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嘉義最佳旅遊時間:鄰近溫熱帶,故四季如春,景物天成。
嘉義民俗節慶活動:節日日期地點
天上聖母祭(農歷3月23日)新港鎮奉天宮
嘉義鞦韆大賽(農歷3月初6)光路裏玄天上帝廟(4年1次)
鄒族豐年祭(國歷2月15)吳鳳鄉達邦村
嘉義美食:嘉義的小吃種類繁多:新港鄉的生炒鴨肉羹、碗粿;東石港的海鮮(蚵仔、三牙、午魚、石斑、白蝦、角蠃、肉蠃、紅蝦、九孔、貝蛤、小管、香蠃),鮮蚵炒面、蚵仔湯、生蚵沙西米、紅燒豆仔魚、牛尾魚湯、蚵捲;還有布袋鎮的海鮮(魚土魠魚、吳仔魚、赤翅魚、白帶魚、各式蝦、蟹、貝),蚵嗲、蚵捲、花枝捲、蝦捲、虱目魚丸、花枝丸、蚵仔包、燒酒蠃、各類炸魚;另外,中和村的火車餅、公婆餅、大餅、草仔粿也值得一嘗,還有阿裏山的野菜(竹筍、高山茶、昭和草、白鳳菜、白豬母乳、連豆菜、臺灣油點草、甜菜、山芹菜、竜葵、山地葉)都很具有地方特色。
經濟實惠的雞肉飯是嘉義招牌小吃,七彩噴泉池旁由林添壽創立的噴水雞肉飯,其選用的火雞肉,肉質非但較一般雞肉鮮美,且彈性佳,咀嚼起來香氣橫溢、咬勁十足。位於中正路、與中街口的鼕菜蝦仁蛋,已有40多年歷史,是由雞與蝦仁熬煮的清湯,加上半熟的水煮鴨蛋、鼕菜、蝦仁羹調理而成,做法獨特;另一道招牌——沙鍋魚頭是以金針、大白菜等熬煮8小時而成,湯鮮味美。羅山米糕的米糕是以糯米加上豬油直接蒸熟,再淋上特製的魯肉醬汁,頗像魯肉飯,為嘉義市不容錯過的美食。嘉義購物:在嘉義可購的特色産品多種多樣,真味珍香腸以臺式、廣式為主,臺式又有原味、五香之分,廣式除原味外,尚有蒜味及黑鬍椒等口味,由於不添加色素,呈黑色的五香香腸與紅色的臘腸十分易辨,口感上,前者鹹香、後者醇甜,食客可各取所好。阿裏山高山茶平均生長在1000公尺以上的中海拔低溫山坡地,常年雲霧繚繞,水氣充沛,日照豐富,水質澄淨優良,再加上精進的製茶技術,可說是“地靈人傑”,茶種以烏竜、金萱為主。其茶不僅質地香純,入口甘甜潤醇且耐泡,可謂茶中上品。阿裏山高山茶又以石卓的珠露茶及瑞裏的竜珠茶最負盛名。槺榔掃帚是以曬幹的槺榔樹葉製作的掃帚。槺榔樹是臺灣製作掃帚的主材料之一,槺榔掃帚輕便耐用、又耐濕,是大掃除和清水溝的好幫手。恩典酥全名為恩典方塊酥,是退伍軍人黨長發於1971年,研發成功而於自傢燒餅店擺賣的副産品,現已成為嘉義名産。值得購買的還有新臺灣餅鋪內的日式糕餅,如口感綿密香濃的水晶杏仁餅、各種口味的神木小羊羹、清豆沙餅、日式糖饅頭及腰果酥等,均是難得一嘗的傳統糕餅。嘉義交通:航空由臺北鬆山、花蓮、馬公、金門等地機場,均有班機直飛嘉義水上機場。
鐵路 縱貫綫鐵路經過嘉義市中心,境內雖衹有嘉義一站,但各級列車均有停靠,車次多且便利。
公路 從臺灣西部各主要鄉鎮都有臺汽客運、統聯客運通達嘉義市,嘉義縣境各鄉鎮亦都有嘉義縣營公車及嘉義客運聯絡嘉義市區。嘉義市公車(縣營公車)以火車站及周邊為中心,發往嘉義市、縣各地,林森西路、中山路上亦有多綫公車行駛;嘉義客運以中山路為大本營,駛往雲林及嘉義西部平原、濱海各鄉鎮。嘉義住宿:嘉義做為旅遊熱點地區,有各類星級標準的旅館供遊客選擇。
住宿推薦
竜雲農場位於阿裏山公路50km處,早餐每桌10人份500元起,午晚餐每桌10人份1500元起。均以高冷蔬菜及藥膳為主。
地址: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石棹1號
電話:(05)256-2216
傳真:(05)256-2106
歐湘園飯店屬一般等級旅館,位於歐湘園店緊臨瑞裏國小,環境優雅,視野寬闊。往各風景據點便捷。早餐每桌10人600元起,午晚餐每桌10人1500元起。
