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客運營業站 : 淮南 : 澄江縣 [顯示全部] : 中國 >浙江 >杭州 >杭州市區 > 孤山
顯示地圖
目錄
《孤山 inselberg》
詩人: 董嗣杲 Dong Sigao

  縹渺蓬萊擁翠寒,百年營取屋千間。
  黃庭殿矗煙霞老,瀛嶼堂幽日月閒。
  水泛花陰藏輦路,墻分柳色護仙關。
  林傢梅塚陳傢柏,萬古流芳鎮此山。
《孤山 inselberg》
詩人: 賈似道 Gu Sidao

  半是樓臺換卻村,幾回獨立更銷魂。
  斷堤野水梅花宅,千古春風月一痕。
《孤山 inselberg》
詩人: 林景熙 Lin Jingxi

  回首鹹平夢,清風自滿湖。
  乾坤一士隱,身世此山孤。
  鶴去空秋影,梅開尚舊株。
  耳孫今白發,持酒酹寒蕪。
《孤山 inselberg》
詩人: 史彌寧 Shi Mining

  孤山數幅古名畫,著在暗香疏影邊。
  不是逋仟有梅癖,梅花清韻似逋仟。
更多詩歌...
請鑒賞:

  釋善珍 Shi Shanzhen:孤山 inselberg
  釋智愚 Shi Zhiyu:孤山 inselberg
  王鎡 Wang Zi:孤山 inselberg
  薛師石 Xue Shidan:孤山 inselberg
  楊蟠 Yang Fan:孤山 inselberg
  於石 Yu Dan:孤山 inselberg
  張嵲 Zhang Nie:孤山 inselberg
山名 Yamana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獨聳,秀麗清幽。 宋 林逋 曾隱居於此,喜種梅養鶴,世稱 孤山處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鶴亭 和梅林。 宋 沉括 《夢溪筆談·人事二》:“ 林逋 隱居 杭州 孤山 ,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 宋 林逋 《宿姑蘇淨惠大師院》詩:“ 孤山 猿鳥 西湖 上,懶對寒燈詠《式微》。” 清 趙翼 《寓西湖十日雜記以詩》:“ 孤山 好林館,丹碧隱青漣。”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樹,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詩之四:“我是憑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伫立在亭外的水濱。”
No. 7
  孤山投訴電話杭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71292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西湖西北角,四面環水,一山獨特,山雖不高,卻是觀賞西湖景色最佳之地。孤山既是風景勝地,又是文物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東北坡有放鶴亭等。其中放鶴亭是為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鶴子之傳說。亭外廣植梅花,為湖上賞梅勝地。交通:乘遊1、2、3路到嶽廟站下車,步行前往或乘西湖遊船到中山公園上岸。門票:免費開放
No. 8
  孤山投訴電話玉溪市旅遊投訴電話:0877-96927
  雲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871-4608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澄江亦是沉江的諧音,古滇國曾在這裏輝煌,如今古城已沉於撫仙湖底,衹留下了孤山
  海中之山有仙跡,山中之水為珍泉。撫仙湖在雲嶺之中,孤山島在撫仙湖內,可謂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孤山在滇中五大湖泊裏是獨一無二的,在雲南二十幾個高原湖泊中首屈一指,故有雲南第一島之稱。
  關於孤山,也有一個傳說:一位仙人為了阻擋洪水,用鎬頭在岸邊的山上一刨,山缺了一塊,島就在水中了。因此,至今於朝湖方向的山少了一角,而島的形狀是,朝山面陡峭,背面則平緩。
