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乡镇概况
水南镇位于将乐县境中部,总面积25.4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溪南村处县城金溪河南岸,距县城1公里。福银高速公路、省道金泰线、岭文线纵贯境内。1998年1月,水南建镇。原农场1至6管区分别改为乾滩、渡头、溪南、三班、水南、新兴等6个村委会;6月,水南镇设立林场、黄紫墩、金华园、白云山庄、陈厝陇、金华等6个居委会。2003年5月,林场、黄紫墩、金华园、白云山庄、陈厝陇、金华等6个居委会整合为金华、银华2个社区居委会。2005年1月,镇政府从水南村迁至溪南村。全镇辖2个社区居委会、6个村委会、20个村民小组,有3944户11772人。
全镇有耕地面积1488亩,其中水田1232亩;林业用地面积3.06万亩,其中有林地3.03万亩,森林覆盖率79.5 %,林木蓄积量7.67万立方米,立竹量18万根。矿藏有煤、铁、铅、锌、石灰石、粘土等。
境内人文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生息,现存遗址5处。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葬于乌石山腰。九八洞位于境内东南,内有1万年前哺乳动物化石。四望台、春岩、宝头岩、蛟窟等处景观壮美。
农业
199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8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160元。粮食作物种植3906亩,经济作物种植2699亩。1993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部分农田实行稻、菜轮作,扩大商品菜种植面积,建立商品菜基地,开发更新果园,发展养殖业。1997年,农场第二、三、四管区引种烟叶共80亩,烤烟产量6吨。1998年,引进饲养淡水白鲳、单性罗非鱼、彩虹雕等新品种。1999年,乌石坑茶园失管抛荒。2000年,引种花卉。2001年,三间渡茶园改造开发为耕地。至2002年,水南镇茶叶种植面积减为零。 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2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56元。粮食作物种植1113亩,种植面积比1991年减少72%;经济作物种植2437 亩,种植面积比1991年减少10%。粮食总产量416吨,亩产374公斤;果园1013亩,产果302吨,其中柑桔园372亩,产量237吨、梨园113亩,产量30吨;食用菌干品产量76吨;烟叶种植 406亩,产量51吨;蔬菜与瓜果种植1653亩,总产量5123吨;淡水产品产量692吨 ;牛存栏116头,羊存栏10头、猪存栏3320头;家禽存栏2.53万只。
乡镇企业
1991年,全镇有企业329家,从业人员2224人,总产值3178万元。工业企业有化工、木制品、雕刻、机械修理制造、建材、采掘、农副产品加工等。此后,相继引进矿产品加工、彩色印刷、变形拖拉机组装改造、豆腐条加工、小家具、人造板等私营工业企业。个体、私营批发零售企业和餐饮、旅馆、运输、娱乐、健身等服务企业迅速发展。雕刻、小家具等产品销往日本、东南亚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各村以出租厂房、住房等方式办有粮食加工、竹木制品、机械修理、旅馆、饮食等企业。有相当部分农户在自家房屋开办小饮食、旧商品杂货店等。1998年后,水南茶厂、三涧渡茶场、水南茶队、鸿泰房地产公司、机砖厂、木雕总厂、漆艺厂等集体企业相继改制为民营企业或破产。2005年,镇内有企业633家,从业人员2478人,总产值18948万元,实现利税831万元。其中三华胶合板厂、木雕厂、锦达木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年产值达500-1000万元,三农重钙公司、综合农场煤矿、东南矿业、华田木业等企业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
文化教育卫生
1991年,境内中心校附设初中部有教学班6个,在校生342名;小学1所,在校生847名;幼儿园1所8个班,在园幼儿428名;教职工总数74名。1997年9月,水南中心校附设初中部与小学部分开办学,初中部改为初级中学,校舍建于水南白云山庄。同年,镇中、小学通过省政府"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1999年7月,水南中学开设电脑室,配电脑30台。2000年5月,水南幼儿园被三明市教育局评为农村示范幼儿园。2001年8月,水南初级中学增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招收首届高一新生6个班共336人。2001-2005年间,水南小学综合楼、水南中学实验楼、高中部教学楼、学生食堂综合楼、2幢学生宿舍楼、400米跑道运动场等先后建成。2004年6月,水南小学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1月,水南中学通过省三级达标学校验收。2月,水南中学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共青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和中国儿童中心评为"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当年底,水南镇有完全中学1所,在校生2344名,其中初中生1104名、高中生1240名,教职工153名;小学3所,在校生939名,教职工60名;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984名,教职工232名。
