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區 [顯示全部] : 中國 >浙江 >杭州 > 五老峰
顯示地圖
目錄
《五老峰 Wulaofeng》
詩人: 孔武仲 Kong Wuzhong

  峻疊起青峰,森然五老翁。
  雲將色共古,天與壽無窮。
  突兀巔崖峭,駢羅面勢雄。
  三光同孕育,四嶽是兒童。
  傑立層霄際,曾經壞劫中。
  夢齡應可錫,圖寫獻堯宮。
《五老峰 Wulaofeng》
詩人: 王洋 Wang Yang

  小年那得此風流,老子登臨興未休。
  恨石尚分三敵國,仙翁合列五諸侯。
《五老峰 Wulaofeng》
詩人: 王洋 Wang Yang

  已作人間瑞,飛空老尚豪。
  執分方嶽重,名列緯星高。
  月夜霜添發,花晨露染袍。
  此翁無奈事,占詠亦徒勞。
《五老峰 Wulaofeng》
詩人: 王禹稱 Wang Yucheng

  矗矗拂星榆,崢嶸與衆殊。
  精靈奔昂宿,神異載河圖。
  捧日光先及,參天禮不趣。
  緑蘿供組綬,清籟獻笙竽。
  泄雨遙沾華,堆嵐下照蒲。
  僧窗分未足,郡閣占應俱。
  漠漠雲交袂,霏霏雪映須。
  巨靈羞用壯,玉女願為奴。
  磊落工難畫,參差德不孤。
  兒孫溪石小,幾杖澗鬆枯。
  洞鄙三茅隱,山嫌四皓逋。
  分形皆自立,倒影要誰扶。
  將數慚同漢,臣名合贊虞。
  嵩峰真樹黨,天柱太無徒。
  安得隨人意,移將近帝都。
  吾君南面處,萬歲一齊呼。
江西省廬山東南部名峰
  江西省廬山東南部名峰。五峰形如五老人並肩聳立,故稱。峰下九疊屏為李白讀書處;東南有白鹿洞書院遺址,為朱熹講學處。
江西省 廬山 東南部名峰
  江西省 廬山 東南部名峰。五峰形如五老人並肩聳立,故稱。峰下 九迭屏 為 李白 讀書處;東南有白鹿洞書院遺址,為 朱熹 講學處。 唐 李白 《登廬山五老峰》詩:“ 廬山 東南 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遊廬山日記》:“遍歷 五老峰 ,始知是山之陰,一岡連屬。” 清 趙翼 《新春小集》詩:“一笑 五老峰 ,突起樽俎地。”亦省作“ 五老 ”。 唐 李端 《寄廬山真上人》詩:“ 青草湖 中看 五老 , 白雲山 上宿雙林。” 康有為 《廬山謠》:“ 五老 拄杖碧雲中,子孫諸峰鹹侍叢。”
No. 7
  五老峰聯繫方式地址:萬鬆坪一公裏的地方。
  郵編:332000五老峰投訴電話九江市旅遊投訴電話:0792—8225571
  江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91—626996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五老峰節慶活動板竜燈
  用竹骨彩紙紮成竜頭竜尾,竜身由各節花燈組成,內點蠟燭,每節板上兩盞花燈,長達2米,由一人手持。一條竜燈由上百節板燈連接組成。舞燈時,前宜製作精巧的“子母燈”引路,後有“竜尾鼓樂”伴奏,有“巨竜漫遊”、“竜頭鑽陣”、“繩蟒脫殼”、“穿花打旋”和“飛竜跳躍”等動作陣勢。如幾條竜相聚時,其盤旋翻騰、圓直麯伸,配以大小爆竹,鑼鼓嗩吶,大有呼風喚雨翻江倒海之威勢。
  祭窯神
  祭“窯神”的習俗來自古代萬歷年間發生在瓷都的一個傳說。
  相傳在公元1599年,主持景德鎮窯務的太監潘相為給皇帝燒造青花大竜缸,瓷工日夜趕製,備受煎熬,隨着期限的臨近,竜缸遲遲未燒成功,此時一位名叫童賓的窯工不忍衆瓷工再受鞭笞,憤而投身窯內熊熊烈火,火熄之後,竜缸奇跡般地燒製成功,神宗皇帝據此封童賓為“風火仙師”,並立祠。
  後代窯工為紀念這位捨己救人的先輩,把童賓稱為“窯神”,遇上窯上盛事都要祭拜這位“窯神”,祈求“窯神”保佑窯火興旺,窯工生活富庶。
