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邮编:244031代码:340703区号:0562
拼音:Shī Zi Shān Qū 英译:Shizishan District
狮子山区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铜陵市主城区东部。总面积56.31平方千米,总人口9万人(2007年末)。全区辖5个街道、1个镇:狮子山街道、新庙街道、矶山街道、凤凰山街道、东郊街道、西湖镇,以及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政府驻新庙街道。区政府驻新庙街道。
处在青山与狮子山的夹谷地中。区内低山丘陵和天然冲谷杂呈。在山峦丘陵地区,因其大多为石灰岩构成,故常常形成极富于表现力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如岩洞漏斗,落水洞、溶洞和地下暗河等。主城区狮子山街道西南部制高点老鸦岭245.53米,西北段青山成长垣状延长,标高150~180米,高处两侧侵蚀沟谷(标高40~50米)110~130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累年年均降水量为1384.7毫米,蒸发量1280毫米。
铜、煤、硫、铁、石灰石等矿资源丰富,有100万吨金属储量的铜都铜业冬瓜山铜矿、储量2.8亿吨并居全国第二位的的新桥硫铁矿。沿江高速公路、沿江快速通道、铜九铁路、宁安城际以及铜都大道、陵江大道等穿境而过,与长江最近点仅距6千米。有乌木山八景、西湖公园、东湖湿地公园等人文自然景观。 |
|
狮子山区是铜陵市三个市辖区之一,位于铜陵市主城区东部,辖西湖镇、狮子山街道、新庙街道、矶山街道、凤凰山街道、东郊办事处和省级开发区狮子山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全区国土总面积56.31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约50万人。
狮子山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春秋战国时属吴、越之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采选铜历史绵延至今不断,李白、王安石、苏东坡等名士曾游历流连于此。铜陵学院等一批高校座落在本区内。 狮子山区环境优美、清新质朴。人居环境良好、生态优美,辖区内有乌木山八景、西湖公园、东湖湿地公园等人文自然景观,以及安徽黄金第一村——朝山村、省级生态村——农林村;民风淳朴、生活安康、治安良好、社会和谐。
狮子山区区位独特、交通便捷。作为铜陵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铜陵市政治、文化、教育、物流中心;辖区内有铜陵东站这一综合交通枢纽,沿江高速公路、沿江快速通道、铜九铁路、宁安城际以及铜都大道、陵江大道等均穿区域而过,区域交通枢纽的优势日益凸现。
狮子山区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所属的西湖分区、车站分区将是铜陵城市新的名片,商贸物流园区、东部市场群、职教园区、体育公园、政务新区、博物馆、文体广电中心等重大项目均布局在本区域内。辖区内盛产金、银、铜、铁、硫等资源,有100万吨金属储量的铜都铜业冬瓜山铜矿、储量2.8亿吨并居全国第二位的的新桥硫铁矿。
狮子山区朝气蓬勃、生机无限。处于铜陵城市发展战略北扩东进的前沿阵地,是铜陵市委、市政府推进城市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重要载体。狮子山区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富区、创业兴区战略,坚持“招商、安商、亲商、富商”的理念,努力将狮子山区打造成为以新型文化教育区、新型工业化区、皖中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安徽省城市旅游创新示范区为功能标志的科教绿地、现代新区。 |
|
狮子山区辖4个街道、1个镇、1个办事处:狮子山街道、新庙街道、矶山街道、凤凰山街道、西湖镇、东郊办事处。 |
|
为1958年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工矿区。1961年置狮子山镇,1969年改名红星区,1980年改名l狮子山区。
1997年,狮子山区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5.2万,辖4个街道:狮子山街道、新庙街道、凤凰山街道、矾山街道。区政府驻狮子山。
2000年,狮子山区辖4个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51280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狮子山街道 18999 新庙街道 7072 凤凰山街道 4041 矶山街道 13364 经济技术开发区虚拟镇 7804
2004年11月30日,铜陵市启动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将郊区东郊办事处区域天山大道(原七坝路)以西、铜芜路以南地区划归铜官山区管辖;天山大道南段以东、铜芜路以北地域划归狮子山区管辖。为便于联盟村行政事业的管理,将联盟村整建制划归狮子山区管辖(狮子山区在铜官山区内保留一块“飞地”),即除联盟村15、16、17、18村民组划入铜官山区外,联盟村其他地域全部划归狮子山区管辖。东郊办事处建制划归狮子山区管辖。将铜官山区所辖铜陵市第二人民医院块等“飞地”划归狮子山区管辖。 2004年底,狮子山区辖4个街道、1个镇。 |
|
2007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06年及四年来工作回顾
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辖区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区政府团结依靠全区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区这一主题,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全力化解经济发展、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努力克服非典、禽流感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区八届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关于2006年工作
1、经济增长势头迅猛。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工农业总产值12.4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工业总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工业增加值可达2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实现财政收入1.01亿元,比上年增长64.9%。农民人均纯收入3920元,比上年增长8%。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市前列,全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开发区建设快速推进。年初,与铜陵市众帮投资公司合作共建铜陵市再就业工业园;2月,狮子山经济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并经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审核认定为省级开发区;9月,又被省经委、省科技厅相继列为首批“省级创业基地”和“省级民营科技园区”,为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继完成了110千伏乌木山变电所、电信网络、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投资3400万元。已启动了二期1500亩土地征收前期工作。开发区内项目投资成效明显,一期共引进22个项目,实现总投资1.1亿元。16个项目开工建设,已有7个项目建成。东隆服装、添艺服装、华安服装、华蕾服装等一批服装生产企业相继落户,服装集群正在逐步形成。开发区基础设施融资工作有了重大突破,首次从省市财政争取到专项低息资金1500万元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目前为止狮子山区对外最大一笔借款;与徽商银行建立了政银合作机制,争取市政府批准同意成立了雄狮建设投资公司,为开发区发展搭建了投融资的平台。