1991年水南镇文化技术学校有兼职教师2名,主要开展电脑培训教育。1996年6月,成立三明市第一个专业计算机应用职业技能鉴定站。文技校逐步发展为文化进修、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技术学校。1997年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2000年成立三明市第一个ATA考试站。2003-2005年,连续三年获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2002-2004年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先进单位""优秀单位"奖。2005年有专兼职教师7名,培训场所2678平方米。
1991年,水南文化站有工作人员2名。社区文娱活动活跃,有村女子乐队、老年人业余舞蹈队、龙灯队等。每逢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群众自发组织开展舞龙灯、舞狮等文化体育活动;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田径等体育竞赛活动常年开展。2001年,新建门球场1个;新建全民健身体育路径场所 1个,场内安装慢步机等健身器材15件(套)。2004年,各村新建或改建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总占地面积720平方米。次年,新建全民健身体育路径场所 1个,场内安装慢步机等健身器材12件(套)。2005年,镇文化站有工作人员2名。
由于水南镇地处城南,未设广播站。 各行政村闭路电视及调频广播与县城同时开通。1996年,闭路电视延伸到自然村。2004年,全面实现县、镇、村(自然村)闭路电视联网,可以收看30套电视节目。电视覆盖率100%; 程控电话也与县城同年开通。1997年,实现"村村通电话"。2005年,固定电话用户约3900多户,电话入户率达99.6%,移动电话拥有量3800部,拥有率32%;家庭电脑普及。
1991年,水南农场卫生所有医护人员4名,床位2张。1993年,医护人员增至7名,床位6张。1999年,因拆迁改造,水南农场卫生所撤销,医护人员各自回村开设村卫生所。2005年,镇内有村卫生所5个,社区卫生室2个,共有医护人员13名,卫生所(室)均达到甲级卫生所(室)标准。
镇村建设
1991年后,按照城区建设规划要求,境内先后改造三华大道、溪南路等街道,相继新建龙珠大酒店、天龙酒店、水南财政所、航华大厦、山水大酒店、盛亚花园、镇政府办公楼等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1992年,镇政府驻地至渡头村、新兴村共计4.2公里的水泥路面铺设完成。1997年9月,镇政府驻地至乾滩村柏油路铺设完成,实现村村通硬化公路。1999年,拆迁改造水南桥头,镇政府办公楼、农场电影院、水南农场卫生所、企业供销公司等一批建筑拆迁。2002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生产生活用电实现城乡同网同价。2005年,新建成镇政府办公楼(由水南村迁建溪南村),建筑面积3670平方米。15年中,先后有渡头村、水南村 、新兴村、溪南村、三班村等村建新村部;镇内2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进行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多数居民和农户建新房,全镇共新建居民住房1500户,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全镇人均住房面积36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建成区面积拓宽,高层建筑逐年增多,逐步形成三横五纵网络。2005年,全镇公路通车总里程13公里,镇政府驻地建成区面积353公顷。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8694男9966女8728家庭户户数5045家庭户总人口(总)17468家庭户男9073家庭户女83950-14岁(总)38900-14岁男21430-14岁女174715-64岁(总)1394215-64岁男736415-64岁女657865岁及以上(总)86265岁及以上男45965岁及以上女40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0696
下辖村
