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福建 >泉州 > 德化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Dehua County
  郵編:362500 代碼:350526 區號:0595
  拼音:Dé Huà Xiàn 英譯:Dehua County
  
    德化縣位於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北緯25°23′-25°57′,東經117°56′-118°33′。北連尤溪縣,南界永春縣,西鄰大田縣,東與仙遊縣、永泰縣接壤。全縣南北長60.4千米,東西寬62.1千米,總面積2209.5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2006年)。以漢族為主,有畲、回、壯、滿、高山等11個少數民族。通閩南方言。
    全縣轄10個鎮、8個鄉:潯中鎮、竜潯鎮、三班鎮、竜門灘鎮、雷峰鎮、南埕鎮、水口鎮、赤水鎮、上涌鎮、葛坑鎮、楊梅鄉、湯頭鄉、桂陽鄉、蓋德鄉、國寶鄉、美湖鄉、大銘鄉、春美鄉。共有11個社區、191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潯中鎮。
  
    地勢由中部嚮四周傾斜,呈層狀逐級下降。戴雲山綿亙全境,大部分地區海拔逾700米,千米以上山峰200餘座,戴雲山主峰海拔1856米。河流以戴雲山為中心,呈葉脈狀嚮四周分佈,分屬閩江水係和晉江水係。發源於戴雲山主峰的滻溪和涌溪繞行縣境南北,東流匯合出永泰縣,經閩候縣註入閩江。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7.9℃,1月均溫9℃,7月均溫26℃,年降水量1800—1900mm,無霜期270天左右。
    製瓷業歷史悠久,是全國八大陶瓷主産區之一。紀念地有抗日時期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駐地坂裏舊址。旅遊區有九仙山、戴雲山自然保護區、石牛山、岱仙漈瀑布、竜門灘水庫庫區等。有古瓷窯址200多處,其中屈鬥宮德化窯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跡有九仙山唐代彌勒石刻造像、唐宋冶煉遺址、宋代水利工程丁溪林厝圳、長廊屋蓋梁式木橋。
友情提示:
  在翻閱以往的老資料,如地名志、古書籍、傢譜、歷史書籍等等,上述記載的“德化縣”不全是今福建德化縣,有的是今江西省九江縣,江西省九江縣在1914年前也叫德化縣,1914年鼕避福建德化縣同名改為九江縣,詳情見九江縣政府網的縣情介紹。
  大傢如果搞考古研究時,如查詢“德化縣”資料時,不要緊盯一個地方,福建方面查不到綫索,可以到江西查詢,江西方面查不到綫索,可以到福建查。
  因江西德化縣已經於1914年撤消更名,此處不作介紹,如需要瞭解,請查閱九江方面的資料。下面介紹的為福建德化縣
地理概況
  德化縣位於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北緯25°23′~ 25°57′,東經117°56′~ 118°33′。北連尤溪縣,南界永春縣,西鄰大田縣,東與仙遊縣、永泰縣接壤。距離泉州市約128公裏,距離廈門市約168公裏,德化-泉州全綫高速通車,規劃中的廈門-沙縣高速貫通東西。縣境東西長62.1公裏,南北寬60.4公裏,總面積2232.16平方公裏,其中山地面積273萬畝,占總面積的81.6%;耕地面積186168畝,占總面積的5.6%,人均耕地0.62畝。
  全縣總人口304802人(2003年末),中非農業人口54330人。以漢族為主,有畲、回、壯、滿、高山等11個少數民族。通用閩南方言。
政區劃分
  縣人民政府駐潯中鎮。全縣轄10個鎮、8個鄉:潯中鎮、竜潯鎮、三班鎮、竜門灘鎮、雷峰鎮、南埕鎮、水口鎮、赤水鎮、上涌鎮、葛坑鎮、楊梅鄉、湯頭鄉、桂陽鄉、蓋德鄉、國寶鄉、美湖鄉、大銘鄉、春美鄉。共有11個社區、191個行政村。
