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萬佛寺交通地鐵沙田站左面出口沿路牌指示嚮山上走,即可到達
萬佛寺位於沙田火車站附近的一個山崗上。遊人須攀登四百多級臺階,才能到達該寺,全程需時約25分鐘。到達萬佛寺的前院後,你會見到院內擺放着許多彩色的大型佛像和動物塑像。在主殿對面有一座九層高的萬佛寶塔,沿着塔內的蠃旋形樓梯嚮上走,並從各層的小窗往外望,沙田遠近景色便會盡入眼簾,頗有居高臨下之勢。
要攀上此寺所在的山頂首先必須登431個石階。之所以稱此寺為「萬佛寺」,是因為自1950年代建寺以來,感恩的信衆便不斷供奉小神像,使得它成為一座擁有10,000尊佛像的寺廟。這些神像各個不同,有些是黑色的、有些則蓋以金箔,而且每尊神像的姿態各異,這象徵着佛祖修成正果的各個不同階段和過程。
萬佛寺內尚有玉皇殿、準提殿、彌陀殿、萬佛寺寶塔及十八羅漢塑像等。可惜,萬佛寺在九七年七月的一場暴雨中倒塌,有關方面現正着手籌募經費重建佛寺,希望能夠盡快令萬佛寺重現昔日的光輝。從中庭的邊緣可以俯瞰沙田美妙的景緻,中庭裏有座九層的佛塔和一些佛祖追隨者的雕像。再往上走則是另外四座寺廟,其中一個擁有全香港第二高的佛像.供奉的該寺創始和尚月溪法師肉身漆像,是香港僅有的一座。 |
|
萬佛寺投訴電話 德陽市旅遊投訴電話:0838-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萬佛寺又稱羅真觀。在德陽市羅江縣白馬鄉大霍山。建於唐元和七年(812年),後幾度興廢。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年間(1662—1722)重建。依山取勢,分六重,逐重升高。 第一重是刻有“霧禪勝境”的石牌坊一座,雕刻精細,頗為壯觀。第二重是呈八字形的正山門。第三重為重檐歇山式屋頂的文武殿。第四重是接引佛殿。第五重是觀音殿,最後一重是和尚墓的塔林。 每殿東西兩側均有廂房連接,寬敞明亮。全寺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寺周森林密佈,面積達70多畝。寺內有古碑11通,明、清名人書寫匾額兩個,還有石雕香爐、石獅、唐代石佛、鐵鼎、鐵鐘、石塔等文物。現為市宗教開放點,香火甚旺,遊人不絶。 |
1、湖南慈利萬佛寺 1, Hunan Cili monastery |
湖南慈利萬佛寺位於湖南省慈利縣甘堰土傢族鄉境內。當地居民因信奉聖明,因而在該鄉與江埡鎮的交界處建有一寺,該寺始建於清朝初期,占地1.2畝,廟房4間,教堂一間,四周挂衆多佛像,故稱萬佛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該鄉萬佛寺村因寺而得名,該村有象鼻嘴、楓香坊、李子埡、萬年、紅析、美滿、吳傢塔、雙溪、九竜、彭傢灣、人民、洪井、田傢埡、梨子園14個小組。252戶,848人,95%為土傢族,當地居民的住房以吊腳樓為主,盛行過趕年、哭嫁、打褥草鼓、表鼓等風俗。 |
2、黑竜江賓縣萬佛寺 2, Heilongjiang Bin monastery |
東北三省最大的萬佛寺位於賓縣西南6公裏的二竜山北山之上,有2000 多尊銅佛、888尊金佛、7000多尊泥塑。 (圖片為哈爾濱市賓縣二竜山) |
3、四川德陽萬佛寺 3, Deyang, Sichuan monastery |
四川德陽萬佛寺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德陽萬佛寺縣,又稱“羅真寺”。建於唐元和七年(812年),幾經興廢,明、清曾重修,現存建築為康熙年間(1662-1722年)年重建。
萬佛寺依山而建,取山勢,分六重,逐漸升高。第一重為石牌坊,上刻“霧禪勝境”四字,整座牌坊壯觀雄偉、雕刻精細。第二重是正山門,為八字形。第三重為文武殿,重檐歇山式屋頂。第四重為接引佛殿。第五重為觀音殿,內供觀音。第六重塔林,即和尚塚。萬佛寺整寺院寬敞明亮,每殿東西兩側均有廂房連接。
