保護區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還有績溪清涼峰和寧國板橋兩處省級自然保護區。
氣候環境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宣城地區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具有以下特點:
  季風明顯,四季分明 本區地處中緯度地帶,是季風氣候最為明顯的區域之一。由於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偏南風,鼕季盛行來自內陸的偏北風。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控製,天氣高溫多雨,鼕季受歐亞大陸氣團控製,天氣寒冷少雨,雨量在年內分配很不均勻。春暖、夏熱、秋爽、鼕寒,四季分明。
  光溫同步,雨熱同季 日照與溫度的年內變化趨嚮一致,降水集中在暖熱季節。
  地形氣候多樣,氣象災害頻繁 由於境內地形復雜,山體相對較大,氣象要素隨山體坡嚮、坡度呈現不同的分佈類型和規律,從而構成立體氣候景觀
  宣城歷史上的地震
   宣城地區自有記載以來,除清乾隆八年(1743)涇縣發生5級地震外,未發生過強烈地震。多數有感地震均為外地地震波及,未造成嚴重災害。歷次地震情況如下:
  三國·吳黃武四年(225),江東地連震。
  三國·吳嘉禾六年五月十四日(237.6.24),江東地皆震。
  三國·吳赤烏二年(239),正月初一日江東地又再震。正月二十七日,江東地皆再震動。
  三國·吳赤烏十一年(248),江東春二月地仍震。
  南朝·梁太清二年九月戊辰(548.10.27),地震,江左尤甚,損屋殺人。(江蘇溧陽地震波及)
  元至正十三年(1353)十一月,寧國路地震。
  明景泰二年(1451),江南地震。
  明弘治十八年(1505),九月甲午,寧國府、廣德州等地震。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二月甲子,涇縣地震。
  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廣德州地震。
  明天啓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624.2.10),建平地震。
  明天啓四年(1624)七月,廣德州地大震。
  明崇禎九年(1636)夏,涇縣地震。
  明崇禎十四年(1641)六月十八日,寧國地震。
  清順治十一年(1654)正月初一日未時,涇縣地震。
  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7.25)黃昏後,寧國府地震有聲,河水涌立,激射於岸。(山東莒縣、郯城地震波及)
  清康熙八年(1669)四月,涇縣地震。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五月,涇縣地震。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3)十二月,涇縣地震。
  清乾隆三年(1738)六月初一日,涇縣地震(3級)有聲。
  清乾隆八年五月初九日(1743.6.30),涇縣地震(5級),有聲如雷,自西而東,城內鼓樓崩,行人有驚僕者,南城墻塌數丈。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宣城地震。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廣德州地震。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宣城地震。
  清乾隆五十年(1785)三月,廣德地震有聲。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正月,涇縣地震。
  清道光三十年(1850),寧國地震有聲,殷殷如雷。
  清鹹豐三年(1853)三月,廣德州地震連日,月餘始定。
  清同治五年(1866)五月初一日,寧國地震。
  民國6年(1917)1月24日,霍山地震,波及涇縣、廣德,涇縣烈度5度。同年2月22日,霍山地震,波及涇縣,烈度3度。
  民國26年(1937)10月19日,蕪湖地震,波及皖南各縣。
  1971年3月16日,廣德、寧國間發生3.2級地震。
  1972年10月25日,涇縣、青陽間發生1.5級地震。
  1974年2月26日,宣城南漪湖發生1.5級地震;同年3月15日,發生1.8級地震。3月27日,該縣青隱山發生1.3級地震。
  1974年4月22日,江蘇溧陽縣上沛公社發生5.5級地震,郎溪縣梅渚、定埠部分房屋受損。
  1976年10月19日,郎溪縣茶場發生2.1級地震(有感)。
  1977年5月13日,宣城青隱山林場發生2.1級地震(有感);同年6月2日又發生1.6級地震。
  1979年3月7日,廣德縣梨壁山發生3.3級地震(有感強烈)。
  1979年7月9日,溧陽縣上沛公社發生6級地震,本區各縣均被波及,郎溪、廣德、宣城受到一定影響,郎溪縣梅渚、定埠損壞房屋較多。
  1982年8月10日,涇縣發生1.4級地震。同月21日,涇縣東發生1.7級地震。
  1982年9月19日,郎溪縣雙廟附近發生2.3級地震(有感強烈)。
  1982年9月19日,涇縣發生2.4級地震;同月27日發生1.4級地震。
  1982年10月15日,郎溪縣城南發生1.4級地震。
  1983年12月2日,涇縣潘村東南發生1.6級地震。
  1983年12月7日,廣德縣石泉井發生1.3級地震。
  1984年1月4日,涇縣發生1.8級地震;同月22日發生1.1級地震,24日發生1.9級地震。
  1984年1月28日,宣城縣孫埠發生1.8級地震。
  1985年5月6日,宣城縣五星鄉發生2級地震。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市轄區:
  宣州區 面積2533平方千米,人口83萬。郵政編碼242000。區人民政府駐疊嶂中路。
  (轄 濟川街道 鰲峰街道 西林街道 澄江街道 敬亭山街道 雙橋街道 飛彩街道 金壩街道 水陽鎮 水東鎮 孫埠鎮 狸橋鎮 嚮陽鎮 朱橋鄉 周王鎮 楊柳鎮 瀋村鎮 洪林鎮 古泉鎮 養賢鄉 寒亭鎮 新田鎮 文昌鎮 黃渡鄉 溪口鎮 五星鄉)
  縣級市:
  寧國市 面積2447平方千米,人口38萬。郵政編碼242300。市人民政府駐河瀝溪街道。
  (轄 西津街道 河瀝街道 南山街道 天湖街道 汪溪鎮 竹峰鄉 港口鎮 中溪鎮 雲梯畲族鄉 南極鄉 寧墩鎮 萬家乡 梅林鎮 仙霞鎮 霞西鎮 青竜鄉 天湖鎮 方塘鄉 甲路鎮 鬍樂鎮)宣城市行政區劃
  縣:
  郎溪縣 面積1105平方千米,人口34萬。郵政編碼242100。縣人民政府駐建平鎮。
  (轄 建平鎮 十字鎮 濤城鎮 梅渚鎮 南豐鎮 東夏鎮 畢橋鎮 新發鎮 幸福鄉 凌笪鄉 姚村鄉 飛裏鄉)
  廣德縣 面積2165平方千米,人口51萬。郵政編碼242200。縣人民政府駐桃州鎮。
  (轄 桃州鎮 柏墊鎮 誓節鎮 邱村鎮 新杭鎮 盧村鄉 東亭鄉 四合鄉 楊灘鄉)
  涇 縣 面積2059平方千米,人口36萬。郵政編碼242500。縣人民政府駐涇川鎮。
  (轄 丁傢橋鎮 雲嶺鎮 琴溪鎮 汀溪鄉 蔡村鎮 昌橋鄉 茂林鎮 涇川鎮 榔橋鎮 桃花潭鎮 黃村鎮)
  旌德縣 面積 905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242600。縣人民政府駐旌陽鎮。
  (轄 蔡傢橋鎮 三溪鎮 白地鎮 雲樂鄉 興隆鄉 孫村鄉 旌陽鎮 俞村鄉 廟首鎮 版書鄉)
  績溪縣 面積1126平方千米,人口18萬。郵政編碼245300。縣人民政府駐華陽鎮。
  (轄 華陽鎮 長安鎮 伏嶺鎮 上莊鎮 板橋頭鄉 揚溪鎮 傢朋鄉 臨溪鎮 瀛洲鄉 金沙鎮 荊州鄉)
人文勝跡 Humanities famous historical site
