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福建 >竜岩 > 連城縣
顯示地圖
目錄
總面積
  總面積:2571.4平方千米。2003年末,戶籍人口32.6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61萬人。通行閩西客方言長汀話。
  縣人民政府駐蓮峰鎮.
  郵編:366200。
  行政區劃代碼:350825。
  區號:0597。
  
  連城縣地處閩西北部,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置縣,福建省著名的林區、紅心地瓜幹生産基地、蘭花培植基地和全國唯一藥用鴨──連城白騖鴨養殖基地。境內山川秀麗,風景衆多,人文薈萃,擁有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世界A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明清時期全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四堡、明清建築永隆橋、文昌閣、雲竜橋等景點,姑田遊大竜、羅坊走古事等客傢民俗民風活動也別緻奇特。
  
  "連城山水,價值連城"。冠豸風景區方圓123平方公裏,中心景區面積51公裏,屬典型丹霞地貌,素與武夷山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絶"之稱;區內鑲嵌着翡翠般的石門湖,碧水映丹山,雄奇且清麗,有"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之譽;區內歷史悠久,宋代就被稱為"八閩名勝","上遊第一觀"(汀江、閩江、九竜江上遊第一名勝),古有紀曉嵐、林則徐等名流英豪之題匾,今有趙樸初、羅丹等一代名傢之石刻,人文藴藏蔚成大觀。
  
  連城東鄰永安、南接竜岩、軍民聯航綫路正在着力開通,竜岩至贛州的鐵路正着手動工興建,並在連城設立冠豸山站。連城大酒店、石門湖郵電度假村等一批旅遊服務設施已日臻完善,在"旅遊興縣"中建設的冠豸山旅遊經濟服務區已成為投資熱點。"碧水丹山迎遠客,冠豸有價值連城"。客傢神山──冠豸山正以純樸的熱情歡迎八方賓朋來連採風,來冠豸山旅遊觀光,來連城投資興業!
連城縣
  連城縣地處閩西北部,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置縣,是福建省著名的林區、紅心地瓜幹生産基地、蘭花培植基地和全國唯一藥用鴨──連城白騖鴨養殖基地。境內山川秀麗,風景 衆多,人文薈萃,擁有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世界A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 明清時期全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四堡、明清建築永隆橋、文昌閣、雲竜橋等景點,姑田遊大竜、羅坊走古事等客傢民俗民風活動也別緻奇特。
  連城大部分地區屬中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境內平均氣溫13.8~19.5℃,縣城為18.9℃。土地總面積為2596平方公裏,轄7鎮1l鄉240個村(居)委會,1973個自然村。連城區位優勢明顯,交通發達,是全國少有的兩條國道穿過同一縣境的縣份之一,205和319兩條國道已經改造成二級標準公路;竜岩冠豸山機場於2004年4月順利通航;正在興建的贛竜鐵路2004年底即可投入使用;即將動工的竜岩一贛州高速公路和規劃中的竜岩一三明高速公路貫穿連城而過。連城境內物種資源豐富,保存有南方紅豆杉等國傢一級保護珍稀植物和華南虎等國傢一級保護動物。位於縣城東部的將軍山海拔1665米,為閩江、汀江、九竜江三條水係的共源點,有“一水流三江”之稱。
概況 Liancheng County
  郵編:366200 代碼:350825 區號:0597
  拼音:Lián Chéng Xiàn 英譯:Liancheng County
  
    連城縣位於福建省西部,北緯25°13′-25°26′,東經116°32′-117°10′。總面積2571.4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2006年)。通行閩西客方言長汀話。
  
    縣政府駐蓮峰鎮。全縣轄7個鎮、10個鄉:蓮峰鎮、北團鎮、姑田鎮、朋口鎮、莒溪鎮、新泉鎮、廟前鎮、揭樂鄉、塘前鄉、隔川鄉、四堡鄉、羅坊鄉、林坊鄉、文亨鄉、麯溪鄉、賴源鄉、宣和鄉。
  
    地處閩西山區,地勢東西高中間低。境內多山,溪流分註閩江、汀江、九竜江。屬中亞帶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1935.5毫米,年均氣溫 18.8℃。國道廈(門)成(都)319綫、山(海關)廣(州)205綫貫穿全境,城郊有飛機場。紀念地有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朱德、陳毅舊居,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前委機關和工農婦女夜校舊址。城郊冠豸山為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梅花山自然保護區的主體在連城縣境內。四堡的古籍雕版印刷是明清時期全國四大印刷基地之一,姑田宣紙、莒溪京莊紙蜚聲海內外。
