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福建 >福州 > 平潭县
显示地图
目录
概况 Pingtan County
  邮编:350400 代码:350128 区号:0591
  拼音:Píng Tán Xiàn 英译:Pingtan Xian 别称:岚
  
    平潭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福州市东南部海,东濒台湾海峡,西临海坛海峡,南近南日岛,北望白犬列岛,由海坛岛等126个岛屿和近千个岩礁组成,主岛海坛岛为全国第五大岛。地理坐标为北纬25°16′-25°44′,东经119°32′-120°10′。陆地面积371.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164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2006年)。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
  
    全县辖7个镇、8个乡: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平原镇、敖东镇、白青乡、屿头乡、大练乡、芦洋乡、中楼乡、东庠乡、岚城乡、南海乡。共有200个居委会、行政村。县政府驻潭城镇。
  
    境内地势低平,中部略高,地形以海积平原为主,南北有孤丘,海岸曲折蜿蜒。有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脚湖。年降水量1196.2毫米,年均温19.5℃。主要矿藏资源有花岗岩、石英砂。县道经娘宫渡口和全省公路相连。牛山渔场为全省三大渔场之一。有大小码头35座,主要渔港有澳前、流水。名胜有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海坛风景名胜区。南垄村的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田美村的江继芸墓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潭概况 Pingtan Overview
  平潭县简称岚,俗称海坛,亦称海山。邮编:350400;区号:0591;代码:350128。 
  平潭县素有“千礁岛县”之称,是著名渔业基地。位于省境东部海上,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371.9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9.2万(2009年),县政府驻潭城镇,通行闽东方言福清话。其主岛海坛岛陆地面积267.13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我国第五大岛,地扼台湾海峡要冲,距台湾仅68海里,平潭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岛县,其形成属于陆连岛性质,地形以花岗岩丘陵为主。中南部有三十六脚湖,为福建省最大天然淡水湖。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平潭古称“海坛”,南垄村 “壳丘头文化遗址”是福建省最早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7000多年前祖先们就在海坛岛栖息繁衍。秦汉时属闽中郡、会稽郡、侯官都尉,晋时属晋安郡原丰县,隋时属闽县,唐时属长乐县、万安县,五代以后属福清县(州),清嘉庆三年(1798年)二月改设平潭厅,属福州府。民国三年(1912年)10月14日,废厅置县,属福州府。1949年9月16日,平潭全境解放。9月23日,平潭县人民政府成立,先后隶属闽侯专区、晋江专区、莆田专区。1983年4月划归福州市至今。
  平潭龙凤头沙滩
自然地理 Geography
  平潭县简称“岚”,位于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东临台湾海峡,是福建省以及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岛县,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市、莆田县为邻,南近莆田县的南岛,北望白犬列岛。全县由126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371.91平方公里,滩涂6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99.82公里。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陆地面积267.13平方公里。全县岛屿多,海岸线蜿蜒曲折,其类型有基岩侵蚀海岸、红土侵蚀海岸、沙质塘积海岸、沙泥质和混沙质塘积海岸。沿岸海域广阔,其中0-10米等深线的浅海面积240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沿岸水域面积1129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海域面积256.4平方公里,40-80米等深线的近海水域面积4630平方公里。
  平潭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夏凉冬暖、霜雪罕见。春温低于秋温。多年平均气温19.6℃,最冷日平均气温10.2℃;最热日平均气温27.9℃.全年≥10℃的活动积温有6563度日,多年平均日照1919.7小时。雨热同季,旱雨季节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毫米,蒸发量1300毫米,为本省少雨区之一。季风明显,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季节多为东北风。风力年平均风速6.9米/秒,湾海地区全年大风(7级以上)日数为125天,是本省强风区之一。7-9月高温干旱,常受热带风暴影响,年平均6.3次。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大风、暴雨、干旱等。夏季大旱出现机率高达54%,为全省之冠。
  平潭龙凤头沙滩第一节 地 层
  平潭位于福建省武夷—戴云隆褶带东侧沿海地带,即闽东南沿海变质带,西邻闽东火山断拗带,东邻滨海断陷带,属中国东南沿海华夏古陆地质区域的一部分。
  在中生代以前,闽东南沿海为一隆起区,自中生代侏罗纪后的燕山运动起,发生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大规模火山岩浆喷发及岩浆岩侵入。由于遭受到强烈的构造应力挤压和左旋扭动作用,带内岩石普遍产生韧性剪切变形或破碎带,或破劈理带,以及长乐—诏安断裂带等。经后期的岩脉活动和岩浆热液作用,上述变质带及其断裂大多数被酸性、基性脉岩贯入或被硅质充填与硅化作用所固结而稳定。而台湾西侧的“滨海断裂”,大致沿福建滨海50米等深线而与之垂直或斜交的北西向及近东西向断裂,是造成海岸曲折,港湾、半岛、岛屿发育的重要因素。大规模的岩浆喷发和岩浆侵入伴随着强烈的断裂活动,至燕山运动晚期基本形成格局,确定平潭地质基础、地貌轮廓和矿藏分布。新生代第三纪的地壳运动(即喜马拉雅运动,简称喜山运动),以及第四纪的世界性冰河期的影响,又导致陆海一系列的升降运动。升降运动的基本特征是:以继承性的隆起回升为主,局部地段沉降或相对稳定;差异升降活动幅度大,速率快;以竹屿口—县城为隆起中心,与其他的隆起或沉降地段成波浪式起伏状的构造形态;升降幅度和速率的差异反映断层和断块构造的差异。至全新世早期,平潭岛礁仍因海侵而下降,但幅度不大,惟芦洋埔和七里埔一带同时受断陷的影响,下降最烈,海积—风积层厚度达40余米。从全新世中期开始,平潭海岸转为上升为主,海岸线继续外移,岛屿面积不断扩大,整个平潭岛的雏形基本完成。这时期,三十六脚湖所在的古海湾在上升中因湾口为泥沙淤积而形成泻湖。近2000年内,芦洋埔在缓慢上升中形成为平原。由于地壳不断抬升,平潭境内至今仍保留有六级海蚀阶地和三级海积阶地,前者在三十六脚湖一带尤为明显,后者则以海积平原为主。
  平潭敖东将军山第三节 构 造