榮譽稱號
  榮膺“中國陶瓷之鄉”、“中國小水電之鄉”、“中國民間(陶瓷)藝術之鄉”、“中國瓷鄉•德化”和“全國版權保護示範單位”等稱號
縣名由來
德化县 县名由来
  唐貞元年間,析永福(泰)縣之歸義鄉置歸德場,後唐長興四年(933年),閩王王延鈞令場升縣,取“歸德”之“德”,鳴琴布化萬民,所以命名德化縣,並將善業寺闢為縣治之所(即今址),傳說宋代德化第一任縣官劉文敏為“德化”寫下一副冠聯:“德風吹草緑,化雨潤花紅”,但德化縣衹産陶瓷,卻不出文人。有個陳半仙雲遊到德化,見縣治前二水平行東流,說要改二水平流為丁字形,讖言:“水流丁,歲簪纓”。楊梅富戶林程聞言,即獻資五十萬民緡買田改溪,開鑿未竣,夜間暴雨,洪水直衝,二水合流,“一夜成丁溪”,所以德化縣治前就定名丁溪,丁溪既成,陳師文、蘇祥、林揚休三人遂中進士,德化斯文則從此始。有人仿撰一聯:白瓷映草緑,舉子襯花紅。這更體現了德化瓷都的特色。
德化城雕
  德化作為中國陶瓷名城,已有上千年的輝煌的陶瓷製造史外銷史,卻長久以來沒有城雕。早在1993年10月舉辦首屆中國德化國際陶瓷節期間,就有陶瓷界和文史界知名人士鄭重提出要有德化城雕。經過十多年來嚮各界人士廣泛徵求意見,最終選定德化明代瓷聖何朝宗的代表作、泉州海交館珍藏的國傢一級文物“渡海觀音”作為城雕原型。
  德化大型瓷雕“渡海觀音”坯體高度7.5米,由137塊部件組成,燒成後高達6.4米,用瓷土8噸多,僅頭部用土就達半噸。石雕、木雕達這個高度已屬不易,瓷器達此高度迄今尚無文字記載。由於工程巨大,現代的註漿方式不適合這尊觀音的坯體成型,所以製坯方式是采用傳統的手工印坯方式,這樣就導致同一塊部件內的坯體厚薄不一,最厚的部位達20釐米,而最薄的部位僅3釐米,燒成後的成品每塊重近百斤,這就增加了燒製的難度。德化科技團隊應用了現代自動化科技,專門研製了計算機自動化控製係統,通過計算機編輯設置各程序段時間、溫度目標值,升降溫度速率自動運算,自動運行,勻速升溫,勻速降溫,聲光自動報告窯爐運行狀態。
  據悉,目前“渡海觀音”已進入燒製陶瓷坯體階段。燒成後將坐落於德化城區中心的瓷都文化廣場,笑迎五洲四海客。
德化陶瓷街
  在瓷都德化,有一條飄着濃郁“瓷香”的特色街道,那就是位於竜鵬街的陶瓷街,這也是瓷都德化的窗口形象。該街匯集着德化縣陶瓷精品,遊客可在很短的時間內縱覽瓷都陶瓷精粹,陶瓷玩傢亦可在此隨心所欲鑒賞各商傢的品牌産品。各種産品琳琅滿目,涉及日用陶瓷、傳統雕塑工藝瓷、西洋工藝瓷、紅壤陶等四大類近萬個品種,是德化陶瓷産品“大觀園”。
自然地理條件
  地勢由中部嚮四周傾斜,呈層狀逐級下降。戴雲山綿亙全境,大部分地區海拔逾700米,千米以上山峰200餘座,戴雲山主峰海拔1856米。河流以戴雲山為中心,呈葉脈狀嚮四周分佈,分屬閩江水係和晉江水係。發源於戴雲山主峰的滻溪和涌溪繞行縣境南北,東流匯合出永泰縣,經閩候縣註入閩江。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7.9℃,1月均溫9℃,7月均溫26℃,年降水量1800~1900mm,無霜期270天左右。
  地形地貌
  全縣地勢偏高,地形復雜,地貌以低中山地為主。境內山脈連綿,多呈北東——南西走嚮,河𠔌劇烈下切,峽𠔌十分發育,具鮮明之山地景色。其間偶有散布於群山之中的山間盆地和河𠔌階地。地勢大抵由中部微嚮四周傾斜,呈層狀梯級下降。福建省第二高山戴雲山雄居中部,海拔1856米。最低點僅217米。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58座,素有“閩中屋脊”之稱。著名的山峰有戴雲山、九仙山、石牛山。
  德化縣中部高聳,往四周呈階梯狀漸降,東南低於西北。全縣75%以上的村駐地海拔在600~900米以上。其中,海拔在800-1856米的山地,占土地總面積的39.24%,約131.29萬畝,主要分佈在赤水、上涌、桂陽、葛坑、湯頭、大銘、雷峰、南埕等鄉;海拔500-800米的山地,占土地總面積的46.43%,約155.34萬畝;海拔在217-500米的山間丘陵、盆地、河𠔌階地僅占總面積的14.3%,主要分佈在雷峰、潯中、三班等鄉。