  徽劇
  原名“徽調”、“二黃調”,1949年後定現名。明末清初,徽州腔和青陽腔與亂彈、吹腔交流融合形成該劇種,在形成過程中曾受到昆劇的一定影響。其主要腔調為吹腔、高撥子和二黃,也唱西皮、高腔、昆腔。清初,盛行於安徽及江浙一帶,清乾隆年間,“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先後進入北京演出,風靡全國。清道光、鹹豐年間,徽劇在北京同湖北漢劇等劇種結合,逐漸演變成京劇。清代後期,京劇興盛,徽劇藝人多改學新腔,但徽劇在徽州部分地區仍然流行。本世紀30年代初期,徽州有徽劇戲班約20個。目前,黃山市京徽劇團裏仍保留部分徽劇劇目。五老峰最佳旅遊時間最佳旅遊時間是春秋季節。五老峰美食九江風味佳餚:蓮藕湯、雜燴、雲霧茶芯、雲霧茶葉烹蝦仁、豆鼓燒肉、豆鼓爆辣椒、黃花炒雞蛋、玫瑰排骨、蝦米煮雞蛋、蝦米煮粑、山藥燉肉、金錢山藥餅、板慄燒雞……五老峰住宿星級酒店有:九江賓館、中景賓館、五豐賓館、其士大賓館。
  普通賓館:九江江銀賓館、九江航空賓館、九江市教育賓館、九江船物賓館。五老峰購物九江土特産有陳年封缸酒,九江茶餅,酥糖。五老峰玩法觀光、攝影、旅遊、
  
  冷峻、安詳、肅穆的五老峰,海拔1358米,蒼崖磊磊,皺摺叠疊,形成五大“花瓣”浮在雲海之上,酷似出水芙蓉,怒放在鄱陽湖的萬傾煙波之邊,令人稱奇、浩嘆和贊美。又如五位面目清癯的古老先哲,正襟危坐,凝神沉思--不知有多少宇宙的奧秘,在古人突出的額頭中盤旋,令人尊重、敬畏和景仰。五老峰由石英砂岩構成,其抗蝕力不等,因而出現參差懸空,棱角鋒利,綫條清晰的奇特偉象。其雄偉險峻,浩蕩神奇,為廬山諸峰之首。唐代大詩人李白這樣贊嘆它::“餘行天下,所遊覽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唐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春,李白偕同妻子宗氏來到五老峰,他這時已經五十開外。他環視峰巒,衹見五老峰東側的“九疊屏”,山連山相連十餘裏,綿延如屏,真是個“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的好地方。他從心底裏感謝大自然界的恩賜,為他在人生長途跋涉中,安排了這樣一個“靈氣盎然”的山水寶地,他激情地吟唱: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鬆。
  作為“雲鬆”的“太白讀書堂”,便在五老峰東側建了起來,為這裏憑增了幾分人文氣息,出後人留下了“要識廬山先輩面,含情一撫六朝鬆”的圖騰。
  五老峰東鄰鄱陽湖,南接含鄱嶺,西靠大月山,懸崖削立,高峻挺拔。
  在陽光中,連綿起伏的五老峰似在朦朧欲睡,將它光禿禿的千溝萬壑自由式體,舒展在天地間。峰與峰狹窄的峽𠔌中,隱藏着深藍色的陰影,藍煙青氣蕩漾,增加了幾分神秘安祥的氣氛。五老峰中四峰最高,三峰最險。一峰下怪石叢立,氣象萬千,怪石堆壘成一天然石橋,名“仙人橋”。每當雲霧迷漫的時候,遊人涉橋而過,飄然若仙。二峰上築有“待晴亭”,寓待雲散霧逝,雨過日出,一睹廬山真面目之意,亭下山𠔌中有一由崗巒風化而成的天然洞穴,人稱“五老洞”,洞壁上鎸有遊客即興之作,洞口處有一巨大的臥石,上鎸“萬古雲霄”、“五老洞‘等。三峰削壁千丈,下臨絶壑,深不見底,懸岩絶壁上有一棵剛勁虯雅的古鬆,名“五老鬆”,其根插石壁,枝指長空,如鶴舞蛇行,又似在一個蒼老的頭顱上插上了一棵吉祥草,分外醒目;峰頂有“日近雲低”、“俯視大千”、“星聚層巒”、“去天心五”等題刻和一塊英文石刻。四峰高度為五峰之首,登上此峰,縱目遠眺,湖光煙水,微茫映帶,市鎮田疇,江河交錯,盡收眼底。置身五峰上,依鬆舉目睽探,前有層巒疊嶂,後有鷹旋深澗,旁有斧削懸崖,側有峽𠔌懸流,真可謂是“雲騰水飛山亦動,天上人間一望中”。
