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目錄 ·jīng dū jīng dū ·jīng dū jīng dū ·有京都聲 ·始稱於司馬晉時,因景王 ·京師;國都 ·一、1 A, 1 ·一、2 A, 2 ·一、3 A, 3 ·一、4 A, 4 ·一、5 I, 5 ·一、6 I, 6 ·一、7 I, 7 ·二、1 II, 1 ·二、2 II, 2 ·二、3 II, 3 ·三、1 C, 1 ·三、2 III, 2 ·三、3 III, 3 ·三、4 III, 4 ·三、5 III, 5 ·三、6 III, 6 ·詞語解釋 Words to explain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英文解釋 ·法文解釋 ·近義詞 ·相關詞 ·包含詞 ·分類詳情 ·更多結果...
京城。 京都 jīng dū
國都。京師有京都声 有京都声
有京都 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京都 始称于司马晋时,因景王
始稱於司馬晉時,因景王(司馬師)諱師,故稱京師為京都 ;或指日本故都,又稱西京,在本州島西南 京師;國都。《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著絶世於皇極,顯禍敗及京都 。”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序:“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 聲。” 鄭觀應 《盛世危言·稅則》:“京都 特設總稅務司。” 楊朔 《萬丈高樓平地起》:“ 山東半島 和 遼東半島 遙遙對峙,形成 渤海 海峽,正是兵書上所說的咽喉地帶,無怪乎都稱這兒是京都 的門戶。”按, 魏 晉 時,因避 司馬師 誄,京師均改稱“京都 ”。 晉 左思 《詠史》詩之一:“邊城若鳴鏑,羽檄飛京都 。”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三國志一》:“‘ 黃初 元年,京都 有事於太廟。’ 晉 史臣避 景帝 ( 司馬師 )諱,稱京師為京都 。” 京都 一、1
京都 指中國歷史上統一國傢或地方政權的首都。又稱都、都城、國都、京城。京都 既是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經濟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設置應該比較穩定。但隨着國傢政治、經濟的發展以及嚮外拓張形勢的需要,京都 常常從舊都遷往更為合適的新地。在中國歷史上,不僅許多政權在自身發展中經歷了京都 位置的逐步轉移,而且從整體看,歷代京都 還呈現出先以東西嚮遷移為主,後以南北嚮交替的位置變換。
京都 的遷移還必須考慮各種地理因素:
①京都 應建立在經濟發達、富饒的地區,以維持統治集團的物質需要;
②京都 應選擇全國居中的地理位置,或有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以利政令四達,製內禦外;
③京都 應選擇憑險可守的自然條件,以使其不為外力摧毀,國傢長治久安。歷史上任何政權都城位置的選擇都不可能完全符合上述三方面條件,而衹能根據當時的主要矛盾,選擇相對有利的地點,所以都城的選定往往反映該時期總的形勢。反之,都城一旦確定,也對整個國傢政治、軍事、經濟的發展産生一定影響。
北京(Běijī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中國中央四個直轄市之一,全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端,東南局部地區與與天津市相連,其餘為河北省所環繞。北京為中國第二大城市,同時也是中國陸空交通的總樞紐和最重要的國內國際交往中心。北京已經成功舉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
北京有着3000餘年的悠久歷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其地理位置優越,是中華全國政治中心的理想所在。早在70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為“薊”。
全球衹有極少數城市像北京一樣長時間作為一個國傢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不列顛百科全書》將北京形容為"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ities"(全球最偉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斷言,“這座城市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過去的八個世紀裏,不論歷史是否悠久,幾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築都擁有着不可磨滅的民族和歷史意義”。故宮、天壇、頤和園、北海等等數不勝數的古跡也為這座城市添加了更絢爛的色彩。