萬佛寺占地七十多畝,其中寺廟建築面積一千五百多平方米,寺內珍藏佛經兩部:大正藏與中華大藏經。有羅漢碑、李調元詩碑、天機和尚碑、性平和尚碑、見悟和尚碑等碑刻十一通。有明、清名傢書寫匾額兩個。其它文物有:石獅、唐代石佛、鐵獅、雕香爐、石塔等。寺內生長有一株銀杏樹,圍圓12米,高32米,中空,可安放一圓桌,坐十餘人。
萬佛寺著名祖師群舊,著名方丈福賢。現任方丈海山法師,70歲,原籍四川西充人,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教製委員會委員,省佛教會協會副會長,省佛學院代理院長,德陽市佛教協會會長,省政協委員。
現任監院寂喜法師,69歲,原籍四川名山人,任羅江縣政協委員。 |
|
萬 佛 寺(第三批省保)
時代:明、清
地址:山西寧武縣城關鎮西關
又稱萬佛禪寺,俗稱萬佛洞。背依萬佛梁山,前臨桑幹河支流恢河。始建於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又予擴建,始成今日規模。現存為明、清建築風格。
寺坐北朝南,分前後兩進院落,總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中軸綫上依次建有牌樓、山門、鐘樓、過殿、正殿、毗盧殿、觀音樓,左右為東西配殿、僧房。現存建築除牌樓、鐘樓在“文革”期間被拆除外,餘皆保存完好。正殿為主體建築,磚石混砌窯洞式無梁殿,寬16米、深8米、高10米,單檐硬山頂。殿前設捲棚抱廈,檐下置仿木構磚雕鬥栱,門為石券式,殿頂琉璃瓦覆蓋。殿內塑有釋迦牟尼、彌陀、文殊、菩賢等坐像。主尊佛後壁及左右小龕內立佛像數十尊,高約0.3米。毗盧殿為後院主殿,面寬三間,硬山頂。其後為觀音樓,重檐樓閣式建築,懸山頂,下層為磚砌窯洞式,上層四周設廊,周設欄桿,遊人可憑欄遠眺。寺內保存清碑數通。 |
|
福州旗山萬佛寺原為旗山石鬆寺,始建於宋大中祥符年間,經明成化、萬歷年間兩次修建,頗具規模,曾是福州佛教聖地之一.惜因年代久遠,寺殿損廢失修,勝概不再.一九九九年政府批準重建石鬆寺,並更名為旗山萬佛寺.
旗山萬佛寺地處旗山之麓、316國道旁,占地1310畝,風光秀麗,景色絶佳.自廣霖方丈籌建以來,現已得到海內外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瞻仰朝拜者綿綿不斷.萬佛寺之重修,力求汲取海內外佛寺之精華,且"以特立足,以特取勝,以特揚名",使之成為"東南第一剎".
福州城四周青山聳翠碧水環繞。西郊之旗山群峰旖旎,奇岩幽壑,飛泉流澗,景色佳絶,與鼓山隔江相峙,素有“左旗右鼓,八閩二絶”之譽。自古道:“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山古剎,相得益彰也。唐代以後,在峰回水麯、洞天福地之中,旗山曾有九庵十八寺錯落其間。而今天要說的“中國占地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萬佛寺,就位於旗山之麓。“萬頃石鬆圍佛寺 一江閩水繞旗山”這是寺前的對聯。萬佛萬玉也,寺中之佛,佛佛皆玉雕而成。萬人法壇,萬壽月湖等使本剎萬尊玉佛歸一寺,萬人聽法集一壇,萬疊蓮波蕩一湖,萬福祝願為施主,萬人謁寺贊旗山。
歷史淵源
萬佛寺前身是石鬆寺,始建於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初名靈鳳寺。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寺僧天石於寺旁種植竜爪鬆長成,易名為石鬆寺。
1999年,雪峰寺方丈釋廣霖構思提議將該寺建為全國最大的寺院,藏萬尊白瓷佛、立寺名曰“旗山萬佛寺”。
