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和順鄉投訴電話 保山地區旅遊投訴電話:0875-96927
雲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871-4608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和順鄉位於騰衝縣城以西3公裏處,和順的名稱源於"雲涌吉祥,風吹和順"的詩句,自古以來,這裏就是一個文化發達,人傑地靈的地方。 和順鄉是著名的僑鄉,歷史上出過不少傑出的人物。走進和順鄉,古樸典雅的祠堂、月臺、亭閣、石欄比比皆是,記載了繁盛一時的歷史和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這裏的風光如詩如畫,許多電影導演、攝影師、畫傢都喜歡到這裏取景畫畫。 門票:通票30元(包含艾思奇故居、和順圖書館、民居建築、元竜閣等景點) |
|
和順鄉位於騰衝城西3公裏。全鄉有1300多戶,6000多人。這裏歷史文化內藴十分豐厚,有“華僑之鄉”、“書香名裏”之稱,這裏不僅擁有“在中國鄉村文化界堪稱第一”的“文化之津”和順圖書館,還誕生了“天南一枝筆”李曰垓、傑出哲學家艾思奇、著名教育傢寸樹聲等一大批出類拔萃的濟世之才。 “人傑”之譽,當之無愧。
自古以來,和順就是一個文化發達,地靈人傑的地方。走進和順鄉,衹見古樸典雅的祠堂、牌坊、月臺、亭閣、石欄比比皆是。水碓是和順的名景,這裏的風光如詩如畫,青山如黛,緑影婆娑。碧波粼粼的元竜潭猶如一面明鏡,倒映出古色古香的元竜閣,使人興味無窮,流連忘返。玲瓏典雅的和順圖書館,始建於1929年,是中國鄉鎮創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圖書館,現有圖書雜志六萬多册,其中不少是國內珍本、孤本。
走進和順村,衹見全鄉住宅從東到西,環山而建,漸深漸高,房捨密集,修繕良好,粉墻黛瓦,整潔美觀。為數不少的寬敞院落,居住的人很少,因主人多僑居國外,住房僅托親友代管。村中的大路小巷,全為石條鑲砌,平整光潔;甚至村前的田埂上,村後芭蕉關的關坡上,也鋪有石條。騰衝多雨,在別處泥濘難行,在這裏卻不爛不滑。環村而過的清溪上,一座座洗衣亭跨河而建。亭多為兩間平房大小,房頂四角微翹,水上立有井字形石條,旁設木條凳。泉從石下流過,觸手可及。村民在這裏洗衣洗菜,晴天避熱,陰天避雨,從田裏做活回來,可在此衝洗納涼。村旁路邊,巷口街傍,常有一座座半圓形的月臺,地面平展,圍有護欄,中有石凳,上覆大青樹,每當傍晚,老人相聚談天,小孩戲耍其間,一片歡聲笑語。
和順僑鄉,氣候溫和,花木茂盛,人們重視鄉村風景的培植,古建築保存較多。西面,村子的盡頭,和順壩的南端,大盈江口的鰲山上有巨杉矗立的魁閣。那遍山碧油油的香果樹,那苔花斑斑的青石,那潔淨的林前石板小路,那彎彎麯麯的小道盡頭的古典建築,那橫臥在月臺之上的石牛,那粗約五米的元代古杉,全“鎖”在一片青翠碧緑之中。村東蕉溪村旁,帥頭坡與來鳳山結合處的元竜閣,樓閣交錯,氣勢雄壯。閣前池水青碧,地周古樹成蔭,湖光閣影,擅勝一方。
閣旁的蕉溪村,有數十戶人傢,沿山而居,其中有我國著名哲學家艾思奇故居。艾思奇的故居,為一中式院落,建築較為精巧,正房前廳有一石砌圓形拱口,青藤纏繞,古樸秀雅。近年,艾思奇親屬已將故居捐贈國傢,政府已撥款加以維修。
玲瓏典雅的和順圖書館,始建於1929年,是中國鄉鎮創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圖書館,現有圖書六萬多册,其中不少是國內珍本、孤本。建於1940年的益群中學,曾為僑鄉培養出許多人才,現有在校學生1000多人。 |
|
- : Heshun township
|
|
和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