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城镇
为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县城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位于县境中部,靠闽江南岸,梅溪绕城而过,出闽清口汇入闽江。
该镇三面与梅溪乡为界,南邻云龙乡。虽为城区,但地势崎岖,平地甚少,建筑物多依山而建。全镇面积8.9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故有“小小闽清县”之称。为拓展城区,县政府于1984年进行总体规划。新城区东至塔山,西达大路村,南跨梅溪乡梅埔村到县水泥厂,北止梅溪乡榕星村到县水泥制品厂,面积为7.5平方公里,比原城区范围扩大近3倍。全镇辖3个居委会,城关、大路2个行政村,4913户,21790人(含县直机关及企事业单位)。
旧县城有五街、一市、四铺、九巷,但均短而狭小。直至民国31年(1942)10月,主街第二度遭火灾,才修建一条比较像样的十字街(直横各200米,宽14米),时商店仅50多家。新中国建立后,沿原十字直街向西辟一新街,称解放大街,长1500米,宽12~20米,成为县城一条主街道。原十字横街向左右伸展,长200米,宽14米,名南大街。此外还扩建了长190米、宽14米的半街。城区有闽江、跃进、南门、西门、城墘、北大、溪滨和台山南、中、北及环绕梅溪乡境内的梅溪东、中、西等13条路,全长近10公里。城区梅溪河段新建有梅溪、梅城、台山、溪口和梅溪单孔大跨径石拱桥等5座大桥。在梅埔、上埔之间的闽江江面上,建有全省长度仅次于泉州大桥的闽清大桥。镇西部、北部为工业区,中部为商业区,东、南和西南为新辟的居民区。
民国时,梅城只有一家小火力发电厂,两家雨伞厂,一家碗瓷厂。50年代,地方工业发展迅速,城区除有市属闽清电瓷厂、部队属闽清制药厂外,县属有味精、造纸、印刷、铁合金、水力设备、耐火材料、制碘、雨伞、水泥、酿酒、水泥制品、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等13家企业,县二轻系统有鞋革、纸箱、竹编、木家具、服装、塑料制品、铁器等8家企业,商业、粮食、物资等系统还办有食品加工、饲料加工、酱□加工、翻胎等10多家企业,此外还有镇、村、街道办的企业43家。地方工业产品百余种畅销省内外,雨伞、高压电瓷、海藻酸钠、赖氨酸晶体味精、彩色玻璃卡纸、饲料金霉素、服装、布鞋等产品还投入国际市场,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
城区有国营、集体商店90多家,个体商店100多家,并设有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商业一派繁荣景象。
外福铁路和316国道通过镇区,古嵩、福宁(闽尤)公路穿越镇中心,水路闽江可通各种船只,交通运输十分利便。
城内有中学2所,职中1年,小学6所,幼儿园5所,托儿所1个,少体校1所,教师进修校和卫生进修校各1年,成人教育中心1所,全镇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文化体育设施有广播站、电视转播台、有线电视台、新华书记、电影院、工人俱乐部、大会场、灯光球场等。卫生设施有县医院、中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市属闽清精神病院、镇和梅溪乡卫生院以及村、工厂自设的卫生所等。
古迹有梅溪坪、台山石塔、文庙等。1986年在台山之巅新建台山公园,亭榭楼阁俱全,树木花草四季常青,成为人们工余憩息和游览胜地。 |
|
梅城镇 梅城镇位于县境东部、闽江南岸,是县政府驻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距省城福州50千米。面积9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2004年)。辖10个居委会、2个行政村。外福铁路和316国道过境。名胜古迹有梅溪坪、台山石塔和文庙等。
[代码]350124100:~001梅城居委会 ~002城北居委会 ~003台山居委会 ~004溪口居委会 ~005南门居委会~006城西居委会 ~007桂园居委会 ~008西门街居委会 ~009洋桃居委会 ~010梅花新村居委会 ~201城关村 ~202大路村
[沿革]1958年置梅城公社,1973年改城关镇,1984年更名梅城镇。1997年,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城关、大路2个村委会和城北、南门、西门、溪口、台山、梅城6个居委会。 |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 Fuzhou, Fujian minqing County |
梅城镇(俗称城关镇)位于闽清县中部梅溪下游河口地带,是全县政治、经济、商贸、文化的中心。全镇总面积8.98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2个村民委员会,全镇有中学4所、小学6所。2006的全镇总人口37866人,城区居住人口6万人。距省城福州50公里,离华东地区最大的水电站—水口电站14公里。交通便利,铁路有贯通南北的外福线,公路有福银高速公路及316国道、203省道等5条干支,水路有闽江航线。
工业方面:梅城镇现有王大河、南山里、鲤鱼湾等三个工业集中区。全镇共有工业企业6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形成建陶瓷、工艺品、农产品加工、药品制造等产业。豪业陶瓷有限公司精艺瓷2006年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工业企业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量的50.2%。
农业方面:全镇现有农业人口3650人,耕地398亩。在实施扩大“种在山上”的战略中,逐步形成环城农业带,拓宽了产供销一体化进程。2004年,城关村成立果疏协会,大路村成立了运输协会,并制定了章程。加上村组织各种技术专题活动,为第二、三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产业方面:全省最大的村级农贸市场“梅花园”,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日交易额近40万元,每年为集体创收250万元;广宇、祥辉、好多多、冠超市等大型超市逐渐完善,形成多方位的商贸购物格局,商业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量41.1%。
其他方面:结合实际“大城关”战略,加大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形成了广宇新区、防洪堤新区、世纪广场新区等标志性商往群,开发建成上龙洲、下龙洲、向阳山庄等商往小区,村居办公楼、居民活动中心等设施日趋完善。以台山公园、梅城森林公园、溪滨公园为首的各类休闲健身娱乐场所里罗棋布,加强小区道路绿化园地和广场建设,华侨城、学林苑新区正在拆迁建设中,社区功能日臻齐全,社区环境得到逐步改善。辖区内有以三星级酒店—启源大酒店、台山假日酒店、怡得园宾馆为首的集餐饮、娱乐、休闲一体的服务行业数十家。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组织开展“春风行动”,落实再就业工程、低保制度和农村医保制度,全力组织抗灾救活动;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组织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打造平安梅城”等群众性精神文明系列活动,落实社区保卫和环卫管理责任制,二级环卫工作得到加强,社区服务水平和城镇文明程度不断提高。2003年和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第八届、第九届“文明镇”称号。 |
|
- : Meicheng Town
|
|
梅城 |
|
|
|
城西社区 | 城北社区 | 桂园社区 | 西门街社区 | 南门社区 | 溪口社区 | 台山社区 | 城关村 | 大路村 | 梅花新村社区 | 洋桃社区 | 梅城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