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福建 >三明 > 沙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Sha County
  郵編:365500 代碼:350427 區號:0598
  拼音:Shā Xiàn 英譯:Sha County
  
    沙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北緯26°06′-26°41′,東經 117°32′-118°06′。總面積1815.09平方千米。2003年末,戶籍人口24.0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10萬人。人口24萬人(2006年)。通行閩中方言永安話。
    縣政府駐鳳崗街道。全縣轄2個街道、6個鎮、4個鄉:鳳崗街道、虯江街道、青州鎮、夏茂鎮、高砂鎮、高橋鎮、富口鎮、大洛鎮、南霞鄉、南陽鄉、鄭湖鄉、湖源鄉。
    沙溪流經縣內。年降水量1662毫米,年均氣溫19.2℃。是國傢南方重點林業縣,蘿蔔岩楠木種源自然保護區是全國唯一以楠木為對象的保護區。鷹廈鐵路和205國道橫貫沙縣沙縣小吃名聞遐邇。名勝古跡有開縣始祖靈衛侯祠堂、唐代興國寺、宋代理學家羅從彥祠堂、明起義首領鄧茂七山寨、清代城隍廟和全國最大的依山鑿刻石臥佛定光佛。
沙縣概況
  沙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北,為三明市所轄。北緯26°06′-26°41′,東經 117°32′-118°06′,閩江支流沙溪下遊,位於南平和三明市之間,距省會福州市約200公裏,距三明市和南平市分別為20公裏、60公裏。全縣總面積1815.09平方千米,轄6鎮4鄉2街道和1個省級開發區,總人口24.55萬人,通行閩中方言沙縣話。
  這裏氣候溫和,土壤肥沃,資源豐富,交通發達。東出南平至福州,西過三明至廈門,北上浙贛至京,自古即為閩西北重要商品集散地。縣人民政府駐鳳崗街道,全縣轄2個街道、6個鎮、4個鄉:鳳崗街道、虯江街道、青州鎮、夏茂鎮、高砂鎮、高橋鎮、富口鎮、大洛鎮、南霞鄉、南陽鄉、鄭湖鄉、湖源鄉。
  閩中明珠──沙縣,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縣份。從東晉義熙年間(公元405年)設縣,有着1600年的發展歷程,自古是商賈雲集之地,素有“金沙縣”之稱。沙縣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9.6℃。土壤肥沃,資源豐富,全縣有耕地面積19.58萬畝;林地面積22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5.9%;竹林面積42萬畝,是國傢商品糧基地縣、國傢南方重點林區縣、福建省竹子重點産區。河流水力資源藴藏量25.72萬千瓦,已開發裝機容量16.68萬千瓦,年發電量達5.25億千瓦時;礦藏資源以非金屬礦為主,已發現具有一定儲量和開採價值的礦藏有石灰岩、鉀長石、黏土、高嶺土、石英石等。
  沙縣是閩中重要的交通樞紐,京福高速公路(即福銀高速公路)、鷹廈鐵路、205國道、304省道、沙溪河航運、在建的嚮莆快速鐵路和規劃建設中的杭廣高速鐵路橫貫全境,興建中的沙縣機場距城區僅3公裏,公路、鐵路、水路暢達,交通十分便捷。近年來,隨着嚮莆快速鐵路、三泉高速公路、廈沙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的相繼動工建設,特別是規劃中的杭廣高速鐵路、鷹廈鐵路與嚮莆快速鐵路都在沙縣設立聯軌站,並與沙縣機場及高速公路互通口集中建設,實現鐵路、機場、高速公路“三位一體”建設方案的基本確定,成為全國百個福建省四個重點交通運輸樞紐城市之一。郵電通訊發達,已建成6萬多門程控電話和無綫通訊等一批電信設施,可直撥全國各大中小城市和世界182個國傢和地區。水電設施齊全,城區日供水能力達5.5萬噸,供水普及率達100%,相繼建成了城區3座變電所,完成了供電網改造,率先在全省實現全縣城鄉居民用電同網同價。
  沙縣山川秀麗,人文景觀豐富,自然景觀迥異,名勝古跡衆多。有淘金山長達38米的華夏第一岩雕臥佛、省級名勝風景區七仙洞、省級楠木林自然保護區羅卜岩以及“十裏平流”、“七峰疊翠”、“洞天瀑布”、“二十八麯”等自然景觀,此外,還有東南沿海現存最大的城隍廟等古跡。
