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德國重要城市,聯邦政府暫駐地。人口291萬(1986年)。公路和鐵路要站,重要河港。工業以生産實驗設備、電信機械和樂器聞名[dk]。德國原子能研究中心。風景優美,多森林、公園和緑地。音樂傢貝多芬誕生地。 |
|
波恩民俗節慶活動: 贈送求愛樹是聯邦德國的一項獨特的風俗。在波恩,年青人對姑娘表示愛慕的一種方式,是在一年的4月30日或5月1日送給姑娘一種白樺樹。 波恩美食: 騎士餐、葡萄酒漬鯉魚、德國鹹豬手、德國啤酒,葡萄酒、黑麥粗面包、咖哩香腸 波恩購物:
波恩交通: 波恩火車站是德國鐵路公司在萊茵段(科隆-波恩-科不倫茲-美茵滋)的遠程站。波恩範圍內有6個火車站,連接着四通八達的交通綫路,每一小時往科隆方向萊茵河左岸有3趟車(re5,rb26,rb48),右岸有2趟,科不倫茲方向左岸右岸各右2趟。除此之外還有南部綫路經過remagen開往ahrtal. 還有15分鐘一趟的經過萊茵區間車開往小城euskirchen。
面積:141平方公裏
人口:29.2萬
德國歷史古城波恩(bonn),位於萊茵河中遊兩岸,北距科隆市21公裏,扼萊茵河上遊山地和下遊平原的咽喉,地理位置重要,歷史上為戰略要地。
波恩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公元1世紀初,羅馬軍團曾在這裏設立兵營,因此,“波恩”意為“兵營”。13世紀至18世紀,作為科隆選帝侯國(即有權選舉帝王的侯國)的首府長達500年之久。曾經一度被法國占領,於1815年並入普魯士。1949年9月成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首都。1990年10月德國實現統一後,於1991年6月20日德國聯邦議院做出决定,在4至10年內將議會和政府由波恩逐步遷往柏林。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裏,波恩這座城市幾經風霜,市內的一些古老建築,曾經多次毀於戰火,每次都被重新修建。波恩市政廳是一座巴羅剋式建築,建於700年以前,墻上浮雕金光閃耀,樓面古樸大方,曾經兩次遭到戰爭嚴重破壞,每次戰後都及時進行修復。波恩是歐洲一座著名的文化城市,建於1786年的波恩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校捨主樓是普魯士時期的宮殿式建築,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齊全,馬剋思和著名詩人海涅都曾在這裏學習過。座落在市中心的大教堂,建於1050年左右,頂端為96米高的方形塔,被視為波恩的象徵。座落在哥德斯山頂的哥德斯堡,是歐洲著名的古建築。波恩城市建設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許多古老建築在重新修繕後被闢為博物館和文化機構,從而得到充分利用。音樂傢貝多芬於1770年誕生於波恩市中心的一幢房子裏,並在這幢房子裏生活了22年,1889年將他的故居闢為博物館,館內陳列着貝多芬當年的手稿、文獻及樂器等。著名的亞歷山大·科林博物館裏收藏的於1856年在杜塞爾多夫的尼安德特河附近的洞穴裏發現的尼安德特人頭蓋骨,被鑒定為是生存於一二十萬年以前、介於猿人和新人之間的古人,成為人類進化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
進入波恩市,首先給人的印象是:城市異常清新、寧靜,沒有那些大城市常有的嘈雜和車多人擁的現象。漫步市區,到處都可以見到郁郁葱葱的樹木、絢麗繽紛的花草。波恩市人口30多萬,全市擁有大小公園、街心公園達1200多個,占地面積490多萬平方米。市區周圍是大片森林,覆蓋面積達4000多萬平方米,從飛機上俯視,全城被一片緑色的海洋所包圍。這些園地、森林占全市總面積的1/3以上,平均每個市民占有公園緑地17平方米,森林140平方米。波恩是歐洲緑化最好的城市之一,鼕季芳草不衰,春季奼紫嫣紅,被譽為“緑色的城市”。
波恩市最大的萊茵濱草公園,位於萊茵河畔、阿登納大橋旁,占地面積160萬平方米,幾乎相當於波恩老城繁華鬧市區的面積。公園中心是一個人造湖泊,碧緑的湖水映着蔚藍的天空,湖岸四周是大片草坪。緑色草坪上,井然有序地點綴着色彩豔麗的鬱金香花圃和高高聳立的飛檐亭閣,瀝青路面小道縱橫交錯。公園內有一個小花園,木頭房屋,石頭尖塔,雕刻木門,簡易竹籬,樣樣精巧別緻,加上清清的泉水從亂石中順勢流下,水聲潺潺,呈現一派東方園林情調。
