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 福建 >泉州 > 永春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Yongchun County
  郵編:362600 代碼:350525 區號:0595
  拼音:Yǒng Chūn Xiàn 英譯:Yongchun County
  
    永春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南,泉州市西北部,戴雲山脈東南麓,北緯25°13′-25°33′,東經117°40′-118°31′。東接仙遊縣,西連漳平市,南和南安、安溪兩縣市接壤,北與大田、德化兩縣毗鄰。全境呈帶狀,東西長84.7千米,南北寬37.2千米,總面積1451.8平方千米。人口55 萬人(2006年)。漢族為主,有壯、回、畲、高山等少數民族。通閩南方言。
  
    全縣轄18個鎮、4個鄉:桃城鎮、五裏街鎮、一都鎮、下洋鎮、蓬壺鎮、達埔鎮、吾峰鎮、石鼓鎮、岵山鎮、東平鎮、湖洋鎮、坑仔口鎮、玉鬥鎮、錦鬥鎮、東關鎮、桂洋鎮、蘇坑鎮、仙夾鎮、橫口鄉、呈祥鄉、介福鄉、外山鄉。共有27個社區、209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桃城鎮,距泉州市中心54千米。
  
    永春地勢由西北嚮東南傾斜,西部係戴雲山脈主體部份,海拔千米以上山峰58座,雪山(海拔1366米)為最高;東部地勢呈階狀。主要溪流有桃溪、一都溪、坑仔口溪、湖洋溪等。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侯,年均氣溫17-21℃,年均降水量1660-2100毫米。有煤、鐵、石灰石、高嶺土等礦産資源,是全國地方煤炭生産重點縣。漳泉肖鐵路支綫、三(明)泉(州)省道過境。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的東關橋。
永春概況
  永春,古稱“桃源”,地處福建省東南部,位於東經117°41’-118°31’,北緯25°13’-25°33’之間,東與仙遊縣相連,西和漳平市交界,南同南安市、安溪縣接壤,北和大田縣、德化縣毗鄰。全縣總面積1468平方公裏,全境呈帶狀,東西長84.7公裏,南北寬37.2公裏。總人口54萬人。現設18個鎮、4個鄉、9個國營農林茶果場。
所獲榮譽
  永春縣是國務院首批開放縣之一,是“國傢衛生縣城”、“中國蘆柑之鄉”、“中國紙織畫之鄉”、福建省烏竜茶生産出口基地縣、全國最大的陶瓷燈飾生産縣、全國最大的神香生産出口基地和全國重點地方産煤縣。
行政區劃
  縣人民政府駐桃城鎮,距泉州市中心54千米。全縣轄18個鎮、4個鄉:桃城鎮、五裏街鎮、一都鎮、下洋鎮、蓬壺鎮、達埔鎮、吾峰鎮、石鼓鎮、岵山鎮、東平鎮、湖洋鎮、坑仔口鎮、玉鬥鎮、錦鬥鎮、東關鎮、桂洋鎮、蘇坑鎮、仙夾鎮、橫口鄉、呈祥鄉、介福鄉、外山鄉。共有27個社區、209個行政村。
氣候條件
  永春氣候條件優越,在140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同時兼有三種不同的氣候類型,西半縣屬中亞熱帶,東半縣屬南亞熱帶,而千米以上山地則屬北亞熱帶 。全縣無霜期320天 ,平均氣溫20.4℃,降水量1600~2100毫米,氣候溫和,濕潤多雨,夏長不酷熱,鼕短無嚴寒,素有“萬紫千紅花不謝,鼕暖夏涼四序春”之稱。
地形地貌
  永春境內山多地少,地勢趨西北高東南低,著名的戴雲山脈綿延全境。境內以蓬壺馬跳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溪流瀑布西部多山,有1000米以上山峰58座,地貌資源豐富,分佈有火山岩地貌、石灰岩地貌、花崗岩地貌以及丹霞地貌等,山體俊美,自然風光迷人 ,是永春縣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優勢。東部屬閩東南沿海隆起地區,呈階梯狀,以丘陵和河𠔌為主,沿桃溪散布着串珠狀的山間小盆地,是永春縣重要的經濟文化帶。
自然資源