  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教育教學條件不斷改善,文體事業進一步繁榮,沙縣肩膀戲飲譽澳門,並先後到四川、湖北等地演出,獲得了全國第五屆民間藝術會演金奬。先後獲得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體育先進縣等係列榮譽稱號。
  沙縣是福建省經濟發展條件和發展質量較好的縣份,1999、2002年兩次被評為全省經濟發展“十佳縣”,在'2007福建省縣級經濟評價中,被福建省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評定為最具發展潛力的縣份之一。在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中,沙縣重點産業不斷發展,初步形成林業、金屬深加工、生化等工業主導産業。竹業、畜禽業、茶果業和沙縣小吃業成為農業農村特色經濟,獲得“中國竹席之鄉”、“中國小吃之鄉”、“中國小吃文化名城”等榮譽稱號。
沙縣歷史
  沙縣的歷史,見於文字記載已有1600多年。公元379年,東晉延平沙縣步行街夜景縣南鄉沙源地(即今沙縣城東古縣村)始設沙戊,公元405-618年,沙戊升格為沙村縣,公元581-618年,隋改沙村縣為沙縣,不久廢置。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改名沙縣,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之前時設時廢。歷屬建州、汀州、劍州、南劍州、南劍路、延平路、延平府、建安道。公元884年,沙縣治所由沙源地遷往沙溪水北鳳林崗(現沙縣人民政府駐地鳳崗街道)故沙縣別稱沙陽。
  沙縣的歷史地位顯要,其優勢和特點有:一是閩中文化搖籃,從地下出土的文物證明一萬年前就已有人類活動。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器時代的文化遺址達75處,還有大量的陶片、石斧、石錛、石鏃等生産工具的發現,證實生活在沙溪兩岸密林深處的先民從事着推動社會進步的生産勞動。二是先賢文化之地,歷史名人衆多。唐代出了一個影響廣東及東南亞一帶的著名高僧慚愧法師(俗名潘了拳)。“雛鳳清於老鳳聲”的唐末詩人韓渥曾挈族入閩蟄居沙縣。宋代文教昌盛,出現“五步一塾、十步一癢”的盛況,全縣進士達129人,占歷代進士總數的86%,其中有閩學四賢之一羅從彥,有首倡在泉州設立專營與外國進行商貿活動機構的陳篝,有以直諫和詩文名聞朝野的京官陳瓘、鄧肅。還有謫貶沙縣的國史編修,後復出為相的李綱。明代三朝元老、戶部尚書陳山,清廉為政,更為後人稱頌。明宮廷畫傢邊文進的花鳥畫被稱為“禁中三絶”,“宋元後 一人”。 三是政治軍事重鎮,自公元379年始設軍事機構沙戌起,就一直是閩省的政治軍事重鎮。沙縣初設時,轄地南盡黃田嶺(今竜岩市界),西及站嶺(今江西省石城縣界),跨有如今的沙縣、三明、永安、明溪、清流、寧化等6個縣(市)的地域,南唐期間,沙縣轄地曾遠至閩西南的武平縣地。明代,鏟平王鄧茂七占據此地領導了一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成為東南諸省人民反抗封建統治的光輝旗幟。清初,羅南生擁戴明皇室後裔在夏茂建號反清復明,成為清兵重圍之地。民國時期,沙縣為南北軍閥必爭之地,地方軍閥盧興邦盤踞沙縣長達10餘年之久,1934年彭德懷和楊尚昆率中國工農紅三軍團在沙縣建立蘇维埃政府。二度進入沙縣,並攻剋縣城,建立中華蘇维埃共和國沙縣革命委員會 。 解放後,沙縣仍然是福建省的政治軍事重鎮,國防科工委的重要基地。1949年6月16日解放,歷屬南平專區、三明專區(地區)、三明市。
  1995年,沙縣轄鳳崗鎮、青州鎮、夏茂鎮、高砂鎮、高橋鎮、虯江鄉、琅口鄉、西霞鄉、南陽鄉、鄭湖鄉、大洛鄉、湖源鄉、梨樹鄉、富口鄉、南霞鄉,13個居委會、158個村委會。2000年,撤銷大洛鄉,設立大洛鎮;撤銷際口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鳳崗鎮;琅口鎮古縣村劃歸鳳崗鎮管轄,區劃調整後,沙縣轄8個鎮、6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2854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鳳崗鎮67320人、青州鎮21630人、夏茂鎮23746人、琅口鎮9787人、 高砂鎮15251人、 高橋鎮13142人、富口鎮14184人、 大洛鎮9398人、 虯江鄉12293人、南霞鄉8635人、際口鄉4775人、 南陽鄉8065人、 鄭湖鄉 9154人、湖源鄉5320人、梨樹鄉5848人。2002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64號)批復同意沙縣撤銷梨樹鄉,並入夏茂鎮、高橋鎮:梨樹、中堡、月邦、坡後4個村並入夏茂鎮,新橋、池窠、泉水峽3個村並入高橋鎮。2002年底,沙縣轄8鎮5鄉。
