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Western Africa)
非洲西部地區。東至乍得湖,西瀕大西洋,南瀕幾內亞灣,北為撒哈拉沙漠。通常包括西撒哈拉、毛裏塔尼亞、塞內加爾、岡比亞、馬裏、布基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紹、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裏亞、科特迪瓦、加納、多哥、貝寧、尼日爾、尼日利亞等17個國傢和地區及加那利群島(西)。面積638萬平方千米,占非洲五分之一。人口2.225億(1991),約占全非總人口三分之一,多為蘇丹語係黑人,次為阿拉伯人。自北嚮南有撒哈拉沙漠、蘇丹草原、上幾內亞高原。全境地勢低平,一般海拔200-500米;南部為富塔賈隆和包奇高原,東北為賈多和阿伊爾高原;沿海有平原。有尼日爾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岡比亞河等大河流經。大部地區旱、雨季分明,旱季時內地盛行幹熱的東北信風。氣候和植被有明顯的緯度地帶性;北部熱帶沙漠氣候,中部熱帝草原氣候,南部熱帶雨林氣候。內地與西部幹熱,沿海多雨。富鋁土、金剛石、石油、金、錳、鐵、銅、鈮、鈾礦等。農産品有油棕、蜀黍、可可、棕櫚仁、花生、咖啡、橡膠等。其中可可、花生等占有世界重要地位。經濟以農礦業為主,發展水平在非洲居中。半荒漠帶經濟以畜牧業為主。
西非國傢經濟共同體 (西共同)
1975年5月28日,在尼日利亞和多哥元首的倡議下,15個西非國傢和政府的代表在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召開首腦會議,簽訂了《西非國傢經濟共同體條約》,正式成立了西非國傢經濟共同體 (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 --ECOWAS),簡稱西共體。該組織是非洲最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其成員國總面積達511萬平方公裏,超過非洲總面積的六分之一,人口近2.3億,約為非洲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現有16個成員國(2006年1月):貝寧、布基納法索、多哥、佛得角、岡比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加納、科特迪瓦、利比裏亞、馬裏、毛裏塔尼亞、尼日爾、尼日利亞、塞拉利昂、塞內加爾。
西非經濟貨幣聯盟 (West African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西非經濟貨幣聯盟是西非國傢經濟共同體中貝寧等7個法語國傢於1994年1月10日成立的。1994年初,7國國傢元首在出席非洲法郎區討論法郎貶值會議期間决定成立西非經濟貨幣聯盟取代原來的西非貨幣聯盟。這一聯盟的宗旨是促進成員國間的人員、物資和資金流通,最終建立起由西非7個使用非洲法郎的國傢組成的共同市場,作為西非國傢經濟共同體貨幣聯盟的補充。1996年1月15日,第二屆西非經濟貨幣聯盟部長理事會通過了7國間實行特惠關稅製的文件,確定了在1997年完全實現聯盟內關稅互免的目標。至1997年時有8個成員:貝寧、布基納法索、科特迪瓦、馬裏、尼日爾、塞內加爾、多哥和幾內亞比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