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重庆 > 綦江县
显示地图
目录
概况 Qijiang County
  邮编:401420 代码:500222 区号:023 拼音:Qí Jiāng Xiàn 英译:Qijiang County
  
    綦江县为重庆市辖县,位于重庆市南部,北纬28°27′-29°11′、东经106°23′-106°55′-106°55′。东连万盛区,南接贵州的桐梓县和习水县,西临江津区,北靠巴南区,东北与南川区接壤。县境东西宽48千米,南北长82千米,总面积2178.5平方千米。总人口95万人(2006年末),其中城镇人口29.2万人。
    全县辖3个街道、17个镇:古南街道、文龙街道、三江街道、石角镇、东溪镇、赶水镇、打通镇、石壕镇、永新镇、三角镇、隆盛镇、郭扶镇、篆塘镇、丁山镇、安稳镇、扶欢镇、永城镇、新盛镇、中峰镇、横山镇,50个居委会、314个行政村,2639个村民小组。县政府驻中山路。
  
    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67.6%,丘陵占 32.4%。境内最高海拔1814米,为石壕镇万隆花坝;最低海拔188米,为永新镇升平木瓜溪口。全县平均海拔920米。县城海拔254.8米。綦江河纵贯南北,有蒲河、清溪河等支流汇入。
    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年均降水量1071毫米,年均气温18.8℃。有煤炭、铁矿、石灰岩、天然气、石英砂等矿产资源。林地112.5万亩,占幅员面积的34.5%,其中森林面积87万亩,森林覆盖率25.9%。全国商品粮基地。
    渝黔、三南铁路,国道210线、省道303线,渝湛、綦万高速路过境,有火车站点6个、高速公路出入口6个。有古剑山、丁山湖、白云观、古树化石群等自然景点20余处,有傣族生殖图腾、石壕红军烈士墓(省级保护文物)、韩国临时政府遗址和全国农民版画之乡等人文景观10余处。
行政区划
  綦(qi)江县全县辖石角镇、东溪镇、赶水镇、打通镇、石壕镇、永新镇、三角镇、隆盛镇、郭扶镇、篆塘镇、丁山镇、安稳镇、扶欢镇、永城镇、新盛镇、中峰镇、横山镇等17个镇和古南、三江、文龙等3个街道。
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14.5%;人均生产总值实现14985元,同比增长21%。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0.3亿元,同比增长53.5%;辖区内财政总收入实现15.4亿元,同比增长44.9%;全县总财力实现20.4亿元,净增6.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5亿元,同比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3亿元,同比增长24%。农业总产值完成32.6亿元,同比增长11%。工业总产值完成136.8亿元,同比增长28%。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38.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520元,同比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0元,同比增长16%。
  地理结构
  綦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东连万盛,南接贵州的桐梓和习水,西临江津,北靠巴南,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素有“重庆南大门”、“西部齿轮城”、“中国农民版画之乡”之称。全县辖17个镇3个街道,314个村,50个居委会,2639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95万,其中城镇人口29.2万。綦江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920米,最高海拔1814米,为石壕镇万隆花坝。最低海拔188米,为永新镇升平木瓜溪口。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
交通
  綦江道路交通便捷。距重庆市主城区仅半小时车程,两条铁路(渝黔、三南)、两条国(省)道(210线、303线)、两条高速路(渝湛、綦万)纵横交错,有火车站点6个、高速公路出入口6个,是通往贵州、云南、湖南、广东、上海的重要陆上通道,也是渝南及黔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綦江县铁路、公路、水上运输兼备。川黔铁路、渝黔210国道纵贯南北,与三(江)南(川)铁路、渝湘303省道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全县汽车通车里程3046公里,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境内铁路总里程135公里,设16个火车站。綦江河已经渠道化,水上通航河道210公里,綦江河水上运输直通长江口岸。綦江河开发已列为交通部重点开发项目。建成的渝黔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境内长72.5公里,设有綦江,雷神店,东溪,安稳等出入口。綦江至万盛高速公路,全长33.8公里,在县城与渝黔高速(210国道)公路相接,境内长26.2公里。渝黔高速铁路也将于明年动工开建, 初步规划在綦江境内设置綦江火车站、赶水火车站,估算总里程67公里,总投资70亿元。届时只需要13分钟就连通綦江与主城。