位置:嘉南平原東隅
面積:60多平方公裏
人口:25萬
嘉義原名諸羅,明天啓二(1622)年,福建漳州人顔思齊率人自笨港(今雲林北港與嘉義新港一帶)登陸開墾,可謂臺灣最古老的漢民聚落之一。清乾隆五十一(1786)年,林爽文起義,諸羅軍民全力守城,事後清廷為嘉許當地軍民之義舉,遂將諸羅改名為嘉義,至今嘉義市義民廟內尚保留此段史跡。北回歸綫通過本省嘉義與花蓮兩縣,在嘉義水上鄉下寮村設有一紀念碑(位置在東經120度24分46秒50,北緯23度27分04秒51)。此外享譽國際的阿裏山風景區也在嘉義縣境內,區內是檜木林區,千年以上的神木在此也可看見,乘坐登山小火車還可遊覽整片林區,穿梭在大自然的懷抱當中,而祝山日出,展現了山林之間的雲霧及晨光的燦爛之美;瑞裏風景區的溪𠔌山嶺之美也是另一種新奇的感受。
往海邊行,布袋沿海一望無垠的白色????田,在陽光的照射下晶瑩動人,這樣美好的景色,衹有你親自到臨嘉義才能完全體會感受。 |
|
嘉義市是一座美麗的小城,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地方之一。面積60平方公裏,人口26. 8萬人(2001年底)。下轄東、西兩區。1982年, 嘉義市恢復為省轄市。嘉義市位於嘉南平原東隅,背山面海,交通便利。
嘉義市位居全省中部要塞,東濱仁義潭,西臨水上機場,南界八掌溪,北接樸子溪。因地屬嘉南平原一部分,因此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又因鄰近溫熱帶,故四季如春,景物天成。嘉義還被稱為桃城,係因清代時嘉義市版圖狀似桃子,而嘉義人也喜以桃城人自居。 |
|
由於地處交通要塞,一直以來仍是嘉義縣重要的觀光勝地。嘉義市著名的景點頗多,如蘭潭泛月、彌陀曉鐘,以及嘉義公園、植物園、二二八紀念公園等;由於二二八紀念公園嘉義地區開發甚早,古廟林立,並有不少歷史古跡,如城隍廟、雙忠廟、仁武宮、先天玉虛宮、地藏庵等,俱是百年的老廟,而嘉義公園內的福康安生祠碑、孔廟,則是歷史悠久的古跡;此外,歷時300年的上帝廟傳統蕩鞦韆比賽,亦獨樹一格,極俱民俗情趣。 下轄東、西兩區。1982年, 嘉義市恢復為省轄市。嘉義市位於嘉南平原東隅,背山面海,交通便利。
嘉義市位居全省中部要塞,東濱仁義潭,西臨水上機場,南界八掌溪,北接樸子溪。因地屬嘉南平原一部分,因此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又因鄰近溫熱帶,故四季如春,景物天成。嘉義還被稱為桃城,係因清代時嘉義市版圖狀似桃子,而嘉義人也喜以桃城人自居。
由於地處交通要塞,一直以來仍是嘉義縣重要的觀光勝地。嘉義市著名的景點頗多,如蘭潭泛月、彌陀曉鐘,以及嘉義公園、植物園、二二八紀念公園等;由於嘉義地區開發甚早,古廟林立,並有不少歷史古跡,如城隍廟、雙忠廟、仁武宮、先天玉虛宮、地藏庵等,俱是百年的老廟,而嘉義公園內的福康安生祠碑、孔廟,則是歷史悠久的古跡;此外,歷時300年的上帝廟傳統蕩鞦韆比賽,亦獨樹一格,極俱民俗情趣。
嘉義市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以七月最高,一月最低,年平均溫度攝氏23.3度,氣候溫和怡人;鼕季為幹季,以東北季風為主,夏季西南風盛行,風力和緩,因高溫及對流作用旺盛,有雷雨,加以位居侵臺臺風主要路徑地區,七至九月間常臺風侵襲,雨量甚豐,年平均雨量2000毫米,有利農業發展。 |
|
三百多年前,嘉義縣本是原住民平埔族的集中地,地名"諸羅山"(或作豬羅山),後清廷取"嘉其忠義"之旨,將諸羅改名嘉義,沿用至今。