今日的北京,更已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金融街早已是中國名副其實的金融管理中心;北京商務中心區更是北京對外開放和經濟實力的象徵。此外,中國國傢大劇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鳥巢”等建築也成為了北京的現代符號。遊走在北京的鬍同小巷之間,全世界的各色人種你都可以看到。北京正以它古老又時尚的全新面貌,迎接每年超過1億4700萬的旅客。京都 一、2
夏代是中國國傢形成的標志,也是中國都城出現的開端。傳說中的夏都有: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安邑(今山西夏縣東北)、斟(今河南登封西北)、帝丘(今河南濮陽西南)、原(今河南濟源西北)、老丘(今河南開封東北)、西河(今河南湯陰東北)等地。分佈在豫西潁河上遊、伊洛盆地、豫北和晉南汾河下遊、涑水地區,遷移不定。1959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師縣二裏頭髮現兩個工程量很大的宮殿建築基址,以及普通居址遺址、作坊遺址、窖穴和墓葬群,與夏文化時代相當,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年代最早的一座都城。公元前16世紀商湯(即湯)滅夏,始建都於亳(今山東曹縣東南)。其先,商人都城已有過八次遷徙,此後又有六遷,為囂(今河南滎陽東北)、相(今河南內黃東南)、邢(今河南溫縣東北)、庇(今山東鄆城)、奄(今山東麯阜)、殷(今河南安陽)。盤庚遷殷之後,凡二百七十三年,商都未再遷移,直至晚商帝乙二十年(前1065)移處離宮朝歌(今河南淇縣)。殷是商代鼎盛時期的國都,為研究中國奴隸社會都城提供了最早而且較為完整的實例。
周代的都城也經歷了數次遷移,從黃土高原一步步移到渭河𠔌地,"作邑於豐"(今陝西西安西南)。周武王繼位,以豐京地狹,遷都於灃河東岸的鎬(今西安市鬥門鎮),惟留宗廟於豐京,通稱豐鎬,"周王居之,諸侯宗之",故鎬京又稱宗周。西周王朝以鎬京為中心,分封諸侯,發佈政令,集各地工匠於此製作,三百年間,是周王朝最大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經濟都會。武王剋商之際,曾"營周居於雒邑而後去"。管、蔡、武庚謀亂,周公東徵,為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製,成王五年營建新邑於洛水北岸,作為東都,稱作"洛邑"(今洛陽市王城公園);並於城東營建軍事城堡,監控"頑民",史稱"成周"(今洛陽市東漢魏故城)。洛邑成周因居天下之中,道裏均衡,便於四方諸侯入貢。成王自鎬京移居此城,遷九鼎以示國傢社稷,使洛邑逐漸成為全國經濟和禮儀祭祀中心,儼然為西周王朝的陪都。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為犬戎所俘,次年,平王東遷,都於洛邑,稱"王城",改原成周為下都,二城交替為都。周代推行二都製是中國歷代建都史上的一大創舉,多為後世所效法。
東周列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帶來農業、手工業生産的發展,商業的分離,以及人口繁聚,從而促進城市的興起。周王室勢力衰微,諸侯爭霸,列國紛紛築城設防,營造都邑,形成一批大大小小諸侯國君居處的列國都城。國都的命運同各諸侯國傢的命運緊緊相係,所謂"城破國亡"即此含義。列國都城也有一個選址和遷徙的過程,是各諸侯勢力消長,爭奪更有利於自身發展,欲與外界交往,不安於局促一隅的反映(列國都城見附表)。
早期中國都城大多選擇平原內的崗丘或兩種地貌景觀(山地、平原)的接觸地帶,而且依附於一條河流。夏、商、周三代相繼,又皆屢次遷都,地望雖難確指,卻未曾脫離黃河流域河𠔌平原地區,就是早期都城位置的選擇重視肥沃富庶區域之所致。商代後期長期都殷,兩周分別以關中、洛陽盆地為政權中心,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建都史前期以黃河為軸綫東西遷擺的格局。 自秦始皇建立統一的專製主義中央集權國傢,直至12世紀初趙宋政權南渡的一千三百多年間,統一政權和統治中國北方較大地區的政權,皆以長安、洛陽、開封或鄴作為都城;建康衹在南北分治對立時期作為中國南方政權的都城;而十六國和五代十國割據政權的都城存在的相對時間均不長。這一時期國都的遷移,主要是在中原地區的長安、洛陽、開封、鄴間做東西軸嚮的擺動。這種局面的形成是上述地區自然環境和全國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8世紀以前中原地區沃野千裏,是全國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地區,能為都城提供可靠的經濟倚托。一個政權若能有效地掌握這片地區,就足以控製全國。
