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交界 > 俄羅斯 >南部聯邦管區 > 車臣共和國
顯示地圖
目錄
車臣共和國(俄語
  車臣共和國(俄語:Чече́н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車臣語:Нохчийн Республика)是俄羅斯聯邦的南部聯邦管區的其中一個共和國,地處於北高加索山區,西接印古什共和國和北奧塞梯共和國,西北與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接壤,東連達吉斯坦共和國,南部與格魯吉亞分享一條很長的邊界。
  
  歷史
  自15世紀奧斯曼帝國入侵開始,車臣人民在高加索山區不斷抵抗外來入侵。自從投嚮穆斯林的陣營,便緩和了與奧斯曼帝國的緊張關係,但卻與信奉基督教的格魯吉亞人及哥薩剋人及信奉佛教的卡爾梅剋人之間的衝突不斷升級。
  
  車臣在18世紀被沙俄徵服,之後一直都屬於俄國。十月革命之後,車臣繼續留在俄羅斯聯邦裏。蘇聯成立後的1922年11月30日,成立車臣自治州,隸屬於俄羅斯蘇维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34年1月15日和同屬俄羅斯聯邦的印古什自治州合併為車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12月5日改名為車臣-印古什蘇维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由於在二戰中,部分車臣人試圖與德國軍隊合作謀求獨立,1944年,在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政府撤消了車臣的自治共和國地位,將幾乎整個車臣民族強行遷往哈薩剋境內。直到1957年赫魯曉夫執政時期,車臣-印古什蘇维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方纔得以恢復。[來源請求]
  
  1989年後,蘇聯局勢急劇動蕩,民族分離勢力在車臣、印古什和北奧塞梯等高加索地區嚴重膨脹,車臣和北奧塞梯等自治共和國均有流血衝突發生。
  
  自從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聯邦的不少成員,特別是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國,都希望像鄰近的亞美尼亞或格魯吉亞一樣享有獨立的地位。加上過去在前蘇聯年代裏,一直受到壓迫,造成車臣人爭取民族解放、要求民族獨立和反俄羅斯的旺盛心態。
  
  1991年,時任車臣共和國總統的焦哈爾·杜達耶夫發表了獨立宣言,可是得不到俄羅斯的承認。1992年12月10日印古什共和國與車臣共和國分開。1994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指派俄軍大舉攻打車臣,造成一場十萬人死亡的屠殺慘劇。之後,雙方的衝突不但一直沒有平息,還讓車臣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分子得勢。結果莫斯科的恐怖襲擊不斷發生。
  
  1999年,7月4日,沙米利·巴薩耶夫指揮5000人的武裝部隊偷襲了俄內務部隊哨所。導致了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第二任總統普京以較強硬的態度反駁了國內的分離主義思潮,指揮部隊從兩路進入車臣。以絶對優勢的實力,軍事壓製了車臣分離主義勢力。之後,雙方衝突依然如前。有部分車臣人民認為俄羅斯聲稱的反恐行動實際是大屠殺,第一次車臣戰爭及第二次車臣戰爭本質上是殖民戰爭,十數年間,據說有30%車臣人遭到殺害[來源請求],國際社會卻置之不理,許多車臣婦女的丈夫或兒子無故失蹤,她們搜集並紀錄數百捲恐怖罪行的錄像帶,並將之偷渡入歐洲,嚮國際人權法庭控訴。影響所及,亦有部分車臣婦女選擇加入炸彈自殺的恐怖事件。
  
  2004年5月9日,車臣發生炸彈爆炸,總統艾哈邁德·卡德羅夫被當場炸死。2006年3月4日,艾哈邁德·卡德羅夫之子拉姆贊·卡德羅夫被任命為車臣共和國總理。2007年4月5日,拉姆贊·卡德羅夫宣誓就任車臣總統。
  
