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詞彙 : 北非 >埃及 > 亞歷山大
顯示地圖
目錄
亞歷山大
  ①亞歷山大(alexandros,前356-前323)。又稱“亞歷山大大帝”。古代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之子。前336年,父親遇刺身亡後繼位。不久即鎮壓了希臘城邦的反馬其頓起義。前334年率軍遠征東方,在小亞細亞和敘利亞連敗波斯軍。前332年徵服埃及,前330年滅波斯,並入侵中亞細亞和印度西北部,建立起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前323年在巴比倫病死。不久,帝國瓦解。
  ②埃及最大海港和第二大城市。人口2722萬(1980年)。歷史悠久,是古代東、西方貿易和文化交流中心。世界聞名的棉花市場。有棉紡織、煉油、造船等工業。深水良港,全國80%~90%的進出口物資經此。重要的國際航空站。近郊法羅斯島上的航海燈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No. 2
  亞歷山大是埃及和非洲第二大城市,埃及和東地中海最大港口,按行政區劃也是一個省,位於尼羅河三角洲西部,臨地中海,埃及最北端。距首都開羅約200多公裏,城市東西長30多公裏,南北最窄處不足2公裏,面積2300平方公裏,人口357.7萬(2001年)。面對浩瀚的地中海,背倚波光漣灧的邁爾尤特湖,風景秀美,氣候宜人,是埃及的夏都和避暑勝地,被譽為“地中海新娘”。也是古代和中世紀名城,地中海沿岸政治、經濟、文化和東西方貿易的中心,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至今仍保留諸多名勝古跡。
  公元前332年,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占領埃及後建立此城,並以他的名字命名,定為首都。他修建連接大陸和法羅斯島(那裏有拉斯廷王宮和蓋貝依堡)的道路,並創建兩大港口,為亞歷山大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其後托勒密建造了著名的法羅斯燈塔,修建大圖書館,創建科學研究機構博學園。亞歷山大在基督教思想的傳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將希臘哲學的積澱融入猶太人和埃及人的信仰之中。但是這座著名城市僅把很少古代的輝煌保存了下來。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後,亞歷山大開始衰落。19世紀早期穆罕默德·阿裏着手重建亞歷山大城,優惠的貿易政策,特別是棉花,吸引了大批外國人。亞歷山大在20世紀50年代發展到黃金時代,朝氣蓬勃,與世界各地廣泛接觸,在勞倫斯·達雷爾的《亞歷山大四部麯》中對亞歷山大城溫室一樣的氣氛有生動的描述。現在,亞歷山大城偏狹、邋遢,少有魅力,古代遺址不多,但其地理位置仍然很有吸引力,它過去的輝煌依然存留在破落的街道中。
  現在的亞歷山大城仍然緊緊依偎着地中海,主要建築都集中在20公裏長的海灣一帶,是一座古老與現代相結合,傳統的伊斯蘭習俗與西方文明交織在一起的城市。這裏既有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法羅斯燈塔的遺跡,也有埃及最大的海港,衆多希臘羅馬時期的古跡遍布市區各個角落,與阿拉伯風情相映成趣。
  亞歷山大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埃及的“夏都”和避暑勝地,被譽為“地中海新娘”及“埃及新娘”。東港港口至凱撒宮區間的海濱大道上,帶有歐洲建築風格的街景讓人興致勃勃,沿途建築群間清真寺高聳的尖塔和球狀屋頂也饒有風味。
  亞歷山大為埃及最開放的城市,有30%的外國人在此長住,西方的經濟文化對其影響很大,明顯區別於開羅等地區。城市景觀較開羅更現代,更西化些,飲食、衛生及居民的精神面貌均較其他地區好很多,加上地中海的特殊環境,因而有“地中海新娘”、“埃及新娘”美譽。
  今日的亞歷山大是埃及的交通和工業中心,被稱為第二首都,集中了全國40%的工業,主要有鋼鐵、造船、煉油、紡織、化肥、水泥等。亞歷山大港擔負着全國75%的進出口貨運量,分東西二港,東港主要是漁港,西港是商港和軍港。這裏也是世界著名的棉花市場。全國80~90%的進出口物資經其西港吞吐。
亞歷山大大帝
  1.亞歷山大大帝(Kyng Alisaunder)(前356-前323),古代馬其頓國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傢和政治傢。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天才,馬其頓帝國最負盛名的締造者。他足智多謀,雄纔偉略,驍勇善戰,在統治馬其頓王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纔大略,東徵西伐,領軍馳騁歐亞非三大陸。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後又滅亡了波斯帝國。在橫跨歐、亞、非的遼闊土地上,建立起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上遊,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中亞的藥殺水(今錫爾河)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創下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使古希臘的文明發揚遠播,對人類社會的進展産生了重大的影響。
  公元前336年夏,亞歷山大之父、古代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在女兒的婚禮上突然遇刺身亡,剛滿20歲的亞歷山大繼承了王位。被腓力二世所徵服的希臘各城邦國和色雷斯、伊利裏亞等地的一些部落紛紛乘機叛亂或宣佈獨立。年輕統帥亞歷山大首先率軍進至巴爾幹半島北部,徵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裏亞諸部落,把色雷斯人擊退至多瑙河濱。此時,過去曾與馬其頓作對的底比斯人謠傳亞歷山大陣亡,乘機掀起了反馬其頓的軒然大波。亞歷山大知道,底比斯是希臘諸城邦中有名的大城邦,如不把這次暴亂平息下去,其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他决定殺一儆百,當機立斷,火速揮師南下,以閃電般的速度出敵意外的出現在底比斯城下。底比斯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無不驚慌失措。底比斯城被攻陷,變成了一堆瓦礫,全部居民都被變賣為奴,衹有過去和腓力二世或亞歷山大友好或贊助過馬其頓的少數人除外。
  亞歷山大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底比斯的毀滅,確實起到了殺一儆百的作用。希臘諸城邦望風歸順,紛紛表示臣服。隨後雅典也表示臣服,並懇求寬恕。沒過多久,各邦國又統一在亞歷山大的領導之下,承認亞歷山大為最高統帥。於是,亞歷山大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大展宏圖,組織對東方的遠征了。
  亞歷山大遠征東方波斯的藉口是波斯人曾蹂躪過希臘聖地,又參與過對腓力二世的謀殺。據說,臨出徵前,亞歷山大把自己所有的地産收入、奴隸和畜群全部分贈他人。當時有位將領迷惑不解的問道:“陛下,您把所有的東西分光,把什麽留給自己呢?”“希望!”亞歷山大幹脆利落的答道,“我把希望留給自己!它將給我帶來無窮的財富!”隨後,亞歷山大懷着徵服世界的渴望,離開故土,踏上了千裏迢迢的徵程。
  公元前334年春,亞歷山大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即達達尼爾海峽),開始了長達10年的東徵之戰。他用以開始遠征波斯帝國的軍隊,由步兵3萬名、騎兵5千名和戰艦160艘組成。波斯帝國卻擁有數十萬大軍,戰艦400艘。而且,波斯帝國面積比馬其頓王國約大50倍,更何況遠東古老而富足的埃及、巴比倫、腓尼基等諸多國傢均已被波斯徵服,並入波斯版圖。儘管力量懸殊,但亞歷山大善於從本質上看問題。他深知,波斯帝國雖國土遼闊,軍隊龐大,威名猶在,但其勢已衰,內部四分五裂,皇帝大流士三世是個意志薄弱、缺智乏謀的平庸昏君。而馬其頓王國氣勢正盛,銳不可當。亞歷山大藉助一舉渡過赫勒斯滂海峽之餘威,利用己方高昂的士氣,一鼓作氣,突破敵防綫,首戰告捷,徹底摧毀了波斯人的士氣和抵抗的决心,開闢了嚮亞洲擴張的道路。不少城邦不戰而降, 甚至把亞歷山大視為將他們從波斯人統治下解放出來的救星。
  公元前333年秋,亞歷山大又在伊蘇斯城附近以其著名的“馬其頓方陣”擊敗了不甘心初戰失敗的大流士三世。
