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邮编:245300 代码:341824区号:0563
拼音:Jì Xī Xiàn 英译:Jixi County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邻,西与旌德县、黄山市黄山区、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连,东西长59.5千米,南北宽42千米,总面积1126平方千米。总人口18万人(2007年末)。全县辖7个镇、4个乡:华阳镇、临溪镇、长安镇、上庄镇、扬溪镇、伏岭镇、金沙镇、瀛洲乡、板桥头乡、家朋乡、荆州乡。共有5个社区、75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华阳镇。
地处皖南山区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境内大鄣、大会、大獒三山鼎立,从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是全县最高处;南端的江村环海拔125米,是全县最低处。徽岭山脉绵亘中部,分县境为岭南、岭北两部分。境内河流交错,沟谷纵横,2千米以上的天然河流136条,总长831千米。主河道登源河长55千米,扬之河、大源河各长40千米,三河流域面积582.5 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2.6%。此外,戈溪、黄石坑、徽水、大鄣、卓溪等河皆长15千米。北流之水属长江水系;南流、东流之水属钱塘江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9℃,年降水量1492毫米。矿藏有金、银、铁等。林地面积大,产竹木。
皖赣铁路、215省道、217省道纵贯县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徽墨、徽菜、徽剧发源地。清凉峰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有200余处,其中龙川胡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军攻城图壁画、奕州尚书坊、冯村进士坊、胡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霞间窑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坑口—湖村— 石勘头、上庄—冯村系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
|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邻,西与旌德县、黄山市黄山区、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连,东西长59.5千米,南北宽42千米,总面积1126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8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地:华阳镇
邮编:245300
代码:341824(属徽州时代码为342531)
区号:0563
拼音:Jìxī Xiàn
东门桥夜景 绩溪县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县域为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素称“宣徽之脊”。境内大鄣、大会、大獒三山鼎立,从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是绩溪的最高处;南端的江村环海拔125米,是绩溪的低谷。徽岭山脉绵亘中部,分县境为岭南、岭北两部分,两地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异。境内河流交错,沟谷纵横,2千米以上的天然河流136条,总长831千米。主要河道登源河长55千米,扬之河、大源河各长40千米,三河流域面积582.