  2003年8月2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復(閩政文258號)同意沙縣鳳崗鎮虯江鄉和琅口鎮撤並整合為鳳崗和虯江兩個街道辦事處:(1)撤銷鳳崗鎮、虯江鄉和琅口鎮,設立鳳崗街道辦事處、虯江街道辦事處。(2)鳳崗街道辦事處轄原鳳崗鎮的城西、府西、春暉、東門、城北、蓮花、石橋7個居委會和大洲、西門、西山、北門、東山、廟門、西霞、村頭、根坑、漈(石亥)、祭口、古縣12個村委會,以及原虯江鄉的西效、三姑、際岩、壟東、井後、水美、竜坑、靈元8個村委會。鳳崗街道辦事處駐城西南路(原鳳崗鎮政府駐地)。(3)虯江街道辦事處轄原鳳崗鎮的城南居委會、水南村委會和原虯江鄉的金泉、墩頭、洋坊、長紅、官南5個村委會,以及原琅口鎮的茅坪、麥元、曹元、鎮頭、茶豐峽、田坑、田口、肖墩、山峰、安坪、後底、琅口、柱源13個村委會。虯江街道辦事處駐洋坊村(三明市人民政府2003年9月22日批復 明政文118號)。2003年,沙縣轄2個街道、6個鎮、4個鄉:鳳崗街道、虯江街道、青州鎮、夏茂鎮、高砂鎮、高橋鎮、富口鎮、大洛鎮、南霞鄉、南陽鄉、鄭湖鄉、湖源鄉。
沙縣經濟
  沙縣是國傢南方重點林區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和省良種水果發展基地縣、省農副産品基地縣,福建省竹子重點産區。木材、筍幹、曬煙、香菇、花奈、菜芋、板鴨等名特優産品久負盛名,遠銷海內外。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四大以後,沙縣認真貫徹落實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實行全方位的改革開放戰略。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呈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同時,沙縣堅持以園區建設促進工業集聚發展,在進一步推進金沙園、金古園開發建設的同時,采取政策傾斜、培育典型、逐個突破、梯次推進的辦法,在8個鄉鎮建起了經濟園區,全縣初步形成“兩園八小區”工業發展平臺。 2008年,沙縣規模以上工業産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1—11月,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纍计實現産值101.75億元,比增38.01%。此外,沙縣還進一步強化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引導企業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産學研合作,加強項目對接,促進成果轉化,為做強産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實施品牌戰略,着力培育優勢品牌,對獲得國傢和省級名牌或商標的企業給予10--100萬元的重奬,增強企業發展信心,提升全縣企業和區域的綜合競爭力。在2007年福建縣級經濟評價中,縣城經濟綜合實力居全省縣級第17位,被評定為全省最具發展潛力的縣份。農業實施科教結合,近年來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初步形成糧食、鴨業、竹業、食用菌、水果等五大産業化體係;工業已初步建成比較完整的縣級工業框架,形成食品、化工、建材、輕紡四大支柱産業。全縣已建成農副産品批發市場3個,其中金沙市場是閩西北最大的農貿市場,聯結城鄉,輻射全國。第三産業也有長足的發展,信息、運輸、勞務、金融保險等服務業正在興起。