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 : 東歐 > 立陶宛
顯示地圖
目錄
國度
  立陶宛共和國 (立陶宛文:Lietuvos Respublika,英文:Republic of Lithuania),位於東北歐,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一,北接拉脫維亞,東南接白俄羅斯,南接波蘭,西南接俄羅斯的加裏寧格勒州,西濱波羅的海,首都維爾紐斯。它是歐盟、北約、申根公約及多個國際組織的成員。
  
  立陶宛是一個歷史古國,與俄羅斯一直在北歐及東歐爭雄。過往曾一度與波蘭合邦,後來被沙俄吞併。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曾一度獨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被斯大林領導的蘇聯合併,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0年再度爭取獨立並成功。
  
  歷史
  立陶宛人屬遠古印歐語係的一支,於公元前即已來到波羅的海沿岸定居。12世紀起受日耳曼人侵略。1240年立陶宛大公國成立。1370年波蘭王室絶嗣,1386年波蘭公主海德維希嫁給立陶宛大公約蓋拉(Jogaila),兩國的結合使國力倍增,儼然成為歐洲大國。1569年依據盧布林條約正式合併,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由於對外長期戰爭,加上國內動亂不止,國力迅速衰退,最終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為俄羅斯、普魯士及奧地利的三次瓜分後滅亡。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自此成為沙俄版圖的一部份。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立陶宛被德意志帝國占領。1917年俄國接連爆發二月革命及十月革命,最後由列寧主導成立蘇维埃政權。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佈獨立。1939年德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立陶宛被劃入蘇聯勢力範圍,1940年6月14日,即德軍進入巴黎的當天,蘇聯指責立陶宛政府破壞《蘇立互助條約》,進行反蘇活動,要求馬上逮捕挑釁禍首,保證蘇軍在立陶宛境內自由通行,在戰略要地駐軍。立陶宛應允,15日,蘇軍占領立陶宛。<>1941年德蘇戰事爆發,德軍跨出東普魯士,迅速占領立陶宛。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立陶宛被蘇聯吞併。1990年3月宣佈獨立,1991年6月蘇聯承認其獨立地位。
  
  2006年5月30日,阿達姆庫斯總統對來自勞動黨的兩名涉嫌腐敗的部長表示不信任,勞動黨因此於5月31日宣佈退出執政聯盟。6月1日,總理布拉藻斯卡斯嚮總統遞交辭呈並獲批準。擔任財政部長的巴爾齊蒂斯被阿達姆庫斯任命為代總理。
  
  政治
  議會內閣製,總統由全民直選産生,任期五年,最多可任兩屆,凡年齡在40歲以上且居住滿三年以上者可參選總統,若總統未能履行其職務時由國會議長代理,總理由總統提名經國會同意;國會稱為塞瑪斯(Seimas),141席,任期四年,其中71席由人民選出,70席由政黨得票比率分配。
  
  行政區劃
  立陶宛行政區劃主條目:立陶宛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立陶宛劃分為10個縣,44個區,92個市,22個鎮。
  
  主要城市:維爾紐斯、考那斯、剋萊佩達、首萊、潘涅維日
  
  地理
  面積:6.5萬平方千米。地理位置及特徵:位於波羅的海東岸,與下列國傢有共同邊界 - 拉脫維亞(610千米)、白俄羅斯(724千米)、波蘭(110千米)、俄國加裏寧格勒州(303千米);海岸綫長99千米。除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外,尚有西部不大的丘陵及東南部的高地。森林覆蓋率為25%;約3000個大小湖泊;最長的河流-尼曼河。
  
  經濟
  主條目:立陶宛經濟
  國內有三個自由經濟區:考納斯、剋萊佩達和希奧利艾。
  有歐洲標準的公路網,4個國際機場,不凍港(東波羅的海岸)和該地區第一個衛星通訊係統。
  盛産琥珀,有少量的粘土、砂石、石灰、石膏、泥炭、鐵礦石、磷灰石及石油,所需石油和天然氣靠進口。西部沿海地區發現有少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但儲量尚未探明。
  森林面積197.5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0%以上。多野生動物,有60多種哺乳動物、300多種鳥類和50多種魚類。
  工業是立陶宛的支柱産業,主要由礦業及采石業、加工製造業以及能源工業三大部門組成。工業門類比較齊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紡織、化工等為主,機械製造、化工、石油化工、電子工業、金屬加工工業等發展迅速,生産的高精度機床、儀表、電子計算機等産品行銷全世界80多個國傢和地區。
  首都維爾紐斯是全國工業中心,全市工業産值占立陶宛工業總産值的三分之二以上。
  農業以水平較高的畜牧業為主,占農産品産值的90%以上。農作物有亞麻、馬鈴薯、甜菜和各種蔬菜,𠔌物産量很低。
  人口
  截至2004年1月,立陶宛總人口為344.57萬,其中立陶宛族人占83.5%,波蘭族人占6.7%、俄羅斯族人占6.3%、其他民族人口占3.5%(白俄羅斯族、烏剋蘭族、拉脫維亞族等)。使用立陶宛語——兩種現存的波羅的海語之一,另外也使用俄語、波蘭語。
  
  主要的宗教為羅馬天主教,不過也有少數地區信仰東正教、新教或猶太教。
  
  世界之最
  立陶宛是世界上核能發電占全國總發電比例最高的國傢。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統計,截至2002年底,立陶宛的核能發電在全國總發電比例中占到了80.1%。
  
  十字架山
  體育
  該國主要體育活動為籃球。


  Lithuania [ˌlɪθuˈeɪniə], officially 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 (Lithuanian: Lietuvos Respublika) is a country in Northern Europe, the southernmost of the three Baltic states. Situated along the southeastern shore of the Baltic Sea, it shares borders with Latvia to the north, Belarus to the southeast, Poland, and the Russian exclave of Kaliningrad to the southwest. Lithuania is a member of NATO, the Council of Europe, and the European Union. Lithuania became a full member of the Schengen Agreement on 21 December 2007. Its population is 3.6 million. Its capital and the largest city is Vilnius. In 2009, Vilnius is the 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 and Lithuania celebrates the millennium of its name.
  
