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鄉鎮概況
水南鎮位於將樂縣境中部,總面積25.4平方公裏,鎮政府駐地溪南村處縣城金溪河南岸,距縣城1公裏。福銀高速公路、省道金泰綫、嶺文綫縱貫境內。1998年1月,水南建鎮。原農場1至6管區分別改為乾灘、渡頭、溪南、三班、水南、新興等6個村委會;6月,水南鎮設立林場、黃紫墩、金華園、白雲山莊、陳厝隴、金華等6個居委會。2003年5月,林場、黃紫墩、金華園、白雲山莊、陳厝隴、金華等6個居委會整合為金華、銀華2個社區居委會。2005年1月,鎮政府從水南村遷至溪南村。全鎮轄2個社區居委會、6個村委會、20個村民小組,有3944戶11772人。
全鎮有耕地面積1488畝,其中水田1232畝;林業用地面積3.06萬畝,其中有林地3.03萬畝,森林覆蓋率79.5 %,林木蓄積量7.67萬立方米,立竹量18萬根。礦藏有煤、鐵、鉛、鋅、石灰石、粘土等。
境內人文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這裏已有人類生息,現存遺址5處。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葬於烏石山腰。九八洞位於境內東南,內有1萬年前哺乳動物化石。四望臺、春岩、寶頭岩、蛟窟等處景觀壯美。
農業
1991年,全鎮農業總産值8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160元。糧食作物種植3906畝,經濟作物種植2699畝。1993年,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部分農田實行稻、菜輪作,擴大商品菜種植面積,建立商品菜基地,開發更新果園,發展養殖業。1997年,農場第二、三、四管區引種煙葉共80畝,烤煙産量6噸。1998年,引進飼養淡水白鯧、單性羅非魚、彩虹雕等新品種。1999年,烏石坑茶園失管拋荒。2000年,引種花卉。2001年,三間渡茶園改造開發為耕地。至2002年,水南鎮茶葉種植面積減為零。 2005年,全鎮農業總産值12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56元。糧食作物種植1113畝,種植面積比1991年減少72%;經濟作物種植2437 畝,種植面積比1991年減少10%。糧食總産量416噸,畝産374公斤;果園1013畝,産果302噸,其中柑桔園372畝,産量237噸、梨園113畝,産量30噸;食用菌幹品産量76噸;煙葉種植 406畝,産量51噸;蔬菜與瓜果種植1653畝,總産量5123噸;淡水産品産量692噸 ;牛存欄116頭,羊存欄10頭、豬存欄3320頭;傢禽存欄2.53萬衹。
鄉鎮企業
1991年,全鎮有企業329傢,從業人員2224人,總産值3178萬元。工業企業有化工、木製品、雕刻、機械修理製造、建材、采掘、農副産品加工等。此後,相繼引進礦産品加工、彩色印刷、變形拖拉機組裝改造、豆腐條加工、小傢具、人造板等私營工業企業。個體、私營批發零售企業和餐飲、旅館、運輸、娛樂、健身等服務企業迅速發展。雕刻、小傢具等産品銷往日本、東南亞及歐洲等國傢和地區。各村以出租廠房、住房等方式辦有糧食加工、竹木製品、機械修理、旅館、飲食等企業。有相當部分農戶在自傢房屋開辦小飲食、舊商品雜貨店等。1998年後,水南茶廠、三澗渡茶場、水南茶隊、鴻泰房地産公司、機磚廠、木雕總廠、漆藝廠等集體企業相繼改製為民營企業或破産。2005年,鎮內有企業633傢,從業人員2478人,總産值18948萬元,實現利稅831萬元。其中三華膠合板廠、木雕廠、錦達木業有限公司等3傢企業年産值達500-1000萬元,三農重鈣公司、綜合農場煤礦、東南礦業、華田木業等企業年産值達千萬元以上。
文化教育衛生
1991年,境內中心校附設初中部有教學班6個,在校生342名;小學1所,在校生847名;幼兒園1所8個班,在園幼兒428名;教職工總數74名。1997年9月,水南中心校附設初中部與小學部分開辦學,初中部改為初級中學,校捨建於水南白雲山莊。同年,鎮中、小學通過省政府"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驗收。1999年7月,水南中學開設電腦室,配電腦30臺。2000年5月,水南幼兒園被三明市教育局評為農村示範幼兒園。2001年8月,水南初級中學增設高中部,成為完全中學,招收首屆高一新生6個班共336人。2001-2005年間,水南小學綜合樓、水南中學實驗樓、高中部教學樓、學生食堂綜合樓、2幢學生宿舍樓、400米跑道運動場等先後建成。2004年6月,水南小學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小公民道德建設先進集體"稱號。2005年1月,水南中學通過省三級達標學校驗收。2月,水南中學被國傢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共青團中央少年部、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和中國兒童中心評為"心中有祖國、心中有他人主題教育活動先進集體"。當年底,水南鎮有完全中學1所,在校生2344名,其中初中生1104名、高中生1240名,教職工153名;小學3所,在校生939名,教職工60名;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984名,教職工232名。