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2.6%。此外,戈溪、黄石坑、徽水、大鄣、卓溪等河皆长15千米。北流之水属长江水系;南流、东流之水属钱塘江水系。 绩溪生物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四季分明,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75.4%,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绩溪建置于唐大历二年(767年),隶属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属徽州。1987年12月,划属宣城地区。 但是绩溪人民对徽州一直有着深深的感情。。。 |
|
2000年,绩溪县辖7个镇、10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7091人,其中: 华阳镇 40441 临溪镇 10518 长安镇 9462 上庄镇 11718 扬溪镇 13995 伏岭镇 8386 金沙镇 8880 大源乡 4125 瀛州乡 9734 浩寨乡 13260 板桥头乡 7463 校头乡 6537 北村乡 7375 逍遥乡 1577 家朋乡 11396 胡家乡 5725 荆州乡 6499
2004年底,绩溪县辖7个镇、4个乡:华阳镇、伏岭镇、长安镇、上庄镇、扬溪镇、临溪镇、金沙镇、板桥头乡、瀛洲乡、家朋乡、荆州乡。
行政区划一览:
华阳镇:灵川村、洪川村、川源村、朗家溪村、高迁村、余溪口村、郎坑村、溪马村、乳坑村、王家村村、王家源村。
临溪镇:临溪村、湖里村、高车村、周坑村、罗昆村、上游村、洪塘村、蒲川村、雄路村、孔灵村、煤炭山村。
长安镇:镇头村、模范村、水川村、仙川村、村前村、杨滩村、新川村、冯村村、梧川村、坦头村、浩寨村、章家村、东山村、江川村、五星村、兰石村、柳村村、大谷村、小谷村、杨村村、高村村、莲川村、庄川村、中团村、高山村、岭脚村、大源村、上源村、梨川村、茶源村。
上庄镇:上庄村、横山村、前村村、寺后村、五联村、石家村、江塘村,旺川村、尚廉村、会川村、鲍家村、宅坦村、西村,葫芦岭,择里上村、祠堂下村,花楼村,八树坑村、余川村、金山村、金坑村、里洪村、外洪村。
扬溪镇:扬溪村、东村村、王街村、塘行村、方村村、大塘头村、涉村村、丛山村、大石门村、楼基村、楼坛村、酬村村、石京村。
伏岭镇:伏上村、上门村、胡家村、西川村、上西村、桐坑村、合庄村、岭前村、成功村、岱下村、伏下村、半坑村、卓溪村、际下村、新桥村、六亩丘村、江南村、黄茅培村、逍遥村、永来村、绿景村、大障村、芷白村、水村村、新屋下村、德锦村、石夸村、北村村、石门外村、湖村村。
金沙镇:兵坑村、五丰坡村、中坞村、金沙村、黄土坎村、38号桥村。
瀛洲乡:瀛洲村、中巧村、外巧村、百鸟村、坑口村、岭里村、岭外村、浒里村、横形村、半茶村、茂井村、周村村、梧村村、汪村村、仁里村。
板桥头乡:中村村、下溪村、大溪村、楼下村、考溪村、蜀水村、西坑村、南坑村、校头村、仿儒村、龙丛村、吴川村、旺田村、田源村、蜀马村、上村干村、长岭村、陈村村、尚田村、东干村、水涯村、东风村、庙山村、际坑村、冷水村、东坡村、玉台村、四联村。
家朋乡:家朋村、汪家店村、富强村、幸福村、竹里村、霞光村、尚村村、党坑村、和阳村、万富山村、莲坑村、水浪头村。
荆州乡:上胡家村、孙家村、瓦窑村、石川村、果子山村、朱显村、沙坝村、岩上村、栗川村、方家湾村、铁坞村、下胡家村、坞口村、三亩丘村。 |
|
夏、商朝:属扬州。
周朝:先属吴,后属越。
战国:属楚。
秦国:属会稽郡。
汉:先属丹阳郡,后属新都郡。
晋:称新安郡。
南北朝:梁大同元年(535),置良安县,属新安郡。
唐:永泰元年(765),置绩溪县,属江南西道歙州。
北宋:开宝八年(975),属江南西路歙州,至道三年(997),属江南路歙州。天禧二年(1018),属江南东路歙州。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以绩溪徽岭、徽溪而名。
元:十四年(1277),属江淮行省徽州路。二十一年,属江浙行省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即宋(韩林儿)龙凤三年,属朱元璋江南行省徽州路,旋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吴(朱元璋)元年(1367),改兴安府为徽州府。