  公元前331年春,亞歷山大率步兵4萬和騎兵7千嚮美索不達米亞進軍,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展開了與波斯的最後一場大規模的决定性戰鬥。大流士三世經過精心準備,擁有騎兵4萬、步兵100萬、刀輪戰車200輛和來自印度的戰象15頭,與亞歷山大軍隊相比,具有絶對優勢。但亞歷山大與大流士三世鬥智用謀,再次奇跡般的戰勝了這位波斯皇帝。特別有趣的是,當僅有不到5萬軍隊的亞歷山大命令他的士兵為即將到來的戰鬥安臥休息、養精蓄銳之時,手握百萬大軍的大流士三世卻因害怕夜襲令士兵徹夜不眠。波斯士兵全副武裝,膽戰心驚的整整站了一夜,個個無精打采,毫無鬥志。次日,即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清晨,亞歷山大率精神飽滿、士氣高昂之軍進入戰場,熟練的運用其機動靈活的“馬其頓方陣”,最終戰勝了強勁的對手。亞歷山大乘勝東進,占領了東方最大的城市、古代東方的文化中心巴比倫,並為自己加了一個稱號——“巴比倫及世界四方之王”。此後,亞歷山大又率兵從巴比倫出發,勢如破竹地占領了波斯帝國的首都蘇撤、波斯波利斯和矣剋巴塔那等三座都城。大流士三世逃至北方的大夏,被大夏的總督比索斯殺死,棄屍於路旁。最終還是亞歷山大在追趕途中發現了他的屍體,並將其送回波斯波利斯,厚葬於波斯皇陵墓。至此古波斯帝國及阿契美尼德王朝遂亡。馬其頓軍隊徵服了波斯的全部領土,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建立起來。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率軍由裏海以南地區繼續東進,經安息(帕提亞)、阿裏亞、德蘭古亞那,北上翻越興都庫什山脈,到達巴剋特裏亞(大夏)和粟特。前325年侵入印度,占領印度河流域,他還企圖徵服恆河流域,但是經過多年遠途苦戰,兵士疲憊不堪。由於印度人民的頑強抵抗,加之瘧疾的傳染,毒蛇的傷害,兵士拒絶繼續前進,要求回傢。亞歷山大不得不放棄東進計劃,公元前325年7月從印度撤兵。
  公元前324年,其陸軍回到波斯利斯和蘇薩,艦隊在底格裏斯河口靠岸,隨後返抵巴比倫,東侵即告結束。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發高燒身亡。亞歷山大去世前深明人生的虛空,自己奮戰十餘年,戰無不勝,但卻勝不了死亡,並命部下在其死後將自己的棺材兩側留上孔將其兩衹手伸出,以示後人,他雖一生奮戰終仍兩手空空離去。
  亞歷山大東徵歷時10年,行程逾萬裏,滅亡了波斯帝國。在西起巴爾幹半島、尼羅河,東至印度河這一廣袤地域,建成幅員空前的亞歷山大帝國。在東侵過程中,沿途建了許多新城,有好幾座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最著名的是埃及北部沿海的亞歷山大城,今天已經發展為埃及最大的海港。亞歷山大建都巴比倫,部署入侵阿拉伯的規劃。但是在公元前323年,他發燒死去,靠武力徵服建立起來的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也隨之瓦解。 帝國被他的四位將領瓜分,其中多利買將軍在南面統治了埃及,巴勒斯坦,西流基將軍在東面統治了敘利亞,地中海一帶。卡幸達將軍在西統治了馬其頓和希臘一帶,呂西馬吉將軍在北統治了小亞細亞,土耳其一帶。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就如此敗落。
  亞歷山大遠征,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在蘇薩一次盛大奢華的“結婚典禮”上,亞歷山大親自帶頭同波斯國王大流士的女兒斯塔提拉結了婚,許多馬其頓的將領都娶了波斯顯貴的女兒,同日參加婚禮的有1萬對之多。在結婚典禮上,亞歷山大鄭重宣佈,馬其頓人與亞洲女子結婚,可以享受免稅權利。他還親自饋贈給新娘新郎許多禮物,以示鼓勵。他下令讓3萬名波斯男童,學習希臘語文和馬其頓的兵法。亞歷山大以後,希臘文化依然在亞洲得到不斷傳播。歷史學家稱此現象為希臘化文化,將從亞歷山大起到埃及被羅馬徵服為止這一段時間(前323—前3年),稱之為希臘化時代。
  名言
  山不走到我這裏來,我就到它那裏去——亞歷山大大帝;
  把世界當作自己的故鄉——亞歷山大大帝;
  把財富分給別人,把希望留給自己,她將帶給我無窮無盡的財富——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亞蓋隆契剋 Alexander 亚盖隆契克
  2.亞歷山大·亞蓋隆契剋(波蘭語:Aleksander Jagiellonczyk;立陶宛語:Aleksandras Jogailaitis)(1461年8月5日—1506年8月19日),亞蓋隆王朝的波蘭國王和立陶宛大公。
  亞歷山大•亞蓋隆契剋為波蘭國王卡西米爾四世的第四子,1492年在其父死後被選為立陶宛大公。在兄長揚一世•阿爾伯特國王於1501年6月17日去世後,亞歷山大在當年12月12日繼位為波蘭國王。
  亞歷山大•亞蓋隆契剋未能有效阻止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對立陶宛的侵略。
亞歷山大五世 Alexander V
  3.亞歷山大五世(希臘語:Αλέξανδρος Ε',?~前294年)安提帕特王朝的馬其頓國王(前298年或前297年~前294年在位)。
  家庭背景
  亞歷山大五世是馬其頓攝政卡山得的兒子,安提帕特的孫子。卡山得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殺害了他的遺孀羅剋珊娜和年幼的繼承者亞歷山大四世,篡奪了馬其頓的王位。亞歷山大部下諸將領隨即開始了爭奪其遺産的繼業者戰爭。在“繼業者”中,卡山得控製着馬其頓本土,並與其他將軍們聯合打敗了安納托利亞的統治者安提柯一世。卡山得與亞歷山大大帝的一個妹妹結婚,生下的孩子就是亞歷山大五世。這樣,亞歷山大五世就擁有了對馬其頓王位“較為合法”的繼承權。
  主要事跡
  前298年(或前297年)卡山得去世後,王位由其長子腓力四世繼承,但是後者很快就死了。在這種情況下,亞歷山大五世與他的另一個兄弟安提帕特二世被宣佈為馬其頓的共同統治者。王國實際上被分成了兩部分:亞歷山大統治西部,安提帕特統治東部。亞歷山大五世並與埃及國王托勒密一世(救星)的一個女兒結婚。
  兩王共治的和平局面很快就結束了。安提帕特二世謀殺了他與亞歷山大的母親,可能是因為她在立場上支持亞歷山大。繼而他把亞歷山大五世趕出了馬其頓。亞歷山大五世嚮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和占據雅典的安提柯一世之子德米特裏(徵服城市的人)求援。皮洛士迅速進行了幹預,把亞歷山大五世重新扶上王位。亞歷山大五世因此嚮皮洛士割讓了邊區的幾個省。不久德米特裏也來了。根據某些不確定的記載,已經沒有什麽報償能付出的亞歷山大五世企圖謀殺德米特裏,結果反為德米特裏所殺。德米特裏打敗並殺死了仍在王位上的安提帕特二世,宣佈自己為馬其頓的國王。
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4.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Невский,1220年?—1263年11月14日),真名為亞歷山大•雅羅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斯拉維奇(Александр Ярославич,俄羅斯統帥和政治傢,諾夫哥羅德公爵(1236年-1252年,1257年—1259年),1246年起為基輔大公,1252年起為弗拉基米爾大公。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是弗拉基米爾大公雅羅斯拉夫二世•弗謝沃洛多維奇的兒子。1236年,他被選為諾夫哥羅德公爵。他與瑞典侵略者和德意志條頓騎士團的鬥爭,使俄羅斯的西北部地區免於被西方天主教國傢徵服。
  1240年瑞典人在伊若拉河流入涅瓦河的河口地帶登陸入侵俄羅斯。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率領的諾夫哥羅德人與當地的拉多加人,於1240年7月15日在涅瓦河畔、現在的聖彼得堡附近擊潰了瑞典軍隊。他因而得到稱號:“涅夫斯基”(意即“涅瓦河的”)。在這次勝利後不久,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被貴族趕出諾夫哥羅德。1241年,由於條頓騎士團的入侵,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被諾夫哥羅德人請回。他率領諾夫哥羅德軍隊抵抗騎士團。1242年4月5日,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在距愛沙尼亞邊境附近的楚德湖冰面上决定性地擊敗了條頓騎士團。這一戰常被稱作“冰上之戰”。後來的歷史學家們評論說,這一戰輓救了俄羅斯民族。