  境內資源豐富,溪流縱橫,水係發達,水能藴藏量17.12萬千瓦,其中可裝機開發量11.7萬千瓦。山地面積152萬畝,森林覆蓋率66.8%,木材蓄積量270萬立方米,是全省用材林基地之一。地下礦藏主要有煤、鐵、錳、石灰石、高嶺土、明礬、花崗岩、輝緑岩、礦泉水、地熱水等。永春無煙煤儲量達1.3億噸,煤質好,是全國地方重點産煤縣之一,閩東南地區的煤炭主要供應地。高嶺土儲量豐富,分佈甚廣。坑仔口盤竜山礦泉水是全國第四傢由國傢礦産儲量委員會命名的優質天然礦泉水,其水質可以與比利時士巴礦泉水、法國埃維昂礦泉水、美國山𠔌礦泉水等世界名牌相媲美。
工業發展
  永春工業正在崛起,涉及采掘、電力、化工、造紙、陶瓷、建材、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美術工藝、製藥等20多個行業,嚮社會提供1000多種産品,形成了以煤炭、食品、化工、建材、陶瓷為支柱的工業體係,開發、創造了一批名、特、優産品。永春老醋、養脾散、天然蘆柑果汁、金桔糖、神香、漆籃等産品一直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有較高的聲譽。具有永春特色的生物製藥産業也正在快速發展。
歷史文化
  永春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福建省第二大山脈——戴雲山脈自德化南伸本縣,綿延全境。境內地勢由西北嚮東南傾斜,以蓬壺馬跳為界,大致可分為兩部份。西北群山疊嶂,幽壑高岩,泉清樹緑;東南丘陵起伏,盆地相間,猶如珠串散布。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曾經數遊永春,不禁贊道“千潯瀑布如飛練,一簇人煙似畫圖”。 東關橋
  永春民風淳樸,勞動力充足,素質良好。全縣勞動力20.6萬人,占總人口的39.2%。每十萬人口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者達586人,其比例居泉州市第二位。全縣有普通師範學校、技工學校、成人中專學校各1所、職業中學4所、普通中學36所。1995年開始全縣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永春縣是福建省著名僑鄉和港澳臺胞的主要祖籍地,華僑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明德宣五年(公元1430年)就有人旅居南洋群島。在東南亞至今仍有“無永不開市”之說。目前旅居海外的華僑、華裔以及港澳臺同胞達103萬人,足跡遍布世界40多個國傢和地區。他們在僑居地與當地人民一道披荊斬棘,艱苦創業,創造了輝煌的成就;他們熱愛祖國,關心家乡建設,為永春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1993年11月成立的“世界永春社團聯誼會”(簡稱“世永聯”),不僅對加強海外鄉親的橫嚮聯繫,敦睦鄉誼,合作交流,而且對該縣開展海外僑務工作,加快永春社會經濟發展,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等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近年來,永春發揮僑鄉優勢,積極發展外嚮型經濟。項目規模日趨擴大,投資領域不斷拓寬。
歷史名人
  永春出現的名人有:周傑倫、餘光中、盧琦、郭忠福、林阿綿、陳英、弘一法師、留從效、顔域、留正、周自超、陳晉接、莊際昌、林一心、陳秀東、趙學敏、白粬、梁靈光、林連通、林國雄、許寒冰、蘇晉中,朱子、吳作棟。
永春特産
  永春蘆柑
  永春岵山的荔枝、達浦的甘蔗、下洋的煤礦、玉鬥坑子口的香茶、湖洋的蘆柑、縣城的紙織畫、農傢的榜捨龜;下洋的牛姆林、蓬壺的百丈岩、一都的岱山岩、石鼓的魁星岩、五裏街的萬春寨、岵山的北溪村、錦鬥的烏髻岩等都是永春人民的驕傲。
  “永春佛手,清香可口!”
  “永春佛手香又甜,暢銷全國賺大錢!”
  永春的佛手三次去全國參加比賽,次次都得了一個冠軍,所以又有了一句話 :“永春佛手,全國第一!”
