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臺灣 > 基隆
顯示地圖
目錄
jī lóng jī lóng
  中國臺灣省港口城市。位於臺灣島北端,面積133平方公裏,人口35萬。是臺灣主要的輸出港口
旅遊 Travel
基隆 旅游
  基隆最佳旅遊時間:城市境東、西、南三面環山,但山勢不高,多在250公尺以下,北面為港灣,入口處有和平島和桶盤嶼橫扼門戶,成天然防波堤。氣候濕潤溫和,雨期長,雨量多,人們把基隆市稱為“雨都”或“雨港”。溫帶海洋氣候很顯著,年平均氣溫21℃,最高為8月,平均28℃,最低為1月,平均15℃。
  基隆民俗節慶活動:基隆中元祭
  基隆為普度鹹豐元年漳、泉族群拼鬥的百餘死難者,由字姓輪值主普,從七月十三到十五日,有水燈遊行及施放,並在慶安宮普度孤幽。基隆美食:特色美食:紅燒鰻焿全家福甜酒釀元宵天婦羅豆簽焿
  基隆購物:基隆特産
  ?李鵠餅店:
  李鵠餅店是以完全手工精製的緑豆凸聞名,原料是采用進口酥油和阿羅利奶油在基隆享有盛譽。漸漸的打開了知名度後,纔在近十多年相繼加入皮酥的鳳梨酥、蛋黃酥、餡鬆、咖哩酥、檸檬糕、太陽餅,各式禮餅口味,滿足消費者的口感及需求。
  ?北都冷凍食品:
  以外銷日本為主的北都冷凍食品,近年來纔引進國內的,主要産品是調理食品及鮮魚,包括花枝丸、魚丸、花枝排、蝦丸、甜不辣,常看見的生鮮食品都有,鮮魚和各式調理食品,所使用的魚漿都經過了一番嚴格的加工及篩選,過程迅速,不但衛生安全,價格也比一般市場便宜。
  ?建寶蝦仁幹:
  以生産蝦幹聞名的建寶食品,多數的蝦幹都是來嚮沿海的尖蝦,建寶的蝦幹則是舟山群島海域的尖蝦和劍蝦,是蝦幹的上乘品,不論是尖蝦或劍蝦,都是必須經過解凍、清洗、殺菌、乾燥過程。去除雜質,依照蝦的大、中、小分三級,秤斤包裝,發至南北雜貨的中盤商,大劍蝦價格昂貴,而中級蝦最受歡迎。
  ?鬆元魚漿食品:
  以魚漿食品聞名的鬆元美食,自己設廠經營後不斷發明新吃法和新式口味,主要的魚漿製品有幹貝、魚板、蝦球、鱈魚捲、豆竹、天婦羅等,都是由日本進口,以真空包裝,店裏的展示空間清淨、明亮,使人耳目一新,有別於傳統的老店。
  ?魚章紀念品:
  由水産試驗所設計的質純工細魚類飾品,有鑰匙圈、胸針、磁鐵、領帶夾等用途,民間大多用手工彩繪,合金打造而且永不褪色,顔色繽紛,有花卉、動物、植物、古物等等造型。
  ?連珍糕點:
  傳統的糕餅在都市裏即將絶跡,可是在連珍卻有不少顧客搶着訂購。歷經三代經營的連珍糕餅店,有一係列的糕製品,例:壽粿、壽桃串、精精、花生糕、方片糕及各種米製點心,保有五千年的傳統古式手藝,口味不甜不膩,獨具特殊風味。
  ?太陽𠔌蜂蜜:
  太陽𠔌休閑農園是一處天然土蜂養殖場,利用山林的自然資源,讓土蜂授粉,使土蜂蜜質醇、香味、甜味,誠稱蜜中上品。春蜜全年都可買到,鼕蜜因氣候的關係在十一月到翌年一月纔可買到。農業人員也利用土蜂來誘捕虎頭蜂,將牠活生生的浸泡在米酒內,待蜂毒釋出混合後成虎頭蜂酒,對關節炎、風濕有些許療效。農園還不時舉辦蜂之旅的活動,介紹土蜂生態。
  基隆交通:鐵路基隆是西部縱貫綫北端的起點站,以其為起迄點的各級列車不少;八堵車站為市內另一大站,由此轉接北回綫,可通往宜蘭、花蓮、臺東各縣,或可搭平溪綫往瑞芳、平溪等地。