  當蒙古人勢不可擋的騎兵蹂躪並徵服了俄羅斯之後,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巧妙地與他們周旋。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沒有接受羅馬教皇的自殺性的、與蒙古侵略者血戰到底的建議,因為他知道在那個時代與蒙古人作正面對抗不可能獲勝。亞歷山大•涅夫斯基開始扮演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與俄羅斯各公國之間的調解人的角色。1246年,金帳汗封他為基輔大公。1252年,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被金帳汗封為弗拉基米爾大公,取代了他的兄弟安德烈•雅羅斯拉維奇。
  作為基輔、弗拉基米爾和諾夫哥羅德的王公,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致力於統一羅斯北部的各個公國。1259年,他鎮壓了諾夫哥羅德人的起義。1263年,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從金帳汗國返回諾夫哥羅德途中於戈羅傑茨去世。他的遺骨後來被彼得大帝下令移至聖彼得堡。俄羅斯東正教會封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為一位聖徒,紀念他的節日為9月12日。
  1942年7月29日,當納粹德國的軍隊深入蘇聯腹地時,斯大林宣佈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為民族英雄。蘇聯軍隊設立了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
亞歷山大一世·巴甫洛維奇 · Alexander I Pavlovich
  5.亞歷山大一世·巴甫洛維奇(1777年—1825年,1801年—1825年在位),是俄羅斯帝國皇帝,保羅一世之子。亞歷山大一世由祖母葉卡捷琳娜二世撫養,父親被殺後即位。
  為維護君主專製、反對革命,亞歷山大采取自由主義的政策,設立所謂“非正式委員會”解决各類問題。1802年設各部大臣製。1803年頒布自由耕作法,宣告被束縛在土地上的農奴有可能得到解放。開辦哈爾科夫大學和喀山大學。
  對外政策方面,參加第三、第四次反法同盟,在奧斯特裏茨、弗裏德蘭的會戰中失敗。1807年與拿破侖簽訂提爾西特和約。之後得到法國支持,贏得了和瑞典、土耳其的戰爭,奪得芬蘭和高加索的領地。1812年擊退拿破侖對俄羅斯的遠征。1814年率領俄羅斯軍隊進擊到巴黎。不久活躍在維也納會議上,作為有力的領導人之一,結成神聖同盟。1820年左右受奧地利首相梅特涅影響,排斥歐洲的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公然推行反動政策,加強對國內和國外自由主義力量的壓製。
  性格優柔寡斷、多疑、傷感,又極其自尊自傲,被稱為“獅身人面像”。晚年沉溺於嚴重的神秘主義。
  娶巴登的路易莎•瑪麗亞•奧古斯塔(伊麗莎白•阿列剋謝耶芙娜)。有兩個女兒。
亞歷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維奇 Alexander Nikolayevich II
  6.亞歷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維奇(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1818年4月17日—1881年3月13日,1855年—1881年在位),是俄羅斯帝國皇帝,尼古拉一世長子。
  亞歷山大二世在剋裏米亞戰爭失敗後着手國內改革,亞歷山大二世改革主要實行解放農奴政策,設立地方自治議會,修訂司法制度,充實初等教育,改革軍製,以謀求俄國的近代化革命。俄國歷史上有三次沙皇進行的改革,除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外,分別是伊凡四世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
  亞歷山大二世對俄國的革命運動仍無情鎮壓,致使革命團體活動不斷增多。1874年之後,革命者中的恐怖主義勢力擡頭,屢次試圖刺殺沙皇。對外方面,努力試圖廢除1856年巴黎條約。1877年—1878年發生俄土戰爭。簽訂聖斯特法諾條約,獲得有利的媾和條件,但是由於列強干涉,被迫接受1878年6月柏林會議的調停,俄國對巴爾幹的野心被阻止。1881年3月13日在聖彼得堡被民意黨成員炸死。
  亞歷山大二世先娶德國黑森-達姆施塔特的瑪剋西米利安娜•威廉明娜•奧古斯塔•瑪麗公主(瑪麗亞•亞歷山德羅夫娜),有8個子女,均未成年時夭折。後娶俄腫url]葉卡特琳娜•米哈伊洛芙娜•多爾戈魯卡婭女大公,有3個子女:亞歷山德拉女大公;尼古拉大公;亞歷山大三世。
亞歷山大三世·亞歷山德羅維奇
  7.亞歷山大三世·亞歷山德羅維奇(1845年-1894年,1881年-1894年在位),是俄羅斯帝國皇帝,亞歷山大二世次子。
  亞歷山大三世由於害怕暗殺而經常住在首都郊外的行宮加特契納,被稱為“加特契納的隱士”或“革命的俘虜”。即位初期采取對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模棱兩可的態度。實施地方長官製,破壞地方自治。限製大學自治權。對待異族強製推行俄羅斯化的政策。迫害猶太人。占領中亞,與英國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在來自丹麥的妻子的影響下(其時丹麥在普丹戰爭中失敗,被迫割讓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地區),對俾斯麥及威廉一世的德國産生反感。儘管此前的六位俄羅斯君主都為德意志血統,但是從亞歷山大三世時代起,宮廷和貴族社會開始了俄羅斯化的進程。80年代末之後,因俄德關係惡化而親近法國。亞歷山大在位期間,是俄羅斯工業化的時代,表面上欣欣嚮榮,但是農業發展緩慢,農民貧睏,繁榮的基礎是薄弱的。1894年因病去世。
  亞歷山大娶丹麥的瑪麗亞•索非亞•弗雷德裏卡•德格瑪公主(瑪麗亞•費奧多蘿芙娜)。有6個子女: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大大公;格奧爾吉大公;謝尼亞女大公;米哈伊爾大公。
亞歷山大一世
  8.(猛烈的)亞歷山大一世(蘇格蘭蓋爾語:Alaxandair mac Maíl Coluim,意為馬爾科姆之子亞歷山大;約1078年—1124年4月23日)蘇格蘭國王(1107年—1124年在位)。馬爾科姆三世的第四子,在兄長埃德加國王去世後繼承王位。他由於對蘇格蘭北部的一次起義的無情鎮壓,而得到外號“猛烈的”。
  亞歷山大一世致力於蘇格蘭教會的獨立和本地化。他建立了一些新的主教轄區,並在珀思郡(蘇格蘭原郡名)和英奇科姆修建了修道院。
亞歷山大二世
  9.亞歷山大二世 Alexander II(1198年-1249年)蘇格蘭國王(1214年-1249年在位)。
  亞歷山大二世為蘇格蘭國王獅子威廉之子。他支持英格蘭貴族反對無地王約翰的叛亂,幫助他們在1215年迫使約翰簽署了大憲章。但是在1217年,他承認約翰之子和繼承人亨利三世為他的領主。1221年,他與亨利三世的妹妹喬安•金雀花結婚。
  當喬安於1238年去世後,亞歷山大二世再次結婚,妻子為柯西的瑪麗。瑪麗於1241年生下了亞歷山大二世的繼承人亞歷山大三世。
  1237年,亞歷山大二世與亨利三世簽訂約剋和約,在這份文件中確定了蘇格蘭和英格蘭的永久邊界。
  亞歷山大二世在蘇格蘭國內加強王權,並把自己的統治擴張到蘇格蘭的邊遠地區。
亞歷山大三世
  10.亞歷山大三世 Alexander III(1241年9月4日—1286年3月19日)蘇格蘭國王(1249年—1286年在位)。他是亞歷山大二世國王之子,母為科西的瑪麗(亞歷山大二世的第二個妻子)。
  亞歷山大三世在父親去世後繼承了蘇格蘭的王位。1251年,還是孩子的亞歷山大三世與英格蘭國王亨利三世的女兒瑪格麗特結婚,這使得英格蘭人企圖在其未親政時再度干涉蘇格蘭的內政。
  1263年,亞歷山大三世在Largs戰役中打敗了挪威國王哈康四世的入侵。他於1266年迫使哈康四世的繼承者馬格努斯六世嚮蘇格蘭割讓馬恩島和赫布裏底群島。亞歷山大三世的孫女瑪格麗特在他去世後繼承了王位。
亞歷山大一世·卡拉格奧爾基耶維奇
亚历山大一世·卡拉格奥尔基耶维奇
  11.亞歷山大一世·卡拉格奧爾基耶維奇(Краљ Александар I Карађорђевић,1888年12月17日—1934年10月9日)卡拉格奧爾基王朝的南斯拉夫國王(1921年—1934年在位)。塞爾維亞國王彼得一世的次子。1904年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貴族軍官學校畢業。1909年,在他的兄弟格奧爾基•卡拉格奧爾基耶維奇的繼承權被剝奪後,亞歷山大一世成為塞爾維亞大公(王儲)。
  亞歷山大一世在塞爾維亞軍中服役,以第一軍軍長身份參加了1912年—1913年的巴爾幹戰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是塞爾維亞軍隊總司令。1918年12月,亞歷山大成為剛剛建立的塞爾維亞-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的攝政王。1921年8月17日,亞歷山大一世加冕為國王。