1991年水南鎮文化技術學校有兼職教師2名,主要開展電腦培訓教育。1996年6月,成立三明市第一個專業計算機應用職業技能鑒定站。文技校逐步發展為文化進修、職業培訓、技能鑒定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文化技術學校。1997年通過省政府"兩基"驗收。2000年成立三明市第一個ATA考試站。2003-2005年,連續三年獲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頒發的2002-2004年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先進單位""優秀單位"奬。2005年有專兼職教師7名,培訓場所2678平方米。
1991年,水南文化站有工作人員2名。社區文娛活動活躍,有村女子樂隊、老年人業餘舞蹈隊、竜燈隊等。每逢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群衆自發組織開展舞竜燈、舞獅等文化體育活動;籃球、乒乓球、羽毛球、門球、田徑等體育競賽活動常年開展。2001年,新建門球場1個;新建全民健身體育路徑場所 1個,場內安裝慢步機等健身器材15件(套)。2004年,各村新建或改建村老年人活動中心,總占地面積720平方米。次年,新建全民健身體育路徑場所 1個,場內安裝慢步機等健身器材12件(套)。2005年,鎮文化站有工作人員2名。
由於水南鎮地處城南,未設廣播站。 各行政村閉路電視及調頻廣播與縣城同時開通。1996年,閉路電視延伸到自然村。2004年,全面實現縣、鎮、村(自然村)閉路電視聯網,可以收看30套電視節目。電視覆蓋率100%; 程控電話也與縣城同年開通。1997年,實現"村村通電話"。2005年,固定電話用戶約3900多戶,電話入戶率達99.6%,移動電話擁有量3800部,擁有率32%;家庭電腦普及。
1991年,水南農場衛生所有醫護人員4名,床位2張。1993年,醫護人員增至7名,床位6張。1999年,因拆遷改造,水南農場衛生所撤銷,醫護人員各自回村開設村衛生所。2005年,鎮內有村衛生所5個,社區衛生室2個,共有醫護人員13名,衛生所(室)均達到甲級衛生所(室)標準。
鎮村建設
1991年後,按照城區建設規劃要求,境內先後改造三華大道、溪南路等街道,相繼新建竜珠大酒店、天竜酒店、水南財政所、航華大廈、山水大酒店、盛亞花園、鎮政府辦公樓等公共建築,總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1992年,鎮政府駐地至渡頭村、新興村共計4.2公裏的水泥路面鋪設完成。1997年9月,鎮政府駐地至乾灘村柏油路鋪設完成,實現村村通硬化公路。1999年,拆遷改造水南橋頭,鎮政府辦公樓、農場電影院、水南農場衛生所、企業供銷公司等一批建築拆遷。2002年,完成農村電網改造,生産生活用電實現城鄉同網同價。2005年,新建成鎮政府辦公樓(由水南村遷建溪南村),建築面積3670平方米。15年中,先後有渡頭村、水南村 、新興村、溪南村、三班村等村建新村部;鎮內2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進行新村建設和舊村改造,多數居民和農戶建新房,全鎮共新建居民住房1500戶,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全鎮人均住房面積36平方米。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建成區面積拓寬,高層建築逐年增多,逐步形成三橫五縱網絡。2005年,全鎮公路通車總里程13公裏,鎮政府駐地建成區面積353公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8694男9966女8728家庭戶戶數5045家庭戶總人口(總)17468家庭戶男9073家庭戶女83950-14歲(總)38900-14歲男21430-14歲女174715-64歲(總)1394215-64歲男736415-64歲女657865歲及以上(總)86265歲及以上男45965歲及以上女403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0696
下轄村
