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363400 代碼:350626 區號:0596
拼音:Dōng Shān Xiàn 英譯:Dongshan County
東山縣位於福建省南部沿誨。地理坐標為北緯23°33′-23°47′,東經117°17′-117°35′。西隔詔安灣與詔安縣對峙,北東隔東山灣與漳浦縣古雷半島為鄰,北西跨過八尺門海峽即是雲霄縣境。有大小島嶼45個,其中東山島為福建第二大島。全縣總面積248.9平方千米①。人口20萬人(2006年)。通行閩南方言廈門話。
全縣轄7個鎮:西埔鎮、樟塘鎮、康美鎮、杏陳鎮、陳城鎮、前樓鎮、銅陵鎮。縣政府駐西埔鎮。
東山島形似展翅蝴蝶,故有蝶島之稱。地勢由西北嚮東南傾斜,地貌依序為低丘——臺地——濱海小平原(海拔15米以下)。最高處蘇峰山頂海拔274.3 米。四面環海,海域達26300平方千米,海岸綫長141千米。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1103.8毫米,年均氣溫20.8℃。礦藏有硅砂、輝緑岩、高嶺土、花崗岩等。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銅陵關帝廟和水寨大山,“天下第一奇石”風動石,中國四大名嶼之一的東門嶼,以及銅山古城、馬鑾灣海濱浴場、烏礁灣國傢級海濱森林公園等風景名勝地。
註①:此處根據《福建省地圖册》(福建省地圖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東山縣政府數據:全縣面積247.24平方千米,主島面積194平方千米。 |
|
郵編:363400 代碼:350626 區號:0596 拼音:Dongshan Xian
位於福建南端,北緯23°35’,東經117°23’,東瀕臺灣海峽,距高雄143海裏;南去香港210海裏。全縣33個島嶼組成,主島面積194平方公裏,因其狀若翩翩彩蝶,故稱“蝶島”。下轄6個鎮1鄉,60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地西埔鎮。 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206152人。
東山四面環海,屬亞熱帶海洋氣候,島上緑樹成蔭,素有“東海緑洲”之稱。這裏風光秀麗,極具南國海濱特色,天藍、水碧、林茂、海濱美、島礁奇,國內外影視傢又冠之以“天然影棚”的美譽。主島東南沿岸有七個月牙形海灣首相接,綿延數十公裏,潔白的沙灘背靠蔥蘢的林帶,環抱着清澈的海水,是天然美妙的海濱浴場。東山灣內小島星羅棋布,浩瀚的大海與奇偉壯觀的島礁相輝映。銅陵古城為福建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自然景觀有號稱“天下第一奇石”的風動石等;人文景觀有戚繼光,鄭成功屯兵址,明朝大學士黃道周的“讀書處”以及遠播四海、香火鼎盛的關帝廟。由海內外投資興辦的“百億新城”是具有國際性、大容量、高水準的旅遊新城。
東山港是個天然良港,可建萬噸級以上碼頭泊位14個,5000至10000噸級的8個以上。現擁有5千噸級泊位碼頭兩個,開通了至香港的集裝箱班輪,是國傢對外開放的一類口岸。
東山縣具有豐富的礦産和農業資源。已探明硅砂礦藏2億多噸,其儲量之大、品位之高、規格之全名冠全國,也是世界屈指可數。蘆筍、海鮮是全國的主産區之一,現已建成3萬畝蘆筍種植、1.6萬畝對蝦養殖、1.7萬個網箱養魚、1.6萬畝貝類增養和2萬畝優質水果種植等五大高優農業基地。
東山縣又是重要的僑鄉,與臺灣的關係源遠流長,人緣近,語言相通,習俗相同,是對臺的主要窗口之一。 |
|
歷史上曾先後屬南海郡揭陽縣、義安郡綏安縣、泉州(治今福州)竜溪縣,漳州懷恩縣、漳浦縣、詔安縣。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銅山守禦千戶所,清雍正十三年(1755)屬詔安縣。1916年置東山縣,屬汀漳道,治所銅山城(今銅陵)。1950年5月12日解放,1952年縣政府遷駐西埔。歷屬竜溪專區(地區)、漳州市。