  地質和地震
  從大地構造上,德化縣位於平和縣至廣東省大埔斷裂帶東側。晚古九生華夏古隆起的西緣。地質構造復雜,具有多旋回、多構造層特點。主要有:揚子和加裏東構造層,華力西至印支構造層,燕山構造層,喜馬拉雅山構造層。
  德化縣處於長樂-詔安活動斷裂中段,境內有雷峰瑞坂至城關斷裂帶。德化縣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德化縣境內被斷裂切割的板塊在漫長的地質發展史上緩慢上升,平均每年上升1毫米,這是戴雲山脈成為“閩中屋脊”的主要原因。德化縣的地下熱水(溫泉)和輕微地震的震中多分佈在老斷裂活動帶,是全國重點抗震、防災區域。
  氣候
  屬中亞熱帶氣候區,具有溫涼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熱同季、潮濕多霧、日照略少等特點。同時,由於海拔高低懸殊、地形復雜,又具有氣候垂直變化大、小氣候突出等特徵。城關年平均氣溫18.0℃,平均最高氣溫23.3℃,平均最低氣溫14.1℃;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5.9℃,極端最高氣溫36.6℃;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9.2℃,九仙山極端最低氣溫-13.6℃。日照年平均1802.4小時,無霜期年平均27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789.0毫米。春雨季(3~4月),平均雨量31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7.3%;梅雨季(5~6月),平均雨量55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1.1%;臺風雷陣雨季(7~9月),平均降水量6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6.3%;少雨季(10~2月),平均降水量27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5.2%。歷年來年最大降水量2485.7毫米(1961年)。
  水文
  境內河流以戴雲山為中心,呈葉脈狀嚮四周分佈,分屬閩江水係和晉江水係。全縣溪流總長495.06公裏(溪面寬在10米以上),河網密度0.222公裏/平方公裏,年徑流深在1000-1300毫米,徑流總量22.95億立方米。
  境內集雨面積在50平方公裏、長度在10公裏以上的有滻溪、涌溪、大張溪、小尤溪等12條。其中滻溪、涌溪集雨面積最大、河流最長、流量最大。
  城區內河流有穿越中心城區的滻溪及其支流丁溪、纓溪。
  滻溪:位於大樟溪上遊,全長101公裏,是境內最長的河流。發源於戴雲山南坡,環繞縣境東南部至水口鄉湖坂村的涌口與環繞縣境北部的另一條主要河流——涌溪匯合經永泰、閩侯入閩江,流域面積958平方公裏,河道平均比降為6.5‰,年平均徑流量為11.72億立方米,是德化縣縣城供水的主要水源。
  丁溪:發源於蓋德鄉雪山下, 流經福陽、有濟、英山、丁墘、丁溪村至縣府前入滻溪,流域面積35平方公裏。河道長度13.4公裏, 河床坡降平均為31.88‰。
  纓溪:發源於潯中鎮格仔後金雞山下,流經仙境、竜翰、潯中村南流入滻溪,流域面積17平方公裏,河道長度8.6公裏,河床坡降平均為44.16‰。
  自然資源