  撫仙湖湖水碧緑如玉,孤山島恰似鑲嵌在緑玉上的一顆寶珠,故又得名“環玉山”。因孤山四周碧水環繞,起風之時四周碧水雪浪,又稱“水金山”、“瀛海山”。歷史上孤山還用過海中山、涌泉山、瀛山、小金山、等名,但是最確切的還是應叫孤山。它好像是群峰爭雄被擠掉在湖裏一樣,剛剛從水裏探出頭來,雖然仍不甘心,可孤立無援,無可奈何地望着風光秀麗的撫仙湖,望着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孤山的面積八十餘畝,地理位置極佳,四周險峻,特別是東、南、北三面高出水面二十多米,均為懸崖絶壁。民間傳說:“孤山山高無路”,“孤山獨座虎難行”。孤山雖小,但風姿奇異,景緻迷人,有自然生成的十景:爛柯坪、魚樂園、弄珠岩、南無洞、天生橋、龜極峰、捨身岩、觀生臺、振衣崗、連心石,堪稱旅遊勝地,享有“迤東勝跡”之美譽。
  孤山島南與海門公園風景點幾裏相隔,北與明星風景點碧雲寺上的“蓮花峰”俯仰相望。北面平緩,西南陡峻,石壁如削,西面有巨石方正平坦,取名“欄柯坪”,也叫“棋盤石”。相傳當年的孤山環境幽靜勝過天堂,常有仙人來此弈棋消遣,其中有兩位留連忘返,坐化為石,人稱“雙人石”。東面有一石洞稱“仙人洞”。南面有巨石懸崖,由“天生橋”可渡至南端的“迎風亭”。崖下碧水浩淼,風和日麗之際,不時有青魚成群結隊匯集於此,高峰時可形成三四千平方米的“青魚陣”,競相遨遊嬉戲撒歡,故有“魚樂國”之稱。絶壁上方有塊臺板,立其上可睹“魚樂國”奇景,被稱為“觀魚臺”。每年舊歷六月初六日,當地百姓還在孤山舉行廟會。做會期間,人們都要帶上自己親手製作的彩色“米花團”及其他食品,投入湖中,吸引成千上萬條青魚前來受領祭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孤山島獨有的“青魚奇觀”。青魚陣以每年的農歷七月至十一月為高潮期,逢萬裏睛空,風平浪靜之日,遊人皆可大飽眼福,且近前魚群不散,拍照不亂,悠遊自如。
  站在孤山頂上遠眺,撫仙湖美景盡收眼底,涌動的湖水一片碧緑,琉璃萬傾,像透明的碧玉,像無瑕的水晶,這時人們纔完全體會出撫仙湖的清麗撫媚。
  如今,開闢了五山一村之孤山的遊覽路綫,將在孤山集中展示古滇國文化,為迎接更多的中外遊客創造了條件。
杭州孤山
  孤山 位於西湖西北角,四面環水,一山獨特,山雖不高,卻是觀賞西湖景色最佳之地。
  孤山既是風景勝地,又是文物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東北坡有放鶴亭等。其中放鶴亭是為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鶴子之傳說。亭外廣植梅花,為湖上賞梅勝地。
  交通:乘遊1、2、3路到嶽廟站下車,步行前往或乘西湖遊船到中山公園上岸。
  門票:免費開放
  它因位於西湖的裏湖與外湖之間,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一名梅嶼。孤山海拔38米,為西湖群山最低的山,然而卻是湖中最大的島嶼,也是湖中唯一的天然島嶼。它東接白堤,西連西泠橋,形如牛臥水中,浮在碧波縈繞的西子湖中。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是在孤山與白堤相連的地方。
  這裏是風景勝地,也是西湖文物薈萃之處:宋理宗在此建過西太乙宮,清康熙、乾隆在此建過行宮;孤山東南隅,有“平湖秋月”;南麓有面湖背山的精美園林中山公園;平臺東有景物奇秀的“西湖天下景”園亭、有收藏四庫全書的浙江圖書館、有清代學者俞木越的故居俞樓、有陳列文物史記的浙江博物館、有紀念宋代學者歐陽修的六一泉、有清代我國七大書閣之一的文瀾閣、有百年老店樓外樓;山之西面有我國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學術團體西泠印社,旁有清末女革命傢秋瑾墓和雕像;北麓有放鶴亭,為紀念北宋隱逸詩人林和靖而建,千古流傳的“梅妻鶴子”故事發生在這裏;山顛有宋建四照閣,廢後近幾年重建四照亭。
  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聞名遐邇,唐詩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運腳低”,明代凌雲翰有“凍木晨聞尾畢浦,孤山景好勝披圖”的佳句。古人有詩曰:“人間蓬萊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孤山碧波環繞,山間花木繁茂,亭臺樓閣錯落別緻,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的立體園林。