  由於國內各民族的不滿情緒和騷動,尤其是剋羅地亞人的獨立要求,亞歷山大一世轉嚮獨裁。1929年1月,他解散議會、廢除憲法,開始獨裁統治。為了強調他統治的是一個統一的王國,亞歷山大一世把國名改為南斯拉夫王國。
  1934年亞歷山大一世對法國進行正式訪問時,於10月9日在馬賽遭到剋羅地亞民族主義者刺殺。他與同車的法國外交部長路易•巴爾杜都在刺殺中身亡。
埃及最大海港 Egypt's largest seaport
  12.亞歷山大港,(PORTO ALEXANDRE)埃及最大海港,全國第二大城市。在尼羅河河口以西一條東北-西南嚮伸展的狹長地帶上,西北臨地中海,東南靠邁爾尤特湖。人口270.8萬(1983)。曾為古埃及托勒密王朝都城,因亞歷山大大帝時(公元前332年)興建而得名。公元前四到前一世紀為地中海東部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十六世紀起一度衰落,十九世紀逐漸恢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較速。有紡織、造船、化肥、煉油等工業。世界著名的棉花市場。分東西兩港。東港水較淺,主要為漁港和海上遊覽區。西港為深水良港,由兩道防波堤和狹長的法羅斯島屏障,港區面積廣達6平方公裏以上,全國80-90%的外貿物資經此,輸出棉花、棉織品、稻米等。鐵路、公路通開羅。重要的國際航空站。有1892年創設的希臘-羅馬博物館。近郊多名勝古跡。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遺址在近海的法羅斯島上。
影片:亞歷山大/亞歷珊卓
  譯 名 亞歷山大/亞歷珊卓
  年 代 2008
  國 傢 俄羅斯/法國
  類 別 戰爭/劇情
  語 言 俄語
  字 幕 超美中英雙字幕
  視頻尺寸 672 x 384
  文件大小 1CD 371MB
  片 長 01:31:08
  導 演 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Aleksandr Sokurov
  主 演 Galina Vishnevskaya .....Alexandra
  Vasily Shevtsov .....Denis
  Raisa Gichaeva .....Malika
  Andrei Bogdanov
  Alexander Kladko
  Aleksei Nejmyshev
  Rustam Shahgireev
  Evgeni Tkachuk
  影片簡介:
  本片根據一位老婦人的名字命名而成,她去探望自己在俄國陸軍當官的孫子。亞歷山德拉和自己的孫子進行了一次很長的對話,但他們之間很難溝通。一次偶然的機會亞歷山德拉認識了一位當地的陌生婦女,並談論了這座車臣“受傷的”城市。兩天後這番話深深地觸動了她的心。電影藉由人與人之間的關愛,間接質疑了戰爭及對立的必要。
  關於影片:
  《亞歷珊卓》(Aleksandra - 2007) - 蘇古諾夫(Aleksandr Sokurov)的反戰新作,沒有放太多寓言在他的故事裏,反而用一位老太太孤寂的身影直接訴求最純粹的情感。從一開頭老太太進入軍隊的住和行的問題,以性別和年紀的反差來突顯出軍隊本身不人性的一面。而《父子情深》裏那種對男人的凝視放到這些車臣俄軍大兵身上更格外動人,更有《母與子》裏那種親人間有如戀人的刻劃;當然這些都比前作收斂很多,但種種隱約的眼光與曖昧情感,算是用導演的眼光來呈現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欲望,在戰爭下是如此的珍貴又另人心酸。
L.G.亞歷山大 LG Alexander
  路易斯·亞歷山大(Louis Alexander)生於1932年1月15日,逝於2002年6月17日。
  亞歷山大(英)L. G. Alexander是世界著名的英語教學權威,曾任歐洲現代語言教學委員會理事。其中一些如NCE(《新概念英語》)和Follow Me(《跟我學》)已成為經典教材。 他的《朗文英語語法》也是語法書中的佳作,至今暢銷世界。Direct English(《直捷英語》)是他在有生之年最後為英語學習者奉獻的巔峰之作。世界八九十年代我國的英語教材多數由他主編引進後改編。尤其是他和何其莘教授主編的《新概念英語》--外研社 成為英語學習經久不衰的經典教材。
  他所編著的《新概念英語》(New Concept English)作為享譽全球的最為經典地道的英語教材,以其嚴密的體係性、嚴謹的科學性、精湛的實用性、濃郁的趣味性深受英語學習者的青睞,《新概念英語》在中國有40多年的歷史,每年有數百萬學習者,早已成為英語學習者的必選讀物。
  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與何其莘博士合著的《新概念英語》係列叢書
亞歷山大 John White Alexander
亚历山大 John White Alexander
亚历山大 John White Alexander
  亞歷山大 John White Alexander 1856-1915 ,美國印象派畫傢。
  亞歷山大大帝(希臘語:Μέγας Αλέξανδρος或Αλέξανδρος ο Μέγας,其名字亞歷山大意為「人類的(ανδρός)守護者(αλέξω)」;公元前356年7月22日-前323年6月10日)即馬其頓的亞歷山大三世(Αλέξανδρος Γ' ο Μακεδών)。馬其頓王國國王。他維持了以馬其頓領導的統一希臘諸城邦,並徵服了波斯、及其它亞西亞王國,直至印度的邊界。他用13年時間徵服了當時歐洲視角的「已知世界」,被認為是歷史上重要的軍事傢。
  目錄 [隱藏]
  1 當時的地理環境
  1.1 形式奇特的國傢
  2 生平
  2.1 早年(前356年~前336年)
  2.2 繼位和鞏固政權(前336年~前335年)
  2.3 波斯出徵初期(前334年~前333年)
  2.4 伊蘇至高加美拉(前333年~前331年)
  2.5 追捕大流士三世(前331年~前330年)
  2.6 中亞細亞(前330年~前327年)
  2.7 印度(前327年~前326年)
  2.8 返回波斯(前326年~前325年)
  2.9 末年(前324年~前323年)
  3 遺留的格局
  3.1 帝國分裂,繼業者戰爭(前322年~前281年)
  3.2 古希臘全盛後期
  4 亞歷山大大帝生平年表
  5 參考文獻
  5.1 同期記載
  5.2 後期傳記
  5.3 當代文獻
  6 亞歷山大大帝麾下主要將領
  7 關於亞歷山大大帝的圖片
  [編輯] 當時的地理環境
  [編輯] 形式奇特的國傢
  古希臘在地理上,其實是個較為模糊的概念,它比現今的希臘要大得多,是巴爾幹半島南部、愛琴海諸島以及小亞細亞西岸的衆多奴隸製城邦的總稱。
  古希臘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國傢,而是由大大小小的奴隸製城邦所組成的集合體。在當時,即使是大一點的城邦,面積也不過在3000到8000平方公裏,人口約20至30萬,而小的城邦,面積就僅有100平方公裏,人口約10000人左右。
  [編輯] 生平
  [編輯] 早年(前356年~前336年)
  亞歷山大正在與他的朋友剋拉特魯斯一起和一頭獅子拚鬥〈此為局部圖片〉。亞歷山大三世是馬其頓阿吉德王朝(οἱ Ἀργεάδαι),國王腓力二世(Φιλιππος Β')和希臘世界西方蠻國伊庇魯斯(Ήπειρος)公主奧林匹亞的兒子。由於她的個性專橫獨斷又神秘,而且喜歡與蛇共眠(普魯塔剋),再加上她對亞歷山大的影響,她很令腓力二世厭棄。她對兒子亞歷山大的影響非常大。遠征期間亞歷山大常常會寫信給母親敘述見聞。傳說亞歷山大在埃及西華沙漠阿蒙神殿親眼看過某種奇特的事,但他又絶口不提,衹願意寫信告訴他母親一個人而已。信件失傳了,所以亞歷山大到底看到什麼就成為一個謎團。因為在當時馬其頓的謠言和後來阿蒙神諭的顯示,當時記載普遍相信亞歷山大是天神宙斯之子,如普魯塔剋傳說(普魯塔剋,2.2):在亞歷山大出世之前,奧林匹亞夢見雷電,腓力二世則夢見自己用獅子的封印封住了奧林匹亞的陰道。
  亞歷山大的馬其頓的成長受荷馬《伊利亞特》及其中人物阿基裏斯和傳說人物海格力斯影響(他的父母王係各稱是海格力斯和阿基裏斯的後代,見:普魯塔剋,2.1)。亞歷山大小的時候,腓力二世聘請了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作他和其他馬其頓貴族子弟在米埃札(Μίεζα)的導師。亞裏士多德給予他完整的口才和文學訓練,並且激發了他對科學、醫學和哲學的興趣。亞歷山大童年早期就顯示了在音樂和馬術上的才華。普魯塔剋記載(普魯塔剋,6.4),前344年,12歲的亞歷山大發現一匹被他人認為不能馴服的馬。他衹是柔和的對馬說了幾句話便成功地馴服了那匹馬。他給那馬起名為塞弗勒斯(Βουκέφαλος)。當時腓力高興地說:
  「我的兒子,找你一個與你相稱的王國吧。馬其頓給你的地方不足。」