明:洪武元年(1368),属中书省徽州府。十三年正月,属六部直隶徽州府。永乐元年(1403),属南京直隶徽州府。
清:顺治二年(1645)九月,属江南省徽州府。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省徽州府。咸丰四年(1854),随徽州府由浙江巡抚兼管。同治四年(1865),复归安徽省。
民国:元年(1912),裁府,直属安徽省。3年设道,属安徽省芜湖道。17年,废道,直属安徽省。20年初,设首席县长制,归宣城县长节制。同年10 月,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治所休宁)。27年4月,属皖南行署第十行政督察区。29年3月23日,直属皖南行署,同年8月,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4月30日,绩溪县解放。5月13日,成立徽州专区,属皖南区。1952年4月13日,属安徽省徽州专区。1956年1月12日撤徽州专区,隶属芜湖专区。1961年4月13日,复设徽州专区,绩溪县属之。1971年3月,徽州专区改称徽州地区,仍属之。 1988年1月1日,划属宣城地区。
唐大历元年(766年)析歙县地置绩溪县,治今华阳镇。据《元和郡县志》:“此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以为名。”宋、元、明、清均属徽州。1949年属徽州专区(地区),1988年1月起属宣州地区、宣城市。
?年,绩溪县辖21乡、2镇,1个居委会,186个村委会,1265个村民小组,934个自然村,1个片村,34个农居点。总人口179468人,其中农业人口150831人,平均每平方千米159人。少数民族15个,129人,余皆汉族。
1997年,绩溪县面积1126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6个镇、11个乡:华阳镇、扬溪镇、上庄镇、长安镇、伏岭镇、临溪镇、大源乡、瀛洲乡、校头乡、金沙乡、胡家乡、荆州乡、浩寨乡、家朋乡、北村乡、板桥头乡、逍遥乡。县政府驻华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77091人,其中(7个镇、10个乡):华阳镇40441人,临溪镇10518人,长安镇9462人,上庄镇 11718人,扬溪镇13995人,伏岭镇8386人,金沙镇8880人,大源乡4125人,瀛州乡9734人,浩寨乡13260人,板桥头乡7463 人,校头乡6537人,北村乡7375人,逍遥乡1577人,家朋乡11396人,胡家乡5725人,荆州乡6499人。
2003年?,绩溪县村级区域规模调整工作基本结束由180个撤并至75个。
2004年底,绩溪县辖7个镇、4个乡:华阳镇、伏岭镇、长安镇、上庄镇、扬溪镇、临溪镇、金沙镇、板桥头乡、瀛洲乡、家朋乡、荆州乡。 |
|
唐永泰二年(766),置县,县名绩溪(溪读期qī)至今。
“绩”,有缉麻线的含义。“溪”,为山间流水。县处宣徽之脊,境内山溪,交错萦流。《元和郡县志》:“县北有乳溪,与徽(亦作翚)溪(今翚溪河)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以为名。”《方舆志》:“临溪石,在县北三里(今高迁乡浣纱溪)溪岸上,其方二丈,其平如砥,溪水甚宜浣纱。数里妇女悉来浣纱,去家既远,遂绩其旁以守之。春时多丽服,群绩于此,虽不浣纱者亦会绩焉。县名亦兼此义。”
溪,亦作溪,清嘉庆《绩溪县志》从县印写作溪。民国县印亦作“溪”。16年(1927)改铸县印写作“溪”,沿用至今。 |
|
绩溪是一个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区,处黄山支脉和天目山支脉结合部,俗称“宣徽之脊”。最高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最低处临溪镇江村环村海拔125米,县域海拔171米。 岭山脉绵亘中部,分县境为南北两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温15.9℃,无霜期233天,年降水量1500毫米。主河道登源河、扬之河、大源河各长40余公里。据测算,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为2.3万千瓦。 境内矿藏已探明39种,主要有金、银、铜、钨、钼、铅、锌、砩石、石煤等。其中钨矿储量达40780吨;石煤储量13.96亿吨,位居全省榜首。野生植物资源,已查明150多科, 132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27种,省、地方保护的20余种,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黄山松、青岗栎;还有桑、茶、油桐、油茶、山核桃等经济林;竹类分布较广,主要有毛竹、元竹等。药用植物,有贝母、黄莲、白术、丹参、山茱萸、茯苓、七叶一枝花等600多种。 |