  永春縣五裏街鎮的逢源飲料廠、下洋鎮的紅獅水泥都暢銷全國,價格便宜,質量上等。
  永春老醋是中國四大名醋之一,聞名全國。
永春白鶴拳
  拳術,又稱國術,閩南人亦叫“打拳頭”也稱功夫武術。在福建閩南一帶以及星馬、印尼等地華僑中,一談起打拳頭,常要繪聲繪色稱道:“永春白鶴拳,無燒也拉侖。”“無燒也拉侖”係閩南方言,即水不燙,也有微熱的意思。這裏是用來形容永春白鶴拳的厲害。
  永春白鶴拳作為南少林一達尊、二太祖、三行者(猴拳)、四羅漢、五白鶴、五大拳種中最年輕的拳種,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歷久不衰,是有它的歷史淵源,健身作用和技擊價值的,它以悠久的歷史,獨特風格,樸實又豐富的內涵,辯證而富哲理的技法而盛行於世.,永春白鶴拳是一個具有多項內容的優秀拳種。永春白鶴學以鶴為形、以形為拳、取象於名、冠於雅稱、寓意其中、便於記誦、易於領悟、利於習練。
  它的套路動靜有法、虛實分明、快慢相間、起伏有序、脈絡貫通、神氣流暢、似剛非剛、似柔非柔,形神兼備,輕盈靈巧、瀟灑飄逸、彈抖勁力足、技手變化多。
  它講究「內外合一」,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意守丹田、以意引氣、意到氣到、氣到勁到、以氣催力、吐氣生威、攻防並重、運手務柔、著手須剛、講究「子午虛實、吞吐浮沉、剛柔緩急、後發先至」,拳法結構嚴謹清晰,攻防意識鮮明,手法短橋多變,步法走閃靈活,勁力飽滿剛脆。
  永春白鶴拳自創始形成、傳播發展、衍化變革,以至形成完整技術理論體係,迄今已三百餘春秋,雖幾經滄桑,亦創造輝煌。現支分派衍,花繁葉茂,雖各自開宗垂統,然情結祖庭。改革開放二十年來,海內外鶴友,或組團或個人,紛紛到永春尋根訪祖,交流技藝。作為中華武術瑰寶的永春白鶴拳,繼承發展,我儕責無旁貸,任重而道遠。但我們堅信,有著三百多年光輝歷程的永春白鶴拳,得天之時、得地之利、得人之和,必將更加發揚光大 
  白鶴拳與太祖、羅漢、達尊、行者諸拳一並稱為少林五祖拳。它是福建南拳中較年輕的拳派,是祖國南拳百花圃中一朵鮮豔明媚的奇葩。這一拳派,最早在福建省著名僑鄉永春縣流行,而後傳到德化、大田、永安、福州、福清、泉州、同安、廈門、漳州直至臺灣等地,故又稱“永春白鶴拳”。近來在福建南安又有發展成為自成體係的[鶴拳道]。
  美妙的傳說
  白鶴拳顧名思義,當與白鶴有關。在永春民間,至今仍流傳着一個白鶴仙教拳法的故事。清朝康熙年問(1662——1722年),福建省福寧州(今福安、寧德一帶;另一說為浙江省處州府麗水縣)北門外,有個名叫方種公的,妻室早亡,唯一女兒,玻名七娘。方七娘自幼聰明過人,好學武藝,俏麗多姿。方種公年上花甲,方七娘正滿十六妙齡。遠近各方青年紛紛登門,嚮七娘求婚。七娘為贍養老父,發誓不嫁。不料,有豪門望殷子弟,競竄入方傢,妄想調戲七娘。
  一天,七娘正埋頭飛梭織布。突然,一隻白鶴翩翩飛來,伫剋機旁,許久不肯走。七娘順手抓起梭盒擲去。但見白鶴輕輕展翅,把梭盒彈了回來。七娘又舉一竹枝,嚮白鶴打去。白鶴一腳輕輕抖動,竹授反而被彈到廳堂外去。這一切,使方七娘倍覺棹奇。入夜,白鶴不走棲息梁間。七娘睡中夢見,有一老人走來,對她說: “我是白鶴仙人,看你將遭人塗炭,特米相助。我有娘傢正法,似剛非剛,似柔非柔,名為鶴拳。你若願意,我當全都傳授給你。”七娘喜出望外,連忙下跪,拜鶴佃為師。從此,白鶴仙日夜不停,教方七娘拳技。幾個月後,方七娘成了遠近聞名、獨具一格的拳師。