  宣城,自公元前109年設郡以來,歷代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輟,范晔、謝眺、瀋括、文天祥等先後出守於此,李白、韓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繼來此寓居,衆多的人文遺跡,優美的自然風光,使得這座古城不僅贏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贊辭,更因謝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詠,而享有“宣城自古詩人地”的美譽。
  宣城人文勝跡遍布。臨風懷古,謝朓樓與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並稱江南四大名樓;“茲山亙百裏,合敬亭山沓與雲齊”的敬亭山,自南齊謝朓以采,先後300多位詩人墨客登臨此山賦詩作畫,留下詩文600多篇,為名符其實的“江南詩山”;現存敬亭山麓的廣教寺雙塔,以其對唐塔風格的繼承與革新,成為全國僅存,因而被列為國傢級保護文物;大文學家馮夢竜發現並稱為“天下四絶”之一的太極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氣象成為溶洞奇觀;以三雕藝術、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居稱譽海內外的績溪,歷代人才輩出,著作《笤溪漁隱叢話》的鬍仔,紅頂商人、一代巨賈鬍雪岩,徽墨傳人鬍開文,新文化運動倡導者鬍適,“湖畔詩人”汪靜之,小品文學家章衣萍,新文化出版傢汪孟鄒等,使績溪贏得“邑小士多”的美名;黃山北坡之下的江村,古稱金鰲,村中聚秀湖、獅山古廟、江氏宗祠等古跡文氣盎然,江淹、江澤涵、江紹原等名流碩儒皆從此村走出;涇縣桃花潭不但因夾岸十裏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而名揚海內外。
建置沿革 Build History
  宣州春秋時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於斯。
  秦初正式置縣。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丹陽郡郡治設在宛陵(今宣州區)。
  晉太康二年(281)析丹陽郡置宣城郡。自此,宣城一直作為州、郡一級政區存在。
  隋初廢郡,改南豫州為宣州,不久又改稱宣城郡。
  唐初置宣州,中間一度改稱宣城郡,以後復稱宣州。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宣州改為寧國府。
  元代為寧國路所在地。
  明、清為寧國府所在地。
  安徽正式建省後,宣州在皖南的地位與皖北重鎮合肥並提,號稱“南宣北合”。
  民國期間,宣城先後為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區。
  解放後,1949年5月成立宣城專區。1952年1月,宣城專區撤銷,轄縣並入新成立的蕪湖專區(1971年改稱蕪湖地區)。
  1980年2月,蕪湖地區改名宣城地區。1982年4月,行署機關移駐宣城
  1987年8月15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宣城縣,設立宣州市。
  2000年6月25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宣城地區和縣級宣州市,設立地級宣城市;宣城市設立宣州區,以原縣級宣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宣州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疊嶂中路。
  2000年12月,正式撤市設區。2001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以下皆為2007年數據
  1、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36.7億元,比上年增長14.1 %。其中宣州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0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5%。
  2、全年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37.3億元,比上年增收10億元,增長36.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9億元,比上年增收6億元,增長37.5%;市本級完成財政總收入 12.9億元,增長46.6%。全年全市地方財政支出46.7億元,比上年增長20.3%。
  其中宣州區全年完成全部財政收入60259萬元,比上年增長35.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0101萬元,同比增長31.6%。實現稅收收入40278萬元,增長33.8%。
  3、2007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36元,比上年增長15.4%; 人均消費性支出7949元,增長15.4%。 全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1362元,增長22.3%;農民人均純收入4285元,增長17.4%。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9.2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42平方米。
  其中宣州區2007年全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36元,比上年增長15.4%;農民人均純收入4808元,同比增長20.0%。全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19919元,比上年增加3773元,增長23.4%。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達到29.2平方米,擴大2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32.1平方米,增加3.3平方米。
地方特産 Local products
  宣城物産豐饒。南湖銀魚、水陽河蟹、水東蜜棗、廣德毛竹板慄、寧國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緑雪、涌溪火青為首的緑茶係列,皆屬地方士特名産,而其中尤以宣紙宣筆、旌德三麻、績溪蠶絲、徽墨、唐代“宣州紅綫宣紙毯”、宋代“宣城諸葛筆”、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揚名華夏。如今“水東琥珀棗”、“敬亭緑雪茶”、“郎溪瑞草魁”、“寧國黃花雲尖”、“涇縣紅星宣紙”、“績溪梅花白廠絲”,在國內外均有一定名氣。
名人概覽 Celebrity Profiles
  謝脁
  南齊的著名詩人,南齊明帝建武年間(公元491年-496年)任宣城太守。他“視事高齋,吟嘯自若,而郡亦治”,為官清廉,勸民教士的惠績較多,世稱“謝宣城”。
  謝脁傳存的詩作有四分之一寫於宣城,故其詩集名曰《謝宣城集》。他的詩被認為有“繼漢開唐之功。”與他同時代的詩人瀋約稱謝詩為“三百年來無此作也”,詩仙李白竟然“一生低首謝宣城”,詩聖杜甫自稱“詩接謝宣城”。宣城的青山秀水亦由於謝月兆吟詠而揚名於世。從此,歷代名士賢達,慕名接踵而至。他們詠賦懷賢,遊覽湖光山色,留下了不少有名詩篇,宣城成了人文薈萃之地,故有“宣城自古詩人地”的稱譽。
