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重慶 > 武隆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Wulong County
  郵編:408500 代碼:500232 區號:023
  拼音:Wǔ Lóng Xiàn 英譯:Wulong County
  
    武隆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部,東經107°13'-108°05',北緯29°02'-29°40'之間。東鄰彭水縣,南接貴州省道真縣,西靠南川區、涪陵區,北與豐都縣相連。東西長82.7千米,南北寬75千米,總面積2901.3平方千米。總人口40.84萬人(2007年末),其中農業人口35.24萬人。
    全縣轄12個鎮、14個鄉(包括4個民族鄉):巷口鎮、火爐鎮、白馬鎮、鴨江鎮、長壩鎮、江口鎮、平橋鎮、羊角鎮、仙女山鎮、桐梓鎮、土坎鎮、和順鎮、鳳來鄉、廟埡鄉、石橋苗族土傢族鄉、雙河鄉、黃鶯鄉、滄溝鄉、文復苗族土傢族鄉、土地鄉、白雲鄉、後坪苗族土傢族鄉、浩口苗族仡佬族鄉、接竜鄉、趙家乡、鐵礦鄉。縣政府駐巷口鎮芙蓉中路9號。
  
    地處烏江下遊,武陵山與大婁山結合部。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形以山地為主,也有丘陵、高地,海拔160-2033米。有烏江、芙蓉江、大溪河、木棕河等河流。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立體氣候十分明顯,年均降水量1 000毫米,年均氣溫15~18℃。
    礦産資源豐富有鐵礦、煤礦、黑、白大理石、石灰岩礦、泥岩、砂岩、鉀岩礦、重晶石、硫鐵礦。319(川湘)國道過境,烏江通航。旅遊景點有仙女山森林公園、芙蓉江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天坑三礄國傢AAAA級旅遊區、竜水峽地縫、芙蓉湖景區。
武隆概況
  武隆,地處重慶市東南邊緣,烏江下遊,武陵山與大婁山結合部,位於東經107°13'-108°05',北緯29°02'—29°40'之間,東西長82.7公裏,南北寬75公裏,全縣幅員面積2901.3平方公裏,其中耕地44.5萬畝,縣城建成區5.1平方公裏。東鄰彭水,南接貴州省道真縣,西靠南川、涪陵,北與豐都相連,距重慶市區170公裏,處於重慶“一圈兩翼”的交匯點,自古有“渝黔門屏”之稱,是千裏烏江一顆璀璨的明珠。現轄26個鄉鎮,40.84萬人,縣城所在地為巷口鎮。
  武隆設治,始於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據《寰宇記》載:“以邑界武竜山為名”。《明一統志》載:今核桃鄉內,一山“逶迤如竜,下有空洞,即武隆山也”。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因與廣西省一縣同名,故改“竜”為“隆”,寓興旺發達之意,更名武隆縣,相沿至今。
歷史
  武隆歷史悠久。
  史前
  1982年7月27日,在江口鎮蔡傢村????店咀,發掘出一件用青砂石磨製成的石斧(長15.5cm,寬9cm,呈橢圓條形,上端有一處帶凹斜形的地方,便於大拇指使力),經鑒定屬新石器時代石斧,距今約5000年左右,這證明早在5000年前,武隆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就已有人類活動。
  古代