乾滩村渡头村溪南村三班村水南村新兴村南排村 | | 水南镇 水南镇位于将乐县中部,辖2个社区、7个行政村。 [邮编]353300 [代码]350428105:~001金华社区 ~002银华社区 ~201乾滩村 ~202渡头村 ~203溪南村 ~204三班村 ~205水南村 ~206新兴村 ~207南排村
[沿革] | | 概况
水南镇位于县境中部,总面积25.4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溪南村处县城金溪河南岸,距县城1公里。福银高速公路、省道金泰线、岭文线纵贯境内。1998年1月,水南建镇。原农场1至6管区分别改为乾滩、渡头、溪南、三班、水南、新兴等6个村委会;6月,水南镇设立林场、黄紫墩、金华园、白云山庄、陈厝陇、金华等6个居委会。2003年5月,林场、黄紫墩、金华园、白云山庄、陈厝陇、金华等6个居委会整合为金华、银华2个社区居委会。2005年1月,镇政府从水南村迁至溪南村。当年,全镇辖2个社区居委会、6个村委会、20个村民小组,有3915户11750人。
由于城区建设征用耕地,镇内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05年,全镇有耕地面积0.13万亩,其中水田0.11万亩,分别比1991年减少0.11万亩和0.08万亩;林业用地面积3.06万亩,其中有林地3.03万亩,森林覆盖率79.5 %,林木蓄积量7.67万立方米,立竹量18万根。矿藏有煤、铁、铅、锌、石灰石、粘土等。
境内人文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生息,现存遗址5处。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葬于乌石山腰。九八洞位于境内东南,内有1万年前哺乳动物化石。四望台、春岩、宝头岩、蛟窟等处景观壮美。
农业
199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8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160元。粮食作物种植3906亩,经济作物种植2699亩。1993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部分农田实行稻、菜轮作,扩大商品菜种植面积,建立商品菜基地,开发更新果园,发展养殖业。1997年,农场第二、三、四管区引种烟叶共80亩,烤烟产量6吨。1998年,引进饲养淡水白鲳、单性罗非鱼、彩虹雕等新品种。1999年,乌石坑茶园失管抛荒。2000年,引种花卉。2001年,三间渡茶园改造开发为耕地。至2002年,水南镇茶叶种植面积减为零。 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2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56元。粮食作物种植1113亩,种植面积比1991年减少72%;经济作物种植2437 亩,种植面积比1991年减少10%。粮食总产量416吨,亩产374公斤;果园1013亩,产果302吨,其中柑桔园372亩,产量237吨、梨园113亩,产量30吨;食用菌干品产量76吨;烟叶种植 406亩,产量51吨;蔬菜与瓜果种植1653亩,总产量5123吨;淡水产品产量692吨 ;牛存栏116头,羊存栏10头、猪存栏3320头;家禽存栏2.53万只。
乡镇企业
1991年,全镇有企业329家,从业人员2224人,总产值3178万元。工业企业有化工、木制品、雕刻、机械修理制造、建材、采掘、农副产品加工等。此后,相继引进矿产品加工、彩色印刷、变形拖拉机组装改造、豆腐条加工、小家具、人造板等私营工业企业。个体、私营批发零售企业和餐饮、旅馆、运输、娱乐、健身等服务企业迅速发展。雕刻、小家具等产品销往日本、东南亚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各村以出租厂房、住房等方式办有粮食加工、竹木制品、机械修理、旅馆、饮食等企业。有相当部分农户在自家房屋开办小饮食、旧商品杂货店等。1998年后,水南茶厂、三涧渡茶场、水南茶队、鸿泰房地产公司、机砖厂、木雕总厂、漆艺厂等集体企业相继改制为民营企业或破产。2005年,镇内有企业633家,从业人员2478人,总产值18948万元,实现利税831万元。其中三华胶合板厂、木雕厂、锦达木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年产值达500-1000万元,三农重钙公司、综合农场煤矿、东南矿业、华田木业等企业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
文化教育卫生
