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區 : 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成都話 : 重慶方言 : 銅梁縣 : 古田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 炎陵縣 : 彬縣 : 邛崍市 : 古藺縣 : 來安縣 : 信宜市 : 開平市 : 興寧市 : 南雄市 : 竜州縣 : 黎平縣 : 八步區 [顯示全部] : 中國 >福建 >泉州 >德化縣 > 水口鎮
顯示地圖
目錄
福建省德化縣水口鎮
  水口鎮位於德化縣東北部,東經118°2′,北緯25°42′,與仙遊、永泰、尤溪三縣交界。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湖坂村,海拔250米,距縣城46公裏,距省城福州150公裏。土地總面積260.31平方公裏,耕地1.47萬畝。全鎮分102個自然村,設16個村民委員會,110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人口1.73萬人,均係漢族。海外華僑、華裔和港澳臺同胞2000多人。水口鎮是革命老區,1944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從永泰青溪轉移到水口鎮昆坂村坂裏自然村,成為抗日戰爭時期福建省委領導全省革命的中心。
  宋、明兩代,水口鎮隸屬永寧鄉清泰裏(淳湖一帶屬常平鄉楊梅中團);清代屬清泰裏丘坂社和南埕社(淳湖一帶屬梅中裏淳湖社);民國時期隸屬德化縣第二區,設水口鄉;解放後,設德化縣第三區;1956年8月,改為水口區;1958年10月成立水口人民公社;1984年9月改為水口鄉;1992年7月撤鄉建鎮。
  水口鎮地處滻溪和涌溪的下遊,地勢南北高,中部較低。境內群峰林立,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其中石牛山主峰海拔1781.6米,地形錯綜復雜,氣候因地而異。年平均氣溫17.6℃,全年無霜期226-282天,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
  水口鎮的交通、通訊便捷。福州經德化至漳平的省道203綫橫穿鎮區中部;鄉村公路形成網絡,總長190多公裏,其中柏油路24公裏,水泥路127公裏。各行政村均開通了程控電話,建立電視接收站或有綫電視網。
  水口鎮是一個風景幽美、聞名遐邇、正在開發的旅遊勝地。
  石牛山國傢級森林公園,集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為一體,是旅遊、觀光、朝聖、健身、休閑的好去處。森林公園東臨水口鎮境內的墘頭、北接承澤、梨坑,西至滻溪,南連南埕鎮的石竜溪。範圍涉及水口鎮的榜上、昆坂、梨坑、承澤、村場等村,總面積9.7萬畝(6472公頃),於2003年12月通過了國傢級森林公園的評審。
  久負盛名的石牛山,以其山腰石壺池中石牛和頂峰有一巨石狀似牛頭而得名。石牛山主峰海拔1781.6米,素以峰險、石怪、樹奇、洞幽聞名,是我國兩處放射狀古火山爆發口之一,有竜泉洞、碧虛洞、飛鳳石、老龜徵途等景點百來處。山崗石林遍布,成片的原始紅豆杉與數十種國傢保護珍貴樹種郁郁葱葱。石牛山聞名始於南宋,紹興年間,閩清道人張慈觀與章、肖兩道人結義,雲遊四方,來到石牛山,遇魑魅,仗劍與之連鬥數日,如今山頂岩石數十處腳印、指紋以及劍插石、鐵砧石、洗劍泉傳為當時鬥魅之遺跡。石牛山上的石壺殿,始建於南宋,歷來香火不斷,聲名遠播臺、港澳及東南亞。1984年重新修建。山頂尚有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演法臺。晴天,登臨石牛山頂峰,極目千裏,飽覽仙、莆、泉名山風光,境界開闊,氣派非凡,令人心曠神怡。每年秋夏到此瀏覽的遊客絡繹不絶。
  泉州十八景之一有“華東第一瀑”之譽的岱仙瀑布發源於石牛山的赤石溪,流經山勢雄渾的飛仙山峰,飛瀉直下184米,其瀑布寬110多米,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晴天,陽光直射,水簾閃閃發光,彩虹時隱時現,像彩綢飛舞,似巨幅珠簾下垂;陰天,濺瀑飛花如煙如霧如塵,倩影隱隱約約;清晨,山𠔌彌漫乳白色的濃霧,浩渺蒼茫,撲朔迷離,觀者如浮飄空中,暢遊仙山瓊閣。