基本概況
  連城縣,簡稱“蓮”,位於福建省西部,北緯25°13′-25°26′,東經116°32′-117°10′。全縣土地總面積2596平方公裏,轄7鎮10鄉240個行政村,總人口33萬人,其中富餘勞動力5萬人。境內屬海洋性季風氣候,鼕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環境舒適宜人。連城擁有“中國優秀旅遊縣”、“中國紅心地瓜幹之鄉”、“中國連城白鴨之鄉”、“全國武術之鄉”和“中國客傢美食名城”等榮譽稱號。
  連城是革命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連城是中央蘇區21個縣份之一,當時全縣有近萬人參加紅軍,全縣有在册革命烈士1675名,毛澤東、朱德和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傢曾在連城從事偉大革命實踐。境內留存有《古田會議决案草案》起草地新泉望雲草室、朋口戰役紀念碑等多處革命舊址。
  連城是旅遊勝地。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九竜湖、梅花山自然保護區、培田古村落、四堡古書坊建築群、新泉紅四軍整訓地等八大景區。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AAAA級旅遊區冠豸山距城區僅1.5公裏,素有“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的美譽,入選“福建最值得外國人去的10個地方”。
  連城文化底藴深厚。是客傢人的聚居地和發祥地之一,客傢文化源遠流長,具有豐富的中原傳統文化遺存。有被譽為“天下第一竜”的姑田遊大竜和“鄉村狂歡節”之稱的羅坊走古事。連城縣地圖被稱為“民間故宮”的培田古民居建築群、明清時期全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四堡古書坊建築群,被列入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連城境內資源豐富。礦産資源種類繁多,已發現的礦種51種,其中煤、錳、銀、鉛鋅、花崗岩等礦種品位高、儲量大,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全縣毛竹面積53萬畝,立竹量6150萬根,居竜岩市第一位。水力資源理論藴藏量18萬千瓦,可開發資源容量14萬千瓦,已建和在建水電站總裝機11萬千瓦,可為境內生産生活提供可靠的電力和水資源保障。
  郵編:366200 代碼:350825 區號:0597
歷史沿革
  據《讀史方輿紀要》,南宋置蓮城縣,因縣治以東蓮峰山而得名。元代改為連城縣
  宋元符間(1098-1100)建蓮城堡,屬長汀縣,紹興三年(1133)設蓮城縣。元至正六年(1346)改名連城。歷屬汀州、汀州路、汀州府、汀漳道。1929-1934年先後在新泉、蓮峰建立縣蘇维埃政府,曾一度改名明光縣。1949年11月6日解放,歷屬竜岩專區(地區)、竜岩市。
  1997年,連城縣面積2596平方千米,人口32.2萬,轄6鎮12鄉:蓮峰鎮、廟前鎮、北團鎮、莒溪鎮、姑田鎮、朋口鎮、新泉鄉、林坊鄉、麯溪鄉、宣和鄉、李屋鄉、隔川鄉、羅坊鄉、揭樂鄉、塘前鄉、四堡鄉、賴源鄉、文亨鄉。縣政府駐蓮峰鎮。
    1998年,連城縣轄6個鎮、12個鄉,5個居委會、232個行政村。
    蓮峰鎮 駐大橋下,轄4個居委會(東街、南街、西街、北街)、17個村(南前、姚坊、朱坊、江坊、李坊、洪山、楊屋、蓮花、李彭、赤嶺、新興、李興、鷓鴣、城西、西康、姚坪、大坪)。
    姑田鎮 駐中堡,轄1個居委會(姑田)、14個村(上堡、中堡、下堡、後洋、大洋地、郭坑、溪口、城兜、長校、上餘、下餘、東華、白蓮、華壠)。
    廟前鎮 駐廟前,轄15個村(豐圖、芷紅、芷溪、芷星、芷民、坪頭、芷聯、廟上、廟前、呂坊、水北、珠地、江畲、蘭橋、岩背)。
    北團鎮 駐山下,轄19個村(柯坊、許坊、羅王、江園、下江、老營、文峰、孫臺、上江、山下、溪尾、山壠、富坪、石豐、張地、大張、蕉坑、車上、到湖)
    朋口鎮 駐朋口,轄21個村(朋口、天馬、張傢營、洋坑、馬埔、文坊、上莒、洋地、林傢坪、竹溪、李莊、文地、良增、王城、魚潭、張屋田、池溪、黃崗、金竜、桂花、瑤裏)。
    莒溪鎮 駐莒市,轄21個村(莒市、莒蓮、詹坑、壁洲、小莒、墩坑、墻裏、後埔、吳坑、隔口、溪源、樂地、廈莊、陳地、廈地、高地、羅地、坪坑、梅村頭、太平橑、池傢山)。
    文亨鄉 駐文陂,轄19個村(文陂、文保、亨明、田心、文崗、黃屋、文樓、竜崗、竹崗、南坑、鯉江、南陽、田頭、湖峰、蔣坊、福地、班竹、爐坪、富塘)。
    塘前鄉 駐塘前,轄6個村(塘前、上琴、水源、迪坑、羅地、張地)。
    四堡鄉 駐霧閣,轄8個村(上梘、雙泉、田茶、霧閣、團结、四橋、中南、黃坑)。
    羅坊鄉 駐上羅,轄9個村(邱賴、下羅、上羅、崗頭、文夫、蕭坑、富地、坪上、長坑)。
    麯溪鄉 駐麯溪,轄9個村(麯溪、黃勝、蒲溪、馮地、羅勝、軍山、白石、大東溪、木陂)。
    賴源鄉 駐下村,轄7個村(下村、上村、黃宗、黃地、郭地、牛傢、河祠)
    宣和鄉 駐中曹,轄13個村(中曹、上曹、城溪、科南、洋背、黃沙、中田、升星、培田、紫林、前進、下曹、新曹)。