|
绩溪,是全国科技先进县、农村电气化县和造林绿化百佳县,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现有耕地10.5万亩,水田9.07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大豆次之。经济作物以林、桑、茶为主。全县山场面积125万亩,森林覆盖率71.5%,拥有国营林场2个。农业经济的茧丝绸、经济林果、高山蔬菜、畜牧养殖四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工业经济已形成了丝绸、机械、轻工、建材、化工五大支柱。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商贸业、机械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私营经济格局,个体私营经济总量占全县的三分之一。
2008年初,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工业强县”发展大会,拉开了工业项目大会战的帷幕。围绕全县工业经济发展“1152”目标(即到2010年,全县规模企业100户、产值超亿元企业10户、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超50亿元、工业企业上缴税金2亿元),把“壮大四大传统产业、培育一个新兴产业”作为扩张经济总量的动力源,激励企业做大做强。 1-9月份,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同比增长14.6%;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4.02亿元,同比增长34.7%;农业总产值7.96亿元,同比增长8.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213元,同比增长23.7%;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4亿元,同比增长55.5%,全县利用外资63.4万美元,同比增长89.8%;完成财政收入2.2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3%和51.5%。一个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山区小县,正朝着新型工业更加发达、效益农业和特色旅游业更加突出的经济强县不断挺进! |
|
汪华起兵保六州
胡舜涉庐阳抗金
明季三尚书
胡富
胡松
胡宗宪
清季绩溪礼学三胡
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
北宋《苕溪渔隐丛话》作者胡仔
徽墨大师胡天注父子
红顶商人胡雪岩
晚清绩溪三奇士 程秉钊 邵作舟 胡铁花
中西医结合鼻祖汪惕予
辛亥老人汪孟邹
国内外著名学者胡适
民国教育家胡晋接
湖畔诗人汪静之
淮南铁路与程士范
古籍标点第一人汪原放
抗美援朝英雄许家朋
新时期院士章基嘉
当代杰出科学家程良骏
国家主席胡锦涛 |
|
从地缘政治上讲,绩溪是徽文化的核心地带。从历史源渊上看,绩溪又是徽文化孕育发展的有机整体,徽文化中充满了闪熠的“绩溪元素”。走近绩溪,如入“百里花园”。村落阡巷古风习习,马头墙下岁月悠悠。恢宏的古祠傍,捏一把黑泥土,能溢出千年文化;垂垂的黑墙上,剥一层灰墙垢,能闻透百载史香;寂静的乡野里,踏一块青石板,能溅起亘古的历史记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历经数百年风雨的锤炼造化,曾滋养出一朵璀璨的徽文化奇葩。
