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瑞士首都。人口138萬(1994年)。環境幽雅,景色秀麗,為國際旅遊中心。鐘錶製造業著稱於世,有世界表都”之稱。有圖書館、博物館、教堂、鐘樓等歷史建築。許多國際組織設此。 |
|
伯爾尼民俗節慶活動: 蔥頭節: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的星期一舉行,是僅次於聖誕節的大節日。5月召開“爵士樂節”。7月中旬舉辦gurten 搖滾樂節。7—8月在老城區有altstadtsommer的公演。
伯爾尼特別提醒: 景色特點
伯爾尼城建於公元1191年,1848年起成為瑞士聯邦的首都。當時選擇伯爾尼作為首都是因為它處於瑞士聯邦法語區和德語區交界的地方,是平衡的結果。伯爾尼名字來源於德文“熊”最早時是熊經常出沒的地方,後就以熊城命名。現在在州旗、城市雕像、紀念品上經常可以看到熊的形象。整個城市不算很大,阿勒河(aare)蜿蜒流過,老城就在河的彎裏。城市建築古樸,保存了完整的街巷和中世紀的建築。
風俗習慣 伯爾尼購物: 風味特産
布𠔌鳥鐘、手錶、音樂盒、巧剋力、紡織品、刺綉、手帕、亞麻製品、精密儀表、瑞士軍刀 伯爾尼交通: 交通概況
伯爾尼未建大型機場。伯爾尼有通往全國各地的高速公路,也是全國鐵路樞紐之一。
人口約14萬。居民主要講德語,信奉基督教。氣候溫和濕潤 ,鼕溫夏涼。
瑞士首都,全國經濟、文化中心,伯爾尼州首府。位於瑞士西部高原中央、萊茵河支流阿勒河兩岸 。人口約14萬。居民主要講德語,信奉基督教。氣候溫和濕潤 ,鼕溫夏涼。古代常有熊出沒,11世紀時定名伯爾尼( 德語為熊之意)。熊作為城徽並見之於古建築雕塑和商品商標。
1191年建軍事哨所 , 為扼守阿勒河通道的要塞 。 1218 年成為獨立聯邦,1353年加入瑞士聯邦,1848年成為瑞士聯邦首都。伯爾尼以鐘錶製造業著稱於世 , 有世界鐘錶廠之稱 。
此外還有電機、精密儀器 、紡織 、化學 、製藥、印刷、食品、傢具等工業。為農産品的集散地和繁忙的交通樞紐。有鐵路和公路與全國各大城市聯繫,離伯爾尼東南 9.6千米的貝爾普穆斯機場夏季有定期班機,將伯爾尼與蘇黎世的國際機場連接起來。市區被阿勒河分為兩部分,河西為老城區,中世紀風格的窄而平行的街道還保存着;河東岸是新市區,為行政機關、商店、工廠的集中分佈區。
伯爾尼是全國的文化中心。設有伯爾尼大學(建於1834年),藏有許多珍貴手稿和稀世版本的市立圖書館和伯爾尼大學圖書館,以及歷史、自然史、藝術、兵器和阿爾卑斯博物館。許多國際性組織,如萬國郵政聯盟、國際電訊聯盟、國際鐵路聯盟和國際版權同盟的總部也都設在這裏。主要歷史性建築有哥特式大教堂、市政廳、尼格德教堂和聯邦宮等。鐘樓和監獄樓是遺留下來的舊城樓。 |
|
伯爾尼(伯爾尼德文:Bärn、德文:Bern、法文:Berne、意大利文:Berna、羅曼什語:Berna)位於瑞士西半部領土中央偏北之處,僅次於蘇黎世和日內瓦的第三大城,是伯爾尼州首府,亦是該國首都。其舊城區今日已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核定的世界遺産。
歷史
伯爾尼市於1191年由Zähringen的Berthold V建立,一般認為這座城市得名於一隻被擊退的熊。(這個地區經常有熊的出沒,人們可以在鄰近Nydeggbrücke的地區看到)1353年,伯爾尼成為聯邦瑞士的第八個州,徹底重建於1405年一場大火之後,1848年新的聯邦憲法將伯爾尼定為瑞士首都,或是更精確地稱為聯邦之城。
地理
萊茵河支流阿勒河穿城而過。
交通
伯爾尼機場位於城市東南9千米處,與柏林、維也納、慕尼黑、巴黎通航。從倫敦赴伯爾尼最快的路徑是搭航班至巴塞爾,再轉火車。
火車站位於城中心。
節慶
巷道狂歡節:每年2月
伯爾尼國際爵士音樂節:每年5月
國際伯爾尼舞蹈節8月至9月
洋蔥市集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著名伯爾尼人
科學家Albrecht von Haller
詩人Albert Bitzius
藝術傢保羅·剋利
藝術傢Ferdinand Hodler
