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四川 >成都 >成都市區 | 成都高等院校 | 成都公交站 > 成都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成都大學投訴電話成都市旅遊投訴電話:028-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成都大學始建於1978年,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時,暫更名為成都學院(成都大學)。成都大學以工學、文學、管理學、醫學為主,以産、學、研相結合為辦學特點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學校具有特色鮮明的辦學特色和發展規劃,校園文化氛圍濃郁,學習環境優雅,是志士纔俊施展抱負、實現人生價值的良好舞臺。隨着成都市優質教育資源的進一步整合,成都教育學院、成都幼兒師範學校、成都衛生學校已成功並入成都大學。目前,成都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具有相當辦學規模,優良的辦學條件,辦學效益顯著,在國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城市型綜合大學。
  成都大學於2002年7月遷至自然風光優美、人文底藴豐厚的成都十陵歷史文化風景區,學校占地面積92.7萬平方米(1390畝),校捨建築面積56萬餘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氣度恢宏,動靜結合,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2004年被成都市政府評為“園林化校園”。2006年經成都市人民政府批準再徵地近兩千畝,新校園規劃建設工作已正式啓動。
  學校擁有固定資産6.9億元,教學儀器設備值7281萬元,館藏圖書129萬册。現有教職工1614人,其中專任教師1056人,教授33人,副教授334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的17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傢12人,成都市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傢6人;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傢、學者80餘人擔任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學校建有校內基礎實驗室和實習工廠9個、專業實驗室11個、研究型實驗室1個、研究所7個。
  學校近年來大力加強現代化教學設施建設,積極引入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手段,重點建設校園信息網絡、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圖書館、計算機房、cai教室、cad室等。學校現有cai教室30多個,cad室4個,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座位數達到3462座,擁有計算機3331臺,基本實現了教學手段現代化和教學管理、行政辦公自動化。
  學校體育設施完善,擁有體育館、標準運動場、遊泳池、足球場、網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等多個標準運動場館,並配備先進的體育運動設施和比賽專用設備,能夠滿足數萬名師生體育教學、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的需要。
  成都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設有機械工程、建築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技術、生物工程、外語、中文、工商管理、經濟與法律、旅遊、表演藝術等11個係,及美術學院、師範學院、學前教育學院、醫護學院等4個學院,另設有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華夏職教師資培訓中心、體育部、成人教育部和都江校區。開辦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製工程、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軟件工程、生物工程、製藥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廣播電視新聞、漢語言文學、英語、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旅遊管理、會計、藝術設計、動畫、繪畫、廣播電視新聞編導、小學教育等25個本科專業和30多個專科專業,其中有3個專業為國傢級教改試點專業。現有全日製普通教育在校生2萬餘人,各類成人教育學生5千餘人,先後招收外籍留學生200餘人。