長安的建都時間最長,影響也最大。關中盆地,被山帶河,四塞為固,阻三面而守,東出足以製內,有扼拊亢背之勢;當來自西北方面的匈奴、突厥和吐蕃先後構成主要威脅時,擇都關中還便於抵禦外侮,嚮西北開拓疆土,故西漢、隋唐皆定都長安,於製內禦外都屢有建樹。關中之不足,在於脫離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黃河下遊平原地區,土地有限,物産所出難以滿足京師及西北邊防用度,惟藉運河轉漕,勞費不止。唐朝安史之亂以後,河朔聯兵,拒不納賦,京師所需衹得取自千裏之外的江淮地區,加之長安屢遭兵燹,破敗不堪,作為國都的地位就難維持了。 洛陽,曾為九朝古都。伊洛盆地有關河之固,具備憑險以守的建都條件,土地雖不如關中廣袤,卻靠近物産豐富、經濟發達的黃河下遊平原地區,兼有水陸轉輸之便,少有乏糧之憂。隋唐兩代營建洛陽為東都,以居洛為常,被時人戲作"逐糧天子",正是看重洛陽地理適中,便於集聚貢賦。伊洛盆地的優勢還不止於形勝、居中,更主要的是有利於南進,凡有南窺江漢,欲吞諸夏之勢者(如曹氏、拓跋魏)必都洛陽。但是洛陽偏離西北邊防,難於照應,使東漢、西晉對西北的經略總有鞭長未及之感。
鄴, 地處公元8世紀以前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山東"──太行山以東黃河下遊平原地區的中心,雖然無險可守,卻得利於兼備經濟優勢和水陸交通之便,而為那些控製山東地區卻不能掩有整個中國的政權看重,選作首都。自曹操攻滅袁紹、平定北方,離開經營多年的兗州、許昌而都鄴,至公元 580年鄴城被隋文帝楊堅焚毀,鄴作過近一百年北方較大地區政權的首都。若把殷商包括在內,則有三百七十年國都的歷史。鄴亦曾是北方遊牧民族政權南下的跳板,並與洛都腹背相倚,關係頗為特殊。倚鄴助洛易圖南進,但據鄴也能製洛,以洛製鄴則難矣。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多有反映。
開封為都始於五代。中晚唐以來,全國經濟重心逐漸由黃河下遊移嚮江南,東北契丹的興起使中原政權的主要邊患不再來自西北,依靠江南物資支撐而又漕運不濟的關中屢遭戰火摧殘,日趨衰落,已喪失擇都條件。於是,以北控燕趙、南通江淮、舟車輻輳、人庶浩繁為優勢的開封遂取代長安、洛陽,成為五代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的首都。如果包括金朝末年躲避蒙古壓力從中都(今北京市)遷都於此,開封建都歷時二百二十一年。開封之興起主要得利於水陸交通之便,城市盛衰與運河通塞息息相關。開封四野平疇萬裏,無險可守,除加強城垣防禦性建設之外,衹好悉舉天下之兵宿於畿甸。北宋一代,冗費俱增,國傢始終處於積貧積弱之勢,與定都開封,不得不依賴"強幹弱枝"、"守內虛外"的政策是分不開的。
這一時期,分據一方的地方政權大多以所在州(郡)的治所為國都。如十六國時成漢立國益州,以成都為都城;前涼據有涼州,以姑臧為都。各割據政權一般衹設國都而無陪都之製。 公元12世紀,金兵南下,開封失守,趙宋政權倉惶南遷。幾經奔波,落腳於杭州,升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正式以臨安府為南宋都城,但以"行在"稱之(見北宋四京與南宋行在)。金海陵王貞元元年(1153)自上京會寧府(今黑竜江阿城南白城子)遷都原遼南京析津府所在地燕京(今北京),定名中都大興府。宋金南北對峙,開始了中國歷代建都史以都城位置偏於東部近海地區、南北相互演替的時期。
杭州,自吳越錢氏立國定都至南宋滅亡,先後作過兩朝二百餘年的都城。其建都條件既不因位置居中,也無險要地勢可以憑藉,而是由於地處"蘇湖熟、天下足"的全國經濟重心,不愁供給;江南運河的疏鑿使杭州襟江帶河成為東南交通的樞紐,"駢檣二十裏,開肆三萬室";加上將臺、鳳凰、吳山、萬鬆嶺等一連串岡阜,居高臨下,提供了營造宮室的理想地址。正是雄厚的經濟力量,竟然使擇都杭州的南宋偏安了一百多年。
元、明、清三個統一王朝皆定都北京,歷時六百年之久。至於南京,雖然鄰近富庶的江南地區,又有大江之險為其屏障,足以建都而守其國,然而長江巨防畢竟衹能"固天所以隔南北也",適於保東南半壁江山。東晉南朝擇都建康故能多延歲月,若圖南北一統,則顯得難於駕馭。而北京,南撫中原,北連朔漠,地處華北平原同東北地區和蒙古草原交通聯繫的門戶,依山帶海,形勝可恃。當統一王朝由北方民族建立或外界威脅主要來自東北方向時,定都北京具有維係祖庭、關係國運的重要意義。因而北京能夠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傢維持時間最長的京都 。但是北京也有不利的一面,其遠離富庶的江南經濟區,使元、明、清三代始終為解决都城的供給問題而費盡心力,並因此而産生諸多政治問題。 京都 一、5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定都南京,4月遷都北京。1927年1月1日國民政府以武漢為首都並開始執行職權,同年4月,“寧漢合流”之後遷都南京。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一度遷都洛陽,至同年11月遷回。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11月遷都重慶,並定重慶為陪都。抗戰勝利後,1946年5月還都南京,至1949年 4月23日南京解放(見民國都城)。京都 一、6