  During the 14th century, Lithuania was the largest country in Europe: present-day Belarus, Ukraine, and parts of Poland and Russia were territories of the Grand Duchy of Lithuania. With the Lublin Union of 1569 Poland and Lithuania formed a new state, the Polish–Lithuanian Commonwealth. The Commonwealth lasted more than two centuries, until neighboring countries systematically dismantled it from 1772 to 1795, with the Russian Empire annexing most of Lithuania's territory. In the aftermath of World War I, Lithuania's Act of Independence was signed on 16 February 1918, declaring the re-establishment of a sovereign state. Starting in 1940, Lithuania was occupied first by the Soviet Union then Nazi Germany. As World War II neared its end in 1944 and the Nazis retreated, the Soviet Union reoccupied Lithuania. On 11 March 1990, Lithuania became the first Soviet republic to declare its renewed independence. Prior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2009, post-Soviet Lithuania had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econom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東歐國傢
  東歐國傢。臨波羅的海。面積652萬平方千米。人口3713萬(1996年)。首都維爾紐斯。地勢平坦。屬海洋性氣候。工業較發達,主要有電子、儀器儀表製造。農業以畜牧業為主。
No. 3
立陶宛
  立陶宛最佳旅遊時間: 立陶宛氣候介於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之間,一月份日平均氣溫為-5度,七月份日平均氣溫為23度。全年植物生長期為169-202天。最溫暖是6月下旬─8月上旬,最高溫為攝氏22度,此時也是最潮濕的時期。鼕天9月中旬─第二年3月中旬溫度甚低。
  立陶宛美食: 在首都食的選擇多得很:美式、德國、匈牙利、法國,甚至是唐餐都一應俱全。而在偏遠地方選擇就不離東歐食物。立陶宛的地道食物十分清淡,多是以烚或焗方法烹調,用油極少,口味清新又健康。筆者個人最喜愛的食物是薯仔班戟和烚肉餃子。 立陶宛購物: 最著名的自然是琥珀無疑,全球琥珀藴藏量,95%在加裏寧格勒和立陶宛一帶,在沿海地區,琥珀有時被海水衝上岸,在沙灘俯拾即是。不過,原始琥珀需經過琢磨,才能成為一件首飾。在首都維爾紐斯,有許多琥珀專賣店,街頭攤檔也多售賣琥珀飾物,可選購作為紀念品。立陶宛限製琥珀輸出,但少數紀念品或禮品的項鏈就可以,衹要價格不超過250美元。攜帶者先要得到立陶宛文化部的許可證,若欲輸出50年前的藝術品則需支付10%—20%的稅。
  其它的紀念品有木刻、酒杯、碟和一些地道飾物,以及一些來自俄羅斯的物品,嚴格來說並不吸引。
  立陶宛交通: 火車:立陶宛境內有兩條鐵路綫,一條是南北嚮鐵路,從拉脫維亞行經siauliai與庫納茲至波蘭;另一條則是東西嚮鐵路,從貝裏斯行經維爾紐斯、庫納茲到kaliningrad,或者還有另一條從維爾紐斯經siauliai到klaipeda的支綫。巴士:國內交通有巴士,車速快、班次多,比擁擠的火車稍貴一些。
No. 4
  立陶宛民俗節慶活動: 國傢重建日(國慶日):2月16日(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佈國傢成立立陶宛共和國);恢復獨立日:3月11日(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發表恢復獨立宣言);7月6日:國傢日(1253年7月6日立陶宛國王明陶卡斯加冕)。 立陶宛城市地圖:
英文解釋
  1. n.:  lithuania,  lithuanian,  Republic of Lithuania
法文解釋
  1. n.  Lituanie
近義詞
立陶宛共和國
相關詞
國傢百科辭典港口維爾紐斯城市古城旅遊歷史
世界遺産生活地理地名立陶宛拉托維亞波羅地波羅地語族
物理百科拉托維亞語波羅的語族人物球星籃球NBA球星拉脫維亞
波蘭殖民地美洲歷史更多結果...
包含詞
立陶宛人立陶宛語立陶宛的
立陶宛馬立陶宛語的立陶宛人的
立陶宛立特立陶宛國旗立陶宛形成
立陶宛歷史立陶宛國王入侵立陶宛
立陶宛本地豬立陶宛大公國立陶宛語字母
立陶宛共和國立陶宛航空公司波蘭立陶宛王國
波蘭立陶宛聯邦立陶宛亞特蘭大立陶宛維爾紐斯
立陶宛希奧利埃立陶宛國傢足球隊立陶宛廣播電視臺
立陶宛特拉凱城堡立陶宛勞動民主黨立陶宛地區航空公司
立陶宛十字架雕刻及其象徵立陶宛殘疾人體育組織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
立陶宛國傢男子籃球隊立陶宛考那斯薩爾吉利斯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立陶宛國傢館
波蘭王國和立陶宛社會民主黨立陶宛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立陶宛馬蒂納斯·馬齊達斯國立圖書館
分類詳情
張開維爾紐斯張開希奧利艾縣張開考納斯縣張開維爾紐斯縣
張開烏田納縣張開特爾希艾縣張開陶拉格縣張開帕涅韋日斯縣
張開馬裏揚泊列縣張開剋萊佩達縣張開阿利圖斯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