  1999年開發的岱仙溪竹筏漂流,從亮天灣至赤石口渡口,途經九瀨、九潭、九彎十八麯,全長10公裏,有“閩中第一漂”之稱。兩岸奇峰競秀,怪石嶙峋,緑樹成蔭,花果飄香,山、水、石、樹相映成趣。沿途有石柱擎天、蘇潭映月、金牛戲水、樹中樹、蓮花呈祥、仙人島等景點,有古鬆、榕樹、樟、楠等千年名木上百種。一路上,可邊欣賞山水奇觀,邊品嚐民間傳說,盡情領略神奇大自然的優美風光。
  石牛山度假村在距石牛山主峰數百米處,配備有賓館、別墅、人工湖等,可滿足夜宿石牛山的需求,讓人們去感受“天下第一牛”的獨特神韻。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坂裏)位於德化縣水口鎮東南的石牛山麓,與永泰、仙遊交界,海拔900多米,省委舊址(坂裏)修建工程於2002年8月動工建設,省委舊址陳列館於2003年6月竣工並正式開館。陳列館位於水口鎮昆坂村坂裏,占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2002年7月,省委舊址(坂裏)被命名為泉州市第三批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6月,被命名為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列館自開館以來,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群衆、中小學生紛紛前來陳列館追慕先烈英風,接受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日平均接待受教育者200多人次。
  水口的優勢在於山。全鎮有林地面積33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82.1%,是泉州三個重點林業鄉鎮之重點,為德化最大的林區。林木蓄積量171.92萬立方米,毛竹林3.3萬畝,立竹量558.35萬株。樹種繁多,主要有杉、鬆、栲樹等,還有珍貴的樟樹、紅豆杉、楠木等。1987年以來,全鎮掀起營造工程林熱潮,萬畝鬆脂林基地、萬畝速生豐産毛竹林基地已初具規模。年銷售商品材1萬多立方米,毛竹30多萬支,商品筍300多噸。水口鎮還是德化的水果主産區,李、柑桔、桃、柿、梨、板慄、油柰、酸梅等水果面積2.3萬畝,人均1.5畝。2004年全鎮水果投産面積2.3萬畝,産量9654噸。
  水口鎮水利資源十分豐富。德化縣最大的溪流滻溪和第二大的溪流涌溪在該鎮匯合流入永泰。可開發水利資源12萬千瓦,已建成水電站19座,總裝機容量107490千瓦,全部並入縣電網,供電充足。水口鎮的主要礦産資源有黃金、磁鐵、高嶺土、石灰石、花崗岩石、石英石、葉臘石、銅等,其中淳湖金礦、鉛鋅礦尤為著名。
  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1.2656億元,其中農業産值0.6389億元,工業産值0.6267億元;糧食總産量6949噸,企業總産值1.814億元;財政收入294.22萬元,旅遊業直接收入101.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96元。
  企業以農、林産品加工為主,其中竹木加工企業21傢。産品有車木、陶瓷配件、包裝箱材料、藤草編織、木屑加工及各種傢具;芙蓉李、酸梅、竹、蔬菜等加工企業13傢。全鎮形成以湖坂為中心,輻射村場、丘坂、墘頭公路沿綫的“一點三綫”企業經濟帶,以及華安竹木製品有限公司等“公司+農戶”企業的生産格局。
  水口鎮自古以來是滻溪下遊農副産品集散地,商業貿易活躍。1998年以來,水口鎮進行鎮區改造,鋪設水泥路,安裝路燈,建設農貿市場,商業店鋪發展到200多間,每年貿易成交額2000萬元以上。
  全鎮有中學1所、小學10所、幼兒園2所。有影劇院、文化室、老人活動室等文化娛樂場所。鎮有中心衛生院,村村有衛生所。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2910男6761女6149家庭戶戶數3721家庭戶總人口(總)12408家庭戶男6342家庭戶女60660-14歲(總)36750-14歲男18210-14歲女185415-64歲(總)829415-64歲男447015-64歲女382465歲及以上(總)94165歲及以上男47065歲及以上女471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2243