設輔京、陪都是中國歷代建都史上的重要特點之一。西周於鎬京之外營建東都洛邑,以後歷代繼踵相襲。歷代設立輔京陪都,原因大致有:①作為京都 職能的補充,如西周鎬京與洛邑、隋唐長安與洛陽、明代南北二京。②示尊崇興王發祥之基,如唐北都太原府(今太原西南晉源鎮)、北宋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③南狩避難之地,如唐南京成都府。④中興駐蹕之所,如唐西京鳳翔府。⑤祖陵故裏之區,如明中都鳳陽府(今安徽鳳陽)、清留都盛京(今遼寧瀋陽)。⑥僅僅作為一種形式,如按方位設東西南北四京四輔,並不都起陪都的作用,其選擇亦隨首都位置的轉移而變換,如後唐同光元年 (923)都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建東京興唐府,以東原府為西京,升鎮州(今河北正定)為真定府,建北都;後又以太原為北都,以洛陽為西京;遷都洛陽以後,又改東京為鄴都。北宋都開封,則以應天府為南京,河南府(今洛陽)為西京,大名府為北京,與東京開封府合稱四京。遼代以臨潢府為上京(今遼寧巴林左旗南)、遼陽府為東京(今遼寧遼陽)、析津府為南京(今北京市西南)、大同府為西京(今山西大同),又建中京大定府(今遼寧寧城西),號稱遼五京。金朝遷中都大興府(今北京)以後,改遼中京為北京,原北宋都城開封為南京,加上京會寧府亦稱五京。
中國歷史上陪都位置的分佈變化受首都位置遷移的影響,京都 位置作東西軸嚮擺動時,陪都亦呈東西對應分佈;京都 東移近海時,京都 同陪都位置常常南北互置,以有所照應。輔京則多環置首都四圍以示拱衛。輔京陪都的出現對所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地方行政區劃的設置與廢離産生一定的影響。京都 一、7
早期的中國都城多由祭祀中心發展而來,宮殿、宗廟、祭祀地等王室起居和禮儀建築占城市很大比重,與普通民居、手工作坊錯落有別。宮城有垣,但整個都城並不以有無城垣為標志。西周開始有都城事先經過規劃設計而後建的記載。成於春秋戰國之際的《周禮·考工記》代表了早期中國都城規劃的設計思想,其中方形城垣,以坐北朝南為宮殿主體,突出中軸綫,左右對稱佈局,是崇拜天神地母、祭祀祖先的禮製原則與中原地區季風氣候環境相結合的産物,從而框定了中國歷代都城建築形製的主導方向和原則。春秋戰國時期列國都城軍事防禦色彩突出,普遍夯築近方形的城垣,整個城市內選擇較高地理位置的宮城和郭城兩部分組成。宮城內為國君所居,建有高大的建築群;官署、民居和手工作坊分佈在宮城之外的郭城內。 秦漢以後,中國都城建築形製逐漸規範化,並嚮封閉的裏坊製方向發展,唐朝前期達到頂峰。這是這一時期社會等級制度森嚴,人身依附關係加強,城市商業發展緩慢的結果。兩漢都城以宮殿占據城市主體,並用圍墻將宮殿、閭裏、衙署、武庫、作坊、市場等城市功能區隔離,使整個城市趨於密封,體現了既遵守禮製,又適應帝王政治和生活上的需要。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都城的宮苑偏於城市北部或西北隅,分建宮城、皇城和外郭三重城垣,以加強防衛;民居、官衙、寺觀被局限在皇城以外的郭城內,用高大的坊墻圍成若幹封閉的長方形或方形坊區,以助於強化對市民的控製。市肆集中在一二個坊內,由官府統一管理,定時啓閉。整個城市呈現棋盤格狀封閉式的格局。
晚唐五代,隨着廣泛實行租佃,人身依附關係鬆弛,城市人口激增。城市民營商業、手工業發展,物資交流頻繁,臨街開店,夜市盛行,新的買賣區出現在官府限定的"市場"以外,這些城市商業活動的加強,開始突破城垣和城墻的限製,從根本上動搖了封閉的坊市制度。北宋都城開封城市平面佈局以開放的縱街長巷一改盛行數百年之久的封閉的裏坊製,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都城佈局形製變革的先聲。開封的宮城位於全城中央,使縱貫全城的中軸綫愈加突出。
元代大都城的規劃設計雖然第一次實現了《周禮·考工記》"面朝後市,左祖右社"營建國都的部分原則,但是城市整體佈局仍然是北宋以來逐漸出現的開放式街巷製變革的發展與繼續。明清二代都城北京的建築規劃更進一步突出了宮城在整個城市中的中心地位,南北中軸綫與宮城前的橫街形成一個"T"字形宮廷廣場,中央官署依次集中在宮城前的中軸綫兩側,是王朝時代皇權至上主題思想在都城規劃的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現。而北京城街道和市場的分佈,卻又標志着中國都城由封閉式嚮開放式轉變的最終完成。京都 二、1 京都 二、1
地區: 日本
等級: 日本一級行政區,京都 府是日本關西地區的都道府縣之一。
面積: 4612.71平方公裏
總人口:2,646,569人(2004年2月1日)。府治位於京都 市。
地理位置:
京都 府位於日本主要島嶼--本州島的中西部,東鄰三重縣和滋賀縣,西鄰兵庫縣,南鄰大阪府和奈良縣,東北鄰福井縣,北瀕日本海。
簡介:京都 府擁有人口260萬,80%以上集中於城市,面積為4613平方公裏。京都 市氣候宜人、風景秀麗。境內南部為京都 盆地,北為丹波、丹後山地,平均高度約600米。奧丹後半島突出於日本海中,其東為若狹灣。沉降海岸,有舞鶴、宮津等良港。較大河流為澱川水係主支流和由良川等。森林面積占75%。年平均氣溫14-15℃。降水量南部1,400毫米以下,北部1,600-2,600毫米,降雪期長。舊畿內的山城國,山陰道丹波國的大部分和丹後國。今包括11市,首府京都 市。 1868年置京都 府。工業以電機、紡織、食品等為主,運輸機械(造船)、化學、一般機械亦較發達。傳統工業高級絲織品、染色、陶瓷、酒類以及漆器、扇子等手工藝品夙享盛名。耕地78%為水田。南部丘陵産茶有名。乳肉用養畜業發達。魚産豐富,海陸運輸便利。多古跡名勝、寺院、美術工藝建築和自然風景區。主要城市有京都 、宇治、舞鶴等。