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緊跟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努力探索最有利於學生成纔和就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嚴格的學分製使學生能更加自主而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進程,擁有更多彌補學習差距、達到學習目標的機會;近百門涵蓋工、文、管、理、法、教育、經濟、醫護等8大學科的選修課,為學子們提供自由選擇自己最感興趣、最有利於實現自我價值和專業成長的課程。學校鼓勵和支持各院係根據自身特點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將優勢學科專業辦出具有社會競爭力和應用性的鮮明特色。如外語專業學生專業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名列川內高校前茅;藝術設計專業的師資和硬件條件,及教學成果在四川處於領先地位,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青睞;自動化等電氣類專業“寬基礎、多方向”的培養模式及完善的教學實訓條件,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辦學精神,造就了一批批能適應電氣類相關行業中的生産、管理與營銷等需要的專業人才;工商管理專業為滿足學生自我設計的需要,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法律專業探索法律與營銷的全面結合,這些培養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小學教育、學前教育、醫學及護理等優勢專業,具有悠久而深厚的辦學歷史和教學經驗,在學習實踐中,既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又不斷加強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積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工作適應能力得到了較為顯著的提高,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率穩居90%以上。這些都體現了作為一所城市型綜合性大學的優勢與魅力。
  學校在加強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還非常註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創新活動和生動活潑的文娛體育活動,實施“科創學分”等激勵機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和藝術實踐的積極性。我校學生近年在參加國傢、省市組織的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中均取得了優異成績:數學建模連續多年榮獲全國大奬,2005年又獲得全國大奬四項;在2004年首次舉辦的機械創新設計競賽中,我校代表隊獲得全國三等奬一項,西南地區一等奬一項、二等奬一項;在全國大學生“科創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中,我校連續兩年獲得全國三等奬;在2003年中國藝術院校大學生數碼媒體藝術大賽中,我校設計藝術係學子獲得唯一最佳動畫片大奬,更顯示了我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學前教育學院的舞蹈節目多次獲得全國及全省學生藝術節一等奬,美術作品還多次獲得全國學生美術大賽金奬;師範學院的健美操多次獲得省市健美操大賽一等奬。此外,在“讓學生深入社會、服務社會”的社會實踐活動,我校連續多年獲得中宣部、團中央和教育部的表彰。這一係列在科技創新與藝術實踐活動中取得的優異成績,彰顯出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實踐成果,已逐步成為推動大學生全面提升科技素質和文化修養的有效途徑。
  學校十分重視教育教學研究、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工作。近年來,獲得國傢、省、市級科研成果奬57項,國傢級教學成果奬1項,省級教學成果奬11項;被國際著名三大文獻檢索係統sci、ei、istp收錄的論文20餘篇。學校辦有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文科愛好者》、《理科愛好者》,刊發的文章有百餘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新華文摘》等收錄。學校自行研製開發的以不定型耐火材料係列、自動控製係列實驗係統為代表的一批新産品、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在機械設備研製、建築、生物技術、文藝生態學、經濟學、藝術設計和秘書學等領域,取得了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學校自建校以來,已為國傢輸送了數以萬計的本專科畢業生,他們中的絶大多數都已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力量,其中不乏博士生導師、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傢、黨政高級管理人員、中小學及幼兒園的教育專傢以及醫療衛生戰綫的傑出人才。