  公路基隆為中山高速公路起點,臺北縣市、中壢、新竹、臺中、南投皆可藉臺汽客運往來基隆市。此外,火車站前有基隆客運聯絡金山、福隆、金瓜石、板橋等地,以及福和客運開往金瓜石、臺北、板橋方向。基隆市內大衆運輸以基隆市公車為主,分別由基隆火車站旁及忠一路發車,路綫規劃完整,堪稱便利。基隆住宿:來基隆旅遊的遊客,不必為住宿而擔心。因為這裏遍布了星級酒店和普通酒店,背包族最愛的青年旅捨。
  基隆娛樂:娛樂項目:臺灣歌仔學會港韻合唱團基隆市攝影學會
  面積:132.76平方公裏。
  
  基隆市位於臺灣島最北部,是一個港口都市。轄7個區、7個附屬島嶼,總面積132.76平方公裏。
  基隆古名雞籠,一說因基隆山象雞籠形狀而得名,又一說認為該地以前為高山族凱達喀蘭人住地,“雞籠”是“凱達喀蘭”的閩南方言譯音。明末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張燮著的《東西洋考》裏,就有雞籠社、雞籠港、雞籠城、大雞籠街等記載。表光緒元年(1875年)設基隆廳時,纔把雞籠改為基隆,其含意是“基地昌隆”。
  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雞籠,1642年被荷蘭殖民者所取代,1667年纔被鄭經(鄭成功之子)率部趕走。日本入侵時期(1895年至1945年),設基隆基隆街,後來升格為市,1945年臺灣光復中國政府接管後,成為省轄市。現轄仁愛、信義、中正、中山、安樂、暖山、七堵等7個區。
  基隆有街市始於1723年,1851年開始與外國通商,1860年天津條約簽訂後,正式闢為商埠。1887年建築基隆至臺北鐵路,1891年通車。1889年建成第一座碼頭,日本侵占臺灣後大舉築港,分四期於1935年完成,成為現代化商港,現有39個深水泊位,可停靠3萬噸級輪船。1945年光復後,增建了仙洞的貨櫃碼頭和特種貨物碼頭,以及八鬥子漁港。現在基隆港是僅次於高雄港的第二大港。每年進、出港船各約5000多艘,貨物吞吐量約8000萬噸。基隆漁港是臺灣重要漁業基地,年漁産量約占全臺灣漁産量的五分之一。基隆市在日本入侵時被劃為要塞區,現為臺灣當局的海軍基地。
  基隆市的重要工業主要有採煤和造船。基隆港口在臺灣經濟建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市區三面環山,平地狹窄,其發展受到一定的限製。
  主要遊覽地有觀海亭、慈航寺、佛都圖書館和全身乳白、頗為壯觀音菩薩像。有靈泉寺,建於1889年,為基隆最古、最大佛寺,有33尊觀音石像排立。有社寮島蕃字洞和千疊敷海蝕奇觀,此外,還有海門天險、清代炮臺遺址,以及“仙洞聽潮”、萬人堆、獅球嶺炮臺,暖暖水源地等旅遊勝地。
市徽 City Emblem
  本市市徽的藍色缺口圓環代表基隆自然環境港埠。黃緑色山形,象徵基隆係一綿延丘陵地。貨櫃船形「基隆」兩字,象徵基隆主要港市人文環境。又象徵著隨著航運演進,基隆必然會發展成臺灣最大貨櫃吞吐港。
市歌 City Song
  美麗基隆雄距北臺灣 依山傍海狀況的港灣 中正公園觀音菩薩展慈顔 海門天險巍峨古炮保民安啊~ 朝思暮想基隆是我的故鄉
  鷹翔九霄嘯傲北海岸 碧波萬頃國際船艦通航 廟口夜市海鮮小吃遠飄香 慶贊中元萬點水燈長夜光芒啊~ 魂牽夢縈 我願與你永相伴
市樹 City Tree