京都 具有濃郁的日本風情,是日本人心靈的故鄉。它是日本紡織物、陶瓷器、漆器、染織物等傳統工藝品的産地。同時,它又是日本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被稱為“真正的日本”。京都 也是接受文化熏陶的好地方,無論是藝術、佛教還是民間手工藝。遊客可以通過TIC學習日本烹調技術、傳統工藝(絲綢、陶瓷、造紙、廟宇行頭等)、日本戲劇、茶道和插花。京都 幾乎每天都有慶祝活動和例行節日,富有濃郁的地方鄉土風情。最為熱鬧的是祗園節(7月1日至29日)和時代節(10月22日)。時代節是平安神宮的祭禮,將京都 成為首都後1000多年來的風俗習慣按各個不同年代的風貌列隊展現。京都 二、2 京都 二、2
市部: 福知山市 | 舞鶴市 | 綾部市 | 宇治市 | 宮津市 | 龜岡市 | 城陽市 | 嚮日市 | 長岡京市 | 八幡市 | 京田邊市 | 京丹後市 | 南丹市 | 木津川市
乙訓郡: 大山崎町
久世郡: 久禦山町
綴喜郡: 井手町 | 宇治田原町
相樂郡: 笠置町 | 和束町 | 精華町 | 南山城村
船井郡: 京丹波町
與謝郡: 伊根町 | 與謝野町 713年 自丹波國分置丹後國
740年 聖武天皇遷都恭仁京
784年 桓武天皇遷都長岡京
794年 遷都平安京
866年 應天門之變
1156年 保元之亂
1183年 源義仲入京、平傢逃亡
1221年 承久之亂、設置六波羅探題
1337年 建武中興
1338年 室町幕府建立
1392年 南北朝合一
1467年 應仁之亂
1568年 織田信長入京
1582年 本能寺之變
1586年 豐臣秀吉、建造聚樂第
1601年 設置京都 所司代
1863年 新選組組成
1864年 蛤禦門之變
1867年 王政復古、廢止京都 町奉行所
1868年 鳥羽伏見之戰、京都 府成立
1869年 明治天皇、江戸行幸。東京奠都。
1889年 京都 市成立。府知事兼任市長。於舞鶴設置海軍第4鎮守府(舞鶴鎮守府)
1892年 於綾部創立大本教
1897年 設置京都 帝室博物館、京都 帝國大學
1898年 京都 府與京都 市成為分離的兩組織
1907年 於深草設置第16師團(自第4師團分出)
1932年 巨椋池幹拓事業開始
1944年 第16師團、萊特島之戰全軍覆滅
1945年 美國第6軍司令官剋魯格將軍入洛
1950年 蜷川虎三當選京都 府知事、革新府政(~1978年)
1957年 陸上自衛隊大久保基地設置
1964年 東海道新幹綫開業
1994年 古都京都 的文化財、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
1997年 京田邊市成立
2004年 京丹後市成立 京都 三、1 京都 三、1
指日本的京都 市(きょうと,Kyouto ),日本京都 府南部(山城地方)的城市,面積827.90平方公裏,總人口1,469,472人(2005年9月1日),也是京都 府府廳所在地。屬於政令指定都市,包含東京特別區為全日本人口第七位。與大阪、與神戶共同成為“京都 阪神大城市圈”。
京都 在公元794-1869年為日本首都,名“平安京”。日本平安時代建設了“平安京”,成為平安時代和室町時代的首都,為日本政權中樞;直到明治天皇東京出行為止的1100年間,大體上皆為的日本天皇居住的城市。
1889年設市。工業以紡織為主,次為食品(造酒等)以及電機、運輸機械、出版印刷、精密機械、化學、銅加工等。西陣絲綢夙享盛名,染色、陶瓷、釀酒、漆器、扇子等傳統工業亦甚著名。市南部形成的洛南工業地域為阪神工業地帶的一環。陸、空運輸樞紐。商業發達。有國立京都 大學等高等學校多所。旅遊業發達,多歷史遺跡與古代文物,有故宮、平安神宮等。市西北嵐山山麓的龜山公園內,1979年建有周恩來詩碑。 京都 市由以下11區構成。
古京都 地圖
右京區
上京區
北區
左京區
下京區
中京區
西京區
東山區
伏見區
南區
山科區
市樹: 楓樹、柳樹、桂樹
市花: 山茶花、杜鵑花、櫻花
自治紀念日: 10月15日
市長: 桝本賴兼
坐標: 東經135度46分00秒,北緯35度00分00秒 金閣寺京都 並不守舊,它衹是致力保存其古老的風貌。在發展新的藝術、文化和傳統等方面,京都 也不遺餘力。悠遠的歷史背景,使得京都 繼承了諸如建築、繪畫、雕刻、園藝、歷史遺跡和民俗藝術、建築和文物等豐富的文化遺産。日本國內將近百分之十五的重要文化財産都可以在京都 找到。它的文化遺産,不論是在質或者是量上,都位居日本全國之冠。
京都 有衆多的文化遺産,"古都京都 文化遺産"在1994年已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産。其中包括京都 的17處古跡,它們是:清水寺、二條城、金閣寺、銀閣寺、天竜寺、竜安寺、延歷寺、高山寺、仁和寺、西芳寺、東寺、醍醐寺、西本願寺、上賀茂神社、下鴨神社、宇治上神社、平等院鳳凰堂。平等院鳳凰堂就是今天印在10日元硬幣後面的建築。
京都 的文化遺産遠不止這些建築物,還包括與這些建築物相依相伴的周圍環境,還包括一些未登錄為世界遺産的建築和風景。這些寺院既包含了建築之美、又包含了園林、造型之美,與周圍的環境融合無間,的確是傳統藝術的精品。京都 的人們十分愛護自己的環境,1994年京都 市出現了60米以上的旅館,有不少的京都 人認為這些高層建築破壞了京都 原有的風景與氣氛,有些景點甚至拒絶這些高層旅館的住客入園,以示抗議。