3、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预计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38%以上。新上和技改项目30个。东隆服装公司、华磊公司、华能工矿公司、毅远LED电光源等一批项目已建成。兴达阀门公司高精密度成形滚轮、红星水暖公司援外水表生产、绿缘公司的无公害蔬菜批发中心、顺达公司的东方物流园等项目正在建设。过渡园区房地产用地、开发区综合用地、芜铜路两侧商住用地、铜都阀门选址新建、洁雅公司无纺布生产、金九公司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编报了西湖新庙路、西湖卫生院、计生服务楼、铜都智能化阀门、新泰电容器、无公害蔬菜等一批重点项目,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高技术产业化和基础设施补助资金。全年共有31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省、市专项资金支持,累计获得专项资金补助900万元。在建市50周年庆典暨第九届青博会上,组织召开了对外合作项目推介会,有9个项目达成框架合作协议,协议资金达16.8亿元。招商引资工作全力推进,开展了百日突击活动,全年引进市内外资金5.78亿元,其中市外资金3.7亿元。
4、城乡规划建设步伐加快。编制完成了15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总体规划和3平方公里的狮子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并得到了市政府的批准实施。联盟安置点和车站新区安置点开始建设。争取国债支持投资约900万元的“双朱”路建成通车,学士路、景观大道、沿新路、北京东路延伸建设顺利推进,拉开了狮子山区路网框架。投资70余万元的狮子山老城区和东市大道路灯安装工程于9月底完成,结束了城区无路灯的历史。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于6月底完成,实现了24小时直供水。结合“迎盛事、创三优”活动,对狮子山老城区、沿江快速通道、铜都大道和芜铜路及北斗山社区违章建筑依法进行集中整治;投资36万元整修了东市大道,优化了城区环境,改善了东大门形象。10.2公里西湖镇“村村通”公路建设全面完工,编制了朝山、农林两个示范村村庄总体规划,农村“四清四改两拆”工作扎实推进,美化了村容村貌。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将于年内全面完成,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目标。加大环境监察力度,项目建设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4%。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加强了对土地、矿产资源违法违规侵占行为的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5、社会事业和谐共进。车口村“村改居”取得实质性突破,联盟、恒威两村“村改居”顺利挂牌。进一步完善了“以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区教育核算中心”和“区教学研究室”,顺利完成了所有学校上收管理。西湖中学于9月1日起划归市教育局管理。顺利完成了国有企业学校划转和省市教育督导考核工作。认真落实 “两免一补”政策,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举办了首届全区小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参加全区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成效明显。社区文化活动月活动蓬勃开展,文化市场日渐繁荣。人口和计划生育全面完成了市政府的考核指标,人口出生率6‰, 政策符合率99%,综合节育率98%,出生人口性别比110以下。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农民参合率达95.55%。地方病防治、食品安全、卫生村创建均通过市级考核验收。西湖镇计生、卫生综合楼开工建设,镇卫生院移交由市人民医院托管。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区、镇街办、村(社区)统计网络建设得到了国家统计局领导的肯定,社区建设获得省委、省政府表彰,地方志初稿在全省区志中首个通过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的评审,“双拥”工作在全市处于先进行列,国防动员、文明创建、档案保密、民族宗教、防汛抗旱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
6、就业扶困惠及城乡。稳步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区新增就业岗位18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10人),职业技能培训1200人。城乡特困群体最低生活保障和大病救助受益面不断扩大,全区在册农村低保对象224户共478人,城市低保2044户共4664人,全年发放低保金600多万元。认真落实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3500余名被征地农民已纳入保障体系,802名到龄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制定了“区救急济难资金管理办法”,成立了帮扶中心和再就业服务中心,扶贫助困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大力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两节”慰问资金达45万元。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扶贫助弱,36名贫困大学生在区组织的“育才关怀”活动中获得区属企业和个人的捐赠;30名小学生获得马来西亚新洲媒体记者助学助养。
7、平安建设取得实效。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大力强化平安城区技防建设,在着力构建社区(村)治安防控网、企事业单位内保网、社会面控制网和区域联防网的同时,出台了综治信息上报奖励办法、综治干部向区综治委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各镇街办成立综治调处中心,加强基层维稳信息员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和公检法司的综治、信访联动机制。加大信访条例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群众有序信访,出台了“区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实施办法”和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意见,规范信访行为,加大矛盾隐患的排查调处和信访事项的办理力度,较好地解决了缠访和信访老户的问题,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依据政策,有情操作,妥善处理了东郊征地拆迁和陵阳矿业开采等引发的各类矛盾。编制完成了“五五”普法规划,确立了由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公民法律素质转变的目标。