1950年5月,全縣劃為3個區。7月,古雷從第一區分出建第四區。
1956年3月,縣人民委員會遷駐西埔。全縣劃為1鎮2區。
1957年,撤區並鄉。全縣劃為1個鎮(鎮以下設街道)、9個大鄉(大鄉以下設小鄉)。
1958年9月16日,成立東山縣人民公社。隨後撤銷大鄉(鎮)、小鄉建製,全縣劃為城關、西埔、康美、杏陳、陳城5個人民公社;縣人民公社改稱縣人民公社聯合社。12月,5個人民公社調整為9個生産團。
1959年春,撤銷東山縣人民公社聯合社及生産團建製,恢復城關、西埔、康美、杏陳、陳城5個人民公社。1961年4月,析西埔、康美兩個公社的部分生産大隊增置樟塘、前樓2個公社。至此,全縣共有7個人民公社。
1975年,撤銷城關公社,改置城關鎮和銅山公社。1980年,銅山公社並入城關鎮,全縣共轄1個鎮、6個公社。
1984年10月,撤銷人民公社,實行鄉(鎮)、村建製。全縣劃為西埔、城關2個鎮及康美、樟塘、杏陳、前樓、陳城5個鄉。次年,城關鎮改為銅陵鎮。1989年12月29日,杏陳、陳城2鄉改為鎮。
1990年,東山縣共轄4鎮(西埔、銅陵、杏陳、陳城)、3鄉(康美、樟塘、前樓),共有14個街道居委會、60個村。
2000年,東山縣轄7個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20615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西埔鎮 43855 樟塘鎮 16021 康美鎮 20464 杏陳鎮 26418 陳城鎮 33863 前樓鎮 12575 銅陵虛擬鎮 52956
2003年,東山縣轄7個鎮:西埔鎮、銅陵鎮、杏陳鎮、陳城鎮、康美鎮、樟塘鎮、前樓鎮。年末全縣戶籍人口20.2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31萬人。 |
|
2008全年實現生産總值50.4億元,增長13.6%;財政總收入2.47億元,增長31.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7億元,增長38%;工業總産值56.5億元,增長21.9%;規模工業産值48億元,增長33.9%;農業總産值29.1億元,增長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億元,增長14.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26元,分別增長12.8%和10.9%。
重點項目建設。33個縣級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9.77億元,泰林輕工、勳源海産等14個項目竣工。投資強度繼續加大,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2.4億元,增長35.4%,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産投資7.9億元,增長12.1%。
工業。推進工業區北移發展戰略,規劃建設19.7平方千米的東山生態工業園,完成園區地形測繪、環境影響評估等一係列前期工作,園區總體規劃通過專傢評審,製定出臺産業優惠政策;已有一批省內外投資者前來洽談投資事宜,並正式與香港恆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土地合作開發及産業轉移框架協議。臨港經濟工業園建設初具規模。海峽兩岸(福建東山)水産品加工集散基地獲國臺辦正式批準後,已有16傢企業簽約,其中3傢建成投産,8傢在建;“福建東山海魁公共保稅倉項目”正抓緊做好土地報批、項目設計等前期工作,已有英東、冠宇等4傢企業完成通用廠房建設3.1萬平方米。城安輕工業園區、陳城海洋生物加工區完成規劃選址。