  具有山多、林多、水多、礦多、生物多、特産多、能源足等特點,被譽為閩中寶庫。森林資源豐富,有林地面積250.7萬畝,森林覆蓋率75.5%,森林蓄積量918.2萬立方米。因具垂直氣候特徵,樹種繁多,有維管束植物864種;多年平均每平方公裏産水112.34萬立米,人均占有量為全省平均水平的2.2倍、全國平均水平的3.8倍,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地形高差懸殊,溪流坡降大,藴藏着豐富的水力資源,可供開發的24萬千瓦。據初步勘查,境內有高嶺土、煤炭、石灰石、鐵礦石、泥煤、葉蠟石、金、銅、鎢、錳等礦藏40多種,其中高嶺土、鐵礦石、石灰石遠期儲量均在億噸以上。生物資源豐富,野生和人工繁殖、培育的動植物種類繁多,戴雲山自然保護區為省級重點自然保護區。國傢級珍稀植物有水鬆、銀杏、南方紅豆杉、金毛狗、刺桫欏、鵝掌楸、花櫚木、福建柏、樟樹、紅豆樹lO種;省級重點保護植物有江南油杉、油杉、福建青岡、福建酸竹、長袍鐵杉、黃檀等。此外,還有蘭花、杜鵑花、茶花等多種名貴花卉,其中“十八學士”茶花聞名海內外,“黑牡丹”榮獲全國優質茶花奬。國傢級珍稀動物有蟒蛇、雲豹、黃腹角雉、虎紋蛙、蘇門羚、獼猴、穿山甲、水獺、毛冠鹿、黑熊、金貓、大靈貓、小靈貓、蛇雕、白鷳、鴛鴦、蠑螈等;省級珍稀動物有棕鼯鼠、大頭平胸龜、棘胸蛙等;高經濟價值動物有龜鱉、河蠃等。
  自然災害
  有“三寒”、連陰雨、霜凍、臺風、幹旱、冰雹。倒春寒,發生於3~4月的早稻播種期,日均氣溫連續3天或3天以上低於12℃,其出現機率為54.8%;“五月寒”發生於5月中旬至6月上旬的早稻孕穗期,日均氣溫連續3天或3天以上低於20℃,出現機率為58.1%;“20型”秋寒,發生於9月下旬末至10月上旬初,出現機率為22%。5天以上的連陰雨,年均出現2次,出現機率為50%以上。臺風(熱帶風暴),影響該縣的臺風最多年份出現10次,最少1次,年均出現3—4次,主要集中於7~9月,約占80%;最早出現的臺風是6103號(5月20日),最遲出現的臺風是6721號(11月17日),最強的臺風是9009號,過程雨量達450.8毫米。城關年均暴雨日數5~6天,暴雨日數(50毫米/日以上)占總雨日的3.4%,最多年份13天(1990年),最少年份l天(1964年),全年暴雨日數以5、6月和8月最多。日雨量≥100.0毫米的大暴雨年均出現0.90天,日最大雨量達208.8毫米(1961年5月20日)。大暴雨易引發山洪及局部洪澇,年均出現洪澇1.2次,最多6次。幹旱有春旱、夏早、秋鼕旱,春旱、夏旱兩年一遇,秋鼕旱二至四年一遇。冰雹,屬福建省主要雹區之一,多發生在春夏或夏秋之間,以7月居多,其出現機率為50%;常伴有狂風暴雨和雷擊,一般年份1~2天。最多6天,最大冰雹達3.2斤。
政區沿革
  德化建縣前疆域分屬尤溪縣、永泰縣管轄。唐貞元年間(785~795年)析永泰縣歸義鄉置歸德場,場址設在今德化縣城,隸屬永泰縣,初具德化縣雛形。五代後唐長興四年、閩竜啓元年(933年)由永泰縣析出歸德場置德化縣,後晉開運二年、閩天德三年(945年),德化縣隸屬閩國東都(今福州)。後漢乾韋占二年、南唐保大七年(949年)尤溪縣析常平、進城二鄉歸德化縣管轄,時屬南唐清源軍(今泉州)。宋屬清源軍、平海軍和泉州。元屬泉州路、泉寧府和泉州分省。明屬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清初沿襲明製,雍正十二年(1734年)劃屬福建布政使司永春直隸州。民國年間,歷屬福建興泉永道(南路道、廈門道)之第四、第六、第七、第九行政督察區。1949年11月24日解放。屬福建省第七專區(後改稱永安專區)。1950年10月劃歸晉江專區;1971年晉江專區改稱晉江地區,1985年撤地建泉州市,德化縣仍屬其管轄。
  1997年,德化縣面積2232平方千米,人口29.7萬,轄竜潯、潯中、三班、霞碧、雷峰、南埕、水口、赤水8個鎮及蓋德、楊梅、葛坑、湯頭、上涌、桂陽、國寶、美湖、大路、春美10個鄉,縣政府駐竜潯鎮。(?年,轄8鎮10鄉,190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61157戶、277911人)
  
    ?年,德化縣轄8個鎮、10個鄉,11個居委會、191個行政村。
    潯中鎮 轄2個居委會、11個行政村:鳳池居委會、富東居委會,潯中、世科、竜翰、石彭、石山、蒲坂、福厝、仙境、東陶、後所、鳳洋。