那些對她存有癡心妄念的公子哥兒,個個聞風喪膽。有一天,白鶴仙人對七娘說:“你藝學已成,今衹一事相告。某月某日午時,如有陌生人前來你傢避雨,當要留他。這人就是你的結發郎君了。”方七娘朝等暮盼。幾個月又過去了,她又添一歲,可連個人影也沒見到。女大當婚,方種公心也急了。他叫來七娘說:“還是在鄉裏挑個滿意的吧!”七娘說什麽也不肯。父女倆無言對坐。就在這時,天上黑雲滾滾,屋外狂風呼嘯,霎時,暴雨傾盆。不久,傳來陣陣敲門聲。七娘又驚又喜地開門。但見一青年,肩扛木棒,一頭吊着個布袋。那青年靦腆地說:“雨太大,藉個落腳地,避一避就走。”七娘讓他進門,方種公看他眉目清秀、舉止端莊,高興地問他何方而來。青年彬彬有禮答說:“我姓曾,名阿四,永春人。衹因傢境貧睏,纔到貴地打拳棒賣膏藥,藉以糊口。”方種公按白鶴仙人所囑,便留下曾阿四。夜間,在方種公一再催促之下,阿四無奈掄棒行拳。不料被方七娘用指輕輕一掃,便棒飛人倒。曾阿四立即跪拜七娘為師。自此,曾阿四成了方傢女婿。七娘把白鶴拳所有技法、套路都傳授給池。夫妻倆恩恩愛愛。光倒荏苒,一幌幾年過去。他倆有了兩個男孩,方種公卻不幸去世。
  有一天,知州派出爪牙,走村串戶,橫徵暴斂。看到方七娘姿色超凡,吏爪便生邪念,上前要戲弄七娘。七娘踏個偏步,雙手揮劈。其中一個吏爪便腦漿橫飛。知州當即派人揖拿七娘治罪。那知當夜曾阿四已攜七娘母子潛逃。幾往周折,他們回到永春縣。而後,在永春五裏街金峰山麓的觀音亭一帶,嚮鄭、王、吳、林、李、蔡、顔、樂等姓的二十八英俊傳授白鶴拳技,白鶴拳就這樣,在永春山區紮根繁衍開始結果,成為鄉人普遍喜愛好學的武藝。
  獨特的風格
  永春白鶴拳內容豐富多彩,有徒手拳法,有操持器械各法,又有點穴技法。徒手拳法有雙手、兩腿、頭部“五技”,有108個技法和兒十個套路。每個動作,均有名稱,如鶴冠、鶴嘴、鶴翅、鶴腳、弓、箭等。各技法,也有如“白鶴獨立”、“白鶴展翅”、“白鶴踏雪”等名稱。套路也各有獨特的命名。初學者,要先練“三綫”、“搖技”、“運氣”、“搖節”等。器械包括刀、槍、劍、戟等十八般武藝,亦各有其技法、套路。永春白鶴拳還有按經絡、穴位、時辰不同,用“鶴技”點斷筋脈的技法。此外,它還包括一套推拿、按摩、接骨、治防的方法、藥方以及製作丹膏藥散的知識。因而,白鶴拳名師又是骨傷科名醫。
  民間常言“遇鶴如能電,敗勢摔三丈”。其技擊必發聲,一指一節,一招一式,有如風馳電掣,銳不可當。然而.白鶴拳動作又形似鶴姿,剛柔相濟,靈巧時朗,優美多姿,其起勢均係“白鶴寄腳”,以作標志。白鶴拳善用掌與腿法。拳法以節力、指力為主,防則多用節力,攻則多用指力。手臂至掌,要做到上節吞肩、中節吞墜尾節如猛虎擒豬之勢。從內到外,則需做到內節如鐵、外節如綿,尾節手指如泥。技擊時,應手似輪車、肘如輔轉、動手如牛舌、運手如馬腳,後發而占先。其腿法,站立之狀,應是“不丁不八”,兩腿用力按“前三後七”分。左右兩腳,視情況,以一腳為主,靈活旋轉。腳腿站法分平馬、勒馬,連同身姿,又分上中下三盤。腿的技法主要有踢,掃、鈎等永春白鶴拳講究以靜待動、以氣推力。勘應從沉腰束腳,落大椎,起單田,提腸縮氣,夾尾推而來。因此,必須苦練氣功、基本功,達到內外功兼修。衹有這樣,才能“吞吐浮沉,子午分明。脈能貫通,神氣流暢。意形相隨.內外合一。剛柔相濟,順逆相生。”
  廣泛的流傳