嘉義縣住民的祖籍,以福建泉州移民占絶大多數;阿裏山鄉則為鄒族原住民的故鄉,每年2月,神聖的鄒族戰祭都會在達邦村盛大舉行,為原住民文化留下一頁美麗的詩篇。
嘉義縣位於嘉南平原的中央,東連阿裏山、玉山山脈,西瀕臺灣海峽,南以曾文水庫、關子嶺與臺南縣接壤,北界雲林鬥六,總面積161平方公裏,幅員遼闊。境內多河川平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氣溫、日照及雨量均適宜農業經營,因此農業生産在全縣經濟之中,占有極重要地位,是典型的農業縣,素有"漁米之鄉"之稱。除了稻米外,尚有菠蘿、水柿、柑橘、小蕃茄、甜玉米、絲瓜、菱角、及山葵、竹荀、茶、花卉等作物,農特産十分豐富。
東部高山峻嶺,森林資源豐富,山脈可概分為三係:一為玉山係,二為玉山西山係,三為玉山南山係。河川方面,主要有八掌溪、樸子溪、北港溪、曾文溪等;此外尚有大堆溪、石龜溪、三迭溪、赤蘭溪等河川流貫境內,此外,曾文水庫蓄水區都在嘉義縣境內,因此,以"山高水長"稱嘉義縣,可謂名副其實。
嘉義縣開發較早,景物天成,境內名勝古跡甚多,如半天岩、奉天宮、梅山公園、北回歸綫標志,和阿裏山鐵公路周邊的吳鳳廟、水社寮、奮起湖、瑞峰、瑞裏、太平、太和、豐山、來吉、達娜伊𠔌、達邦、特富野、阿裏山、玉山等風景區;而極具湖光山色之美的曾文水庫;鄉土風情的船仔頭休閑藝術村、德興裏老厝;與漁村風光的東石、布袋小鎮,俱有風情,值得一遊。 |
|
蘭潭
蘭潭又名南潭,舊名紅毛埤,位於嘉義市東郊,自早即是嘉義地區的重要蓄水庫之一。該潭占地2平方公裏,潭面寬廣,碧波千頃,四周丘陵環擁,風光怡人,尤以月夜最為迷人,故素有“蘭潭泛月”之美譽,為嘉義八景之一。
蘭潭沿岸建有環湖公路,其入口處甚多,如自小雅路進入,首先可見樓高3層的三信觀賞樓,循梯登頂,不僅蘭潭一覽無遺,嘉義市區風光亦歷歷在目。蘭潭畔的蘭潭健行步道,近年已成為嘉義地區最大衆化的健行路綫,步道全程為黃土小徑,入出口均有指標,步道沿途主要景點為新樂園,園內設有花園、鞦韆、溜滑梯、籃球場和映象桃源等,映象桃源為一繁花簇擁的花園休息區,遊人可於此野餐或在茅、竹搭建的映象亭內泡茶、小息,皆十分愜意。晨昏旅遊蘭潭最是適宜,除可感受蘭潭氤氳之美外,沿着環潭公路步行90分鐘來趟環潭巡禮,從不同的角度觀賞蘭潭,更能盡得其美。
蘭潭四季皆美,夏秋或雨季,頗有大湖水鄉之態;而寒鼕時薄霧迷蒙,仿若縹緲仙鄉,不論潭畔賞景或臨水垂釣,皆怡然自得。
九華山地藏庵
九華山地藏庵舊稱北獄殿,位於嘉義市民權路上,主祀地藏王菩薩,為早期先民墾荒的重要信仰中心。於清康熙36年(1697年)擇嘉義北門之地建廟,300年來,寺廟歷經多次修葺,香火十分鼎盛。
北獄殿樓高7層,總高135公尺,為全省廟身最高之廟宇,其占地約2000坪,除一樓(即地下室)奉祀各殿閆君爺、什傢將、註生娘娘等衆神外,其餘樓層依序為地藏王菩薩本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彌陀殿、藥師殿、大願殿,廟宇莊嚴,金碧輝煌。一樓梁棟上挂有菩薩記載人間善惡的大算盤,古色古香,而於廟頂且可俯瞰嘉義市,展望極佳。此外,廟埕上有一昭忠祠,為供奉羲民公的廟堂。
歷年的元宵節,地藏庵以舉辦閹雞大賽作為慶祝活動,比賽內容是以所飼養的閹雞體形最大者為優勝,常吸引無數民衆前往參觀,現今已是嘉義市著名的宗教觀光勝地。
嘉義公園
嘉義公園位於嘉義市區的東側,公園內林木蒼翠,嘉義新八景的公園雨麡,即指園中美景。
園內建有兒童遊戲區、溜冰場等,以及國寶級的阿裏山森林鐵道老火車頭,並保留清乾隆皇帝御筆所題之詩文-福康安生祠碑,以及嘉義古城遺跡太保樓等古跡。