  平潭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属华夏构造体系。
  在区域构造上,平潭位于武夷—戴云复式隆折带东侧的闽东南沿海变质带,东与台湾海峡沉降带相邻。通过卫星遥感信息处理,认为平潭地质构造背景,属于平潭—东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其基底由前泥盆纪变质岩和印支—燕山早期构造层组成,受燕山早期至晚期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形成以燕山晚期为主的火山构造和断裂构造格局,成为比较完整的以花岗岩为主体的构造块体。
  根据福建省卫星影像地震构造显示,平潭县处于福建省最大的活动断裂构造带北北东—北东向的长乐—诏安带的东北端。长乐—诏安断裂带的主断裂形迹大致沿闽江口—长乐—福清、惠安、泉州、厦门至漳浦、诏安一线出露,总长度大于350公里,宽度约40公里,总体走向为北北东向。该断裂形成于燕山期,明显控制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喷发活动。长乐—诏安带的东侧两条活动断裂穿过海坛岛域内:第一条为平潭县东南—东山县兄弟屿断裂线,位于离大陆30公里,水深40~50米等深线附近的海域,断裂线状界面清晰。第二条为平潭县平原乡—东山县澳角断裂线,切过海湾,是沿海丘陵岛屿链带和平原台地区的界域。平潭北部海域诸岛,又受福建北西向活动的断裂带南平—福州断裂控制,呈条带状排列。
  平潭大练岛 除上述的构造线外,其中规模相对较大的区域性断裂有平原—高山断裂及平潭岛东侧的滨海断裂。这些次级断裂均发育在燕山期火山熔岩和花岗岩中,并以近乎平行的方式展布。
  平原—高山断裂 该断裂出露于平潭岛北部平原,经过海坛海峡至福清高山一带,断裂成群出现,地表可见长度5~10公里,总长达36公里以上。在平原附近可见两条呈北东40度走向断层平行出露,中间被第四纪覆盖,倾向北西,倾角60~80度。该断裂自燕山晚期形成后,还多次发生活动,但在晚更新世时期基本停止活动而进入侵蚀风化作用时期。
  平潭东侧滨海断裂 该断裂大致沿福建滨海50米等深线分布,总体走向北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较陡,由数条呈雁列式排列的压扭性断裂组成,总长度大于400公里,宽度约12公里。断裂形成于燕山晚期,在喜山期仍有明显活动,至第四纪断裂活动有所减弱。该断裂中南地段,曾多次发生中强地震,说明该断裂是福建沿海最主要的地震断裂。
  通过对断裂活动产物形成年代鉴定,平潭断裂活动年代以第四纪中更新晚期为主,即大约在距今12~27万年间有过明显活动,至全新世(1.0万年)趋于稳定。
  平潭仙人井
社会环境 Social environment
  平潭县辖7个镇8个乡,203个行政村(居),总人口近40万。资源丰富,拥有16亿吨石英砂、8亿立方米花岗岩、409公里海岸线、283 处天然港澳以及数10处天然深水港湾;8大景区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澳港为国家一级渔港和台轮停泊点。娘宫是进出岛全天候滚装轮渡码头,还有南中港台轮停泊点、竹屿港等较有名,发展港口经济条件良好。
  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3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财政总收入13599万元,增长20.4%;地方财政收入10171 万元,增长18.8%;农林牧付渔总产值23.44亿元,增长10.9;工业总产值6.52亿元,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亿元,增长34.9%;粮食总产量2.42万吨,增长17.7%;水产品总产量31.6万吨,增长4.1%;出口总值505 万美元,增长25.9%;固定资产投资9.11亿元,增长2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2亿元,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3880元,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7%。
  2004年,平潭县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成效。船舶修造业异军突起,已建成利亚、长泰、看澳、雄鹰等5家,其中生产万吨以上轮船的省级重点企业有2家。2004年,风力发电开发方兴未艾,长江澳首期6000千瓦风电场完成产值858万元;投资8.6亿元的二期风电场得到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复,即将动工建设。水产加工业取得突破,金富琳食品有限公司、建隆水产有限公司、芬尾冷冻厂、坤顺水产实验养殖有限公司分别被评为省、市级龙头企业和山海协作重点骨干项目单位,海源水产有限公司基本建成。国有资产经营收入343万元,增长212%。
  2004 年,仅海运业和房地产业的民营资本投入近20亿元。2004年,新发展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21组,为全省之最;工厂化鲍鱼养殖新发展2家,鲍鱼育苗场发展到40家,年育苗总量达6000万粒;高优品种绿美大葱种殖出口基地发展到200公顷;野鹅山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水仙花种植基地等项目取得新进展。当年,平原、白青、岚城等乡镇实施4个土地治理整理项目,面积超过万亩。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发展远洋捕捞、新增远洋渔船4艘,远洋渔船总数达49艘。同时,完成沿海防护林更新改造274.33公顷;完成36个村通水工程。隧道工程业发展壮大,据统计,平潭籍隧道公司年承揽工程量占全国四分之三的份额,年创产值40亿元。其中福建省隧道工程总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革,2004年实现产值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9.8%;海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实现产值3.96亿元,增长21.9%。2004年,海运业发展迅猛,投资8亿元,新增7艘55万吨载重国际航线船舶;投资8.75亿元新增70艘35万吨载重国内航线船舶。全县拥有各类运输船800多艘,运力超过150万吨,位列全省第一。城区面积由1998年的7平方公里扩大到10.5 平方公里。2004年,新建东大街龙山段、中湖支路和西康路,改造完成万顺路和洗布溪桥涵,县职业中学综合楼、县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县体育场、翠园全面改造完成并向公众开放,污水处理厂、城关小型森林公园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房地产业发展迅速,23家房地产企业当年完成投资2.23亿元,增长75%。幸福洋二期围垦工程面积813.33公顷,建成全国之最的蛤苗良种培育基地,已完成投资6700万元,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交战公路二期建成通车。同时,县医院病房大楼及医疗急救体系、县疾病控制中心大楼、县法院审判大楼、澳前东区供水工程、敖东供水工程、屿头供水工程等项目已经建成或正抓紧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成,有近2万人享受城乡低保,年发保障金926.7万元。2004年,投入海峡大桥注册资本金500万元,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立项。国家发改委委托专家组进行现场项目评估,基本同意平潭海峡大桥方案。当年投入2060万元修建在建陆岛交通码头8座;投入1.29 亿元建设环岛公路3条。同时,还完成水泥险路面建设106.13公里,其中,农村路网43条99.6公里,优质公路通车里程创历史之最。
