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目錄 拉脫維亞首都裏加 (riga)是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樞紐城市及避暑療養勝地,也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古時曾有裏加 河流經此處,城市因此得名。裏加 位於波羅的海國傢的中心地帶,瀕臨裏加 灣,市區跨道加瓦河兩岸,北距波羅的海15公裏。裏加 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處於歐洲西部和東部、俄羅斯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交叉點上,其港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被稱為“波羅的海跳動的心髒”。由於裏加 瀕河臨湖,所以又有三河一湖之稱,三河指道加瓦河、列魯巴河、城市運河,一湖指吉士湖。面積307平方公裏。1月平均氣溫-4.9℃,7月平均氣溫16.9℃。人口逾74萬,占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拉脫維亞首都裏加 (riga)是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樞紐城市及避暑療養勝地,也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古時曾有裏加 河流經此處,城市因此得名。裏加 位於波羅的海國傢的中心地帶,瀕臨裏加 灣,市區跨道加瓦河兩岸,北距波羅的海15公裏。裏加 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處於歐洲西部和東部、俄羅斯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交叉點上,其港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被稱為“波羅的海跳動的心髒”。由於裏加 瀕河臨湖,所以又有三河一湖之稱,三河指道加瓦河、列魯巴河、城市運河,一湖指吉士湖。面積307平方公裏。1月平均氣溫-4.9℃,7月平均氣溫16.9℃。人口逾74萬,占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裏加 在古時是利弗人的居民點,1201年建為要塞城市。1282年參加漢撒同盟,成為波羅的海最重要的貿易中心。1709-1710年被俄國人占領。1918年拉脫維亞獨立,裏加 成為首都。1940年並入蘇聯,1991年拉脫維亞獨立後,裏加 又成為首都。
古都裏加 分老城和新城。老城在道加瓦河右岸,面積不大,有運河環繞。老城具有中古時代城市的特徵,房屋低矮,街道狹窄,屋頂多用紅瓦,每座屋頂上有一隻閃光的金屬製的公雞──風信雞。相傳13世紀末葉起風信雞就被當地居民認為是避邪之物,後來人們把雞身兩側分別塗上金色和黑色,以辨別風嚮,現在風信雞衹是作為城市的特有標志。裏加 雖歷經戰爭破壞,但老城區的許多古老建築仍然保存下來,它們構造奇巧、外觀精美。一隻衹閃閃發光的金屬公雞矗立在在幾座13世紀大教堂的尖頂上。在造型各異的教堂中,多姆教堂以其內部龐大的管風琴聞名於世,聖彼得大教堂是裏加 最高的教堂,其他有名的建築還包括騎士團城堡、大行會會所和小行會會所等。市內還保留着中世紀的商人住宅和倉庫。新城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城市運河河灣處,全市緑蔭覆蓋,花叢處處,素有“歐洲美人”之稱,裏加 人喜歡稱其為“花城”。新城區具有濃厚的現代氣息,街道寬敞整齊,建築壯觀,噴泉、紀念像和雕刻隨處可見。吉士湖畔有著名的梅沙公園,其中的歌詠場可容納3萬名觀衆,並可供1萬人演唱。尤格湖畔的露天民俗博物館是拉脫維亞民族的縮影,這裏有蔥鬱的樹木、柔軟的草坪、矮小的農捨、古老的風力磨坊。裏加 的公園多而美。面積最大的是文化休息公園,米耶斯都拉公園以歷史悠久著稱。離市區25公裏是濱海療養區,綿延20英裏細沙的海濱非常值得一去,那裏遍布着各式各樣的大小別墅,還有幾傢豪華賓館,如裏加 灣賓館和裏加 海濱賓館。在這些賓館裏,遊客可以進行礦泉水按摩和泥浴。
曾在30年代遊覽裏加 的英國作傢格雷厄姆·格林寫下了“裏加 ,北方巴黎”這句話。在人行道兩側,遍布着現代化的咖啡館和飯館,城市的商業娛樂活動及其繁榮。拉迪森-斯拉維揚斯卡館店坐落在道加瓦河上,擁有全國最完備的會議設施,從這裏可以俯瞰舊城區的美景。裏加 的食品與北歐其它國傢類似,油膩而且豐盛,但它也有自己的特色菜,例如奶油大麥湯和牛奶魚湯,夾着臘肉和洋蔥的餡餅以及黑面包布丁。當地人喜歡喝啤酒。
市內設有科學院、大學、工業學院、音樂學院及其他高等院校,建有人種學博物館和8所劇院。
工業有造船、電器、機械、車輛、玻璃、紡織、消費品和食品加工業等。城市交通便利,擁有一個國際機場,一個貨物港和乘客港,還有四通八達的通信設施。蘇聯時期,裏加 作為重要港口,吞吐量曾達800多萬噸。