绩溪隶属徽州千年,决定了其与徽州文化有着深刻内在的源渊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徽文化是一种商人文化。而绩商是徽商中的一支劲旅。宋代绩商已颇具实力,以经营徽墨、茶叶、菜馆、国药、土杂山货等,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明清时最是鼎盛。绩溪经济总量不高,但从商人口比例则名列前茅。县内“出贾既多,土地不重”,行贾四方,甚至远涉东南亚欧美。至民国时,全县外出经商之人占总人口的25%,最高年份达到30%以上。在“田畴不逮婺源,贸迁不逮歙休”的偏僻贫弱小县,绩溪人凭着踏踏实实的作风小本经营,最终使江南商埠有了“无绩不成街”之说,足见绩溪徽商之影响力。
绩溪古色古香,是一座诱人的徽州民俗博物馆。明清古遗甚多,胜迹原汁原味,成为研究中国封建后儒社会的宝库。现保存完整的古迹有三百余处。在“国宝”之称的龙川胡氏宗祠傍,矗立着“奕世尚书”石牌坊。它仿佛在告诉人们,这个龙川尚书胡氏大家族过去的荣耀。在周家祠堂里,陈列着精美绝伦的“三雕”杰作,一刀一锤,凝结着民间匠人的点滴心血。在我省最早的桂枝书院遗址傍,回荡着朱熹讲“经”论“理”之声,其精髓已沁入古朴民风。多少骚人墨客,留恋徽山绩水。杨万里、范成大良安(绩溪古称)有遗篇。王安石“晓渡藤溪霜落后,夜过 岭月明中”,名句脍炙人口。文化巨子胡适带给故乡的“兰花草”,幽香扑鼻。现代乡人学者郭因《故乡绿色的忆和绿色的梦》,魂牵梦绕。绩溪民风淳朴,民谚俗语中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了独特的处世哲学。讲人情,遵循“七碗来八碗去”。言诚信,切忌“寄信割牛草”。谈节俭,“腌菜滚豆腐,日子长长路”。论经营,“抓一把撒一把”。学生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受朱子理学影响,婚丧嫁娶,尽孝守礼,不敢越雷池一步,充满了儒礼气息。如男女分席,嫡庶有别。分家析产,“长子不离灶,幼子不离窖”。调节邻里,多奉“让人不为损”。书房里的“四宝”,山墙上的戗角,永禁碑上的铭文,族谱上的祖训,无不浸润展示着深刻的理学内涵,厚寄着徽州人对生活的那份奢望。
如今,绩溪虽被开析出“徽州”,但内在文化联系并不能轻易割断。随着文化品味在旅游中比重的攀升,人们坚信“如此灿烂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让它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江泽民语),大可让人在休闲中漫漫回味历史的苍茫,咀嚼山隅那实实的醇美,感受乡风那纯纯的质朴。 |
|
绩溪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自然山水雄奇秀丽,人文景观异彩纷呈。颇具徽派建筑特色的古村落、古民居比比皆是,砖、木、石三雕精妙绝伦,是正在开发崛起的文化旅游胜地。 绩溪是徽商的故里,是徽菜、徽墨、徽剧的发源地,素有“徽厨之乡”、“徽墨之乡”“蚕桑之乡”之称。古往今来,绩溪以“邑小士多,代有闻人”著称于世,涌现了许多名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红顶商人”胡雪岩、徽墨大师胡开文的故乡。 绩溪交通便利,皖赣铁路纵贯全县,三条省道和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县城距黄山机场60公里;交通通讯设施完善。 |
|
徽州又称徽商故里,世人惊叹”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牌坊、祠堂、古民居等灿烂遗产就是生动写照,文化也顺势而上,吃文化也就当然呼之欲出了。徽菜就是那个时期诞生的,全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民以食为天,徽商很喜欢家乡风味,人到哪里,饮食文化就传播到哪里,这已不仅仅是吃---维系着对故土的眷恋,厮守着灵魂和根。这就是徽商的故乡情结,一种伟大的精神。徽菜的许多大菜是令人叫绝的,风味独特,不吃不知道,吃了让人从心里通泰,齿间流芳,感慨徽文化的确不同凡响。