    竜潯鎮 鎮政府駐富東街。轄8個居委會、6個行政村:興南居委會、德新居委會、竜鵬居委會、金鎖居委會、南門居委會、潯東居委會、湖前居委會、園丁新村居委會,高陽、英山、丁乾、大坂、丁溪、寶美
    三班鎮 鎮政府駐泗濱。轄10個行政村:泗濱、三班、奎鬥、橋內、儒坑、錦山、竜闕、蔡徑、嶺頭、東山洋。
    竜門灘鎮 鎮政府駐碩儒。轄12個行政村:碩儒、霞碧、蘇洋、石室、潘坑、碧坑、湖景、內洋、村兜、朱地、大溪、霞山。
    雷峰鎮 鎮政府駐草埔坪。轄14個行政村:雷峰、朱紫、蕉溪、潘祠、坂仔、格後、溪美、肖坑、長基、瑞坂、李溪、薦解、雙芹、上寨。
    南埕鎮 轄12個行政村:南埕、西山、高蔡、半嶺、望洋、棗坑、連山、蟠竜、梓垵、前鋒、許厝、塔兜。
    水口鎮 鎮政府駐湖坂。轄16個行政村:湖坂、亭坑、丘坂、鳳坪、上湖、久住、祥光、八逞、樟鏡、村場、淳湖、毛厝、昆坂、梨坑、承澤、榜上。
    赤水鎮 轄1個居委會、14個行政村:赤水居委會,錦洋、戴雲、東裏、蘇坂、猛虎、湖嶺、吉嶺、西洋、福全、永嘉、蘇嶺、銘愛、小銘。
    蓋德鄉 鄉政府駐葛坑街。轄14個行政村:蓋德、山坪、下寮、上坑、有濟、福陽、鳳山、三福、林地、吾華、上地、大乾、仙嶺、下坑
    楊梅鄉 轄7個行政村:楊梅、白葉、安村、西蔡、雲溪、上雲、和順。
    葛坑鄉 轄12個行政村:葛坑、下玲、邱村、蔡頭、湖頭、富地、大正、竜、竜塔、藍田、水門、大嶺。
    湯頭鄉 鄉政府駐洋中。轄7個行政村:湯頭、格中、嶺腳、湯垵、草村、吉山、福山。
    上涌鄉 鄉政府駐劉坑。轄17個行政村:上涌、劉坑、西溪、雲路、黃井、輝陽、後宅、後坂、曾坂、下涌、桂林、下村、中洋、桂格、傳豪、東山、門頭。
    桂陽鄉 鄉政府駐官斤洋。轄9個行政村:桂陽、溪洋、王春、彭坑、安章、陳溪、涌溪、梓溪、洪田。
    國寶鄉 轄8個行政村:佛嶺、國寶、上洋、南鬥、祥雲、內坂、厚德、格頭。
    美湖鄉 鄉政府駐小湖。轄8個行政村:小湖、美湖、上岸、上蔡、洋田、洋坑、陽山、斜山。
    大銘鄉 鄉政府駐中洋。轄7個行政村:大銘、聯春、金黃、上徐、瓊溪、瓊英、瓊山
    春美鄉 鄉政府駐上春洋。轄7個行政村:春美、雙翰、古春、上春、梁春、新閣、尤床。
  
    2000年,德化縣轄8個鎮、10個鄉:竜潯鎮、潯中鎮、三班鎮、竜門灘鎮、雷峰鎮、南埕鎮、水口鎮、赤水鎮、蓋德鄉、楊梅鄉、葛坑鄉、湯頭鄉、上涌鄉、桂陽鄉、國寶鄉、美湖鄉、大銘鄉、春美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301834人,其中:潯中鎮46126人、竜潯鎮84494人、三班鎮 17675人、竜門灘鎮10006人、雷峰鎮11854人、南埕鎮9279人、水口鎮12910人、赤水鎮11036人、楊梅鄉6045人、葛坑鄉 13997人、湯頭鄉7011人、上涌鄉17208人、桂陽鄉6700人、蓋德鄉13936人、國寶鄉7876人、美湖鄉12353人、大銘鄉4663 人、春美鄉8665人。
經濟社會概況
  2004年,全縣生産總值(現價)59.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9%。工農業總産值102.71億元,增長18.6%。財政總收入4.7798億元,增長17.0%(不含基金的財政總收入4.6958億元,增長15.7%),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2176億元,增長18.5%。農民人均純收入4315元,增長10.5%。年底金融係統各項存款餘額21.8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9%;各項貸款餘額20.11億元,增長12.5%。
