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莲花山 莲花山
蓮花山聯繫方式電話:0711-5030016、3866388、5030017、5030053
傳真:0711-3866388蓮花山投訴電話湖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27—87124701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蓮花山景區榮譽aaaa級景區蓮花山門票價格25元蓮花山節慶活動武昌舊俗甘蔗節”
武昌魚國際文化旅遊節
梁子湖捕魚旅遊節蓮花山最佳旅遊時間一年四季。蓮花山特別提醒自駕車遊提示:從武漢出發,上武黃高速公路至東溝標牌路口下高速,出收費站後嚮右往東溝方向順大路直走前往長嶺碼頭,路上有明顯標志,從武漢市內出發行駛時間大約1.5小時。到碼頭後,在碼頭購買門票及船票,乘船前往梁子島,大約20分鐘。島上有許多餐館可吃螃蟹,有一傢梁子湖渡假村還不錯,環境很好,老闆是武漢人,很好說話。也可在船上吃飯,用餐條件一般,費用有點貴。蓮花山美食清蒸武昌魚
武昌魚是馳名中外的水産,盛産於武昌縣和鄂州市共管的梁子湖中,封建時代是貢品,現在是席上珍饈。烹製方法多種多樣,十分講究,其中最負盛名的是清蒸武昌魚,製作最佳的菜館是武昌大中華酒樓。這傢酒樓由安徽人集資,創辦於1933年,以擅長烹莊武昌魚著稱。由於清蒸的方法最具代表性,通常以武昌魚作為清蒸武昌魚的品名。他們一般用一公斤左右的鮮活樊口鯨魚作主料,輔以火腿、香菇、鼕筍、雞湯等十多種配料調料,上籠清蒸,嚴格控製火候,使之恰到好處。蒸好後再在魚上綴上紅、緑、黃各色菜絲,使之色彩豔麗,香味撲鼻,魚肉細嫩,湯質鮮美。除清蒸外,他們還運用油燜、紅燒、花釀等法創製三十多種魚饌。
藠頭
從商代起,我國人民就開始種植。鄂州梁子湖畔的涂家堖鎮、公友鎮一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質粘而不板,宜於生長優質藠頭。它大而圓,皮薄、色白、脆嫩、無渣,用其加工的????漬藠和甜酸藠頭具有顆粒晶瑩,鹵汁澄清,香氣濃郁,甜酸適度,顔色乳白,質地脆嫩等特點,享譽海內外。藠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礦物????類,具有建脾開胃、延緩衰老、防癌等功效,不僅適於佐餐,還可作饋贈佳品。蓮花山住宿鄂州賓館湖北省鄂州市江廣路20號電話:0711-3224981
鄂州電力賓館濱湖北路電話:0711-3832616
鄂州南湖大廈水産招待所文星路電話:0711-3224609
鄂州勤工儉學總公司蟠竜宮十字街電話:0711-3223325
鄂州市鳳凰山莊鳳凰電話:0711-3220988
蓮花山購物白蓮
白蓮産於梁子湖畔東的東溝鎮楊葉湖,人工栽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白蓮産品顆大粒圓,皮薄肉厚,兼有清香甜潤、微甘而鮮的風味,既可作糕點配料,也可拌銀耳、薏米加冰糖,清燉成色白味甘的蓮子湯。白蓮遠銷國內外,在東南亞地區倍受青睞。
太和千張
太和的千張産於鄂州市梁子湖畔的太和鎮武昌山附近。武昌山為幕阜山餘脈,山下有謝埠村,村邊有一泉,泉水甘美,村民取此泉水用地産上好黃豆磨漿蒸製成“千張”皮。太和千張製作工藝精良,薄如蟬翼,色白如雪,可涼拌,可清炒,可煮食。可取泉中水,煮梁湖魚佐以太和千張,味道最佳。太和千張歷史悠久,明清時為朝廷貢品。
螃蟹