  2004年,全岛规划港口建设,其中可建万吨位级以上的港口有10多处。具备建设国际商港的条件,尤其是福建省启动全省滨海公路和大港口、大码头计划,平潭建港优势更加凸显。正在规划建设东澳中心渔港和万吨级以上的深水码头,形成以东部对台经贸合作、工业加工区和保税仓库,西北部延伸与松下港、元洪港、长乐空港构成港口产业区。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应改善,海岛的环保质量也逐步优化。
行政区划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福建省福州市辖县,县人民政府驻潭城镇,全县辖7个镇、8个乡: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平原镇、敖东镇、白青乡、屿头乡、大练乡、芦洋乡、中楼乡、东庠乡、岚城乡、南海乡。共有200个居委会、行政村。
  潭城镇
  面积12平方千米 人口4.69万人(2004年末) 代码350128100
  系县政府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8个社区、4个行政村,87个街庄、56个村民小组:~001_辕门居委会、~002_右营居委会、~003_瑞龙居委会、~004_城东居委会、~005_红山居委会、~006_宝湖居委会、~007_中埔居委会、~008_桂山居委会、~201_城北村、~202_城南村、~203_城中村、~204_北门村。
  苏澳镇
  面积17.3平方千米 人口4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101
  位于平潭县西北部。辖18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201_苏澳村、~202_钟门村、~203_龙头村、~204_红旗村、~205_下苏澳村、~206_斗魁村、~207_梧峰村、~208_和平村、~209_友谊村、~210_五一村、~211_斗门村、~212_紫霞村、~213_齐富村、~214_南海村、~215_民主村、~216_看澳村、~217_先进村、~218_西楼村。
  流水镇
  陆域面积47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500平方千米 人口5万多人(2004年) 代码350128102
  位于平潭县东北部。辖26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201_流水村、~202_户楼村、~203_砂美村、~204_磹水村、~205_君山村、~206_渔屿村、~207_北港村、~208_山门村、~209_坑北村、~210_谢厝村、~211_五埕村、~212_模镜村、~213_松厝村、~214_南松村、~215_新湖村、~216_大埕村、~217_大澳村、~218_西楼村、~219_山边村、~220_裕藩村、~221_东美村、~222_下厝场村、~223_五星村、~224_港东村、~225_松南村、~226_后田村。
  澳前镇
  面积28.3平方千米 人口4.28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103
  位于平潭岛东部,三面临海。辖21个行政村:~201_澳前村、~202_东澳村、~203_岭前村、~204_龙山村、~205_官姜村、~206_龙北村、~207_玉道村、~208_玉楼村、~209_井边村、~210_光楼村、~211_光裕村、~212_紫兰村、~213_上井村、~214_龙南村、~215_磹角底村、~216_前进村、~217_东星村、~218_中甲村、~219_磹报村、~220_东光村、~221_南赖村。
  北厝镇
  陆域面积58.5平方千米 人口3.8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104
  位于海坛岛的中南部,其娘宫码头是平潭县进出岛的门户。辖19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201_湖西村、~202_北洋村、~203_厝祥村、~204_澳尾村、~205_务里村、~206_跨海村、~207_先建村、~208_红山村、~209_红湖村、~210_北厝村、~211_庄上村、~212_娘宫村、~213_芦山村、~214_山利村、~215_天山村、~216_大厝基村、~217_美楼村、~218_湖南村、~219_吉钓村。
  平原镇
  面积23.68平方千米 人口2.6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105
  位于海坛岛北部中心。辖14个行政村:~201_平原村、~202_剑湖村、~203_榕山村、~204_上攀村、~205_红卫村、~206_凤美村、~207_山显美村、~208_梧凤村、~209_燎原村、~210_江楼村、~211_梧凤楼村、~212_当盛村、~213_半山村、~214_瓦窖村。
  敖东镇
  面积23.7平方千米 人口3.14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106
  位于平潭县海坛岛南端突出部。辖15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201_新垅村、~202_敖网村、~203_向阳村、~204_龙海村、~205_建民村、~206_仙霞村、~207_苍海村、~208_东坑村、~209_华东村、~210_建星村、~211_桥锦头村、~212_渔庄村、~213_青观顶村、~214_钱便沃村、~215_大福村。
  白青乡
  面积6.7平方千米 人口2.03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200
  位于海坛岛的西北部,三面临海。辖10个行政村:~201_青峰村、~202_白胜村、~203_白沙村、~204_丰田村、~205_岱峰村、~206_玉堂村、~207_招康村、~208_国彩村、~209_南盘村、~210_东占村。
  屿头乡
  面积12.5平方千米 人口1.6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201
  位于海坛海峡西北部,地处长乐、福清、平潭3县(市)海上交界处。由7个岛屿和40多个礁石组成,辖10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201_东珠村、~202_乐屿村、~203_屿北村、~204_后党村、~205_东贵村、~206_东京村、~207_田下村、~208_玉瑶村、~209_旺滨村、~210_屿南村。
  大练乡
  面积13平方千米 人口8962人(2004年) 代码350128202
  位于平潭县西北部,由大练岛和小练岛组成。辖9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201_立新村、~202_西礁村、~203_秀礁村、~204_东礁村、~205_渔限村、~206_月举村、~207_舍仁宫村、~208_瑞洋村、~209_围东村。
  芦洋乡
  面积31.81平方千米 人口6800多人(2004年) 代码350128203
  位于海坛岛腹部,属乡场合一建制。辖7个行政村:~201_洋中村、~202_芦北村、~203_黄土墩村、~204_马腿村、~205_西边寮村、~206_鹿楼村、~207_大渊村。
  中楼乡
  面积19.45平方千米 人口2.25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204
  位于平潭县北部中段。辖11个行政村,2个直属村民小组:~201_中楼村、~202_冠山村、~203_湖山村、~204_昆湖村、~205_大坪村、~206_凤楼村、~207_南楼村、~208_大中村、~209_韩厝村、~210_盐田村、~211_芦南村。
  东庠乡
  面积4.46平方千米 人口1万多人(2004年) 代码350128205
  位于平潭县东北突出部,四面环海。辖8个行政村:~201_澳底村、~202_东风村、~203_澳星村、~204_东进村、~
  205_鲎北村、~206_东霞村、~207_湖边村、~208_南江村。
  岚城乡
  面积34.2平方千米 人口2.3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206