2001年,福州市提出“東擴南移西拓”政策,廣霖大法師復修千年古剎的計劃,正好符合這一市政規劃大方針。於是很快得到了省市縣黨政領導的大力支持,著名企業傢和慈善傢黃如論傾力相助。
今天,耗資龐大的萬佛寺重建係列工程已經初具規模,全部仿照大宋祥符興盛時期建設的佛教聖地——旗山萬佛寺一下子展現在世人面前。其係列仿古建築如內外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學戒堂、齋堂、念佛堂、般若堂,還有依山勢而建的百畝天然放生池等等,錯落有緻,淡雅寂靜。名山與古剎輝映,鐘聲與風聲交疊,花香與佛香彙聚,自然與人文齊合。
如今,這裏是海內外佛教信徒朝拜聖地,同時,也成為東南旅遊的重要景觀之一。自古福州名寺就有“西旗東鼓,旗鼓相當”之說。如今在廣霖法師的努力下,已變為美好的現實。
寺廟景觀
萬佛寺,占地1310畝,其中主建築380畝,附屬建築300畝,林木花園苗圃570畝,放生海60畝。山門高達23米、寬60米,大雄寶殿層高30米,正面青石竜柱12根,均名列亞洲各國梵剎山門前茅。此外,還有天王殿、鐘鼓樓、法堂、方丈樓等。
石鬆寺內有一塊古碑,是1140年寺僧刻的“法真鬆”詩碑:“偃蓋覆岩石,歲寒傲霜雪,深根蟠茯苓,千古飽風月”,還附有跋文:“紹興十年立,住山老祖天石,石上植鬆三本,一與寺門名實;二與山林為標緻,三與一切人作陰涼。勿剪勿伐,永蔭此山。”可見該寺改叫石鬆寺後,纔在寺左種下三棵竜爪鬆。
現存大雄寶殿是明萬歷年間興復,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七柱,歇山頂,擡梁木質結構,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殿中鬥拱、柱頭等采用的是宋代的榫卯連接構築方法,在福州地區同期建築中少見。大殿後天井有一個宋紹興年間元寶形石槽,刻有“石鬆寺”及花草鳥禽浮雕。寺後有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摩崖石刻“靈風山”“坐禪室”題詩等
石鬆寺後山通棋盤峰、勾漏峰。沿途有瞭望岩,站在岩石上,可以北觀烏竜江、東眺馬江、南望大樟溪、西看勾漏峰。有羅漢拜西天巨石組,岩石之上,有一塊“飛來石”。上行路左邊有一塊巨石,“左旗右鼓,全閩二絶”八個大字就刻在這裏。
遊仙洞左邊對石聳立,稱“側身岩”,遊客要側身收腹而過,大腹便便者就過不去。岩上有明朝百歲翁林春澤83歲時題刻的“翠旗衍秀”。
棋盤峰頂,由三塊岩石組成棋盤石,中間一塊窄長,上刻“楚河”“漢界”,另一塊岩石上刻有“翠旗山”三個大字。石壁上有陳子波、陳子惠的題刻:“攜筇覓徑上高丘,悄立棋盤怯久留;一局未終人事改,不知塵世幾春秋。”頗令人感慨。立棋盤峰上,極目縱橫,俯瞰福州城全貌,令人心曠神怡。
最後是勾漏峰,上有“勾漏洞”。明徐熥《登旗山勾漏洞》詩云:“溪山何逶迤,數裏入鴻蒙。斜日猿聲外,殘雲鳥道中。亂峰諸洞隱,萬竹一泉通。趺坐鬆間石,塵心覺盡空。丹成不紀年,古洞白雲邊。泉水爭趨壑,孤峰欲接天。路危逢亂石,山盡見平田。日暮休歸去,還期遇葛仙。”據說,以前有數百衹蝙蝠棲息其中,所以這個洞又叫“蝙蝠洞”。古書記載:“洞深不可測,藤蘿為戶,棲禽好作人聲,雲煙積而成塊。”洞穴明暗麯轉,縱橫交錯,鄉人又稱“八卦洞”,洞大的高二三丈,可容納五六十人,內有平坦可臥的巨岩,號石床,以及被喻為藤橋的“過江竜”大藤木。
重要佛事
2002年2月23日至3月31日,佛指捨利到臺灣供奉37天,有兩駕專機在兩岸之間迎送,超過300萬人次朝拜,這次供奉被稱為:“三通未通,佛指先通”,意藴明確。
2004年5月26日至6月4日,佛指捨利到香港供奉10天,中央高規格派出統戰部部長劉延東主禮,至少50萬人朝拜,這次供奉被港人喻為:“中央送香港精神大禮。”