    新泉鄉 駐新泉,轄19個村(良福、良盟、清安、畲部、儒畲、儒陂、蓮華、聯溪、良坑、樂江、樂聯、新泉、西村、北村、官莊、新羅、楊梅灘、林國、溫坊)。
    李屋鄉 駐李屋,轄3個村(李屋、福坑、大地)。
    林坊鄉 駐崗尾,轄15個村(李豐、有福、張坑、魏坊、橫坑、林聯、崗尾、廬屋、陂橋、上磜、林坵、林塘、塘坵、五磜、大梨)。
    揭樂鄉 駐揭樂,轄9個村(小朱地、魏磜、布地、揭樂、羅坊塅、官峰、呂屋、黃坊、□礫)。
    隔川鄉 駐隔川,轄8個村(聯益、隔川、竹葉山、新營、隔田、鬆洋、朱餘、井坑)。
  
    1999年撤銷新泉鄉,設立新泉鎮。
    2000年,連城縣轄7鎮11鄉:蓮峰鎮、姑田鎮、廟前鎮、北團鎮、朋口鎮、莒溪鎮、新泉鎮、文亨鄉、塘前鄉、四堡鄉、羅坊鄉、麯溪鄉、賴源鄉、宣和鄉、李屋鄉、林坊鄉、揭樂鄉、隔川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97498人,其中:蓮峰鎮54553人、北團鎮20962人、姑田鎮 19617人、朋口鎮24091人、莒溪鎮18054人、新泉鎮25755人、廟前鎮29086人、揭樂鄉8342人、塘前鄉4895人、隔川鄉9379 人、四堡鄉13978人、羅坊鄉9421人、林坊鄉10788人、文亨鄉24350人、李屋鄉1725人、麯溪鄉5187人、賴源鄉5675人、宣和鄉 11640人。
    2003年,連城縣轄7個鎮、11個鄉:蓮峰鎮、姑田鎮、廟前鎮、北團鎮、朋口鎮、莒溪鎮、新泉鎮、文亨鄉、塘前鄉、四堡鄉、羅坊鄉、麯溪鄉、賴源鄉、宣和鄉、李屋鄉、林坊鄉、揭樂鄉、隔川鄉。年末全縣戶籍人口32.6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61萬人。
    2005年1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連城縣撤銷李屋鄉並入文亨鄉的批復》(閩政文10號):同意連城縣撤銷李屋鄉,現有李屋鄉並入文亨鄉。合併後的文亨鄉轄文陂、文保、亨明、田心、文崗、黃屋、文樓、竜崗、竹崗、南坑、鯉江、南陽、田頭、湖峰、蔣坊、福地、班竹、爐坪、富塘、李屋、福坑、大地2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地不變。2005年底,連城縣轄7個鎮、10個鄉:蓮峰鎮、姑田鎮、廟前鎮、北團鎮、朋口鎮、莒溪鎮、新泉鎮、文亨鄉、塘前鄉、四堡鄉、羅坊鄉、麯溪鄉、賴源鄉、宣和鄉、林坊鄉、揭樂鄉、隔川鄉。
行政區劃
  連城縣轄7個鎮、10個鄉:蓮峰鎮、北團鎮、姑田鎮、朋口鎮、莒溪鎮、新泉鎮、廟前鎮、揭樂鄉、塘前鄉、隔川鄉、四堡鄉、羅坊鄉、林坊鄉、文亨鄉、麯溪鄉、賴源鄉、宣和鄉。
經濟社會
  2008年,連城縣生産總值實現53.27億元,比上年增長16.0%。工業總産值51.79億元,增長28.5%;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3.3億元,增長4.6%;人均生産總值17480元,增長15.9%。第一産業增加值14.34億元,增長4.2%;第二産業增加值22.23億元,增長23.5%;第三産業增加值16.7億元,增長17%;三次産業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28.4∶39.4∶32.2調整為26.9∶41.7∶31.4。全年財政收入3.1億元,增長34.8%;基金收入1.34億元,增長74.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2億元,增長33.5%;支出5.3億元,增長24. 1%。年末金融係統存款餘額25.17億元,比年初增長18.8%,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5.94億元,比年初增長22.8%;金融係統貸款餘額14.75億元,比年初增長27.6%。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7.4億元,增長45.7%;實際利用外資1689萬美元,增長7.2%;外貿出口總值855萬美元,增長7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73億元,增長19.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0元,增長10.8%;農民人均純收入5288元,增長13.8%;城鎮登記失業率3.88%,比上年降低0.2個百分點。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7.2%。
  工業經濟
  2008年,連城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上年101傢發展到124傢,實現産值39.23億元,增長40.7%;億元企業從上年6傢發展到11傢;納稅100萬元以上企業從上年19傢發展到22傢,冠連礦業成為首傢年納稅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6個省節能技改項目、9個省工業內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重點項目、11個工業創新重點項目投入生産,9個省、市工業企業固定資産投資重點項目全面完成投資任務。礦冶、化工、機械、光伏等重點産業産值分別達10.8億元、7.03億元、0.64億元和2.84億元。新增省名牌産品2個、省著名商標2件。
