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藥王山聯繫方式地址:陝西耀縣城東1.5公裏處。
郵編:710000藥王山投訴電話西安旅遊投訴電話:029-87296758
陝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29—85261437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藥王山景區榮譽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保護區藥王山門票價格15元,20元(旺季)藥王山節慶活動1.農歷“二月二”廟會,祭祀藥王孫思邈,弘揚藥王醫德醫風,展現風土民俗,開展各種文娛活動;
2.五月藥王牡丹遊園活動;
3.九九重陽藥王山保健節旅遊活動。藥王山開放時間08:00~18:00藥王山最佳旅遊時間西安地處黃河流域關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河,屬於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3℃。
除了較寒冷的鼕季外,其它時間都比較適合旅遊。藥王山自駕攻略從西安出發,沿西銅一級路行至耀縣南出口,沿210國道至耀縣城交警隊十字或嚮前200米,嚮東按路標行駛即到。行駛73公裏。經過未央收費站、薪莊收費站。
藥王山特別提醒公交車
西安公交車中,以數字1、2、6打頭的車是普通公交車,上車1元;以5、7打頭的是中巴,前三站5角,以後每四站加5角。市內有610旅遊專綫車,以火車站為起點,經過北新街、革命公園、鐘樓、鼓樓、廣濟街、朱雀門、小雁塔、南稍門、大興善寺、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秦王宮等地,票價在1-2元之間,且都在景點正門下車,大大方便了遊人。
去兵馬俑,華清池一綫,可在火車站乘306/307路,價格便宜,速度較快,車次多,最好別上那些一日幾遊的車,會拉你到一些人造景點和購物點,不僅時間太受限製,而且斬客厲害。去華山可在汽車東站乘中巴,單程20元(依維柯),車程1.5小時。
出租車
西安市出租車車色為緑色,收費低廉。桑塔納起步價6元,3公裏後為1.6元/公裏;其他車型起步費均為6元,3公裏後1.4元/公裏。市區有乘車點標識。藥王山美食西安的飲食文化洋溢着濃郁的西北風情,品嚐西安的風味小吃是遊西安的一大樂事,無論是一直被西安人鐘愛的羊肉泡饃,還是名揚海內外的“西安餃子宴”,都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此外還有梆梆面、柿面糊塌、涼皮、炒粉魚、鍋盔、千層油酥餅等特色小吃。
在西安城內經營羊肉泡饃的餐館很多,幾乎每一條大街上都會有幾傢專門的羊肉泡饃館,其中最有名的無疑要算老孫傢羊肉泡饃了,此外,同盛祥牛羊肉泡饃館、陝西太子樓御膳館有限公司、西關牛羊肉泡饃館、春發生泡饃館等也久有盛名。
首創“西安餃子宴”的是西安餐飲行業中唯一的國傢二級企業——西安解放路餃子館,此外,天津餃子館、德發長餃子館、永新餃子館等幾傢餐館也各具特色。
在西安品嚐小吃除可在南稍門、東新街的夜市外,還可以去鼓樓後的小吃街。鼓樓的街道兩邊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各種知名的西安小吃應有盡有,很有特色,但是切記適可而止,不要吃壞肚子。藥王山住宿西安是一個國際性的旅遊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遊客前來遊覽參觀,市內有各種不同檔次的飯店和賓館,住宿十分方便。在西安市火車站及汽車站附近,就有不少的賓館可供普通遊客住宿,雖然不是很豪華,但也幹淨舒適,而且價格不貴,一般都在百元以下。市內還有很多的旅遊定點飯店,套間和標準間客房內一般有衛生間、電話、和電視。普通標準間客房價通常100元至200元不等,淡旺季價格有所浮動,大部分飯店可為住店客人代訂飛機票、火車票,非常方便。藥王山購物銅川蘋果