藝展策劃人哈羅德·塞曼(Harald Szeemann)
雜項
1905年,德國出生的愛因斯坦在伯爾尼專利局工作期間,提出了狹義相對論。1907年,在專利局辦公室內,透過電梯自由墜落的想像,首次得到廣義相對論理論核心的等效原理。
1886年,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在此簽署。 |
|
Bern
①瑞士中西部的州。面積6,887平方公裏(其中259平方公裏冰川覆蓋)。人口93.7萬(1990)。主要講德語,信基督教新教;在侏羅山區講法語,主要信天主教。首府伯爾尼。阿勒河及其支流薩訥河、埃米尤河流經本州。南部高地包括阿爾卑斯山地,有芬斯特拉峰(4,274米)和少女峰(4,153米)。水力發電發達。山區有養牛、養馬、奶酪、傢禽、木材采伐業等,為著名旅遊地。中部是肥沃農業區,葡萄種植業發達。工業以手錶和機器製造業為主,還有製陶業。主要城市還有比爾、布格多夫、土恩等。
②瑞士首都,伯爾尼州首府。在西部高原中央,萊茵河支流阿勒河兩岸。新城在右岸,老城在左岸,有七座橋梁相連。人口14萬(1989)。居民主要講德語。十一世紀時有熊出沒,故定名為伯爾尼。古老建築物有熊的雕塑,日用品往往以熊作商標。1191年建立軍事要塞。 1218年成為獨立城邦,1353年參加瑞士聯邦。1848年起為瑞士首都。工業有電機、精密機器、紡織、化學、製藥、食品、印刷等部門。以經營鐘錶著稱,“表都”聞名於世。農産品市場。全國交通中心,重要陸空運輸樞紐。文化中心,有伯爾尼大學(建於1834年)、國傢圖書館,還有人類史博物館、自然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兵器博物館和阿爾卑斯等博物館,以及鐘樓、哥特式大教堂(建於十五世紀)等。國際遊覽中心,市內有遊覽地“熊苑”。許多國際組織機構如萬國郵政聯盟、國際鐵路運輸總局、國際版權聯盟等設此。
全國經濟、文化中心,伯爾尼州首府。位於瑞士西部高原中央、萊茵河支流阿勒河兩岸 。人口約14萬。居民主要講德語,信奉基督教。氣候溫和濕潤 ,鼕溫夏涼。古代常有熊出沒,11世紀時定名伯爾尼( 德語為熊之意)。熊作為城徽並見之於古建築雕塑和商品商標。1191年建軍事哨所 , 為扼守阿勒河通道的要塞 。 1218 年成為獨立聯邦,1353年加入瑞士聯邦,1848年成為瑞士聯邦首都。伯爾尼以鐘錶製造業著稱於世 , 有世界鐘錶廠之稱 。此外還有電機、精密儀器 、紡織 、化學 、製藥、印刷、食品、傢具等工業。為農産品的集散地和繁忙的交通樞紐。有鐵路和公路與全國各大城市聯繫,離伯爾尼東南 9.6千米的貝爾普穆斯機場夏季有定期班機,將伯爾尼與蘇黎世的國際機場連接起來。市區被阿勒河分為兩部分,河西為老城區,中世紀風格的窄而平行的街道還保存着;河東岸是新市區,為行政機關、商店、工廠的集中分佈區。伯爾尼是全國的文化中心。設有伯爾尼大學(建於1834年),藏有許多珍貴手稿和稀世版本的市立圖書館和伯爾尼大學圖書館,以及歷史、自然史、藝術、兵器和阿爾卑斯博物館。許多國際性組織,如萬國郵政聯盟、國際電訊聯盟、國際鐵路聯盟和國際版權同盟的總部也都設在這裏。主要歷史性建築有哥特式大教堂、市政廳、尼格德教堂和聯邦宮等。鐘樓和監獄樓是遺留下來的舊城樓。
伯爾尼城始建於12世紀,至18世紀建成現在規模,已有800年的歷史。伯爾尼老城原來一些木質結構的建築被中世紀的多次大火燒毀,後來重建時改為石頭結構,現仍保持完好:碎石鋪成的馬車道,街道兩旁是彼此相連的漫長拱廓,紅瓦白墻相映生輝的古老房屋,各有典故的街心噴泉彩柱,16世紀的鐘塔及始建於1421年的晚期哥特式大教堂,使伯爾尼顯得古色古香,保留着中世紀時的風貌。現主要街道已被劃為步行區,環境十分幽靜。伯爾尼老城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名城之列。
瑞士過去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固定的首都,1848年11月28日,伯爾尼被定為瑞士聯邦首都,成為聯邦政府所在地和全國政治和外交中心。聯邦政府和聯邦議會設在阿爾河北岸銅緑色的聯邦大廈中,這是一組用花崗石建造的宮殿式的大型建築群,建於1852年-1857年。大廈左右兩翼是聯邦各部的辦公樓 ,中間圓頂下面是聯邦議會兩院的會議廳。大廈於1894-1902年進行擴建,1993年再次進行修繕,並添置了電子表决裝置。