  今天,蓬勃發展的成都大學不僅占有國傢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優勢和省市政府、成都人民關心厚愛之天時,還擁有成都作為西部商貿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文化中心宏偉目標之地利,更擁有全校師生員工篳路藍縷、櫛風沐雨、精誠團结、同舟共濟之人和。
學校概況 School Overview
  成都大學是一所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日製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辦學體製。經過三十載的辦學歷程,已發展成為以工學、文學、管理學為主,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等八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具有一定辦學規模的城市型綜合大學。
  成都大學始建於1978年,此後三易校址,始黌門街,歷花圃路、荷花池,2001年將荷花池舊校區拍賣的款項在十陵鎮重新建了新校區。2002 年7月,學校整體遷至自然風光優美、人文底藴豐厚的成都十陵歷史文化風景區。校園環境優美,氣度恢宏,動靜結合,2004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評為“園林式單位”。 2006年3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原成都教育學院、成都幼兒師範學校、成都衛生學校整建製並入成都大學,同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决定毗鄰十陵校區再徵地1400餘畝,進一步拓展學校的辦學空間,目前新校區規劃建設工作已正式啓動,在不久的將來,一座功能完善的現代化校園將矗立在成都市東部新區。
  成都大學三維地圖、校園實景展示:http://fudan.6dxy.com/
  目前,學校現有占地面積 92.7萬平方米,校捨建築面積45萬餘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産6.9億元,教學儀器設備8455萬元,館藏圖書130萬册。學校現有教職工1600餘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0%以上,具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教師300餘名,學校還聘請了國內外知名專傢、學者 80 餘人擔任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
  學校設有工業製造學院、城鄉建設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軟件産業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生物産業學院、經濟政法學院、旅遊文化産業學院、管理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外國語學院、美術學院、藝術學院、醫護學院、師範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17個學院和體育部,本專科專業60餘個,擁有各類學生近3萬名。
  學校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校外軟件實訓基地3個,校內建有基礎實驗室和實習工廠9個、專業實驗室11個、研究型實驗室1個、研究所7個;四川省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心、四川省幼兒教育師資培訓中心、成都市數字動畫原創中心、成都市動漫人才培訓基地、成都市旅遊人才培訓基地,以及成都市教育係統幹部培訓中心、成都市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成都市中小學教師資格認證中心、成都市幼兒教育師資培訓中心均設在該校。學校在國內公開發行的刊物有《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社會科學版、教育科學版)、《文科愛好者》及《理科愛好者》。
  秉承“修身養德,礪智揚華”的成大精神,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和科研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獲得國傢、省、市級科研成果奬57項,國傢級教學成果奬1項,省級教學成果奬11項。學校註重應用型人才培養,已先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數萬名本專科畢業生,他們中的大多數已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力量,其中不乏博士生導師、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傢、黨政高級管理人員、中小學及幼兒園的教育專傢以及醫療衛生戰綫的傑出人才。