  項目建設
  2008年,連城縣新簽約95個、新開工66個、新竣工投産38個投資1000萬元以上生産性項目,其中夏威竹質紅木等6個項目總投資超億元。完成市“三二一”項目計劃策劃儲備項目51個,新開工和新竣工投産項目25個,9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29億元。“一園兩區”新開工項目12個、竣工投産項目8個,實現産值16.1億元。
  連城縣內聯資金到位8億元,增長89.1%,正鑫機械等7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9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18.4 %,其中4個項目建成投産。“三個一百”項目計劃大力推進,20個重點新增長點項目新增産值5.1億元;35個重點投資項目完成投資9.4億元;19個重點儲備項目得到不同程度深化,4個項目開工建設。“863”項目計劃全面完成,投資1000萬元以上生産性項目全年新簽約104個、新開工62個、新竣工投産32個,其中二甲醚等14個項目投資超億元。連城工業園區、朋口工業集中區、廟前工業集中區建設進一步完善,完成基礎設施投資8868萬元,新落戶項目28個(其中8個項目建成投産),實現産值9.5億元。
  “三農”工作
  2008年,連城縣發放農資綜合直補、糧食直補、糧種補貼和農村“六大員”補貼資金2331萬元。完成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3.2萬畝,烤煙生産首次超10萬擔;完成7個生豬標準化場建設,連城黃兔出欄257萬衹,連城白鴨出欄249萬衹;完成農村勞動力培訓1.5萬人次,轉移9.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4.5億元。培育省、市重點農業産業化竜頭企業10傢,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27傢,連城紅心地瓜幹集團獲省品牌農業企業金奬,預計農産品加工業總産值12.1億元。啓動縣辦國有林場改革工作,全面完成76.3萬畝生態公益林管護機製改革任務;全面組建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引導土地流轉3.5萬畝,發展規模經營2.46萬畝。推廣沼氣池建設860口,完成46個村莊的垃圾治理。投入老區與扶貧開發幫扶資金1252萬元,實施85個扶貧開發重點村整村推進,完成“造福工程”搬遷343戶1650人。
  第三産業
  連城縣啓動冠豸山爭創國傢地質公園、國傢5A級旅遊區,培田古民居爭創國傢4A級旅遊區工作。加快冠豸山、石門湖、九竜湖、竹安寨等景區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冠豸山溫泉度假村、海峽客傢論壇中心、新泉溫泉旅遊度假中心等項目建設。2008年接待遊客154.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6億元。“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進展順利,新建農資“農傢店”116傢,發展超市、便利店302傢。
  城鄉建設
  2008年,連城縣投資2.9億元,完成省道204綫改建二期工程(四堡至隔川段)水泥路面15公裏、農村公路建設100公裏、危橋改造13座,全面完成宣羅公路建設,永武高速公路(連城段)建設有序推進;贛竜復綫途經朋口並獲鐵道部立項,建竜鐵路納入國傢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完成農田基本建設面積4.2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萬畝,完成8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2平方公裏。完成縣城總體規劃修編綱要,完成李彭中小至檢察院、連文綫江坊段道路擴建工程,啓動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和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設項目,推進百花金城小區、鑫隆小區等房地産項目,建設經濟適用房二期工程,新增小城鎮建設面積26萬平方米。創新城市管理體製,在全市率先成立城市綜合行政執法局。
  社會事業