由於市民反對噪音和地勢等原因,伯爾尼未建大型機場,僅有一小飛機場,設有通往西歐主要城市的航綫。伯爾尼有通往全國各地的高速公路,也是全國鐵路樞紐之一 。
二次大戰後, 伯爾尼的機械、儀表、電器、製藥、紡織、食品、建築和印刷工業逐年發展,但均係一些中小企業,在瑞士經濟中不占重要地位。 伯爾尼主要是行政和銀行業中心,同時也是一個文化和旅遊城市。市內有古老學府之一的伯爾尼大學,建於1834年,以研究宇宙射綫著稱。此外,還有歷史、自然史、藝術、兵器等不同類型的衆多博物館,伯爾尼還是萬國郵政聯盟和國際鐵路運輸總局所在地。
歷史上,許多革命活動傢都曾在伯爾尼居住過。恩格斯1848年秋曾到伯爾尼指導瑞士的工人運動。列寧從1914年9月到1916年初也曾在伯爾尼附近的齊美瓦爾德和昆塔爾逗留過,並寫過不少揭露第二國際機會主義叛徒的文章。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伯爾尼聯邦專利局工作期間,業餘鑽研物理學,發表了他的驚世之作“相對論”,伯爾尼將此引為驕傲,至今還保留着愛因斯坦的住所(已闢為博物館)。
伯爾尼市位於瑞士國土中間偏西,1848年聯邦憲法定為瑞士首都,又稱為“聯邦城”, 同時也是伯爾尼州的首府。面積(包括郊區)230多平方公裏,市區人口12.4萬,海拔550米,位於萊茵河支流阿爾河的一個天然彎麯處,湍急的河水從三面環繞伯爾尼老城而過,形成了一個半島。傳說為給城市取名,當時的統治者紮靈根公爵决定外出打獵,以打到的第一隻野獸作為城市名,結果打死一頭熊,於是以“熊”字為該城命名。伯爾尼這一名稱是從德文“熊”字演繹而來,德語中熊一詞的發音是“拜爾”,後漸變為“伯爾尼”。“熊”自然成了伯爾尼的城徽,進而又變為伯爾尼州的標志。伯爾尼市有些古建築上至今仍留有熊的雕塑。在阿爾河東岸山崗尼德格大橋附近,還闢有熊苑,喂養着一些供遊人觀賞的熊。
伯爾尼奇跡
1954年7月4日 世界杯决賽 西德3比2匈牙利
西德十一勇士
這也許是世界杯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决賽。1954年7月4日,伯爾尼的萬剋多夫體育場裏,6萬觀衆目睹了奇跡的誕生。兩周前的小組賽中,西德隊曾以3比8慘敗給匈牙利,但那是該隊主帥赫爾貝格的“陰謀”之一,那場比賽中他派出的多為替補,决賽中,5張新面孔出現在西德隊陣容中,他們給了匈牙利人一個措手不及。另一顆煙幕彈則是,赫爾貝格賽前公開宣稱,他們不奢望能擊敗強大的匈牙利隊,在將對手捧上天的同時,西德人卻在底下摩拳擦掌。
如果時光倒流
普斯卡什賽前並未完全傷愈,但他堅持出場,這位綽號“奔馳的少校”的射手僅用了6分鐘就打破了僵局,柯奇士的射門反彈到普斯卡什腳下,他輕鬆的將球送入網窩。2分鐘後,塞博爾擴大優勢,匈牙利2比0領先,一切看上去似乎盡在把握。
普斯卡什的遺憾
接下來會發生什麽?沒有人能猜得到,世界杯决賽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反擊從這一刻打響。第10分鐘,西德的莫爾洛剋破門,第18分鐘,拉恩扳平比分,匈牙利人用了8分鐘打進2球,西德人扳平的過程不多不少也是8分鐘!
伯爾尼的雨水讓决賽更添上了某種上天註定的色彩,匈牙利人的一次射門勢在必進,卻因為泥濘的地面而停在門前,隨後,科奇士擊中了橫梁、赫德庫蒂射中了立柱、西德的霍爾梅耶爾在門綫救險、他們的門將圖雷剋更是多次撲救,這一切,似乎都是在為那神奇一刻的到來在進行鋪墊。
奇跡戰士
還剩6分鐘,不可思議的一幕上演。匈牙利的蘭托斯解圍失誤,西德前鋒拉恩得球突破,在禁區邊緣擡腳就射,皮球在泥濘的地面上蹦跳前進,從飛身撲救的門將手邊滾入了網窩,3比2,西德隊反超了!2分鐘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打進1球,但被判為越位,有人說那是一次誤判,匈牙利人在終場哨響後仍在和裁判爭論。不過,上天迫不及待的駁回了匈牙利黃金一代的最後一次申訴,英格蘭主裁判比爾-林格吹響了終場哨,奇跡誕生了!