  自唐以後,宣城市區以紀念謝脁命名的建築有:“謝脁樓”、“謝公亭”、“懷謝亭”、“雲齊閣”(以謝脁《遊敬亭山》“合沓與雲齊”詩句命名)、“綺霞閣”(以謝詩“餘霞散成綺”句命名)、“澄江亭”(以謝詩“澄江靜如練”句命名)。敬亭山歷代修建的先賢祠,謝脁均被列在首位。因此,曾有人將宣城呼之為“小謝城”、“謝公城”。
  梅堯臣(1002年-1060年)
  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宣州區人。蔭庇河南主簿,歷任縣主簿、知縣,國事監直衝,纍官尚書都官員外郎。善詩,詩意深遠古淡,間出奇巧,有“宋詩開山祖”之稱。歐陽修自稱不如,並尊之為“詩聖”。司馬光說:“我得聖俞詩,勝有千金珠。”時有“宋文歐公第一,詩梅公第一”之評論。他的詩,語意新工,能得“前人所未道,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於言外”。宋史稱:“宋興以詩名傢為世所傳,如梅堯臣者,蓋少也。”著名詩人陸遊稱梅堯臣是李杜以後的第一大傢。
  著有《唐載記》、《毛詩小傳》、《宛陵集》等,皆刊行問世。
  吳作人(1908年-1997年)
  涇縣茂林鎮人。早年受業於徐悲鴻,先後就讀上海藝大、南京藝術學院、南京中央大學、巴黎自由畫院、盧偉爾學校巴黎美術學校西蒙教授工作室,比利時皇傢美術學院。並榮獲“桂冠生”稱號。學成回國後,在南京中央大學任教。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其美術作品,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並擔任中國美協主席,國傢文化部藝術委員、全國政協七屆常委會常委、民盟中央常委等職。1985年,法國政府授予最高文化藝術勳章。
  鬍雪岩(1823年-1885年)
  鬍光墉幼名順官,字雪岩,績溪人。幼時傢貧,幫人放牛為生,稍長,由人薦往杭州於姓錢肆當學徒,得肆主賞識,為跑街。鹹豐十年(1860年),因肆主臨終前,以錢莊贈之,及自開阜康錢莊,並與官場中人往來,成為杭城一大高紳。
  鹹豐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太平軍攻杭州時,光墉曾從上海、寧波購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左宗棠接任浙江巡撫,委光墉為總管,主持全省錢糧軍晌,因此阜康錢莊獲利頗豐。他還協助左宗棠開辦企業,主持上海采運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經手購買外商機器、軍火及邀聘外國技術人員,從中獲得大量回傭。他還操縱江浙商業,專營絲、茶出口,操縱市場,壟斷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阜康錢莊分支多達20餘處,布及大江南北,資金2000萬餘兩,田地萬畝。同治十三年,籌設鬍慶餘堂雪記國藥號。鬍慶餘雪記藥號,以一個熟藥局為基礎,重金聘請江浙名醫,收集古方,總結經驗, 精製成藥,便於攜帶和服用。其時,戰爭頻仍,疫病流行,“鬍氏闢瘟丹”、“諸葛行軍散”、“八寶紅靈丹”等藥品備受歡迎。此後,鬍光墉親書“戒欺”字匾,教誡職工“藥業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采辦務真、修製務精”。其所用藥材,直接嚮産地選購,並自設養鹿園。鬍慶餘堂成為國內規模較大的中成藥的國藥號,成為與北京“同仁堂”並列的南北兩大藥業巨頭。飲譽中外,對中國醫藥事業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光緒八年(1882年),光墉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全面壟斷絲業貿易,抵製外商。但因海關海運操於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運,次年夏,被迫賤賣,高耗1000萬兩,加之各地官僚群起敲詐勒索,商號逐漸倒閉,鬍慶餘堂也易主,宣告破産。接着,清廷下令革職查抄、嚴追治罪。光墉遣散妻妾僕從,於光緒十一年十一月鬱鬱而終。鬍雪岩因商而優則仕,被清廷授官,故後人稱其為“紅頂商人”。
  鬍宗憲(1512年-1565年)
  字汝貞,號梅林,明正德七年(1512年)出生於績溪縣竜川村。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任浙江巡撫按御史,旋擢總督,總製七省軍務抗倭滅寇。他廣攬人才,招賢納俊,戚繼光。俞大酉犬均為鬍宗憲部將,並製定“攻謀為上,角力為下”和“剿撫兼施,分化瓦解”的作戰策略。轉戰江浙,每役皆躬擐甲胄,指授方略。於是斬徐海、俘陳東、降汪直、斷倭寇之內應。不數年,弭平倭患,立下赫赫戰功。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書、並加少保。曾兩次入獄。兩次都因嚴嵩父子所纍。第二次入獄後他憤然上書數千言,發出“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的慨嘆!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病死獄中。
  隆慶六年(1572年)宗憲時得以昭雪,並“史錄平倭勳”。萬歷十七年(1589年)賜謚“襄樊”。
  鬍宗憲原係文官,因抗倭有功遂成著名儒將,於戎馬倥傯中輯著《籌海圖編》十三捲。
  鬍適(1891年-1962年)
  名嗣縻,行名洪馬辛,字適之,號鼕友,績溪縣人。1904年,鬍適隨其三兄赴上海求學,第二年考入中國公學,加入“競業學會”,18歲入中國新公學。1910年考取清華庚子賠款留學官費生,入康乃爾大學,1914年畢業,獲學士學位。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專攻哲學。1916年寫信給陳獨秀等人,討論“文學革命”問題,發表《文學改良芻議》等文章,提出白話文的主張。1917年,通過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大教授。這時鬍適不但熱心教育事業,而且致力於提倡文學革命,潛心研究學術史和思想史,成為我國著名的學者和重要的教育傢。
  “五四”時期,鬍適曾參加編輯《新青年》,接辦過《每周評論》,對新文化的興起起過極其重要作用。
  1928年任中國公學校長,1930年11月,就任北大文學院院長,使北大形成學術研究的風氣。“七.七”事變後鬍適赴南京,倡議北大等三座大學聯合南遷,促使西南聯合大學的成立。
  1938年9月,就任駐美特命全權大使。1946年7月回國,就任北大校長。1949年4月,他告別旅滬同鄉,乘船去美國。1962年2月因心髒病突發去世。
  鬍適平生對人和藹、平易近人,對同鄉人熱情有禮。他是國際著名的學者,致力於文化、教育的改革,潛心學術研究,一生著作頗多,先後獲得35個博士學位,為世界所僅見。
  梅文鼎(1633年-1721年)
  字定九,號勿庵,宣州區人。是清初著名的天文、數字傢,為清代“歷算第一名傢”和“開山之祖”。
  文鼎從小受傢學熏陶,後從師學習天文歷算知識,不僅能懂其歷理,且能“發所以立法之故,補其遺缺。”他一生著述甚多,絶大部分是天文、歷法和數學著作。
  他的天文歷法和數學著作大致可分為五類:一是對古代歷法的考證和補訂;二是將西方新法結合中國歷法融匯一起的闡述;三是回答他人的疑問和授課的講稿;四是對天文儀器的考察和說明;五是對古代方志中天文知識的研究。總計達66種。其數學著作達26種,冶中西數學於一爐。集古今中外之大成,總名之曰《中西算學通》。
  他能詩能文,落筆成趣,文采斐然,頗具文學欣賞價值。
  梅文鼎是我國承前啓後的傑出的天文、數學大傢,與英國的牛頓、日本的關孝和同稱為世界科學巨擘。
  王稼祥(1906年-1974年)
  又名嘉祥,稼薔,涇縣人。偉大的馬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傢,中國共産黨卓越領導人之一。