8、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制定出台了政府工作规则、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性规定,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全面推行重点工程目标责任制,建立例会制度、督查通报制度和重点工程建设廉政承诺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严格执行《狮子山区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暂行办法》,较好地保证了市各项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突出机关效能建设,继续完善首问负责制、办事限时制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出台了鼓励争取资金奖励办法和争先进位奖励办法,及时更新狮子山区政府网站信息,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回复市民论坛、热线电话涉及我区的问题,集中建立了再就业服务大厅、民政服务大厅和信访接待大厅,逐步完善政府服务功能。
加大财税征收力度,建立了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定期会商的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财税征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增强财政预算的约束力,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部门预算追加集体研究制度。实施了区与街道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街道自主理财的积极性,增强了街道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主动性。预计,今年四个街道完成税收1500万元。
(二)关于四年来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是拓展发展空间,奋力崛起的思路更加明晰的四年。因设立狮子山经济开发区的需要,狮子山老城区在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被确定为铜陵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彻底改变了工矿镇的历史。随着铜陵县西湖镇和郊区东郊办事处先后划归我区管辖,区域面积由原来的7.4平方公里拓展为56.31平方公里,改变了狮子山“有区无域”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市区东扩进程加快,我区逐步形成了车站新区、西湖新区、狮子山经济开发区三大区域,作为铜陵市主城区的轮廓初步显现。特别是三大新区建设为狮子山区未来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狮子山区未来发展增添了无限活力,更为狮子山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前提条件。四年来,全区上下不断探索适合区情的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由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立的开发开放、区域经济特色化和城乡一体化三大战略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工业强区、商贸富区、开放兴区、城市化四大战略转变。确立了集中建设一个省级开发区,打造两个特色园区,繁荣三个商业地带,壮大四大优势产业,形成五大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铜陵市东向发展的排头兵,统筹城乡发展的模范区,综合改革和发展的试验区。
200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002年1.6亿元的4.3倍,年均增长44.1%;工业总产值为2002年2.8亿元的4.3倍,年均增长4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2002年1.7亿元的4.6倍,年均增长46.9%;工业增加值为2002年8454万元的2.36倍,年均增长24%。财政收入为2002年2328万元的4.3倍,年均增长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002年1272万元的27.5倍,翻了四番多。在规模不断扩张,总量不断壮大的同时,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由单一工业到工贸并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0家增加到30家;产业结构由粗放加工向“节约型、效益型”发展转变。目前全区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高新技术产品5项,省名牌产品9个,省著名商标4个,13家企业被市列为中小企业促进工程重点培育对象,16家企业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比例由2002年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26.1%,上升到2006年的40%左右。农业从无到有,并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逐渐形成了双低油菜、苗木花卉、高效经果林、水生蔬菜种植基地和优质水产品、特色畜禽养殖基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得到发展,组建了“水生蔬菜”、“苗木花卉”、“畜禽养殖”三个专业协会。农业产业化进程日渐加快,八宝食品公司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华荣苗木公司等四家企业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不断壮大,全区有国家级致富带头人1人,省级2人,市级14人。四年来,共争取国家、省、市各类专项资金有3000万元,共建成二十多个项目。
过去的四年,狮子山北路、纬一路、北京东路延伸段、学士路、景观大道、沿新大道和即将开工的沿江高速下线、沿新路立交桥等建设,全面拉开了狮子山区路网框架,初步凸现出区域交通优势和发展的潜力。芜铜路东段拓宽改造、铜都大道扩建整治和天山大道改建,全面美化了城区东大门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初步改变了狮子山区“有域无市”的状况。
四年来,先后完成了先锋西村、狮子山村部、狮子山农贸市场及狮子山北路两侧改造。投资近千万元建设了狮子山供水管理站,协调建设了110千伏乌木山配电所和电网改造,三万多老城区居民用上了直供水、直供电。目前正在着手狮子山老城区规划改造,完善功能配套。在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下,立新旧城改造取得了实质性成效,新湖家园一期、二期已竣工7.9万平方米,较大程度地改善了立新地区居民的居住条件。顺凤公路建成通车,方便了“两矿一厂”居民的出行;向凤矿等地直供水,圆了“两矿一厂”居民“喝长江水”的愿望。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四年来实现新增就业岗位7034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42人次,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448人次,职业技能培训2365人次。构建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展开。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序进行,区属企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形成。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三年获得了市政府就业再就业目标考核优异奖或优秀奖。在全市率先实施农村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2004年6月到今年10月底,全区在册农村低保对象224户478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6.3万元。2005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每年发放种粮及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近200万元,并实现一卡式发放。农民购买农机得到及时补贴,全区共有20多户农民获得了8万多元的农机补助。农村抗旱排涝电费实行了财政合理补偿。实施了农村公路建设,共完成“村村通”20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并对部分村部及党员活动中心进行了改建。全面完成了泵站技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安全饮用水工程,惠及农民数万人。