地址: 嘉義市東區東川裏山仔頂249號之1 |
|
航空
由臺北鬆山、花蓮、馬公、金門等地機場,均有班機直飛嘉義水上機場。
鐵路
縱貫綫鐵路經過嘉義市中心,境內雖衹有嘉義一站,但各級列車均有停靠,車次多且便利。
公路
從臺灣西部各主要鄉鎮都有臺汽客運、統聯客運通達嘉義市,嘉義縣境各鄉鎮亦都有嘉義縣營公車及嘉義客運聯絡嘉義市區。嘉義市公車(縣營公車)以火車站及周邊為中心,發往嘉義市、縣各地,林森西路、中山路上亦有多綫公車行駛;嘉義客運以中山路為大本營,駛往雲林及嘉義西部平原、濱海各鄉鎮。 |
|
鞦韆賽會
每逢閨月年的農歷3月6日玄天上帝誕辰,光路社區的武當山北極玄天上帝廟,便會舉辦一項全省獨一無二,且已延續300餘年的“蕩鞦韆”比賽。
蕩鞦韆是一項流傳已久的民俗活動,據說係春秋戰國時由北方的山戎傳入,盛行於漢朝,在嘉義成為活動盛會,則有一段典故:清康熙年間,嘉義湖仔內下路頭地區瘟疫不斷,當時有一村民自故鄉福建玄天上帝廟請來分靈,建廟奉祀,村民們紛紛嚮北極星化身的玄天上帝祈求化災止厄,瘟害果真就此消失。居民為感謝玄天上帝,不僅在他生日時隆重祭祀,甚至煞費苦心思索助興節目以娛玄天上帝。某日有位舉人見其女興高采烈地蕩鞦韆,於是靈機一動,想到以舉行鞦韆賽會,讓大傢在敬神之餘,猶能更接近“天”,符合中國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藉升到高處,遙望神州故土級玄天上帝祖廟,以示不忘本的情懷。因此,開啓了光路裏300餘年的蕩鞦韆民俗活動。
為沿襲昔日原始的搭建方式,每回鞦韆賽會所搭設的鞦韆架皆采古法,即不用任何釘子,僅以竹子和藤條架設、捆綁。鞦韆架起的高度高達12公尺,相當於四層樓房,主架之外,還有橫幹支架,架成兩面八格,代表八卦無極之意;鞦韆板離地面約一丈高,因此要賽鞦韆,得先學會上單杠,否則夠不到鞦韆板,就不要提賽鞦韆了。鞦韆啓動時,須仰賴地面助手以竹竿推動,然後再由參賽者藉勢奮力擺蕩。
這項鞦韆盛會,約每5年舉行2次,每次總能吸引如潮的遊客前往參與盛會。比賽一般分團體與個人兩組,每組再以年齡區分,比賽不限時間,以蕩的高度决勝負,而比賽現場衹見鞦韆隨着加油聲,忽而上天,忽而墜地,一來一往的擺蕩,凝聚所有人的目光,蕩出一波波高潮,緊張熱鬧,現場感十足。
交趾陶
嘉義是臺灣交趾陶的發源地,因而有“交趾陶的故鄉”之稱,日人又稱之為“嘉義燒”。交趾陶為一種低溫多彩釉,是融合了軟陶與廣窯的一種陶藝,且包容了捏塑、繪畫、燒陶等技藝及宗教文化的民俗工藝,堪稱民間藝術的國寶。
據考證,交趾陶發源於兩廣福建一帶,清時隨移民傳入臺灣。臺灣的交趾陶主要作為廟宇或傳統建築中的裝飾,多飾於廟宇建築的屋頂、墻壁上的水車堵、身堵、墀頭,而題材多半以教化人心的忠孝節義及吉祥獻瑞等為主,其人物的身段、服飾則深受地方戲麯及歌仔戲的影響,不論人物或鳥獸、花卉的造型、用色,皆十分鮮豔生動而活潑,其特色在於晶亮豔麗的寶石釉彩,呈現多元豐富的民俗風格。
而在傳入臺灣的150年間,由於交趾陶的製作技巧難度高,因此習得此藝的匠師寥寥可數,其中以尊為“葉王”的葉麟趾,為臺灣交趾陶的開山宗師。其作品還曾在世界博覽會中引起藝壇的震驚,被譽為臺灣絶技,後世尊為“臺灣交趾陶之父”,其作品散見於嘉南一帶各大廟宇,如今僅剩臺南學甲“慈濟宮”、佳裏“震興宮”及嘉義“城隍廟”等地保留較完整;其作品造型豐富、沉逸古拙,尤以人物栩栩如生,用色沉斂穩健,並獨創胭脂紅、翠緑顔色的釉料,後世更有“葉王交趾燒”之封譽。
同樣是寺廟裝飾要角的剪粘,主要飾於廟頂,常與交趾陶互為搭配。
近年來,本土意識覺醒,臺灣民俗傳統工藝日漸復興,交趾陶藝術再度受到重視,這項失落的民間工藝獲得重生。 |
|