  永春地處閩南山區。在漫長的暇社會中,虎狼出沒,兵匪窩亂,豪紳勒索,官吏壓迫,鄉村百姓,掙紮於水深火熱之中。這一切,逼使許多人都要有“二譜功夫”。那些離鄉背井、遠渡重洋謀生的,對拳術更要有“二步七”。因此,當七娘、阿四把白鶴拳帶到永春山區後,從縣城州內、五裏街、達埔、蓬壺到岵山、太平、湖洋等地,到處設有拳館,男女爭相學技。《永春縣志》載:“鄭禮,和風裏大羽人,善拳術。康熙間,……禮父明,嘗與七娘角,不敵,病將死,遺言命禮師七娘。”“禮與林椎、姚虎等與七娘習白鶴拳,禮精勤不懈,遂以技名。”其時,鄭禮技藝最高。名揚閩南各地後,他遠遊福建、江西.與各地拳師較量,並從中取人之長。從而,使永春白鶴拳得到發展。他的徒弟,遍於八閩大地。此後的二百多年,正如《永春縣志》所云:“永地以拳名者,大率禮之徒所授也。”與此同時,永春白鶴拳也隨着出洋謀生的人,傳播到東南亞各地。特別是索稱“無永不開阜”的馬來亞,幾乎各主要市鎮,都有永春拳師在開館授拳。
  歷史上,永春白鶴拳在抵禦深山獸害、反對封建壓迫、抗擊土匪強盜中,曾起過很大作用。有一年,返永春探親的幾位海外華僑,因害怕路過南安一山嶺被土匪搶劫,滯留泉州許久。名拳師鄭禮在泉州比武聞訊,忙找上僑親說:“跟我回去,包保無事”。來到山嶺,果有幾個強盜從叢林跳出,殺氣騰騰。持刀搶劫。鄭禮佯裝衆人代表,上前欲交出財寶,便用“單枝”朝一歹徒點穴,又賣個空,奪下歹徒大刀,殺了過去。衆匪衹好下跪告饒。僑親於是安抵故裏。清鹹豐三年(1853年),應太平天國起義、威震八閩的永春林俊義軍,武藝高強,翹勇善戰,所嚮披靡,先後攻剋永春、德化、大田、永安、尤溪、仙遊等十八個州縣。首領林俊,就是名赫一時的白鶴拳名師。
  由於白鶴拳在少林五祖拳中是最年輕的拳種,它善於吸收其他拳種之長,發展自己,加上永春民間廣泛傳播,因而,使永春白鶴拳一度蜚聲中外。1928年8月,偽國民政府在南京舉辦全國首屆國術考該、比賽。永春選十人參加,個個均合標準。其中一人參加比武,曾獲金牌嘉奬。載譽歸來,又應南洋僑領陳嘉庚等邀請,於1 929年8月,由李萬悅率領,前往星馬等地演,歷時八個多月,深得僑胞和當地人民的歡迎。陳嘉庚還多次接見永春白鶴拳師,並予資助。由於華僑要求迫切,永春白鶴拳師多人,還留下來在東南亞各埠設館傳藝。1930年鼕,,永春縣又在五裏街“翁公祠”開辦國術館,先後由林寶山,潘世諷、潘孝德等任館長,係統地傳授白鶴拳。
  解放後,在共産黨和人民政府的重視下,永春白鶴拳得到進一步發展。對流傳於民間的白鶴拳套路、技藝進行發掘,搜集、整理。多次推選代表,參加各級舉辦的武術表演、比賽。其中,鄭禮拳師後裔、省武術協會會員、曾兩次榮獲全省武術表演、比賽一等奬的鄭文存 ,整理了“永春白鶴拳》手稿,對其來歷、特點、技法,拳套等作了較完整的總結。文存拳師年已八十,仍精神矍鑠,於閩南各地繼續傳授白鶴拳。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地,還出版了《幹德原白鶴拳譜》、李載鸞著的《白鶴拳秘要》等書籍。不久前,國傢體委,省體工隊曾派人到永春,尋訪白鶴拳名師,發掘整理永春白鶴拳。永春縣的這一風格獨特的拳術,必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和發展。這一拳圃中的鮮花,必將在祖國的大好春光中,開放得更加爛漫。
  自然景點:
  牛姆林:
  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西部永春縣下洋鎮境內,距縣城70公裏,是省級自然保護區,福建省生態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獨特的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過渡型的區域優勢,使這裏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是人們認識自然、陶冶性情緑色樂園。