  農業生産。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0.15億元,增長7.5%。實施“良種工程”,引進推廣各類名特優良種57個,發展優質稻生産帶0.6萬公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68萬公頃,總産量9.29萬噸,分別增長2.0%和2.8%。發展反季節無公害蔬菜、反季節食用菌、德化梨、黃花菜、筍用竹、馬鈴薯、戴雲山羊、戴雲黑雞等生態型、特色型、高效型優勢農産品,鞏固擴大市級基地1個、縣級基地4個、鄉級基地16個。新(擴)建生物防火林帶238公裏。新培育林竹基地4266.7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7.1%,林木蓄積量達1020萬立方米。戴雲山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傢自然保護區。
  工業經濟。全縣工業總産值92.56億元,增長19.8%,工業增加值占全縣生産總值的51.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産值38.9億元,增長38.9%。新辦工業企業74傢,進行增資擴營、技術改造的工業企業43傢,新建標準化廠房25萬平方米,投資1.3億元新建工業項目園區186.7公頃。陶瓷生産保持較快增長,産值58.78億元,增長16.1%,納稅1.93億元。礦産冶煉業發展勢頭強勁,産值11.5億元,增長21%;納稅5737萬元,增長132%。電力業有序發展,新投産電站17座,新增水電裝機1.2萬千瓦,提前一年半在全省率先成為全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
  第三産業。全縣第三産業增加值20.07億元,增長11.1%。石牛山度假村建成投入使用,成功舉辦了“中國瓷都·德化生態遊推介會”,旅遊業繼續升溫。房地産業完成投資1.40億元,經營稅金1785萬元,分別增長30.8%和60.8%。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64億元,增長22.9%;批發零售貿易額12.74億元,增長41.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3.7%。
  對外經貿。成功舉辦了2004成都·德化名瓷展覽會,組織企業參加首屆中國·福建商品交易會、意大利馬契夫國際消費品展等國內外知名大型展覽(銷)會。全縣新增自營進出口權企業26傢(含三資企業),有自營出口實績的企業達92傢;全縣出口交貨值48.3億元,其中自營出口總額達9622萬美元,增長16.3%。在第二屆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上成功對接項目2個,總投資7680萬元;新批外資企業10傢,外商實際到資337萬美元,增長47%。
  區域經濟。繼續實施“大城關”發展戰略,城關建成區由1995年的2.73平方公裏擴大到現在的8.2平方公裏,城區人口近17萬人,占總人口的55.5%。竜潯、潯中城關兩鎮分別納稅1.9047億元和1.327億元,城區經濟總量占全縣的65.5%。全縣納稅超1000萬元的企業6傢,超500萬元的企業12傢,超200萬元的企業40傢,超100萬元的企業93傢,超50萬元的企業174傢,超30萬元的企業228傢。
  重點建設。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9.74億元,增長17.7%。60個重點項目建設紮實推進,開工率78.3%。泉三高速公路德化連接綫建設前期工作有序進行,投資9000多萬元的省道206綫提級改造建設工程進展順利,鋪設鄉村水泥路72.5公裏。城關電網改造基本完成;廣安天然氣工程竣工投産,日供氣量達8.5萬立方米。
