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縣 : 中國 > 雲南 >普洱市 > 景𠔌傣族彝族自治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Jinggu Daizu Yizu Autonomous County
  景𠔌傣族彝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市中部偏西、橫斷山脈無量山西南段,地理坐標為東經100°02′-101°07′、北緯22°49′-23°52′,總面積7550平方千米(《簡册》數據是7777平方千米),是雲南省面積第四大縣。總人口30萬人(2004年)。有漢族、傣族、彝族、拉祜族、哈尼族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46%。
  縣人民政府駐威遠鎮。郵編:666400。代碼:530824。區號:0879。拼音:Jinggu Daizu Yizu Zizhixian。
  景𠔌以山地高原為主,𠔌壩鑲嵌其中,山地、高原、盆地相間分佈,總地勢由北嚮南傾斜,漸嚮東西兩翼擴展,最高海拔2920米,最低海拔600米。全縣屬亞熱帶山原季風氣候,年降水量為1354毫米,年蒸發量1916.4毫米,年平均雨日數164.1天;年平均氣溫20.1℃。
景𠔌概況
  景𠔌彝族傣族自治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思茅市下屬的一個縣。位於橫斷山脈無量山西南段,東經100°02'-101°07',北緯22°49'-23°52'。面積7550平方公裏,2003年人口29萬人。縣政府駐威遠鎮。
  目前下轄:威遠鎮、永平鎮、正興鎮和民樂鎮;鳳山鄉、景𠔌鄉、半坡鄉、勐班鄉、碧安鄉和益智鄉。
  景𠔌古稱“勐臥”,傣語“勐”為地方、“臥”為井,意思為有????井的地方。是以傣族、彝族為自治民族的多種民族聚居的自治縣,素有“林海明珠、杧果之鄉、佛教聖地”的 美稱。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地區中部偏西,地處東經100°02′——101°07′、北緯22°49′——23°52′之間,總面積7550平方公裏,轄鐘山、鳳山、景𠔌、邊江、半坡、勐班、碧安、益智8個鄉和威遠、永平、正興、民樂4個鎮,下設132個村委會、1929個村民小組,60023戶農戶,總人口291700人,其中農業人口占88.1%,以傣族、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46.3%,縣內居住着漢族、 傣族、彝族、拉祜族、哈尼族、回族、布朗族、白族、瑤族、苗族、滿族、普米族、壯族、納西族、佤族、高山族、京族、基諾族、傈僳族、布依族、土族、侗族、土傢族、怒族等24種民族,每平方公裏人口密度38.64人。
建製沿革
  景𠔌歷史悠久。據考古發掘,曾在正興等鄉(鎮)發現新石器時代的文物,證明三四千年前景𠔌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生存。建製始於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景𠔌屬益州郡哀牢地。唐(南詔)時,於永泰元年(公元765年)設威遠城,屬銀生節度(今景東)。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立威遠州,屬威楚路(今楚雄)。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製威遠土知州,屬楚雄府。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升為威遠府,直隸省承宣佈政使司。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土歸流”後,設威遠廳,屬鎮沅府。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威遠廳改屬普洱府。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改為威遠縣。因縣名與四川省威遠縣相同,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改威遠縣為景𠔌縣。1949年6月景𠔌縣和平解放,同年6月6日成立景𠔌縣人民政府。1985年6月11日經國務院批準成立景𠔌傣族彝族自治縣,屬思茅地區行政公署轄地,同年12月25日召開成立自治縣慶祝大會。此後,每年12月25日為自治縣成立紀念日。