1991年,境内中心校附设初中部有教学班6个,在校生342名;小学1所,在校生847名;幼儿园1所8个班,在园幼儿428名;教职工总数74名。1997年9月,水南中心校附设初中部与小学部分开办学,初中部改为初级中学,校舍建于水南白云山庄。同年,镇中、小学通过省政府"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1999年7月,水南中学开设电脑室,配电脑30台。2000年5月,水南幼儿园被三明市教育局评为农村示范幼儿园。2001年8月,水南初级中学增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招收首届高一新生6个班共336人。2001-2005年间,水南小学综合楼、水南中学实验楼、高中部教学楼、学生食堂综合楼、2幢学生宿舍楼、400米跑道运动场等先后建成。2004年6月,水南小学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1月,水南中学通过省三级达标学校验收。2月,水南中学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共青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和中国儿童中心评为"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当年底,水南镇有完全中学1所,在校生2344名,其中初中生1104名、高中生1240名,教职工153名;小学3所,在校生939名,教职工60名;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984名,教职工232名。
1991年水南镇文化技术学校有兼职教师2名,主要开展电脑培训教育。1996年6月,成立三明市第一个专业计算机应用职业技能鉴定站。文技校逐步发展为文化进修、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技术学校。1997年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2000年成立三明市第一个ATA考试站。2003-2005年,连续三年获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2002-2004年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先进单位""优秀单位"奖。2005年有专兼职教师7名,培训场所2678平方米。
1991年,水南文化站有工作人员2名。社区文娱活动活跃,有村女子乐队、老年人业余舞蹈队、龙灯队等。每逢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群众自发组织开展舞龙灯、舞狮等文化体育活动;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田径等体育竞赛活动常年开展。2001年,新建门球场1个;新建全民健身体育路径场所 1个,场内安装慢步机等健身器材15件(套)。2004年,各村新建或改建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总占地面积720平方米。次年,新建全民健身体育路径场所 1个,场内安装慢步机等健身器材12件(套)。2005年,镇文化站有工作人员2名。
由于水南镇地处城南,未设广播站。 各行政村闭路电视及调频广播与县城同时开通。1996年,闭路电视延伸到自然村。2004年,全面实现县、镇、村(自然村)闭路电视联网,可以收看30套电视节目。电视覆盖率100%; 程控电话也与县城同年开通。1997年,实现"村村通电话"。2005年,固定电话用户约3900多户,电话入户率达99.6%,移动电话拥有量3800部,拥有率32%;家庭电脑普及。
1991年,水南农场卫生所有医护人员4名,床位2张。1993年,医护人员增至7名,床位6张。1999年,因拆迁改造,水南农场卫生所撤销,医护人员各自回村开设村卫生所。2005年,镇内有村卫生所5个,社区卫生室2个,共有医护人员13名,卫生所(室)均达到甲级卫生所(室)标准。
镇村建设
1991年后,按照城区建设规划要求,境内先后改造三华大道、溪南路等街道,相继新建龙珠大酒店、天龙酒店、水南财政所、航华大厦、山水大酒店、盛亚花园、镇政府办公楼等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1992年,镇政府驻地至渡头村、新兴村共计4.2公里的水泥路面铺设完成。1997年9月,镇政府驻地至乾滩村柏油路铺设完成,实现村村通硬化公路。1999年,拆迁改造水南桥头,镇政府办公楼、农场电影院、水南农场卫生所、企业供销公司等一批建筑拆迁。2002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生产生活用电实现城乡同网同价。2005年,新建成镇政府办公楼(由水南村迁建溪南村),建筑面积3670平方米。15年中,先后有渡头村、水南村 、新兴村、溪南村、三班村等村建新村部;镇内2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进行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多数居民和农户建新房,全镇共新建居民住房1500户,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全镇人均住房面积36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建成区面积拓宽,高层建筑逐年增多,逐步形成三横五纵网络。2005年,全镇公路通车总里程13公里,镇政府驻地建成区面积353公顷。 | | - : Shuinan Town
| | 水南 | | | | 水南村 | 三班村 | 渡头村 | 溪南村 | 新兴村 | 南排村 | 金华社区 | 银华社区 | 乾滩村 | 南排分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