  仙洞山:
  坐落在永春縣蓬壺鎮,是泉州道教名山福建省唯一的炎帝廟。山上覆蓋着一片亞熱帶常緑闊葉林,郁郁葱葱,掩映着一座古廟--炎帝廟,其建於五代南陳末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山頂無極殿是供奉神農氏的另一所在,居此可鳥瞰蓬壺勝境,南宋理學家朱熹遊覽後寫下"千潯瀑布如飛漣,一簇人煙似畫圖"的絢麗詩句。仙洞山石奇樹秀,移步即景:來鶴臺、仙人指、藤門、虎關、鳥道、蝠地洞天、神農洞府、靜林聽蟬等十八景。站於山腳遠眺來鶴臺,如老君誦經之態,與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岩相映成趣。
歷史沿革
  永春古稱“桃源”。隋開皇九年(589)析南安縣西北兩鄉置桃林場(治所在今石鼓鎮桃場村)。後唐長興四年(933)升為桃源縣,以其衆水會於桃溪一源,故曰桃源。後晉天福三年(938)因與湖南桃源縣重名,遂以境內草木繁盛,四季如春,改名永春縣,治所在上場堡(今桃場村)。宋開寶二年(969)遷大鵬山南今址。歷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泉州路、泉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永春為直隸州。轄大田、德化兩縣。1913年廢州為縣,屬南路道(廈門道)。1949年8月23日解放,歷屬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地區)、泉州市。
  
    1997年,永春縣面積1468平方千米,人口52.2萬,轄桃城、下洋、五裏街、蓬壺、岵山、湖洋、一都、坑仔口、玉鬥、錦鬥、達埔、吾峰、石鼓、東平14個鎮及橫口、桂洋、祥芝、蘇坑、介福、仙夾、外山7個鄉。境內有10個國營農林果場,縣政府駐桃城鎮。
    ?年,全縣轄14鎮7鄉,229個村(居)委會,9個國營農林茶果場,1456個自然村。117335戶、512952人。
    1999年,永春縣轄15個鎮、7個鄉:桃城鎮、五裏街鎮、下洋鎮、蓬壺鎮、岵山鎮、湖洋鎮、一都鎮、坑仔口鎮、玉鬥鎮、錦鬥鎮、達埔鎮、吾峰鎮、石鼓鎮、東平鎮、東關鎮、橫口鄉、桂洋鄉、呈祥鄉、蘇坑鄉、介福鄉、仙夾鄉、外山鄉。
  
    2000年,撤銷蘇坑鄉,設立蘇坑鎮;撤銷桂洋鄉,設立桂洋鎮。區劃調整後,永春縣轄17個鎮、5個鄉:桃城鎮、下洋鎮、蓬壺鎮、五裏街鎮、岵山鎮、湖洋鎮、一都鎮、坑仔口鎮、玉鬥鎮、錦鬥鎮、達埔鎮、吾鋒鎮、石鼓鎮、東平鎮、東關鎮、桂洋鎮、蘇坑鎮、橫口鄉、呈祥鄉、介福鄉、仙夾鄉、外山鄉。共有11 個居委會、225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516781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下同)
    桃城鎮 人口63019人,鎮政府駐東嶽。轄5個居委會、17個行政村:桃城居委會、環翠居委會、桃東居委會、桃溪居委會、化竜居委會,德風、留安、榜頭、南星、花石、濟川、臥竜、長安、張埔、豐山、洛陽、上沙、薑蓮、侖山、外丘、洋上、大坪。