銅川蘋果産量顯赫、品質優良。據解放以來測定的詳實數據計算表明:銅川地區年平均溫度在攝氏9.7至12.3度之間,年降雨量在548.2至710.2毫米之間,絶對最低氣溫在攝氏零下16至21.1度之間,海拔高度在543至1734米之間,晝夜溫差為攝氏13至14度,年光照時間平均在2500至2700小時之間。
銅川的這種氣候與蘋果生長要求條件相比,與國外的日本長野、美國羅切斯特、意大利波爾隆諾、法國裏昂等地區相比,與國內的山東青島、遼寧熊嶽、甘肅天水、山西太𠔌等地區相比,也與省內的延安、眉縣、洛川等地區相比,堪稱蘋果最佳適生區。
耀縣辣椒
耀縣古名耀州,久産辣椒,被稱為辣椒之王的秦椒,其上品當屬耀縣辣椒,耀縣辣椒具有身條細長、顔澤豔紅、肉厚味美等特點。是銅川市的大宗外貿商品,有近百噸遠銷東南亞地區,外商指名要秦椒中的耀縣辣椒。1984年獲國傢外貿部出口榮譽證書。
各級政府對耀縣辣椒生産給予了大力支持,生産基地由城關鎮寺溝鄉的老灌區擴大到樓村、下高埝、小丘等鄉的新灌區,1989年面積達到13500畝,總産450多萬斤。
如今新興的工業城市銅川也成了陝西的一個旅遊點,當中外來賓遊覽耀州窯遺址、藥王山等名勝離去時,總忘不了要捎上耀縣辣椒,以饗親友。
宜君核桃
宜君被人們譽為“核桃縣”,核桃是宜君縣小有名氣的特産之一,它是優質的幹果和木本油料。有兩個品種:一個品種是個小,皮硬而堅、難砸,群衆稱“根根核桃”;另一個品種是“露仁核桃”,人們贊為優質核桃,個大皮薄、仁脆而甜,味香而濃、色亮而有澤,含油量和其成份高而品質好。在60年代省核桃鑒定會上,好多專傢評論,宜君的優質核桃不亞於陝南。測定表明10剋核仁含脂肪63剋、蛋白質15.4剋、碳水化合物10剋、柞油50-60剋,並含有多種維生素。藥用可增補血液、濕潤肺腎、定喘化痰等。
宜君核桃栽植歷史悠久、面積大、産量高,早在明末清初就有天然和人工栽植的核桃林和零星枝,1985年核桃保存面積為989畝,零樹360多株,共計384,206株,人均4.6株,平均每年生産253萬斤,以每斤一元計,年産值達二百五十三萬元。
龜蛇碑拓片
“龜蛇”二字碑是全國不可多得的碑石珍品。從古止今,其拓片是社會各界人士喜愛的獨具特色的書法神品。由著名道士譚真君所書。後因殘損,於明正統十三年由耀州知州李芳,同知丘純重刻,碑高204釐米,寬70釐米,厚25釐米,首龜座。“龜蛇”二字,大如方鬥,形意兼備,巧妙的將漢字筆畫與動物形態融為一體,筆法遒勁,逶迤流暢,形象傳神。明清以來人們爭相拓印,貼於物中,以“崇正除邪”、“鎮宅闢惡”。按龜蛇和體為北方玄武之神,自古就被人用做抗拒邪惡勢力的碑符,收芷以為珍寶。
購買地點:景區服務中心
購買價格:60-500元不等。
另外還有姚伯多的書法拓片、護身符、《孫思邈養生秘笈》等,均可在景區服務中心購買到。藥王山交通從西安乘火車或汽車,耀縣站下車,乘18路公交車即到。
公交、專綫旅遊車
車站位置:西安火車站、城北客運站乘發往銅川或耀州區的車輛,到耀州區汽車站下車乘乘18路公交車即到。
藥王山玩法觀光、遊覽、
位於陝西耀縣城東1.5公裏處,是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長期隱居之處,因民間尊奉孫思邈為“藥王”而得名。藥王山本名五臺山,由5座山巒組成,山巒頂平如臺,形如五指,為紀念醫學大師孫思邈,後人在此修廟、建殿、塑像、立碑,藥王山成為著名的醫宗聖地。遠遠眺望,緑樹叢中,殿宇環山依岩而建,氣勢壯觀迷人。
明隆慶六年(1572年),人們把孫思邈所著的藥書,刻於五通碑石,立於山上,“藥王山石刻”因此傳名。現存有歷代碑石100餘通,大都與孫思邈有關。山上建有藥王殿,殿內塑有孫思邈坐像,像後有一巨大石灰岩溶洞,相傳是孫思邈為民治病之處。大殿之東,有隋唐時開鑿的石窟,窟內有佛龕7個、北魏至唐造像碑多通。山上有元代建築的廟宇。現在,該處已闢有造像碑石陳列館供參觀。