  春秋時武隆為巴國地,戰國時屬楚國黔中地,秦時屬秦黔中郡,漢代屬巴郡管轄。蜀漢時期,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在今縣境鴨江地置漢平縣,隸屬涪陵郡(今彭水)。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分涪陵縣置武竜縣,治地在土坎鄉,隸屬涪州。明洪武十三年,改武竜縣為武隆縣仍隸涪州。清康熙七年(公元1913年)並入涪州,設武隆巡檢司,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改武隆巡檢司為分州。
  近代
  民國2年(1913年)2月,涪州改為涪陵縣,武隆分州稱武隆分縣。民國31年(公元1942年)7月1日由涪陵分出第五區,建立武隆設製局,隸屬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區,34年(公元1945年)1月,武隆設製局升格為縣,隸屬未變。
  現代
  1949年12月5日武隆縣人民政府成立,駐巷口鎮,隸川東涪陵區行政專員公署。
  1997年重慶直轄後,武隆縣由重慶市直管。
地理
  武隆縣屬渝東南邊緣大婁山脈褶皺帶,多深丘、河𠔌中,以山地為主。自然概貌為八分山,分半地,半分水。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東山菁、白馬山、彈子山由北嚮南近似平行排列橫穿全境,分割組成桐梓、木根、雙河、鐵礦、白雲高地。因婁山褶皺背斜寬廣而開闊,為寒武係石灰岩構成,在長期的地質作用過程中,背斜被深刻溶蝕。烏江由東嚮西從中部橫斷全境。烏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屬武陵山係,烏江南面的白馬山、彈子山屬大婁山係。木棕河、芙蓉江、長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兩翼匯入烏江。由於深度溶蝕形成的深切槽𠔌交錯出現,構成全縣崇山峻嶺,崗巒陡險,溝𠔌縱橫,伏流交錯,溶洞四伏。最高仙女山,主峰磨槽灣海拔2033米,最低大溪河口海拔160米,一般相對高度都在700米至1000之間。烏江是該縣唯一通航河道,流經十六個鄉鎮,東起木棕河,西至大溪河,行程80公裏;兩岸河𠔌狹窄,江水奔馳於懸崖峭壁間,重巒疊嶂,山峰重入雲,江出一綫,氣勢雄偉,航道多峽口險灘,,尤以羊角磧五裏灘蓍稱。全縣除高山和河𠔌有少而小的平壩外,絶大多數為坡地梯土。土壤多屬黃壤、黃棕壤,其次紫色土。自然條件較差。氣候溫濕,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18℃,年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5℃,最高41.7℃,無霜期240天至285天。年降水量1000~1200㎜,四至六月降水量占39%,主要災害有冰雹、山洪、大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區,每年約有五個月的多雨季節,雨霧蒙蒙,日照少,氣溫低,霜期長,秋風冷露對農作物生長影響較大;在600米以下的地區,易遭旱災。山上山下溫差10度左右,立體氣候較顯著。
  在遼闊的山區,資源豐富。以鬆、杉、柏為主,森林面積約66萬多畝;已采礦藏主要有煤、鐵、硫鐵礦、鋁礦;經濟作物和經濟林木有油桐、捲子、生漆、茶葉、黃連、苎麻、杜仲、烤煙等數十種,有的品種已被列入全國和市裏的基地。水産資源豐富,除提蓄引灌外,攔河築壩修建水電站,目前境內有大、中、小水電站100多個,在高山,為虎、豹、馬豹、猴、野豬等野生動物棲息之地。經專傢考察發現,在武隆縣白馬山原始森林區有小熊貓、靈貓、林麝、銀杉、真楠、大鯢等國內外珍稀動物。武隆縣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以其秀美的山川、神奇的溶洞、幽靜的大峽𠔌,古老的原始森林、獨特的南國草原著稱於世,武隆正以“夢幻武隆”品牌嚮國內外推出武隆旅遊。