  聞其名便知,乃湖中一孤峙之島,白居易稱之為“蓬萊宮在水中央”。
  南宋這裏興建四聖延祥觀和西太乙宮,作為禦花園,清康熙年又闢為行宮所在地。
  孤山自然風景絶佳,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有詩為證“錢塘之勝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
  如走馬觀花,半日就可盡歷西湖天下景、中山公園、放鶴亭、西冷印社、秋瑾墓等勝跡。
  中午還可在樓外樓菜館一嘗杭菜風味,午後,如果您遊興未盡,時間允許,
  不妨在西冷印社四照閣泡一杯竜井茶,閑眺西湖秀色,領略“面面有情,環水抱山山抱水”的情趣。
山西孤山
  孤山位於五指峽內東、西柏坡兩村之間的深𠔌之中。因此山與周圍山體斷隔,獨立河中,故稱“孤山”。孤山,臥於“U”型河𠔌正中,由於受湍急河流長年纍月衝刷,河槽越來越深,孤山的下部切割成懸崖絶壁。山上生長着諸多鬆柏、灌木等天然植物,仍然保持着原始狀態。站在公路嚮下觀望,可看到孤山的整體形狀。進了黑竜潭攀懸梯,登索橋便可見到孤山的斷裂縫隙,在近處一睹孤山美景。
孤山
  原名瀛海山,位於距江川縣城約17公裏的撫仙湖江川水域之中。明代以前瀛海山傍有一小島(稱小瀛海山),兩島之間有一鐵橋(虹飲橋)相通。明末一夕地震,小島及虹飲橋沉沒,唯瀛海山屹然獨存,孤山由此得名。
  孤山成於宋,盛於明,曾建有八殿五閣三亭一堂一庵一塔。八殿即:大佛、大雄、接引、三清、活佛、子孫、雷祖、白衣等殿;五閣即:玉皇、鬥母、雄文、呂祖、凌霄等閣;三亭即:襟海、宛在、探璃等亭;還有十詠堂、水月庵、銅塔。銅塔塔基下闊五丈,塔身高九丈,一十三層構成,中鑄金剛經,飾以朱紺碧翠,閃爍澄明。孤山昔為迤東名勝,有“巍然形勝冠南洲”之譽,成為滇中名勝之最。
  清順治五年(1648年),李定國部將馮雙禮攻破孤山,焚殿宇,毀銅塔鑄永歷通寶以充軍餉。昔日巍峨殿宇和高聳入雲的銅塔毀於兵燹。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孤山上重建瀛海寺,在原基上新建殿宇,亭臺樓閣巍然屹立,並飾以朱紺碧翠,神像栩栩如生,金碧輝煌,煥然一新,亦稱滇中之絶,素負盛名。
  民國年間,江川九溪蔣世英聚衆鬧事,後又盤踞孤山,據險固守。雲南省府三次派兵前來徵剿,蔣世英三上孤山與省府對抗,省府派飛機投彈轟炸,均未生效。1930年12月17日,省府衛士大隊據偵察密報,知蔣世英近日潛往麯江不在島上,遂趁機設計收買了蔣的親信,攻其不備,用計潛入孤山,繳獲蔣全部武器和造幣機器、造槍機械。江川縣府認為孤山為匪巢,以搗毀匪巢為由並呈文省府,省府批復,準予辦理,於1931年3月10日,將孤山所有建築盡行燒毀。可惜昔日巍峨輝煌的殿宇,就這樣變為了瓦礫廢墟。
  1950年1月,江川解放之初,海滸金紹雲聚烏合之衆,組織暴動,大肆劫掠人民,後逃竄至孤山、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進剿,經過半年策劃涉險進剿,英勇奮戰,金紹雲被活捉,後押至玉溪處决。
  1979年7月,中國科學院醫學生物研究所徵用孤山為猿猴養殖場,島上幸存的常緑灌木叢、竹林、草坪盡遭猴毀,孤山成為光壑禿嶺。
  1988年11月,江川縣人民政府與生物研究所多方協商,達成協議,孤山有償歸還江川。江川縣决定將孤山闢為旅遊風景區,先後投入700餘萬元,先行緑化,繼之修建亭、臺、樓、閣、水榭。在碼頭建孤山門,往南建七麯橋,接着建南長廊,在爛柯坪上建爛柯亭,魚樂園建觀魚臺(浩然榭),打通擴寬南無洞,成為上下孤山南端的通道,在險峰石上建險峰亭,重建天生橋,在捨身崖上建捨身亭,龜極峰建瀛海樓,振衣崗建史碑亭,孤山頂中部建金山清苑,北部建環玉山莊,孤山北麓建浩然榭,西北部建情人廊,廊兩側分峙春心、秋波兩亭,興修環島遊路及通往各景點的通道。於是,山上麯徑通幽,林木繁盛,四季鮮花競放,空氣清新,林蔭深處,鳥語花香;樓閣巍峨,金碧輝煌,形成了集遊樂、食宿、沐浴為一體的風景區,再現了“巍然形勝冠南洲”的風采。