认真落实“科教兴区”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施了“以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先后投入600多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四年来,共争取国债及专项资金先后改建了狮子山小学、龙港小学、柴塘小学及新石小学和农林小学,建成了柴塘小学、东山小学、狮子山小学等信息网;改造D级危房2381平方米,新建校舍4270平方米 ,维修校舍5000平方米,实现了一次性消除各类危房的工作目标。顺利完成4所国有企业划转学校的接收工作。教育经费“两个提高”、“三个增长”得到较好落实。高度关注农村贫困家庭、城市低保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共免除困难家庭学生各类费用40万元。
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2005年10月成功举办狮子山区首届体育运动会,填补了我区无重大体育活动的空白。连续四届开展了“社区文化月活动”,演出60多场次。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铜光等四个社区建立了社区图书阅览室,拥有使用面积600平方米,添置图书一万多册;立新等三个社区先后被授予市杜鹃花工程示范点,并得到市财政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扶持。先锋、新桥等7个社区安装了健身路径器材。组织参加了市文化艺术节和市农村文艺调演,《朝山礼赞》在首届调演中获得一等奖——凤丹金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积极推进,2005年试行当年农民参合率达95.39%。截止今年10月底已有544人领取了住院补偿金,总额达47.7万元。城乡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全区建有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个村级卫生室。1156户村民完成了卫生厕所改造。农村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82.21%。消灭了白喉、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等传染病,全区已连续五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控制在低发病水平。2003年、2004年出现“非典”及“禽流感”疫情时,全区上下共同构筑了坚实的防控网络,有效地阻断了疫病流入。
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得到深化。四年来,全区设立了52个免费避孕药具供应点,为5000余人次育龄妇女开展了查环查孕活动,为3250名无业育龄妇女开展了生殖健康检查。认真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5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城市无业人员及农村独生子女保健费不能兑现的难题。四年来,共发放“计生帮扶”资金15万多元。
过去的四年,是推进依法行政,凝聚发展合力的四年。四年来,大力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2005年矶山司法所办公楼投入使用;凤凰山司法所、东郊司法所经改造达到了规范化要求;新建的西湖司法所软硬件建设受到了省司法厅的高度赞扬。今年又争取司法所建设国债项目资金42万元。认真落实“四五”普法任务,以《行政许可法》实施为契机,强力推进依法治区工作。2005年8月,该区一次性通过了市“四五”普法工作考核验收。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突出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采取制度上墙、亮牌办公、建立政府网站公布政务信息、聘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义务监督员等一系列措施,力促政务公开化、透明化。进一步创新了招待费管理,以定额包干的方法,有效控制公务招待支出。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强化行政执法部门的权力运作监督,不断用制度来“管人、管事”。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工作。认真落实人大决议,扎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四年来共办理建议113件,提案121件。代表和委员多年呼吁的狮子山老城区居民用水难问题已经解决;随着“双朱”路的通车,狮子山叉路口“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狮子山区大发展、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千载难逢,任务无比艰巨。为此,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深化改革、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和新建项目为抓手,以开发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富区、开放兴区和城市化战略,推进东向发展,呼应长三角,融入经济圈,实现率先崛起、跨越发展。
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5%;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2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市目标水平,城乡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城市化率9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打造实力倍增的新型工业区。把狮子山经济开发区建成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特色产业明显的新型工业区,成为牵引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增长极。在全区形成服装设计加工产业集群、阀门管件制造产业集群、电子配套产品产业集群、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新型电光源和节能灯具产业集群,工业优势更加突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打造活力充沛的现代商贸区。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支撑的现代商贸区架构,即以车站新区为中心,西湖新区和老城区为支撑,以芜铜公路两侧商业街、车站新区商贸物流中心和城东市场区为基础,建成功能完善、服务配套、市场繁荣的商贸新区。
——打造人居适宜的生态文化区。以西湖新区为依托,建成职教园和体育公园,文化氛围日益浓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更加宜人,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初步形成以凤凰山为依托的旅游区、以东湖和农林为中心的农业休闲观赏区。