特産
  武隆特産主要有羊角豆腐幹、羊角老醋、武隆王吂牛肉幹、土坎晶絲苕粉、仙女山大腳菌、幹筍、老臘肉、鴨江老鹹菜、武隆厥粑、蕨精粉等
資源優勢
  武隆縣羊角豆幹聞名於世;水能、風能資源豐富,各種礦産資源如煤礦、重晶石等儲量較大,尤其是鋁土礦開發潛力巨大,為重慶氧化鋁、電解鋁、鋁材工業的最重要原料支撐之一。
  武隆森林覆蓋率47%,天然草場174萬畝,旅遊資源極為豐富:芙蓉江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仙女山國傢森林公園、武隆岩溶地質公園(含仙女山、天生三橋地質公園園區和芙蓉洞、芙蓉江地質公園園區)、千裏烏江畫廊、竜水峽地縫、黃泊渡、白馬山;武隆南方喀斯特已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六處,重慶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産;人文景觀主要有唐代齊國公長孫無忌墓(衣冠塚)、李進士故裏大型摩崖石刻、西漢時代的漢墓群、賀竜將軍戍守屯兵的貴址、經國亭等。
  旅遊資源:重點開發打造了仙女山、芙蓉江、天坑三礄、竜水峽地縫、芙蓉湖景區,創建了芙蓉江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芙蓉洞和天坑三礄國傢AAAA級旅遊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區以及國傢地質公園,芙蓉洞、天坑三礄和箐口天坑被國傢正式納入2006年世界自然遺産申報名錄。
  水能資源:全縣有大小河流50多條,水能理論藴藏量240萬千瓦,可開發量為190萬千瓦,建成了裝機30萬千瓦的江口電站,裝機60萬千瓦的烏江銀盤電站已啓動建設,是全市水力資源最為豐富的縣之一。
  礦産資源:全縣已探明礦産22個品種,其中煤礦儲量達4000萬噸,品位96.6%的大理石出露面積約43平方公裏,重晶石儲量300萬噸,鋁土礦遠景儲量1億噸以上,已建成了年産15萬噸的氧化鋁廠一期工程。
  動植物資源:植物主要有喬木、灌木147種,珍稀樹種有銀杉、水杉、珙桐等。野生動物有181種,屬國傢一、二、三級保護的珍稀禽獸有虎、雲豹、金錢豹、金貓、大靈貓、小熊貓、黔金絲猴、蜂猴、獼猴、毛冠鹿、羚羊、長尾雉、銀雉、白腹錦雞等。
行政區劃
  武隆縣轄12個鎮、14個鄉:巷口鎮、火爐鎮、白馬鎮、鴨江鎮、長壩鎮、江口鎮、平橋鎮、羊角鎮、仙女山鎮、桐梓鎮、土坎鎮、和順鎮、鳳來鄉、廟埡鄉、石橋鄉、雙河鄉、黃鶯鄉、滄溝鄉、文復鄉、土地鄉、白雲鄉、後坪鄉、浩口鄉、接竜鄉、趙家乡、鐵礦鄉。其中,石橋鄉為苗族土傢族鄉,文復鄉為苗族土傢族鄉,後坪鄉為苗族土傢族鄉,浩口鄉為苗族仡佬族鄉。
  1998年11月27日,將土坎鎮朱傢嘴村(2.5平方千米,409人)劃歸碑埡鄉管轄;調整後的碑埡鄉共轄7個村,面積21.9平方千米,人口5790人(渝府[1998]201號)。
  1999年12月13日,中嘴鄉駐地由中嘴場遷至棉花村的棉花壩(渝府[1999]201號)。1999年12月13日,碑埡鄉駐地由碑埡遷至朱傢嘴村的趕磧(渝府[1999]203號)。