  王稼祥在1930年就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人。任過中國共産黨的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參加了二萬五千裏長徵。為遵義會議的召開,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遵義會議後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三人小組成員(另兩人為毛澤東、周恩來)。為我國首任駐蘇大使。“八大”後任中央委員、書記處書記,“十大”當選為中央委員。
  王稼祥一生研究馬剋思主義,理論聯繫實際,在軍隊政治工作、黨的建設、思想理論工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綫和黨的對外聯絡工作等方面有許多重要論著。在《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首次提出並論證“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概念。
  鬍錦濤
  1942年12月生,安徽績溪人,196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65年7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水利工程係河川樞紐電站專業畢業,大學學歷,工程師。
  現任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旅遊景點 Attractions
  敬亭山↘
  位於宣城市區北郊,原名昭亭山,晉初為避帝諱,改名敬亭山,屬黃山支脈,東西綿亙十餘裏。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自南齊謝月兆《遊敬亭山》和唐李白《獨坐敬亭山》詩篇傳頌後,敬亭山聲名鵲起。謝李之後,白居易、杜牧、韓愈、劉禹錫、梅堯臣、湯顯祖、施閏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臨,吟詩作賦,繪畫寫記,歷代吟頌敬亭山的詩、文、畫達千數,敬亭山遂被稱為“江南詩山”,飲譽海內外。抗日戰爭時期,陳毅將軍率部東進,途經宣城即興吟《由宣城泛湖東下》七絶一首:“敬亭山下櫓聲柔,雨灑江天似夢遊。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
  自唐以來,山之人文景觀日益增多,歷代修建的亭臺樓閣主要有:
  一峰庵,因建於主峰一峰而得名。明人梅守德作有“鼕日喜初晴,籬邊尚菊英。岩雲沉梵影,林靄落鐘聲”詩句。
  擁翠亭,係李白獨坐題詩處。此處碧山千層,青翠欲滴,敬亭風光,擁落身前,故名擁翠亭。清人王可第曾作詩:“探奇曾不厭,一榻擁昭亭,坐愛雙溪碧……”
  雲齊閣,取謝月兆詩“含沓與雲齊”而命名。遊人把酒憑欄,江城在目,盡覽敬亭風光。
  翠雲庵,位於敬亭山腰,初名卜靜室,元末毀,明重建。明人貢安國曾賦詩曰:“小閣虛岩畔,回蹊古檜端。朝暈開錦眺,秋色在雕闌……”
  此外還有雲根石、額珠樓、最高亭、穿雲亭、十賢祠、太白樓、古昭亭坊、勒詩石、裴公井、緑雪井、夢珠泉、廣教寺、雙塔等。
  太極洞↘
  有“東南第一洞”的美譽,坐落在安徽廣德縣境內,和江蘇宜興市的善捲洞、張公洞、靈𠔌洞位置鄰近並與之齊名,是江南旅遊綫上探幽攬勝的佳境。 太極洞
  太極洞,古稱“長樂洞”、“廣德埋藏”,全長5400餘米,屬國傢首批AAAA級旅遊區之一,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的安徽省廣德縣石竜山內,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正式對外開放,景區總面積22平方公裏,中心面積2.2平方公裏,分旱洞.水洞兩部分,其中溶洞開發面積14萬1千平方米,洞內擁有大小景點500餘處,景色奇妙、瑰麗,具有險峻.壯觀.絢麗.神奇的景觀特色,集全國溶洞之精華,早在二千多年前即被稱為天下一絶,《中國石林》稱道"桂林山水,廣德石洞",民間有"黃山歸來不看山,太極遊完不看洞"之說。
  桃花潭↘
  又名玉鏡潭,位於安徽省涇縣西南青弋江邊,潭水深邃,景色秀麗。
  讀過唐詩的朋友一定記得大詩人李白的千古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中的桃花潭就是我們要去之處。公元755年,涇縣名桃花潭士汪倫寫信給李白,“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裏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傢酒店。”李白欣然來此,席間汪倫以實事相告:“桃花者,潭水名也,非十裏桃花。萬傢酒店亦非有萬傢之數,乃店主姓萬。”李白大笑,二人痛飲至醉。李白在此盤桓數日,臨走時汪倫贈李白馬八匹,官錦十匹。李白感其情深義重,纔有了如此千古傳世名句。桃花潭邊的駁岸便稱“踏歌古岸”。岸邊還有“文昌閣”、“酌海樓”等古建築。此處幽深寧靜,值得前去訪古覓幽。
  鰐魚湖(揚子鰐)↘宣城鰐魚湖
  中國鰐魚湖始建於1979年,中國鰐魚湖是我國最大的揚子鰐保護基地,占地面積100公頃,位於宣州區南郊,是一處崗巒起伏的丘陵,中國鰐魚湖境內有高大喬木和灌木叢林,澤邊草叢荊棘,植被覆蓋良好。溝壑、池塘、山窪、水庫貫串其間,連成水網,中國鰐魚湖是一處適宜揚子鰐棲息繁衍的理想生態環境。經過20年的人工飼養繁殖,揚子鰐數量已由當初野生收集到的140餘條,增加到1萬餘條,並具備年繁殖1500條的能力,揚子鰐已渡過“瀕危綫”。這一成果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肯定和贊譽。
  中國鰐魚湖不僅是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和科研基地,也是一處風景優美的旅遊觀光勝地。自1987年以來,先後開闢了熊池、猴島、鹿園、竹樓、跑馬場、垂釣區、鰐魚表演、兒童樂園等20多個景點。展覽廳運用聲光手段對旅遊觀光者進行生態、環保等科普知識和美學教育。中國鰐魚湖已初步形成了以自然風光為基調,以揚子鰐為竜頭景點,多種珍稀動物為觀賞主體的公園式旅遊格局。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
  位於涇縣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為紀念皖南事變新四軍將士殉難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十五公頃,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由入口紀念碑、主題廣場、主碑紀念廣場和無名英雄烈士墓四個紀念性空間序列配以皖南事變史料陳列室有機組合而成,整座陵園以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紀念主碑為中心,結合山形地勢,將各紀念建築組成一個完整有序、莊嚴肅穆的有機整體。陵園的入口利用兩邊的高崗形成了相對的兩個“土闕”。成為陵園的天然門戶。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闕,四座石闕以數字寓意新四軍的四,七米高隱喻皖南事跡悲壯慘烈的七天七夜,形成了紀念性空間的第一序列。
  進入陵園後,沿臺階嚮上約三十米,是一個不規則的小型廣場。正對面的擋土墻上鑲嵌着葉飛同志題寫的“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字碑,點明陵園的主題,形成了紀念性空間的第二序列。從廣場右轉,是一條五十米長的神道,神道正對着由兩個石闕形成的神門,神道的石階寬度逐步縮小成梯形,加強了透視感,使人們在感覺上延伸了神道的長度。神道有九十級臺階,共五十米長,九十級臺階分成三個層次,喻意當年九千新四軍將士成三路縱隊東進抗日。
  江村↘