波恩市區延伸在萊茵河𠔌地段,萊茵河東西兩側綿延起伏的丘陵地區被大面積森林所覆蓋,同住宅區相連的地方也是遍植樹木和草坪,整個市區的空氣顯得特別清新。為了給市民提供更多的幽靜環境,林區鋪設有麯徑小路,人們可以在這裏悠閑地散步和休息。萊茵河西岸有一條長達20多公裏的林蔭小道,這一帶是波恩最長的步行區。步行區依山臨水,風光秀麗,每逢節假日,遊人穿流不息。人們除了步行休息外,還可以隨時從附近的渡口處登上遊艇,飽覽萊茵河兩岸秀麗的景色。
在波恩居民住宅區,傢傢房前屋後都種樹木花草,陽臺和窗戶上擺滿了一盆盆的鮮花。最引人註目的還是那些帶有屋頂花園的住宅建築群,這些建築物造型美觀、工藝考究,再加上四季不謝的名貴花木,形成一座座空中花園。 |
|
波恩 Bonn 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公元1世紀初,羅馬軍團曾在這裏設立兵營,“波恩”即意為“兵營”。13世紀至18世紀,作為科隆選帝侯國(即有權選舉帝王的侯國)的首府長達500年之久。曾經一度被法國占領,於1815年並入普魯士。1949年9月成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首都。1990年10月德國實現統一後,於1991年6月20日德國聯邦議院做出决定,在4至10年內將議會和政府由波恩逐步遷往柏林。
德國西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城市。位於萊茵河畔,西北距科隆24公裏。面積141平方公裏,人口約 30萬。扼萊茵河中遊高地至下遊平原的咽喉要道。曾為古羅馬要塞,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13世紀初具城市規模,四周築起城墻。13~18世紀,地位加強,成為科隆大主教區和科隆選帝侯國首府。19世紀下半葉成為居民城鎮。因其風景優美,一度曾為富商豪門的別墅區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嚴重破壞。1949年9月成為前聯邦德國首都,1991年10月3日兩德統一後柏林成為德國首都。建都後工業和運輸業均有較大發展。後為西部公路、鐵路要站和河港。東北角有科隆-波恩國際航空港 。工業以生産實驗設備、開關齒輪、電信機械、樂器聞名。印刷出版及食品工業也很發達。該市的工業化程度不高。從業人員中65%以上從事第三産業。2/3的工業分佈在郊區或衛星鎮。郊區産水果、蔬菜等 。森林和公園面積占全市面積的1/3 。為適應人口增長的需要,1969年起,鄰近市區南部的巴特戈德斯貝格、河東的博伊爾等10個鎮被劃入市區範圍。老城位於萊茵河西岸的高亢階地上,是全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有集市廣場和明斯特廣場。市內設有許多政府部門、地方機構和外國駐外機構。政府機關林立的新市區中,以位於城東南的聯邦議院的會議廳最為醒目,附近是外國的使館區。市內多博物館、文化機構、公園和古建築。波恩大學是有名的高等學府,創建於1786年,馬剋思曾在此學習(1835-1836)。離市中心廣場不遠處有音樂傢貝多芬的故居,現已闢為博物館。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裏,波恩這座城市幾經風霜,市內的一些古老建築,曾經多次毀於戰火,每次都被重新修建。波恩市政廳是一座巴羅剋式建築,建於700年以前,墻上浮雕金光閃耀,樓面古樸大方,曾經兩次遭到戰爭嚴重破壞,每次戰後都及時進行修復。波恩是歐洲一座著名的文化城市,建於1786年的波恩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校捨主樓是普魯士時期的宮殿式建築,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齊全,馬剋思和著名詩人海涅都曾在這裏學習過。坐落在市中心的大教堂,建於1050年左右,頂端為96米高的方形塔,被視為波恩的象徵。坐落在哥德斯山頂的哥德斯堡,是歐洲著名的古建築。波恩城市建設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許多古老建築在重新修繕後被闢為博物館和文化機構,從而得到充分利用。音樂傢貝多芬於1770年誕生於波恩市中心的一幢房子裏,並在這幢房子裏生活了22年,1889年將他的故居闢為博物館,館內陳列着貝多芬當年的手稿、文獻及樂器等。著名的亞歷山大·科林博物館裏收藏的於1856年在杜塞爾多夫的尼安德特河附近的洞穴裏發現的尼安德特人頭蓋骨,被鑒定為是生存於一二十萬年以前、介於猿人和新人之間的古人,成為人類進化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