德國人扳平了!
這是不可一世的匈牙利隊自從1950年以來輸掉的第一場比賽,西德則成為了第一支贏得世界杯的非種子隊,53年後,德國人將這場决賽拍成了電影,《伯爾尼的奇跡》感召着那些渴望創造神話的後人。 |
|
Bo’erni
伯爾尼
Bern
瑞士首都,全國經濟、文化中心,伯爾尼州首府。位於西部高原中央、萊茵河支流阿勒河兩岸。人口14.5萬,包括郊區28.9萬(1982)。居民主要講德語,信奉基督教。氣候溫和濕潤,鼕溫夏涼。年平均氣溫8.1℃,1月-1.9℃,7月17.9℃。年降水量922毫米。古代常有熊出沒,11世紀定名為“伯爾尼”(德語為“熊”之意)。熊作為城徽並見之於古建築雕塑和商品商標。1191年建軍事哨所,為扼守阿勒河通道的要塞。1218年成為獨立城邦,1353年加入瑞士聯邦,1848年定為瑞士聯邦首都。伯爾尼以鐘錶製造業著稱於世,有“世界鐘錶廠”之稱。另有電機、精密機器、紡織、化學、製藥、印刷、食品、傢具等工業。有鐵路與公路同全國大城市聯繫,是農産品集散中心和交通樞紐。又是全國文化中心。有伯爾尼大學(1834)、收藏珍貴手稿和稀世版本的圖書館,以及人類史、自然史、藝術、兵器和阿爾卑斯博物館,還有哥特式大教堂(1421~1598)、市政廳(1406~1416)、尼德格教堂(1494)、鐘樓和聯邦宮(1852~1901)等歷史建築(見彩圖瑞士首都伯爾尼鐘樓)。萬國郵政聯盟、國際電信聯盟、國際鐵路聯盟、國際版權同盟的總部均設於此。阿勒河將市區分為兩部分:河西為老城區,保存有中世紀風格的街道和建築;河東為新城區,是行政機關、商店、工廠的集中分佈區。
(徐美娟)
|
|
- n.: bern, berne, Bern, capital of Switzerland
|
|
- n. Berne (Suisse)
|
|
|
|
伯爾尼州 | 伯爾尼的 | 伯爾尼山 | 伯爾尼公約 | 伯爾尼國際 | 伯爾尼茲山 | 伯爾尼納山 | 熊城伯爾尼 | 伯爾尼丘陵 | 伯爾尼條約 | 伯爾尼舊城 | 伯爾尼古城 | 伯爾尼奇跡 | 伯爾尼協會 | 伯爾尼聯盟 | 咖啡伯爾尼 | 伯爾尼老城 | 伯爾尼熊池 | 伯爾尼鐘塔 | 伯爾尼大學 | 伯爾尼噴泉 | 奧斯伯爾尼 | 戈爾伯爾尼 | 伯爾尼瑞士 | 新伯爾尼機場 | 伯爾尼小夥子 | 伯爾尼小男孩 | 伯爾尼美術館 | 伯爾尼的奇跡 | 伯爾尼勞佛犬 | 伯爾尼大教堂 | 伯爾尼市政廳 | 伯爾尼玫瑰園 | 伯爾尼植物園 | 伯爾尼小男孩隊 | 伯爾尼茲山地犬 | 伯爾尼沃德·科赫 | 貝爾普伯爾尼機場 | 路易斯德伯爾尼埃 | 伯爾尼藝術博物館 | 伯爾尼國會議事廳 | 伯爾尼國立動物園 | 伯爾尼阿爾卑斯山 | 伯爾尼纖維蛋白原 | 斯文伯爾尼科技大學 | 伯爾尼萬剋多夫球場 | 伯爾尼公約的基本原則 | 伯爾尼聯邦議會大廈 | 路易斯・德・伯爾尼埃 | 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 | 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 | |
|
|
愛因斯坦博物館 | 歷史博物館 | 通訊博物館 | 自然史博物館 | 伯爾尼美術館 | 伯爾尼大教堂 | 伯爾尼鐘塔 | 伯爾尼國會議事廳 | 伯爾尼熊池 | 伯爾尼藝術博物館 | 伯爾尼市政廳 | 伯爾尼玫瑰園 | 伯爾尼國立動物園 | 古爾騰山 | 伯爾尼聯邦議會大廈 | 美術歷史博物館 | 伯爾尼阿爾卑斯山 | 伯爾尼植物園 | 伊華東利班斯 | 伯爾尼噴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