廣東省惠州市水口鎮 Water Town,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惠州市水口街道辦事處水口鎮(水口街道辦事處)位於惠州市區的東部,是省政府確定的首批中心鎮之一。全鎮總面積120平方公裏,轄有17個行政村和3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約11萬人,其中戶籍人口5萬多人,外來人口6萬人。2007年上半年全辦上半年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如下:1、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增長。1-6月份,我辦完成國內生産總值8.75億元,同比增長23.5%。三大産業總産值35.84億元,同比增長19.4%;其中工業産值29億元,同比增長18.2%;第三産業産值6.03億元,同比增長27.5%;農業産值0.81億元,同比增長7%。完成固定資産投資6.66億元,同比增長12.1%。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稅收總額6966萬元,增長42.4%,其中,國稅3966萬元,增長37.1%,地稅3000萬元,增長50%。人均純收入2958元,同比增長7%。
  。近年來,水口街道辦事處先後榮獲“廣東省群衆性體育活動先進單位”、“惠州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六好示范镇”、“惠州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六好先進鄉鎮黨委”和“惠州市創建文明城市十佳文明小城鎮”等稱號。
  第三産業
  隨着水口街道辦事處工業妁不斷發展以及工業園區的日益壯大,在水口街道辦事處居住的人口將越來越多、人們生活需要娛樂、休閑和購物、這就為第三産業提供了廣阔的發展前景;水口距離惠州中心城區 僅4公裏左右,往來惠州極其方便;自駕車經惠澳大道十分鐘以內即可到達惠州市中心,屬於惠城區15分鐘居傢半徑之內,可以很好地依托惠州城區完善的配套;水口距大亞灣區僅20分鐘車程,在大亞灣工作的人群進出惠城區必須經過水口街道辦事處大湖溪地帶,水口將成為大亞灣重要的後勤居住中心,同時也將成為惠澳大道沿綫經濟區的重要居住基地。
  水口街道辦事處第三座業蓬勃發展,隨着“藍波灣花園洋房”、“東江明珠生態園林高尚社區”等一批打造居住經典的房地産項目落戶,及占地十萬平方米的大型商貿城的規劃建設,未來水口將形成以房地産為竜頭,以商貿、旅遊、休閑娛樂為依托,以環境培育為基礎的第三産業發展格局。
No. 3
  水口鎮 水口鎮位於德化縣東北部,胵溪下遊,距縣城31千米。人口17686人(2003年末)。轄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湖坂村。103省道過境。泉州市重點林區鎮。景點有岱仙瀑布、石牛山風景區和石壺古寺。
  [代碼]350526106:~201亭坑村 ~202丘坂村 ~203鳳坪村 ~204上湖村 ~205久住村 ~206祥光村 ~207八逞村 ~208樟境村 ~209村場村 ~210湖坂村 ~211淳湖村 ~212毛厝村 ~213昆坂村 ~214梨坑村 ~215承澤村 ~216榜上村
  [沿革]1958年置水口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改鎮。1997年,面積302.3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湖坂、淳湖、上湖、鳳坪、久住、亭坑、丘坂、祥光、八逞、樟鏡、毛厝、承澤、村場、梨坑、榜上、昆坂16個村委會。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
  水口鎮