  前340年,腓力出戰拜占庭城邦的時候,16歲的亞歷山大代父統治馬其頓,並率領部隊鎮壓馬其頓北部Μαίδοι的起義,建立了城市Aλεξανδρόπολις。前338年,18歲的亞歷山大在馬其頓維護它在希臘城邦中領導地位的重要切羅尼埃(Χαιρώνεια)戰役中和其他將軍指揮馬其頓左側,消滅了底比斯(Θῆβαι)神聖團隊(ἱερὸς λόχος)。同年腓力成立了科林斯同盟,鞏固在馬其頓領導下希臘城邦之間的和平。
  前337年,腓力二世與奧林匹亞離婚,隨後娶了馬其頓貴族阿塔魯斯(Aτταλoς)的侄女剋麗歐佩特拉(Κλεοπάτρα)。當阿塔魯斯在腓力二世與剋麗歐佩特拉的婚禮酒會上評價說馬其頓王室將會有一個合法的繼承人時(估計是在暗喻小老婆剋麗歐佩特拉的孩子將會代替亞歷山大成為王國繼承人), 亞歷山大回答(普魯塔剋,9.4):
  「那麼我呢,你這卑鄙的人,你把我當成什麼了....一個雜種嗎?」
  說完便把酒杯嚮他扔去。當腓力護著阿塔魯斯站在椅子上嚮亞歷山大抽劍時,生氣的他因為醉酒站不穩而在椅子上摔倒了。亞歷山大嘲笑道:
  「你們瞧啊!一位準備從歐洲橫掃小亞細亞的國王,卻連一張椅子都跳不過去。」
  被腓力驅逐後,亞歷山大與奧林匹亞逃亡伊庇魯斯,自己繼續前往伊利裏亞(Ιλλυρια),在馬其頓他原安穩的繼承權被受到質疑。短期之後腓力派使者召回亞歷山大,與他和解。
  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埃格(Αιγαί)舉行的女兒剋麗歐佩特拉和伊庇魯斯的亞歷山大一世的婚禮上被皇傢保鏢保薩尼阿斯(Παυσάνιας)刺殺身亡。其策劃沒有最終的解答,奧林匹亞由於她對此公開表示喜悅以及和兇手共有與伊庇魯斯的聯繫被懷疑(如:查士丁,5.7)。另被懷疑,並且亞歷山大代表官方馬其頓指責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的指使,成為後來嚮波斯進攻的理由。
  此外,也有人說,每當亞歷山大得知他的父親徵服了一塊地,就會哭著說:「難道父親沒有留下一點兒的土地給我徵服?」
  [編輯] 繼位和鞏固政權(前336年~前335年)
  20歲的亞歷山大被馬其頓軍隊中安提帕特(Αντίπατρος)派係推舉為新國王。利用在佩拉(Πέλλα)的優勢,他通過腓力二世的葬禮減少稅收贏得駐在馬其頓的軍隊。他以參與腓力二世的暗殺的罪名處死埃羅普斯(Αέροπος)的兩個兒子Ηρομένης和Αρραβαίος(但赦免了第三個,安提帕特的女婿,Λυγκησταί的亞歷山大)和當時被腓力派遣東徵於小亞細亞的阿塔魯斯。同有王位權的阿明塔斯(Αμύντας)以策謀亞歷山大的罪名被處死。奧林比亞殺了剋利奧帕特拉和她的也有王位權的兒子。亞歷山大使部分軍隊相信被腓力派遣東徵於小亞細亞的阿塔魯斯和雅典同謀起義,處死了阿塔魯斯而完成了他的登位。同樣徵於小亞細亞的帕曼紐(Παρμενίων)的兒子們仍然在佩拉而因此對他的女婿阿塔魯斯的死無動於衷。
  被迫與腓力結盟的希臘城城邦雅典和仇恨腓力二世的底比斯把腓力二世被刺看作是重新贏得獨立的機會。為了贏得希臘同盟的承認,前336年末,亞歷山大帶領軍隊進入原被腓力二世統治的特薩利(Θεσσαλία),在成功打破其貴族在邊境的抵製後,被承認為特薩利新的世襲統治者。亞歷山大之後南下,使得底比斯投降,雅典敬他為名譽城民。
  當亞歷山大登位時,馬其頓的國庫緊缺。前335年,在科林斯重新得到除斯巴達之外同盟支持的亞歷山大重徵馬其頓北部色雷斯(Θρᾴκη),為東徵小亞細亞穩固北部防綫,並報復公元前338年當地特裏巴利(Τριβαλλος)部落對腓力二世部隊的偷擊和戰利品的盜竊。在多瑙河打敗特裏巴利後他進軍並打敗威脅馬其頓西北的伊利裏亞,補正了腓力二世執政時的重要失敗。
  與此同時,雅典和當地強權底比斯,把亞歷山大死於多瑙河的謠言看作新的機遇。底比斯再次起義後,亞歷山大從伊利裏亞不經馬其頓用14天到達底比斯。他與希臘同盟國摧毀了底比斯,消除了威脅馬其頓的三大希臘勢力之一(其餘為:雅典、斯巴達),把其國境分給盟國,並把大部分底比斯邦民售為奴隸。軍事支持(但軍隊尚未過國界的)底比斯的阿卡狄亞(Αρκαδία)隨之處死其國領袖,未軍事支持底比斯而已被港口封鎖的雅典隨後放棄抵抗。
  [編輯] 波斯出徵初期(前334年~前333年)
  表現伊蘇戰役的大流士三世(右)
  亞歷山大正在騎著他的愛馬出徵(擴大圖)希臘與波斯的敵對始於前6世紀,當時位於小亞細亞的自由希臘城邦淪陷於嚮西擴張的波斯王國。在愛奧尼亞(Ιωνία)叛亂和馬拉鬆(Μαραθών)戰役後。前481年波斯國王澤剋西斯一世在第二次波斯戰爭時試圖占領整希臘。雖然澤剋西斯一世被打回,波斯之後也再沒有進攻希臘,而澤剋西斯一世前480年火燒雅典衛城及其他被認為瀆神的行為使得亞歷山大時的希臘政界仍存在著報仇和反攻波斯的聲音,這也被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所利用。
  以父親包括「解放小亞細亞希臘城邦」的口號,前334年亞歷山大出徵小亞細亞,奧林匹亞留在佩拉執政,安提帕特也留守在馬其頓,以約12000步兵和1500騎兵維持對歐洲的勢力。亞歷山大自己帶著由馬其頓和其他希臘城邦組成的約30000~40000步兵和4000~5000騎兵越過了希裏帕(Ελλήσποντος,今日的達達尼爾海峽)。雖然他的出徵彌補了腓力二世遺留給他的債務,一個空了的國庫使他衹帶了30天的補給。
  在小亞細亞亞歷山大和小部分部隊首先訪問了特洛伊,他和他從童年來的親友海菲斯提恩(Ήφαιστίων)分別祭阿基裏斯和《伊利亞特》中阿基裏斯的親友帕特洛剋羅斯(∏άτροκλος)。隨後亞歷山大與帕曼紐帶領的其餘部隊會合,繼續嚮波斯地方總督的要塞Δασκύλιον。附近的兩個希臘城市中,Κύζικος已獨立於波斯,∧άμψακος不希望被「解放」,而部隊急需通過徵服得到補給。
  波斯的希臘雇傭軍統帥,羅德斯的蒙農(Μέμνων)建議焚燒周邊的田地,但由於波斯地方總督憐惜他們的財産,未被采納。而他們聚集部隊,在格拉尼庫斯(Γράνικος)河與亞歷山大正面交戰。亞歷山大在格拉尼庫斯戰役中自己率領著「夥伴騎兵」隊(έταιροι),領先與波斯騎兵交戰,波斯部隊多個地方總督和將軍被「夥伴騎兵」隊殺死。在交戰中亞歷山大受傷並被剋利圖斯(Κλείτος)相救。為恐嚇未來的希臘雇傭兵,亞歷山大讓部隊於戰場上屠殺大部分希臘雇傭兵,其餘被押回馬其頓強迫勞動。他將300領波斯鎧甲作為給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衛城,帶著如下題字(阿利安,1.16.7):
  「來自亞歷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臘人,除了斯巴達的奉獻,從居住在亞細亞的野蠻人奪取。」
  但格拉尼庫斯戰役後亞歷山大沒有「解放」如Δασκύλιον非希臘愛奧尼亞城邦。他下令部隊禁止搶劫,並效仿波斯王國任命自己的地方總督,把戰勝的城邦並吞入馬其頓。
  與波斯部隊相比則是敵衆我寡。儘管存在許多不利,亞歷山大仍對波斯軍隊緻以一係列毀滅性的打擊,取得了勝利。他的成功有三個主要原因。第一,腓力二世留給他的軍隊比波斯軍隊訓練有素。第二,亞歷山大是一位傑出天才將領,也許是舉世無雙的最偉大的將領。第三,亞歷山大本人具有英勇無畏的精神。雖然每場戰鬥初期亞歷山大是在後方坐鎮指揮,但他的方針是如果部隊發動决定性進攻,他則身先士卒。這種冒險的戰術使他屢次受傷,但士兵們看到他與他們生死與共,並不要求他們去冒那些他自己不願冒的危險,這對鼓舞他們的士氣影響巨大。
  [編輯] 伊蘇至高加美拉(前333年~前331年)
  亞歷山大首先率領部隊攻剋了小亞細亞,消滅了駐守在那裏為數不多的波斯部隊;隨後嚮敘利亞北部挺進,在伊蘇城擊敗了一支龐大的波斯部隊。接著亞歷山大又嚮南進軍,經過七個月的艱難圍攻,攻剋了腓尼基島市推羅(於現的黎巴嫩)。在圍攻推羅期間,亞歷山大收到波斯國王的一封書箋,提出為了達成和平協議,他願把半個波斯帝國割讓給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的將軍帕曼紐認為這個建議很好,他說:「如果我是亞歷山大,我就采納這個建議」。亞歷山大回答:「如果我是帕曼紐,我也許會采納這個建議。」
  攻剋推羅之後,亞歷山大繼續南進。經過兩個月的圍攻,埃及一箭未發,自動投降。接著亞歷山大在埃及停留一段時間,讓軍隊稍有喘息之機。在那裏年僅24歲的亞歷山大被譽為法老,稱之為神。隨後他率軍返回亞洲,公元前331年在具有决定性意義的高加美拉戰役中,擊敗了一支極為龐大的波斯軍隊。
  [編輯] 追捕大流士三世(前331年~前330年)
  取得這場勝利之後,亞歷山大率軍進入巴比倫和兩座波斯都城,蘇薩和波斯波利斯。為了防止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並非大流士大帝)嚮亞歷山大投降,大流士三世手下的軍官把他們的國王暗殺了。
  [編輯] 中亞細亞(前330年~前327年)
  時年為公元前330年。但是亞歷山大擊敗了大流士三世的繼承人,並將他斬首,經過三年奮戰,攻剋了整個伊朗東部地區,並繼續嚮中亞推進。
  [編輯] 印度(前327年~前326年)
  入侵印度之戰的戰區與路綫圖這時亞歷山大已經徵服了整個波斯帝國,本可以返回傢園,重新籌劃他的新領土。但是他徵服的欲望並沒有得到滿足,而是繼續揮軍進入阿富汗,又從阿富汗穿過興都庫什山脈進入印度。他在印度西部取得一係列勝利後企圖繼續嚮印度東部進軍,但是他的軍隊由於長年戰爭,已經精疲力竭,不肯東進,亞歷山大不得不返回波斯。