  是江澤民主席的祖居地,她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皖南山區旌德縣白地鎮境內,緊臨205國道,距黃山風景區僅37公裏。二零零一年五月二十一日江澤民主席新臨江村,並題字留念。
  江村始建於隋末唐初,有1300餘年的歷史。據記載,鹹豐初年(1851年)江村人丁達8萬餘口,號稱“小杭州”。全村共有書屋9所,“重詩書,勤課誦,多延名師以訓子弟”明清時期,江氏族人考取進士、文、武舉人,明經126人,發國初十年又出博士、學士17人,這在中國的古村落中,極屬罕見。1938年,寧國府屬六縣聯中師生員工兩千餘人由宣城遷址旌德江村,八年間,在江村求學就讀的學生竟達八千餘人,在海內外頗有聲譽。發達的文化藴育了江村英才輩出:革命烈士江上青(江澤民主席之父);清代醫學家“人痘接種法”發明者江希舜;清代翰林院編修、書法傢江志伊;中國社會黨領袖江紹銓;《語絲》發起人、民俗學家江紹原;著名數學家江澤涵;鬍適夫人江鼕秀等都是江村的驕傲。民國代總理江朝宗;民國安徽省長江紹傑;民國海軍將領江澤澍等也出自江村。“父子進士”、“兄弟博士”更是世代傳誦。
  明清時代,江村漸入鼎盛,村中最多時建有八座宗祠,巍峨壯觀;老街牌坊接踵林立,巋然雄踞;二十四天井古民居佈局嚴謹,氣勢恢宏;數十畝之廣的聚秀湖彙聚金鰲山飛流直下的雙溪之秀。歷經千年滄桑,現在江村境內牌坊、老街、宗祠、民居風韻依舊。周圍“黃峰曉日”、“天都聳翠”、“箸嶺晴雪”、“獅山著雨”、“羊岡夕照”,景色旖旎,如詩如畫。 進村有故事,入目皆文章。
  王稼祥故居↘
  是我黨早期重要領導人王稼祥出生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位於涇縣厚岸鄉,距縣城45公裏。這裏群山環繞,煙樹茫茫。緑竹茸茸,景色十分秀麗。故居是一座普通的皖南民居,三間兩廂,前有庭院,庭院有花圃,其間花木雜錯有緻,一廂為書房,書房雖小,但簡潔雅緻,窗明幾淨。“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此之謂也。
  王稼祥在這裏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先入柳溪小學讀書,小學畢業後,又跟王惠久和王談人先生補習一年,1920年離開家乡赴南陵縣樂育中學初中,後轉入蕪湖聖雅各中學讀高中,不久去上海就讀於上海大學附中,從此走嚮革命道路。
  王稼祥從小好學善思,愛憎分明,對社會的時弊惡習,疾惡如仇,對貧睏人民的饑餓困苦,傾註同情。家乡周圍的一切,深深地印在他幼小的心靈裏。憎恨黑暗的社會現實,是他後來追求真理走嚮革命的思想基礎。
  王稼祥故居1986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傢副主席王震親筆題寫“王稼祥故居”的門額。
  鬍雪岩紀念館↘
  位於績溪縣城,紀念館占地約近一千個平方米,紀念館用大量的圖片、書籍和實物再現了鬍雪岩沉浮於商界宦海的一生。
  鬍雪岩1823年生於績溪縣湖裏村,死於1885年,是清朝著名的亦商亦官的"紅頂商人",也是徽商代表人物。他事業鼎盛時期擁有的"阜康錢莊"在全國各地分支多達20多處,資金達2000萬兩白銀,擁有田地上萬畝。鬍雪岩曾協助清朝著名大臣左宗棠開辦洋務,興辦工業。清朝同治年間,鬍雪岩在杭州籌備設立了"鬍慶餘堂"國藥號,後來發展成為與北京"同仁堂"並列的南北兩大中藥業巨頭。
  鬍雪岩紀念館在供人們鑒其興衰浮沉,察其長短優略,使當代的經營者引以為戒,讓“欺戒”、“顧客乃養命之源”等徽商精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揚光大。同時,鬍雪岩紀念館的修建也為績溪增加了一處獨特的人文景觀。
  三吳紀念館↘
  藝術大師吳作人、大書法傢吳玉如、著名作傢學者吳組緗同為涇縣茂林人,人稱“三吳”,其成就與貢獻早已名揚九州,聲播海內外。
  為匯集三位先生畢生之精粹,展示三位先生一生工作生活和創作經歷,弘揚三位先生藝術上永不止息的創新追求精神,光大一脈相傳孕育於佳山秀水中的涇川文化,涇縣特建立了三吳紀念館,館址選定在縣博物館內二樓,三個展廳300平方米,建館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三位先生的親友、弟子們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
  展覽內容分兩大部分,一為生平介紹,設展采用文字和圖片表現;二為藝術作品和三位先生的文物展示,用展櫥、展櫃表現。涇縣博物館內還設有宣紙博物館和百匾堂。
  宣紙博物館展出宣紙悠久的歷史、精良的製作和歷代文人留下的大量墨寶;百匾堂內陳設有從涇縣各地徵集來的歷代匾額以及木、石、磚“三雕”等藝術珍品。
  障山大峽𠔌↘
  又稱偉人𠔌,位於皖南績溪縣以東的大障山中,遠古時代,軒轅黃帝攜容成子、浮丘公在此山中採藥煉丹,今山中仍有天子墓、丞相墳等遺跡。因此,大障山古稱三天子都、三王山、障峰。春秋吳越以此為界,秦代設立障郡,以山命名。
  大峽𠔌景區是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清涼峰的南大門,這裏生態十分原始、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景區內擁有43種國傢級珍貴物種和13種國傢級保護動物。景區中五十餘個景點各具特色和神話傳奇,其中毛澤東頭像、百丈岩、葫蘆潭、冠頂生花堪稱四大奇絶。
  百丈岩,高460米,寬180米,垂直85度的單體巨石,岩面光滑如鏡,如巨鐘覆地,高入雲天,雨過光澤豔麗,佛光乍現,堪稱一絶。2002年5月16日,上海吉尼斯總部批準百丈岩申報“世界第一巨石”。
  葫蘆潭、冠頂生花都以其峻美,神奇而雄稱一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丹鍋、丹井、藥研等景點給世人留下了衆多神秘莫測的迷團。
  障河之水從天池而下,蜿蜒麯折,𠔌水天生麗質,不類塵俗,秀美絶倫,觀瀑布,如碎玉飛濺,奔瀉而下,似白練,如竜嘯;近深潭,潭水碧緑,玉波漣猗,柔似綢緞,動如浣紗;入溪水,滑肌入理,冰涼透徹,忘盡物我,心明境清;臨池,溪水清澈,晶瑩亮澤,水清見底,魚戲其間;追溪,則山環水繞,時淺時深,或緩或急,藏頭露尾,深懷莫測。
  一條徽杭古道穿峽𠔌而過,閱盡了風雨滄桑,繁榮盛衰。同時,也孕育出衆多的名人,隋末的農民起義領袖、越國公汪華,明代的抗倭名將鬍宗憲,清代的紅頂巨賈鬍雪岩,徽黑巨子鬍天註,大文豪鬍適等都曾在這條古道上留下他們的腳印。
  鼓角樓↘
  又名譙樓,俗稱鐘鼓樓。原坐落於廣德州署正南儀門之上。該樓始建於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為二層。上為復宇重樓,樓中備有鼓、角、鐘、漏刻各一,取“代鼓鳴角,以警昏聽。下漏數刻,以節晝夜”之意。下為拱形捲洞樓座,座高4.3 米。元時因戰亂遭損壞,明洪武四年復修。清末戰亂樓毀,鼓、角、鐘、漏全遺失。民國15年(1926年)邑紳占傢鵬捐資按原樣重修樓宇三間。民國26年(1937年)被日機轟炸,毀壞殆盡,僅存樓座。1999年,該樓重修,恢復往日原貌。
  赤灘古鎮↘
  位於安徽省涇縣東北7。5公裏琴溪鎮境內,地處青弋江東岸,距黃山115公裏,距九華山112公裏。歷史上,涇縣貨運主要以木帆船運輸為主,由於赤灘緊臨青弋江,水上交通得天獨厚,徽、黟太、石、旌、涇等縣的大宗山貨經這裏聚散。因此,這裏木帆船、竹筏常年成片停泊,自宋代始,這裏逐漸成為繁榮喧鬧的水碼頭,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成為涇縣歷史上的重鎮,縣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赤灘鼎盛時期有商號店鋪120余家,陶窯、採煤、紡織、繅絲、雨傘、造船等行業方興未艾。隨着大批徽商進鎮經商,古徽州文化隨之傳入,老街古建築群多帶明清徽派風格,且日臻完善成為具皖南特色集商貿、飲食、民俗文化於一體的街市。這裏鄉風淳厚純樸,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各種生活內容和方式都深刻地烙下了民俗文化的印記。從文史角度看,赤灘是一座富礦,一本厚書。現已開發成富有特色的旅遊風景區,是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查濟古鎮