沙縣小吃蓬勃發展,遍布全國各地,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外出經營沙縣小吃店已達1.8萬多傢,從業人員5萬多人,占農村勞動力的58%,小吃産業年營業額超過35億元,年純收入6億元以上。外嚮型經濟不斷壯大,先後同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傢及香港、臺灣等地區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興辦“三資”企業98傢,實際利用外資4869萬美元,投資範圍涉及三次産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廣播電視、體育和城建等社會公益事業迅速發展、先後被評為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縣、全國文明縣城、全國文化先進縣、省級衛生縣城、省義務教育先進縣,城鄉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沙縣名勝古跡
  沙縣山川秀麗,名勝古跡衆多。有省級名勝風景七仙洞,省級楠木林自然保護區羅卜岩以及二十八麯、淘金山、十裏平流、七峰疊翠、洞天瀑布等自然景觀,有興國寺、古城墻、孝子坊民居以及東南沿海現存最大的城隍廟等古跡,還有被譽為“肩膀上的藝術奇葩”的沙縣肩膀戲。
  華廈第一臥佛---沙縣淘金山 淘金山位於沙縣城西3公裏處,海拔501米,總面積6平方公裏。景點始於宋代,盛於元、明兩代,宋朝宰相李綱、大理學家羅從彥、農民起義軍首領鄧茂七等都在這裏留下足跡,共有摩崖石刻30多處。景區林木茂盛,擁有全國唯一的連片生長的野生千年鐵樹群、宋桂花樹和梅花六角丹等珍稀樹種。景區內長38米、寬10米、高11米的錠光臥佛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石雕臥佛,臥佛後面的山群有一尊約4公裏長的山體緑色大臥佛,山與佛渾然一體,如“佛中佛、佛心佛”。古剎錠光禪院和佛光洞是唐朝名僧慚愧祖師潘了拳悟道之地。
  十裏平流---沙縣沙溪河
  十裏平流沙縣歷史上較著名的名勝古跡有宋名相孿綱命名的“沙陽八景”,即"七峰疊翠"、“十裏平流”、"瀛洲夕照"、"瑤池夜月"、"豸角秋煙"、“洞天瀑市”、“呂峰晴雪”、“鳳崗春樹”。現僅存二景,十裏幹流在沙溪河大洲至琅口一帶河段,沙溪河上遊大都灘多流急,婉蜒麯折,至此則河面開闊,水流平緩,泛舟江中,衹見兩岸或青山疊翠,或樓宇臨江,沉影如黛,搖曳多姿。宋李綱詩云:“平溪緑淨見遊魚,十裏無聲若畫圖”。
  城隍廟地處城關東門文廟路,建於清乾隆年間,是福建省同類建築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 1996年列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十八麯即性天峰,在城東二裏仙洲東側,海拔400餘米,上山石砌小道700餘米,拐28個彎,故稱“二十八麯”,峰頂舊有古性天庵,後圯廢。1984年群衆自發集資10餘萬元重修,並在山頂及沿途興建亭臺樓閣,植樹種花,形成新的風景遊覽區 登峰頂遠眺,遠山如黛,沙溪如練,城廓市井,歷歷在目。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張廷發將軍1988年為該風景區題詞:“峰峻溪清”。
  陳山寨在大洛鄉鑼鈸山上,為明朝鄧茂七起義軍大本營,海拔約1500米,山上有跑馬道、練兵場,右側有一巨石狀如平臺,相傳是當年的指揮臺,站在練兵場,依稀可見沙縣、三明、大田的村落,故又稱“三望坪”。
  洞天岩離城25裏許,石壁嶙峋,草木蔥翠,沿新開公路盤旋而上,可抵達青山環抱之中的洞天岩水庫,山光水彩,相映成趣,豐水期則有瀑布飛瀉,喧騰直下百餘米,有加飛珠濺玉,空𠔌生雷。順山泉而下,有古佛雲岩、臨清池、永和洞,井有古代摩崖石刻十餘處,其中一處沒於水中,鏤有9米見方的大字被清泉漫頂,水花翻捲,隱隱約約顯出“枕流”二字,別有一番情趣,摩崖石刻於1984年8月初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七仙洞地處富口鄉郭墩村,1985年8月,南京大學自然資源考察組協同環境保護辦公室對七仙洞進行考查,初步發現:七仙洞有大小洞7個,分上洞、中洞、下洞(即暗洞),上、中洞相連,有洞口7個。洞內有大廳2個,可容納上百名遊客,大廠之間有麯狀廊道聯接,洞中鐘乳、石筍造型各異,有的宛加天竜飛騰,有的形如牛角逼人,有的似仙人梯田層疊,有的似隨波漂流的海蜇,洞深處有一蝙蝠廳,中有蝙蝠無數,1984年9月,縣入民政府公佈的縣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唐鄧光布將軍墓、陳山尚書墓、陳山尚書夫人墓、李太監父母墓、陳了齋祠堂、進𠔌橋、明代古城墻等。