  2000年,景𠔌傣族彝族自治縣轄3個鎮、9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88794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威遠鎮 32547 永平鎮 49493 正興鎮 19933 鐘山鄉 43676 鳳山鄉 20658 景𠔌鄉 15913 民樂鄉 23037 邊江鄉 13218 半坡鄉 13188 勐班鄉 21917 碧安鄉 21968 益智鄉 13246
  
    2001年,全縣轄4個鎮、8個鄉:威遠鎮、永平鎮、正興鎮、民樂鎮、鳳山鄉、景𠔌鄉、鐘山鄉、邊江鄉、碧安鄉、半坡鄉、益智鄉、勐班鄉。
  
    2003年,全縣轄鐘山、鳳山、景𠔌、邊江、半坡、勐班、碧安、益智8個鄉和威遠、永平、正興、民樂4個鎮,下設132個村委會、1929個村民小組。年末,全縣總人口29.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89%、60023戶。每平方千米人口密度38.64人。以傣族、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 46.3%。
  
    2006年,撤銷鐘山鄉,其行政區域並入威遠鎮,鎮政府駐原鐘山鄉政府駐地;撤銷邊江鄉,其行政區域並入永平鎮,鎮政府駐地不變。區劃調整後,全縣轄鳳山、景𠔌、半坡、勐班、碧安、益智6個鄉和威遠、永平、正興、民樂4個鎮。
自然資源
  縣內具有生物資源多樣性和生物生産力高效性等特點,擁有得天獨厚的森林、熱區、能源、礦藏等自然資源優勢。
  森林資源是景𠔌最大的優勢資源,全縣林業用地874.9萬畝,占總面積的77.5%,人均擁有林業用地30畝,是全省人均的3倍,是全國人均的10倍;森林覆蓋率達74.7%,為全國森林覆蓋率的5倍多;活立木總蓄積量達5514.6萬立方米,人均擁有193立方米,是全省人均的5倍,全國人均的23倍;林木年生長量達210.45萬立方米,其中:思茅鬆占88.7%;年木材消耗量為89.6萬立方米,林木年淨生長120.85萬立方米。
  熱區資源是景𠔌的又一優勢資源,按劃分熱區的五個氣象學指標衡量,屬五個指標均達到標準的全省29個縣(市)之一,其中資源指數位居第二、效能指數位居第四、利用指數居第三,全縣共有熱區面積732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64.6%。地勢以山地高原為主,𠔌壩鑲嵌其中,山地、高原、盆地相間分佈,總地勢由北嚮南傾斜,漸嚮東西兩翼擴展,最高海拔2920米,最低海拔600米;屬亞熱帶山原季風氣候,年降水量為1354毫米、蒸發量1916.4毫米、平均雨日數164.1天、平均氣溫20.1℃,≥10°的積溫為7360.9℃;年平均日照時數2065.3小時。由於境內山高𠔌深,海拔差異大,氣候呈明顯的垂直變化,從低海拔的峽𠔌地區到高寒山區,形成了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和暖溫帶五種氣候類型。
  全縣土地總面積11277565畝,人均占有量38.7畝,其中:耕地861660畝、林地8748760畝、荒山荒地304834畝、園地971724畝、水域156255畝、其他用地畝234332畝。縣內有大小壩子23個,總面積72萬畝,其中5萬畝以上的壩子有勐嘎壩、鐘山壩、民樂壩和勐班壩,地貌形態特徵可分為瀾滄江峽𠔌、中山丘陵盆地和侵蝕剝蝕中山山地,土壤從壩區河𠔌到山區半山區分佈有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棕壤、棕壤、紫色土、衝積土和水稻土等,以赤紅壤面積為最大,占可利用土地面積的60.6%,土壤的特點多為偏酸缺磷少氮鉀不足。
民族風情
  景𠔌是多民族縣,各個民族風俗各異,具有極富地方民族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觀和鄉土風情,有東南亞小乘佛教聖地勐乃帕莊河仙人洞、中國塔林一絶塔包樹樹包塔、道教聖地大石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遷糯佛寺、神奇的威遠江自然保護區、永平大仙人腳、小黑江普賢寺等。在鄉土民俗方面極具開發價值的有傣族的堆沙節、采花節、朝仙、入雨安居、出雨安居、新米節和彝族的二月八、火把節等節日,極富民族特色。