古跡名勝有藥王大殿、藥王坐殿、《千金要方》碑亭、孫真人三方碑、孫思邈醫德紀念碑、十大名醫殿、洗藥池古跡;有耀縣魏書碑林:姚文遷造像碑、仇臣生造像碑;有隋唐摩崖石刻:東端觀音立像、中部上層觀音立像、西邊阿彌陀佛巨像、關平牽馬浮雕、醉翁石刻字;還有南庵:魁星樓、七間殿、藥王手植柏、元殿、碑廊石刻、曬藥場及遇仙橋等。
藥王孫思邈:孫思邈,今陝西耀縣人,自幼聰穎好學,過目成誦,人稱“聖童”,18歲立志從醫,經長期研究和實踐,他博採群經,廣輯前代各傢方書及民間驗方,寫成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部醫學巨著,全面總結了唐代以前中醫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敘述了各科疾病的診斷、預防、主治方藥、食物營養、針灸等。這兩部巨著不僅在中國,在日本、韓國都被奉為經典文獻。
隋唐摩崖石刻:由北洞東行半裏,再後山一處高6米,長約16米的崖面上,有隋唐時雕造的40餘尊佛、菩薩像。摩崖石刻是一種佛教藝術,大都鑿造於懸崖絶壁人跡罕至之地,目的是供奉佛徒修煉和禮拜所用,均為佛像和以佛經為題材的雕刻。這批石刻包括浮雕、高浮雕和圓雕,大者高達4米多,小的0.3米,有的凌空起舞,有的穩坐泰山,雕工精緻,造型多樣。 |
|
藥王山投訴電話 拉薩市旅遊投訴電話:0891-6650808 0891-6324691
西藏旅遊投訴電話:0891-683419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藥王山門票價格 10元 藥王山玩法 參觀需時:1小時
藥王山上是拍攝布達拉宮最好的角度,尤其是半山腰。在旅行季節的清晨,經常會有密密麻麻的攝影師和攝影發燒友匯集在藥王山上等待第一縷光綫照亮布達拉宮的瞬間。
藥王山,藏名夾波日,意為“山角之山”。在拉薩市布達拉宮右側。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頂。
藥王山與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咫尺相對,兩山之間有市內的一條主要幹道穿過。過去,兩山由一座白塔相接,底層是門洞,是拉薩城的門戶。60年代拉薩擴建,拆掉了佛塔,幾十米寬的柏油路拉開了兩山的距離。有人認為斷了神脈,曾想法用經幡將兩山連接起來。每年藏歷年來臨時,虔誠的信徒都要來此將新幡挂上。現已重新以塔相連。
藥王山東側有個洞窟式的小廟宇,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廟,從落在藥王山東麓陡峭的山腰上,叫查拉魯普。相傳,它頂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乡時嚮東方朝拜的地方。洞窟開鑿於鬆贊幹布時代,據說藏王鬆贊幹布的木雅妃如雍在查拉魯普山崖上雕刻大梵天神像,用當時西藏很緊俏的????作為工匠的報酬,掘崖粉一升,給????一升。接着,又在石窟裏開鑿了轉經廊道。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中間幾經興衰,這座拉薩地區罕見的石窟寺廟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石窟呈不規則長方形,面積約27平方米,洞口有一中心柱,中心柱與洞壁之間是狹窄的轉經廊道,岩壁上有69尊石刻造像,廊道兩邊排列石刻神像,北面石壁上有鬆贊幹布布與文成、尺尊兩位公主以及重臣吞米桑布紮、祿東贊的造像。洞內光綫暗淡,全靠酥油燈照明。如果去看,千萬別忘了要帶頭燈。
藥王山後面有拉薩十分著名的萬佛墻,附近有很多刻瑪尼石的人傢。從西藏旅遊局東面的一條小路一直往南走就可找到。 |
|
藥王山概述