京都 擁有天賦美麗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每年訪問京都 的遊客有5600萬人次,其中有52萬為海外觀光者。客人們可盡情領略日本的風土人情和各種類型的食宿,較大的旅館均有用精通英語和法語等外國語言的工作人員,使海外遊客盡興盡致。
在京都 ,人們把地名串成歌,以便記住。如《丸竹夷》
丸 竹 夷 二 押 禦池
(まる たけ えびす に おし おいけ)
姉 三 六角 蛸 錦
(あね さん ろっかく たこ にしき)
四 綾 仏 高 鬆 萬 五條
(し あや ぶっ たか まつ まん ごじょう)
雪駄 ちゃらちゃら 魚の棚
(せった ちゃらちゃら うおのたな)
六條 七條 とおりすぎ
(ろくじょう ひっちょう とおりすぎ)
八條こえれば 東寺道
(はちじょうこえれば とうじみち)
九條大路で とどめさす
(くじょうおおじで とどめさす)
丸 竹 夷 二 押 禦池
姐 三 六角 蛸 錦
四 綾 佛 高 萬 五條
行囊 錢 聲 魚之棚
通過了六條七條
過了八條就是東寺路
九條大路連成片
這首是明治以後,為了使機動車能夠通行而重新規劃修整之後新的歌詞。
丸 竹 夷 二 押 禦池
(まる たけ えべす に おし おいけ)
姉 三 六角 蛸 錦
(あね さん ろっかく たこ にしき)
四 綾 仏 高 鬆 萬 五條
(し あや ぶっ たか まつ まん ごじょう)
雪駄 ちゃらちゃら 魚の棚
(せった ちゃらちゃら うおのたな)
六條 三哲 とおりすぎ
(ろくじょう さんてつ とおりすぎ)
七條こえれば 八・九條
(ひちじょうこえれば はちくじょう)
十條 東寺で とどめさす
(じゅうじょうとうじで とどめさす)
丸竹夷二押禦池
姐三六角蛸錦
四綾佛高鬆萬五條
行囊錢聲魚之棚
通過了六條三哲
過了七條就是八九條
直到十條東寺為止
用地名解釋起來就是:
丸太町、竹屋町、夷川、二條、押小路、禦池
姐小路、三條、六角、蛸藥師、錦小路
四條、綾小路、佛光寺、高辻、鬆原、萬壽寺、五條
雪肽屋町(現在的楊梅)、鍵屋町、魚之棚
六條
七條、八條、九條
十條
這首老的童謠的地名是從北到南,一行是一條從西到東的大路所包含的地名,這樣的大路有十條。(京都 的地圖看上去好像一個大方格被割裂成很多的小方格,路都是筆直的)
歌中的“ちゃらちゃら”似乎是指的是鍵屋町大街和錢屋町大街(現在已經消失)的“鍵”或 “錢”字的發音。
另外《寺禦幸(洛中堅小路)》則是縱嚮(南北走嚮,由東嚮西)的街道名稱。
寺 禦幸 麩屋 富 柳 堺
(てら ごこ ふや とみ やなぎ さかい)
高 間 東 車屋町
(たか あい ひがし くるまやちょう)
烏 両替 室 衣
(からす りょうがえ むろ ころも)
新町 釜座 西 小川
(しんまち かまんざ にし おがわ)
油 醒ヶ井で 堀川の水
(あぶら さめがいで ほりかわのみず)
葭屋 豬 黒 大宮へ
(よしや いの くろ おおみやへ)
日暮に 智恵光院
(まつ ひぐらしに ちえこういん)
浄福 千本 はては西陣
(じょうふく せんぼん はてはにしじん)
路的名稱
寺町通→禦幸町通→麩屋町通→ 富小路通→柳馬場通→堺町通→
高倉通→間之町通→東洞院通→車屋町通→
烏丸通→両替町通→室町通→衣棚通→
新町通→ 釜座通→西洞院通→小川通→
油小路通→醒ヶ井通→堀川通→
葭屋町通→豬熊通→黒門通→大宮通→
鬆屋町通→日暮通→ 智恵光院通→
浄福寺通→千本通→西陣(地名)
※ 最後の「西陣」は西陣織で有名な地域の地名です 京都 從794年成為日本的首都,名為“平安京”。至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建設以來,它接受了無數次歷史風雨的洗禮之後,變化頗為巨大。但是,總是有時導入當代最先進的技術設備裝置,在産業,經濟,文化的發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至到如今,也展示着古而不老的風姿。
與此同時,京都 完整的保留住了它千餘年的歷史文化遺産。以寺院神社為首,具有古代風格的房建築物的存在,成為歷史的見證。各種祭禮和精湛的手工藝技術充分顯示出了們繼承發展的意志。古代京都 是一座巨大的城市。南北約5.2km,東西約4.7km。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寬度約85m)分為左京,右京兩區,曾經擁有在最大15萬大在住人口。左京,右京兩區分別有國營市場,儲存着全國各地的豐富物産。手工業也是政府直接經營。高技術人材雲集此處。
古都的北部有天皇的皇居,和政府機關。它是日本政治的中心。以天皇為首,貴族,官員,武士等都生活在這裏。周邊地區是政府官員的官邸,宅院井然有序,形成官邸街。
“柳樹與櫻花交錯種植,如錦如緞”。京城本身擁有日本最盛時期的景觀,在經過200年之後的10世紀中期發生巨大的變化——右京因為是沼澤地,不宜居住,人口逐漸減少,從而就失去了都市風的彩,回到了過去農村景象。人口逐漸嚮左京地區集中,越過了城界,嚮鴨川河的東部,甚至於北部也得到極大發展。
但是,“平安京”沒有能夠保持它均整的面貌。11世紀到12世紀之間,平安京有了一個新的名字---京都 。
京都 這個名字在中世紀初被人們固定下來。朝廷的軟弱無能促成的武士政權的誕生。京都 作為一國之都也變得有名無實。鴨川河東的耳傢町成為武士政權的根據地,新的都市景觀在東山一帶形成。
歷史並不這麽簡單。中世紀,京都 成為新佛教興起的中心,北山,東山,西山的山麓建起了許多寺院。在平安京原則上除東寺和西寺之外不可有其他寺院,但在市民的支持下也陸續建起來了。13世紀,14世紀,15世紀,隨着時代的推進,作為宗教文化都市,京都 被給予了特有的新的景觀和性格。