  2009年4月16日,俄國當局宣佈車臣戰爭正式結束。
概況
  官方語言 俄語、車臣語
  首府 格羅茲尼
  總統 拉姆贊·卡德羅夫
  總理 拉姆贊·卡德羅夫
  面積
  - 合計 17,300Km
  - 水域面積百分比 (土地以外) 可以忽略
  車臣國徽人口
  - 合計(1997年) 862 000人
  - 人口密度 50人/平方千米
  貨幣 盧布(RUR)
  時區 UTC +3
  電話地區編號 7 (與俄羅斯相同)
歷史
  有關車臣的最早記載是在7世紀初以前。“車臣人”這一稱呼最早源自阿爾貢河邊的“大車臣”這一村莊的名稱,以後逐漸成為車臣民族的族稱。車臣人自稱“納赫喬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車臣人在13世紀遭受蒙古-韃靼人的侵襲,14世紀末又遭到中亞帖木兒帝國軍隊的蹂躪。直到15至16世紀金帳汗國解體後,車臣人才開始從山區嚮平原遷徙。16至19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傳入車臣。在17至18世紀之交,車臣開始成為波斯、奧斯曼、俄羅斯三大帝國爭奪的對象,此後車臣經歷了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戰爭。
  自15世紀奧斯曼帝國入侵開始,車臣人民在高加索山區不斷抵抗外來入侵。自從投嚮穆斯林的陣營,便緩和了與奧斯曼帝國的緊張關係,但卻與信奉基督教的格魯吉亞人及哥薩剋人及信奉佛教的卡爾梅剋人之間的衝突不斷升級。
  19世紀,沙俄經過近半個世紀的高加索戰爭於1895年把車臣並入帝國版圖。之後一直都屬於俄國。十月革命之後,車臣繼續留在俄羅斯聯邦裏。蘇聯成立後的1922年11月30日,成立車臣自治州,隸屬於俄羅斯蘇维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34年1月15日和同屬俄羅斯聯邦的印古什自治州合併為車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12月5日改名為車臣-印古什蘇维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由於在二戰中,部分車臣人試圖與德國軍隊合作謀求獨立,1944年,在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政府以車臣人同德國侵略者合作為由,將幾乎整個車臣民族強行遷出傢園。當時有38.7萬多車臣人被驅逐到中亞哈薩剋和西伯利亞境內,並撤消了車臣的自治共和國地位。直到1957年赫魯曉夫執政時期,車臣-印古什蘇维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方纔得以恢復。1989年後,蘇聯局勢急劇動蕩,民族分離勢力在車臣、印古什和北奧塞梯等高加索地區嚴重膨脹,車臣和北奧塞梯等自治共和國的均有流血衝突發生。
  自從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聯邦的不少成員,特別是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國,都希望像鄰近的亞美尼亞或格魯吉亞一樣享有獨立的地位。加上過去在前蘇聯年代裏,一直受到壓迫,造成車臣人要求獨立和反俄羅斯的旺盛心態。
  1991年,時任車臣共和國總統的杜達耶夫發表了獨立宣言,可是得不到俄羅斯的承認。1994年,俄羅斯當局為了維護國傢統一和領土完整,總統葉利欽指派俄軍大舉攻打車臣,但是車臣武裝一直拒絶放下武器,致使這場內戰持續了20個月之久,杜達耶夫在這場戰爭中被打死。1996年底,在車臣非法武裝在俄境內先後製造兩起重大劫持人質事件後,俄軍被迫撤出車臣。1997年1月,阿·馬斯哈多夫當選車臣共和國總統後,仍然堅持車臣是“獨立國傢”。1997年5月,俄聯邦與車臣簽署和平與相互關係原則條約。但是,車臣領導人始終未放棄其“獨立”主張。