  五老峰前有五小峰,名獅子、金印、石船、凌雲、旗桿峰。五小峰,諸峰並立,平地怒拔,如鐵騎馳騁,如刀叢劍林,如怪獸奔走,變化多姿,引人入勝。
  更有趣的是,五老峰常常給人一點朦朧的風韻,若現若隱,似像非像,你得從不同角度一一去觀察,去研究,展開你形象思維的翅膀,它究竟像什麽,從中體味樂趣。五老峰名五老,有人就看它不老,甚至還很年輕。還有的認為它並非全像男性,其中還有的像女性。嚴鼕時節,五老峰披上一層素妝,從側面看,它就像一尊活靈活現的觀音菩薩;從北面看,它就像五位身着銀裝的窈窕少女,亭亭玉立在鄱陽湖畔。但是,五老峰更多的還是作為山中長者的形象而存在,蒼茫煙波裏,它鶴發長披,臨湖垂釣的它似乎經歷了滄海桑田,清風明月夜,毫不動容,依然正襟危坐,五老峰巔雖然沒有蜂蝶翩躚,沒有百花笑容,但它長年纍月地凝視帆影點點,傾聽着鶴鳴聲聲,將沉重的理性化為絲絲縷縷的雲煙,將高昂的劍眉綻成平裂的紋路來展現着它的“聳峙”和“橫蟠”,給予人以執着的啓迪。
山西運城永濟五老峰風景名勝區 Shanxi Yuncheng Wulaofeng scenic spots Yongji
  簡介
   山西運城永濟五老峰風景名勝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市區東南16公裏的中條山脈,地處晉、秦、豫三省交匯之黃河金三角。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聖地,也是我國北方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之一。《七鑒道書》稱之為“道傢天下第五十二福地”。 是道教文化名山,它與晉北佛教聖地五臺山南北對峙, 齊名天下,與西嶽華山遙遙相對,歷史上素有“東華山”之稱譽。1992年國傢林業部以林造字(1992)200文件批準建立五老峰國傢森林公園於,1994年1月10日國務院批準為“五老峰風景名勝區”。
  景區面積200平方公裏。東20公裏有全國最大的武廟關帝廟、黑泥漂浮浴場——中國死海;西20公裏有《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中華瑰寶唐代黃河鐵牛以及全國四大文化名樓之一的鸛雀樓。東西80公裏由運蒲二級旅遊公路貫通,兩邊分別連接大(同)運(城)高速和運(城)風(陵渡)高速,交通十分便利。
  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為帝王授《河圖》、《洛書》而名。《周易》成書之前,這裏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聖地,也是我國北方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之一。《七鑒道書》稱之為“道傢天下第五十二福地”。明清時期,五老峰興起朝峰廟會,興盛達500年之久,成為中國現代旅遊業的源頭。 
  美景
  五老峰風景秀麗宜人,生態環境優美,動植物種類繁多。奇特的喀斯特地質地貌造就了許多罕見奇觀,具有雄、險、奇、秀、仙之特點。《水經註》稱:“奇峰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群峰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山中有9泉、12洞、362擎,盛時曾有64觀庵廟宇,嶙峋翠巍,秀甲三晉。目前,景區內配套設施完善,有可容納百餘人住宿、餐飲、會議的三星級賓館——雲峰閣;有驚險刺激的滑道、滑索和鐵索天橋;有輕鬆便捷的登山觀光索道;有集消暑納涼、餐飲娛樂於一體的秀麗景點“北方水鄉”——錦綉𠔌….