工业
  綦江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强县扎实推进,县域工业有松藻煤电有限公司、重庆四钢钢业有限公司、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重庆科华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大中型企业。基本形成机械、能源、冶金、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綦江齿轮、“老四川”牛肉干、川江毛线、綦江猪鬃等名优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在杂交水稻上,綦江扶欢镇是我市水稻制种基地,至今已有30年的制种历史。
环境
  【区域】 綦江县位于重庆市南部,介于北纬28°27′-29°11′、东经106°23′-106°55′-106°55′之间,东邻万盛区,南接贵州省习水、桐梓两县,西连江津区,北靠巴南区,东北与南川区接壤。县境东西宽48公里,南北长82公里,幅员面积2178.5平方公里。
  【地貌】 綦江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华蓥山帚状山脉向南倾没、大娄山脉向北延伸之间,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67.6%,丘陵占32.4%。境内最高海拔1814米,为石壕镇万隆花坝;最低海拔188米,为永新镇升平木瓜溪口。全县平均海拔920米。县城古南镇海拔254.8米。
  【水文】 境内溪河纵横,水系发达。綦江河系境内第一大河流,为长江一级支流,全长231.3公里,发源于贵州省桐梓县花坝火盆洞,自南向北于江津区江口注入长江。綦江县赶水镇以上上游流域面积2943.4平方公里,赶水以下至綦江县城中游流域面积1737.4平方公里。中游河段长59.9公里,宽6O-100米,落差71米,坡降0.3‰,多年平均流量83.9立方米/秒。大小支流30多条,依次注入綦江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洋渡河(322.5平方公里)。藻渡河(1207平方公里)、扶欢河(134.2平方公里)、郭扶河(116.9平方公里)、蒲河(834.7平方公里)、三角河(194.1平方公里)、清溪河(489.6平方公里)。
  【气候】 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副热带东亚季风特点。气候表现为冬暖、春早、夏热、秋阴,云多日照少,雨量充沛,温、光、水地域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8.8℃,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年均无霜期344天。
  【区位】 綦江北倚重庆,南接贵州,是重庆联系贵州、云南、湖南、广东、广西、上海的重要通道,也是渝南及黔北毗邻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素有“重庆南大门”之称。渝黔高速公路建成后,綦江县城至重庆市区只需40分钟,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自然资源
  【 概 况 】 綦江资源储量丰富。煤炭已探明储量10亿吨,年产近500万吨,可开采200多年。铁矿储量近1亿吨,石灰岩储量4460亿立方米,水能可开发量10.5万千瓦,天然气、石英砂等储量也很大。林地112.5万亩,占幅员面积的34.5%,其中森林面积87万亩,森林覆盖率25.9%。有古剑山、丁山湖、白云观、古树化石群等自然景点20余处,有全国罕见的傣族生殖图腾、红军烈士墓、韩国临时政府遗址和全国农民版画之乡等人文景观10余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土地资源】 1994年綦江县土地资源详查表明,全县土地面积为3280385亩。耕地面积1351244亩,林地面积955262亩,水域面积66451亩,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15513亩。土壤分水稻上、紫色土、黄壤、石灰岩、潮上、黄棕壤、山地草甸上七个立类,以水稻土和紫色土为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57.3%和36.3%。
   【水资源】 县境多年平均径流量18.49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0.65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31.5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5.7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8.15万千瓦。
   【矿产资源】 县境内矿产资源有煤、铁、铜、硫磺、石英、矾、天然气、大理石、方解石、石膏、石灰岩、页岩、绿豆岩、卤盐等。煤矿地质储量15亿吨以上,可开采量11.5亿吨,为无烟煤种。綦江是全国百名重点产煤大县,每年产煤近400万吨。铁矿储量2亿吨以上,以赤铁矿、菱铁矿为主。
   【植物资源】 县境内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薯类为大家,其次是豆类等小杂粮。县内经济作物有桑、果、茶、据子、木瓜、红梅、银花、吴英、杜仲、黄柏等110多个长经品种,有油菜、花生、烟叶、海椒、西瓜、甘蔗等450多个短经品种。林木以松、杉、柏为主,其次是格木、枝树、油桐、青杨、洋槐、竹类等。珍贵林木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润楠、银杏、楠木等。
