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東華街道 全街道轄7個社區:田園裏、小竜路、昆明理工大學新迎、文藝路、席子營、新迎、白雲。辦事處駐白竜路。 1988年始建。2004年由原東華街道、環城街道、金馬街道及由官渡區的聯盟街道各析置成新的東華街道。由原東華街道的小竜路、田園裏2個社區,原環城街道的席子營杜區居委會部分、理工大學新迎校區杜區居委會,原金馬街道的新迎社區、大樹營社區部分,原聯盟街道的小壩社區部分、勝利社區部分組成。界綫:環城東路與穿金路交叉口起嚮東北沿穿金路至金汁河,從穿金路與金汁河交匯點,沿金汁河嚮南至省內燃機廠旁,沿蔣傢營村實際管轄綫南下折回金汁河,沿金汁河嚮南至曇華路,沿曇華路嚮南,沿迎溪村實際管轄綫嚮東略繞行折回曇華路,沿曇華路至與何傢院村交界處,嚮西至二環東路,沿二環東路嚮南至大樹營立交橋,由大樹營立交橋轉西至人民東路,由人民東路嚮西至環城東路,沿環城東路嚮西北至穿金路止。即西以環城東路為界,東以金汁河及迎溪村實際管轄綫、蔣傢營村實際管轄綫為界,南以人民東路為界,北以穿金路為界。辦事處駐原東華街道機關駐地。 |
|
東華街道辦事處位於縣城南工業區,下轄東華街、靈江2個社區和雞鳴、橋下等26個行政村,轄區總面積53.2182平方公裏,總人口2.8535萬人。成立二年多來,街道辦事處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打造團隊精神,爭創一流業績”的工作要求,開拓創新,團结奮鬥,2006年榮獲縣集體三等功,在鄉鎮(街道)考核中名列第一,並被授予“縣級文明機關”稱號。 2006年、2007年工業總産值均占全縣的三分之一,是竜遊工業經濟的主戰場。2007年,全街道完成工農業總值27.1億元,比上年增長29%;招商引資完成1.47億元,完成全年任務199%;工業固定資産投資9.9億元,完成全年任務101%;農民人均純收入6638元,比上年增長12%。全辦事處上下政治穩定,社會安定,人心思上,各項工作都開創了新局面。
一、堅持科學發展觀,工業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一是做好挑商選資文章,培育特色優勢産業。2007年,全辦事處引進項目12項(引進外資企業1傢),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6個,千萬元以上項目9個。強化園區産業培育,五金機械、汽摩配等産業初具雛形。二是做好盤活引進文章,使“存量變增量”。對園區現有項目進行認真梳理,對土地閑置面積、資産閑置大的企業,進行認真排查分析審議,督促項目開工3個,承諾限時開工1個,清理項目1個,整合土地資源56.71畝,讓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三是做好項目建設文章,項目建設進度加快。建立了項目推進工作機製,將18項重點項目、52個新入園項目和7個園區基礎建設項目的推進情況列入領導班子成員的目標考核內容,通過加快項目督查、跟蹤服務和一對一聯繫,力促項目全面抓緊建設。
二、積極推進産業化建設,農業産業結構更加趨於合理
一是加強農業竜頭建設。積極擴建街路茶葉市場和籌建瑤山苗木市場,成立街路茶葉協會、官村果蔬專業合作社,逐步提高農業産業化組織程度。二是加強農業特色基地建設。以街路村為中心的千畝無公害無性係茶葉良種基地,現已形成覆蓋周邊各村1700餘畝的種植規模;以瑤山村苗木良種母本園基地為依托,大力發展苗木業,現已形成500多畝苗木的規模,提升了苗木質量;以官村標準化無公害、有機蔬菜基地為目標,新發展無公害蔬菜面積133畝,已形成一定無公害蔬菜種植規模,畝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三是加強農村基礎建設。投資380餘萬元,完成了3個村村莊整治,10個村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完成上圩頭、鵓鴣頭、岩頭、官村、魏傢、上楊村、街路等7個村的土地整理,完成宅基地整理和建設用地復墾項目各2個,新增有效耕地2.069公頃,新修十裏鋪村水渠,為今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了後勁。四是加強農民素質建設。不斷加強農民培訓和轉移力度,完成農民技能和農業技術培訓432人次,為勞動力就業和轉移增加機會。