1997年9月22日,裏加 和蘇州成為友好城市。2001年裏加 建市800周年之際,一座蘇州園林風格的公園在市內落成。 經緯度: 北緯56度58分0秒,東經24度8分0秒56.9666
總人口: (2006) 727578
市區: 790000
都會區: 1148003 (Metro pop of 2003 )
時區: (UTC+2)
夏令時間: (UTC+3)
拉脫維亞首都,經濟、文化中心,波羅的海裏加 灣的大海港,漁港。位於道加瓦河註入裏加 灣的交匯處,距海約15千米,面積302.8平方千米,人口約92萬。最早為利弗人的居民點。公元1201年建為要塞。1282年參加漢薩同盟,成為波羅的海最重要的貿易中心。歷史上曾受德國和瑞典統治,18世紀前期並入俄國。此後成為俄國西北部重要港口和貿易中心之18十八世紀發展為海港。1919年拉脫維亞獨立,成為首都。1940年並入蘇聯。1991年蘇聯解體後,再度成為獨立的拉脫維亞首都。
裏加 是拉膠維亞最重要的工業城市。主要工業部門為機械製造業,生産電氣化鐵路車輛、電車、內燃機車、船舶和摩托車等,電器、儀表、化工、紡織和食品工業亦較發達。重要商港和漁船隊的基地。鐵路通莫斯科、聖彼得堡和塔林等地。航空綫與全國各地相連。有拉脫維亞科學院和大學多所。多十三至十九世紀古跡。海濱為有名的療養地。
裏加 (拉脫維亞語: Rīga)是拉脫維亞的首都,3個波羅的海國傢(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中最大的一個城市。位於波羅的海岸邊,道加瓦河口。 北緯56度58分,東經24度8分Expression error: Unexpected / operator;Expression error: Unexpected / operator裏加 又是波羅的海國傢主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工商業中心。根據2003年人口統計,裏加 市人口為739,232人,其中拉脫維亞人占45%,俄羅斯人占45%。(拉脫維亞全國居民中,拉脫維亞人占60%多一點,29%是俄羅斯人,3.9%是白俄羅斯人, 2.6%是烏剋蘭人,2.5%是,1.4%是)大部分是更正教路德會信徒,而大部分俄羅斯人屬於東正教。
裏加 古城建於公元1201年,至今已有八百餘年歷史,裏加 歷史中心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該市特別以extensive (Jugendstil) 建築著稱,與其類似的衹有維也納、布拉格和巴塞羅那。 裏加 擁有一大批學術機構,斯德哥爾摩經濟學校裏加 分校。 年度 人口
1767年 19,500
1800年 29,500
1840年 60,000
1867年 102,600
1881年 169,300
1897年 282,200
1913年 517,500
1920年 ¹185,100
1930年 377,900
1940年 353,800
年度 人口
1941年 335,200
1945年 ²228,200
1950年 482,300
1955年 566,900
1959年 580,400
1965年 665,200
1970年 731,800
1975年 795,600
1979年 835,500
1987年 900,300
年度 人口
1990年 909,135
1991年 900,455
1992年 889,741
1993年 863,657
1994年 843,552
1995年 824,988
1996年 810,172
1997年 797,947
1998年 786,612
1999年 776,008
年度 人口
2000年 764,329
2001年 756,627
2002年 747,157
2003年 739,232
2004年 735,241
2005年 731,762
『註釋』:
1.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人口急劇減少。
2.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 deportations以後人口減少。 1918年11月18日,拉脫維亞在經歷了700多年的外國統治之後,宣佈獨立,定都裏加 。(詳見拉脫維亞歷史)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1918年-1940年),拉脫維亞將註意力從俄國轉嚮西歐國傢,建立了一個民主的議會製政府。拉脫維亞語成為拉脫維亞的官方語言。
1991年9月6日,俄羅斯承認拉脫維亞獨立。1991年9月17日,拉脫維亞作為獨立國傢加入聯合國。1992年到1994年,所有俄國軍隊撤離。2004年 3月29日,拉脫維亞加入北約。 2004年 5月1日,拉脫維亞加入歐盟。 Dome Cathedral,可能是最大的教堂,建於13世紀, it was modified several times along its history. It has a magnificent that dates from 1844.