  全縣共有82所宗教活動場所,其中佛寺78所、清真寺4所,信教群衆達54000人,把每年12月最後一周定為民族區域自治宣傳周、潑水節定為壩區民族團结周、火把節定為山區民族團结周。
  景𠔌民族文化歷史悠久。從景𠔌縣正興鎮、邊江鄉等地發現新石器時代出土的文物證明,遠在三、四千年前,景𠔌就有人類生存。隨着部落群居的消亡、奴隸製的建立,封建製的興起這一係列的社會發展,各族人民在徵服自然,反抗反動統治,抵禦外侮等鬥爭中共同開拓前進,不斷發展着自己的民族文化。
  明、清以前,景𠔌絶大部分地區均為少數民族居住,處於封建領土經濟狀態。明、清的“改土歸流”,廢除了土司世襲製,各民族直接處於流官的統治之下,屯兵、屯田、移民等政策的施行,滲透到生産、生活的各個領域,使社會經濟逐漸融為一體。漢民族的大量遷入,帶來的先進文化、生産技術和生産工具,使各民族在經濟文化上的交流日益頻繁。
  傣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彝族、拉祜族、哈尼族也都有自己的語言。各民族都流傳着豐富多彩的民間故事和傳說,還有敘事長詩、民間音樂、和民族舞蹈藝術。特別是傣族的傳統文學,都是用傣文記載下來珍存下來的。如反映善良勇敢的贊達貢瑪兄弟與邪惡勢力作鬥爭,最終除滅暴君的敘事長詩《三牙象》;敘述英雄海罕與俸改之間戰爭的英雄史詩《釐俸》等就是傑出的代表作。
  景𠔌各少數民族信仰神靈,原始宗教觀念影響甚深。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曾在景𠔌大地上修建了86座緬寺(佛寺),緬寺裏“啥滴”以上的僧侶,俗稱大佛爺。大佛爺懂得本民族的文學,熟悉本民族的歷史文化,是一寺之主,是傣族文化的保留者和傳播者,受到傣族群衆的崇敬。歷史上,傣族人民的文化傳授,也是以緬寺為中心。傣族群衆的賧佛活動極為頻繁,每年除有固定的宗教節日外,還要到各地去朝仙。正興鎮帕莊河畔的勐乃仙人洞,就是一個歷史悠久、遠近聞名的朝仙聖地。每年傣歷的新年,傣族的男女老少都要到勐乃仙人洞進行朝仙活動。勐臥總佛寺內的塔包樹、樹包塔,是傣族人民悠久文化傳統的標志,塔身砂石浮雕共20餘層,上面刻有唐僧取經、孔雀公主等民間傳說故事和傣族古代儀仗及各種飛禽走獸,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
  景𠔌的彝族、拉祜族、哈尼族也都崇拜自然神靈,其主要活動是“祭竜”。每個少數民族的村寨都有“竜林”。除“竜林”外,還有“土主”、“山神”等,都要崇敬、祭祀。每逢節日,傢傢戶戶都要進行祭祀神靈活動。
  各少數民族的宗教活動,都有各具特色的歌舞參加。各民族的歌舞都與其生産生活緊密聯繫,從不同側面,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人們在不同時期的生産生活、精神風貌、歷史故事。彝族的“開荒舞”、“撒種舞”,哈尼族的“簸米舞”、“編籬笆舞”,傣族的“白象舞”、“孔雀舞”……
  而在景𠔌最為普及的歌舞,就是“跳笙”,每逢農閑、節假日、喜事,男女老少,拉起手、圍成圈,伴隨着各種民族樂器的節奏,歡快的跳起來。“跳笙”亦歌亦舞、有領有合、節奏鮮明、形式多變,跳起來氣氛相當熱烈,往往通宵達旦。而且,“跳笙”還是青年男女尋找如意伴侶的重要活動。景𠔌信息網首頁“美麗景𠔌”的“景𠔌民樂”就是“跳笙”的音樂和歌麯。
經濟社會
  近年來,該縣圍繞林業、熱區、能源、礦藏等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走“農業立本、工業富縣”之路,初步建立了支撐該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以林化、林板、林紙為主的林産工業,以水電、原煤、石油為主的能源工業,以建材、冶金為主的礦産工業,以製糖、製茶、製????、果品加工為主的食品工業體係。1997年,我縣工業總産值超過農業總産值,從農業縣份嚮工業縣份邁進。
  ——林産工業:已初步建立了以林化、林板、林紙為主的林産工業,縣內主要有利用亞行貸款投資18.5億元的雲景林紙股份有限公司、雲南首傢林業上市公司——雲南景𠔌林業股份有限公司兩傢林業竜頭企業和地板條廠、削片廠、股份製林場等46林業生産企業,紙漿、鬆香、板材的年生産能力分別達10萬噸、3萬噸和12萬立方米。成立了森林公安分局、森林經濟民警大隊、森警中隊,實施了以分類經營、股份合作製、委托經營為重點的林業改革,先後被列為全省山區綜合開發、全國林業分類經營改革等試點縣,初步完成了6萬畝省級林業試驗示範項目,實施工了100萬畝紙材原料林基地、10萬畝鬆脂基地和戶均10畝速生林、10畝鬆脂林等基地建設,纍计完成工程造林80萬畝、沼氣建設28620口,每2.1戶農戶擁有一口沼氣池,總投資約80億元上建年産30萬噸漿和50萬噸的林漿紙一體化建設項目已簽訂投資協議。2003年全縣林業總産值達到67368萬元,占工農業總産值的58.7%。林業成為輻射面最廣、帶動作用最強的支柱産業。