——打造和谐文明的铜都新城区。依托车站新区、西湖新区建设,高起点规划设计,建设一片,美化一片。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关系更加和谐。
三、关于2007年工作安排
2007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
工农业总产值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2%;
营业收入增长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32%;
财政收入增长2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招商引资安排4.5亿元;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
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就业再就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目标。
做好明年的经济和社会工作,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鼓励自主创新,促进经济跨越发展。
(二)突破瓶颈制约,全力化解发展难题。
(三)服务重点工程,抢抓跨越发展先机。
(四)突出规划先行,高标准抓城区建设。
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以符合城市规划为建设和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做好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强项目建设审查力度,所有招商引资进区建设的项目,必须先报区建设(规划)部门审查,严禁违规建设、无规划建设。
以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狮子山老城区分区规划为依据,加快芜铜路两侧、老城区五中后面地块的招拍挂进程。全面推进柳园小区、中南四期、过渡园区、立新旧城改造二期、区政府等地块的项目前期工作。做好东市开发区的土地置换工作,引导现有企业向开发区搬迁,逐步实现“退二进三”的目标,将市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尽快转化为现实资源。
依托开发区建设,逐步完善老城区路网和配套设施。完成城区主次干道的路灯安装,积极争取狮子山北路、纬一路、青霞路等道路基础设施能纳入市政统一建设管理。积极争取市财政资金,完成芜铜路路灯、公交站点建设,在狮子山老城区新建、改造1—2座垃圾中转站和1—2座收费公厕,初步建成龙湖路及相关配套公用设施,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推动新湖二期顺利实施,加快立新垃圾中转站建设步伐,早日投入使用。凤凰山、矶山等边远地区,积极争取市社区建设资金支持,编制一些项目,力争进入铜陵市政策资金的笼子。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改善基础设施,亮化、美化城区道路。
充分发挥行政执法队伍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以区执法大队为主导、镇街办联动的管理机制,实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管理全覆盖,并延伸到全区范围。继续实行开发建设会审制度,凡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开发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坚决杜绝一切违规开发建设现象的发生。按照现代小区建设的要求,跟踪落实东郊农民安置点及车站新区安置点的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大对正在实施的旧城改造项目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督查落实。没有配套或配套不到位的项目,要求开发商按照规划要求落实到位,坚决制止开发商只建商品房不完善配套公建设施的行为。
(五)坚持城乡统筹,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坚定不移地走统筹城乡发展之路。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在城市规划区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内,严格按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开发建设。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农民住房,全部就近到农民安置点内安置。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农民安置小区。积极稳妥推进转户和“村改居”工作,促进农民向居民转变。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通过留地安置等方式鼓励引导农民由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在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以外,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抓好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农民建房进行统一规划,成片建设。全面实施村庄整治,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环境优美、适宜居住、配套完善的新村庄。二是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特色品牌;以无公害农产品市场为龙头,形成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生态区建设步伐,开展创建生态示范村活动,推进农业经济再上新台阶。三是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切实关心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就业技能,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度关注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问题,按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城乡低保、城乡大病救助,就业援助、救急济难等救助作用,确保失地农民的生活不出问题。四是要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对城乡的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统筹安排布局,逐步缩小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推进城市化战略的实现。