  楓香 本市之市樹為楓香,屬於金縷梅科楓樹屬之落葉大喬木,葉互生,三至七個掌狀淺裂,雌雄異花,頭狀花序。楓香極為高大,生長速度快、樹形呈現自然形態之圓錐三角形,饒富觀賞。
市花 Flower
基隆 市花
基隆 市花
  紫薇 本市之市花為紫薇,屬於千屈菜科,落葉喬木,幹及枝光滑,俗名百日紅,即指花期甚長之意。花於夏季綻開,桃、赤紫及白色等皆有,枝幹成自然彎麯,狀態伸展,樹容極為特殊。
市鳥 City Bird
  老鷹 本市之市鳥為老鷹,又名來葉、厲翼、黑鳶,往昔從臺灣頭到臺灣尾,自低海拔山區、平至海邊,衹要擡頭看天空,必能見其在高空盤旋。
  成鳥全身大致為暗褐色,羽緑淡褐色。頭部、腹面有淡褐色縱斑。尾羽略長,有不明顯之淡褐色橫斑。飛行時,雙翼狹長,尾略呈開剪形。幼鳥則體色較淡,有明顯之斑點。常出現於海岸、河口、湖泊、港口地帶,基隆港為目前最容易觀察、親近和欣賞的地點,也因此,老鷹為基隆市野鳥學會之會鳥。目前為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保育類動物,現僅存不及百衹。
市魚 City Fish
基隆 市鱼
  黑鯛 本市之市魚為黑鯛,學名為Acanthopagrusschlegelii,又名烏格、黑格、厚唇,棲息深度在3-50公尺,分佈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臺灣及大陸沿海等地,臺灣地區主要在東部、北部、西部及離島之澎湖海域。
  黑鯛屬於溫、熱帶沿岸雜食性底棲魚類,全年均産,尤以秋季至翌年春季之肉質較佳,為各地魚市場上常見的高級食用魚,味道鮮美。喜棲於砂泥底之內灣水域,有時會進入河口。對????分及水溫的適應能力極強,可以在任何????度水體中飼養,水溫介於l0~32℃時仍能適應生存,幼魚期全為雄性,到3-4年生纔轉變為雌性。
歷史 History
  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基隆,1642年被荷蘭殖民者所取代,1667年纔被鄭經(鄭成功之子)率部趕走。日本入侵時期(1895年至1945年),設基隆基隆街,後來升格為市,1945年臺灣光復中國政府接管後,成為省轄市。現轄仁愛、信義、中正、中山、安樂、暖暖、七堵等7個區。
  市境東、西、南三面環山,但山勢不高,多在250公尺以下,北面為港灣,入口處有和平島和桶盤嶼橫扼門戶,成天然防波堤。氣候濕潤溫和,雨期長,雨量多,人們把基隆市稱為“雨都”或“雨港”。溫帶海洋氣候很顯著,年平均氣溫21℃,最高為8月,平均28℃,最低為1月,平均15℃。
  基隆有街市始於1723年,1851年開始與外國通商,1860年天津條約簽訂後,正式闢為商埠。1887年建築基隆至臺北鐵路,1891年通車。1889年建成第一座碼頭,日本侵占臺灣後大舉築港,分四期於1935年完成,成為現代化商港,現有39個深水泊位,可停靠3萬噸級輪船。1945年光復後,增建了仙洞的貨櫃碼頭和特種貨物碼頭,以及八鬥子漁港。現在基隆港是僅次於高雄港的第二大港。每年進、出港船各約5000多艘,貨物吞吐量約8000萬噸。基隆漁港是臺灣重要漁業基地,年漁産量約占全臺灣漁産量的五分之一。基隆市在日本入侵時被劃為要塞區,現為臺灣當局的海軍基地。