螃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又稱河蟹。鄂州境內湖泊衆多,港叉密佈,水質清新,水草豐富,氣溫適宜,是螃蟹的上好繁殖棲身之地。其螃蟹以個體較大,顔色純正(墨緑色),膏肥黃滿,質量優良而蜚聲中外。90年代鄂州螃蟹搶占香港市場,當地新聞媒體驚呼:“鄂州螃蟹橫行香港!”鄂州梁子湖、三山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螃蟹養殖基地,其産品遠銷日本、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傢。
東坡餅
東坡餅,是鄂州西山古靈泉寺接待貴賓遊客的傳統佳點。東坡餅之名的由來,要從蘇軾遊西山說起。北宋元豐三年(1081年),我國著名文學家蘇軾(蘇東坡)謫居黃州,常泛舟南渡遊覽西山,並與寺僧交往甚密。寺僧用菩薩泉水合面炸餅相待蘇東坡後,頓覺香甜酥脆,喜曰:“爾後復來,仍以此餅餉吾為幸!”自此,寺僧與邑人便以“東坡餅”命名。雅人佳點,流傳至今。清同治三年(1864年),兩湖總督官文遊西山品茗嘗餅,笑問寺僧“此餅何名”?寺僧對曰“東坡餅”。官文即興書聯:“門泊戰船憶公瑾,吾來茶話續東坡”。
西山古靈泉寺製作“東坡餅”,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該寺有菩薩泉水,清流味甘,富含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用此泉水合面製餅可自然酥脆,不添香料而自有清香,再加上寺僧在製作過程中繼承了傳統技藝,使“東坡餅”至今仍保留了蘇東坡時代的特色。黨和國傢領導人董必武、李先念、陳毅等曾先後在西山古靈泉寺品茗嘗餅。二十世紀五年代初,古靈泉寺方丈融廣法師請本寺素齋烹調高手融和法師親製東坡餅一盒,奉獻給毛澤東主席,時中共中央辦公廳曾來函致谢。
悠悠900餘年,這以詩人的名字命名的歷史史點,成為中國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蓮花山玩法觀光、攝影、旅遊、
蓮花山,坐落於鄂州市南郊洋瀾湖畔,蓮花山峰巒疊翠,山清水秀,樓閣嵯峨,萬木蔥籠,已開發成遠近聞名的康福旅遊區,是旅客休養身心,觀光娛樂的喜樂園。
蓮花山鐘靈毓秀,洋瀾湖煙波浩淼。從地形地貌上看,鄂州的版圖如同一片碧緑的荷葉靜靜地飄浮在長江與大湖之間。在億萬年的地殼運動中,以蓮花山為主體的九座山峰拔地而起,相互簇擁,恰似九朵蓮花盛開於脈脈含情的湖波之上,故而得名。這裏三面環湖,通匯長江,山巒疊翠,煙波浩渺湖山壯美,地靈人傑。獨特的自然風光,地形地貌吸引歷代文人墨客留連駐足,屈原、陶淵明、黃庭堅、蘇東坡、丁鶴年等在此行吟歌賦,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相傳,吳王孫權曾在此設立觀星臺,東吳大都督周瑜曾在這裏督練水軍。蓮花山風景區既有江南園林的靈秀端雅,又融北方園林的宏偉瑰麗。主要景點有元明塔、六合園、碑林等三十餘處。
素有“江南第一塔”美譽的元明塔,1993年7月7日奠基,1995年10月28日落成,塔高80米,為八角形樓閣式塔,出土十一層,層層飛檐翹角,覆蓋着金色琉璃。正中的空心柱通天貫地,為元明塔獨有。塔體潔白,與金色飛檐交相輝映,色彩鮮明和諧,巍峨挺秀,飛檐之下,托以雲竜鬥拱,二至十一層,每層用24個鬥拱,每個鬥拱由三條雲竜組成,一層為40個三雲竜鬥拱和48個單雲竜拱。共有雲竜888條,其中有88條琉璃金竜雄踞射脊之上。一層八根朱紅柱上,八條金竜合抱,彩雲環繞,神態各異,其中東、西面各有一條鳳尾竜,遙相呼應。登臨此塔,憑欄環眺,極目楚天。