  1999年,7月4日,沙米利·巴薩耶夫指揮5000人的武裝部隊偷襲了俄內務部隊哨所。導致了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第二任總統普京以非常強硬的態度駁斥了分離主義思潮,出動10萬軍人,對車臣進行封鎖和展開軍事打擊。經過空中轟炸和地面圍剿,大股車臣非法武裝被消滅,俄軍幾乎控製了車臣全境。但是,車臣剩餘的非法武裝化整為零,在車臣內外采取遊擊戰術,頻頻進行暗殺和恐怖活動。特別是近兩年來,車臣非法武裝分子活動猖獗,不斷製造恐怖襲擊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2000年2月初,俄軍攻下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取得了平叛行動的决定性勝利。6月8日,普京簽署命令,對車臣實行總統直接治理,由總統駐北高加索代表卡贊采夫具體落實。6月16日,車臣穆夫提、原馬斯哈多夫政府反對派卡德羅夫被任命為車臨時政府首腦。2001年初,普京下令將清剿車臣殘匪的任務由國防部移交聯邦安全局。在車臣成立政府和常設行政機關,任命原斯塔夫羅波爾政府首腦伊裏亞索夫為車新政府總理。這標志着車開始從戰爭狀態轉入正常狀態。2001年2月起當局從車臣撤軍。
  “9·11”事件後,美出於建立全球反恐聯盟的需要,在車臣問題上表態明顯軟化。車臣分裂分子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軍事上無力實施反撲,將製造恐怖襲擊視為阻撓車臣和平進程的唯一有效手段。2002年下半年,車臣恐怖分子活動日益猖獗,多次用導彈擊落聯邦軍用飛機,並製造多起惡性恐怖事件。10月23日,車臣恐怖分子占領莫斯科一劇院,劫持近800名人質,提出停止車臣戰爭、聯邦軍隊撤出車臣的要求。俄特種部隊10月26日采取行動,輔以施放麻醉化學氣體等手段,解救出全部人質,但129名人質死亡。12月27日,車臣恐怖分子駕駛兩輛載有炸藥的汽車衝入車臣政府大樓,致使大樓全部被毀,造成至少83人死亡,百餘人受傷。
  車臣人民認為俄羅斯聲稱的反恐行動實際是大屠殺,第一次車臣戰爭及第二次車臣戰爭本質上是殖民戰爭,十數年間,有30%車臣人遭到殺害,許多車臣婦女的丈夫或兒子無故失蹤,她們搜集並紀錄數百捲恐怖罪行的錄影帶,並將之偷渡入歐洲,嚮國際人權法庭控訴。影響所及,亦有部分車臣婦女選擇加入炸彈自殺的恐怖事件。
  2004年5月9日,車臣發生炸彈爆炸,總統艾哈邁德·卡德羅夫被當場炸死。2006年3月4日,艾哈邁德·卡德羅夫之子拉姆贊·卡德羅夫被任命為車臣共和國總理。2007年4月5日,拉姆贊·卡德羅夫宣誓就任車臣總統。
地理位置
  車臣共和國占據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不僅連接着俄羅斯同南高加索三個共和國的石油管道和鐵路幹綫,而且同周圍幾個穆斯林人口比例很大的共和國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素有“聯結外高加索的生命綫”之稱。
  車臣共和國位於海拔4493米的俄羅斯聯邦西南部的大高加索山脈北側。其南部與格魯吉亞為鄰,北部與俄聯邦的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北奧塞梯—阿蘭自治共和國接壤,東部、西部是俄聯邦達吉斯坦共和國和印古什共和國。
  2.領土及行政區劃
  車臣共和國的領土面積近兩萬平方公裏,人口不足100萬,多為車臣族。此外,還有印古什、達吉斯坦、俄羅斯人。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語言為車臣語,文字以俄文字母為基礎。車臣共和國的首府為格羅茲尼市,人口40.1萬人。
經濟
  車臣共和國盛産石油、天然氣,石油加工、機械製造業較發達。
  1.工業
  共和國的工業主要有石油開採、石油加工、化學、機器製造、建築材料、食品和木材加工等部門。
  2.農業
  農業以種植小麥、水稻、玉米、大麥、嚮日葵、甜菜、蔬菜等農作物為主。此外還有園藝業和葡萄種植業。
  3.交通運輸
  格羅茲尼是俄羅斯通嚮外高加索鐵路、公路綫上的必由之路。由於內戰,交通運輸已中斷,使在這一地區依靠鐵路、公路進行的物資交流面臨極大睏難。
  車臣共和國的地下敷設有重要輸油管道:格羅茲尼——新羅西斯剋,格羅茲尼——巴庫,格羅茲尼——卡紮夫油田。
英文解釋
  1. n.:  Cecenija ARep.
包含詞
車臣共和國城市
分類詳情
格羅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