  瀛洲夕照東門外仙洲,又稱瀛洲,地處東溪與沙溪會合處,每當夕陽西下,緑島披上金輝,江水紅如瑪瑙,虯城靜臥於朦朧薄幕之中,雲雪變幻於逶迤遠山之上,可謂金碧輝煌,氣象萬千。
  興國寺建於唐中和二年(882年),歷代均有修葺,宋名臣李綱謫貶沙縣時住此,自稱“寓軒”,故又稱“寓軒舊址”。現存一殿占地面積近500平方米,1984年原貌進行整修,木構梁架,雕鐵裝金,飛橡翹脊,富麗堂皇。西側有2株千年古樟,相傳為李綱讀書處,1996年11月被列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呂峰山
  呂峰山風景區(開發中):呂峰山位於沙縣大洛鄉寶山村鑼鈸頂,距縣城40公裏,海拔1293米,交通便利,軍用公路直達山頂。著名的沙陽八景之一“呂峰晴雪”指的就是呂峰山鼕季的雪景,山上擁有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有成片野生的杜鵑花、梅花、竹林,適合開發山地四季花園;高海拔氣候使這裏夏季特別涼爽,為避暑的絶好去處;人文遺跡有明朝鄧茂七農民起義軍根據地陳山寨遺址、“呂峰晴雪”碑亭等。目前,沙縣猛竜蔬菜基地已在這裏安營紮寨,並初具規模,該基地的開發將帶動高山緑色農業觀光旅遊與生態避暑旅遊的蓬勃發展,是一處極具開發潛力的旅遊區。
中國沙縣名小吃
  沙縣小吃城全景 為了加強海峽兩岸餐飲業的交流與合作,宣傳中華名小吃品牌,弘揚中華美食文化,推動我國餐飲業的進步和發展,每年的12月8日定為中國(沙縣)小吃文化節。2005年小吃節期間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走進沙縣,由中國烹飪協會、福建省沙縣人民政府主辦,福建海峽電視臺、福建省烹飪協會協辦的首屆中國(沙縣)小吃文化節暨海峽兩岸小吃文化展示邀請賽於2006年12月6日至9日在福建省沙縣城區隆重舉行。
  本屆小吃文化節在汲取歷屆中國·沙縣小吃文化節經驗基礎上,根據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要求,結合沙縣實際,本着“小吃搭臺、文化推動、經貿唱戲”的活動宗旨,以“展示中華飲食文化,推進兩岸合作交流”為主題,通過節會係列活動,充分展示海峽兩岸飲食文化成果,藉助兩岸新聞媒體,宣傳中華名小吃品牌,加強兩岸文化和技術交流,融洽兩岸同胞情誼,促進兩岸經貿合作。沙縣小吃以其風味獨特、做工精細、品種繁多和經濟實惠而著稱,共有162個品種,常年上市的有47多種,如扁肉、芋餃、米凍、豆腐丸、香芋餅、青草凍等等。
  餛飩又稱扁肉,既可作點心,又可作菜餚,是沙縣最普遍又最受歡迎的小吃。因餡料、湯料、吃法、調味等差異,有煮餛飩、炸餛飩、熗餛飩、三鮮餛飩、蝦肉餛飩、餛飩面等24個品種,還具有皮薄餡多、餡肉脆嫩,有咬勁、清爽可口、形狀小巧可愛等特點。1997年中國烹飪協會在北京"全國中華名小吃認定會"上,沙縣廟門扁肉店製作的餛飩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沙縣小吃城夜景 到過沙縣的人都知道沙縣的豆腐好吃,福州西湖大酒店曾派廚師前來沙縣賓館學習豆腐菜的製作。沙縣豆腐可以做成經濟實惠、美味可口、老少咸宜的"豆腐宴",全套豆腐宴有"洪武豆腐"等18道菜,而且外觀上頗具欣賞性,孔雀、燕子、熊貓、金魚薈萃桌上,青鬆、翠竹、寒梅、花卉紛立盤中,充分體現了中烹飪技術的審美情趣,使人在享用美食的同時,得到藝術的感受。在1993年"全國第三屆烹飪比賽蘇州賽區比賽"中,沙縣賓館林霞製作的包心豆腐丸獲銀牌奬。
  芋艿(yù nǎi )簡稱“芋”,俗稱“芋頭”。做菜宜燴、蒸、煮、燉、烤、炒等,可葷可素、可鹹可甜,入口潤滑並有清香,以芋頭為主要原料的小吃有芋餃和芋泥餅。沙縣芋餃外形比較獨特,呈三角形,據說可以增加受熱面積,使之成熟快而均勻。在2000年9月5日,由中國烹飪協會在寧夏銀川舉辦的"中華名小吃第二屆認定會"上,由沙縣小吃業發展服務中心製作的"沙縣芋包"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牛係列"是沙縣夏茂鎮的傳統菜餚和小吃,有十幾個品種,最有名的是燉牛腩、牛腳筋,最經濟實惠的的是燙牛百葉、牛肚邊,最早出名的是牛肉幹,以及牛頭碎肉、熟內臟,街邊小吃有米漿灌牛腸、米漿灌牛肺和米漿牛血。同時,夏茂還有別有一番情趣的"遊春牛"民俗,花鼓燈開道,一男一女風在春牛後,殿後的的是一對長方形的燈箱。沙縣甜燒麥