  五老峰 五老峰,原稱五老山,在虞鄉。晉代張僧鑒在《潯陽記》中說:“(廬山)五老峰橫隱蒼空,形勢如河中府虞鄉縣五老山。”在《虞鄉縣志》中有“五老山,在縣南十五裏,玉柱、太乙諸峰之總名也。”
  五老山之五老,源出於古代傳授伏羲《河圖》《洛書》五老之名。
  五老峰,這裏層層峰巒,森森古木,各種生物覆蓋着整個山野。花紅草緑,山光水色,風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臺觀廟宇,南在五老看風光”之說。遊人往西南遠眺,見有四座山峰仙態神姿,隱現于云煙蒼茫之中,將海拔高1809.3米的玉柱峰環抱其中,“有偃蹇傴僂之狀”,猶如五位老人抱拳作揖恭迎貴賓之勢,故名五老峰。主峰玉柱峰,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雲霄,又名“雲峰”、“靈峰”,遊人需攀鏈而上。峰頂上有3000平方米的坦地,北高南抵,有七大人文景點:南天門、靈宮廟、菩薩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師廟等建築遺址。以玉柱峰為中心,左有東錦屏峰,峰腰建藥師洞;右有西錦屏峰,峰下有雷公洞;北為太乙峰,有五老殿、玉皇殿;南為棋盤峰。“四峰幫立不敢前,儼然商皓翌帝子”。還有五指峰、筆架峰等大小山峰31座,或作仙女弄姿,或像猿猴仰視,或如椽筆聳天,或若筆架橫列,珠輝玉映,惟妙惟肖,共占地有50平方公裏。其間寺廟觀宮分佈其間有64座,洞穴有12個,源泉有9處。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馬蹄印的張果老洞等洞穴深造幽靜,形狀各異,對地質學、成因學、氣象學、水文學、生物學等分支學科和考古學都很有研究價值。泉水清純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瑪瑙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衹有一碗大小,卻舀之不盡,涌而不溢。這裏的山奇水秀,無處不緑,還有鬆濤、雲海、奇石、怪崖、鬆翠、流泉、飛瀑等景觀,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自然風光,遊人到此,恰似在神奇的圖畫之中。
  據史籍記載,早在晉代張僧鑒的《潯陽記》中就有“五老峰橫隱蒼空,其形勢如河中府虞鄉縣五老山”的記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註》中有“奇峰霞舉,孤標峰出,罩絡群泉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項”的描寫。歷代文人墨客都有文章詩賦予以贊美和記述,如碑文記述“條山秀甲三晉,五老峰嶙峋萃律秀麗更甲條山”,譽為三晉之第一勝跡了。據考察,在山上的古建築遺址中,有南北朝的石雕佛像,有唐代的細繩紋磚,宋代的方形花磚,明代的彩塑人像,以及大量的碑竭石刻,說明古代五峰山早為遊客的留連忘返之所,更是佛道之士修煉、禪坐、棲居之地。道教排列為“第五十二福地”。