  位于平潭县中部,地处城郊。辖13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201_正旺村、~202_上楼村、~203_新桥村、~204_霞屿村、~205_白山村、~206_流东村、~207_东屿村、~208_新门村、~209_上洋村、~210_下洋村、~211_矾屿村、~212_中湖村、~213_中南村。
  南海乡
  面积10.2平方千米 人口1.01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207
  位于平潭县最南端的渔业岛乡,主要由塘、草屿等28个岛屿组成。辖7个行政村:~201_陈厝村、~202_莲澳村、~203_西门村、~204_江尾村、~205_后坑村、~206_北楼村、~207_南中村。
  集 镇
  一、潭城镇
  潭城镇位于海坛岛中部,东与澳前镇接壤,西至洋潮屿村,南至万宝山,北与县国营林场为邻,面积10.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15亩,林地面积1402亩。1995年,下辖6个居民委员会,4个村民委员会,8568户(其中农业户2134户),人口4.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84人)。清雍正九年(1731年)四月县丞署设址于此地后,历代县政府机关均设址于此,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雍正八年(1730年),其境属候均区。民国15年(1926年)属第一区;民国20年设潭城镇,仍属一区;民国31年8月撤销区署,直属县政府;民国32年10月改设乡镇,潭东乡并入潭城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潭城镇直属县政府,1950年2月属四区;1956年直属县政府;1958年8月,潭城与潭东合并为潭城分社。1961年7月潭东分出,设潭城人民公社。1970年6月潭城人民公社与红心农场合并,改称为红心人民公社,1978年9月复称潭城人民公社。1980年4月分为城关镇和岚城人民公社,1982年9月改称潭城镇人民政府。
  民国时期,潭城镇海上运输业较为发达,重点发展商贸业,手工业有所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农业为主,在沙埔地上开展植树造林,开垦耕地,成为县内重要的产粮区。1961年粮食总产量1390吨,占全县总产量的11.7%。1978年总产量达4725吨,占全县总产量的18.8%。1980年以后随着县城东移,大片耕地被占用,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乡镇企业和商贸业,先后建立有机电、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和中外合资企业近40家,镇属平潭机电厂生产的深水泵为自行研制的专利产品,畅销全国各地。1990年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是以宾馆旅社、酒家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发展尤为迅速,共有100多家。到1995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520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013万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其中工业总产值1598万元,商贸、餐饮业总产值1804万元。
  镇境内拥有全县最大的集市贸易和商品集散地。辖区内有平潭一中、城关中学、职业中学以及4所小学。建有县文化馆、广播站、电视差转台、气象台、新华书店、影剧院、体育场、医院等文化体育卫生设施。县城东部的龙凤头海滨沙滩和森林公园,已成为平潭县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每年接待大批游客。
  二、苏澳镇
  苏澳镇位于海坛岛西北端,东与平原毗邻,西与福清市隔海相望,南临海坛海峡,北与大练岛隔海对峙。总面积20.4平方公里,耕地7501亩,林地5178亩,滩涂18450亩。1995年,下辖18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7748户,3.49万人。镇址设在苏澳村,距县城18公里。
  民国元年,现苏澳镇辖区,除钟门属朴秀区外,其余均属斗门区;民国15年属三区;民国20年6月,属三区辖下的三民乡和新民乡;民国26年属三区辖下的土库、苏澳联保;民国28年9月复属三区的三民乡和新民乡;民国31年8月撤区署,三民乡和新民乡合并成立苏澳镇;民国32年10月,屿头乡并入苏澳。民国38年9月属三区;1956年3月设苏澳区;1958年4月设苏澳乡,8月改为苏澳大队,属平潭县人民公社平原分社;1961年7月设苏澳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恢复苏澳镇。
  苏澳镇海岸线曲折蜿蜒,形成许多天然澳口,较大的有苏澳、钟门下澳、看澳等。苏澳是天然避风港。宋嘉祐四年(1059年),设巡检司,或驻于钟门,或驻于苏澳,管理海上过往船只,出海巡防。绍兴年间,苏澳与松林、南日并称三寨。现设有苏澳航管站,为平潭至福清海口和长乐松下的客货船起点站,又是县内班车的一个终点站,也是全县渔农业生产资料的重要转运站。
  苏澳镇以渔为主,海上运输业发达。自古就是海上贸易集散地。据《方舆纪要》载,苏澳、钟门、连街自宋初就与外地通商,渐成集市,被称为“船舶三都会”,“入口以柴米为大宗,出口以鱼盐为大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镇内先后开办造船厂、机械修配厂等小型企业。60年代后,外海捕捞和近海定置网、小拖缯作业兴盛,产量和产值较高。1981年,全镇拥有渔船326艘,舢板120条,共1795吨位。80年代开始,近海养殖和钓石斑鱼作业发展迅速,水产品年产量达4500吨,总产值达21万多元。90年代初,蛏、蛤、紫菜的养殖已具有一定的规模,钟门村建成网箱养鱼基地,水产品远销港澳及日本等地。1995年,水产品总产量达8100吨,总产值3508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占工农业总产值4113万元的85.3%。
  辖区内的看澳村海滩遍布海蚀风化岩,“半洋石帆”是全国罕见的花岗岩海蚀柱,是古时平潭十景之一,被明朝语言学家陈第称为“天下奇观”,吸引大批游客前往观光。
  三、澳前镇
  澳前镇地处海坛岛东南突出部,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直线距离68海里,南靠坛南湾,西北与潭城镇紧邻,面积28.39平方公里。耕地6876亩,林地6304亩,滩涂3300亩。1995年,下辖21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9306户,4.09万人。镇址设在澳前村,距城关10公里。
  民国元年,属高平区,共有45个自然村。民国20年,属一区辖下的潭东乡。民国26年属一区辖下的东澳乡。民国38年9月16日,属一区辖下的潭东乡。1961年设立潭东人民公社。1984年9月撤销公社建制,成立潭东乡人民政府,12月更名为澳前镇人民政府。
  澳前镇东面有牛山渔场,盛产大黄鱼、带鱼和梭子蟹等,是福建省最大的渔场。观音澳依傍镇西,是天然良港,也是平潭县重要渔港,拥有发展水产业的优越条件,并建有500吨级深水码头。1979年1月,观音澳被国务院批准为台湾渔轮停泊点,成为海峡两岸交往的重要窗口。
  全镇以渔业为主,捕捞、养殖及水产品加工是全镇经济的三大支柱。90年代后,大力发展砂石加工业和以龙凤头海滨浴场为依托的旅游服务业。动工兴建少雄山开发区。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8542万元,其中渔业总产值6214万元。
  四、北厝镇
  北厝镇位于海坛岛中南部,南、北、东侧分别与敖东乡、岚城乡、澳前镇接壤,西面隔海与福清市小山东相望。全镇面积50.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705亩,山林20684亩,滩涂浅海13050亩。1995年,下辖18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7242户,3.49万人。镇址设北厝村,距县城7公里。