  沙縣是産糧區,以大米作原料的小吃多,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先將大木煮成飯,再製成品的為糍粑類,它是沙縣最古老的小吃,圍繞它們産生了一係列的風俗習慣,如立鼕傢傢舂糍,新房搬遷請酒,開席必吃糍,正月初二、祭祀土地公、清明掃墓必供;第二類是將米磨成漿,再通過油炸、蒸、煮等工序做成食品,這類小吃主要有油炸漿糍、米凍、泥鰍粉幹、鍋邊糊等,其色、香、味俱全,令人見之食欲大開。
  主要特色小吃有:
  燒麥、餛飩 、芋餃 、泥鰍粉幹、 魚丸 、真心豆腐丸、 米凍皮、米凍糕、 富口豆幹、水晶蒸餃、拌面
沙縣榮譽奬牌
  沙縣小吃被評為“三明十大名片”
  2001年6月9日中國特産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授予沙縣“中國竹席之鄉”稱號
  2003年12月8日中國飯店協會授予“中國小吃之鄉” 榮譽稱號
  2003年6月沙縣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計劃生育工作一類先進縣” 榮譽稱號
  2004年12月沙縣榮獲“全國第二批科普示範城區和科普示範縣”榮譽稱號
  2005年10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表彰大會,沙縣獲得“全國文化先進縣” 榮譽稱號
  2006年2月沙縣被授予“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單位” 稱號
  2006年12月8日沙縣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小吃文化名城”榮譽稱號
  2006年12月沙縣被省政府授予“省級園林縣城”榮譽稱號
  2007年12月沙縣虯江街道紅南果業合作社獲農業部“緑色柑桔”標志認證
  2007年12月8日沙縣被國傢授予“國傢優秀旅遊縣” 榮譽稱號
  2007年12月9日沙縣被中央授予“中國特色魅力百強縣” 榮譽稱號
  2007年10月沙縣小吃製作工藝被列入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2007年9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中國名牌産品暨中國世界名牌産品表彰大會”沙縣宏盛塑料有限公司生産的“宏光”牌酚醛模塑料獲“中國名牌産品”稱號
  2007年4月20日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的中國烹飪協會成立20周年表彰大會,沙縣小吃同業公會榮獲“全國餐飲業先進社團”榮譽稱號
  2008年6月沙縣被中央授予首批“全國文明縣城” 榮譽稱號
  2008年2月18日沙縣被確認為中央蘇區縣
  2008年3月國傢稅務總局和全國婦聯授予沙縣國稅局“全國稅務係統文明單位、全國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
  2008年5月20日沙縣鳳崗、青州榮獲市2007年度農村經濟發展“十佳鄉鎮”
  2月24日沙縣被授予“全省實施婦女兒童綱要示範縣” 稱號
  沙縣城郊工商所被國傢工商總局評為“全國工商係統先進工商所” 榮譽稱號
  中央文明委公示了第二批全國文明城市(區)、村鎮、單位候選名單,沙縣入選全國文明村鎮候選名單
  沙縣城三小學被評為奧林匹剋教育特色學校
  沙縣鼕泳隊參加第十五屆全國鼕泳錦標賽,獲得二金二銅的好成績
  沙縣鳳崗街道榮獲2007年度三明市爭創農村經濟發展“十佳鄉鎮”第一名
  沙縣青州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為2007年一級派出所
  沙縣淘金山的千年鐵樹群入選福建省第一批“樹王”
沙縣行政區劃
  鳳崗街道 代碼350427001