  [編輯] 返回波斯(前326年~前325年)
  [編輯] 末年(前324年~前323年)
  亞歷山大公元前323年死於巴比倫。歷史以來其死因有不斷的爭議。大多數記載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的一次痛飲後,得了瘧疾,除羅馬歷史傢Iustinus和Curtius。有理論認為他死於嚏根草中毒。被下毒的理論被如Robin Lane Fox質疑,由於在古希臘缺乏長作用時間的毒。
  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出版的2004年7月號《新型傳染疾病》雜志裏刊登了幾篇論文,討論了「亞歷山大死於西尼羅河病毒」說法。同時,也有人指出,亞歷山大是感染流感而死。
  [編輯] 遺留的格局
  [編輯] 帝國分裂,繼業者戰爭(前322年~前281年)
  亞歷山大死後,他的帝國被他的部下們迅速瓜分。開始還保持了帝國形式上的統一,不久統治各塊領地的將領們陷入公開的爭鬥,稱之為「繼業者戰爭」。最終,弗裏吉亞的伊浦蘇斯之役結束了爭執。亞歷山大的帝國最初被分割為四大部分,卡山得統治希臘,萊西馬庫斯占據色雷斯,被稱為「勝利者」的塞琉古一世得到了美索不達米亞和伊朗,而托勒密一世分得黎凡特(指地中海東部諸國)和埃及。安提柯一世在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建立了短暫的統治,但很快就被另外四個將領擊敗。對印度領土的控製也衹是曇花一現,當塞琉古一世被旃陀羅笈多(即月護王,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一個統治者)擊敗時即歸於結束。
  [編輯] 古希臘全盛後期
  到前270年,上述希臘化國傢經過吞併戰爭剩下了:
  以馬其頓-希臘為中心的卡山得王朝
  亞洲的塞琉西帝國
  占據埃及和敘利亞的托勒密王朝
  到公元前一世紀大多數西部的希臘化地區都被羅馬共和國吞併。而東部的希臘化地區則由於安息帝國的擴張和巴剋特裏亞(即大夏,也稱吐火羅)的脫離而被明顯的減弱了。
  亞歷山大的遠征帶來了希臘文明在中東和中亞的繁盛,以及大夏-犍陀羅藝術在印度次大陸的發展,在文化上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編輯] 亞歷山大大帝生平年表
  西元前356年亞歷山大生於馬其頓首都佩拉。
  西元前343~340年亞歷山大從師亞裏士多德。
  西元前338年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在喀羅尼亞戰役中,擊敗以底比斯「神聖兵團」為主要力量的希臘聯軍。
  西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女兒的婚禮上遇害身亡,時年二十歲的亞歷山大繼位為馬其頓國王。
  西元前334年亞歷山大率馬其頓與希臘聯軍渡過赫勒斯海峽,格拉尼卡斯河之戰。
  西元前333年伊蘇斯之戰,首戰重創大流士三世。
  西元前332年沿東地中海海岸南進,攻剋提爾,到達埃及。
  西元前331年高加米拉之戰,最終戰勝大流士三世。
  西元前330年抵達波斯都城波斯利斯,大流士三世身亡。
  西元前329~327年在東伊朗高原進行巴剋特利亞及索格地亞那戰役。
  西元前326年渡過印度河,希達斯皮斯河之戰。沿印度河水係下航。
  西元前325年到達印度洋。嚮西進軍,亞歷山大沿陸路,尼亞丘斯率艦隊走海路。
  西元前324年率兵回到波斯利斯。
  西元前323年6月10日晚,亞歷山大病逝於巴比倫。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同期記載
  F. Jacoby, Die Fragmente der griechischen Historiker
  [編輯] 後期傳記
  阿利安, Flavius Arrianus Alexandri Anabasis
  狄奧多羅斯, Diodori Siculi Bibliotheca Historica Liber 17
  查士丁, M. Iuniani Iustini Epitoma Historiarum Phlippicarum Pompei Trogi
  普魯塔剋, Plutarchus Vitae Parallelae: Alexander
  魯夫斯, Quinti Curti
亞歷山大 Alexander Lee Eusebio
亚历山大 Alexander Lee Eusebio
亚历山大 Alexander Lee Eusebio
  姓名:亞歷山大 Alexander
  生日:1988.07.29
  星座:獅子座
   血型:O
  身高:181CM
  體重:63KG
  愛好:看電影,聽音樂,攝影
  特長:英語,中文,葡萄牙語,日語,RAP
  家庭成員:父母,姐姐
  宗教:基督教
  * 父親是香港人,母親是韓國人,從小在澳門長大
  * 多才多藝,從事MC主持等
  *中韓混血兒亞歷山大在澳門長大,在美國念高中,因此在語言方面頗有天賦。他能熟練的使用七國語言,人稱“活字典”。
亞歷山大大帝
  公元前336年夏,亞歷山大之父、古代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在女兒的婚禮上突然遇刺身亡,剛滿20歲的亞歷山大繼承了王位。被腓力二世所徵服的希臘各城邦國和色雷斯、伊利裏亞等地的一些部落紛紛乘機叛亂或宣佈獨立。年輕統帥亞歷山大首先率軍進至巴爾幹半島北部,徵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裏亞諸部落,把色雷斯人擊退至多瑙河濱。此時,過去曾與馬其頓作對的底比斯人謠傳亞歷山大陣亡,乘機掀起了反馬其頓的軒然大波。亞歷山大知道,底比斯是希臘諸城邦中有名的大城邦,如不把這次暴亂平息下去,其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他决定殺一儆百,當機立斷,火速揮師南下,以閃電般的速度出敵意外的出現在底比斯城下。底比斯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無不驚慌失措。底比斯城被攻陷,變成了一堆瓦礫,全部居民都被變賣為奴,衹有過去和腓力二世或亞歷山大友好或贊助過馬其頓的少數人除外。
  亞歷山大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底比斯的毀滅,確實起到了殺一儆百的作用。希臘諸城邦望風歸順,紛紛表示臣服。隨後雅典也表示臣服,並懇求寬恕。沒過多久,各邦國又統一在亞歷山大的領導之下,承認亞歷山大為最高統帥。於是,亞歷山大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大展宏圖,組織對東方的遠征了。
  亞歷山大遠征東方波斯的藉口是波斯人曾蹂躪過希臘聖地,又參與過對腓力二世的謀殺。據說,臨出徵前,亞歷山大把自己所有的地産收入、奴隸和畜群全部分贈他人。當時有位將領迷惑不解的問道:“陛下,您把所有的東西分光,把什麽留給自己呢?”“希望!”亞歷山大幹脆利落的答道,“我把希望留給自己!它將給我帶來無窮的財富!”隨後,亞歷山大懷着徵服世界的渴望,離開故土,踏上了千裏迢迢的徵程。
  公元前334年春,亞歷山大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即達達尼爾海峽),開始了長達10年的東徵之戰。他用以開始遠征波斯帝國的軍隊,由步兵3萬名、騎兵5千名和戰艦160艘組成。波斯帝國卻擁有數十萬大軍,戰艦400艘。而且,波斯帝國面積比馬其頓王國約大50倍,更何況遠東古老而富足的埃及、巴比倫、腓尼基等諸多國傢均已被波斯徵服,並入波斯版圖。儘管力量懸殊,但亞歷山大善於從本質上看問題。他深知,波斯帝國雖國土遼闊,軍隊龐大,威名猶在,但其勢已衰,內部四分五裂,皇帝大流士三世是個意志薄弱、缺智乏謀的平庸昏君。而馬其頓王國氣勢正盛,銳不可當。亞歷山大藉助一舉渡過赫勒斯滂海峽之餘威,利用己方高昂的士氣,一鼓作氣,突破敵防綫,首戰告捷,徹底摧毀了波斯人的士氣和抵抗的决心,開闢了嚮亞洲擴張的道路。不少城邦不戰而降, 甚至把亞歷山大視為將他們從波斯人統治下解放出來的救星。
  公元前333年秋,亞歷山大又在伊蘇斯城附近以其著名的“馬其頓方陣”擊敗了不甘心初戰失敗的大流士三世。