  社會事業。新建校捨32430平方米,撤並小學3所;新增市級達標初中校2所,小學2所;高考錄取1069人,錄取率達75.6%。《德化縣陶瓷志》正式出版,省陶瓷産業技術開發基地落戶陶瓷職業技術學院,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瓷都·德化”榮譽稱號;連續三次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榮獲首屆“福建省科普先進縣”稱號。程控電話和數字移動電話普及率達59.8%。人口出生率為10.25‰,政策符合率達98.47%,榮獲省“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稱號。成功舉辦了第八屆全民健身節和第二屆全縣農民運動會。連續5屆榮獲“省級文明衛生縣城”稱號,群衆社會治安滿意率居泉州市前列。
福建省陶瓷産業技術開發基地
  該基地經省經貿委、科技廳、教育廳、財政廳同意設立,並由德化陶瓷職業技術學院牽頭,聯合省內各高校和陶瓷科研機構共同組建。其作用在於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單位等社會技術資源,以項目為載體,通過産學研聯合,為企業導入先進的技術,研究解决企業技術難題,開發並推廣行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並為企業提供科學、經濟、政策、法規、市場、人才等方面的信息咨詢服務,幫助企業開展技術培訓,提高職工技術素質。目前,該基地有專兼職技術人員57人,建立了原料加工車間、成型車間、拉坯與製模車間、彩繪車間、燒成車間、陶瓷材料室、陶瓷藝術室、藝術鑒賞室、測試中心等專業試驗室(車間)以及基地專傢顧問團。基地的建成,將為福建省陶瓷産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戴雲山國傢自然保護區
  戴雲山自然保護區是福建省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基因庫、水源涵養區、生態安全屏障和珍稀野生動植物的生物安全島嶼,是我國單位面積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的保護區之一。它成立於1985年,總面積13472.4公頃,森林覆蓋率93.4%,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自然保護區之一。保護區內有珍稀瀕危或特有植物物種共115種,國傢Ⅰ級保護野生植物有水鬆、南方紅豆杉、銀杏3種,Ⅱ級國傢保護植物17種,省級保護植物27種。國傢Ⅰ級野生保護動物有雲豹、黃腹角雉、蟒蛇3種;國傢Ⅱ級野生保護動物有白腹山雕、虎紋蛙、白鷳等36種。2004年通過國傢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升格為“國傢自然保護區”。其主要保護對象是東南沿海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態係統,重點保護我國大陸分佈最南端、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黃山鬆林、重要的昆蟲、蘭科植物資源及其他瀕危動植物物種。
革命活動舊址
  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革命遺址
  位於水口鎮昆坂村。
  1943年,在國民黨頑固派大肆“圍剿”革命根據地時,為隱蔽積蓄力量,中共福建省委從閩北轉移到閩中。同年12月,閩中工委書記林大蕃及遊擊隊20多人來到毛厝、坂裏。1944年正月下旬至二月間,省委機關遊擊隊陸續來到坂裏。在坂裏牛寮坑睏狗形山上,蓋起了18座竹棚,開了2個操場。省委機關轉移到坂裏後,在德化大溪、永春和南安八都等地建立了幾個據點,使閩北、閩東北、福州、永泰、大田及閩中地區的莆仙、晉南惠等根據地聯結起來。這一時期,坂裏村曾成為全省革命活動中心。省委機關在這裏召開省委會議進行整風文件學習。省委創辦《頑強鬥爭者》刊物。遊擊隊奇襲莆田縣涵江交通銀行所繳獲的偽幣,也是帶到坂裏由省委分別發送給閩北、閩東北和福州等地區的地下黨組織。還曾在這裏用電臺同中共中央聯繫過一次。並組織毛厝、坂裏村的群衆進行抗丁、抗稅的鬥爭。省委機關在坂裏住了4個月,於1944年6月,才分3批轉移到仙遊東湖。