  辦事處駐城西南路,轄7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001城西居委會、002府西居委會、004春暉居委會、005東門居委會、006城北居委會、007蓮花居委會、008石橋居委會、201大洲村、202西門村、203西山村、204北門村、205東山村、207廟門村、208古縣村、209西霞村、210根坑村、211村頭村、212際口村、213際硋村、214西郊村、215壠東村、216三姑村、217竜坑村、218際岩村、219水美村、220井後村、221靈元村。
  虯江街道 代碼350427002
  辦事處駐洋坊村,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001城南居委會、202金泉村、203墩頭村、204洋坊村、205長紅村、210官南村、214水南村、215柱源村、216琅口村、217茅坪村、218鎮頭村、219山峰村、220安坪村、221後底村、222茶豐峽村、223麥元村、224曹元村、225田口村、226肖墩村、227田坑村。
  青州鎮 代碼350427101
  轄12個村委會:201澄江村、202勝地村、203涌溪村、204管前村、205坂山村、206異州村、207洽湖村、208溪坪村、209後洋村、210前山村、211朱源村、212青州村。
  夏茂鎮 代碼350427102
  轄1個居委會、27個村委會:001夏茂鎮居委會、201東街村、202中街村、203西街村、204俞邦村、205鬆林村、206倪居山村、207樂厝村、208李窠村、209洋元村、210大布村、211水頭村、212儒元村、213上碓村、214岩坑村、215羅坑村、216車溪村、217岩觀村、218後壠村、219洋邦村、220長阜村、221溪口村、222新建村、223瓦溪村、224梨樹村、225月幫村、226坡後村、227中堡村。
  高砂鎮 代碼350427104
  轄14個村委會:201椒畔村、202嶺兜村、203端溪村、204陽溪村、205上坪村、206樟墩村、207竜慈村、208竜江村、209漁珠村、210衝厚村、211小洋村、212柳源村、213員墩溪村、214高砂村。
  高橋鎮 代碼350427105
  轄14個村委會:201高橋村、202安田村、203官莊村、204新坡村、205黃溪坑村、206上裏村、207正地村、208杉口村、209官林窠村、210上坑村、2ll桂岩村、2l2泉水峽村、2l3新橋村、2l4池窠村。
  富口鎮 代碼350427106
  轄15個村委會:201富口村、202岩地村、203白溪口村、204延溪村、205薑後村、206柳坑村、207洋花坑村、208白溪村、209荷山村、210堆積坑村、211郭墩村、212蓋竹村、213山氽村、214池村村、215羅溪村。
  大洛鎮 代碼350427107
  轄14個村委會:201大洛村、202官昌村、203昌榮村、204高坑洋村、205張田村、206華口村、207羅坑源村、208中洋村、209後溪村、210陳山村、211前村村、212寶山村、213文坑村、214山際村。
  南霞鄉 代碼350427201
  轄11個村委會:201竜泉村、202泮嶺村、203下洋村、204蔣坡村、205東周村、206竜鬆村、207南坑仔村、208松樹坑村、209霞村村、210茶坪村、211溪源村。
  南陽鄉
  轄9個村委會:201南陽村、202竹山村、203華村村、204坡科村、205西坑村、206大基口村、207大基村、208木科村、209鳳坡洋村。
  鄭湖鄉 代碼350427204
  轄11個村委會:201箭坑村、202長村村、203上洋村、204徐墩村、205鄭墩村、206高地村、207慶洋村、208嶺頭村、209鄭湖村、210杜坑村、211大爐村。
  湖源鄉 代碼350427205
  轄5個村委會:01圳頭村、202錦街村、203錦湖村、204城前村、205西洋村。
英文解釋
  1. n.:  Sha County
相關詞
中國文化飲食小吃福建教育學校中學
三明羅從彥旅遊景色景點電影沙縣小吃扁肉
行政區劃地理地名鄉鎮????業公司????務局更多結果...
包含詞
金沙縣長沙縣蘭沙縣白沙縣巴沙縣
傑沙縣
分類詳情
張開鳳崗鎮張開青州鎮張開大洛鎮張開虯江街道張開富口鎮
張開高砂鎮張開高橋鎮張開鳳崗街道張開南陽鄉張開湖源鄉
張開夏茂鎮張開鄭湖鄉張開南霞鄉張開虯江鄉張開琅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