  公元前331年春,亞歷山大率步兵4萬和騎兵7千嚮美索不達米亞進軍,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展開了與波斯的最後一場大規模的决定性戰鬥。大流士三世經過精心準備,擁有騎兵4萬、步兵20萬、刀輪戰車200輛和來自印度的戰象15頭,與亞歷山大軍隊相比,具有絶對優勢。但亞歷山大與大流士三世鬥智用謀,再次奇跡般的戰勝了這位波斯皇帝。特別有趣的是,當僅有不到5萬軍隊的亞歷山大命令他的士兵為即將到來的戰鬥安臥休息、養精蓄銳之時,手握大軍的大流士三世卻因害怕夜襲令士兵徹夜不眠。波斯士兵全副武裝,膽戰心驚的整整站了一夜,個個無精打采,毫無鬥志。次日,即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清晨,亞歷山大率精神飽滿、士氣高昂之軍進入戰場,熟練的運用其機動靈活的“馬其頓方陣”,最終戰勝了強勁的對手。亞歷山大乘勝東進,占領了東方最大的城市、古代東方的文化中心巴比倫,並為自己加了一個稱號——“巴比倫及世界四方之王”。此後,亞歷山大又率兵從巴比倫出發,勢如破竹地占領了波斯帝國的首都蘇撤、波斯波利斯和矣剋巴塔那等三座都城。大流士三世逃至北方的大夏,被大夏的總督比索斯殺死,棄屍於路旁。最終還是亞歷山大在追趕途中發現了他的屍體,並將其送回波斯波利斯,厚葬於波斯皇陵墓。至此古波斯帝國及阿契美尼德王朝遂亡。馬其頓軍隊徵服了波斯的全部領土,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建立起來。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率軍由裏海以南地區繼續東進,經安息(帕提亞)、阿裏亞、德蘭古亞那,北上翻越興都庫什山脈,到達巴剋特裏亞(大夏)和粟特。前325年侵入印度波拉伐斯王國,波拉伐斯王國雖不及波斯龐大,但在當地也算得上一個強國。國王波拉斯能徵善戰,手下有步兵30,000,騎兵4,000人,戰車300輛,此外尚有一支獨特兵種——戰象200頭。論數量,與亞歷山大部隊不相上下。當時正值夏季,大雨滂沱,河水較深,有真納河天險可憑,因而波拉斯對於阻止亞歷山大進攻信心十足。他聽說亞歷山大率兵嚮他的國傢開來,就沿河布下軍隊,嚴加防守。而在每個徒涉場,除佈置哨兵之外,還派大象“把守”。大象那樣笨拙,為什麽還派它們“把守”?原來馬其頓的戰馬都來自北方,沒有同南方這種龐然大物打過交道。它們一見大象就會因為驚懼而從船上跳進水中,這樣馬其頓的騎兵自然就無法過河了。
  亞歷山大深知渡河不易,也作了充分準備。他讓一個軍官去印度河。指揮士兵將準備渡河時乘的船衹拆開,小船拆為兩段,大船拆為3段,用大車運到真納河西岸隱蔽起來。他本人經過對河面和西岸地形的偵察,擬定了一個類似我國漢代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劃。這個計劃共分為3個步驟。第一步,白天佯渡,疲憊敵人。亞歷山大命令船衹、皮筏在營地附近下水,順河來回航行。岸上的士兵也隨船來回平行運動,似乎在尋找合適的時機和地點,準備搶渡。波拉斯不敢怠慢,在彼岸也隨敵艦航行方向,來回奔波,這樣一連數日,天天如此。馬其頓人還未過河,波拉斯的軍隊卻被搞得精疲力竭了。第二步,夜間佯渡,迷惑敵人。白天佯渡一停止,馬其頓人又開始夜間行動。亞歷山大親率部分騎兵,沿岸來回奔跑,邊跑邊呼衝鋒的口號,似乎要趁夜幕掩護,偷渡過河。於是波拉斯又帶着他的軍隊在對岸來回奔跑起來。這樣一連數日,馬其頓人又未過河。波拉斯由此得出結論,敵人並不敢真的渡河,不過虛張聲勢而已。於是不管敵人怎樣行動,怎樣叫喊,都衹讓哨兵沿岸防守。大部隊不再隨之運動。亞歷山大看到波拉斯巳經疲憊不堪,並且麻痹起來,於是開始下一步行動,夜間偷渡。在表面上,他們仍然虛張聲勢,故伎重演,以麻痹對方。喻在暗地裏,卻把大部分人馬、船衹和皮筏偷偷調往河流上遊距原來營地約50裏的地方。這裏是真納河轉彎的地方,形成一個呷角,呷角上樹木茂密。呷角對面的河中有一個島嶼,也長滿了樹木,人跡罕至。這就形成了一個自然屏障,馬其頓人在這裏進行緊張而認真的渡河準備工作。公元前326年6月底的一天夜裏,黑雲滾滾,電閃雷鳴,大雨滂沱,河水咆哮,馬其頓人藉老天的掩護把步兵、騎兵都集中到岸邊。正巧破曉之前雨過天晴,風平浪靜,亞歷山大馬上命令15,000名騎兵分別登上戰船和皮筏,直嚮河中島嶼駛去。他們剛繞過這個島,就被對岸波拉斯的哨兵發現。亞歷山大估計波拉斯尚未在這裏集中兵力,於是命令船衹急速駛嚮對岸,並在上岸以後馬上列成戰鬥隊形,準備交戰。哪知這裏並不是真納河的東岸,而是另外一個小島。馬其頓人眼看前功盡弃,叫苦不迭。幸好對岸守敵不多,又找到一個渡河地點,河水衹有齊脖深,勉強可以徒涉。亞歷山大不敢耽擱,指揮大軍 冒險搶渡過去。
  波拉斯得知馬其頓人在呷角一帶渡河,鬧不清馬其頓的主力究竟在哪裏,不率大部隊前去阻擊吧,敵人可能從那裏全部渡過河來,率大軍前去迎敵吧,又怕對岸敵人乘機搶渡,思來想去,猶豫不决,結果衹派兒子小波拉斯帶領2,000名步兵和120輛戰車前去阻擊。當小波拉斯到達呷角對岸時,馬其頓的大部分軍隊已經渡過河來。他的人馬太少,一擊即潰,自己也送了性命。
  波拉斯聽說亞歷山大帶領大軍渡過河來,井且打死了自己的兒子,異常悲憤。他衹留少數部隊看守當地河岸,親自帶步兵30,000人。騎兵4,000人,戰車180輛,戰象200頭,去迎擊亞歷山大。當他來到一塊平坦而又堅硬的沙土地帶時,就在那裏擺開陣勢。他把200頭戰象放在前面,每頭相隔數丈,構成第一條戰綫,使敵人戰馬望而生畏,步兵不敢穿過。他又讓步兵站在大象的後面,構成第二條戰綫,把住大象之間的每個空隙。騎兵布在步兵兩邊,以便機動策應。而180輛戰車就分別放在左右兩翼騎兵的前邊。這些戰車看來很是威風,但在實際戰鬥中並沒有起什麽作用。
  亞歷山大在進軍中碰上了波拉斯的軍隊,立刻將部隊調成作戰隊形,準備還擊。同過去一樣,他讓方陣步兵占據當中位置,與波拉斯的戰象相對,並且命令他們不要首先投入戰鬥,待馬其頓騎兵把對方騎兵和步兵打亂時纔出擊。同時,他又命令科那斯率兩隊騎兵偷偷開嚮敵人右翼,待敵人騎兵與自己的右翼騎兵廝殺時,繞到後面襲擊敵人。而亞歷山大則帶領大部分騎兵占據右翼,準備首先從這裏發起進攻。
  當波拉斯發現敵人的大批騎兵集中在自己的左前方時,就把右翼騎兵也調到左翼,並讓全部騎兵一齊嚮敵人騎兵發起進攻。亞歷山大一見敵人騎兵出動,便命l,000名馬弓手同時放箭,波拉斯的騎兵頓時大亂。趁這機會,亞歷山大帶領騎兵飛馳而上.兩支騎兵戰作一團。這時,科那斯的騎兵依令在波拉斯騎兵背後出現,使其兩面受敵。波拉斯的騎兵為形勢所迫,抽出部分兵力掉頭對付科那斯。亞歷山大看到波拉斯的部分騎兵後轉,乘機掩殺,迫使敵人騎兵退到戰象那裏。波拉斯的象倌一見敵人騎兵衝來,就趕着大象前去阻攔,因而自己亂了隊形。馬其頓方陣步兵一直觀戰,等待時機,現在看到時機已到,便一涌而上,圍攻大象,從四面八方投槍放箭。那些象倌毫無懼色,又驅趕大象嚮敵人方陣衝去,把馬其頓方陣衝了個亂七八糟。波拉斯的騎兵勇敢頑強,乘勢再戰敵人騎兵,但因經驗太少,訓練不夠,結果又敗下陣來,再次退到大象附近。馬其頓的騎兵、步兵步步進逼,嚮敵方的騎兵、戰象拚命投槍放箭,波拉斯的騎兵傷亡慘重。特別是那些戰象,因受重傷,疼痛難忍,就狂怒起來。它們東奔西跑,橫衝直撞,不分敵我,無情踐踏。而和大象擠在一起的波拉斯的步兵和騎兵又受敵所迫,無處躲避,很多人受傷,很多人死在象蹄之下。這時,亞歷山大讓騎兵在對方後面截擊,而讓步兵把盾牌靠攏,步步進逼。很多波拉斯的戰士無法脫身,慘死沙場。這時留在西岸的馬其頓的8,000名步兵和3,000名騎兵直接渡河,同亞歷山大親自率領的部隊一起結束了這場戰鬥。
  波拉斯雖然遭到失敗,但並沒有象大流士三世那樣臨陣脫逃,而一直勇敢地帶領部隊在戰場拼殺。後來看到自己的戰士大部分傷亡而無勝利希望時,纔帶領軍隊嚮後撤退。亞歷山大一見此人如此英勇,覺得日後要鞏固對這裏的統治。是個難得的人才。因而命令不準傷害他,並且一再派人請他來相見。當波拉斯到來時,亞歷山大親自迎接,問他有什麽要求。他說;“你要象對待一個國王那樣對待我。”亞歷山大滿足了他的要求,讓他仍然管理他的國傢,並給了他一塊比原來國土還大的士地。於是,波拉斯歸順了亞力山大。經過8個年頭,行程5萬餘裏的遠征,很多士兵已經傷、殘、病、亡。幸存者也不願再打仗了,他們都想活着回去,看看自己的父老、妻子和兒女,因而牢騷滿腹,甚至公開拒絶打仗。亞歷山大無可奈何,衹好收兵。
  公元前325年7月從印度撤兵。
  公元前324年,其陸軍回到波斯利斯和蘇薩,艦隊在底格裏斯河口靠岸,隨後返抵巴比倫,東徵即告結束。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發高燒身亡。亞歷山大去世前深明人生的虛空,自己奮戰十餘年,戰無不勝,但卻勝不了死亡,並命部下在其死後將自己的棺材兩側留上孔將其兩衹手伸出,以示後人,他雖一生奮戰終仍兩手空空離去。
  亞歷山大東徵歷時10年,行程逾萬裏,滅亡了波斯帝國。在西起巴爾幹半島、尼羅河,東至印度河這一廣袤地域,建成幅員空前的亞歷山大帝國。在東徵過程中,沿途建了許多新城,有好幾座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最著名的是埃及北部沿海的亞歷山大城,今天已經發展為埃及最大的海港。亞歷山大建都巴比倫,部署入侵阿拉伯的規劃。但是在公元前323年,他發燒死去,靠武力徵服建立起來的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也隨之瓦解。 帝國被他的四位將領瓜分,其中多利買將軍在南面統治了埃及,巴勒斯坦,西流基將軍在東面統治了敘利亞,地中海一帶。卡幸達將軍在西統治了馬其頓和希臘一帶,呂西馬吉將軍在北統治了小亞細亞,土耳其一帶。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就如此敗落。