  連城縣沿綫人居景觀2008年,連城縣基本完成農村中小學第三期危改項目6.23萬平方米,發放城區低保家庭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兩免一補”資金2120萬元。開展食品、藥品市場整頓,全力做好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嬰幼兒患者的篩查救治工作。基本完成14個衛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啓動新農合特殊病種門診補償和二次補償,擴大補償範圍,纍计補償2.04萬人次2060萬元。開通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0.9萬人次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完善城鄉低保動態管理制度,纍计發放農村低保金1490萬元、城市低保金183萬元。繼續實施全縣農房統保和自然災害公衆責任保險,發放救災救濟資金232萬元。完善就業服務體係,新增城鎮就業3165人。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作全面啓動,提前完成“十一五”廣播電視村村通任務。連城四堡雕版印刷工藝和客傢元宵節慶被評為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完成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28個農民健身工程點建設;獲得省級以上體育奬項32人次。完成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三江”流域(連城段)環境綜合治理取得成效,主要河流出境口斷面水質基本達標,全縣空氣質量達優質水平。
  民主法製
  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01件、政協委員提案57件,辦結率100%。推進部門相對集中行政審批職能改革,減少行政審批項目140項。縣政府門戶網站建設進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力度不斷加大,全年纍计發佈各類新聞和政府信息2000多條,其中全文電子化主動公開政府信息529條。開展規範行政自由裁量權試點工作,深化政府績效評估和機關效能建設,服務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全面實施“五五”普法,公衆法製意識進一步加強。成立民兵預備役應急分隊,完成應急視頻會商指揮係統建設,實現視頻到鄉、視聽到村。深入開展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生産專項整治,沒有發生較大安全生産事故,社會保持安定穩定。
申報世遺
  冠豸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産:2007年10月,建設部正式將冠豸山列入中國丹霞地貌申報世界自然遺産提名地。省政府和竜岩市政府把冠豸山“申遺”工作列入省、市重點項目,分別成立以分管副省長、市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有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省、市兩級領導小組。連城縣也成立工作班子迅速啓動“申遺”各項工作,聘請國際、國內知名專傢和省地調院、福州大學、廈門大學有關專傢對冠豸山地質地貌和生物多樣性進行調查論證,進一步發掘冠豸山獨特的丹霞地貌資源和科學、美學、古文化價值。通過研究論證,發現了大面積的垂直水流溝槽、大量的石墻群、階狀石墻等一批新的地貌類型,擁有氣勢雄偉、規模宏大的天墻和神秘的天池等地貌景觀,屬於中生代環太平洋大陸邊緣活動帶的典型地區、大陸邊緣活動帶拉張裂陷的沉積盆地和中年早期單斜式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
旅遊資源
  一、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
  冠豸山,由民政部、教育部、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正式定音為“guànzhàishān”。對冠豸山之“豸”字,當地一直讀作zhài,而外人依現代語文工具書的註音常讀作zhì;“冠”讀作guàn或guān也無一定之規。學者們確定,此處的“豸”讀zhài才能表達山名“公正、誠信”的本義。
  冠豸山因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冠豸山平地兀立於連城城東,“不連崗自高,不托勢自遠。”景區方圓123平方公裏,集山、水、岩、洞、泉、寺於一身,雄幽奇秀,素有“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的美稱。冠豸山風景名勝區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竜湖五大景區組成。目前,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三大景區已對遊人開放。
  1、冠豸山。冠豸山,位於城東郊,宋稱“東田石”。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代縣尹馬周卿率千人上山,開闢蒼玉峽、雲棧、丹梯、冠豸、桃源等13景,並以篆體或隸書刻石標名。馬周卿潛心山景,觀那層巒疊嶂,萬石紛披氣勢,望之似萬朵瓣瓣舒展鮮麗的荷花,隨風搖曳在青標翠蓋之間,遂將其改名"蓮峰山"。