绩溪一品锅(胡适一品锅)我这里不说徽州大菜,单说它的面点小吃。出产徽厨大师的绩溪,叫绝的小吃有冬瓜包、米粉、挞馃。冬瓜包实际上是蒸饺子,一笼屉10只,灌汤,里面的馅是冬瓜加精肉,称奇的是冬瓜水分大,蒸的不好就裂开了嘴,稀瘫了。餐宴上上大菜,中间都要上两个笼屉一是冬瓜包一是南瓜包(或是豆腐包),调剂味口,既可当饭吃,也可下酒。而且冬瓜、南瓜充满农家纯自然风味,绿色食品,又可养生保健,很受城里人欢迎。米粉说起来很有特色,就是把大米磨成粉,加入八角茴香,再加上笋干和肉末,熬成糊,就成了米粉,很厚实。端上桌,满桌芳香,吃起来满嘴喷香。人们吃喜酒,席上必有米粉。据说是当地风俗,喜酒席上不上饭,米粉管饱。
说起来挞馃非常有趣。漫步街头,家家小餐馆里,门口的铁锅上都烤着VCD光盘大的饼---俗称挞馃,桌上吃粥的人手里拿着挞馃在咬,骑自行车上班上学的人用塑料袋包着挞馃,一边骑一边吃,津津有味。挞馃的馅很多,有角豆、青菜、南瓜丝、萝卜丝、腌咸菜、干香椿,等等,想吃什么装什么,里面拌上肥猪肉。这是咸的;还有甜的,馅有芝麻加花生仁等。农家还有一种挞馃令人难忘,馅是用田埂上挖来的小野蒜,晾干洗净腌制,加上精肉,吃起来满口清香回味悠长。挞馃面皮很薄,都能看出里面馅的颜色,而后放在铁锅上烤,下面用柴禾即文火慢慢炕,直到把饼烤得冒出油,金黄色,很脆,吃起来爽口,很可口,也很充饥。炕饼也有二法:一是锅上涂油,把饼煎脆。一是锅上不涂油,把饼炕得从里面冒油,内外脆。挞馃的历史渊源很长。徽州人大都从中原迁徒而来,北方喜面南方喜米,挞馃是两种文化的结晶,另外也是适应徽人山区劳作的特点,上山打柴、采茶、伐木,不能回家吃中饭,不得不带干粮,挞馃正好担当重任,而且是尚好的饮食。徽商出外做生意,翻山越岭数天才能走出大山,节俭一点的商人,挞馃是最好的主食,里面是干菜或腌菜馅的,几天也不会变质。那时能吃上挞馃的人家,也得有相当不错的光景,穷一点的人家,不得不节衣缩食,把好吃的尽量留给出门的人,“穷家富路”,面子是很要紧的。现在生活好了,挞馃还是依然令人喜爱,因为它吃起来可口、香脆、方便。旅外的绩溪人回家,都要尝一尝挞馃,而且返程的时候,还带上许多挞馃。宾馆的大菜单上,赫然写着“绩溪挞馃”,当然它做的很小,只有月饼大,让客人尝尝风味。挞馃也有个大的,两个手掌般大,大肚汉充饥很解谗。
绩溪的面点小吃,许多妇女都会做。她们白嫩的双手在案板上揉着面团,像纷飞的菜蝶一样,冬瓜包、挞馃在指间跳跃着,满屋芬芳。看到了她们,就看到了徽菜的母亲,洋溢着人类温柔的力量,食客自然融入徽文化的博大情怀。 |
|
1987年11月27日 黄山市成立,绩溪县被划出徽州,并入宣城
2005年9月 被中国烹饪协会确认为“中国徽菜之乡"
2007年3月18日 被国务院评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7年5月21日 被联合国确认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
火炬手 丁俊晖 2008年5月30日 奥运火炬来到绩溪
。。。 |
|
- n.: Jixi County
|
|
绩溪 |
|
潮安县 | 乡镇 | 山东省 | 山西省 | 小区 | 南街田 | 桥 | 名胜古迹 | 安徽省 | 壁画 | 文物保护 | 方言 | 徽州 | 徽语 | 人物 | 盐业公司 | 盐务管理局 | 古建筑 | 城池楼阁 | 更多结果... |
|
|
绩溪县站 | 宣城绩溪县 | 绩溪县丝绸厂 | 绩溪县中医院 | 绩溪县国税局 | 绩溪县人民医院 | 绩溪县盐务管理局 | 绩溪县三雕博物馆 | 绩溪县妇幼保健站 | 绩溪县卫生防疫站 | 绩溪县蜀马有机庄园 | 绩溪县国税局信息中心 | 绩溪县国税局征收管理股 | 绩溪县国税局稽查局 | 绩溪县国税局华阳分局 | 绩溪县国税局监察室 | 绩溪县国税局管理四股 | 绩溪县国税局长安分局 | 绩溪县国税局扬溪分局 | 绩溪县国税局计划征收股 | 安徽省绩溪县工艺礼品厂 | 绩溪县工艺美术品厂 | 安徽绩溪县锦华工艺制花厂 | 安徽省绩溪县工艺花厂 | 绩溪县方达福利丝绸厂 | 安徽省绩溪县红星丝绸厂 | 安徽省绩溪县新星玩具厂 | 绩溪县国税局综合业务股 | 绩溪县国税局人教股 | 绩溪县国税局办公室 | 宣城市绩溪县气象局 | 绩溪县地税局信息中心 | 安徽省绩溪县黄山豪雅表璜工艺厂 | 安徽省绩溪县登峰农业有限公司第五批发部 | 绩溪县高山药业销售有限公司 | 绩溪县庆丰天鹰生化有限公司 | |
|
|
长安镇 | 上庄镇 | 华阳镇 | 临溪镇 | 伏岭镇 | 扬溪镇 | 家朋乡 | 板桥头乡 | 瀛洲乡 | 金沙镇 | 荆州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