2006年4月28日,在福建省政協和社會各界支持下,恭迎釋迦牟尼真身捨利供奉祈福活動在福州旗山萬佛寺隆重開幕,萬餘名信衆冒雨前往觀禮膜拜。至5月22日止,近30萬人朝拜。此舉使旗山萬佛寺名聲大振,廣為人知。
2007年11月3日旗山萬佛寺念佛堂、報恩堂落成慶典活動 |
江西萬載萬佛寺 Jiangxi million contained monastery |
江西萬載萬佛寺(又名城隍廟)始建於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位於萬載縣城中心,坐北朝南,占地3000平方米。寺廟建築古樸典雅,五進大殿,青墻灰瓦,雕梁畫棟,高大宏偉,氣宇軒昂。內有方形石柱和木柱二十對,配以鼓形基座,柱正面有名人書刻楹聯十數副。總體佈局充分體現了明代建築風格,左右對稱,廂廊和諧,正門有雕花彩繪牌樓高聳正中,兩側為鐘鼓樓。第二殿四周有玉雕欄桿圍繞,正中頂棚雕刻二百餘竜頭圍成環狀,稱為“竜窩”,配以草卉鰲魚鎦金重彩,是數百年幾經劫難保存下來的工藝精品,令人嘆為觀止。寺內有菩薩多尊,端莊肅穆、威嚴慈祥,每逢佛事,鐘鼓齊鳴,木魚法鈴聲聲入耳,和尚誦經如歌如訴,使人有脫塵忘俗之感,歷來都是善男信女踴躍朝拜之聖地。萬佛寺還有個不解之迷, 當歷史車輪進入到21世紀,在大雄寶殿的一側,顯現出一段小白竜的竜身,開始發現的時候衹有手指那麽粗,現在越長越大已經有碗口粗了,且有的人看得見,有的人看不見,廟裏的人說這是白竜現身,菩薩顯靈。這是一種什麽現象,還有待考究。但萬佛寺倒有一段真實的故事讓人們念念不忘: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年日本人的飛機轟炸萬載,唯獨丟在萬佛寺裏的一顆沒有爆炸,人們都說這是城隍老爺顯靈,保佑了一方百姓,萬佛寺的香火也由此越來越旺。 |
廣東萬佛寺 Guangdong monastery |
萬佛寺簡介
萬佛寺方丈-弘佛
緣園,萬佛之寺。
萬佛寺位於廣東順風縣城西南部,縣行政中心後山,柬臨城區,南靠高速公路,西跳蓮花山脈,北連湯西。區位突出,條件優越。自建園以來,經過多年的努力,濟公殿、中華竜、清韻閣、世界名人文化碑廊等建(構)築物雄踞園區。
今依縣城總體規劃,封萬佛圜進行全面規劃。在規劃中首先強調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突出 “佛”文化主題。以“佛"文化自然景觀賦予一種文化內涵,以保護原有山林髓貌為目標,以濟公殿、中華竜、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孔廟等古建築特色的引導,使整個園區形成滿目青翠,花豔果香,特具禪意的名山勝景。
園區面積約為1.35平方公裏。規劃期限與縣城總體規劃保持一致。近期2003年至2010年,遠期2011年至2020年。根據萬佛園的性質、原則、主題,園區共分為六個功能區,各區的主要景點設置:
一、中心區:主要景點包括滴水觀音、中華鳳、順豐閣、濟公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萬壽泉、孔廟、世界名人文化碑廊、羅漢石雕廊。本區是園區的中心區域,以“佛”文化為核心。
二、登高區:主要景點包括中華竜、覽勝亭、極目亭、聽濤閣、大佛、羅漢群。本區是以登高遠眺為主,其中大佛(海拔154.35M)為全園區最高峰,遊人登上此峰,俯瞰全城,遠眺潮掲,極目四方,美景盡收。
三、閑趣區:主要包括三友園、翰墨閣、清心閣等景點,供遊人安靜休息,欣賞自然景觀,以文會友,品茗傾情的好去處。
四、童趣區:專供兒童遊樂活動的場所。
五、遊樂活動區:以葫蘆池為中心,設置娛樂、遊泳、跌水、沙灘、草地、餐飲等活動場所,是園區靜中帶動之所在。活動之餘,竜眼園、荔枝園可供信步,再嘗時令果鮮。
六、入口管理區:主要考慮客源方向及萬佛園自身的發展與管理需求,規劃出入口三處。東門為主入口,南、北門為次入口,適當設置管理設施。各入口均設置一定規模的停車場及供遊人集散廣場、小賣部、公用電話及其它服務設施。