  面嚮未來,該校將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堅持“以學生為本”,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構建和諧校園,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學科與專業設置和成都經濟社會發展銜接最緊密;畢業生就業率最高;培養的人才在成都經濟社會發展中作用發揮最好”的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城市型綜合大學。
  學校歷史:
  蜀之有學,肇自文翁,蜀人尚文,千古成風,故而學者雅士,人才代出,蜀川儒風,名揚華夏。
  近世以來,文運再興,蜀地之學,薈萃成都,是故公元一九二六年四川首創新學,即以成都大學為名。不幸軍閥政府,不念蒼生,但求官方之箝製,無視學術之爭鳴,強行兼併,三校混一,遂使蜀中首傢現代學府,痛失其名,事在一九三一年夏。
  新中國成立,人民政府於一九六一年重建成都大學,惜乎左傾泛濫,繼以文革構災,成大名校,再度湮滅。
  所幸日月在天,真理不泯,撥亂反正,春回大地,金匱石室,再名成大,斯是一九七八年仲鼕事也。
  此後成大三易校址,始黌門街,歷花圃路,終荷花池,皆因宇宙逼仄,有礙竜驤。
  成都市人民政府高瞻遠矚,弘揚文教,順應民心,造福鄉梓,於公元一九九九年夏斥資數億,置地千畝於成都東郊之十陵鎮,遂成今日現代氣派之新成大。成都學者於是終有所歸,川人子弟於是書聲日盛。
  海闊天空,清風朗日,憶往昔,思來者,志士仁人,能無噓欷。願成都大學天長地久,願蜀中文脈萬古長存。
  公元二00三年孟秋記。
  成都大學的歷史沿革
  “成都大學”作為一個大學品牌,不僅響亮親切,而且內涵豐富。
  20世紀的中國歷史風雲跌宕,變化萬千。今天,中國人民不僅早已站起來了,而且正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朝着富裕文明的目標邁進。回首往事,特別是回首20世紀四川、成都的革命和建設歷程,我們便能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成都大學”的出現或消失與我們國傢民族命運的盛衰幾乎完全同步,每當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狀況較好的時候,“成都大學”出現,反之,“成都大學”就會消失。因此,“成都大學”這一校名不僅濃縮了20世紀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沉浮起落,在某種意義上,也成了中國西部(特別是四川、成都)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盛衰榮辱的風嚮標。
  1925年6月,“國立成都大學”開始籌辦,1926年為北京臨時執政府正式批準。這是川內最早以“大學”命名的高等學校,校址設在市區中心皇城。張瀾是首任“成都大學”校長。1928年在成都南較場原四川高等學堂舊址設“成都大學”理學院及理預科。1929年下半年,“成都大學”由皇城全部遷至南較場新校址,分文、理、法三院及預科、理預科。張瀾主持成大,思想開明,主張學術自由,國內不少著名學者及一些外籍學者應聘任教。1931年時局變化,“國立成都大學”與“國立成都師範大學”以及“公立四川大學”合併為“國立四川大學”。
  為什麽1925年“成都大學”得以出現呢?首先,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四川的思想、學術、文化享有較多的民主自由的空氣,鬍適先生正是在給川人吳虞先生所撰之《吳虞文錄》寫的前言中提出“打倒孔傢店”的口號的。其次,在20世紀20年代,“實業救國”、“科學救國”成為一種社會共識,中國有一個留學生歸國任職任教的高潮。據對《中國現代史詞典》的粗略統計,20年代歸國留學生之多,不亞於這之前或之後的任何一個10年(截止新中國成立)。這為當時舉辦大學,發展高等教育在師資上創造了一定條件。第二,自1924年國民黨“一大”實現國共第一次合作後,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拉開了序幕,廣東革命政權聲威遠播,積極壯大實力準備北伐,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掀起了群衆性的革命高潮。這使各地軍閥的氣焰有所收斂,加上軍閥之間也要文武較量,不敢過分地失去人心,這就有利於生産關係的局部調整,教育文化因之有一個較寬鬆的環境。第四,20年代中期大學教師待遇較高,國立、公立、私立學校的舉辦所受限製少。第五,從1922年至1925年,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出現了全國範圍的反對帝國主義文化(包括教育)侵略的群衆運動。1924年4月,以陶行知為總幹事的“中華教育改進社”還作出了《回收教育權》的决議,要求政府:凡外人辦學均視為侵略者,應勒令停辦;外人辦學,一律註册;政府於相當時間內接收外人學校。“全國教育會聯合會”也在同年10月開會决議,教育實行與宗教分離,取締外人在中國辦理教育事業。一時間,許多教會學校學生蜂起罷課或退學,有力地促進了中國人自己舉辦的教育事業。“國立成都大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至1931年,中國的教育事業環境有了很大改變。首先,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歷了自1927-1930年的短暫發展後,1931年使開始走嚮衰退。