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目录 阿尔及利亚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人口89万(1984年)。经济和文化较发达。有石油化工、造船、纺织等工业。兼有阿拉伯风貌和现代化城市特色。 奥兰 群岛(瑞典文:Åland、芬兰文:Ahvenanmaa)位于波罗的海,波的尼亚湾入口处。奥兰 是芬兰的一个自治省,岛上通用瑞典语。省府玛丽港是全省的最大城市。
自治地位
奥兰 的自治地位由国际联盟于1921年确认,后来又在芬兰加入欧盟时签订的条约确认。法律规定,奥兰 政治中立,不设军事设施,其居民获豁免在芬兰国防军服兵役。芬兰国会于1920年通过的《奥兰 自治法案》赋予极奥兰 群岛大自治权,此法案其后在1951年和1991年由同名法案取代。
芬兰加入欧盟时,它签订了一份议定书,规定欧洲共同体条约之条款,对外国人持有房地产和提供服务的限制不得作出任何改变。此举意味承认奥兰 人享有自己的国籍。
历史
奥兰 在芬兰的位置
奥兰 群岛本为瑞典领土,但于1809年9月《弗雷德里克港条约》割让予俄国,奥兰 群岛连同芬兰本土组成俄国附庸芬兰大公国。其间,瑞典无法争取俄国答应不在岛上加固堡垒。除了瑞典外,英国也不愿岛上防御增强,因为岛上的军事设施会威胁英国的安全和贸业利益。
1832年,俄国开始在岛上建造保玛尔宋特堡垒。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在波罗的海战役中,保玛尔宋特堡垒被英法舰艇夺取和摧毁。1856年《巴黎条约》规定奥兰 群岛全岛非军事化。
1918年芬兰内战期间,瑞典军队介入,以在驻扎奥兰 群岛上的俄国军队和芬兰“红”、“白”军之间维持和平。然而,有历史学家指出,瑞典当时可能有意占领奥兰 。数星期后,瑞典让步,任由支持芬兰“白”党的德国军队占领奥兰 。
1917年后,岛上居民谋求把该岛割让予瑞典,争取脱离芬兰的联署得到岛上96.2%的成年男人支持。芬兰境内,出现了反瑞典意向、争取保留自治权的芬兰民族主义,和反对俄国化的抵抗;这都使岛上居民萌生瑞典民族情绪。此外,芬兰本土瑞典语少数族群和芬兰语多数族群间的冲突,也令居民不愿留在芬兰。
然而,芬兰没有把群岛割让,反而赋予他们自治地位。居民拒绝接受,而把这纷争提交至国际联盟。国际联盟决议,芬兰继续拥有奥兰 群岛主权,但奥兰 群岛必须成为自治地区。因此,芬兰须保证岛上居民使用瑞典语的权利,也要保持他们的文化和地区传统。同时,芬兰签订的国际条约确保了奥兰 的中立地位,岛上不得建立军事设施和驻守军队。
20世纪期间,越来越多奥兰 居民认为芬兰对该岛的主权是有益的。瑞典没有在国际联盟对支持奥兰 的诉求,又在1930年代轻视该岛的非军事化地位;二战之后,奥兰 群岛居民感到与芬兰休戚相关。这都使奥兰 不再自视为“被芬兰占领的瑞典领土”,而是“芬兰属下的自治领土”。 奥兰 ,阿尔及利亚第二大城市,海港,奥兰 省首府。又称瓦赫兰。位于地中海瓦赫兰湾南岸,阿尔及尔西南430千米处。人口716,900(2004年)。建于10世纪。中世纪为西部商业中心。16~18世纪先后被西班牙、土耳其占领。19世纪上半叶被法国占领。19世纪末与附近的凯比尔港一起构成阿尔及利亚最大的海军基地兼渔港。周围是产葡萄、小麦的重要农业区。工业以石油化工、冶金、造船、纺织、金属加工、酿酒、面粉、罐头食品为主,有北非最大的玻璃制造厂。铁路西通摩洛哥,东连阿尔及尔等城市,南穿阿特拉斯山脉到撒哈拉沙漠边缘的贝沙尔及阿巴德莱。输油、输气管道通哈西鲁迈勒气田和哈西迈斯欧德油田。港口可泊吃水10米的船只,装卸作业现代化,仓储设备良好,有燃油供应站。城市建于小山坡上,新旧城东西并列。市内有圣克鲁斯堡、前西班牙总督府、18世纪的清真寺、1965年创办的瓦赫兰大学。市区南郊塞尼耶建有国际航空港。 奥兰 省(阿拉伯语:ولاية وهرا)是阿尔及利亚西北部的一个省,首府奥兰 。奥兰 省东接穆斯塔加奈姆省,东南与穆阿斯凯尔省,西南与西迪贝勒阿巴斯省相邻,西与艾因泰穆尚特省接壤。面积2,121 km² ,人口1,443,052(2008)。
奥兰 省的前身是法国省份奥兰 ,阿尔及利亚独立后名称被沿用,1968年被列为省,1974年新组成的西迪贝勒阿巴斯省从奥兰 省分割出去。现在奥兰 省分为9个县和26个市,是阿尔及利亚人口第三多的省份。 Aolan
奥兰
Oran
阿尔及利亚第二大城和海港,瓦赫兰省首府。又称瓦赫兰。在地中海瓦赫兰湾南岸,阿尔及尔西南43公里。地中海式气候。人口84.6万(1980)。建于公元10世纪,是中世纪阿尔及利亚西部商业中心。曾为西班牙要塞,统治达200余年。1708年被土耳其人占领后,两国反复争夺。19世纪上半叶,被法国殖民者占领。19世纪末,港口开始扩建,与附近的凯比尔港一起构成阿尔及利亚最大的海军基地。也是一个渔港。周围是重要农业区,盛产葡萄、小麦、蔬菜等。有北非最大的玻璃制造厂,还有石油化工、冶金、造船、纺织、酿酒、面粉、金属加工、罐头(水果、鱼类)等工业。铁路西通摩洛哥,东通阿尔及尔等城市,南穿阿特拉斯山到撒哈拉沙漠边缘的贝沙尔和阿巴德莱。有输油和输气管道通哈西鲁迈勒气田和哈西迈斯欧德油田。港口由两道防波堤保护,可通行吃水10米的船只,装卸作业现代化,仓储设备良好,有添加燃油设备,输出石油制品、葡萄酒、柑橘、皮革、阿尔法草、蔬菜等。城市建在一座小山坡上,新城位于旧城东,郊区沿主要公路向东、南扩展。重要建筑有圣克鲁斯堡、前西班牙总督府、18世纪的清真寺、古物博物馆。有1965年创办的瓦赫兰大学。在市区以南塞尼耶有国际航空港。
(苏世荣)
n.: Oran, Ahvenanmaan lääni, Ålands län 奥兰群岛 纳坦利玛丽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