  前山的滴珠岩高壁直立,端莊嚴整,形似"獬豸冠",馬周卿題刻"冠豸"為相之標名。至明代,精通古文辭、尤工楷法草書、喜好遊歷名山大川、吟詠佳景的邑人庠生黃公甫,在此題刻字徑數尺、矢勁鐵強的"冠豸"二字。傳古有靈獸名豸,似羊而獨角,又稱"神羊",亦叫"獬豸",能辨麯直。遇惡人則以角觸之,法官可據此判斷是非。春秋時楚文王曾獲此獸,依其形製成王冠,稱"獬豸冠"。秦滅楚,以此冠賜給御史大夫。後經漢、唐至宋、明,獬豸冠一直是御史之類監察官及司法官的專用製帽,所以又稱"法冠"。清代御史雖不戴此冠,但其官服的前後仍綉有獬豸的圖案,表明作為執法監察官的性質。由於豸冠的含義正好符合歷代連城人民祈盼執法無私、公正廉明盛世到來的願望,登山賞景便稱"上冠豸",於是蓮峰山漸次淡忘,冠豸山成了正名。正面遊山,輕車可直達山腳,拾級而上,景點相隨,遠近輝映,各具特色,令遊人目不暇接。冠豸山正在申請世界遺産 ,目前還沒有結果。
  2、石門湖。石門湖位於冠豸山東南,並與冠豸山景區緊相毗鄰,舊稱"石門岩",為連城昔日八景之第二景--"石門宿雲"所在地。連城城郊嚴重缺水,明知石門岩清水常流但無法引用。民間曾經流傳着一首民謠:"石門岩,拱橋背,大小蚊竜有一對,要是有人鎖得住,世代不用吃糠菜。"大、小蚊竜山是石門岩的主體山,鎖住蚊竜為的是治水,周邊群衆深受幹旱之苦。解决農田灌溉和群衆生活用水成為強烈的呼聲。1970年9月3日,連城縣成立石門岩水庫工程指揮部,9月15日正式動工,於1975年5月完成施工任務。
  石門岩水庫上遊流域面積4.4平方公裏,主河道長3公裏。正常儲水位高程72.2米,水面面積23. 29公頃,工程總指揮為當時縣委第一書記李振經。
  大壩鎖蚊竜,石門蓄翠珠。石門岩終於變成一個山水相連、景色迷人的人工湖泊。水隨山蜿蜒,港叉交錯;山依水臨淵,深𠔌縱橫;碧水青山相映,兼霞岸柳扶疏;遊魚起舞,白萍紅首相邀;水中孤渚,勝似蓬萊,真有"水似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那種令人嚮往的佳境。遊人蕩舟其間,聽兩岸鶯聲百轉,看一群野鴨閑遊,撫水底青山,追雲邊曉日,悠哉遊哉,其間況味,實在難以形諸筆墨。有時𠔌口葦叢如屏,似已終局,然而漫操小艇,輕撥"圍屏",卻又豁然得一新境界。遊人巧藉詩文贊嘆:“山重水復疑無路,輕撥緑屏另有天。”
  3、竹安寨。竹安寨距縣城東北5公裏,離冠豸山僅1.5公裏。這裏峰巒挺立、𠔌深泉幽,當地百姓稱“揭屋寨”,又叫“馬頭山”。也稱“竹安寨”,寓竹報平安之義。
  據史料記載,清鹹豐七年(1957)七月太平軍石達開部隊攻陷連城,鹹豐八年(1858)九月二十九日,石部攻占冠豸山。僅鹹豐之年,太平軍三次進出連城,竹安寨成了富豪鄉紳們的避亂之所。寨成30年後的1933年,工農紅軍揮戈閩西,進駐連城。紅軍帶領鄉民攻下竹安寨,把糧食、傢具分給窮人。竹安寨內依山勢構築的廳堂、居室、廚房、倉廩等39間房屋,因此毀於戰事,現仍留存遺跡。
  竹安寨位居主景區冠豸山的東北部,高度660米,方圓4.2平方公裏,亂菁塞途,鈎刺牽衣,外圍保持着濃重的野趣。接近核心地段,鬆篁漸密,山勢漸陡,苔蘚、蕨類、地衣等分佈於岩隙石根、澗頭𠔌底,與峰巒相映襯。
  竹安寨呈現的另一面是準軍事防禦型人文景觀。開發者初衷就是在太平年間,依托這石上流泉,滿山青鬆翠竹,矮屋茅廬,清幽勝境,溫經讀史,開拓胸襟,自娛自樂;一旦遇上亂世,則可憑這山崖的險阻,寨垣的堅固,安頓婦孺老幼。於是,雇請多名青壯漢子長年纍月懸縋炸石,附岩開路,如同紋身一般在這陡峭的山壁間鎸上條條柔美的坎道麯綫。竹安寨的自然景點,一險、二奇、三壯觀,被稱為景觀“三絶”,世間罕見。
  二、世界A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
  被中外專傢稱為“北回歸荒漠帶上的翡翠”的梅花山,是享譽全球的國傢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是“動植物資源基因庫”和“地質博物館”,總面積22168公頃,大部分在連城境內。閩江、九竜江、汀江皆發源於此,故又有"八閩母親山"之稱。這裏原始森林茂密,名貴樹種藥材比比皆是,華南虎和罕見的金斑喙鳳蝶等珍禽異獸在此繁衍棲息。梅花山兼有黃山之秀、華山之險、灕江之美、西雙版納之樸,是理想的科研教學基地和旅遊避暑勝地。
  三、明清著名四大雕版印刷基地——連城四堡
  連城四堡是我國明清兩代著名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出版過《康熙字典》、《金瓶梅》等一千餘種書籍,在中國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鄉”。
  四、宣和明清民居建築群
  連城宣和鄉培田村,明、清、民國時期先後修建的21座祖祠、30多幢華堂構成的民居建築群,尤其其中兩幢“九廳十八井”及“南山書院”堪稱中國建築史上保存十分完整的明清時期建築精品。
  五、客傢大宅門——萬人古村芷溪
  芷溪位於連城南部,自明清以來先後修建了74座古宗祠和139幢古民居,形成國內罕見、規模龐大的古宗祠、古民居建築群,其中“九廳十八井”仍存有8座,如黃氏傢廟、澄川公祠、翠疇公祠、集鱣堂、培蘭堂等均為客傢民間建築精品之作。
  六、望雲草室和張氏傢廟
  望雲草室為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機關舊址,在連城縣新泉鎮。1929年6月10日,毛澤東、朱德、陳毅曾在此辦公。同年12月,在此開展了著名的新泉整訓,並在此起草紅四軍"九大"决議案。
  張氏傢廟坐落於連城縣新泉鎮的新泉村。1929年6月紅四軍進駐新泉,在此成立連城縣第一個蘇维埃政權--連南區革命委員會,現為新泉紀念館連城革命史陳列室。
  七、中華山性海寺