历史沿革
  境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秦、汉、晋至南朝为巴郡江州县地,西魏、北周为七门郡江阴县地,隋朝为渝州(后改巴郡)江津县地。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江津县地置南州,并置隆阳县,州、县治均在今古南镇。唐先天元年(712年),改隆阳名为南川(今綦江)。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废南州为南川县。熙宁七年(1070年),熊本平木斗之乱,于铜佛坝(今赶水镇对岸)置南平军,南川属之。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撤销南平军,改南川县为南平綦江长官司。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玉珍建大夏国,改南平綦江长官司为綦江县
  民国时期,綦江先后为重庆蜀军府、重庆镇抚府、川东道、川军、黔军、川东边防军、川黔边防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四川省第三行政督查区所辖。
  1949年11月27日,綦江县解放。属川东行政区璧山专区(后改江津专区)。
  1958年11月,划归重庆市管辖。
  1997年,綦江县面积2182平方千米,人口93.5万。辖古南、三江、石角、东溪、赶水、打通、石壕、永新、三角、隆盛、郭扶、篆塘、盖石、镇紫、丁山、土台、安稳、扶欢、蒲河、永城、乐兴、新盛、中峰23个镇;万兴、古剑、三会、紫荆、横山、莲石、高庙、高青、羊角、大罗10个乡。县政府驻古南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962813人,其中:古南镇134162人、三江镇22251人、石角镇56922人、东溪镇66255人、赶水镇60009人、打通镇23546人、石壕镇37223人、永新镇49944人、三角镇36240人、隆盛镇28391人、郭扶镇28262人、篆塘镇 22195人、盖石镇9333人、镇紫镇15345人、丁山镇10794人、土台镇17628人、安稳镇17601人、扶欢镇34249人、蒲河镇 17326人、永城镇17255人、乐兴镇13899人、新盛镇20419人、中峰镇17326人、万兴乡18448人、古剑乡12405人、三会乡 12243人、紫荆乡11492人、横山乡14487人、莲石乡10132人、高庙乡11793人、高青乡9252人、羊角乡9998人、大罗乡7945 人、桥河工矿区虚拟镇11507人、三江工矿区虚拟镇22106人、打通工矿区虚拟镇40613人、松藻工矿区虚拟镇13817人。
  2001年,全县进行了乡镇建制调整。调整后,全县辖19个镇,48个居,314个村,3571个社。
  綦江境内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众多的风景名胜中,有地势险峻、雄奇壮观的"白云观";有幽雅别致、气候宜人的重庆十二小景之一的"古剑名山";有苍翠气爽的避暑胜地"丁山湖"、"天山台";有重庆市仅见、全国少有的反映巴渝古文化的生殖图腾;有巧夺天工,佛佗众多的"石门寺"石刻;有浪漫刺激的"西南第一漂",有享誉远近、古色古香的东溪"明清一条街"。众多的风景名胜与江津四面山、万盛石林等风景点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带,吸引四方游客。
  东溪镇:政府驻地东溪。将原镇紫镇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东溪镇管辖。面积153.74平方千米,总人口816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600人,辖49个村委会,9个居委会。
    永新镇:政府驻地永新场。将原三会乡、紫荆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新镇管辖。面积231平方千米,总人口7409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60人,辖5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打通镇:政府驻地打通垭。将原大罗乡和土台镇的张家村、李家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打通镇管辖。面积117.67平方千米,总人口706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750人,辖2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石角镇:政府驻地石角场。将原蒲河镇的桃花村、龙岗村、长岗村、崇民村、龙洞村、下湾村、石合村、河边村8个村和蒲河居1个居委会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石角镇管辖。面积158.02平方千米,总人口685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50人,辖49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
    三江镇:政府驻地三江。将原古剑乡和古南镇的下铺村、金桥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三江镇管辖。面积103.6平方千米,总人口5670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200人。辖33个村委会,16个居委会。