  基隆市的重要工業主要有採煤和造船。基隆港口在臺灣經濟建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市區三面環山,平地狹窄,其發展受到一定的限製。
  主要遊覽地有觀海亭、慈航寺、佛都圖書館和全身乳白、頗為壯觀音菩薩像。有靈泉寺,建於1889年,為基隆最古、最大佛寺,有33尊觀音石像排立。有社寮島蕃字洞和千疊敷海蝕奇觀,此外,還有海門天險、清代炮臺遺址,以及“仙洞聽潮”、萬人堆、獅球嶺炮臺,暖暖水源地等旅遊勝地。
  基隆廟口小吃是指位於奠濟宮附近仁三路和愛四路的小吃攤,約成“L”形,總長約4、5百公尺的區域,聚集不下300多個攤位,經過數十年的演變,這裏的攤位不僅按順序編了號,連招牌都整齊劃一,各式小吃種類繁多,各傢皆以獨創口味招攬顧客,口碑遠播,致使基隆廟口小吃名聞全省。
  奠濟宮建於清風吹清同治12年(1873年),乃漳州籍先民為紀念來此開墾的先祖而建,香火鼎盛,但自從小吃攤聲名大噪後,已有油煙蓋過香火之勢;然於大啖美食之餘,別忘到奠濟宮細細鑒賞這座百年廟宇,一窺先民精緻的雕琢藝術。
  廟口小吃以仁三路的攤位歷史較久,有很多是日據時代就流傳下來的,共聚集了70多傢小吃攤,皆有固定的攤位 整齊的招牌,自白天就開始營業;著名的小吃有獨樹一幟的蝦仁羹、天婦羅、泡泡冰、豆簽羹和三明治等,都讓人垂涎不已。
  興起較晚的愛四路則被規劃為流動攤位區,但每攤位置固定,較具代表性的攤位有八寶鼕粉、奶油螃蟹、原汗豬腳大王、紅燒鰻羹,以及全家福的甜酒釀和元宵;後半段攤位則以服飾、鞋子、玩具、日用品為主,而與仁一路交接處,也有幾攤老字號的小吃,此路段於下午4點半左右纔開始營業。夜市白天時可通行汽、機車,下午5點開始管製,成為行人徒步區,因此遊客最好在傍晚前來,最能感受廟口夜市的魅力。
  天婦羅
  地址:仁三路16號攤位
  營業時間:1100~2100
  天婦羅是一種日本食物,意指“炸的東西”,其實就是甜不辣,也是基隆廟口最負盛名的小吃之一。廟口賣天婦羅的攤子有好幾傢,其中以編號16號的攤子最為老牌,且味美料好。每傢皆采現做現炸,以魚漿加上面粉、太白粉,再以糖、????調味,用機器攪勻後,再用手捏製成形丟進油鍋,配上甜醬、小黃瓜,既是一份香酥可口的美食。
  豆簽焿
  地址:仁三路26號攤位
  營業時間:0900~2230
  豆簽焿是基隆小吃的特産,主要原料為“豆簽”,是以狀似黃豆帶有黑斑的米豆,磨成粉後加工製成麵條狀,但比一般的麵條短而薄,便是所謂的豆簽,再與魷魚羹、蝦仁羹一起在湯裏煮,其湯汁則是以蝦仁、蚵仔等材料一起勾芡烹煮,料多實在,值得一嘗。
  紅燒鰻焿
  地址:愛四路9號攤位
  營業時間:1600~2400
  這傢已賣了30年的紅燒鰻焿,是廟口最有名的小吃之一,它是用新鮮的鰻魚去頭、骨刺後切成塊,沾上調味料去腥再裹上面粉油炸紅燒,然後放入大鍋中和白菜、香菇一起勾芡燴成,魚頭則煮成當歸鰻魚頭,風味鮮美醇口,是喜愛羹湯類食客不可錯過的佳餚。
  全家福甜酒釀元宵
  地址:愛四路24號攤位
  營業時間:1700~2400
  全家福的甜酒釀元宵完全是手工自製,在基隆非常知名。所謂的“酒釀”,是用白色的小糯米泡酒釀製而成,而全家福的酒釀,在香醇的酒味中還摻雜着淡淡的桂花香,嘗起來酸酸甜甜的,再加上各式手工包餡元宵,就是一碗熱乎乎的甜酒釀,此外,也可買生元宵回傢自煮,惟鼕至、元宵時節,可得事先預訂,否則一顆難求。
  歷史沿革
