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概述
拼音:Jiacun town
郵編:721302
代碼:610304107000
區號:0917
車牌編號:陝C
鎮人民政府駐地:賈村街道
隸屬於寶雞市陳倉區,為寶雞市的4個衛星鎮之一,位於寶雞市北部的賈村塬中部
【歷史沿革】
賈村古稱竜川鎮,城堡遺址至今尚存。史傳明清名臣黨崇雅曾在此接待西徵的康熙帝,康熙帝見鎮門樓高題“竜川雄鎮”四字略有不悅,遂問黨崇雅道:“朕本為竜,此竜何來”?黨崇雅隨機應變:“君為真竜,此假竜爾”。康熙答:“原來是個假村。”承康熙金口玉言,改名“假村”,後代人諧其音喚作“賈村”,該村並無賈姓人傢。這就是賈村地名的由來,賈村塬一名皆由此而來。
註:黨崇雅氏,為賈村塬蟠竜人,天啓年進士,崇禎年戶部侍郎,曾降李闖,後歸滿清。順治年歷任戶部侍郎、刑部尚書、戶部尚書加少保銜。順治十年高老還鄉,數月後奉詔還朝,受國史院大學士,十二年再次告老還鄉,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銜,故稱“黨閣老”。(據寶雞縣政協出歷史資料匯編記憶而成)
【地理概況】
賈村鎮古稱竜川鎮,清代改名“假(賈)村”,位於賈村塬(亦稱西平塬)的東北隅,距寶雞市中心18公裏。
賈村塬地勢比較平坦,土質肥沃,村捨密集,分佈着橋鎮、賈村、蟠竜三個鄉鎮,是一個傳奇而又神秘的地方。它東起千河,與鳳翔塬隔河相望;南依渭河,與秦嶺對峙;西至金陵河,與陵塬為鄰;北靠千陽嶺,與吳山相連,東西寬約15裏,南北長約30裏。人們常說其形狀尤如一條巨竜,竜頭就在這個塬西南部渭河北岸的蟠竜(又稱蟠竜山),竜尾就在這個塬北部緊靠千河西岸的竜尾村。實際上,自古以來,占卜先生就是這麽認為的,古代先民一直把這裏當作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歷史上這個塬上多出名門望族。賈村鎮人傑地靈,自古以來就名人輩出,文化積澱厚重。
賈村鎮位於寶雞市北部的渭北臺塬-----賈村塬中部,東隔千河與鳳翔長青鄉、陳村鎮相望,南接蟠竜鎮,西連金河鄉,北與橋鎮毗鄰,東西寬約7.8公裏,南北長約8.9公裏,鎮域面積69.43平方公裏,轄賈村、廣福、東坡、五星、牛傢灘、靈竜、扶托、杜傢凹、倉園、文酒、竜新、陵一、陵二、陵三、上官、張傢寨等16個行政村、102個村民小組、36個自然村。
【教育事業】
賈村高中,賈村初級中學,賈村中心小學等學校
【歷史人文】
賈村鎮歷史悠久,至今有多處歷史遺存和文物保護區域。
據傳,賈村以北的橋鎮,是上古有橋氏部落領地,故本地在上古時就有人類居住。
整個賈村原周邊,至少在商晚期西周初期就有村落城垣,原東部的靈竜、上官、扶托村,南部的戴傢灣墓地,西部的金河,北部的橋鎮都有西周早期的青銅器、玉器、兵器和石器出土。
1965年,在賈村村出土何尊一件,內有122個銘文,其中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二字,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中國”的名稱。銘文也記敘了周文王、武王和成王傳承的序列,以及築造“成周”(今洛陽)的歷史。故被視為鎮國之寶。
1969年,這個塬區的上官村出土了夨王簋等4件重要青銅器,1973年又發現了青銅器“夨王簋蓋”;1983年浮托村還出土了青銅器“夨膡盨”。這些夨器有的時代較晚,和其它器物所反映出這個塬區的主體時代特徵不太相符,但其在賈村塬的不斷被發現,引起了史學界和考古工作者的極大關註,一部分學者經過對這些夨器的初步研究,認為汧河流域是夨國的封地,賈村塬一帶應是西周時期夨國勢力範圍的一部分。①
一些學者認為,賈村塬及其西北部的吳山,屬於西周早期的夨國封地。關於夨國,有兩種解釋,一說為虞國,一說為吳國。有學者根據西周“太伯奔荊蠻”認為,泰伯就是逃到了岐山以西的吳山一帶,故為吳國。周立國後,康王改封其地為江蘇宜地,也就是春秋戰國時的吳國。吳國姬姓,故而,後有與姬姓晉國結親不允的記載。
西周至明朝末年,本鎮歷史變革不詳,待有識之士補充之。(賈村鎮人羅榮謹識) |
|
610304107000 賈村鎮 610304107200 賈村
610304107201 廣福村
610304107202 東坡村
610304107203 五星村
610304107205 靈竜村
610304107206 扶托村
610304107207 杜傢凹村
610304107209 文酒村
610304107210 竜新村
610304107211 陵一村
610304107212 陵二村
610304107213 陵三村
610304107214 上官村
610304107215 張傢寨村 |
|
- : Gucun Town
|
|
賈村 |
|
五星村 | 賈村 | 廣福村 | 東坡村 | 張傢寨村 | 上官村 | 竜新村 | 扶托村 | 倉園村 | 牛傢灘村 | 靈竜村 | 杜傢凹村 | 文酒村 | 陵一村 | 陵二村 | 陵三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