主要原因是南京國民政府主要代表的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利益,留給民族工商業發展的空間本來就很狹小,而小資産階級每況愈下,廣大工人、農民、城市貧民依然水深火熱。其次,蔣介石自中原大戰取勝之後,建立了獨裁統治,全方位推行(包括在對高校的管理中)法西斯統治。大學從舉辦到生存、運作所需要的自由、民主空氣越來越少,約束、壓製越來越多。第三,蔣介石當時因忙於“圍剿”共産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以及鎮壓在國民黨統治區由共産黨領導的革命運動而無暇顧及其他。第四、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罪惡的“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進入了歷時十五年的艱難的、代價巨大的抗日戰爭。
  由於上述原因,“成都大學”在1931年以並入“四川大學”而消失。這次並入,從川大的發展歷程來看,是一次教育資源的整合,壯大了四川大學,固有其積極意義;但實際上,它又是國民黨政權加強對大學的控製與約束的産物。我們從“二一六慘案”便可見一斑。1928年,在成都各校爭取教育經費獨立運動和反劣幣鬥爭中,國民黨四川省黨部候補執行委員楊廷銓,武裝接任省立第一中學校長職務,嚴厲鎮壓學生運動。在激烈的鬥爭中,楊又於2月14日被學生失手打死。2月16日拂曉,反動當局以此為藉口,出動軍警分別包圍成都大學、成都師大、法政專門學校、省立一師、省一中和私立志誠法政專門學校,逮捕了成都師大附中教導主任袁詩堯(中共川西特委宣傳部長)等100多名進步師生,並於當日午後4時將袁詩堯、周尚明、錢芳祥等14名共産黨員、共青團員和革命青年在下蓮池槍殺。正是因為當時成都高校數量多,有利於中共活動,纔促使了1931國民黨政府實行三校合併,以利於他們實行控製。
  以上便是“成都大學”的“一起一落”。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傢對高等教育十分重視。1961年,“成都大學”再次命名興辦。其背景有:經歷了“反右”、“大躍進”、蘇聯背信棄義撤走專傢及“三年自然災害”的震蕩,黨內出現了對“左”傾錯誤和急躁冒進的反思和糾正,毛澤東同志也對“左”的東西有所反省。1961年1月14日至18日,中共八屆九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决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團、充實、提高”的方針,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恢復國民經濟奠定了基礎。這次會議圍繞這個“八字”方針,在鄧小平的主持下,製訂和頒發了我國第一個工業管理試行條例《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也叫“工業七十條”。它係統地總結了新中國建國以來,特別是1958年“大躍進”以來在企業管理工作中的經驗教訓,並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企業管理工作的指導原則。同時,繼1960年全國文教工作群英會對3000多個先進單位和2700多名先進工作者進行表彰(其中教育工作者占65.4%)後,1961年7月3日至15日又召開了全國高等學校及中等學校調整工作會議。其間鄧小平在北京順義縣深入城鎮鄉村調研,這是有名的“貓論”的孕育期。總之,1961年“成都大學”再次出現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個局部的撥亂反正時期,國傢對工業化的高度重視也與興辦這樣一個包容了理工科的綜合大學的出現有直接的關係。工業調整與教育發展,對於改變當時由於高指標、瞎指揮造成的管理混亂,對於貫徹執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使1964、1965年我國工業重新出現欣欣嚮榮的大好局面,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成都大學”的再次應運而生。
  20世紀70年代,“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對高等教育的摧殘愈演愈烈,1971年,在“停課鬧革命”的口號聲中,“成都大學”再次消失。這一年,正是共和國歷史上寒風凜冽的一年。主要標志有:一、“四人幫”在4月至7月長達100多天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興風作浪,搞出了一個包含了“兩個基本估計”的《會議紀委》,這“兩個基本估計”是:1、建國後17年“毛主席的無産階級教育路綫基本上沒有得到貫徹執行”,“資産階級專了無産階級的政”。2、大多數教師的“世界觀基本上是資産階級的”。中共中央8月13日批轉了這個《紀要》,受其影響,這“兩個估計”成為知識分子頭上沉重的精神和鎖,嚴重挫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極大地破壞了教育事業。直到1979年黨中央“撥亂反正”期間撤銷了這個《紀要》,共和國教育事業及廣大教師的精神枷鎖纔得以解除。二、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團”的氣焰達到頂峰,他們利用毛澤東搞“文化大革命”的錯誤,有計劃地迫害了一大批黨和國傢領導人,甚至炮製出《571工程紀要》妄圖搶班奪權。“9?13”事件的發生,標志着最高政治舞臺的巨大震蕩,也標志着"文化大革命"在理論、實踐上的雙重破産。3、“文革”期間經濟混亂、政治動蕩,科教文化遭蔑視,知識分子被批判,整個教育文化界成為這場“革命”的重災區,一些綜合性大學被迫停辦,“成都大學”再次消失了。