  基隆,舊名雞籠。那是因為最早居住在此地的為凱達格蘭族(ketakalan),格蘭的諧音近似臺語之“雞籠”,加上此地有山形似雞籠,因而得名。1875年,取“基地昌隆”之意,而改名為基隆
  1626年,西班牙遠征隊在社寮島(今日基隆的和平島)登陸,隨即在島上西南端修築“聖薩爾瓦多城”。1642年,荷蘭人北上攻占社寮島後,將“聖薩爾瓦多城”改名為“北荷蘭”。1668年,鄭經派軍討伐荷蘭人,荷蘭人兵敗。
  1895年,日人占領臺灣。1924至1931年,基隆升格為“市”,成為當時臺灣第四大都市。
  1945年10月臺灣正式歸還。國民黨政府接管臺灣,考慮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將日本統治時期的五州三廳,改為八縣,並將日本統治時期的11市改為9省轄市、2縣轄市。其中:基隆市管轄區域:東為基隆市棉花嶼東端,位於東經122°6′25″;西為安樂區大武侖,位於東經121°40′23″;南為仁愛區石硬港(瀧川町),位於北緯25°6′10″;北為基隆市彭佳嶼北端,位於北緯25°37′53″。東與臺北縣瑞芳鎮為界。西與臺北縣萬裏鄉毗鄰,南與臺北縣七堵鄉接壤,北臨東海。管轄的附屬島嶼有社寮島、中山仔、桶盤嶼、基隆嶼、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等7島嶼。面積滿潮時為4637624平方千米,人口94954人。管轄中正、信義、仁愛、安樂、中山等5區。市政府於1945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市政府設於中正區。
  1947年1月31日,將臺北縣基隆區的七堵鄉劃歸基隆市,分為七堵、暖暖二區。(另:1947年2月18日,臺北縣七堵鄉劃歸基隆市,稱為基隆市七堵區。1949年1月15日,基隆市七堵區劃分出暖暖區。)
  1950年臺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其中基隆市行政區域照舊。基隆市管轄中正、信義、仁愛、中山、安樂、七堵、暖暖等7區。人口125518人,面積132.3010平方千米。管轄區域:東為棉花嶼東端,位於東經122°6′25″;西為臺北縣汐止鎮境界,位於東經121°37′28″;南為臺北縣平溪鄉境界,位於北緯25°3′10″;北為彭佳嶼北端,位於北緯25°37′53″。東與臺北縣瑞芳鎮為界,西與臺北縣萬裏鄉毗鄰,東南與臺北縣平溪鄉接壤,西南與臺北縣汐止鎮為界,北臨基隆灣、東海。管轄的附屬島嶼有:在港口的和平島(舊稱社寮島),其旁邊的桶盤嶼、中山仔。港外3.8千米處的基隆嶼(舊稱雞籠山)。東北有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三島。市政府設於中正區。
  1958年2月,基隆市中山區的中和裏劃歸安樂區。1959年7月1日,基隆市七堵區鶯歌裏的皮瀨、石厝裏的新山兩地區,劃歸安樂區外寮裏管轄。
  1988年3月1日,基隆市行政區域調整:中山區民治裏二十鄰港西巷改稱中山區文昌裏二十鄰港西巷;安樂區中和裏、德和裏、德安裏、西榮裏、西華裏、西定裏、西康裏劃歸至中山區;七堵區鶯歌裏、七賢裏、三民裏、四維裏、五福裏、六合裏劃歸安樂區。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基隆