  民国元年,属于敖网区、北海区、庄上区。民国20年,县境内设5区辖15乡,属于五区辖下的复兴乡、潭南乡。民国26年,属二区辖下的湖南、北厝联保。民国38年9月16日后,属二区,区公所驻地北厝,1958年3月设立湖西乡,8月并入敖东人民分社,1961年复设北厝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建立北厝乡人民政府。1992年撤销北厝乡,设立北厝镇。
  北厝镇西北部、东部地区有滩涂浅海,养殖业历史悠久;西部、西南部盛产贝类。1961年后,竹屿口海堤填筑后,西北部逐步发展为综合养殖区。1973年火烧港围垦后,南部浅海建设成为盐场。
  北厝镇水陆交通便捷。竹屿港、娘宫港是平潭与内陆交往的主要港口。娘宫金井建有5000吨级散杂货码头,已辟为二类口岸。由于滩涂宽阔,海水养殖发展迅速。竹屿、娘宫、吉钓、小湾、南后澳等处已辟为养殖基地,养鱼6000多网箱。有镇办化工厂、养鳗场、石板材厂各1家,小盐场3家,运输船30多艘,1000多吨位。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148万元。
  镇境内的南寨山,因象形山石众多,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动工兴修环山路。三十六脚湖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环境清幽,是县域内重要的生态自然保护区。
  五、流水镇
  流水镇地处海坛岛东北突出部,东北与东庠岛隔海相望,东临台湾海峡,西与中楼乡相邻,南与岚城乡接壤,总面积33.05平方公里,有耕地12262亩,滩涂5100亩。林地15460亩。1995年,下辖25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12229户,4.88万人。镇址设流水村,距县城9公里。
  民国元年,流水镇大致为原坑北区行政区域范围。民国20年设平沙乡属二区;民国26年1月辖下的北苑、君山设立联保;民国28年9月复设平沙乡;民国31年8月撤销区署,平沙乡并入中正乡。民国38年9月分设流水、五湖、君山、裕藩等乡,属一区;1952年属六区;1956年并入中楼区;1958年4月撤区并乡,分设流水乡、君山乡;当年8月属流水分社;1961年建立流水人民公社;1984年9月恢复流水乡。1994年12月撤销流水乡,建立流水镇。
  清以前流水就是一个鱼货集散地。清康熙年间是一个汛地。流水镇的西部是农业区,东部是县重点渔区。50年代至60年代初,渔业生产以近海捕捞为主,海水养殖较少,渔业机械化程度不高,渔船595艘,3343吨位,多为非机动船。1963年粮食总产量2067吨,占全县总产量的14.1%;渔业总产量7603吨,占全县的23.3%。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农业生产得到加强,抗旱排捞能力不断提高。渔业的机械化程度逐步增强,渔业生产开始向外海发展,并拓展国内其他渔场。1978年农业总产值1417万元,其中渔业产值908万元。粮食总产量2953吨,渔业总产量1.10万吨。80年代以后在发展渔农业生产的同时,其他经济发展迅速。渔业生产贯彻养殖、捕捞、加工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外海捕捞和远洋捕捞,滩涂养殖发展迅速,养殖蛎、蛤、海带、紫菜、贻贝等。以水产品加工业为主的镇、村办企业迅速发展,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达10多种,成为平潭县重要的出口基地。1995年,全镇拥有渔船524艘,1.34万吨,已形成3个千亩养殖片,海水养殖面积达2800亩,镇、村办企业101家,产品出口的有40多家。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3.1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46亿元(1990年不变价),其中:渔业总产值5450万元,工业总产值8237万元。外贸出口收购总值占全县出口额的80%。渔业总产量4.13万吨,占全县总产量的26.6%。
  镇境内的君山、王爷山和“仙人井”为游览胜地。
历史文化 History and Culture
  据平潭县平原乡南垄村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证,平潭远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据民国《平潭县志》引《天下郡国利病书》、《福州府志》:唐为牧马地,宋初置牧监,不久撤销,允许岛民耕作,并增兵驻守。宋嘉祐四年(1059)在钟门(今属苏澳镇)设巡检司,掌管海上巡防。明洪武年间,为防备倭寇袭扰,强迫岛民迁徙内地,致使岛上百业荒废,满目疮痍。此后,又因数度“禁海”、“迁界”。直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禁令解除后,渔业生产与海上运输开始复苏。清咸丰(1851~1861年)以后,平潭成为福建对台贸易主要口岸之一。此后一段时间,社会相对安定,渔、农、盐、商等业有所发展,文化教育渐兴。然而,平潭长期未能独立建制,历代政府只重屯兵固防、设卡取税,对经济、文化建设投入甚微,因而,始终未能改变平潭落后封闭的状态。
  民国元年(1912年)平潭获准建县后,时局动荡,匪乱如毛,加上瘟疫蔓延,民众难以安居乐业。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和伪军多次窜犯平潭,抢掠劫杀,导致百业凋零,民不聊生。解放战争爆发后,平潭又陷入困境,直至1949年9月16日全境解放。
  语言文化评话
  民国时,平潭评话艺人不多,进岛说唱多是福州、福清等地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文化馆组织评话艺人,走乡串村,巡回说唱。1950年秋,县召开第一次业余文艺工作者代表会,评话艺人被邀请参加。1953年9月,第一区评话艺人为配合土改反霸,将评话艺术溶进幻灯放映进行宣传,很受群众欢迎。
  “文化大革命”期间,评话艺术受到冷遇,因无书可说,多数评话员改从他业。1979年5月,县文化局召开评话、讲书、伬唱艺人座谈会,交流创作、演出经验。6月,成立平潭县评话伬唱协会,会员36人,其中评话艺人12人。1980年10月,俞昌仁创作的历史题材评话本《血溅钟楼》,参加莆田地区举行的评话会演,获得剧本创作奖,王秀明获演出奖。1983年11月,县文化局邀请省著名评话艺术家吴乐天、林木林、叶神童等到平潭演出,县评话伬唱协会组织评话员观摩学习。
  90年代,评话艺术难以在艺术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经常从事说唱演出的评话员仅剩2~4人。1995年,全年演出不足10场,听众不足几千人。
平潭沙雕节 Pingtan Sand Sculpture Festival
  03-05平潭顺利主办了3届国际沙雕节.沙雕节邀请了美国、加拿大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沙雕手创作了秦始皇兵马俑、万里长城烽火台、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神像、埃及金字塔、罗斯德岛巨像以及孙中山、岳飞、郑成功.沙雕节期间还举行了文艺晚会、沙雕啤酒狂欢节、沙雕人体彩绘秀、少数民族风情表演、大型风筝放飞、沙雕摄影大赛、南少林武术擂台赛、福建省首届精英男模选拔赛、福建省首届沙滩小姐大赛、时装秀等形式多样、娱乐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配套活动。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旅客。
名胜古迹 Monuments
  龙王头海滨浴场
  三十六脚湖
  崇台观日
  海蚀拱门观潮
  片瓦仙踪
  指动石
  南寨石林
  琉球国驸马墓
  新石器时代遗址3处
  石牌洋
  仙人井
  王爷山
  君山
  将军山
  海坛天神
  ...