  查濟位於涇縣西南角,同太平,青陽交界,是一個很大的徽州古民居村落,現有300多間明清建築,風格為典型古徽州風格,村落中有蜿蜒的石板路,小小的小溪,多多的石板橋,保存很完整,很古舊,另有大型祠堂3座,高大。特點是大,雕刻很好。村落位於兩條小溪的兩岸,綿延幾華裏,為皖南最大的古民居村落。
  現旅遊也在開發,每年很多江浙滬遊客旅遊,對原生態的景色贊不絶口。如需瞭解更多,可以訪問 http://zzwx731.blog.163.com.更多的介紹和圖片。
友好城市 Sister Cities
  日本:四國中央市
  中國:上海市閔行區
宣城教育學校 Xuancheng schools
  安微省宣城市文昌中學
  安微省宣城市文昌小學
  安徽省宣城體育中學
  宣城市宣州區第六中學
  宣城市奮飛中學
  宣州市第五中學
  安徽省宣城中學
  宣城市宣州區養賢初級中學
  安徽省宣州市楊柳中學
  宣州市陽光私立初級中學
  宣城市宣州區孫埠初級中學
  宣城市第四中學
  宣城市私立文鼎中學
  宣州市團山初級中學
  宣州市水東初級中學
  宣州市金壩初級中學
  宣州市華陽初級中學
  宣州市嚮陽中學
  安徽省宣州市孫埠中學
  宣州市東溪初級中學
  宣州市夏渡初級中學
  宣州市邱村初級中學
  宣州市新河初級中學
  宣州市長橋初級中學
  宣州市第十二中學
  宣州市二中
  宣州市陽光中學
氣候環境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宣城地區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具有以下特點:
  季風明顯,四季分明 本區地處中緯度地帶,是季風氣候最為明顯的區域之一。由於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偏南風,鼕季盛行來自內陸的偏北風。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控製,天氣高溫多雨,鼕季受歐亞大陸氣團控製,天氣寒冷少雨,雨量在年內分配很不均勻。春暖、夏熱、秋爽、鼕寒,四季分明。
  光溫同步,雨熱同季 日照與溫度的年內變化趨嚮一致,降水集中在暖熱季節。
  地形氣候多樣,氣象災害頻繁 由於境內地形復雜,山體相對較大,氣象要素隨山體坡嚮、坡度呈現不同的分佈類型和規律,從而構成立體氣候景觀
宣城歷史上的地震 Xuancheng in the history of earthquakes
  宣城地區自有記載以來,除清乾隆八年(1743)涇縣發生5級地震外,未發生過強烈地震。多數有感地震均為外地地震波及,未造成嚴重災害。歷次地震情況如下:
  三國·吳黃武四年(225),江東地連震。
  三國·吳嘉禾六年五月十四日(237.6.24),江東地皆震。
  三國·吳赤烏二年(239),正月初一日江東地又再震。正月二十七日,江東地皆再震動。
  三國·吳赤烏十一年(248),江東春二月地仍震。
  南朝·梁太清二年九月戊辰(548.10.27),地震,江左尤甚,損屋殺人。(江蘇溧陽地震波及)
  元至正十三年(1353)十一月,寧國路地震。
  明景泰二年(1451),江南地震。
  明弘治十八年(1505),九月甲午,寧國府、廣德州等地震。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二月甲子,涇縣地震。
  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廣德州地震。
  明天啓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624.2.10),建平地震。
  明天啓四年(1624)七月,廣德州地大震。
  明崇禎九年(1636)夏,涇縣地震。
  明崇禎十四年(1641)六月十八日,寧國地震。
  清順治十一年(1654)正月初一日未時,涇縣地震。
  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7.25)黃昏後,寧國府地震有聲,河水涌立,激射於岸。(山東莒縣、郯城地震波及)
  清康熙八年(1669)四月,涇縣地震。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五月,涇縣地震。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3)十二月,涇縣地震。
  清乾隆三年(1738)六月初一日,涇縣地震(3級)有聲。
  清乾隆八年五月初九日(1743.6.30),涇縣地震(5級),有聲如雷,自西而東,城內鼓樓崩,行人有驚僕者,南城墻塌數丈。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宣城地震。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廣德州地震。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宣城地震。
  清乾隆五十年(1785)三月,廣德地震有聲。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正月,涇縣地震。
  清道光三十年(1850),寧國地震有聲,殷殷如雷。
  清鹹豐三年(1853)三月,廣德州地震連日,月餘始定。
  清同治五年(1866)五月初一日,寧國地震。
  民國6年(1917)1月24日,霍山地震,波及涇縣、廣德,涇縣烈度5度。同年2月22日,霍山地震,波及涇縣,烈度3度。
  民國26年(1937)10月19日,蕪湖地震,波及皖南各縣。
  1971年3月16日,廣德、寧國間發生3.2級地震。
  1972年10月25日,涇縣、青陽間發生1.5級地震。
  1974年2月26日,宣城南漪湖發生1.5級地震;同年3月15日,發生1.8級地震。3月27日,該縣青隱山發生1.3級地震。
  1974年4月22日,江蘇溧陽縣上沛公社發生5.5級地震,郎溪縣梅渚、定埠部分房屋受損。
  1976年10月19日,郎溪縣茶場發生2.1級地震(有感)。
  1977年5月13日,宣城青隱山林場發生2.1級地震(有感);同年6月2日又發生1.6級地震。
  1979年3月7日,廣德縣梨壁山發生3.3級地震(有感強烈)。
  1979年7月9日,溧陽縣上沛公社發生6級地震,本區各縣均被波及,郎溪、廣德、宣城受到一定影響,郎溪縣梅渚、定埠損壞房屋較多。
  1982年8月10日,涇縣發生1.4級地震。同月21日,涇縣東發生1.7級地震。
  1982年9月19日,郎溪縣雙廟附近發生2.3級地震(有感強烈)。
  1982年9月19日,涇縣發生2.4級地震;同月27日發生1.4級地震。
  1982年10月15日,郎溪縣城南發生1.4級地震。
  1983年12月2日,涇縣潘村東南發生1.6級地震。
  1983年12月7日,廣德縣石泉井發生1.3級地震。
  1984年1月4日,涇縣發生1.8級地震;同月22日發生1.1級地震,24日發生1.9級地震。
  1984年1月28日,宣城縣孫埠發生1.8級地震。
  1985年5月6日,宣城縣五星鄉發生2級地震。
地方特産 Local products
  宣城物産豐饒,盛産糧,油,棉,蠶桑和茶葉,板慄,蜜棗,青梅,山核桃,香菇,竹筍,獼猴桃等各類名優特産品。毛竹蓄積量居全省之首。水産品有古今為貢品的琴魚,桐花魚以及河蟹,銀魚等。南湖銀魚、水陽河蟹、水東蜜棗、溪口高山茶、廣德毛竹板慄、寧國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緑雪、涌溪火青為首的緑茶係列,皆屬地方士特名産,而其中尤以宣紙宣筆、旌德三麻、績溪蠶絲、徽墨、唐代“宣州紅綫宣紙毯”、宋代“宣城諸葛筆”、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揚名華夏。如今“水東琥珀棗”、“敬亭緑雪茶”、“郎溪瑞草魁”、“寧國黃花雲尖”、“涇縣紅星宣紙”、“績溪梅花白廠絲”,在國內外均有一定名氣。