(六)完善城市功能,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教育创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均衡教育。按照“学生城市化、管理规范化、条件标准化、制度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初步对农村小学进行全面规划和改造。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成果,集中财力对东山小学和金狮小学实施整体规划改造,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行“两免一补”,高度重视进城务工农民和留守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保障机制,探索发展社区教育、民办教育。加强科学普及,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疫病防控、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卫生信息网络覆盖全区。努力构建以西湖卫生院为主,社区(村)卫生服务站(卫生室)为基础的新型城乡卫生服务网络。2007年力争建成开源、铜霞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柴塘村卫生室。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加大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保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和全民身体素质。加强新时期老龄工作,重视做好老年人的社会化服务,不断丰富城乡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土地资源管理和矿产资源开采,坚决取缔违规、非法占有和使用资源的行为。严格新上项目“环评”制度,大中型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环保“三同时”和工业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区“十一五”规划要求。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奖惩力度,狠抓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应急处置机制。全年安全生产事故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范围内。
(七)高度关注民生,促进狮子山区和谐发展。
全面落实市里的各项惠民政策。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覆盖面。积极推进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巩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果,完善新型城乡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增强各类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和应急救助能力,健全廉租住房、贫困家庭子女助学、司法援助和残疾人救助等制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完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机制。强化就业基地建设和就业岗位开发,引导和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密型和服务型企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认真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劳务输出,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认真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健全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的责任体系。加强社会公共安全防范,健全和完善以人防、物防、技防为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经济犯罪和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将信访工作纳入法制轨道,落实信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妥善解决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规范化、制度化的人民内部矛盾调处机制。建立综治委、公检法、信访、镇街办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组成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真正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区”,把矛盾化解在区域范围内,努力营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积极做好国防动员、文明创建、民族宗教、档案保密、民政优扶、社会福利、志书修编等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八)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水平。
继续全面实行政府各项工作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全区干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公、检、法、综治、信访联动机制,为征地拆迁工作服务;继续深化区街分税制,进一步完善西湖镇、东郊办的财政税收体制,探索建立镇街办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和更为宽松的环境,激发镇街办集中精力抓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积极性,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进一步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强政府机关内控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提高政府法治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大力提高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为重点的全民法律素质,提高基层群众依法参与管理社会事务能力。探索建立司法监督和制衡机制,完善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司法公正。切实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
全面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推行绩效考核;继续完善政府聘用人才管理办法,为各项事业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进一步加强机关工作督查督办 ,促进机关作风切实转变、工作效率全面提升;加强诚信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积极推行电子政务;积极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发挥监察、审计监督职能,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惩治腐败机制,努力建设廉洁、务实、服务的政府。积极做好区行政中心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采取市场化运作,力争明年启动建设。主动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以扎实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为着力点,抓好实事工程建设,忠实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
|
- n.: Shizishan District
|
|
狮子山 |
|
|
|
西湖乡 | 西湖镇 | 凤凰山街道 | 狮子山街道 | 矶山街道 | 新庙街道 | 东郊街道 | 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