    三角镇:政府驻地三角塘。将原乐兴镇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三角镇管辖。面积106平方千米,总人口5012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70人,辖38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
    郭扶镇:政府驻地郭扶场。将原高庙乡、高青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郭扶镇管辖。面积157平方千米,总人口4929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50人,辖4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隆盛镇:政府驻地龙盛场。将原莲石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隆盛镇管辖。面积130平方千米,总人口3849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10人,辖3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扶欢镇:政府驻地扶欢场。将原盖石镇的插旗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扶欢镇管辖。面积63.78平方千米,总人口3423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80人,辖1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篆塘镇:政府驻地篆塘角。将原盖石镇的渡沙、联合、解放、白坪、文胜、白泉等6个村和盖实居委会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篆塘镇管辖。面积70.22平方千米,总人口3151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50人,辖24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
    永城镇:政府驻地永城。将原蒲河镇的新桥、后山、温泉、黄沙等4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城镇管辖。面积61.98平方千米,总人口232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40人,辖1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安稳镇:政府驻地安稳场。将原羊角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安稳镇管辖。面积98平方千米,总人口4142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500人,辖18个村委会。
    四、新设横山镇:政府驻地回龙场。管辖原横山乡所属行政区域。面积45平方千米,总人口15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10人,辖14个村委会。
  
    2002年,綦江县辖19个镇,50个居委会、314个村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94.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80万人。
    2005年,全县辖19个镇:古南镇、三江镇、石角镇、东溪镇、赶水镇、打通镇、石壕镇、永新镇、三角镇、隆盛镇、郭扶镇、篆塘镇、丁山镇、安稳镇、扶欢镇、永城镇、新盛镇、中峰镇、横山镇。
旅游
  区域旅游资源分布特点为:以210国道(綦江河岸)为轴,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相对分散,局部集中,距离不远,耗时不少,对外、对内道路交通现状级别较低,南端区域、北端区域的景观组合分别配置相对较好,各具组合优势。
  綦江县旅游资源在县域内总体分布较分散,以渝黔高速公路(210国道)为轴线,南北两端却又相对集中。北端以县城为中心,东为天台山、瀛山白云观组团,西为古剑山、长田林海、中峰生殖文化、清溪河组团。南端以东溪为主节点,东为赶水牛舌口组团,南为石壕溶洞、花坝组团,西为丁山湖组团。
英文解释
  1. n.:  Qijiang County
近义词
綦江
相关词
重庆电视台有线广播媒体地理行政区划
包含词
綦江县中医院中共綦江县委綦江县人民医院
綦江县南州中学綦江县登瀛学校綦江县南州宾馆
綦江县人民政府綦江县渝光学校綦江县盐务管理局
綦江县赶水镇中学綦江县精神病医院綦江县茧丝绸公司
綦江县哮喘病医院綦江县卫生防疫站綦江县东溪镇初级中学
綦江县人民政府宾馆綦江县东溪镇中心卫生院綦江县肿瘤康复医院
綦江县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开发服务部
分类详情
张开永城镇张开三角镇张开横山镇张开三江街道张开石角镇
张开古南镇张开隆盛镇张开三江镇张开东溪镇张开打通镇
张开石壕镇张开永新镇张开篆塘镇张开新盛镇张开中峰镇
张开古南街道张开赶水镇张开郭扶镇张开丁山镇张开安稳镇
张开扶欢镇文龙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