緣、緣、緣、緣天下有緣之人,亦緣於縣旅遊資源的豐富,區位條件的優勢,“佛”文化主題之突出,交通條件之便利,與縣城其它景點聯繫之緊密,均能與之互補、協調。萬佛園進一步開發建設,是中華歷史文化的傳承,必將笑迎天下之客。 |
|
位於北京市宣武區大柵欄街道社區萬福巷內。該巷是一條呈“7”字型的短小鬍同。西側口與陝西巷相通,南側口位於東壁營鬍同的東側,全長不過30米。附近的老北京住戶也叫其“萬佛寺彎兒”(建國後部分鬍同改為“雅稱”,“佛”與“福”發音相似)。其得名於坐落在該鬍同北側的佛教寺廟“萬佛寺”。
該寺始建年代不詳,現存格局有前殿,大殿,後殿(觀其似二層閣樓式建築)以及鐘鼓樓等遺跡,主體毀於文革。據瞭解,在文革之前該寺內各大殿內均有大量的佛、菩薩等造像,號稱“萬佛”,是該寺最大的特徵。所有塑像在文革中均被砸毀,當時在各佛像腹中有大量古籍善本發現,內容不詳、年代不詳,均為綫裝本册。由於無人管理,所有佛像內的書籍均被附近居民小孩當作為普通紙類焚燒取暖,實為一大遺憾。現在萬佛寺作為居民大雜院,各殿建築遺跡已逐漸消失。 |
河北蠡縣萬佛寺 Hebei Lixian monastery |
【歷史沿革】
蠡州首剎——古蓮臺萬佛寺,位於河北省保定市的東南部,坐落在蠡縣東北九公裏處的梁傢莊。據史料記載“古蓮臺”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所建的高臺之一,三十八步臺階,高十餘米,四周為蓮花池所敷設圍繞,故得“古蓮臺”之名;後因土山中天然生出一種小黃菊花,故名“菊花山”。梁傢莊以古蓮臺為中心圍繞建村,全村有九條道路貫穿於此,如九竜吐珠一般,故又名“九竜口”。
古蓮臺萬佛寺開山祖師普善法師(號妙喜),於明萬歷初年(公元1572年)隨其師兄普渡法師及圓果法師等頭陀僧人云遊至此,見此山丘,風景甚佳。普渡法師逐令師弟普善,駐錫修寺。歷史上的萬佛寺曾幾度興盛,高僧輩出。寺院常住僧人曾達百二十餘人,萬佛寺在清光緒年間曾兩次大規模修復。解放前夕日軍侵華,古寺再次被毀於戰火。十年動亂期間,萬佛寺僅存一明朝大鐘被毀。(作傢:梁斌《紅旗譜》砸鐘之典故來之於此)古蓮臺下的梁莊民風淳樸,人傑地靈,近代著名畫傢(梁)黃胄、作傢梁斌均誕生於此。
【寺院勝景】
與其它寺院不同的是萬佛寺的兜率內院(天王殿)內供奉的彌勒菩薩不是大傢經常看到的襢胸露乳的布袋和尚,而是正襟危坐的慈氏法身造像,並且兩旁威嚴斥怒的四大金剛更是使人肅然起敬。
寺內供奉着當代華嚴座主晚融長老捨利,每年舉行春鼕兩季華嚴期,學習華嚴法藏。《佛說佛名經》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諸佛名者,是人現世安隱,遠離諸難及消滅諸罪,未來當得阿耨多邏三藐三菩提。”到萬佛寺禮萬佛是春節後寺院的第一個活動,各地的信衆雲居於此禮拜萬佛懺,來祈禱一年的吉祥。
【當今住持】
釋道泓、曾用名:靳慶福、山東人氏
1973年1月29日出生於山東省鄒城市峰山鎮石馬村
1996年在北京廣濟寺方丈明暘老和尚座下皈依三寶
1999年在北京廣濟寺禮啓燈法師剃度出傢,賜法名道泓、號明乘
1997年至2000年5月出傢前後一直依止於廣濟寺西堂宏祥老和尚
2000年至2005年就讀於福建佛學院,2005年畢業
2001年在泉州大開元寺求受三壇大戒,得戒於學誠大和尚
2006年住持蠡縣古蓮臺萬佛寺
2007年當選為蠡縣第七屆政協委員
2009年5月當選為保定市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同年9月當選為河北省佛教協會理事 |
|
|
|
沙田萬佛寺 | 旗山萬佛寺 | 沙灣萬佛寺 | 古蓮臺萬佛寺 | 萬佛寺石造像 | 成都萬佛寺石刻 | 成都萬佛寺石造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