  亞歷山大遠征,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在蘇薩一次盛大奢華的“結婚典禮”上,亞歷山大親自帶頭同波斯國王大流士的女兒斯塔提拉結了婚,許多馬其頓的將領都娶了波斯顯貴的女兒,同日參加婚禮的有1萬對之多。在結婚典禮上,亞歷山大鄭重宣佈,馬其頓人與亞洲女子結婚,可以享受免稅權利。他還親自饋贈給新娘新郎許多禮物,以示鼓勵。他下令讓3萬名波斯男童,學習希臘語文和馬其頓的兵法。亞歷山大以後,希臘文化依然在亞洲得到不斷傳播。歷史學家稱此現象為希臘化文化,將從亞歷山大起到埃及被羅馬徵服為止這一段時間(前323—前3年),稱之為希臘化時代。
  名言
  山不走到我這裏來,我就到它那裏去——亞歷山大大帝;
  把世界當作自己的故鄉——亞歷山大大帝;
  把財富分給別人,把希望留給自己,她將帶給我無窮無盡的財富——亞歷山大大帝
百科大全
亚历山大 百科大全
  Yalishanda
  亞歷山大
  Alexadria
  埃及最大海港和紡織工業中心,僅次於開羅的全國第二大城。 阿拉伯語稱伊斯康德裏亞。 人口 272.2萬(1980)。位於尼羅河三角洲西側,一條丁字形海岬嚮北伸入地中海,與法魯斯島相連,東南緊靠邁爾尤特湖,西北面嚮大海。地處亞、非、歐海上航路上,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地中海型氣候,1月平均氣溫18℃,8月31℃,年降水量190毫米。
  原為一漁村。公元前 332年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在此建城,因而得名。曾為托勒密王朝首都,地中海東部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人口達50萬,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羅馬帝國統治時,是東西方海陸貿易的集散地以及工業、行政、宗教中心,帝國的第二大都市。阿拉伯人占領後,逐漸衰落。公元16世紀繞道非洲南端航路發現後,更趨衰落。19世紀初穆罕默德·阿裏統治埃及後,城市獲得振興,並建為埃及的海軍基地。1863年埃及首都移開羅。1882年以後,淪為英國的海軍根據地,並為當時埃及的經濟與金融中心。埃及獨立後,港市職能得到加強。全國最主要的海上門戶和重要的國際海港。港區被丁字形海岬分為東港和西港,東港較淺,作為漁港和海上遊覽區;西港水深,為商港和軍港,有兩道防波堤和法魯斯島為屏障,港內又有長 900餘米的堤道分為外港(約6平方公裏)和內港(約2平方公裏)。內港碼頭長4公裏多,可停靠吃水8.5米的輪船,外港有長150餘米的幹船塢和碼頭,有良好錨地。 1982年吞吐量2760萬噸。主要出口貨物有棉花和紡織品、稻米、蔬菜、水果等,進口糧食、木材、礦産品、機器、工業品等。正擬拓寬航道,水深由11.6米增至13.6米, 並修建市西7公裏處的德赫拉斯新港,與本港聯成一體。稠密的運河網和發達的公路網連結尼羅河三角洲主要城鎮。有高速公路和鐵路通開羅,並通上埃及各地。南部有民用機場。名聞世界的棉花市場,全國最大的紡織工業中心,食品工業發達,還有皮革、 陶器、塑料、 煉油、石化、造船、水泥等廠。工業主要分佈在西部卡巴裏區和南部、東南部地區。
  市區沿海岸狹長地帶延伸。解放廣場(革命前名穆罕默德·阿裏廣場)在市中心,其東南為商業區。城東是文教區,有1942年建立的亞歷山大大學。市內有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露天體育場、市立圖書館,以希臘-羅馬博物館最著名。多歷史文物,有托勒密王朝早期在法魯斯島上修建的高 122米航海燈塔(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遺跡,城南有高27米的龐培柱遺址,有羅馬天主教聖凱瑟琳教堂,還有沙卡法等地下陵寢。西部沿海有長達26公裏的濱海大道(七月二十六日大街),其南側豪華旅館、夜總會、餐館林立,北側海濱浴場連綿不絶,為著名旅遊和避暑勝地。
  亞歷山大港一瞥
  (張同鑄)
英文解釋
  1. n.:  alexander,  alexandria,  Al Iskandarîyah
近義詞
亞歷山大
相關詞
歷史建築圖書館名勝百科大全地理小亞細亞希臘化
世界政治戰爭希臘馬其頓旅遊莫斯科花園
AlexanderLouis路易斯·亞歷山大路易斯新概念英語8226路易新概念英語青少版
更多結果...
包含詞
亞歷山大縣亞歷山大港亞歷山大城
亞歷山大的亞歷山大鬆亞歷山大島
亞歷山大·王喬-亞歷山大喬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貝亞歷山大石亞歷山大陣
亞歷山大帝亞歷山大宋亞歷山大體
亞歷山大一世亞歷山大二世亞歷山大三世
亞歷山大大帝亞歷山大鸚鵡亞歷山大詩行
亞歷山大格式亞歷山大港的亞歷山大石棺
亞歷山大東侵亞歷山大·波普亞歷山大葡萄
亞歷山大·威斯路易·亞歷山大亞歷山大七世
亞歷山大·宋格亞歷山大八世亞歷山大·拉斯
亞歷山大五世亞歷山大·羅德亞歷山大·博內
亞歷山大·麥昆尼爾·亞歷山大亞歷山大機場
亞歷山大·科達亞歷山大四世格蘭·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黑格格蘭亞歷山大亞歷山大星球
亞歷山大廣場亞歷山大椰子亞歷山大·邁耶
C·亞歷山大洛夫亞歷山大·唐納亞歷山大·仲馬
亞歷山大·佩恩亞歷山大陵墓亞歷山大·貝爾
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燈塔亞歷山大東徵
亞歷山大戰記亞歷山大·蒲柏埃及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群島亞歷山大變石亞歷山大·格林
亞歷山大技術亞歷山大·帕托查理·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花園亞歷山大大學亞歷山大·達勒
亞歷山大和約亞歷山大六世亞歷山大時代
亞歷山大洛夫亞歷山大弗雷肖恩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佩恩亞歷山大絲鰺亞歷山大對偶
尋找亞歷山大尼爾亞歷山大亞歷山大拉斯
亞歷山大梅爾亞歷山大商人亞歷山大·塞維魯
亞歷山大·米勒蘭白蘭地亞歷山大亞歷山大大帝的
亞歷山大格式的亞歷山大·羅迪奇帝黑亞歷山大隊
剋裏斯·亞歷山大亞歷山大·波爾剋朱莉婭·亞歷山大
最後的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的勝利亞歷山大·馬德倫
亞歷山大·蒂亞戈亞歷山大·雷布卡亞歷山大·布格拉
莫妮剋·亞歷山大亞歷山大·考爾德亞歷山大·雷巴剋
亞歷山大·沙費納亞歷山大·福賽斯路易斯·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奇佐夫亞歷山大·佩蒂翁亞歷山大港燈臺
亞歷山大·馬紮爾亞歷山大·安德森亞歷山大·卡爾德
亞歷山大·威爾遜紐約的亞歷山大亞歷山大圖書館
亞歷山大三世橋亞歷山大·羅欽可亞歷山大·馬更些
亞歷山大·弗萊明亞歷山大·小仲馬亞歷山大·魯利亞
亞歷山大·赫爾岑亞歷山大群島狼亞歷山大·溫切爾
哈羅德·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約翰遜亞歷山大·鮑羅丁
亞歷山大巨鳳蝶亞歷山大博物館劍鬥獸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古爾德亞歷山大歌舞團永遠的亞歷山大
萊斯利·亞歷山大亞歷山大·柯爾達芬妮與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比剋古亞歷山大·帕斯特亞歷山大一世島
亞歷山大遠征記亞歷山大·祖耶夫亞歷山大·麥肯齊
亞歷山大·伍爾茲亞歷山大-伍爾茲亞歷山大羅波利
亞歷山大卡列林亞歷山大鬍貝爾亞歷山大史迪威
亞歷山大約翰遜亞歷山大波波夫亞歷山大齊格勒
亞歷山大赫萊布亞歷山大曼寧格亞歷山大的戰斧
亞歷山大四對舞亞歷山大邁耶爾亞歷山大席爾瓦
亞歷山大多項式亞歷山大上同擔亞歷山大上同帝
亞歷山大裏亞級亞歷山大格式詩歌亞歷山大·蘇霍魯科
亞歷山大服務公司格拉漢姆·亞歷山大亞歷山大·史澤格羅
亞歷山大·什奇格沃亞歷山大·施托爾茨亞歷山大·德斯帕蒂
亞歷山大·安布羅休亞歷山大·雅各布森亞歷山大·埃斯魏因
亞歷山大·赫洛波寧亞歷山大·卡特來特亞歷山大·羅德欽科
亞歷山大·阿利耶夫亞歷山大健身技巧亞歷山大·盧科維奇
亞歷山大貝剋淮澤亞歷山大·法爾內塞亞歷山大·科拉羅夫
亞歷山大國際機場亞歷山大·佩特洛夫亞歷山大·剋倫斯基
亞歷山大·路德韋格亞歷山大吉列耶夫亞歷山大·伊萬諾夫
亞歷山大·賽爾科剋亞歷山大·梁贊采夫亞歷山大·柯文納斯
亞歷山大·伍爾科特亞歷山大·丹尼洛娃亞歷山大·阿契本科
亞歷山大·基普尼斯亞歷山大·羅德琴科亞歷山大·斯卡拉蒂
亞歷山大·索科洛夫亞歷山大·伊凡諾夫亞歷山大·宋·比隆
亞歷山大鳥翼鳳蝶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更多結果...
分類詳情
羅馬劇場亞歷山大圖書館希臘羅馬博物館
阿布基爾孔姆·艾爾蘇卡法地下墓穴龐貝柱
摩西·阿布·阿巴斯清真寺亞歷山大蒙塔紮宮亞歷山大燈塔遺址
亞歷山大大帝陵墓蓋貝依城堡皇傢珍寶館
海濱大道拉斯埃丁宮阿拉曼公墓
亞歷山大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