旅遊景點 Attractions
  敬亭山
  位於宣城市區北郊,原名昭亭山,晉初為避帝諱,改名敬亭山,屬黃山支脈,東西綿亙十餘裏。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自南齊謝月兆《遊敬亭山》和唐李白《獨坐敬亭山》詩篇傳頌後,敬亭山聲名鵲起。謝李之後,白居易、杜牧、韓愈、劉禹錫、梅堯臣、湯顯祖、施閏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臨,吟詩作賦,繪畫寫記,歷代吟頌敬亭山的詩、文、畫達千數,敬亭山遂被稱為“江南詩山”,飲譽海內外。抗日戰爭時期,陳毅將軍率部東進,途經宣城即興吟《由宣城泛湖東下》七絶一首:“敬亭山下櫓聲柔,雨灑江天似夢遊。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
  自唐以來,山之人文景觀日益增多,歷代修建的亭臺樓閣主要有:
  一峰庵,因建於主峰一峰而得名。明人梅守德作有“鼕日喜初晴,籬邊尚菊英。岩雲沉梵影,林靄落鐘聲”詩句。
  擁翠亭,係李白獨坐題詩處。此處碧山千層,青翠欲滴,敬亭風光,擁落身前,故名擁翠亭。清人王可第曾作詩:“探奇曾不厭,一榻擁昭亭,坐愛雙溪碧……”
  雲齊閣,取謝月兆詩“含沓與雲齊”而命名。遊人把酒憑欄,江城在目,盡覽敬亭風光。
  翠雲庵,位於敬亭山腰,初名卜靜室,元末毀,明重建。明人貢安國曾賦詩曰:“小閣虛岩畔,回蹊古檜端。朝暈開錦眺,秋色在雕闌……”
  此外還有雲根石、額珠樓、最高亭、穿雲亭、十賢祠、太白樓、古昭亭坊、勒詩石、裴公井、緑雪井、夢珠泉、廣教寺、雙塔等。
  太極洞
  有“東南第一洞”的美譽,坐落在安徽廣德縣境內,和江蘇宜興市的善捲洞、張公洞、靈𠔌洞位置鄰近並與之齊名,是江南旅遊綫上探幽攬勝的佳境。
  國傢AAAA級--廣德太極洞太極洞,古稱“長樂洞”、“廣德埋藏”,全長5400餘米,屬國傢首批AAAA級旅遊區之一,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的安徽省廣德縣石竜山內,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正式對外開放,景區總面積22平方公裏,中心面積2.2平方公裏,分旱洞.水洞兩部分,其中溶洞開發面積14萬1千平方米,洞內擁有大小景點500餘處,景色奇妙、瑰麗,具有險峻.壯觀.絢麗.神奇的景觀特色,集全國溶洞之精華,早在二千多年前即被稱為天下一絶,《中國石林》稱道"桂林山水,廣德石洞",民間有"黃山歸來不看山,太極遊完不看洞"之說。
  桃花潭
  又名玉鏡潭,位於安徽省涇縣西南青弋江邊,潭水深邃,景色秀麗。 讀過唐詩的朋友一定記得大詩人李白的千古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中的桃花潭就是我們要去之處。公元755年,涇縣名桃花潭士汪倫寫信給李白,“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裏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傢酒店。”李白欣然來此,席間汪倫以實事相告:“桃花者,潭水名也,非十裏桃花。萬傢酒店亦非有萬傢之數,乃店主姓萬。”李白大笑,二人痛飲至醉。李白在此盤桓數日,臨走時汪倫贈李白馬八匹,官錦十匹。李白感其情深義重,纔有了如此千古傳世名句。桃花潭邊的駁岸便稱“踏歌古岸”。岸邊還有“文昌閣”、“酌海樓”等古建築。此處幽深寧靜,值得前去訪古覓幽。
  鰐魚湖
  宣城鰐魚湖中國鰐魚湖始建於1979年,中國鰐魚湖是我國最大的揚子鰐保護基地,占地面積100公頃,位於宣州區南郊,是一處崗巒起伏的丘陵,中國鰐魚湖境內有高大喬木和灌木叢林,澤邊草叢荊棘,植被覆蓋良好。溝壑、池塘、山窪、水庫貫串其間,連成水網,中國鰐魚湖是一處適宜揚子鰐棲息繁衍的理想生態環境。經過20年的人工飼養繁殖,揚子鰐數量已由當初野生收集到的140餘條,增加到1萬餘條,並具備年繁殖1500條的能力,揚子鰐已渡過“瀕危綫”。這一成果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肯定和贊譽。
  中國鰐魚湖不僅是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和科研基地,也是一處風景優美的旅遊觀光勝地。自1987年以來,先後開闢了熊池、猴島、鹿園、竹樓、跑馬場、垂釣區、鰐魚表演、兒童樂園等20多個景點。展覽廳運用聲光手段對旅遊觀光者進行生態、環保等科普知識和美學教育。中國鰐魚湖已初步形成了以自然風光為基調,以揚子鰐為竜頭景點,多種珍稀動物為觀賞主體的公園式旅遊格局。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
  位於涇縣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為紀念皖南事變新四軍將士殉難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十五公頃,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由入口紀念碑、主題廣場、主碑紀念廣場和無名英雄烈士墓四個紀念性空間序列配以皖南事變史料陳列室有機組合而成,整座陵園以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紀念主碑為中心,結合山形地勢,將各紀念建築組成一個完整有序、莊嚴肅穆的有機整體。陵園的入口利用兩邊的高崗形成了相對的兩個“土闕”。成為陵園的天然門戶。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闕,四座石闕以數字寓意新四軍的四,七米高隱喻皖南事跡悲壯慘烈的七天七夜,形成了紀念性空間的第一序列。
  進入陵園後,沿臺階嚮上約三十米,是一個不規則的小型廣場。正對面的擋土墻上鑲嵌着葉飛同志題寫的“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字碑,點明陵園的主題,形成了紀念性空間的第二序列。從廣場右轉,是一條五十米長的神道,神道正對着由兩個石闕形成的神門,神道的石階寬度逐步縮小成梯形,加強了透視感,使人們在感覺上延伸了神道的長度。神道有九十級臺階,共五十米長,九十級臺階分成三個層次,喻意當年九千新四軍將士成三路縱隊東進抗日。
  江村
  是江澤民主席的祖居地,她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皖南山區旌德縣白地鎮境內,緊臨205國道,距黃山風景區僅37公裏。二零零一年五月二十一日江澤民主席新臨江村,並題字留念。
  江村始建於隋末唐初,有1300餘年的歷史。據記載,鹹豐初年(1851年)江村人丁達8萬餘口,號稱“小杭州”。全村共有書屋9所,“重詩書,勤課誦,多延名師以訓子弟”明清時期,江氏族人考取進士、文、武舉人,明經126人,發國初十年又出博士、學士17人,這在中國的古村落中,極屬罕見。1938年,寧國府屬六縣聯中師生員工兩千餘人由宣城遷址旌德江村,八年間,在江村求學就讀的學生竟達八千餘人,在海內外頗有聲譽。發達的文化藴育了江村英才輩出:革命烈士江上青(江澤民主席之父);清代醫學家“人痘接種法”發明者江希舜;清代翰林院編修、書法傢江志伊;中國社會黨領袖江紹銓;《語絲》發起人、民俗學家江紹原;著名數學家江澤涵;鬍適夫人江鼕秀等都是江村的驕傲。民國代總理江朝宗;民國安徽省長江紹傑;民國海軍將領江澤澍等也出自江村。“父子進士”、“兄弟博士”更是世代傳誦。