  從衆多的碑石上看,五老峰曾有千年的繁榮紀事,又有許多民間傳說軼聞,宋代楊業在此屯兵練武,兵圍普救寺的孫飛虎在此安營紮寨,道教八仙中的張果老、呂洞賓等人物都有許多傳奇的趣聞,更增添了五峰山的神秘色彩。每年的七月初一到十五是朝峰廟會,南北商賈官吏雲集人數多達數萬。現存明萬歷年木刻《條山玉柱晴峰圖》、民國初年印製的《新繪山西虞鄉縣西南五老峰勝景全圖》都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繁榮景象。直到日軍入侵前,從山下的虞鄉西關到山上的玉柱峰頂,沿途開設的茶館、飯律就達四十多處。山口的寺廟、梨園社戲輪番獻藝,餘音繚繞,民間娛樂活動及迎神賽會盡情抒懷,熱鬧非常。之後,出於多種原因,五老峰便逐漸衰落而鮮為人知了。
  改革開放給五老峰恢復了生機,分別列為縣、地、省的重點旅遊開發項目,1994年又被批準為國傢級的風景名勝區。
  伏羲是古代五帝之一,他發明創造了一種揭示天地萬物互相變換的圖符卦說,就叫《河圖》《洛書》,這是易學的原始寶典,周文王的《周易》和華夏民族的易經學說,都是在《河圖》《洛書》的基礎上弘揚發展起來。
  從《河圖》《洛書》到《周易》之間大約三千年歷史。這一時期應是易學文化創元傳播時期,在這一創元傳播的過程中,古代形成了一個多人體係。代代相傳,也就是五老體係。為什麽要以五老體係相傳,分析其原因,應是古人為了防止《河圖》《洛書》的完整理論學說在單傳中遺失或訛傳,也為了再在實踐與應用中繼續研修完善,弘揚光大。
  為什麽要以五成體,這其實是與《河圖》《洛書》的內在密切相關的。古有“天數五,地數一,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原有五行生剋之理”,天幹、地支的設置,始於生生剋剋之機,而生生剋剋之機,始於五行,五行之說,則始於《河圖》《洛書》,《河圖》左旋定相生之機,《洛書》右旋定相剋之機,生剋即定,五行具備,六十四卦升降歸遊,亦由此而定。朱熹著《易學啓蒙》說:“《河圖》以五生數統五成數,而同處其方,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數之體也。《洛書》以五奇數統四偶數,而各居其所,蓋主於陽以統陰而肇其變,數之用也。”《河圖》《洛書》之數,皆以五為中。
  從三皇到五帝,經夏、商至周,約三千年,《河圖》《洛書》不失,而且能弘揚光大,其奧妙也在於五老體係代代相傳。五老山的由來正是因五老攜圖隱居,研經布道,經常隱居出沒於五老山。所以,五老山亦應是古代“道”山或“卦”山。它的藴涵自古以來就幽深而廣大。
  古代研經傳道的五老,在史話被稱為天神或天尊,在星象卦說之中,他們分別是青靈始老天尊,代表東方、木、黑色;丹靈真老天尊,代表南方、火、紅色;黃靈元老天尊,代表中方、土、黃色;浩靈素老天尊,代表西方、金、白色;一靈玄老天尊,代表北方、水、藍色。五老祠所祭的正是這五老天神。
  由此而知,五老山,是五老攜《河圖》《洛書》藏經授典的隱身之所,研卦修行,傳經布道的地方,是易學文化創元時期的傳播之地,河洛文化的搖籃之地。
福建廈門五老峰 Xiamen Wulaofeng
  位於福建廈門南普陀寺後的五老峰,直立於海濱,橫插天際,氣派非凡。五個山頭崢嶸凌空,時有白雲繚繞,遠遠望去,好像是五個須發皆白的老人翹首遙望茫茫大海,這就是廈門八景之一“五老凌霄”。