  以上便是“成都大學”的“二起二落”。
  中國共産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人民共和國的現代化建設離不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1978年,成都大學再次誕生在中國西部的時候,正是一個偉大時代揭開序幕,一條適合中國國情、順應世界潮流、深合黨心軍心民心的改革開放道路剛剛嚮前延伸的關鍵年度。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不僅徹底糾正了“文革”的錯誤,而且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理論體係。今天的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高校師生,誰不感謝1978年前後那些留名青史的人和事:恢復高考;全國科技大會的召開,郭沫若歡呼“科學的春天回來了”;“哥德巴赫猜想”與陳景潤,“張楊不等式”與張廣厚、楊樂;由《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引發的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
  1978年12月,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際,在當時的成都市委、市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強力推動下,一所綜合性的地方大學一一成都大學第三次誕生。校址臨時設於成都市黌門街(以後又遷址花圃路、荷花池、十陵風景區。在2002年遷至十陵之前,學校雖然每遷一次都有所發展,但終究場地較為狹小,影響了她的發展壯大。)當時的成大,以本科為主,兼辦專科。1983年為了接受世界銀行的貸款,學校開始衹辦專科。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成大依然為國傢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但畢竟後來的發展受到很大限製。省市領導審時度勢,果斷决策,1999年7月2日九屆市委第36次常委會正式作出遷建成都大學、創造條件使成大重新升格為本科院校的决定,並成立了以王榮軒同志任組長(2001年1月8日由李春誠同志接任),黃忠瑩、譚力、狄廷國、蘇培瑋任副組長的成大遷建工作領導小組,拉開了成大遷建的序幕。2001年1月8日,新校建設工程奠基典禮在十陵工地隆重舉行。自此,在省市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和直接領導下,在省市各部門大力支持下,經過成大幹部職工和各承建公司的通力合作,努力拼搏,新成大迅速由圖紙變成了現實。2002年秋,共投資3億3千萬,占地1001畝,建築面積20.3萬平方米,現代化的各種設施齊備,智能化、園藝化設計,氣度恢宏、動靜融合的新成大,已在成都十陵歷史文化風景區拔地而起!她象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蜀都嚮東嚮南發展的前沿;她是一首優美的旋律,校園中每一幢建築,嚶鳴湖中每一朵浪花都是流動的音符。2003年5月16日,教育部正式批準成都大學升格為本科院校。
  如今的成都大學朝氣蓬勃、風華正茂,有省市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有成都、四川人民的堅定支持,有已成為國傢各行各業骨幹力量的16788名畢業生的無盡厚愛,有以在校160餘名正副教授為中堅力量的教師隊伍的銳意進取、敬業奉獻,有充滿理想、胸懷大志、腳踏實地的萬名學子的不懈跋涉,新成大必將成為成都乃至四川高等教育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成為成都人民引以自豪的教育名片,成為有特色的高水平的地方本科大學!
  我們相信,新世紀的成都大學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將肩負起更加光榮而偉大的歷史使命:振興成都、振興四川、振興中華!“成都大學”這個響亮的名字,將與西部大開發的宏偉事業共騰飛,與四川的教育事業同發展。
  學校官方網站: http://www.cdu.edu.cn
  百度成都大學吧:http://post.baidu.com/f?kw=%B3%C9%B6%BC%B4%F3%D1%A7
成都大學學生聯合會 Chengdu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
  成都大學校學生會是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委員單位、四川省學聯主席團單位、成都市學聯主席團單位。成都大學校學生會是學校黨委領導、校團委指導下的全校學生組織,並且作為委員團體參加全國學生聯合會。校學生會始終發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職能,團结帶領廣大同學努力學習,開拓進取,成為素質全面、適應現代化建設的優秀人才。
  我們的宗旨——全心全意為廣大同學服務;
  我們的風格——完善自我、銳意進取、求真務實、開拓創新;
  我們的未來——你我共同打造!