  岐山堂革命舊址
  位於水口鎮毛厝村。
  1941年鼕至1949年中共閩中地下黨在毛厝開展革命鬥爭,岐山堂是毛厝地區的革命據點之一。1945年5至12月,中共閩中特委和司令部領導人率領遊擊隊駐此並於同年7月1日在岐山堂召開紀念建黨24周年的群衆大會,9月又在此召開慶祝抗日戰爭勝利的群衆大會。1949年3月,中共仙德工委在岐山堂設立指揮中心,開展“搞槍籌款,武裝隊伍”的活動。嗣後,隨着革命工作的需要,建立永德仙人民遊擊隊總指揮部領導永德仙人民遊擊隊,在永德仙邊境地區遊擊鬥爭期間,曾在歧山堂設立指揮機構。
英文解釋
  1. n.:  Dehua County
近義詞
德化
相關詞
地理福建省泉州市省市福建行政區劃村委會鄉鎮
戲劇傳統戲劇????業公司????業永春????務局文化館圖書館
包含詞
德化縣醫院德化縣圖書館
德化縣文化館德化縣????務局
德化縣檔案館德化縣中醫院
德化縣第五中學德化縣實驗小學
德化縣高甲戲劇團德化縣陶瓷博物館
黃旦宰江州德化縣德化縣竹器工藝廠
德化縣婦幼保健站德化縣精神病醫院
德化縣衛生防疫站德化縣鳳池工藝廠
德化縣電大工作站德化縣富達工藝廠
德化縣外貿大酒店德化縣達美工藝陶瓷廠
德化縣雄偉陶瓷工藝廠德化縣水口木製品工藝廠
福建德化縣福東陶瓷工藝廠德化縣蓋德鄉泰豐工藝廠
德化縣上涌鄉紫砂工藝廠德化縣碩業陶瓷工藝廠
德化縣隆星陶瓷工藝廠德化縣達興陶瓷工藝廠
德化縣嘉星陶瓷工藝廠德化縣錦富竹木工藝廠
德化縣霞碧興亭工藝陶瓷廠德化縣竜新陶瓷工藝廠
德化縣鳳美陶瓷工藝廠德化縣潯中工藝陶瓷廠
德化縣新發陶瓷工藝廠德化縣立盛工藝美術廠
德化縣銘星陶瓷工藝廠福建省德化縣蚊香廠
福建省德化縣天馬工藝廠福建省德化縣鵬發工藝瓷廠
德化縣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福建省德化縣中醫院
德化縣寶藝陶瓷玩具廠德化縣蓋德泰豐工藝廠
德化縣興翰陶瓷工藝廠德化縣三班祥興工藝廠
德化縣新源陶瓷工藝廠德化縣星苑陶瓷工藝廠
德化縣三班梅興陶瓷工藝廠德化縣蓋德泰收工藝廠
德化縣新裕陶瓷工藝廠福建省德化縣有加工藝廠
德化縣潯中秦盛陶瓷工藝廠德化縣蓋德泰工藝廠
德化縣寶福陶瓷工藝廠德化縣輝鵬陶瓷工藝廠
德化縣中京工藝陶瓷廠德化縣慶竜陶瓷工藝廠
德化縣佳順竹木工藝廠德化縣國寶鄉陶瓷工藝廠
德化縣外貿陶瓷工藝廠德化縣竜耀工藝瓷廠
德化縣盛藝陶瓷工藝廠德化縣金興陶瓷工藝廠
德化縣翔鈴工藝陶瓷廠福建省德化縣鴻發陶瓷工藝品有限公司
江州德化縣漪嵐堂盡得廬山之勝醉中作此呈趙明府德化縣永成瓷雕工藝美術研究所
福建省德化縣三福陶瓷工藝廠福建省德化縣潯達陶瓷工藝廠
福建省德化縣泰源工藝製品廠福建省德化縣融盛陶瓷工藝廠
福建省德化縣銀展陶瓷工藝廠福建省德化縣朝陽陶瓷工藝品有限公司
福建省德化縣鴻意達陶瓷工藝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縣環球工藝陶瓷廠
福建德化縣三班天馬工藝開發公司福建省德化縣藝宛陶瓷工藝廠
福建省德化縣大興陶瓷工藝廠福建省德化縣竜美工藝陶瓷廠
福建省德化縣恆宇工藝品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縣德英陶瓷工藝有限公司
福建省德化縣蓋德泰收工藝廠德化縣寶源瓷塑工藝美術研究所
福建省德化縣寶盛陶瓷工藝廠福建省德化縣鳳凰工藝陶瓷廠
福建省德化縣星達樹脂工藝廠福建省德化縣藝德工藝實業有限公司
德化縣竜潯興發工藝美術陶瓷廠福建省德化縣德堡陶瓷工藝有限公司
德化縣飲食服務公司國營飯店德化縣桂陽鄉全興竹木工藝廠
福建省德化縣騰興工藝陶瓷廠福建省德化縣凱達工藝品有限公司
福建省德化縣融興陶瓷工藝廠
分類詳情
張開三班鎮張開水口鎮張開蓋德鄉張開葛坑鎮張開桂陽鄉
張開國寶鄉張開雷峰鎮張開竜門灘鎮張開竜潯鎮張開美湖鄉
張開南埕鎮張開上涌鎮張開湯頭鄉張開潯中鎮張開赤水鎮
張開春美鄉張開大銘鄉張開楊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