物产 Property
  矿产有花岗岩、石英砂、明矾、黄铁、铜、高岭土矿等,花岗岩储量约8亿立方米,富有名贵的黑、墨绿、芝麻等品种;石英砂储量10亿吨,含硅量高达96%以上。 水生动物有鱼、虾、蟹等679种,其中海洋鱼类242种,海水虾、蟹类73种,海水软体动物(贝类)有169种,漂游生物266种。 土特产有白沙蝴蝶干、平潭贝雕、平潭对虾、塘屿磹、紫菜等。
经济社会 Economic and social
  2008全年生产总值52.56亿元,增长10.4%;农业总产值32.42亿元,增长2.4%;财政总收入2.36亿元,增长21.5%;地方财政收入1.75亿元,增长25.7%;出口总值完成150万美元,同比下降82.0%;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9亿元,增长127.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4871元,增长11.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以内。
  工业。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1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6.33亿元,增长34.8%。金山工业区平潭园规模以上企业达7家,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0.1%。规模以上船舶修造、风力发电、砂石加工、水产品加工等产业成为平潭县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7.2%。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长江澳二期风电10千瓦项目,投产(两个多月)发电量达8800万千瓦时,实现产值4206万元;远大船厂开工建设;金坛康娱橡胶工程材料公司完成部分厂房建设,开始安装设备。
  农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5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0.57万公顷、产量2.65万吨,与上年持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全县集中免疫率达100%。水产业继续稳步发展,捕养结构进一步优化,水产品总产量30.86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6.2万吨、增长6.6%,海洋捕捞产量18.3万吨、下降3.0%,捕养结构比例调整为53∶47新增深水抗风浪网箱4组,总数达43组。高优养殖品种不断发展,全县鲍鱼育苗场发展到70家,全年养殖鲍鱼7100万粒。福建省坛紫菜原种场动工建设;水产品精加工企业发展到9家,全县水产品加工量达7.1万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成青峰二级渔港和澳前紫兰、南海北楼2座三级渔港。实施国债沿海防护林更新改造333.33公顷。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全县森林绿化率达32.9%,投入巨资对三十六脚湖水源地进行治理,建成苏澳、中楼2个自来水扩建工程,完成初级供水工程27处、受益3.2万人。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卫生院提升改造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有序铺开。实施敖东、澳前、北厝、芦洋4个乡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近1000万元、受益面积400公顷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派驻挂职帮扶76个行政村,筛选确定10个行政村作为重点帮扶的先行示范村。
  第三产业。制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规划》和《物流发展规划》,社区小型超市布局逐步完善。房地产业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4.19万平方米,增长25.7%。西航路建材一条街格局基本形成。旅游景区综合整治工作通过省建设厅验收,并获国家建设部免检资格;完成石牌洋景区7000平方米停车场的土石方工程和旅游接线水泥路建设;全年来平潭游客超过2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近1亿元。
  城乡建设。长江港二期风电、县污水处理厂、城区电网改造、城区主街道“亮灯”工程、上流线和流大线公路改造、苏澳钟门陆岛交通码头、县殡仪馆、县教师进修学校综合楼等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海峡大桥、远大船厂、城南学校、县中医院门诊楼、金坛康娱橡胶工程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澳前沙塔澳风场开展海上风电前期调研论证工作。11万伏输变电Ⅱ回路项目完成前期筹备工作。投入2462万元,建成34条、总长57.25千米的农村水泥路,全县行政村居水泥路通达率为99.5%。乡镇通宽带,村村通电话;城区规划面积从18平方千米扩大至40平方千米,优先发展城区公交,开通3条城区公交线路,投放26辆公交车和90辆出租车。理顺城区环卫管理体制,大力治污,节能减排,主要汚染物总量减排项目完成比率为100%。
  社会事业。推动科技创新,实施鲍鱼和长竹蛏人工放流增殖项目试验取得明显成效。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远程教育建设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市“对县督导”评估,高考综合评定在全市8县(市)名列第2名,有5所中学受到表彰。公共卫生服务朝着有效、安全、价廉的方向转变,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县图书馆被评为省十佳图书馆;闽剧《九月无灾》、《福州女人》分别获得中国戏剧文学奖银奖和铜奖。投资160多万元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平潭籍运动员在第十三届省运会上夺得4枚金牌,县第八届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完成19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65个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以及全县广播电视地面卫星接收调星工程。计划生育顺利通过省人口计生委中期抽查和年终考核,全县人口出生水平稳定在12‰,政策符合率达86.71%。完成平潭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及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社会保障。