  2000年,武隆縣轄巷口、桐梓、火爐、江口、羊角、土坎、白馬、長壩、鴨江、平橋10個鎮;後坪、魚子、接竜、土地、白果、核桃、泡溝、石橋、賈角山、浩口、文復、黃草、中嘴、黃鶯、竜洞、車盤、碑埡、木根、雙河、白雲、鐵礦、東山、趙傢、鳳來、廟埡、和順、興順、竜壩、石峰、天星、廣楊、蒲板、青吉、茶園、送月、中溪36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97697人,其中:巷口鎮 38145人、桐梓鎮 12183人、火爐鎮 12067人、江口鎮 14520人、羊角鎮 13527人、土坎鎮 10655人、長壩鎮 16011人、白馬鎮 22107人、鴨江鎮 14556人、平橋鎮 12581人、中嘴鄉 7464人、黃鶯鄉 4311人、竜洞鄉 6251人、車盤鄉 1701人、蒲板鄉 4240人、廣楊鄉 4441人、青吉鄉 6195人、後坪鄉 3256人、魚子鄉 3958人、接竜鄉 5777人、土地鄉 7511人、白果鄉 7048人、校桃鄉 4407人、滄溝鄉 9843人、竜壩鄉 8914人、萬峰鄉 8655人、石橋鄉 8124人、賈角山鄉 4722人、浩口鄉 4727人、文復鄉 6279人、黃草鄉 6121人、天星鄉 3060人、木根鄉 4920人、雙河鄉 6458人、碑埡鄉 6326人、趙家乡 5355人、白雲鄉 7463人、鐵礦鄉 4694人、東山鄉 2764人、茶園鄉 4050人、興順鄉 4643人、廟埡鄉 13453人、送月鄉 9023人、和順鄉 10582人、鳳來鄉 17768人、中村鄉 6841人。
  2002年4月30日,和順鄉駐地由彈子山場遷至沙子沱礦區所在地的沙子沱村(渝府[2002]51號)。
  2002年4月30日,撤銷白果鄉,並將巷口鎮的荊竹村、楊柳村、茶坪村、土坎鎮的四閤村、和順村,雙合鄉的仙女村共6個村劃出設立仙女山鎮。仙女山鎮管轄原白果鄉的行政區域和荊竹、楊柳、茶坪、四合、和順、仙女等6個村的行政區域,鎮政府駐地石梁子(渝府[2002]52號)。
  2002年,武隆縣轄11個鎮、35個鄉,21個居委會、427個村委會。年末戶籍總人口39.5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00萬人。
  2008年武隆縣轄11個鎮,15個鄉。2009年和順鄉改鄉為鎮,至此,武隆縣轄12個鎮,14個鄉。
  巷口鎮 巷口鎮是武隆縣城所在地,面積276.1平方千米,總人口6.2萬人,轄8個社區,21個村。
  白馬鎮 白馬鎮東距武隆縣城24千米,面積221.7平方千米,總人口2.8萬人。轄河街、正街、六方坪、新街4個社區,靈山、鐵佛、豹岩、車盤、板橋、東升、三溪、沙臺、魚光、楊柳10個村。
  江口鎮 江口鎮位於武隆縣東部,距縣城18千米,面積92.3平方千米,總人口1.4萬人。轄2個社區,8個村。
  鴨江鎮 鴨江鎮面積82.6平方千米,總人口1.6萬人。轄1個社區,12個村。
  平橋鎮 平橋鎮位於武隆縣西部,距縣城69千米,面積74平方千米,總人口1.9萬人。轄1個社區,烏楊、平勝、茅坪、高屋、紅隆、中村、南平、竜元8個村。
  長壩鎮 長壩鎮位於武隆縣西南部,面積47.8平方千米,總人口1.6萬人。轄1個社區,14個村。
  羊角鎮 羊角鎮位於武隆縣西部,距縣城14千米,面積110平方千米,總人口2萬人。轄1個社區,10個村。
  土坎鎮 土坎鎮位於縣城西北方,距縣城8千米,面積41.3平方千米,總人口1萬人。轄1個社區,5個村。
  火爐鎮 火爐鎮位於武隆縣城東北部,距縣城30千米,面積179.6平方千米,總人口3.2萬人。轄1個社區,14個村。
  桐梓鎮
  仙女山鎮 仙女山鎮面積177.9平方千米,總人口1.4萬人。
  黃鶯鄉 黃鶯鄉位於武隆縣南部,面積147平方千米,總人口1萬人。