(Rīgas Pils),有拉脫維亞歷史博物館和外國藝術博物館。
聖彼得教堂,有72米高的塔樓.
聖約翰教堂,一個13世紀小教堂,在聖彼得教堂的後面.
Powder 塔(Pulvertornis),城墻上惟一保留下來的塔樓,裏面是拉脫維亞戰爭博物館。
裏加 廣播電視塔,高達368.5米,為本國最高建築。全歐洲第三高建築及電視塔。 (Mikhail Baryshnikov) - 著名芭蕾舞蹈傢。
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 - 著名俄羅斯電影導演
威廉·奧斯特瓦爾德(Wilhelm Ostwald) - 1909年諾貝爾化學奬獲得者。
瓦爾特·紮普(Valter Capp)密諾斯微型相機的發明人 奧爾堡, 丹麥 佛羅倫薩, 意大利
阿拉木圖, 哈薩剋斯坦 加萊, 法國
阿姆斯特丹, 荷蘭 凱恩斯 (昆士蘭省), 澳大利亞
阿斯塔納, 哈薩剋斯坦 基輔, 烏剋蘭
波爾多, 法國 神戶, 日本
不來梅, 德國 莫斯科, 俄羅斯
達拉斯, 美國 明斯剋, 白俄羅斯
北雪平, 瑞典 北京, 中國
羅斯托剋, 德國
聖彼得堡, 俄羅斯 聖地亞哥, 智利
斯德哥爾摩, 瑞典 蘇州, 中國
中國臺北 塔林, 愛沙尼亞
維爾紐斯, 立陶宛 華沙, 波蘭 Lijia
裏加
Riga
蘇聯拉脫維亞加盟共和國首都和經濟、文化中心,波羅的海裏加 灣南岸的大海港。在西德維納河口兩岸,距海約15公裏。面積302.8平方公裏,人口88.3萬(1985)。歐洲古老城市之一,12世紀初就很著名。歷史上曾受德國和瑞典統治。18世紀前期並入俄國,此後成為俄國西北部重要港口和貿易中心之一,對外貿易量僅次於聖彼得堡。1919年拉脫維亞獨立,成為首都。1940年並入蘇聯。拉脫維亞最重要工業城市。主要工業部門為機械製造業,生産電氣化鐵路車輛、電車、內燃機車、船舶和摩托車等,電器、儀表、化工、紡織和食品工業亦較發達。重要商港和西部海洋漁船隊的基地。港口可停泊吃水9米的船舶,年吞吐量500多萬噸(1979)。主要出口鐵礦石、煤、木材及雜貨等。鐵路通莫斯科、列寧格勒、塔林等地。航空綫與全國各地相連。有拉脫維亞科學院等多所大學、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自然博物館等。城市沿西德維納河岸延伸30公裏,共分6個區。舊城位於西德維納河與城市運河之間,街道狹窄,保存着羅馬式、哥特式和巴羅剋式建築物,並有騎士團城堡、教堂等古跡。東北部為重要工業區,有火電站和許多機器製造廠。東郊有化工、輕工業企業。介於裏加 灣和利耶盧佩河之間的濱海區,散布着不少海濱療養院。
(裘新生)
n.: Riga 裏加 市 , 裏加 縣聖約翰教堂 倫代爾城堡 裏加 聖彼得教堂裏加 市政廳廣場裏加 老城裏加 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