城鎮化進程。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西銅公路開工建設,6車道23.5米寬的水泥路面全綫貫通試車;投資1231萬元,建設農村公路11條17.9千米;投資1.4億元的220kV紅旗輸變電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投資600多萬元,完成西陳、西前自來水主管道鋪設,實現岱南、梧竜等7個村通自來水,受益群衆1.72萬人。城鎮建設力度加大;加快改舊建新步伐,新區開發纍计投入1.35億元,總建築面積21.5萬平方米,舊城改造纍计投入3900萬元,總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投資341萬元,實施亮化工程,完成首期52處夜景工程建設。
新農村建設。引導和扶持發展鋼質漁船,全年共發放漁船抵押貸款106筆3790萬元,新增鋼質漁船141艘,總數達291艘。加快蘆筍標準化栽培示範園區建設,蘆筍增産增收,價格創歷史新高;大力發展訂單蔬菜和無公害蔬菜,新增良種蔬菜面積330多公頃;造林336.67公頃,完成沿海防護林體係建設年度任務。積極開展“建緑色傢園,創富裕新村”活動,為8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提供降香黃檀、山桂花等珍貴樹種2萬株。農民得到更多實惠,投入60萬元,補貼推廣荷蘭4、5號蘆筍良種340多萬粒;發放石油價格補貼資金9468萬元;發放新建沼氣池補助款48萬元。納入省、市建設規劃的5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全部建成。“傢園清潔行動”成效明顯,5個鎮34個村通過省級抽查驗收。銀行業支持新農村信貸綜合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村信用社改革初步完成。防災減災能力不斷增強,投資390萬元,完成“六千”水利工程,除險加固病險海堤1800米、水庫2座;在全市率先建立大澳、宮前等7個實時防汛視頻監測點;推進漁工責任保險試點和農村住房保險,辦理漁工保險11965人,全縣農房實現100%投保。
對外經貿。開展招商推介活動,旗濱玻璃、華浮造船等一批大項目落戶投建。全年新批外資項目15個,註册外資153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303萬美元,增長15.7%。外貿出口持續增長,全年外貿出口15967萬美元,增長22%;年出口額上千萬美元的企業達到6傢,增加2傢;年出口百萬美元以上的企業達到26傢,增加5傢。新增歐盟註册認證企業1傢,水産品出口額繼續位居全省縣級首位。對臺小額貿易更具活力,被商務部、海關總署確定為“取消臺灣船舶噸位、交易金額限製”的貿易試點口岸,對臺活魚雙嚮貿易不斷擴大,全年達1007噸,占全省90%;全年對臺小額貿易1346萬美元。成立海峽西岸(東山)水産品檢測中心,有效應對國際貿易技術壁壘。
旅遊。成功舉辦漳州首屆旅遊節、第十六屆海峽兩岸(福建東山)關帝文化旅遊節暨閩臺水産品博覽會。創建“中國優秀旅遊縣”和馬鑾灣4A級旅遊區前期工作有序展開,規劃改造關帝文化廣場,啓動關帝廟右側和朝聖樓西側片區拆遷改造,推進景區擴區升級。加強宣傳促銷,拓展客源市場,風動石景區和馬鑾灣景區被評為“閩西南最受歡迎自駕車旅遊十佳品牌景區”。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3.76億元,增長13%。
港口。岸綫規劃逐步完善,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110萬噸。