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安排100多万元救灾救济,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帮扶近780户低收入家庭脱贫。启动实施7个村200户600人的安居“造福工程”。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2%以内,城镇新增就业203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200人,实现下岗失业再就业135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农民25.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82.8%。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共免1040万元,受益学生3.74万人。资助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进入大中专读书29人,资助资金达4.3万元。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8.75万元。为农村残疾人解决低保,完成白内障手术160例。使1608户2536名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达到温饱水平,投入48万元为26户农村贫特困残疾人无房户、危房户改建新建房屋。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标准,启动廉租住房制度。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等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扎实推进。保障粮食安全,完成3534吨库存粮食轮换任务。投入500万元,用于三十六脚湖生态建设。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创建“平安平潭”取得成效。
自然地理 Geography
  平潭县简称“岚”,位于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东临台湾海峡,是福建省以及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岛县,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市、莆田县为邻,南近莆田县的南岛,北望白犬列岛。全县由126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371.91平方公里,滩涂6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99.82公里。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陆地面积267.13平方公里。全县岛屿多,海岸线蜿蜒曲折,其类型有基岩侵蚀海岸、红土侵蚀海岸、沙质塘积海岸、沙泥质和混沙质塘积海岸。沿岸海域广阔,其中0-10米等深线的浅海面积240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沿岸水域面积1129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海域面积256.4平方公里,40-80米等深线的近海水域面积4630平方公里。
  平潭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夏凉冬暖、霜雪罕见。春温低于秋温。多年平均气温19.6℃,最冷日平均气温10.2℃;最热日平均气温27.9℃.全年≥10℃的活动积温有6563度日,多年平均日照1919.7小时。雨热同季,旱雨季节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毫米,蒸发量1300毫米,为本省少雨区之一。季风明显,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季节多为东北风。风力年平均风速6.9米/秒,湾海地区全年大风(7级以上)日数为125天,是本省强风区之一。7-9月高温干旱,常受热带风暴影响,年平均6.3次。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大风、暴雨、干旱等。夏季大旱出现机率高达54%,为全省之冠。
  平潭龙凤头沙滩第一节 地 层
  平潭位于福建省武夷—戴云隆褶带东侧沿海地带,即闽东南沿海变质带,西邻闽东火山断拗带,东邻滨海断陷带,属中国东南沿海华夏古陆地质区域的一部分。
  在中生代以前,闽东南沿海为一隆起区,自中生代侏罗纪后的燕山运动起,发生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大规模火山岩浆喷发及岩浆岩侵入。由于遭受到强烈的构造应力挤压和左旋扭动作用,带内岩石普遍产生韧性剪切变形或破碎带,或破劈理带,以及长乐—诏安断裂带等。经后期的岩脉活动和岩浆热液作用,上述变质带及其断裂大多数被酸性、基性脉岩贯入或被硅质充填与硅化作用所固结而稳定。而台湾西侧的“滨海断裂”,大致沿福建滨海50米等深线而与之垂直或斜交的北西向及近东西向断裂,是造成海岸曲折,港湾、半岛、岛屿发育的重要因素。大规模的岩浆喷发和岩浆侵入伴随着强烈的断裂活动,至燕山运动晚期基本形成格局,确定平潭地质基础、地貌轮廓和矿藏分布。新生代第三纪的地壳运动(即喜马拉雅运动,简称喜山运动),以及第四纪的世界性冰河期的影响,又导致陆海一系列的升降运动。升降运动的基本特征是:以继承性的隆起回升为主,局部地段沉降或相对稳定;差异升降活动幅度大,速率快;以竹屿口—县城为隆起中心,与其他的隆起或沉降地段成波浪式起伏状的构造形态;升降幅度和速率的差异反映断层和断块构造的差异。至全新世早期,平潭岛礁仍因海侵而下降,但幅度不大,惟芦洋埔和七里埔一带同时受断陷的影响,下降最烈,海积—风积层厚度达40余米。从全新世中期开始,平潭海岸转为上升为主,海岸线继续外移,岛屿面积不断扩大,整个平潭岛的雏形基本完成。这时期,三十六脚湖所在的古海湾在上升中因湾口为泥沙淤积而形成泻湖。近2000年内,芦洋埔在缓慢上升中形成为平原。由于地壳不断抬升,平潭境内至今仍保留有六级海蚀阶地和三级海积阶地,前者在三十六脚湖一带尤为明显,后者则以海积平原为主。
  平潭敖东将军山第三节 构 造
  平潭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属华夏构造体系。
  在区域构造上,平潭位于武夷—戴云复式隆折带东侧的闽东南沿海变质带,东与台湾海峡沉降带相邻。通过卫星遥感信息处理,认为平潭地质构造背景,属于平潭—东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其基底由前泥盆纪变质岩和印支—燕山早期构造层组成,受燕山早期至晚期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形成以燕山晚期为主的火山构造和断裂构造格局,成为比较完整的以花岗岩为主体的构造块体。