  1993年10月,經玉溪地區財政投資68萬元,由玉溪地區計委綜合設計所組織施工,建成了從小馬溝至孤山的海底電纜工程,孤山從而成為不夜島,火樹銀花,渾如白晝。島上的亭、臺、樓、閣都妝點得五光十色,異彩紛呈,在北岸眺望,宛如碧玉盤中盛着的一顆寶石,放出璀璨的光芒,不夜島的倒影映入水中,晚風起處泛起一層層彩色波濤,遊客們都被引入一個霓虹世界,陶醉得流連忘返。
  海中之山有仙跡,山中之水為珍泉,撫仙湖在雲嶺之中,孤山島在撫仙湖內。可謂山中有水,水中有山。
  孤山島面積約84畝,地理位置極佳,南與海門公園風景點幾裏相隔,北與明星風景點碧雲寺上的"蓮花峰"俯仰相望,四面環水,距岸約900米。?島上風光旖旎,景色迷人,堪稱旅遊勝地,享有"迤東勝跡"之美 譽。撫仙湖湖水碧緑如玉,孤山島恰似鑲嵌在緑玉上的一顆寶珠,故又得名"環玉山"。又因孤山四周碧水環繞,起風之時四周碧水雪浪,又稱"水金山"、"瀛海山"。元、明時期,孤山島為當時滇東勝景,據傳曾在島上建有殿閣樓臺,清朝初年,戰火四起,社會動亂,孤山的古建築被徹底破壞,雖康熙年間澄江知府王貞宇重建,也衹修了座孤山寺,遠不及當年之宏偉,到民國時期就衹剩下一座破廟了。
  孤山北面平緩,西南陡峻,石壁如削,西面有巨石方正平坦,取名"欄柯坪",也叫棋盤石。相傳當年的孤山環境幽靜勝過天堂,常有仙人來此弈棋消遣,其中有兩位留連忘返,坐化為石,人稱"雙人石"。東面有一石洞稱:"仙人洞"。南面有巨石懸崖,由"天生橋"引渡遊人至南端的"迎風亭",崖下碧水浩淼,風和日麗之際,不時有青魚成群結隊匯集於此,高峰時可形成三四千平方米的"青魚陣",競相遨遊嬉戲撒歡,故有"魚樂國"之稱。絶壁上方有塊臺板,立其上可睹魚樂國奇景,被稱為"觀魚臺"。每年舊歷六月初六日,當地百姓還在孤山舉行廟會。做會期間,人們都要帶上自己親手製作的彩色"米花團"及其他食品,投入湖中,吸引成千上萬條青魚前來受領祭物。
  久而久之,現在已形成了孤山島獨有的"青魚奇觀"。青魚陣以每年的農歷七月至十一月為高潮期,逢萬裏晴空,風平浪靜之日,遊人皆可大飽眼福,且近前魚群不散,拍照不亂,悠遊自如。如今開闢了出入孤山島的遊覽路綫,在島南部建起六柱亭及40米植物棚架;在島東西部還建起了部分旅遊服務設施和遊樂設施,增強接待能力,為迎接更多的中外遊客奠定了基礎。
  孤山,聞其名便知,乃湖中一孤峙之島,白居易稱之為“蓬萊宮在水中央”。 南宋這裏興建四聖延祥觀和西太乙宮,作為禦花園,清康熙年又闢為行宮所在地。
  孤山自然風景絶佳,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有詩為證“錢塘之勝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
  如走馬觀花,半日就可盡歷西湖天下景、中山公園、放鶴亭、西泠印社、秋瑾墓等勝跡。
  中午還可在樓外樓菜館一嘗杭菜風味,午後,如果您遊興未盡,時間允許,
  不妨在西泠印社四照閣泡一杯竜井茶,閑眺西湖秀色,領略“面面有情,環水抱山山抱水”的情趣。
孤山
  是靖江最早的陸地,原為海上孤島,成陸於距今約7000—250萬年。孤山與天目山、黃山(江陰)同出一脈,是天目山的餘脈,也是南通狼山以西、連雲港雲臺山以南蘇北平原唯一的山。孤山行似坐獅,高53米,總面積約5.8公頃。山上古木蔥蘢,大樹林立,叢林密佈,通體碧緑。孤山的開發時間在距今約1800年。靖江人很早就在山上建成孤山寺等建築,成為一處宗教的熱土。如今山上有躡雲坊、孤山寺等景點,山腳旁建有靖江烈士陵園。每年農歷三月三的孤山廟會場面壯觀,遠近聞名。
孤山
  monadnock
  顯著超出周圍地區一般高度,由基岩構成的孤立的丘陵。由於具有較耐風化的岩石成分,而作為侵蝕殘餘遺留下來,通常由石英岩或節理發育不好的塊狀火山岩組成。同熱帶類似的島山不同,孤山是在潮濕的溫帶地區中形成的。其英語原名取自美國新罕布夏州南部的蒙納諾剋(Monadnock)山。喬治亞州的斯通山(石頭山)也是個很著名的例子。
佛教百科
  【孤山】 (人名)奉先源清弟子,釋智圓。字無外。自號中庸子,或名替夫,又曰病夫。就奉先源清學天台三觀之旨,居西湖孤山。以接學者。著書頗多。宋神宗乾興元年寂,壽四十七。崇寧三年賜謚法慧大師。造楞嚴經等十經之疏。號十本疏主。見佛祖統紀十。
英文解釋
  1. :  butte,  isolated hill
  2. n.:  inselberg
近義詞
孤山
孤山
相關詞
泰州廟會寺廟靖江
包含詞
小孤山孤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