  部門介紹
  【辦公室】辦公室作為校學生會的職能部門之一,起着聯繫主席團與其他中心部門的聯繫工作,具有上傳下達的重要地位。日常工作主要是對校學生會的財務、物資進行統一管理與調度,負責各類文書編寫、檔案管理,擬訂並負責校學生會人事管理規章制度、組織建設以及思想引導等方面的工作,負責各項大中型活動的贊助、聯繫各學院(部)對外工作,貫徹執行校學生會人事制度的方針政策,保證校學生會工作的正常進行,溝通校學生會各中心部門及其他學生組織,在實現校學生會工作的制度化和規範化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此外,辦公室作為校學生會對外聯繫的窗口,結合校園生活,關註社會熱點,收集科技、學術、文化、體育等信息,及時反饋到校園,同時將學生生活反饋到社會,讓社會瞭解校學生會、瞭解成都大學
  【科研學術服務中心】大學的靈魂在於科研,好的大學必須有好的學術氛圍,校學生會科研學術服務中心承載着我校學術氛圍的重任。下設科研和學術兩個部門,學術部常規工作在於舉辦各類學術講座,論壇及各類技術培訓。同時,成都大學“科創杯”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也是我們的傳統項目,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四屆“科創杯”比賽,涌現出了一批學生科研新勢力。第五屆“科創杯”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廣泛關註和積極參與。在常年的工作學習中,科研學術服務中心形成了“求真務實”的優良傳統。在保持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科研學術服務中心實現創新,更好地為廣大同學服務,我們願與你一起,為我校的學術事業而努力。
  此外,在本部門幾屆幹部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製作了成都大學校學生會網站及成大學生論壇http://xsh.cdu.edu.cn/。我們服務於廣大同學,利用網絡相關技術為同學們提供大傢喜聞樂見的網絡、人文、學習等服務。
  【創業服務中心】創業服務中心本着“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 的宗旨,想同學之所想的事情、辦同學之所需的活動,和廣大同學一起“將創業、就業進行到底”!創業服務中心每學年將舉辦“職業生涯設計大賽”、“創業計劃大賽”、“創業講堂”等特色活動豐富廣大同學的業餘生活,在活動讓同學們掌握必要的創業、就業知識,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創意思維、提高創造能力、鼓勵創業精神。我們將以立足成大,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目標,為開創我校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新局面而奮鬥。
  【文體服務中心】文體服務中心傳承着文化和體育的理念。體育可以離開運動,可以離開比賽,但離不開廣大同學的關註,支持和參與。我們以營造校內良好的文化體育氛圍為首要目標,舉辦了校級四大學生機構體育活動、全校絶大部分文藝活動策劃宣傳組織工作。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使我校的文藝舞臺更加精彩!文體中心,力與美的俱樂部;強身健體,盡灑青春汗水;繽紛世界,共搏精彩人生!
  【生活服務中心】生活服務中心是廣大同學的代言人和維護者,反映同學心聲,是聯繫學生與學校的橋梁,我們的宗旨是“想同學之所想,急同學之所急”。生活服務中心是廣大同學利益的代言人和維護者,反映學子心聲、溝通上下信息與維護同學權益是我們肩負的責任。本中心下設《生活簡報》編輯部、伙食管理部、學生宿舍管理部等幾個部門,關註廣大同學學習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心理健康咨詢服務中心】心理健康咨詢服務中心旨在為廣大同學解决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與煩惱,幫助同學解决心理負擔、卸下心理包袱,同時樹立積極嚮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引導他們用正確的方式和態度與老師、同學、朋友進行溝通和交流。為了使工作做得更好,本中心曾特意邀請數位心理專傢為同學們進行心理健康講座,促使同學們增加心理知識、預防心理疾病,同時開展學校心理咨詢室,為覺得自己心理有障礙的同學們預約老師進行心理咨詢。
  學生會網站:http://xsh.cdu.edu.cn
相關詞
人物通信教授學院經濟政法教師高級記者旅遊
旅遊協會技術部研究中心藝術設計科研機構
包含詞
成都大學後門成都大學西門成都大學圖書館
十陵鎮成都大學成都大學旅遊協會成都大學藝術學院
成都大學附屬中學成都大學醫護學院成都大學通信愛好者協會
成都大學職前實踐協會成都大學學前教育學院成都大學外國語學院
成都大學經濟政法學院成都大學工業製造學院成都大學生物産業學院
成都大學都江堰分部成都大學成人教育培訓中心成都大學生物工程係
成都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成都大學長城環境科學研究所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成都大學華夏職業教育師資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