  Chilung
    Jilong
  基隆(chilting)中國臺灣省第二大海
  港城市,軍事要地。位於臺灣島北部,西南
  距臺北約30千米。東臨太平洋,北朝東海,
  西近臺灣海峽北口,為臺灣島北部海上門
  戶,是扼控東海南部和臺灣海峽的重要基
  地。轄仁愛、安樂、信義、七堵、中山、中
  正、暖暖7區和基隆、彭佳、棉花、花瓶等
  島嶼。面積約133平方千米,人口35萬
  (1990)。
  原名雞籠,1875年擇諧音字以“基地昌
  隆”之意改名基隆。16世紀,福建省漁民和
  商人來此開發。明朝於萬歷三十二年(1604)
  在此駐軍,防樓寇侵擾。天啓六年(1626)被
  西班牙侵占,並在社寮島建有城堡。崇禎十
  五年(1642)被荷蘭人侵占。清順治十一八年
  (1661)由鄭成功收復,二十二年(1683)清
  政府進軍駐守。1863年闢埠開放。1895年
  日本侵占臺灣後,擴建為商港兼軍港。1945
  年中國政府收回,設基隆市。
  基隆地處雪山北麓的丘陵區。港區三
  面環山,口朝北,有桶盤嶼、中山仔與和平
  島(社寮島)作為屏障。桶盤嶼西側為主要
  進出口,築有防波堤,口寬330米,水深
  20一25米。和平島東南側有一狹長航道,
  可供小艇進出。港內水域面積3.8平方千米,
  北寬南窄,分外港和內港,大部水深9一12
  米,碼頭和浮筒可停泊約70艘艦船。年吞
  吐量2 500萬噸。有部分軍用泊位,是臺灣
  北部的主要海軍基地。氣候溫濕,年平均氣
  溫22℃。年平均降水量逾3 200毫米,集中
  於12月至次年3月;年降雨日逾210天,為
  著名的“雨港”。有縱貫鐵路和南北高速公
  路通往臺灣西部臺中、臺南、高雄等地,也
  有鐵路、公路通往東海岸的花蓮、臺東等
  地。港口、鐵路和煤田的開發,使基隆成為
  臺灣最早的工業城市。現有造船、煤炭、化
  工、水産品加工和食品等工業。漁業較發
  達,八尺門和八鬥子皆為重要漁港。
  1841年中國基隆守軍曾兩次擊退竄人
  港內的英國軍艦。1884年中法戰爭中,法國
  艦隊進攻基隆,守軍奮勇抗擊長達9個月,
  阻法軍於基隆河以北,最後將其驅逐。1895
  年日軍攻占臺灣北部時,以部分兵力嚮基隆
  西部佯攻,主力在東面的三貂灣登陸,分路
  攻占基隆。當地軍民曾在瑞芳鎮一帶頑強抗
  擊日軍。(熊傢祥)
    
英文解釋
  1. :  Jilong
  2. n.:  Keelung City,  Keelung--the northern port city of Taiwan Province
近義詞
基隆
基隆
相關詞
港口地理城市臺灣高雄高速公路百科大全公園
旅遊景點中國遼寧臺北行政區劃交通鐵路
車站地名行政區域更多結果...
包含詞
基隆市
分類詳情
張開中山區張開信義區張開中正區張開七堵區張開仁愛區
張開安樂區張開暖暖區
和平島太湖水頭村吉貝嶼莒光樓
北海坑道太武山李光前將軍廟暖東峽𠔌海門天險
中正公園泰安瀑布仙岩洞觀音亭西臺古堡
鯨魚洞通梁古榕風櫃濤聲龜島烈女義坑
古寧頭戰史館金門“國傢”公園賞鳥區廟口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