  根据福建省卫星影像地震构造显示,平潭县处于福建省最大的活动断裂构造带北北东—北东向的长乐—诏安带的东北端。长乐—诏安断裂带的主断裂形迹大致沿闽江口—长乐—福清、惠安、泉州、厦门至漳浦、诏安一线出露,总长度大于350公里,宽度约40公里,总体走向为北北东向。该断裂形成于燕山期,明显控制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喷发活动。长乐—诏安带的东侧两条活动断裂穿过海坛岛域内:第一条为平潭县东南—东山县兄弟屿断裂线,位于离大陆30公里,水深40~50米等深线附近的海域,断裂线状界面清晰。第二条为平潭县平原乡—东山县澳角断裂线,切过海湾,是沿海丘陵岛屿链带和平原台地区的界域。平潭北部海域诸岛,又受福建北西向活动的断裂带南平—福州断裂控制,呈条带状排列。
  平潭大练岛 除上述的构造线外,其中规模相对较大的区域性断裂有平原—高山断裂及平潭岛东侧的滨海断裂。这些次级断裂均发育在燕山期火山熔岩和花岗岩中,并以近乎平行的方式展布。
  平原—高山断裂 该断裂出露于平潭岛北部平原,经过海坛海峡至福清高山一带,断裂成群出现,地表可见长度5~10公里,总长达36公里以上。在平原附近可见两条呈北东40度走向断层平行出露,中间被第四纪覆盖,倾向北西,倾角60~80度。该断裂自燕山晚期形成后,还多次发生活动,但在晚更新世时期基本停止活动而进入侵蚀风化作用时期。
  平潭东侧滨海断裂 该断裂大致沿福建滨海50米等深线分布,总体走向北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较陡,由数条呈雁列式排列的压扭性断裂组成,总长度大于400公里,宽度约12公里。断裂形成于燕山晚期,在喜山期仍有明显活动,至第四纪断裂活动有所减弱。该断裂中南地段,曾多次发生中强地震,说明该断裂是福建沿海最主要的地震断裂。
  通过对断裂活动产物形成年代鉴定,平潭断裂活动年代以第四纪中更新晚期为主,即大约在距今12~27万年间有过明显活动,至全新世(1.0万年)趋于稳定。
  第四节 矿 藏
  一、石英砂
  全县砂地面积82.3309平方公里。由于波浪、风力的自然分选,颗粒适中,石英晶粒洁白,含硅量96%,颗粒0.1~0.8毫米,成为电子工业和建筑业的重要原料。全县已探明石英砂储量约16亿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咸水砂和淡水砂。咸水砂分布于潮间带的滨海地区,面积21.1881平方公里。淡水砂按成因分为海积砂和风积砂两种,风积砂多覆盖在海积砂上部。全县砂矿分布较集中,主要有北部的芦洋埔、东部的流水—龙王头和南部的七里埔—洋中澳。这三大片砂矿占全县砂矿分布面积的93%以上。
  芦洋埔砂矿区 分布于整个芦洋埔平原,东北起于长江口,西南达于海坛海峡,面积30.23平方公里,占全县砂矿总面积的43.6%。砂矿分布范围广、矿层深、储量大,最深达30米以上。其厚度:竹屿标准砂厂矿区在10米左右,中楼砂矿区达12米,长江澳内侧达35米。据矿产部门测算,竹屿—长江澳型砂储量29928万吨,竹屿砂区原砂储量957万吨,中楼砂区原砂储量9232万吨。
  流水—龙凤头砂矿区 分布于流水半岛至潭城镇龙凤头一带,面积22.3625平方公里,占全县砂区总面积27.16%。矿区由于延伸范围广,下伏地形及动力环境差别较大,因此厚度与粒度等差别也较大。流水半岛北岸,位于北—北北东主风向上,动力条件强,西段山门前澳两端岬角突出,湾澳较深,有一定的砂质沉积,加上风力作用,内侧风积砂矿的厚度也较大;东段大澳,为侵蚀性红土台地岸,侵蚀明显,沉积较少,砂矿分布断续且厚度小;龙凤头地区沙滩平缓宽阔,潮间带长,砂矿粒径较小,林带前沿分布着高度1~2米左右的砂堤。
  七里埔—洋中澳砂矿区 位于海坛岛南部,面积10.4196平方公里,占全县砂矿总面积12.66%。由于潮滩沉积明显,加上朝向东南,受东南风的作用,内侧风积砂矿堆积较快,七里埔淡水砂已延伸至三十六脚湖南岸。洋中澳南段为一连岛砂坝,北段有高度2米以上的砂堤。
  平潭仙人井
历史沿革 History
  平潭县别称岚。因主岛海坛岛适中有一平坦的巨石,俗称“平潭”,古称海坛,唐代为牧马场。宋初设牧马监,属福清县。清康熙十九年(1680)福清县海口东城的援剿镇改为海坛镇,二十二年(1683)移镇驻平潭(今潭城),雍正八年(1730)设县丞,嘉庆三年(1798)置平潭海防厅,属福州府。民国元年(1912)置平潭县,后属东路道、闽海道。
    1949年5月5日平潭游击队解放县城并成立县人民政府,7月撤离,9月16日配合解放军收复平潭。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属晋江专区,1959年属闽侯专区(1971年闽侯专区改称莆田地区)。1983年起划归福州市管辖。
    民国25年(1936年)划为3个区,民国33年区署撤销,下设乡,民国35年划为潭城、苏澳2镇和中正、龙泉、中心、潭南、复兴5乡。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1961年划为12个人民公社,1983年划为14个人民公社。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各公社分别改为乡(镇),共设3个镇12个乡,后陆续将2个乡改镇,设5镇10乡。
    1997年,平潭县陆地面积321.4平方千米,其中有滩涂44.5平方千米,人口36.2万,辖5镇10乡: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屿头乡、大练乡、白青乡、平原乡、芦洋乡、中楼乡、岚城乡、敖东乡、南海乡、东庠乡,县政府驻潭城镇。
    2000年,撤销平原乡,设立平原镇;撤销敖东乡,设立敖东镇。2000年底,平潭县辖7镇8乡:潭城镇、苏澳镇、澳前镇、北厝镇、流水镇、平原镇、敖东镇、岚城乡、中楼乡、白青乡、南海乡、屿头乡、大练乡、东庠乡、芦洋乡,8个居委会、192个行政村。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71922 人,其中:潭城镇 65728人、苏澳镇 31053人、流水镇 47231人、澳前镇 39975人、北厝镇 31026人、平原镇 22257人、敖东镇 29857人、白青乡 16628人、屿头乡 15130人、大练乡 6043人、芦洋乡 5292人、中楼乡 20587人、东庠乡 9264人、岚城乡 22512人、南海乡 9339人
  2003年,平潭县辖7个镇、8个乡:潭城镇、苏澳镇、澳前镇、北厝镇、流水镇、平原镇、敖东镇、岚城乡、中楼乡、白青乡、南海乡、屿头乡、大练乡、东庠乡、芦洋乡。2003年末,户籍人口38.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2万人。
英文解释
  1. n.:  Pingtan County
近义词
平潭
相关词
地名福建省福州市乡镇学校地理行政村文化
幼儿园文化馆平潭平潭综合实验区
包含词
平潭县志平潭县医院平潭县文化馆
平潭县中医院平潭县实验小学平潭县城东中学
平潭县城关中学平潭县第三中学平潭县第一中学
平潭县天东宾馆平潭县东海饭店平潭县城关幼儿园
平潭县海滨幼儿园平潭县风力田宾馆平潭县贝雕工艺厂
平潭县卫生防疫站平潭县恒融大饭店平潭县金山大酒店
平潭县卫生防疫站第二诊所平潭县化纤纺织配件厂平潭县陈道光中医内科诊所
平潭县皮肤病性病防治院福建省平潭县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福建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平潭县分校
平潭县科技开发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分类详情
张开平原镇张开流水镇张开岚城乡张开白青乡张开澳前镇
张开东庠乡张开中楼乡张开潭城镇张开屿头乡张开南海乡
张开芦洋乡张开大练乡张开北厝镇张开苏澳镇张开敖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