三、以人為本、標本兼治,社會穩定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
一是完善基層防範組織網絡。在轄區內2個社區、22個行政村、6個200人以上企業,8個100人以上企業已全部完成綜治工作站(室)建設,工業園區設立了警務室,實行24小時巡邏。二是強化綜治維穩責任體係。建立健全領導班子落實維穩責任工作機製。綜治中心、警務室、企業服務科、工辦、勞動分局分工協作,密切配合,發揮合力,第一時間妥善解决處理各類矛盾糾紛。三是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一年來共化解苗頭性群體性事件6起,赴省進京上訪事件2起,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54起,解决了200餘人120餘萬元的拖欠工資問題,處理工傷事故16起,協調污染等糾紛30起;共受理並認真及時辦結群衆來信來訪案件42件。信訪總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2%。全年沒有發生大的集體越級上訪案件,街道上下政治穩定、社會安定。
四、加強幹部隊伍建設,黨風、政風進一步轉變
一是黨員幹部教育不斷加強。發揮黨委中心學習組、幹部學習日、機關支部夜學平臺和農村黨員教育活動點、街道黨員服務中心學習陣地作用,組織黨員幹部深入學習。二是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推進。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街道黨工委創“五星級”黨委,甘溪壠、方坦、上楊、官村等四個村通過“五星級”黨組織的驗收。組織開展以“黨建”、“和諧組織”創建為主題的研討活動。三是幹部隊伍作風不斷轉變。紮實開展“走進矛盾,化解難題”主題的領導班子下基層蹲點調研活動,不斷深化機關幹部“駐村聯戶”制度,既增進了同群衆的感情,以促進了工作的完成。
五、積極推進各項事業發展,文明和諧的環境得到進一步構建
一是促進擴大就業和再就業。一年來,通過勞動力分市場的積極運作,全年共有1800餘名求職者前來求職登記,為企業介紹用工900餘人。僅在東華街道勞動力專場交流會,就為187名擇業人員找到了就業機會。二是加快建立社會保障體係。進一步健全弱勢群體幫扶機製,2007年度共發放低保、社救、大病等救助資金120餘萬元,救助總戶數達931戶。基本建立了企業職工養老、失業、生育和工傷醫療保險等“五費合徵”,初步形成了制度規範化、管理制度化的社會保障體係。三是促進經濟社會事業的全面協調發展。大力開展農民健康工程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達14319人,為全街道13487名農民進行一次免費健康體檢。設立3個村級衛生服務站,建成22個村級放心店。紮實開展創建國傢衛生城市工作,使街道的市容面貌大有改觀。對22個村實行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建成“東華街道文化體育中心”,創辦員工之傢,行政村、社區文體活動中心3個,籃球場5個,健身路徑9條,組織開展了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等大型文體活動。做好計劃生育工作,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穩定低生育水平。切實加強黨對武裝工作的領導,完成民兵訓練和鼕季徵兵任務,13名應徵青年光榮入伍。深入開展文明單位創建活動,創建縣級文明村(單位)3個(橫路祝村、竜遊外貿筍廠有限公司、滬鑫不銹鋼製造有限公司),樹立了良好的村風、民風,全面提升了廣大群衆的文明素質和文明形象。 |
|
- : Donghua Subdistrict
- n.: Donghua Jiedao
|
|
東華, 東華街道辦 |
|
|
|
白雲社區 | 文藝路社區 | 田園裏社區 | 小竜路社區 | 昆明理工大學新迎社區 | 席子營社區 | 新迎社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