  中華山性海寺坐落於連城縣新泉鎮境內,始建於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距今620餘年),是福建名剎之一。性海寺周圍林木蔥鬱,風景迷人,殿宇樓閣錯落有緻,很具規模。性海寺原主持高僧慧瑛法師是中國佛教協會理事,福建分會副會長,在性海寺首倡“農禪並舉”,成績斐然。性海寺已列為福建省對外開放寺廟之一,趙樸初先生生前曾親筆題贈“性海寺”牌匾。
  八、賴源溶洞
  賴源溶洞群位於連城縣賴源鄉上村,著名的有三洞:仙雲洞、幽琴洞、石燕岩。仙雲洞,以“雲”取勝,常有雲氣騰騰自洞口涌出,終年不斷。幽琴洞,以“泉”見長,洞中泉水自石縫潺潺流過,音韻幽幽,如奏管弦,因而得名。石燕岩,相傳昔有紫燕數千,飛經此地,忽降驟雨,齊集石上,雨止視之,皆化為石。
客傢風情
  連城是客傢人聚居地。這裏的文化積澱深邃。每逢春節,姑田遊大竜、羅坊走古事、新泉燒炮、犁春牛、北團遊大粽、芷溪花燈及舞竜、舞獅等民俗文化活動祥集城鄉,各具獨特風姿,被譽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客傢民俗文化的瑰寶。
  一、天下第一竜
  姑田遊大竜,始於清乾隆十六年。每年農歷正月十四至十六日,以村為單位組織出竜。每條竜90板至150板不等,長可達1500多米,出遊時神銃引路,配以鑼鼓、十番樂隊。白天,竜似駕雲霧而飛騰;入夜竜燈綽約騰躍如翔海底,極其壯觀。被譽為“天下第一竜”。
  二、羅坊走古事每年元宵節,村民擡着古事棚先在陸地競走,然後列隊下河逆水狂奔,場面壯觀熱烈,有"山村狂歡節"之稱。
  三、芷溪花燈芷溪花燈,由蘇州引進,以宮燈為主燈,分二層結構。外圍配上花籃、紗燈、牡丹燈、鰲魚燈,畫上字畫或裝製羅漢、古裝人物等,多達99盞小燈。點燈用特製玻璃燈裝蒸過的茶油、花生油和煮曬精選的燈芯。每個花燈要12人擡護,元宵節芷溪按姓氏輪流出燈,曾出過110多個花燈長隊。花團錦簇,琳琅滿目,配以蘇州鑼鼓和十番樂隊,十分壯觀,有“紙包火的奇跡”之稱。
  四、遊大粽
  北團鎮上江坊村民的遊大粽用上萬片粽葉縫製粽衣,120斤糯米裹粽,製作成1.6米高的筍狀大粽。大粽須蒸煮四天四夜,再用金箔紙包裹,貼上吉祥紙花。另包上百個指頭大小的公母小粽,挂在大粽尖端,每年農歷二月十三日出遊,熱鬧非凡。
  五、犁春牛
  中原傳入連城南部地區,尤其盛行於芷溪、新泉兩地,約五百多年歷史。每年立春前後,以傢或片為單位,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整個隊伍,由七人的鑼鼓隊開道,二位童男女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吉利燈。牽牛僮牽着用紅綢布紮花絮披頭的健壯耕牛,後接犁田、送飯、釣魚、挑柴、擡農具、讀書、擔牛草、挑𠔌子及擡鬆明火等二十餘組成。牽牛僮和犁田者扮醜角,即興表演,伴以“嘿、嘿”的喝牛聲。他們捲袖、赤腳、戴鬥笠,男的紮腰、女的係圍裙。觀衆多時還要唱山歌,儼然是一幅模擬春耕勞作的熱鬧非凡的春耕圖。
  六、連城拳
  連城拳又稱“連城少林拳”或“少林獨門拳”。連城拳從拳的內容、特點和攻防等方面,不難看出一些與嵩山少林拳相似或相同之處。但漫長的拳法演變過程中,該拳受到南方民風、身體特點、地域環境等因素及其他南拳的影響,故南北武術之長兼而有之,既舒展大方,又急促凌厲,堪稱武林奇葩。連城拳有南田黃傢拳和洋地巫傢拳兩種。此外,歷史上的“連城劍法”獨樹一幟,神秘莫測。
  七、提綫木偶書法
  連城木偶歷史悠久,五十年代初,著名的木偶表演藝術傢徐傳華先生,曾赴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表演節目,並應邀赴前蘇聯、波蘭、捷剋等國訪問演出,被譽為中國木偶表演藝術大師。
  他的嫡傳弟子李明卿,從事木偶表演藝術21年,不僅繼承了徐老唱腔圓潤,道白清晰的嘴功,而且發揚光大了徐老精湛的木偶表演技巧,練就了一手過硬的提綫功,獨創了木偶書法技藝,近兩年來,曾先後應邀赴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香港等國傢和地區表演。他的"木偶書法"被國際新聞媒體和藝術界同行們贊譽公認為世界首創神州一絶,此項表演節目已申報世界吉尼斯之最。
風味土特
  一、連城紅心地瓜幹
  素有閩西著名“八大幹”之一美稱的連城紅心地瓜幹色澤鮮紅,味道甜美,質地軟韌,營養豐富。加工時不加任何色素,是老幼皆宜的食品,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和宴客的美食。早在二三百年前,就馳名中外,成為清代貢品,清宮禦廚還把連城紅心地瓜幹製成宮廷宴席上的上乘名點--金如片。連城地瓜幹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形成的,所以,連城又有“中國紅心地瓜幹之鄉”美稱。産品不僅暢銷大江南北,還遠銷東南亞和北美洲等國傢和地區。連城僅地瓜幹一項,年産值就達三億元,已形成良好的“地瓜幹效應”。
  二、連城白鶩鴨
  被農林部列為全國禽畜優良品種之一的“連城白騖鴨”,又名:“連城白鴨”,是“全國唯一藥用鴨”。光緒年間上海錦章書局石印《十藥神書》記載能治咯血、虛癆等病癥。清朝道光年間列為“珍品、貢品”。建國後被編入《中國傢禽品種志》。經廈門大學生物係和省農科院中心實驗室、福建省分析測試中心測定,富含17種氨基酸和10種微量元素,膽固醇特低。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祛痰開竅、寧心安神、開胃健脾功效。民間常用於麻疹、肝炎、肺結核、不明原因的低熱、高燒、煩躁失眠等病的輔助食物療法,去年被中國傢禽業協會認定為“鴨類中的國粹”。該鴨不油膩、湯味獨特、肉質鮮美。飼養期越長、藥效越高。