乾灘村渡頭村溪南村三班村水南村新興村南排村 | | 水南鎮 水南鎮位於將樂縣中部,轄2個社區、7個行政村。 [郵編]353300 [代碼]350428105:~001金華社區 ~002銀華社區 ~201乾灘村 ~202渡頭村 ~203溪南村 ~204三班村 ~205水南村 ~206新興村 ~207南排村
[沿革] | | 概況
水南鎮位於縣境中部,總面積25.4平方公裏,鎮政府駐地溪南村處縣城金溪河南岸,距縣城1公裏。福銀高速公路、省道金泰綫、嶺文綫縱貫境內。1998年1月,水南建鎮。原農場1至6管區分別改為乾灘、渡頭、溪南、三班、水南、新興等6個村委會;6月,水南鎮設立林場、黃紫墩、金華園、白雲山莊、陳厝隴、金華等6個居委會。2003年5月,林場、黃紫墩、金華園、白雲山莊、陳厝隴、金華等6個居委會整合為金華、銀華2個社區居委會。2005年1月,鎮政府從水南村遷至溪南村。當年,全鎮轄2個社區居委會、6個村委會、20個村民小組,有3915戶11750人。
由於城區建設徵用耕地,鎮內耕地面積逐年減少,2005年,全鎮有耕地面積0.13萬畝,其中水田0.11萬畝,分別比1991年減少0.11萬畝和0.08萬畝;林業用地面積3.06萬畝,其中有林地3.03萬畝,森林覆蓋率79.5 %,林木蓄積量7.67萬立方米,立竹量18萬根。礦藏有煤、鐵、鉛、鋅、石灰石、粘土等。
境內人文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這裏已有人類生息,現存遺址5處。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葬於烏石山腰。九八洞位於境內東南,內有1萬年前哺乳動物化石。四望臺、春岩、寶頭岩、蛟窟等處景觀壯美。
農業
1991年,全鎮農業總産值8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160元。糧食作物種植3906畝,經濟作物種植2699畝。1993年,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部分農田實行稻、菜輪作,擴大商品菜種植面積,建立商品菜基地,開發更新果園,發展養殖業。1997年,農場第二、三、四管區引種煙葉共80畝,烤煙産量6噸。1998年,引進飼養淡水白鯧、單性羅非魚、彩虹雕等新品種。1999年,烏石坑茶園失管拋荒。2000年,引種花卉。2001年,三間渡茶園改造開發為耕地。至2002年,水南鎮茶葉種植面積減為零。 2005年,全鎮農業總産值12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56元。糧食作物種植1113畝,種植面積比1991年減少72%;經濟作物種植2437 畝,種植面積比1991年減少10%。糧食總産量416噸,畝産374公斤;果園1013畝,産果302噸,其中柑桔園372畝,産量237噸、梨園113畝,産量30噸;食用菌幹品産量76噸;煙葉種植 406畝,産量51噸;蔬菜與瓜果種植1653畝,總産量5123噸;淡水産品産量692噸 ;牛存欄116頭,羊存欄10頭、豬存欄3320頭;傢禽存欄2.53萬衹。
鄉鎮企業
1991年,全鎮有企業329傢,從業人員2224人,總産值3178萬元。工業企業有化工、木製品、雕刻、機械修理製造、建材、采掘、農副産品加工等。此後,相繼引進礦産品加工、彩色印刷、變形拖拉機組裝改造、豆腐條加工、小傢具、人造板等私營工業企業。個體、私營批發零售企業和餐飲、旅館、運輸、娛樂、健身等服務企業迅速發展。雕刻、小傢具等産品銷往日本、東南亞及歐洲等國傢和地區。各村以出租廠房、住房等方式辦有糧食加工、竹木製品、機械修理、旅館、飲食等企業。有相當部分農戶在自傢房屋開辦小飲食、舊商品雜貨店等。1998年後,水南茶廠、三澗渡茶場、水南茶隊、鴻泰房地産公司、機磚廠、木雕總廠、漆藝廠等集體企業相繼改製為民營企業或破産。2005年,鎮內有企業633傢,從業人員2478人,總産值18948萬元,實現利稅831萬元。其中三華膠合板廠、木雕廠、錦達木業有限公司等3傢企業年産值達500-1000萬元,三農重鈣公司、綜合農場煤礦、東南礦業、華田木業等企業年産值達千萬元以上。
文化教育衛生
1991年,境內中心校附設初中部有教學班6個,在校生342名;小學1所,在校生847名;幼兒園1所8個班,在園幼兒428名;教職工總數74名。1997年9月,水南中心校附設初中部與小學部分開辦學,初中部改為初級中學,校捨建於水南白雲山莊。同年,鎮中、小學通過省政府"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驗收。1999年7月,水南中學開設電腦室,配電腦30臺。2000年5月,水南幼兒園被三明市教育局評為農村示範幼兒園。2001年8月,水南初級中學增設高中部,成為完全中學,招收首屆高一新生6個班共336人。2001-2005年間,水南小學綜合樓、水南中學實驗樓、高中部教學樓、學生食堂綜合樓、2幢學生宿舍樓、400米跑道運動場等先後建成。