嘉義市古名“諸羅山”,其名由來有二: 一為“番語”社名之譯音,荷蘭人稱之為Tirosen社,音近諸羅山社,一為取其東方“諸山羅列”之意。亦名桃城,以其古城形如桃而名,桃之尾尖,在今中央七彩噴水一帶,市民慣稱桃仔尾。
明永歷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人,建立臺灣政權,設一府二縣,即承天府與天興、萬年兩縣,以新港溪(今之????水溪)為二縣分界,嘉義隸屬天興縣。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對臺灣實施統治,康熙二十三年設臺灣府統三縣,即分明鄭時代的萬年縣為臺灣、鳳山兩縣,改天興縣為諸羅縣,縣署設於佳裏興(今之臺南縣佳裏鎮),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縣治自佳裏興遷移諸羅山,即今嘉義市。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反清,圍攻諸羅城十月,城內人民協助清軍有功,清政府本着“嘉其死守城池之忠義”的宗旨,翌年十一月初三日下詔,改稱“諸羅”為“嘉義”。光緒十一年,臺灣奉準正式建省,十三年,分全臺為三府一直隸州十一縣三廳,嘉義縣屬於臺灣府,縣治仍設於嘉義。
1920年,隸臺南州於嘉義郡之下,開始實施地方自治,嘉義正式成為自治團體的嘉義街,1930年,嘉義街改升為市。
1945年,臺灣光復,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直隸省政府。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嘉義市改為縣轄市。1982年7月1日,嘉義市恢復為省轄市。
1945年10月臺灣正式歸還。國民黨政府接管臺灣,考慮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將日本統治時期的五州三廳,改為八縣,並將日本統治時期的11市改為9省轄市、2縣轄市。其中:嘉義市管轄區域:東為新東區紅毛埤,位於東經120°30′20″;西為新北區竹子腳,位於東經120°23′7″;南為新南區下路口,位於北緯23°26′40″;北為新北區後湖,位於北緯23°25′18″。本市四周東與竹崎、番路二鄉為鄰,西接太保鄉,南與水上鄉毗連,北與民雄鄉為界。面積為55.9317平方千米,人口75224人。管轄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八奬、竹園、北鎮、東山等8區。市政府設於嘉義市。
1950年臺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其中臺南縣合嘉義市,分為臺南、嘉義、雲林三縣。嘉義縣轄嘉義市及嘉義、東石二區,計1市(6區)16鄉鎮,494123人,面積1951.3945平方千米。縣政府設於嘉義市。
1982年6月24日,嘉義縣嘉義市改製為省轄市。 |
|
嘉義市 嘉義鎮 |
|
臺灣 | 人物 | 名人 | 臺灣省 | 旅遊 | 地理 | 景點 | 中國 | 少數民族 | 彰化 | 地名 | 行政區域 | 臺灣地區 | 地形 | 丘陵 | 更多結果... |
|
|
|
|
西區 | 東區 | |
曾文水庫 | 豐山風景區 | 阿裏山森林遊樂區 | 蘭潭 | 瑞峰風景區 | 吳鳳廟 | 梅山公園 | 竹崎公園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