民生保障。被確定為國傢“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縣”。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雙高普九”及中小學危房改造工作穩步推進。加強重點衛生院建設,全面啓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達到94.7%。全面完成低保擴面指標,農村低保補助標準由家庭年人均收入1000元提高到1200元,新增177戶、313人;城市低保擴面新增278戶、846人。在16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建立標準化勞動保障工作站,全縣新安置城鎮失業人員就業3113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359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經濟適用房和安置房建設進入實施階段。節能減排工作取得較好成效,國傢級生態示範縣通過省級專傢驗收。連續九年保持全省計生一類先進縣,榮獲省級“計生優質服務縣”稱號。連續2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縣”稱號。紮實推進“平安東山”建設,開通“首期城市報警監控係統”。妥善應對杜塘水庫水華事件,確保全縣人民飲用水安全。 |
|
西埔鎮 代碼350626100
轄4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001_東埔街居委會、~002_白石街居委會、~003_竜舞街居委會、~004_中興街居委會、~201_西埔村、~202_梧竜村、~203_頂西村、~204_鼕古村、~205_親營村、~206_探石村、~207_雙東村、~208_宅山村、~209_石埔村、~210_坑北村、~211_坑內村、~212_西坑村、~213_金石村。
樟塘鎮 代碼350626101
轄9個村委會:~201_樟塘村、~202_南埔村、~203_湖尾村、~204_南山村、~205_下湖村、~206_港西村、~207_古港村、~208_前馬村、~209_後馬村。
康美鎮 代碼350626102
轄1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001_竜潭居委會、~201_康美村、~202_馬鑾村、~203_銅鉢村、~204_東瀋村、~206_美山村、~207_城安村、~208_錢崗村。
杏陳鎮 代碼350626103
位於東山島西北部,地處東山、雲霄、詔安三縣交界,面積23.27平方千米,人口26355人(2005年)。轄10個村委會:~201_前何村、~202_埕英村、~203_礁頭村、~204_後林村、~205_磁窯村、~206_徑口村、~207_埔頭村、~208_張傢村、~209_高陳村、~210_嚮陽????場大産村委會。
陳城鎮 代碼350626104
轄13個村委會:~201_陳城村、~202_岐下村、~203_山東村、~204_山南村、~205_後崎村、~西崎村、~206_白埕村、~207_黃山村、~208_山口村、~209_湖塘村、~210_港口村、~211_後姚村、~212_宮前村、~213_沃角村。
前樓鎮 代碼350626105
轄7個村委會:~201_東英村、~202_岱南村、~203_前樓村、~204_徑裏村、~205_葉厝村、~206_頂上村、~207_下西坑村。
銅陵鎮 代碼350626350
轄11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001_碼頭街居委會、~002_公園街居委會、~003_頂街居委會、~004_下田街居委會、~005_橋雅街居委會、~006_大沃街居委會、~007_桂花街居委會、~008_演武街居委會、~009_文峰街居委會、~010_蘇峰街居委會、~011_銅亭街居委會、~201_銅興村。 |
|
東山,是明理學家黃道周故裏。
東山,是舉國聞名的閩南海疆英雄島,海內外馳譽的“東海緑洲”、旅遊勝地。
東山,是全國最大的蘆筍生産基地和硅砂礦區,福建重點漁業和????業生産基地。
東山,是閩南沿海三角區經濟開放縣、福建創匯農業試驗區。