2004年6月,水南小學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小公民道德建設先進集體"稱號。2005年1月,水南中學通過省三級達標學校驗收。2月,水南中學被國傢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共青團中央少年部、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和中國兒童中心評為"心中有祖國、心中有他人主題教育活動先進集體"。當年底,水南鎮有完全中學1所,在校生2344名,其中初中生1104名、高中生1240名,教職工153名;小學3所,在校生939名,教職工60名;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984名,教職工232名。
1991年水南鎮文化技術學校有兼職教師2名,主要開展電腦培訓教育。1996年6月,成立三明市第一個專業計算機應用職業技能鑒定站。文技校逐步發展為文化進修、職業培訓、技能鑒定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文化技術學校。1997年通過省政府"兩基"驗收。2000年成立三明市第一個ATA考試站。2003-2005年,連續三年獲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頒發的2002-2004年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先進單位""優秀單位"奬。2005年有專兼職教師7名,培訓場所2678平方米。
1991年,水南文化站有工作人員2名。社區文娛活動活躍,有村女子樂隊、老年人業餘舞蹈隊、竜燈隊等。每逢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群衆自發組織開展舞竜燈、舞獅等文化體育活動;籃球、乒乓球、羽毛球、門球、田徑等體育競賽活動常年開展。2001年,新建門球場1個;新建全民健身體育路徑場所 1個,場內安裝慢步機等健身器材15件(套)。2004年,各村新建或改建村老年人活動中心,總占地面積720平方米。次年,新建全民健身體育路徑場所 1個,場內安裝慢步機等健身器材12件(套)。2005年,鎮文化站有工作人員2名。
由於水南鎮地處城南,未設廣播站。 各行政村閉路電視及調頻廣播與縣城同時開通。1996年,閉路電視延伸到自然村。2004年,全面實現縣、鎮、村(自然村)閉路電視聯網,可以收看30套電視節目。電視覆蓋率100%; 程控電話也與縣城同年開通。1997年,實現"村村通電話"。2005年,固定電話用戶約3900多戶,電話入戶率達99.6%,移動電話擁有量3800部,擁有率32%;家庭電腦普及。
1991年,水南農場衛生所有醫護人員4名,床位2張。1993年,醫護人員增至7名,床位6張。1999年,因拆遷改造,水南農場衛生所撤銷,醫護人員各自回村開設村衛生所。2005年,鎮內有村衛生所5個,社區衛生室2個,共有醫護人員13名,衛生所(室)均達到甲級衛生所(室)標準。
鎮村建設
1991年後,按照城區建設規劃要求,境內先後改造三華大道、溪南路等街道,相繼新建竜珠大酒店、天竜酒店、水南財政所、航華大廈、山水大酒店、盛亞花園、鎮政府辦公樓等公共建築,總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1992年,鎮政府駐地至渡頭村、新興村共計4.2公裏的水泥路面鋪設完成。1997年9月,鎮政府駐地至乾灘村柏油路鋪設完成,實現村村通硬化公路。1999年,拆遷改造水南橋頭,鎮政府辦公樓、農場電影院、水南農場衛生所、企業供銷公司等一批建築拆遷。2002年,完成農村電網改造,生産生活用電實現城鄉同網同價。2005年,新建成鎮政府辦公樓(由水南村遷建溪南村),建築面積3670平方米。15年中,先後有渡頭村、水南村 、新興村、溪南村、三班村等村建新村部;鎮內2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進行新村建設和舊村改造,多數居民和農戶建新房,全鎮共新建居民住房1500戶,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全鎮人均住房面積36平方米。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建成區面積拓寬,高層建築逐年增多,逐步形成三橫五縱網絡。2005年,全鎮公路通車總里程13公裏,鎮政府駐地建成區面積353公頃。 | | - : Shuinan Town
| | 水南 | | | | 水南村 | 三班村 | 渡頭村 | 溪南村 | 新興村 | 南排村 | 金華社區 | 銀華社區 | 乾灘村 | 南排分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