  ——礦藏産業:該縣已發現20餘種礦藏資源,礦産地30餘處。景𠔌煤炭儲量豐富,僅回煌煤礦儲量達700萬噸;景𠔌還是雲南的第一個石油生産縣,儲量達1200萬噸以上,天然氣儲量達3億立方米;岩????礦儲量達30億噸,景𠔌民樂鄉境內斑銅礦儲量達200萬金屬噸,半坡鄉凹凸棒土儲量達1500萬噸。此外,景𠔌還有品質優良、儲量豐富的石膏、硝土、硅石、花崗石、金、銀、鐵、鉛、鋅等礦産資源。圍繞礦産資源的開發利用,已建立以原煤、石油為主的能源工業,以建材、冶金為主的礦産工業。有回煌煤礦、泰裕建築建材有限公司、鳳崗????礦、民樂銅礦、石油公司等54戶礦産資源開發企業,水泥、原煤、食????、銅、重油的年生産為50萬噸、10萬噸、3萬噸、5000噸、1000噸有年産30萬噸的泰裕建築建材有限公司、年産9萬噸的回煌煤礦、年産3萬噸食????的鳳崗????礦、年産1000噸重油的煉油廠等企業。
  ——電力産業:境內有瀾滄江、威遠江、小黑江等大小河流94條,纍计總長1863.54千米,河流平均徑流深592毫米,年平均徑流總量為47億立方米,擁有水資源總量67.2億立方米,人均占有2.3萬立方米,水能理論藴藏量達76萬千瓦,可開發利用13萬千瓦。縣內共有鳳山鄉平寨磨礦、邊江鄉平江村芒俄、正興鎮勐乃、正興鎮鐵廠村、正興鎮帕莊河、鐘山鄉南景村換樂、鐘山鄉南景村等伴、景𠔌鄉文聯村等8處出露地熱溫泉,其中????水泉4個、硫磺泉2個、淡水泉2個,出水處24處,總流量137.2公升/秒,平均水溫41℃。圍繞水能資源的開發,已建立景𠔌河零、一、二、三梯級電站和多個中小水電站,水電裝機容量2.4萬千瓦,年發電量22000萬千瓦.小時。雲南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獨資開發的威遠江水電站總投資4.6億元,裝機容量7.2萬千瓦,2006年將建成發電。此外,縣內小黑江、南板河、通達河等可開發10萬千瓦。
  ——食品加工業:圍繞熱區資源的開發利用,該縣已建立日處理甘蔗2000噸的永平糖廠和1500鐘山糖廠兩條食糖生産綫,甘蔗種植面積10.7萬畝,年産食糖4.9萬噸,農民年均獲得經濟收入6500萬元;茶葉種植面積5.1萬畝,年産茶葉3萬擔,産值2000萬元,茶葉加工企業25個,主要茶葉品牌有文宮毫峰、文富白毫、景𠔌大白茶等。
  2003年,全縣國內生産總值達110624萬元,不變價工農業總産值達114747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9666萬元,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達63868萬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328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37元。縣內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標,境內公路里程達3906公裏;市政基礎設施建不斷改善,小城鎮建設得到較快發展;科技對對農業、經濟的貢獻率分別達49%和47%,實現了“兩基”和“普實”教育目標,人均受教育年限達6.7年,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5‰以下,廣播電視的覆蓋率達到89%和96%。通過全縣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我縣先後榮獲“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廣播電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省甲級衛生縣城”、“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等榮譽稱號。
英文解釋
  1. n.:  Jinggu Daizu Yizu Autonomous County
近義詞
景𠔌傣族彝族, 景𠔌自治縣, 景𠔌縣, 景𠔌
相關詞
地名村莊雲南省普洱市
分類詳情
張開民樂鎮張開威遠鎮張開鐘山鄉張開碧安鄉張開正興鎮
張開永平鎮張開鳳山鄉張開景𠔌鄉張開半坡鄉張開勐班鄉
張開益智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