東山縣境位於福建省東南端、東海與南海交匯處。東臨臺灣海峽與臺灣島隔海相望,南瀕南海到廣東省潮汕甚近,西隔詔安灣與詔安縣對峙,北東隔東山灣與漳浦縣古雷半島為鄰,北西跨過八尺門海峽即是雲霄縣境。處於東經117度27分~117度34分、北緯23度33分~23度47分之間。
歷史上東山曾先後隸屬於南海郡揭陽縣、義安郡綏安縣、泉州(治今福州)竜溪縣、漳州懷恩縣、漳浦縣、詔安縣。中華民國5年(1916)5月1日建東山縣,隸屬於汀漳道。1950年5月12日東山解放,隸屬於漳州行政督察區(後為竜溪地區),今隸屬於漳州市。1988年,全縣有大小島嶼45個,土地面積194平方公裏。其中,東山島188平方公裏,為福建第二大島。行政區劃為2鎮、5鄉、60村(含縣直轄村1個)、14街。全縣有38475戶、173647人,平均每平方公裏895人,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大的縣份。初建縣時縣政府駐地在今銅陵鎮(原稱城關),1956年3月遷到西埔鎮。
東山島形似展翅蝴蝶,故有蝶島之稱。其地勢由西北嚮東南傾斜,地貌依序為低丘——臺地——濱海小平原(海拔15米以下),最高處蘇峰山頂海拔274.3米。縣境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春日煦暖,夏無酷暑,秋爽偏燥,鼕無嚴寒。光照充足,太陽輻射總量居全省首位。降雨少,屬省內少雨區。據多年氣象資料,平均年幹旱3.2次,臺風影響5.2次。
縣內物産資源豐富。地層藴藏着大量的硅砂、輝緑岩、高嶺土、花崗岩、磚土等。海岸彎麯,總長141公裏,灘塗廣阔平坦,海水含????度較高,是很好的曬????基地。海域達26300平方公裏,水生動植物繁盛,已鑒定的有644種,盛産魚蝦蟹貝等海珍品。陸地動植物300多種,以經濟作物著稱。 東山,自然條件優越,歷史悠久,萬年前已有“東山人”勞動生息;但因長期受封建制度束縛,加上歷代戰患頻仍,社會發展緩慢。
唐儀鳳年間,陳元光在漳州主政時,中原文化已傳入東山。宋代,東山設驛鋪,興農漁,製陶瓷,建寺廟。宋末,元兵追宋帝趙昺路經東山,肆行燒殺,破壞嚴重。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銅山守禦千戶所,並建銅山所城,駐軍千餘,以防禦倭寇,兼墾地屯田。繼而設銅山水寨,為閩南五大水寨之一。萬歷年間,戚繼光軍旅(稱浙兵營)進駐東山。時倭患不斷,霸占臺灣的荷蘭侵略者也常來侵犯,東山成為戚傢軍抗倭禦荷據點。明末清初,東山又成為鄭成功軍旅抗清與驅荷復臺據點。時清朝廷迫民遷界,島上人煙瀕絶,百業荒廢。清康熙十九年(1680)農歷七月,東山復界,陸續有歸者重建傢園。此後,一段時間,社會相對安定,漁、農、????、工、商等業有所發展,文化教育漸興。然而,東山長期未能獨立建製,歷代政府重於在此屯兵固防、設卡取稅,對經濟文化建設扶持甚微,因而實業、司法、文教、交通等仍很落後。 |
|
一、海洋捕撈
東山縣海洋捕撈産量約占漁業總産量的53%,主要作業有拖網、燈光圍網、流刺網、定置網和釣業,作業漁場在閩南——臺灣淺灘漁場,資源有600多種,常年捕撈有近200種,例如:鯛魚、帶魚、鯒魚、多鱗鱚、鯧魚、鯡鯉、蛇鯔、鰈、鰨、白姑魚、玉筋魚、絨紋單角魨、海鰻、條紋東方魨、絲鰭單角魨,黃鰭馬面魨、藍圓鰺、竹莢魚、頜圓鰺、金色小沙丁魚、鮐魚、鰹魚、小公魚、對蝦、赤蝦、蝦姑、梭子蟹、中國槍烏賊、烏賊、章魚、鰩魚、魟魚、鯊魚等。
二、海水養殖
目前,東山縣海水養殖品種已擴展到80多種,形成魚、蝦、貝、藻全面發展的新格局,特別是陸上工廠化養殖的迅猛發展,養殖面積達到58.76萬平方米,是全省最大工廠化養殖基地。海水養殖品種有牙鮃、漠斑牙鮃、赤點石斑、棕點石斑、斜帶石斑、真鯛、鮸狀黃姑魚、淺色黃姑魚、褐毛鱨、高體魚師、褐蘭子魚、紅鰭東方魨、菊黃東方魨、鬼鮋、卵形鯧鰺、梭子蟹、斑節對蝦、日本對蝦、九孔鮑、黑鮑、雜交鮑、華貴櫛孔扇貝、巴菲蛤、菲律賓蛤仔、牡蠣、方斑東方蠃、翡翠貽貝、江蘺、紫菜、蠃旋藻等名貴品種。
三、水産品加工