    五裏街鎮 人口35736人,鎮政府駐真武殿。轄3個居委會、8個行政村:五裏街居委會、仰賢居委會、儒林居委會,西安、大羽、埔頭、高壟、吾東、吾邊、蔣溪、華岩。
    一都鎮 人口16147人,鎮政府駐中坂。轄14個行政村:仙陽、光山、竜卿、林山、魯山、仙友、黃田、南陽、黃沙、三嶺、玉三、吳殊、美嶺、蘇合。
    下洋鎮 人口21883人,轄10個行政村:下洋、上姚、麯鬥、塗山、新坂、大榮、新村、含春、長汀、溪塔。
    蓬壺鎮 人口60458人,鎮政府駐陳坂。轄22個行政村:壺中、八鄉、聯星、南幢、美林、高峰、高麗、麗裏、孔裏、壺南、鵬溪、觀山、西昌、美中、美山、軍兜、魁都、都溪、湯城、仙嶺、魁園、東星。
    達埔鎮 人口63687人,鎮政府駐院前。轄21個行政村:岩峰、新溪、伏溪、光烈、金星、東園、洪步、達德、新瓊、達中、達理、楚安、建國、蓬萊、錢峰、延壽、溪源、烏石、達山、漢口、獅峰。
    吾峰鎮 人口16686人,鎮政府駐橋頭鎮。轄8個行政村:吾中、棗嶺、吾西、侯竜、擇水、吾頂、培民、梅林。
    石鼓鎮 人口32273人,鎮政府駐深中洋。轄13個行政村:石鼓、社山、卿園、桃場、桃星、桃聯、吾江、半嶺、馬峰、鳳美、伏江、大卿、東安。
    岵山鎮 人口21863人,鎮政府駐東山園。轄11個行政村:茂霞、嶺頭、竜閣、潘溪、塘溪、鋪上、和林、鋪下、南石、文溪、北溪。
    東平鎮 人口17582人,鎮政府駐太平街。轄9個行政村:太平、東山、太山、霞林、冷水、鴻安、文峰、店上、雲美。
    湖洋鎮 人口38979人,鎮政府駐溪口。轄17個行政村:錦鳳、吳嶺、竜山、上坂、溪西、溪東、清白、美蓮、桃源、桃美、錦竜、湖城、高坪、玉柱、白雲、石厝、蓬萊。
    坑仔口鎮 人口16312人,鎮政府駐坂中。轄8個行政村:玉西、魁鬥、詩元、西坪、福地、洋頭、杏村、景山。
    玉鬥鎮 人口17163人,轄9個行政村:玉鬥、玉美、竹溪、鳳溪、紅山、白珩、新珩、雲臺、爐地。
    錦鬥鎮 人口15280人,鎮政府駐五美。轄6個行政村:錦溪、卓湖、洪內、長坑、珍卿、雲路。
    東關鎮 人口12449人,轄3個居委會、9個行政村:東華居委會、北空居委會、竜坑居委會,東關、金城、山城、內碧、南美、東美、溪南、美升、外**。
    桂洋鎮 人口12485人,轄8個行政村:桂洋、文太、壺水、岐山、茂春、金沙、庫湖、新嶺。
    蘇坑鎮 人口13734人,鎮政府駐大溪坂。轄7個行政村:嵩山、嵩溪、光明、洋坪、嵩安、東坑、熙裏。
    橫口鄉 人口7897人,鄉政府駐福中。轄10個行政村:福中、雲貴、福德、薑埕、貴德、福聯、環峰、下西坑、上西坑、橫坑。
    呈祥鄉 人口7019人,鄉政府駐村仔尾。轄3個行政村:呈祥、西村、東溪。
    介福鄉 人口8468人,鄉政府駐大草埔。轄3個行政村:紫美、竜津、福東。
    仙夾鄉 人口12318人,鄉政府駐杜宅垵。轄8個行政村:竜美、夾際、東裏、德田、美寨、竜水、竜湖、山後。
    外山鄉 人口5343人,鄉政府駐鬆溪。轄4個行政村:乾溪、雲峰、草洋、福溪。
  
    2001年,撤銷仙夾鄉,設立仙夾鎮。2001年,永春縣轄18個鎮、4個鄉:桃城鎮、下洋鎮、蓬壺鎮、五裏街鎮、岵山鎮、湖洋鎮、一都鎮、坑仔口鎮、玉鬥鎮、錦鬥鎮、達埔鎮、吾鋒鎮、石鼓鎮、東平鎮、東關鎮、桂洋鎮、蘇坑鎮、仙夾鎮、橫口鄉、呈祥鄉、介福鄉、外山鄉。
