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休寧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慈利縣 : 修水縣 : 華鎣市 : 奉化市 : 竜遊縣 : 宣州區 [顯示全部] : 中國 >福建 >三明 >建寧縣 > 溪口鎮
顯示地圖
目錄
福建省建寧縣溪口鎮
  溪口鎮位於建寧縣城北郊,連接縣城下坊街,東南丘陵起伏,西北群山聳翠,屬丘陵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南北坦長。西北郊與江西省南豐縣康都交界,北部與本縣黃坊鄉相連,東南與城關鎮、金溪鄉接壤,西部與裏心鎮毗鄰,西南與伊家乡相接。溪口因發源於半元的長塘溪在此註入濉溪,曾經叫做“溪子口”,後簡稱“溪口”。建國初期,溪口、濉城一帶劃為建寧縣第一區,共轄十七個鄉、兩個鎮,1958年公社化後,溪口區所屬的水南、將屯、河東三個鄉劃為地方國營綜合農場,1961年城關鎮單獨劃出。1971年,器村、大源、長吉、鬥埕等四個大隊並入城關人民公社,1984年建立溪口鄉人民政府,1994年撤鄉建鎮。溪口鎮2005年轄13個行政村,142個村民小組,113個自然村。2005年全鎮總戶數4723戶,18035人(其中農業人口15904人,非農農業人口2131人),全鎮有182姓,其中千人以上有9姓,百人以下有118姓,其中1人1姓有29姓。全鎮土地總面積222平方公裏,其中林地面積27.72萬畝,占總面積87.4%,森林覆蓋率64%,木材蓄積量185萬立方米,毛竹200萬根。境內水利資源豐富,主要有蘭溪和開山溪兩條,蘭溪流經7個行政村25公裏,開山溪流經6個行政村17公裏;有蘭陂水庫、聯豐水庫、高傢嶺水庫三座,總庫容量244萬立方米,建有半坡等水電站14處,裝機容量663千瓦,年發電量210萬度。境內有輝緑岩、鉀長岩、花崗岩、雲母礦等儲量豐富的礦産資源。全年平均氣溫在15—17℃,年均降水量1700毫米,日照年平均在2095.5小時。
  農村經濟
  耕地面積38904畝(水田面積36624畝,旱地面積2280畝),是建寧縣主要産糧區,農業結構糧經比例從1988年的9.5:0.5調整至2005年的5:5,並逐步形成規模化的特色農業産業帶,糧食作物以“公司+基地+農戶”訂單經營模式為主,2005年糧食播種面積6.62萬畝,産量2.8萬噸。2005年工農業總産值1.6億元,比1988年增長300%,其中,工業總産值4650萬元,農業總産值8095萬元,是1988年的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118元,是1988年的5倍多。蓮子1988年種植9000畝,但産量不高畝産僅33公斤,後因建選17號的推廣,産量比1988年翻一番,畝産達65公斤;食用菌生産以杏孢菇、茶樹菇、金針菇、香菇為主,年産16萬袋。並利用城郊優勢,大力發展大棚反季節蔬菜,全鎮共發展大棚50個,以種植辣椒、茄子、苦瓜、豆角、西瓜等品種,畝産值3000元以上。製種已有農嘉、閩豐、六三、神竜大豐、隆平高科等種業公司在鎮內建立製種基地,年製種1.2萬畝左右,産量5噸以上,年産值3000萬元以上;有楓元、溪口、鵝業養殖場三個,全年養殖1萬羽以上,年産值400萬元。1988-2005年,先後投資208萬元,建立桐元、渠村、楓元三個肉牛養殖基地,全年出欄900餘頭;1976年創辦艾陽鹿場,由1988年的6頭髮展至2005年的46頭,建立艾陽梅花鹿飼養基地;建立渠村太湖母豬養殖基地60頭,年産仔豬1200頭,艾陽村建立了毛竹基地千畝以上,果園改造投資127萬元,在各村建立了果山基地;1997年引進臺灣應德農産品有限公司,在高圳村和溪口村投資1500萬元的建立黃花菜基地和加工廠,種植面積近2000畝,年産值650萬元,産品全部銷往臺灣、日本等東南亞地區。1972年溪口首次推廣使用機動脫𠔌機17臺,2001年引進全喂式聯合收割機9臺,至2005年全鎮推廣至44臺,收割面積1.9萬畝,機割率62%,全鎮擁有各類運輸車輛465輛。
  鄉鎮企業
  80年代末,有農機具修配廠、傢具廠、精製革廠、鄉辦企業,有高圳、馬元、半元茶廠,高山、楓元活性炭廠,渠村、溪楓、艾陽木材加工廠,楓元、溪口機磚廠,艾陽梅花鹿養殖場等村辦企業。90年代中期,因體製改革,大部分企業關、停、並、轉。九十年代後期,開展“項目年”活動後,個體、私營企業蓬勃發展,溪口先後引進電化廠、精細化工廠、養鰻場、寶石廠等具有較大規模的企業。2000年後,在七裏坑建立占地6.6萬平方米的溪口工業小區,小區交通便利,距城關1.5公裏。鎮政府先後投入70萬元,建設小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先後在小區內新上投資436萬元的愛心木業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的瑞峰竹木製品有限公司,投資700萬元先後興辦明城裝飾板廠、輝竜硅業等規模企業,2005年,小區産值3100萬元,實現利潤650萬元。2005年全鎮有三鑫科技有限公司、新豪木業、羽絨廠、長英礦業、振發木業、遠光皮具廠、錦輝紙箱廠等企業33傢,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傢,鄉鎮企業總産值2.28億元,是1988年的14倍;個體私營506戶。
  社會事業