  水口鎮位於德化縣東北部,東經118°2′,北緯25°42′,與仙遊、永泰、尤溪三縣交界。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湖坂村,海拔250米,距縣城46公裏,距省城福州150公裏。土地總面積260.31平方公裏,耕地1.47萬畝。全鎮分102個自然村,設16個村民委員會,110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人口1.73萬人,均係漢族。海外華僑、華裔和港澳臺同胞2000多人。水口鎮是革命老區,1944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從永泰青溪轉移到水口鎮昆坂村坂裏自然村,成為抗日戰爭時期福建省委領導全省革命的中心。
  宋、明兩代,水口鎮隸屬永寧鄉清泰裏(淳湖一帶屬常平鄉楊梅中團);清代屬清泰裏丘坂社和南埕社(淳湖一帶屬梅中裏淳湖社);民國時期隸屬德化縣第二區,設水口鄉;解放後,設德化縣第三區;1956年8月,改為水口區;1958年10月成立水口人民公社;1984年9月改為水口鄉;1992年7月撤鄉建鎮。
  水口鎮地處滻溪和涌溪的下遊,地勢南北高,中部較低。境內群峰林立,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其中石牛山主峰海拔1781.6米,地形錯綜復雜,氣候因地而異。年平均氣溫17.6℃,全年無霜期226-282天,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
  水口鎮的交通、通訊便捷。福州經德化至漳平的省道203綫橫穿鎮區中部;鄉村公路形成網絡,總長190多公裏,其中柏油路24公裏,水泥路127公裏。各行政村均開通了程控電話,建立電視接收站或有綫電視網。水口鎮是一個風景幽美、聞名遐邇、正在開發的旅遊勝地。
  石牛山國傢級森林公園,集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為一體,是旅遊、觀光、朝聖、健身、休閑的好去處。森林公園東臨水口鎮境內的墘頭、北接承澤、梨坑,西至滻溪,南連南埕鎮的石竜溪。範圍涉及水口鎮的榜上、昆坂、梨坑、承澤、村場等村,總面積9.7萬畝(6472公頃),於2003年12月通過了國傢級森林公園的評審。
  久負盛名的石牛山,以其山腰石壺池中石牛和頂峰有一巨石狀似牛頭而得名。石牛山主峰海拔1781.6米,素以峰險、石怪、樹奇、洞幽聞名,是我國兩處放射狀古火山爆發口之一,有竜泉洞、碧虛洞、飛鳳石、老龜徵途等景點百來處。山崗石林遍布,成片的原始紅豆杉與數十種國傢保護珍貴樹種郁郁葱葱。石牛山聞名始於南宋,紹興年間,閩清道人張慈觀與章、肖兩道人結義,雲遊四方,來到石牛山,遇魑魅,仗劍與之連鬥數日,如今山頂岩石數十處腳印、指紋以及劍插石、鐵砧石、洗劍泉傳為當時鬥魅之遺跡。石牛山上的石壺殿,始建於南宋,歷來香火不斷,聲名遠播臺、港澳及東南亞。1984年重新修建。山頂尚有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演法臺。晴天,登臨石牛山頂峰,極目千裏,飽覽仙、莆、泉名山風光,境界開闊,氣派非凡,令人心曠神怡。每年秋夏到此瀏覽的遊客絡繹不絶。
  泉州十八景之一有“華東第一瀑”之譽的岱仙瀑布發源於石牛山的赤石溪,流經山勢雄渾的飛仙山峰,飛瀉直下184米,其瀑布寬110多米,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晴天,陽光直射,水簾閃閃發光,彩虹時隱時現,象彩綢飛舞,似巨幅珠簾下垂;陰天,濺瀑飛花如煙如霧如塵,倩影隱隱約約;清晨,山𠔌彌漫乳白色的濃霧,浩渺蒼茫,撲朔迷離,觀者如浮飄空中,暢遊仙山瓊閣。
  1999年開發的岱仙溪竹筏漂流,從亮天灣至赤石口渡口,途經九瀨、九潭、九彎十八麯,全長10公裏,有“閩中第一漂”之稱。兩岸奇峰競秀,怪石嶙峋,緑樹成蔭,花果飄香,山、水、石、樹相映成趣。沿途有石柱擎天、蘇潭映月、金牛戲水、樹中樹、蓮花呈祥、仙人島等景點,有古鬆、榕樹、樟、楠等千年名木上百種。一路上,可邊欣賞山水奇觀,邊品嚐民間傳說,盡情領略神奇大自然的優美風光。