中世紀的京都 ,市民活動非常活躍。在過去從事國營産業的多數的商工人,隨時的産業的沒落,被迫獨立起來,自己成立了“座”—共同組合,以維護營業權益,,前代以上産業,使産業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這種氣勢也影響到了行政和文化。都市的共同意識的實現,在祗園祭禮中得到了如實的體現。同時,京都 也作為商工都市發展成日本最大的都市。
但是,好不容易建成的這座城市,在15世紀後半的11年間卻因為內亂—應仁,文明之大亂,而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到回覆為止,花費了之後的近500年的時間。即使如此,也再無法回到從前的樣子。一個完整的京都 就變就分成了上下兩個區,兩個區之間有近2km的田園地帶。
這時的都市景觀持續了約一個世紀。豐臣秀吉在統一政權之後,對京都 進行了根本的徹底的改造。首先填埋了兩個區之間的間隔,進行整體規劃,對整個京都 進行了恢復一體化的的大建設。京都 成立以來,首次在周邊地區蓋起來土居。中心部新建了天皇的皇居—禦所。新建的聚樂第(宮殿名)金碧輝煌。
於是,京都 就這樣開始進入了近代。豐臣政權,及接下來的德川政權,使神社寺院得到顯著的復興,城市恢復中了世以來的宗教文化都市的面貌。産業都市的特性也得到顯著地恢復,
特別是17世紀末,西陣地區成為了世界知名的紡織業地區。
可是這也沒有得到長久的發展。18世紀到19世紀,寶永,天明,元治的三場大火,使京都 損失殘重。人們積極地進行恢復性建設,元治大火的災後恢復一直進行到了明治時期。
在江戶時代被奪走首都地位的京都 ,在明治初年的一段時間裏恢復了首都地位。但因為政治原因,首都被再次遷回東京。京都 市民的抗議遊行也沒能阻止天皇遷移的腳步。過去的皇室貴族,有力的市民,也陸續遷離。
京都 陷入危機,大失往日繁華景象。但是京都 人以一種永不妥協的精神,對火災後的廢墟進行全力以赴的再建設。在四方非難之中,仍然大膽改革—為輸送能源,確保水資,對琵琶湖進行水利建設,對西陣紡織業的技術革新,新建工場等,紮紮實實,嚮前邁進。
以百年建設的大構想為根據,在時治28年,為紀念遷都1100年,舉辦了第四回“全國勸業博覽會”。明治37年以後,革新意志更加得到貫徹執行,從20世紀開始了“三大事業”。為此,政府投入的龐大的資金,進行了長達10的努力。這使京都 從真正意義上接受了與近代相適稱的大改造。
現代京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得到幸存,在多方面得到了發展。産生了世界知名的學術機構,先端産業,也成為著名文化遺産勝地。
但是,京都 人並不以此而自滿,與時代一同邁進,發展。如果沒有這些,1200年的一個大都市可能在歷史的大火中永遠的消逝了。
京都 不是一個“博物館”都市,而是一個歷史都市。 我國去日本的交通很方便。浦東機場每天都有去京都 的航班,大約1小時45分左右可以到達關西國際機場。在機場有機場迎送巴士,在京都 站八條口到關西機場之間運行。遊客可以在早晨從京都 醍醐寺、京都 全日空飯店和京阪三條乘車,全程需要105分鐘。成人票價2300日元,兒童1150日元。另外還有特急haruka,從JR京都 車站去關西國際機場。平均1小時2班,衹要75分鐘就可到達。
京都 的交通非常的方便。市內有市營巴士、京都 巴士、JR巴士和地鐵、電車、出租車等。遊客可以利用與目的地相吻合的交通工具,有效的節省時間,愉快地度過有意義的旅行。
市營巴士
一般的巴士是淡緑色的車身上有深緑色的條紋,也有色彩繽紛的巴士。遊客從後門上車,從設有整理券的箱子裏領取整理券。下車時提前按鈴,通知司機。市內等價區間內的車費是200日元。如在等價區間以外,則把上車時領取的整理券番號與巴士正面所表示的金錢數額,與整理券一起放在司機旁的收費箱內,從前面的車門下車。註意要提前換好硬幣。12歲以下的兒童半價,一個成人可以帶兩名6歲以下的兒童。
市營巴士專用磁卡:2000元面額的有優惠,使用方法與京磁卡相同。在等價區間內,還有一日任意乘坐巴士的通用車票,磁卡,限定當日使用的金額為700日元,很適合旅遊者使用。
地鐵和電車
市內有南北運行的烏丸綫、東西運行的東西綫二條地鐵,有京福電車、京阪電車、阪急電車等六種電車。車內嚴禁吸煙。在自動購買機購買車票時,放入硬幣或鈔票,再按下目的地的按鈕。使用Prepaid(預付)磁卡可以直接通過車站的剪票口剪票。在通過自動剪票機時,先把車票或磁卡放進去,取出來後切記收好,到目的地還要用來剪票回收。
交通京磁卡:市營巴士的全部車輛都可以直接使用此種磁卡,它可以通過地鐵口的剪票口。它有1000元和3000元兩種,3000元的沒有使用期限,並且可以供兩名以上的乘客使用。 京都 三、6
油紙傘
京都 的油紙傘用料十分考究,色彩、圖案都極具日本特色。油紙傘是完全手工製作的,兩個月才能生産十到二十把,所以價格昂貴,最低也要552日元一把。
西陣織
西陣織是在西陣地區織造的高級紡織品。京都 的絲綢質量非常高,高超的印染技藝和獨創的花紋給人特別的美感。到日本旅遊,西陣織的領帶、臺布、和服腰帶等都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京燒
在京都 製造的陶瓷器總稱為京燒,又叫清水燒。京燒質地細膩,色彩和諧。盤子、花瓶、茶具和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工藝瓷器都是很好的旅遊紀念品。