位於陝西 耀縣城東1.5公裏處,是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長期隱居之處,因民間尊奉孫思邈為“藥王”而得名。藥王山本名五臺山,由5座山巒組成,山巒頂平如臺,形如五指,為紀念醫學大師孫思邈,後人在此修廟、建殿、塑像、立碑,藥王山成為著名的醫宗聖地。遠遠眺望,緑樹叢中,殿宇環山依岩而建,氣勢壯觀迷人。孫思邈(公元581~682年),耀縣孫傢源人,早年體弱多病,傢境貧寒。少年時開始鑽研醫道藥理,兼讀經史百字之說,青年時已造詣頗深。學成後曾辭朝廷徵召,長期在傢隱居行醫濟人。晚年根據唐代醫藥文獻,搜集民間治療經驗,結合個人行醫體會,編著醫書。《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捲,是他的力著。在印刷不發達的古代,手抄本廣為流傳,直到宋代纔出版了兩書的摘縮本,並傳入朝鮮和日本。這兩本書開創了疾病分類、癥候記述、治療方法和藥劑處方,對中國醫學發展貢獻極大。
藥王山碑林
藥王山碑林 藥王山碑林位於陝西省耀縣藥王山(原名碧玉山)。山上建有藥王(古代醫學家孫思邈)廟,廟前五通高大石碑上刻有孫思邈著《千金要方》內容,山上還有紀念孫思邈碑碣百餘通。
藥王山石刻
藥王山石刻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耀縣城東1.5公裏處,是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長期隱居之處,因民間尊奉孫思邈為“藥王”而得名。
藥王山廟會
藥王山在南北朝時就開始建有佛教寺院,唐朝末年以來,宋、元、明、清各朝,陸續為孫思邈修建廟宇,使藥王山成為寺廟林立、文物豐富的寶庫。藥王山海拔812米,藥王大殿在北邊的山腰上。從山下拾級而上,經過天門,便是雄偉 壯觀的大殿。大殿高22米、寬24米、長57米,依山而立,如同空中樓閣。殿門前聳立着一對鐵旗桿,上面有一幅贊頌藥王高尚醫德和高超醫術的對聯:“鐵桿銅條聳碧霄,千年不朽;銅燒汞煉點丹藥,一日回春。”大殿中央靠山,有明代孫思邈彩色塑像一尊,高3米,白臉長須,身着便服;相貌溫和端莊。塑像上方,有鬆鶴延年雕畫。塑像背後,有一岩洞,俗稱藥王洞。大殿配殿內,還有扁鵲、倉公、張仲景、華佗等10位古代名醫的彩色塑像,他們都是孫思邈當年研究醫學時尊崇的先師。 孫思邈塑像前面有獻亭,內立30多通石碑,上刻藥王山的歷史變遷和歷代文人學士對藥王的頌詩。獻亭東側還有一碑亭,其中《千金寶要》碑由四塊相等石碑組成,刻於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碑刻分六捲,有164頁,拓印後可裝訂成書。碑上的900多副常用藥方,是宋代人郭思從《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部書中選的,可稱普及本。另一石碑為《海上方》,上刻衛生常識和常用驗方100多副,韻文記述,便於記憶。《千金寶要》四字取自孫思邈原書用語:“人命至貴,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海上方》一名源自民間傳說,相傳孫思邈救過東海竜王的太 子,老竜王感恩不盡,將宮中珍藏的《海上仙方》贈與孫思邈。大殿東邊有一陳列室,展出歷代印刷的孫思邈著作的版本,還有1985年日本出版的《千金翼方》。孫思邈被人尊為藥聖,藥王。舊日,每逢農歷二月二日,這裏有廟會,前來燒香磕頭的男女老少不計其數,他們之中有獻祭面塑的,有取神水的,祈望百病脫身,健康長壽。在藥王洞內,刻着全國各地藥王廟的石譜,凡石譜上刻有名字的藥王廟,每年二月二日之前,都要到這裏取神水。耀縣藥王山保留有金、元、明、清諸代建築近200間,除藥王廟,還有靜應廟,院中有唐代古柏一株,周長3.9米,相傳為孫思邈所植。院東南有一塊平地,叫檢藥場,相傳為孫思邈在這裏檢曬過中藥材。藥王廟建築以金、元建築尤為可觀,特別是元殿中尚有大型元代壁畫兩幅,至今基本完好,為國內少見。藥王大殿東約200米左右,有一處“摩崖造像”共有8個大小不同的佛龕,有佛像43尊,據清代重修碑記載,這裏的造像是由殿宇改造而成的,其中有一龕觀音立像,高1.8米,姿態優美,肌肉豐潤,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從作風上看,屬隋代作品。另有金代和明代坐佛各一龕,其餘均係唐代作品。