  石坡上鎸刻着“五老峰”三字,迎面巨石上,刻着一個特大的“佛”字,高四米多,寬三米多,這字是清朝光緒乙已年(公元1869年)振慧所書;“佛”字岩左側,有僑胞捐建的景峰和尚與喜參和尚的墓塔;左側穿過石徑,有轉逢和尚墓塔;轉逢和尚墓塔下側,有普照寺遺址,普照寺是唐朝陳啓公佈施開闢的,以洞為室,建普照寺;半山腰有一兜率陀院,現已修葺一新;近旁,有太虛大師之塔及太虛大師紀念亭;深入其中,還可見到五老峰上遍植着的相思樹,這種樹被稱為“臺灣相思樹”。若是遊客攀岩直上,美麗的廈門大學校園風光和廈門港景色將一覽無餘。
江西廬山五老峰 Jiangxi Lushan Wulaofeng
  廬山五老峰
  五老峰位於江西廬山的東南側,為廬山著名的高峰,海拔1436米,山頂蒼穹,下壓鄱湖,削闢千仞,綿延數裏,山峰受岩層垂直節理的影響,形成了既相互分割又彼此相連的五個雄奇的峰嶺。五座主峰儼若五老並坐,故名五老峰
  從各個角度去觀察,山姿不一,有象詩人吟詠,有象武士高歌,有象魚翁垂釣,有象老僧盤坐。在星子縣海會寺上看五老峰最為真切。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險,奇岩怪石千姿百態,雄奇秀麗蔚為大觀;第四峰最高,峰頂雲鬆彎麯如虯,下有五小峰,即獅子峰、金印峰、石艦峰、凌雲峰和旗竿峰,往下為觀音崖,獅子崖,背後山𠔌有青蓮寺。從各個角度去觀察,山姿不一,有象詩人吟詠,有象武士高歌,有象魚翁垂釣,有象老僧盤坐。在星子縣海會寺上看五老峰最為真切。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險,奇岩怪石千姿百態,雄奇秀麗蔚為大觀;第四峰最高,峰頂雲鬆彎麯如虯,下有五小峰,即獅子峰、金印峰、石艦峰、凌雲峰和旗竿峰,往下為觀音崖,獅子崖,背後山𠔌有青蓮寺。
  補註:《聖鬥士星矢》中,紫竜在這裏修煉!
  旅遊小貼士:1、第三峰最除險,峰頂有“日近雲低”、“俯視大千”等石刻。
  2、第四峰最高,峰頂雲鬆姿態如彎麯的虯竜。
  相關詩句
  望廬山五老峰
  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②。
  九江秀色可攬結③,吾將此地巢雲鬆④。
  說明:
  這首詩描寫了廬山五老峰的峭拔秀麗。詩人把連峰際天的五老峰,形容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動,別具一格。
  註釋 ①、五老峰,廬山東南部的高峰,形狀如五位老人並肩而立,是廬山勝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築捨讀書。
  ②、削出,聳立之意。芙蓉,荷花。
  ③、攬結,採集的意思。
  ④、巢,隱居。
包含詞
廈門五老峰五老峰隧道五老峰西頭
晴眺五老峰見君五老峰廬山五老峰
五老峰風景區望廬山五老峰登廬山五老峰
遊廬山五老峰曾攜五老峰前過五老峰前相遇時
影落杯中五老峰廬山東南五老峰五老峰前九江溢
天靜無雲五老峰五老峰前萬頃江五老峰風景名勝區
五老峰國傢森林公園題五老峰下費君書院五老峰大明觀贈隱者
亭在廬山東南五老峰山西運城永濟五老峰風景名勝區題元十八溪亭(亭在廬山東南五老峰下)
重遊雁山分得六題·五老峰題元十八溪亭亭在廬山東南五老峰重遊雁山分得六題五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