進入波恩市,首先給人的印象是:城市異常清新、寧靜,沒有那些大城市常有的嘈雜和車多人擁的現象。漫步市區,到處都可以見到郁郁葱葱的樹木、絢麗繽紛的花草。波恩市人口30多萬,全市擁有大小公園、街心公園達1200多個,占地面積490多萬平方米。市區周圍是大片森林,覆蓋面積達4000多萬平方米,從飛機上俯視,全城被一片緑色的海洋所包圍。這些園地、森林占全市總面積的1/3以上,平均每個市民占有公園緑地17平方米,森林140平方米。波恩是歐洲緑化最好的城市之一,鼕季芳草不衰,春季奼紫嫣紅,被譽為“緑色的城市”。
波恩市最大的萊茵濱草公園,位於萊茵河畔、阿登納大橋旁,占地面積160萬平方米,幾乎相當於波恩老城繁華鬧市區的面積。公園中心是一個人造湖泊,碧緑的湖水映着蔚藍的天空,湖岸四周是大片草坪。緑色草坪上,井然有序地點綴着色彩豔麗的鬱金香花圃和高高聳立的飛檐亭閣,瀝青路面小道縱橫交錯。公園內有一個小花園,木頭房屋,石頭尖塔,雕刻木門,簡易竹籬,樣樣精巧別緻,加上清清的泉水從亂石中順勢流下,水聲潺潺,呈現一派東方園林情調。
波恩市區延伸在萊茵河𠔌地段,萊茵河東西兩側綿延起伏的丘陵地區被大面積森林所覆蓋,同住宅區相連的地方也是遍植樹木和草坪,整個市區的空氣顯得特別清新。為了給市民提供更多的幽靜環境,林區鋪設有麯徑小路,人們可以在這裏悠閑地散步和休息。萊茵河西岸有一條長達20多公裏的林蔭小道,這一帶是波恩最長的步行區。步行區依山臨水,風光秀麗,每逢節假日,遊人川流不息。人們除了步行休息外,還可以隨時從附近的渡口處登上遊艇,飽覽萊茵河兩岸秀麗的景色。
在波恩居民住宅區,傢傢房前屋後都種樹木花草,陽臺和窗戶上擺滿了一盆盆的鮮花。最引人註目的還是那些帶有屋頂花園的住宅建築群,這些建築物造型美觀、工藝考究,再加上四季不謝的名貴花木,形成一座座空中花園。 |
|
波恩(見德國)
Bonn
BO’efl
波恩(Bonn)見德國。
|
|
Bo’en
波恩
Bonn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首都。位於萊茵河畔,北距科隆24公裏。面積141平方公裏。人口 29.2萬(1982)。扼萊茵河中遊高地至下遊平原的咽喉要道,河東有七峰山,形勢險要,曾為古羅馬要塞,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13~18世紀時,是科隆選帝侯國(有權選舉帝皇的侯國)和科隆大主教區駐地的首府。風景優美的波恩一度成為富商豪門的別墅區。1949年9月成為聯邦德國的首都,當時人口僅11萬。原有工業基礎薄弱,建都後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有較大發展。現為西部鐵路、公路要站和河港。東北角有科隆—波恩國際航空港,市內有新建的地下鐵道。工業以生産實驗設備、開關齒輪、電信機械、樂器聞名,印刷出版及食品工業也很發達。從業人員中65%以上從事第三産業。2/3的工業分佈在郊區及衛星城鎮。 郊區盛産蔬菜、水果。森林和公園占全市面積 1/3。為適應城市經濟和人口增長的需要,1969年起,將鄰近市區南部的巴特戈德斯貝格、河東的博伊爾等10個鎮劃入市區。老城位於萊茵河西岸的高亢階地上,是全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 有市場廣場和明斯特廣場。 市內多著名的教堂、博物館和文化行政機構。位於原選帝侯宮的波恩大學(1816),馬剋思曾於1835~1836年在此學習。離市場廣場不遠有著名音樂傢貝多芬的誕生地,已闢建為博物館。城東南為聯邦中央政府和議院所在地,附近為外國使館區。
(嚴重敏)
|
|
- n.: Bonn, Bonn (Germany)
|
|
- n. Bonn (ex-RF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