這批 造像有浮雕、有圓雕,大者高達丈餘,小者不過1尺,形象生動,雕刻細膩,綫條流暢,肌肉感強,表情和悅可親,是關中渭北有名的古代石刻藝術。藥王山的造像碑和歷代名碑,也是一筆珍貴的歷史文物。現保留有北魏至唐代各類造像碑石100餘通,有被稱為北魏造像之始的《魏文朗造像碑》(公元424年);有被譽為“三絶”的《姚伯多兄弟》等造像碑卜還有許多反映宗教音樂、經變,以及其他內容的碑石,為從事宗教研究、民族史研究和雕刻藝術提供了難得的史料。歷代名碑等150多塊,其中見諸各傢金石著錄的近30塊。有著名的《張僧妙法師碑》(碑即《宋徽宗題椿慧竜章雲篆詩碑》北宋)。這些碑石存放在藥王大殿西側的五室一廊中,號稱耀縣碑林。藥王山集山川風光和人文景觀於一體,文物勝跡豐富多彩,是關中渭北有名的遊覽勝地。1961年藥王山石刻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整修的藥王山,堪稱古代藝術陳列館和古代醫學博物館。
藥王山已經於2008年底免費嚮公衆開放。 |
|
藥王山簡介
藥王山。藏名“夾波日”,意為“山角之山”,在布達拉宮右側,海拔3725米。圖為藥王山後面著名的萬佛墻,附近有很多刻瑪尼石的人傢。
與布達拉宮咫尺相對,是拍攝布達拉宮最好的角度所在地,尤其是半山腰。清晨的藥王山,經常可見些許攝影愛好者匯集與此等待第一縷光綫照亮布達拉宮的瞬間。
藥王山東側有個洞窟式的小廟宇,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廟,坐落在藥王山東麓陡峭的山腰上,叫查拉魯普。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中間幾經興衰,這座拉薩地區罕見的石窟寺廟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石窟呈不規則長方形,面積約27平方米,洞口有一中心柱,中心柱與洞壁之間是狹窄的轉經廊道,岩壁上有69尊石刻造像,66道兩邊排列石刻神像,北面石壁上有鬆贊幹布與文成、尺尊兩位公主以及重臣吞米桑布紮、祿東贊的造像。洞內光綫暗淡,全靠酥油供燈照明。如果去看,千萬別忘了要帶頭燈。
藥王山後面有拉薩十分著名的萬佛墻,附近有很多刻瑪尼石的人傢。從西藏旅遊局東面的一條小路一直往南走就可找到。
藥王山傳說
相傳,它頂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乡時嚮東方朝拜的地方。洞窟開鑿於鬆贊幹布時代,據說藏王鬆贊幹布的木雅妃如雍在查拉魯普山崖上雕刻大梵天神像,用當時西藏很緊俏的????作為工匠的報酬,掘崖粉一升,給????一升。接着,又在石窟裏開鑿了轉經廊道。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中間幾經興衰,這座拉薩地區罕見的石窟寺廟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在藥王山有一座千佛崖,巨大的崖壁上刻滿了大大小小上千個佛像,十分壯觀。時值今日,那叮叮咚咚的鑿石聲還不斷地回蕩在人們的耳際。
藥王山上是拍攝布達拉宮最好的角度,尤其是半山腰。在旅行季節的清晨,經常會有密密麻麻的攝影師和攝影發燒友匯集在藥王山上等待第一縷光綫照亮布達拉宮的瞬間。
藥王山,藏名夾波日,意為“山角之山”。在拉薩市布達拉宮右側。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頂。
藥王山與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咫尺相對,兩山之間有市內的一條主要幹道穿過。過去,兩山由一座白塔相接,底層是門洞,是拉薩城的門戶。60年代拉薩擴建,拆掉了佛塔,幾十米寬的柏油路拉開了兩山的距離。有人認為斷了神脈,曾想法用經幡將兩山連接起來。每年藏歷年來臨時,虔誠的信徒都要來此將新幡挂上。現已重新以塔相連。