  廟埡鄉 廟埡鄉位於武隆縣西部,距縣城100千米,總人口1.3萬人。轄5個村。
  和順鎮 和順鄉面積103.2平方千米,總人口1.5萬人。彈子、清水塘、沙子沱、青木、金坪、打蕨、周傢山、核桃坪、海蠃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沙子坨,海拔1130米。全鄉最高海拔1664米(寺院坪),最低海拔為大溪河入烏江口處164米。 。(2009年,和順鄉改鄉為鎮,成為武隆第12個鎮。)
  鳳來鄉 鳳來鄉距縣城80千米,面積52平方千米,總人口1.72萬人。轄6個村。
  趙家乡 趙家乡位於武隆縣西南部,面積60.2平方千米,總人口0.5萬人。轄2個村。
  白雲鄉 白雲鄉位於武隆縣西部,距縣城57千米,面積40.1平方千米,總人口0.75萬人。轄紅色、蓮池、紅雲、紅星4個村。
  鐵礦鄉 鐵礦鄉位於縣境西南,距縣城70千米,面積62.7平方千米。
  雙河鄉 雙河鄉位於武隆縣北部,距縣城47千米,面積227.8平方千米,總人口1.1萬人。轄1個社區,木根、新春、坨田、團興、石壩、蕎子、鐵爐、梅子8個村。
  石橋鄉
  文復鄉 文復鄉面積109.9平方千米,總人口0.9萬人。
  浩口鄉 浩口鄉位於武隆縣東南部,距縣城61千米,面積84.5平方千米,總人口0.64萬人。轄6個村。
  滄溝鄉 滄溝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45千米,面積73平方千米,總人口1萬人。轄5個村。
  後坪鄉 後坪鄉位於武隆縣的東北角,距縣城108千米,面積87.3平方千米,總人口0.7萬人。轄高坪、文鳳、中嶺、白石、雙聯、白鶴6個村。
  接竜鄉 接竜鄉位於武隆縣西北部,距縣城80千米,面積114.4平方千米,總人口0.55萬人。轄3個村。
  土地鄉
  2009年,石橋、文復、後坪、浩口四鄉被批準為民族鄉。其中,石橋鄉為苗族土傢族鄉,文復鄉為苗族土傢族鄉,後坪鄉為苗族土傢族鄉,浩口鄉為苗族仡佬族鄉。
現狀
  武隆交通便利,水陸交通幹綫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是重慶一小時經濟圈輻射渝東南和黔東北的重要交通、商貿樞紐。國傢一級幹綫渝懷鐵路與渝湘高速公路橫貫武隆全境,擁有國道319綫,省道203、303、904綫以及武隆到貴州道真、務川省際高等級公路。武隆港為重慶市重點港區,烏江航道可通航1000噸級船舶。規劃中的重慶三環高速路、南涪鐵路也經過武隆,仙女山旅遊機場正在穩步推進。武隆的森林覆蓋率47%高於重慶絶大多數區縣,資源豐富擁有原材料的保障,衆多的水能、風能保證充足的能源供應,更為重要的是,武隆具有獨到、濃厚、準確的城市經營意識,投資環境及區位在周邊各縣中非常突出。加上最近幾年大力發展新型環保工業及緑色農業等産業,武隆可持續發展潛力非常巨大。
  武隆不僅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而且是重慶各區縣對旅遊資源進行市場化開發最為成功的範例,率先提出了“芙蓉仙女 夢幻武隆”的旅遊形象宣傳語和旅遊標識。
  中國重慶武隆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是由國傢體育總局、國傢廣電總局和重慶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國內唯一的國際山地戶外體育運動A級賽事,是亞洲最具影響力、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戶外越野賽事,也是世界頂級山地戶外運動賽事。
  武隆的發展潛力巨大,武隆大發展指日可待!