  明清時代,江村漸入鼎盛,村中最多時建有八座宗祠,巍峨壯觀;老街牌坊接踵林立,巋然雄踞;二十四天井古民居佈局嚴謹,氣勢恢宏;數十畝之廣的聚秀湖彙聚金鰲山飛流直下的雙溪之秀。歷經千年滄桑,現在江村境內牌坊、老街、宗祠、民居風韻依舊。周圍“黃峰曉日”、“天都聳翠”、“箸嶺晴雪”、“獅山著雨”、“羊岡夕照”,景色旖旎,如詩如畫。 進村有故事,入目皆文章。
  王稼祥故居
  是我黨早期重要領導人王稼祥出生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位於涇縣厚岸鄉,距縣城45公裏。這裏群山環繞,煙樹茫茫。緑竹茸茸,景色十分秀麗。故居是一座普通的皖南民居,三間兩廂,前有庭院,庭院有花圃,其間花木雜錯有緻,一廂為書房,書房雖小,但簡潔雅緻,窗明幾淨。“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此之謂也。
  王稼祥在這裏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先入柳溪小學讀書,小學畢業後,又跟王惠久和王談人先生補習一年,1920年離開家乡赴南陵縣樂育中學初中,後轉入蕪湖聖雅各中學讀高中,不久去上海就讀於上海大學附中,從此走嚮革命道路。
  王稼祥從小好學善思,愛憎分明,對社會的時弊惡習,疾惡如仇,對貧睏人民的饑餓困苦,傾註同情。家乡周圍的一切,深深地印在他幼小的心靈裏。憎恨黑暗的社會現實,是他後來追求真理走嚮革命的思想基礎。
  王稼祥故居1986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傢副主席王震親筆題寫“王稼祥故居”的門額。
  鬍雪岩紀念館
  位於績溪縣城,紀念館占地約近一千個平方米,紀念館用大量的圖片、書籍和實物再現了鬍雪岩沉浮於商界宦海的一生。
  鬍雪岩1823年生於績溪縣湖裏村,死於1885年,是清朝著名的亦商亦官的"紅頂商人",也是徽商代表人物。他事業鼎盛時期擁有的"阜康錢莊"在全國各地分支多達20多處,資金達2000萬兩白銀,擁有田地上萬畝。鬍雪岩曾協助清朝著名大臣左宗棠開辦洋務,興辦工業。清朝同治年間,鬍雪岩在杭州籌備設立了"鬍慶餘堂"國藥號,後來發展成為與北京"同仁堂"並列的南北兩大中藥業巨頭。
  鬍雪岩紀念館在供人們鑒其興衰浮沉,察其長短優略,使當代的經營者引以為戒,讓“欺戒”、“顧客乃養命之源”等徽商精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揚光大。同時,鬍雪岩紀念館的修建也為績溪增加了一處獨特的人文景觀。
  三吳紀念館
  藝術大師吳作人、大書法傢吳玉如、著名作傢學者吳組緗同為涇縣茂林人,人稱“三吳”,其成就與貢獻早已名揚九州,聲播海內外。
  為匯集三位先生畢生之精粹,展示三位先生一生工作生活和創作經歷,弘揚三位先生藝術上永不止息的創新追求精神,光大一脈相傳孕育於佳山秀水中的涇川文化,涇縣特建立了三吳紀念館,館址選定在縣博物館內二樓,三個展廳300平方米,建館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三位先生的親友、弟子們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
  展覽內容分兩大部分,一為生平介紹,設展采用文字和圖片表現;二為藝術作品和三位先生的文物展示,用展櫥、展櫃表現。涇縣博物館內還設有宣紙博物館和百匾堂。
  宣紙博物館展出宣紙悠久的歷史、精良的製作和歷代文人留下的大量墨寶;百匾堂內陳設有從涇縣各地徵集來的歷代匾額以及木、石、磚“三雕”等藝術珍品。
  障山大峽𠔌
  又稱偉人𠔌,位於皖南績溪縣以東的大障山中,遠古時代,軒轅黃帝攜容成子、浮丘公在此山中採藥煉丹,今山中仍有天子墓、丞相墳等遺跡。因此,大障山古稱三天子都、三王山、障峰。春秋吳越以此為界,秦代設立障郡,以山命名。
  大峽𠔌景區是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清涼峰的南大門,這裏生態十分原始、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景區內擁有43種國傢級珍貴物種和13種國傢級保護動物。景區中五十餘個景點各具特色和神話傳奇,其中毛澤東頭像、百丈岩、葫蘆潭、冠頂生花堪稱四大奇絶。
  百丈岩,高460米,寬180米,垂直85度的單體巨石,岩面光滑如鏡,如巨鐘覆地,高入雲天,雨過光澤豔麗,佛光乍現,堪稱一絶。2002年5月16日,上海吉尼斯總部批準百丈岩申報“世界第一巨石”。
  葫蘆潭、冠頂生花都以其峻美,神奇而雄稱一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丹鍋、丹井、藥研等景點給世人留下了衆多神秘莫測的迷團。
  障河之水從天池而下,蜿蜒麯折,𠔌水天生麗質,不類塵俗,秀美絶倫,觀瀑布,如碎玉飛濺,奔瀉而下,似白練,如竜嘯;近深潭,潭水碧緑,玉波漣猗,柔似綢緞,動如浣紗;入溪水,滑肌入理,冰涼透徹,忘盡物我,心明境清;臨池,溪水清澈,晶瑩亮澤,水清見底,魚戲其間;追溪,則山環水繞,時淺時深,或緩或急,藏頭露尾,深懷莫測。
  一條徽杭古道穿峽𠔌而過,閱盡了風雨滄桑,繁榮盛衰。同時,也孕育出衆多的名人,隋末的農民起義領袖、越國公汪華,明代的抗倭名將鬍宗憲,清代的紅頂巨賈鬍雪岩,徽黑巨子鬍天註,大文豪鬍適等都曾在這條古道上留下他們的腳印。
  鼓角樓
  又名譙樓,俗稱鐘鼓樓。原坐落於廣德州署正南儀門之上。該樓始建於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為二層。上為復宇重樓,樓中備有鼓、角、鐘、漏刻各一,取“代鼓鳴角,以警昏聽。下漏數刻,以節晝夜”之意。下為拱形捲洞樓座,座高4.3 米。元時因戰亂遭損壞,明洪武四年復修。清末戰亂樓毀,鼓、角、鐘、漏全遺失。民國15年(1926年)邑紳占傢鵬捐資按原樣重修樓宇三間。民國26年(1937年)被日機轟炸,毀壞殆盡,僅存樓座。1999年,該樓重修,恢復往日原貌。
  赤灘古鎮
  位於安徽省涇縣東北7.5公裏琴溪鎮境內,地處青弋江東岸,距黃山115公裏,距九華山112公裏。歷史上,涇縣貨運主要以木帆船運輸為主,由於赤灘緊臨青弋江,水上交通得天獨厚,徽、黟太、石、旌、涇等縣的大宗山貨經這裏聚散。因此,這裏木帆船、竹筏常年成片停泊,自宋代始,這裏逐漸成為繁榮喧鬧的水碼頭,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成為涇縣歷史上的重鎮,縣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赤灘鼎盛時期有商號店鋪120余家,陶窯、採煤、紡織、繅絲、雨傘、造船等行業方興未艾。隨着大批徽商進鎮經商,古徽州文化隨之傳入,老街古建築群多帶明清徽派風格,且日臻完善成為具皖南特色集商貿、飲食、民俗文化於一體的街市。這裏鄉風淳厚純樸,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各種生活內容和方式都深刻地烙下了民俗文化的印記。 查濟古鎮
  查濟位於涇縣西南角,同太平,青陽交界,是一個很大的徽州古民居村落,有300多間明清建築,風格為典型古徽州風格,村落中有蜿蜒的石板路、小溪、石板橋,保存很完整,很古舊,另有大型祠堂3座,高大。特點是大,雕刻很好。村落位於兩條小溪的兩岸,綿延幾華裏,為皖南最大的古民居村落。
  現旅遊也在開發,每年很多江浙滬遊客旅遊,對原生態的景色贊不絶口。
近義詞
宣城
相關詞
旅遊安徽洞穴景區地理地級市風景名勝地區
縣區郎溪廣德人物官員李白江南四大名樓名樓
大學皖南景點寫作學生安徽人更多結果...
分類詳情
張開宣州區張開郎溪縣張開廣德縣張開旌德縣張開涇縣
張開績溪縣張開寧國市張開宣城市區張開建國街道張開文昌街道
張開寒亭街道張開雙溪街道張開宣城市市轄區張開南山辦事處
板橋自然保護區西陽花戲樓琴高山
查濟古民居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王稼祥故居
黃田洋船屋三吳紀念館清涼峰
中國鰐魚湖荷花塘廣德太極洞風景區
水西雙塔皖南事變“主戰場標記物魁山
民俗文化旅遊-赤灘老街敬亭山國傢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