  1988—2005年,投資3000多萬元,先後完成楊林溪萬畝滅旱工程,高圳、梘頭片農業綜合開發,楓元片耕地治理,溪口災毀耕地修復,桐元標準農田建設和馬元煙田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共投資2298萬元,先後完成鎮村水泥公路建設40.3公裏,其中,楊杉公路504萬元,長14公裏;溪梘公路246萬元,長6.59公裏,半元至茶亭130萬元,長3.67公裏,桐元寒坡嶺降坡116萬元,長5公裏,溪黃公路816萬元,長11公裏。水利建設投資225萬元,農田基本建設175萬元。80年代,農村住房主要是木板房,80年代後逐步轉變為磚木結構,90年代中期開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並開始設計衛生間,1988—2005年,全鎮共有26個新村點,個人建房1410戶14.8萬平方米,其中,2002年因“6.16”洪災重建傢園206戶。2005年投資450萬元完成鎮政府駐地搬遷工程。
No. 2
  溪口鎮 溪口鎮位於縣城北郊,距縣城1千米。轄13個行政村。沙甘公路、建(寧)客(坊)公路過境。
  [郵編]354501 [代碼]350430102:~201艾陽村 ~202桐源村 ~203馬源村 ~204半源村 ~205楓源村 ~206楊林村 ~207溪楓村 ~208渠村村 ~209杉溪村 ~210高圳村 ~211梘頭村 ~212溪口村 ~213高山村
  [沿革]1958年建溪口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改鎮。1997年,面積222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溪口、高山、杉溪、渠村、溪楓、楊林、馬源、桐源、半源、楓源、梘頭、高圳、艾陽13個村委會。
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
  溪口鎮位於建寧縣北郊,鎮域面積222平方公裏,轄13個行政村,14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萬多人,是以生産種子、蓮子、果子為主要特色的城郊型農業鎮。去年初以來,為了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推動鎮域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加收入,全鎮上下開展了“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誠心和農民交朋友、消除幹部與群衆疑慮”活動(簡稱“加、減、誠、除”活動)。通過活動的深入開展,溪口鎮農業産業結構進一步調整,農民收入大幅增加,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密切,社會保持安定穩定,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一、基本做法1、精心製定方案。去年2月份,鎮黨委、政府製定下發了《關於開展學習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活動的實施意見》,明確活動的目的意義、主要內容和方法步驟。要求全鎮幹部切實幫助群衆解决生産生活中的睏難和問題,做到真心關愛農民、真誠對待農民、誠心幫助農民,實現鎮域經濟穩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穩定增加。2、認真組織實施。開展“加、減、誠、除”主題活動,重點在增加農民收入:主要是積極宣傳中央、省、市、縣有關農業農村工作總體部署,認真落實2004年鎮黨委、政府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結合各村戶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幫助村裏和農戶理清發展思路,製定增收措施,落實增收項目,解决實際問題,確保農民年增收目標的實現。減輕農民負擔:就是落實好上級減輕農民負擔政策,禁止任何單位嚮農民徵收除農業稅以外的任何稅費,明確各村為民辦實事項目實行“一事一議”,量力而行,决不允許藉為民辦實事之名嚮農民徵收或變嚮徵收任何稅費。誠心和農民交朋友:就是組織全鎮200多名幹部駐村入戶,與廣大農民群衆談心交友,與農戶一起製定生産計劃,解决生活問題。消除幹部與群衆疑慮:就是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切實轉變工作作風落實中央、省、市、縣有關“三農”的政策,落實各項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堅持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幹部自身素質,在群衆中樹立良好形象,消除群衆以往對幹部的某些不良看法,打消農民擴大再生産的疑慮,從而增進幹部與群衆之間感情。3、狠抓措施落實。一是落實農民增收項目。以臺灣應德農産品有限公司為示範,落實果山試套種黃花菜100畝;以緑源果業有限公司為竜頭,大力實施精品果園建設,促進黃花梨産業改造升級。
英文解釋
  1. :  Xikou Town
近義詞
溪口
包含詞
溪口鎮站黃溪口鎮明溪口鎮
尤溪口鎮裕溪口鎮華鎣市溪口鎮防保站
溪口鎮聯豐羊毛衫廠奉化溪口鎮友誼羊毛衫廠奉化市溪口鎮紡織廠
奉化市溪口鎮上白玉崖樓飯店宣州區溪口鎮東溪村烏泥坑村民組宣城市宣州區溪口鎮原溪口一礦礦區
宣城市宣州區溪口鎮新大街幢宣城市宣州工溪口鎮社區大橋東側
分類詳情
楓源村半源村楊林村梘頭村溪口村
高山村馬源村桐源村溪口社區艾陽村
桐元村馬元村半元村楓元村溪楓村
渠村村杉溪村高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