  石牛山度假村座落在距石牛山主峰數百米處,配備有賓館、別墅、人工湖等,可滿足夜宿石牛山的需求,讓人們去感受“天下第一牛”的獨特神韻。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坂裏)位於德化縣水口鎮東南的石牛山麓,與永泰、仙遊交界,海拔900多米,省委舊址(坂裏)修建工程於2002年8月動工建設,省委舊址陳列館於2003年6月竣工並正式開館。陳列館位於水口鎮昆坂村坂裏,占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2002年7月,省委舊址(坂裏)被命名為泉州市第三批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6月,被命名為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列館自開館以來,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群衆、中小學生紛紛前來陳列館追慕先烈英風,接受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日平均接待受教育者200多人次。
  水口的優勢在於山。全鎮有林地面積33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82.1%,是泉州三個重點林業鄉鎮之重點,為德化最大的林區。林木蓄積量171.92萬立方米,毛竹林3.3萬畝,立竹量558.35萬株。樹種繁多,主要有杉、鬆、栲樹等,還有珍貴的樟樹、紅豆杉、楠木等。1987年以來,全鎮掀起營造工程林熱潮,萬畝鬆脂林基地、萬畝速生豐産毛竹林基地已初具規模。年銷售商品材1萬多立方米,毛竹30多萬支,商品筍300多噸。水口鎮還是德化的水果主産區,李、柑桔、桃、柿、梨、板慄、油柰、酸梅等水果面積2.3萬畝,人均1.5畝。2004年全鎮水果投産面積2.3萬畝,産量9654噸。
  水口鎮水利資源十分豐富。德化縣最大的溪流滻溪和第二大的溪流涌溪在該鎮匯合流入永泰。可開發水利資源12萬千瓦,已建成水電站19座,總裝機容量107490千瓦,全部並入縣電網,供電充足。水口鎮的主要礦産資源有黃金、磁鐵、高嶺土、石灰石、花崗岩石、石英石、葉臘石、銅等,其中淳湖金礦、鉛鋅礦尤為著名。
  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1.2656億元,其中農業産值0.6389億元,工業産值0.6267億元;糧食總産量6949噸,企業總産值1.814億元;財政收入294.22萬元,旅遊業直接收入101.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96元。
  企業以農、林産品加工為主,其中竹木加工企業21傢。産品有車木、陶瓷配件、包裝箱材料、藤草編織、木屑加工及各種傢具;芙蓉李、酸梅、竹、蔬菜等加工企業13傢。全鎮形成以湖坂為中心,輻射村場、丘坂、墘頭公路沿綫的“一點三綫”企業經濟帶,以及華安竹木製品有限公司等“公司+農戶”企業的生産格局。
  水口鎮自古以來是滻溪下遊農副産品集散地,商業貿易活躍。1998年以來,水口鎮進行鎮區改造,鋪設水泥路,安裝路燈,建設農貿市場,商業店鋪發展到200多間,每年貿易成交額2000萬元以上。
  全鎮有中學1所、小學10所、幼兒園2所。有影劇院、文化室、老人活動室等文化娛樂場所。鎮有中心衛生院,村村有衛生所。
  水口鎮近中期的發展思路是:立足水口資源優勢,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堅持“能快則快”的方針,組織實施“五三三”工程,即加強商品材、毛竹林、芙蓉李、油茶林、養殖業五大基地建設;發展壯大旅遊、林業、礦産三大支柱産業,大力培育水果、農副産品加工、畜牧等三大重點産業,擴大經濟總量,增加農民收入,完善基礎設施,進一步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為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的旅遊強鎮。
英文解釋
  1. :  weir Town,  Shuikou Town
近義詞
水口
相關詞
江華瑤族自治縣教育教學沱江鎮
包含詞
清水口鎮涼水口鎮水口鎮居委會
南雄市水口鎮木製工藝廠開平市水口鎮健輝工藝廠古田縣水口鎮灣口村工藝二廠
分類詳情
湖坂村梨坑村上湖村丘坂村久住村
亭坑村八逞村鳳坪村承澤村昆坂村
村場村榜上村樟境村毛厝村淳湖村
祥光村樟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