  連城白鶩鴨主要分佈在城關、北團、塘前等地。相傳它是騖與鴨雜交,經鴨農不斷選育而成,平均體重1.25~1.5公斤,年産蛋22O~240枚。其外貌特徵:嘴、蹼均為青緑色,眼球黑色,全身羽毛潔白,故稱連城白鴨。連城是中國白鶩鴨之鄉。
  三、涮九品
  連城傳統火鍋名菜,俗稱“涮九門頭”,源於連南朋口溪流域一帶。據傳,昔日朋口溪流域船工很多,他們長年纍月泡在水裏勞作,為驅除濕氣,時常煎煮香藤根、鴨香草等中草藥飲服。後來,一位船工偶然發現以這些草藥加牛肉燉酒服食,妙不可言,於是,米酒燉"九門頭"逐漸傳開。
  涮九門頭,係選用牛身上最精華的九個部位的肉,即牛舌峰、百葉肚、牛心冠、牛肚尖、牛裏瘠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經過嚴格選料,精細刀功,輔以佐料、米酒和數味中草藥製成。此菜鮮嫩脆爽,湯味馨香,有健胃補腎、祛寒去濕的功效,是藥膳兼濟的佳餚。由於食用的是牛身上九個部位的肉,幾乎包括了牛身上主要精華,故又有“一餐吃了一頭牛”之說。
  八十年代中期,連城大酒店的廚師李善霖對這道菜進行改良,采取北京涮羊肉的辦法,同時,在餐桌上擺上辣椒、陳醋、山楂醬、芥茉、薑汁、蒜等佐料,涮燙而食,由於肉有九種,便有了九種不同的顔色,赤、橙、黃、白,色彩斑斕,吃起來鮮、甜、脆、嫩。配料中酸、甜、苦、辣、澀五味俱全,刺激着食欲,令人應接不暇,大飽口服。此菜已列入全國名菜譜。
  四、冠豸蘭
  江南多山,山中多蘭。在冠豸山的芳蘭𠔌內、五老峰下、蓮花洞旁到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蘭花。從冠豸山採集的吊吊蘭根,具有清火解毒、潤肺滋補等作用,二十年代曾有人帶往浙江杭州出售。連城縣朋口鎮已建成“福建蘭花基地”,“冠豸蘭文化”也同冠豸山一樣走出中國、走嚮世界。
  五、連城宣紙
  據史籍記載:明嘉靖年間,連城人就能用萱草與榆樹皮製作宣紙。姑田元甲的蔣氏四祖蔣小林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首先學會蒸煮竹絲,天然漂白和打槳製作宣紙技術。以後又發展到能製作同類的手本紙、玉版紙、加重紙、行重紙和嘉慶奏本紙等。連城宣紙從清嘉慶年間就開始出口,以後連城人民利用豐富的竹木資源,不斷改進工藝,建立了姑田、賴源、莒溪等造紙基地。在紙業鼎盛的時期,每年可産紙13萬擔以上。
  連城宣紙具有紙質薄韌、顔色潔白、吸水力強等優點,所以是精裝印刷、復製描繪、書畫裝裱的好材料。
  六、連城根藝
  連城地勢較高,這裏崗嶺重疊,群山起伏,峰壑縱橫,澗流密佈;西部為武夷山支脈的鬆毛嶺,峰戀聳峙,形勢險要;國傢級梅花山自然保護區大部分在連城境內。全境多為低山丘陵盤踞,是全國重點林業區。林區縣份的地理優勢,為連城根藝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豐富的資源基礎。改革開放以來,連城的根藝同其它事業一樣,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目前,已有二十多傢根藝生産專業戶,每年産值一百多萬元,其藝術水準和産量均為福建之首。
  七、芋子餃
  芋子餃皮呈玉色,形如半月,內包豬肉、香菇、大蔥等原料調製的餡心,食之皮嫩餡香,潤滑適口,是連城城鄉群衆逢年過節必製的傳統名食,在連城已有數百年歷史。據傳,早期製作的芋子形如“米桃”(壽桃),俗稱“桃子”,又因芋餃上席後須趁熱食用,放涼後則香味流散,故又有別名“趕燒”(趁熱之意)。
  八、漾豆腐
  “漾豆腐”是四堡鄉一帶地方傳統風味菜餚,已有數百年歷史。四堡群衆傢傢戶戶善於加工豆腐,由於使用山泉水,製出的豆腐特別鮮嫩。以此加工的"漾豆腐",風味獨特,遠近聞名,是當地群衆逢年過節、婚喪喜慶、款待親朋不可缺少的佳餚。
  “漾豆腐”的製作方法是,準備好白豆腐、鮮瘦豬肉、香菇、蔥等原料和味精、香油等調味品。將白豆腐切成一寸見方的小塊,將豬肉、香菇、蔥等剁爛成醬作餡。以手指在豆腐塊上戳出小窟,填入餡料。烹時將豆腐塊排於油鍋中,加入骨頭湯燜熟即起鍋裝盤,撒上蔥花、鬍椒粉上席。
  “漾豆腐”的特點是濃香軟嫩,清爽可口,趁熱品嚐,味道特佳。
  九、大頭菜
  大頭菜是連城的土産之一,又名根用芥菜,係十字花科、芥菜的變種。人們利用其肉質根和莖葉進行腌製。是人人喜愛的佐餐佳餚。腌製後的大頭菜呈黃褐色,甘鹹適中,香而微酸,脆嫩可口,生吃、炒吃均可,切絲與豬肉共炒,其味更美。因帶微酸,故有增強唾液分泌、開胃、健脾、消食之功能,是病後增強食欲,促進康復的佳品。
英文解釋
  1. n.:  Liancheng County
近義詞
連城
相關詞
甘肅地名福建省鄉鎮永泰縣竜岩市更多結果...
包含詞
連城縣賓館連城縣醫院連城縣文化館
連城縣博物館連城縣檔案館連城縣中醫院
連城縣羅坊中學連城縣第一中學連城縣第二醫院
連城縣影藝賓館連城縣實驗幼兒園連城縣城西幼兒園
連城縣教育旅行社連城縣新泉革命紀念館連城縣莒溪木製工藝廠
連城縣冠豸山大酒店連城縣莒溪聯發竹製品工藝廠連城縣廟前鎮芷民竹製工藝廠
連城縣益民中醫院有限責任公司連城縣金昌日用工藝品有限公司連城縣商業總公司聖師大酒店
分類詳情
張開麯溪鄉張開北團鎮張開朋口鎮張開莒溪鎮張開廟前鎮
張開文亨鄉張開揭樂鄉張開四堡鄉張開隔川鄉張開塘前鄉
張開羅坊鄉張開宣和鄉張開賴源鄉張開新泉鎮張開姑田鎮
張開蓮峰鎮張開林坊鄉朋口鄉莒溪鄉
連城冠豸山培田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