京果子
京果子是指京都 的傳統糖果,始用於神社的儀式,尤其是用於素席。它們一般都是水果味的,很受小朋友歡迎。京都 糖果不僅僅口味好,更重要的是外形靚。顔色、形狀應有盡有,讓人目不暇接。有的糖果店還用六、七十年代的電影海報紙來包裝糖果,更是烘托出懷舊的情調。 【名稱】:京都
【拼音】:jīng dū
【註音】:ㄐㄧㄥ ㄉㄨ
基本解釋
◎ 京都 jīngdū
(1)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 國都。京師
有京都 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始稱於司馬晉時,因景王(司馬師)諱師,故稱京師為京都 ;或指日本故都,又稱西京,在本州島西南
詳細解釋
釋義:京師;國都。
【出處】:《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著絶世於皇極,顯禍敗及京都 。”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序:“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 聲。” 鄭觀應 《盛世危言·稅則》:“京都 特設總稅務司。”
【示例】:楊朔 《萬丈高樓平地起》:“ 山東半島 和 遼東半島 遙遙對峙,形成 渤海 海峽,正是兵書上所說的咽喉地帶,無怪乎都稱這兒是京都 的門戶。”按, 魏 晉 時,因避 司馬師 誄,京師均改稱“京都 ”。 晉 左思 《詠史》詩之一:“邊城若鳴鏑,羽檄飛京都 。”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三國志一》:“‘ 黃初 元年,京都 有事於太廟。’ 晉 史臣避 景帝 ( 司馬師 )諱,稱京師為京都 。” 京都 百科辞典
Jingdu
京都
Ky□to
日本故都,著名文化、遊覽城市。京都 府首府。位於本州島中部偏西,琵琶湖西南,京都 盆地北部。面積610.6平方公裏,人口146.9萬(1986)。地處低平盆地,市街北部海拔70米,南部僅11米。高野川、賀茂川從北嚮南縱貫市區,桂川從市區西部流過。氣候溫和濕潤,稍具內陸性,寒暑差別較大。年平均溫度15.2℃,1月最低-0.6℃,8月最高33.2℃。年降水量1669毫米,集中在6~9月。
京都 市又名“西京”,古稱“平安京”。公元794年,日本首都從“長岡京”(今京都 府西南)遷至地勢險要的京都 盆地內。仿照 8世紀中國唐代長安和洛陽城的建築式樣,在此建立新都,並命名為“平安京”,意為和平與安寧。1467年毀於戰爭,後經安土桃山時代重建,人口增至20萬。江戶時代末期增至60萬。京都 作為首都時間長達1075年,故有“千年古都”之稱。1869年遷都東京之後,京都 仍是宗教、文化中心。1871年設“京都 府”,1889年設“京都 市”。
輕紡工業發達,以傳統的絲綢織品和手工藝品為特色,著名的“西陣織”和“友禪染”已有近千年歷史。具有地方特色的産品還有清水陶瓷“伏見酒”、“京人形”和漆器等。新興的電子、電機、運輸機械和印刷出版等亦有發展。為保持古城傳統風貌,戰後新建企業多佈局在歷史文化遺跡較少的衛星城鎮。陸路交通樞紐。東京—博多高速鐵路橫穿市區南部,名(古屋)神(戶)高速公路呈弧綫切過市區南部邊緣,並同東(京)名(古屋)等高速公路相連,組成高速公路網,通嚮全國各地。
日本佛教中心和神道聖地。全市有西本願寺、東本願寺等佛教寺廟1500多所和平安神宮等神社200餘座,多為古建築,珍藏經書典籍和歷史文物(見彩圖日本京都 市金閣寺雨景)。環境幽美,園林各具特色,還有京都 禦所(即舊皇宮)、二條城等名勝古跡。嵐山是全國著名風景遊覽區。1979年在嵐山山麓大堰河畔建有“周恩來總理詩碑”。旅遊業發達,平均每年吸引3000多萬國內外遊客,已發展成為國際著名遊覽城市。西日本文化教育中心,有大學20多所,其中京都 大學(原名京都 帝國大學)創建於1897年,為日本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國立京都 博物館(戰前稱帝室博物館)收藏陳列從古代日本到中世各時期的文物和中日文化交流珍品,是千年古都的歷史縮影。還有國立近代美術館、工藝美術陳列所、陽明文庫等。
東京市轄有11個區,中京區為主要商業區;市東、西兩側近郊,是主要旅遊區;市南為工業區,建有“洛南工業地帶”與大阪、神戶工業區連成一體,成為“京阪神工業地帶”的組成部分。
(叢淑媛)
n.: kyoto,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 v.: Kyoto (Japan) n. capitale d'un pays;
Kyoto 京都 市五臺山 佛教 寺廟 日本文化 鐮倉幕府 日本歷史 足利尊氏 日本 寺院 祭典 祇園 7月 旅遊 世界文化遺産 人工河 茶 抹茶 櫻花 更多結果...
南區南禪寺 藝妓 大原 桂離宮 清水寺 萬福寺 平等院 修學院離宮 三十三間堂 西芳寺 竜安寺 西本願寺 仁和寺 二條城 京都 國立博物館金閣寺 京都 禦所祗園 伏見稻荷大社 延歷寺 大德寺 修學院離宮 東寺 禪宗佛教與庭園 先鬥町 北野天滿宮 銀閣寺 上京區 左京區 中京區 下京區 右京區 伏見區 山科區 西京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