    2002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61號批復同意永春縣橫口鄉政府駐地遷移:橫口鄉政府駐地從福中村遷移到雲貴村。
    2003年末,永春縣轄18個鎮(桃城、五裏街、下洋、蓬壺、岵山、湖洋、一都、達埔、吾峰、石鼓、東平、坑仔口、玉鬥、錦鬥、東關、桂洋、蘇坑、仙夾)、4個鄉(橫口、呈祥、介福、外山),11個居委會、225個行政村,9個國有農林茶果場。年末全縣總戶數152864戶,總人口54958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7007人。各鄉鎮人口:桃城鎮62239人,五裏街鎮31787人,一都鎮16950人,下洋鎮17896人,蓬壺鎮66807人,達埔鎮72506人,吾峰鎮19703人,石鼓鎮34147人,岵山鎮24166人,東平鎮18639人,湖洋鎮41948人,坑仔口鎮16467人,玉鬥鎮19065人,錦鬥鎮16378人,東關鎮14463人,桂洋鎮14144人,蘇坑鎮15279人,仙夾鎮14983人,橫口鄉8063人,呈祥鄉 8349人,介福鄉9223人,外山鄉6295人。
    2005年,永春縣轄桃城、下洋、蓬壺、五裏街、岵山、湖洋、一都、坑仔口、玉鬥、錦鬥、達埔、吾峰、石鼓、東平、東關、桂洋、蘇坑、仙夾18個鎮,橫口、呈祥、介福、外山4個鄉,共有27個社區、209個行政村。
英文解釋
  1. n.:  Yongchun County
近義詞
永春
相關詞
福建省海外華僑永春五中文化特色????業公司????業國企
????務局煤礦地理行政村
包含詞
永春縣醫院永春縣????務局永春縣中醫院
永春縣第三中學永春縣第六中學永春縣第五中學
永春縣實驗幼兒園永春縣工藝美術廠永春縣竹都工藝廠
永春縣衛生防疫站永春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永春縣桃城華聯針織服裝廠
永春縣勤多利服裝廠永春縣東平新榮服裝廠永春縣經協服裝針織廠
永春縣介福竜美陶瓷工藝廠永春縣大福工藝有限公司永春縣一都鎮竹木工藝廠
永春縣劉福紫勝工藝廠永春縣盛陶瓷工藝廠福建省永春縣福泉木竹工藝
永春縣長霖工藝品廠永春縣湖洋豪利鞋帽服裝廠永春縣福利針織服裝廠
永春縣盛昌工藝有限公司永春縣東盛工藝品有限公司永春縣下洋鎮竹木工藝廠
永春縣新雅竹塑工藝公司永春縣介福榮興陶瓷工藝廠永春縣介福達盛陶瓷工藝廠
永春縣錦鬥錦華竹編工藝廠永春縣惠發石材工藝廠永春縣精神病防治院
永春縣精神病人療養院福建永春縣潔淨日化有限公司中外合資永春縣寶華瓷業有限公司
中外合資永春縣歐斯達通訊器材有限公司中外合資永春縣順藝陶瓷有限公司中外合資永春縣三晶玻璃製品有限公司
福建省永春縣永美鞋帽服裝廠福建省永春縣三泰鞋業有限公司永春縣東方工藝品公司門市部
永春縣聯發仿古工藝品有限公司福建省永春縣源美工藝品有限公司永春縣永泰工藝製品有限公司
福建省永春縣永華竹木工藝廠永春縣鑫泰工藝製品有限公司永春縣永光蠟燭工藝有限公司
永春縣恆星水電工程有限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石鼓鎮張開東關鎮張開仙夾鎮張開湖洋鎮張開介福鄉
張開桃城鎮張開東平鎮張開呈祥鄉張開達埔鎮張開桂洋鎮
張開橫口鄉張開岵山鎮張開錦鬥鎮張開坑仔口鎮張開蓬壺鎮
張開蘇坑鎮張開五裏街鎮張開下洋鎮張開一都鎮張開玉鬥鎮
張開吾峰鎮張開外山鄉
永春牛姆林生態旅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