東山縣水産品加工業是在繼承和發揚傳統加工技術基礎上,引進先進技術,發展水産品精深加工,主要加工水産品有凍品類、罐頭類、魚糜製品類、幹脯類、????淹類、綜合利用類六大類。其中:冷凍吧哴魚、冷凍魷魚、冷凍蟹塊、蟹肉罐頭、冷凍魚糜、魷魚幹、目魚幹、鐵仔脯、幼魚堯幹、吧哴魚幹、海馬幹、紫菜幹、石花菜幹、魷魚絲、????漬海蜇皮、魚露、甲殼素、胺基葡????酸????等産品在國內外市場暢銷不衰。
四、東山縣礦産資源概況
迄今為止,東山共發現天然石英砂、獨居石、紅柱石、泥炭、高嶺土、玄武岩、建築用石料、飾面石材、磚瓦用粘土等9種礦産。
1、天然石英砂
天然石英砂是東山最主要的礦産,以儲量豐富、品位高而著稱,是全縣礦業經濟的支柱礦種。東山石英砂以海積成因主為,已探明可作為浮法玻璃硅質原料和高檔鑄型用砂的梧竜、山衹兩個礦區,總儲量達2.7億噸。
梧竜礦區:位於東山縣東面海濱,礦體面積5.89平方公裏,平均厚度7.99米,礦砂總儲量7467萬噸,其中玻璃砂2506萬噸,型砂4961萬噸。玻璃砂原礦平均品位:SiO297.34%、Al2O30.84%、Fe2O30.13%。
山衹礦區:位於東山縣東南海濱,與梧竜礦區毗鄰,礦體面積14.79平方公裏,平均厚度8.61米,礦砂總儲量19638萬噸,其中玻璃砂4450萬噸,型砂15188萬噸,玻璃砂原礦平均品位:SiO298.16%、Al2O30.84%、Fe2O30.13%。礦區南部可作為水泥標準砂。該礦段面積0.11平方公裏,厚度11.3米,儲量190.77萬噸,品位:SiO297.39%、Al2O31.10%、Fe2O30.16%。
石英砂零星礦區:可作為建築用砂或農業用砂,以風積成因為主,礦體多呈圓頂小砂丘或單斜坡狀賦存,礦點主要分佈在林邊、親營、梧竜、赤山、湖塘等地,估算可采資源量800萬噸以上。
2、高嶺土
估算資源量50萬噸以上,主要分佈於陳城的大帽山、岐下,杏陳的高陳、磁窯,西埔的鼕古等地。鼕古礦點産於殘坡積層及衝積層中,長約50米,厚1-3米,寬不詳;高陳礦點屬深積型,原礦品位:SiO266.57%、Al2O321.56%、Fe2O31.22%。
3、玄武岩
主要分佈於西嶼島,查明礦區有11個玄武岩礦體,最大礦體長250米,厚45-70米,出露標高10-43.8米,資源儲量61.7萬噸。
4、獨居石
分佈於過東、親營、沃角、宮前一帶的濱海,為含釷獨居石,礦石常與鋯英石、金紅石、鈦鐵礦等有用礦物伴生,估計資源量1109噸。
5、泥炭
共發現礦點六處,分佈於赤山、黃山母、新鄉、蘇峰山東北側海邊、後嶺、前港等地,其中黃山母泥煤礦位於砂灘與砂丘中,長600米,厚1.5米,頂板為石英砂、砂土,底為石英砂,估算資源量29萬噸。
7、紅柱石
縣內發現有象嶼、鼕古兩處礦點,其中象嶼礦點見三條含礦脈。其中二條據殘積礦物分佈情況分析,其長度分別為10米和2米,寬0.5米和0.2米,紅柱石含量達95%。
8、建築用石料
出露面積達80平方公裏,約占全縣陸域面積的32%,主要分佈於縣域西北側的前梧、埔頭、徑口、西山岩、牛犢山、大山、前山、三公山;東側的蘇峰山、親營山;南側的大肉山、大帽山;西南側的旗山等地。
9、磚瓦用粘土
主要分佈在剝蝕堆積地貌區內,主産地有前梧、後林、建宅、前何、張傢、坑北、金石、梧竜、頂西坑、雙過山、銅鉢、城安等,出露岩性為砂-粘土、礦質粘土、湖積粘土。
10、飾面石材
主要分佈於北側的三公山,東側的三枝尖、犁壁,南側的湖仔山,其中三枝山,犁壁、三公山等地礦點荒料率較高,適合規模開採。 |
|
- n.: Dongshan County
- lat.: Đông Sơn
|
|
東山區, 東山, 東山村 |
|
旅遊 | 漳州 | 地理 | 閩南 | 人物 | 優秀黨員 | 人民公僕 | 福建 | ????業公司 | ????業 | ????務局 | 鄉鎮 | 中國地名 | |
|
|
東山縣醫院 | 東山縣????務局 | 東山縣檔案館 | 東山縣防疫站 | 東山縣中醫院 | 東山縣燈謎協會 | 東山縣甘泉賓館 | 東山縣銅陵飯店 | 東山縣第二醫院 | 東山縣畜牧獸醫站 | 東山縣中醫院本部 | 東山縣抗戰烈士陵園 | 東山縣宅山中心小學 | 東山縣拍賣貿易商行新城賓館 | 福建省廣播電視大學東山縣工作站 | 東山縣福建電視大學東山工作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