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一、基本情況
橋頭鎮:位於自貢市西部,距貢井城區9公裏,距自貢市區15公裏,幅員面積2951公頃,東鄰建設鎮,南接榮邊、農團、蓮花,西靠竜潭鎮,北界白廟鎮。地勢為淺丘,西高東低,土地為大部屬沙溪組岩棕紫泥土,部分為紫色潮沙土,14公裏旭水河橫貫全境,旭水河自本鎮壩上入境經橋頭場由漿洗溝出境,境內年均徑流量為每秒10立方米,洪期達每秒500-1000立方米,特別是幹旱仍有斷流現象,1964年經建橋頭大堰後已得到改善。氣候條件優越,為亞熱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18℃;太陽輻射能量偏低,年均日照時間為1100-1300小時;霜期達325天左右,年均降水量為1000-1100毫米。因其優越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特別適宜農作物生長。
轄區內有7個行政村(自貢市貢井區橋頭鎮永順村村民委員會、石房村村民委員會、白房村村民委員會、跳礅村村民委員會、團结村村民委員會、增産村村民委員會、玉其村村民委員會),82個農業社,1個街道社區(自貢市貢井區橋頭鋪社區居民委員會),有4538戶、15258人(其中:農村人口4264戶、14452人),11個黨支部、32個黨小組、391名共産黨員,10個團支部、324名共青團員。政治構架合理,鎮政府共有公務員21名、其中黨政領導9名,分別設有負責黨政事務的黨政辦公室,負責基礎建設的村鎮建設辦公室,負責社會事務工作的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政府財經管理的財政所,負責經濟發展工作的經濟發展辦公室,負責安全生産管理的安全生産辦公室,另為了加強政府的服務功能,設有農業服務中心、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和計生服務站。內設機構運轉協調,各部門即分工又合作,在政府轉變職能,增強服務功能上取得了極大的作用。
二、歷史沿革
橋頭鎮源於清朝初年,白窯灣道士橋處有場,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設橋頭鋪,乾隆年間廢除。至道光後興集市,仍沿用橋頭鋪舊名,同時清朝時榮州為加強邊區管轄,於道光初年建旭水河橋(即今橋頭大橋)。該橋為三孔石拱橋,橋面寬8米、長50米,橋正礅中心治水竜頭栩栩如生。因該橋建成後,各集市商傢紛紛將店鋪東遷至新橋一則,使整個集市東移1公裏,形成現址,該橋至今仍發揮着重要的交通樞紐作用。民國29年(公元1940年)建立橋頭鄉,1851年分為橋頭、大田、團结鄉,1955年與團结鄉合併,大田鄉並入榮邊鄉,1958年成立橋頭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鄉名,1995年撤橋頭鄉,建橋頭鎮至今。
三、基礎設施
鎮內基礎設施完備,鎮內建學校一所,有在校教師81人、學生1800餘人。衛生院一所,有病床數11張,擁有醫生8名,每村均建有衛生站。鎮內8個電排支撐農業灌溉,各類道路里程達117余公裏,其中:自犍路貫通東西,猶如一條鑲嵌在橋頭鎮腰間的玉帶。廣播電視(1420戶),移動、電信(1450戶)實現村村通。電力供應充足,鎮內設有供電所,能滿足各類用戶用電需求。
四、特色農業
全鎮有耕地17553畝,森林6000餘畝,農副産品主要的種類有:各類糧食(播種面積37530畝10474噸)、油菜、蔬菜、水果等,養殖特色品種有:小群鴨、鵝、雞、兔等,年産量達50萬衹,大宗養殖生豬年出欄2萬餘頭,山羊出欄達1500餘衹,水産品産量達350噸等。
五、工業支柱
鎮內二、三産業發達,工業有22個企業,重點分:機械鑄造、建材化工、食品釀造等行業。2004年實現工業營業收入達25500萬元,增加值5900萬元;工資總額達1600萬元、企業職工近2000人。三産業營業收入達7000萬元;二、三産業2004年創利稅達1100萬元。2004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7184萬元,人均達5464元。全鎮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095元,財政收入486萬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5009男7716女7293家庭戶戶數4334家庭戶總人口(總)14976家庭戶男7687家庭戶女72890-14歲(總)26760-14歲男13250-14歲女135115-64歲(總)1107715-64歲男578915-64歲女528865歲及以上(總)125665歲及以上男60265歲及以上女654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4741 |
|
- : Qiaotou Town
- n.: Qiaotou Zhen
|
|
橋頭 橋頭鎮社區, 橋頭鎮居委會 |
|
肖橋頭鎮 | 石橋頭鎮 | 橋頭鎮站 | 橋頭鎮居委會 | 東莞市橋頭鎮恆利針織廠 | 東莞橋頭鎮東方工藝廠 | 東莞橋頭鎮港城玩具廠 | 東莞橋頭鎮邵崗頭玩具廠 | 東莞橋頭鎮錦庫玩具廠 | 東莞市橋頭鎮禾坑巨箭玩具廠 | 東莞市橋頭鎮成人教育培訓中心 | 東莞市橋頭鎮邵崗頭經紡針織廠 | 東莞市橋頭鎮友聯針織製衣廠 | 永嘉縣橋頭鎮衝霄內衣服裝工藝廠 | |
|
|
團结村 | 增産村 | 橋頭鋪社區 | 永順村 | 石房村 | 白房村 | 跳礅村 | 玉麒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