旅遊資源
  1、芙蓉洞景區
  在洞穴群大小3000多個溶洞之中,芙蓉洞為衆洞之王。它發現於1993年,其後在1994、1996、2001、2002年,中、英、美、愛爾蘭、澳大利亞、德國等到中外地質專傢、探險傢聯合對其進行了深入科考。每一次,中外專傢無不被其豐富罕見、神秘莫測的景緻所折服。洞內幾乎包括所有洞穴沉積種類,且質地純淨,形態極其完美。洞中五絶“生命之源”、“珊瑚瑤池”、“巨幕飛瀑”、“石花之王”、“犬牙晶花池”,堪稱國內外岩溶洞穴中的極品景觀。享有“大地之父”美稱的五絶之首“生命之源”更有逼真再現生之奧妙,命運之偶然,天地輪回滄桑,成為武隆之山水稱奇天下的點晴之作。在1994年9月洛陽召開的中國穴研究會首次學術研討會上,被評為全國100傢洞穴之首。世界洞穴協會副廣度安迪先生題贈其為“世界上最好的瀏覽洞穴之一”。
  2、芙蓉江風景名勝區
  位於長江支流烏江左岸的芙蓉江下遊,面積152.8平方公裏。江水碧緑發藍,兩岸蒼勁樹根千姿百態,絲竹垂吊,緑樹倒映,高山翠峽,峭壁如削,偉峰石筍,急灘靜潭,珍稀動物空梭其間,是三峽庫區腹地又一大型峽𠔌生態旅遊風景名勝區,與巫山大寧河南北對峙,素有遊三峽,北觀大寧河,南遊芙蓉江之說。
  3、天生三橋風景名勝區 三座天生石拱橋---天竜橋、青竜橋、黑竜橋,均孕育在武隆洋水河大峽𠔌上。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平均高度達240餘米,寬度100米以上,三橋間距在800米之內,呈弧開串聯,形成了一峽呂三橋夾二坑的世界地質奇觀。其間的泉:一綫泉,泉從橋頂呈一條綫狀垂落至地面;霧泉,泉水從洞頂一小孔中噴出形成濃霧懸浮空中;珍珠泉,泉水從高100多米的橋油油頂附嚮地面,中散如珠,晶瑩剔透;三迭泉,一泉自石壁流出三迭“竜嘴”入溪;靈泉,由地面涌出,聲如琴奏。洞:仙人洞、竜泉洞、七十二岔洞、迷魂洞、在峽𠔌絶壁之間,洞洞相生,形態各異。坑:三橋間的天竜坑、青竜坑深度和直徑都在200米以上,氣勢雄偉,光彩秀麗。它們與橋相映成輝,組成了絢麗多彩的風景。
其他
  武隆郵編:408500,電話區號:023
英文解釋
  1. n.:  Wulong County
近義詞
武隆
相關詞
????業公司????務管理局地理重慶市行政村
包含詞
武隆縣醫院武隆縣竜都賓館武隆縣????務管理局
武隆縣衛生防疫站中共武隆縣委黨校武隆縣電大工作站
武隆縣騰達汽車行重慶市武隆縣楓林技能培訓學校武隆縣糧油貿易公司烏江賓館
重慶市武隆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分類詳情
張開羊角鎮張開浩口苗族仡佬族鄉張開浩口鄉張開白雲鄉張開石橋鄉
張開雙河鄉張開白馬鎮張開江口鎮張開平橋鎮張開和順鄉
張開長壩鎮張開和順鎮張開接竜鄉張開鐵礦鄉張開巷口鎮
張開火爐鎮張開鴨江鎮張開仙女山鎮張開桐梓鎮張開土坎鎮
張開鳳來鄉張開廟埡鄉張開石橋苗族土傢族鄉張開黃鶯鄉張開滄溝鄉
張開土地鄉張開後坪苗族土傢族鄉張開趙家乡張開文復鄉張開後坪鄉
文復苗族土傢族鄉
萬盛石林芙蓉洞武隆天生三橋風景區
黑山𠔌生態旅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