藥王山東側有個洞窟式的小廟宇,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廟,從落在藥王山東麓陡峭的山腰上,叫查拉魯普。相傳,它頂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乡時嚮東方朝拜的地方。洞窟開鑿於鬆贊幹布時代,據說藏王鬆贊幹布的木雅妃如雍在查拉魯普山崖上雕刻大梵天神像,用當時西藏很緊俏的????作為工匠的報酬,掘崖粉一升,給????一升。接着,又在石窟裏開鑿了轉經廊道。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中間幾經興衰,這座拉薩地區罕見的石窟寺廟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石窟呈不規則長方形,面積約27平方米,洞口有一中心柱,中心柱與洞壁之間是狹窄的轉經廊道,岩壁上有69尊石刻造像,廊道兩邊排列石刻神像,北面石壁上有鬆贊幹布布與文成、尺尊兩位公主以及重臣吞米桑布紮、祿東贊的造像。洞內光綫暗淡,全靠酥油燈照明。如果去看,千萬別忘了要帶頭燈。
藥王山後面有拉薩十分著名的萬佛墻,附近有很多刻瑪尼石的人傢。從西藏旅遊局東面的一條小路一直往南走就可找到。
提示:
藥王山上現在的一片廢墟原是座門巴紮倉(藏醫學院),因具有宗教的性質,也稱藥王廟。釋迦能醫治百病,相傳藥王就是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化身。從吐蕃王朝時代西藏民間出現藏醫算起,這門古老的學問已經流傳了1000多年。7世紀,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的時候,從大唐帶去了漢文化,其中有本中醫書叫《醫學大全》。此後金城公證再嫁吐蕃,又帶去了醫書《月王藥診》,使得中醫的一些理論和方法逐步融匯到藏醫之中。8世紀,著名“醫聖”宇妥·元丹貢布到印度學醫,繼承發展了中醫和印度醫學,著《四部醫典》。藥王廟逐漸集中了一批學識淵博的藏醫,大約在17世紀發展為藏醫學府,慕名而來的求學者使這座小廟日見興盛。17世紀末,第巴·桑結嘉措為發展藏醫,在山上修建門巴紮倉(醫藥院),從各寺選拔部分喇嘛來此學習醫藥知識。60年代以後,原屬於藥王廟的藏醫合併到門孜康,成為現在的藏醫院。它的門診大樓就在大昭寺西面宇妥橋的附近。為紀念藏醫的始祖,那條路命名為宇妥路。
交通提示:上山的小路在布達拉宮右側對面馬路、白塔後面。 |
|
藥王山名勝風景區位於浙江省衢州衢州藥王山市衢江區南部,距衢州市區34公裏,該景區已被批準為國傢級森林公園,其品位之高、資源之豐富、遊區面積之大在江南獨樹一幟,是一個得天獨厚的旅遊度假勝地。
衢州藥黃山景區中心占地面積8000畝,輻射面積25平方公裏。自然景點、人文景觀交錯有序;相傳炎帝在此採藥,留有“神農𠔌”、“神農煉丹”古跡;後有李時珍、扁鵑、華陀等相繼在此採藥、居住、留有“藥王居”遺跡,故得名“藥王山”。歷史遺跡、民間傳說枚不勝舉,漫步觀光,千巒競秀、百川爭流、竹木青翠、鳥語花香,自然資源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據不完全統計,景區內各類樹林500餘種,野生名貴中草藥560餘種,野生動物幾十種,包括國傢一、二級保護動物。藥王山體由上侏羅統磨石山群地層構成,形成變化多端、姿態各異的石林景區,如石龜、石魚、石獅、石熊等。溪流瀑布錯落其間,達27處之多,其中馬尾瀑布落差108米,其聲音大如宏鐘,小如飛雨;雨簾長廊引入幽幽洞穴,如入仙境,令人飄飄然也……
藥王山景區共分三大景區,117個景點,目前正在抓緊開發建設,完善各項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使藥王山景區走嚮全國、走嚮全世界! |
|
|
|
藥王山石刻 | 藥王山南庵 | 藥王山廟會 | 拉薩藥王山 | 藥王山碑林 | 藥王山風景區 | 衢州藥王山景區 | 藥王山二月二廟會 | 藥王山名勝風景區 | 耀縣藥王山太元洞戲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