被譽為“文化的寶庫、智慧的海洋”的蓮花山碑林1994年開始興建,面積為3萬平方米,總體設計以風景區內的白猿山山勢架構為基礎,依山造勢,氣勢宏大、結構獨特。圓形碑林廊周長360米,8條旋轉上行的長廊匯通山頂正中的碑林中心閣。碑廊內現存有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品碑石一萬多塊,堪稱世界之最。一號廊為儒傢文化,二號廊為佛傢文化,三號廊為道傢文化,四號廊、五號廊為醫武文化,七號廊為楚文化,八號廊為科學技術。碑林容匯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精粹,堪稱世界一絶。位於蓮花山北麓的六合園,占地4000多平方米,建於1992年6月。園中匯集東西南北、天上地下珍禽異獸,故取名六合園。園內地勢南高北低,北面地勢低窪處建“聚寶池”,池中九麯橋環蓮花亭,造型別緻。環池高處順地勢建有猴山、鹿苑、龜池、鶴亭。園中飼養金猴、壽鹿、仙鶴、靈龜、寶馬、池內放養海狸、金鯉,各具靈性,是景區內的一道亮麗的景觀。
此外,還有堪稱“天下第一竜”的接竜臺、祈福堂、稻香閣、和字壁、九竜壇、通天橋、長生路、啓明宮、迎風亭等也是天下少有的景觀。蓮花山風景區是集文化旅遊、山水旅遊、康福旅遊於一體的特色旅遊區。 |
廣州番禺蓮花山 Guangzhou Panyu Lotus Hill |
蓮花山是珠江三角洲的一座名山,位於珠江口獅子洋畔,是獅子洋西岸的製高點;占地2.33平方公裏,最高峰海拔108米,距廣州市區30公裏,距香港60海裏,水陸交通十分方便,是一個融古代粗獷和現代秀美於一體的國傢4A級旅遊景區,廣東省風景名勝區。“蓮峰觀海”2002年被廣州市政府列為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蓮花山歷史文化積澱非常深厚,它是一位歷史老人,是番禺2200多年歷史的見證者。番禺區內的歷史文化遺跡很多,其中蓮花山上的古跡最為集中和具有代表性。它擁有國內罕見的、具有2000多年歷史和保存得最完好的古采石場遺址,有建於明代萬歷年間的“省會華表”蓮花塔,有清代康熙年間建造的蓮花城以及新建的世界最高的箔金觀音立像。到嶺南來旅遊,千萬不要錯過到蓮花山觀光的機會。
關於蓮花山名稱的由來,這裏流傳着一個神話故事。據說,很久很久以前,南海有一條孽竜,在珠江口興風作浪,作常淹沒田地,顛覆舟船,沿岸居民飽受其害。適逢南海觀音雲遊此地,眼見孽竜為禍,生靈塗炭,便大發慈悲,於是將其乘坐的蓮花擲嚮水中,鎮住孽竜。這朵蓮花則化為巨石,永鎮山中,成了今日蓮花山南天門邊的蓮花石。蓮花山由此得名。
蓮花山由48座紅色砂岩低山組成,屬丹霞地貌的地理構造。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蓮花山這座由觀音菩薩的蓮臺化成的小山,確實不同凡響。它的奇、特、異。秀、靈吸引着四面八方慕名而來的人群。蓮花山的紅砂岩石質優,密度高、砂質細,古人用它來作為磨刀石,所以蓮花山又叫“石礪岡”。這些紅砂岩也是做墻基的好材料。據專傢鑒定,建於2100多年前的南越王墓,墓穴所砌的12種石料中,有8種采自蓮花山。當年在這裏開採的石塊是從水路運到廣州象崗山的。蓮花山位於獅子洋之濱,當年,石塊就是用船衹沿珠江運到廣州城。從西漢時期起,歷代先民在這裏開採石料,因此,在山的東部地區形成了逶迤數裏的石林與岩洞,遺留下無數雄偉壯觀的紅色砂岩懸崖、險峰和石柱,形成了國內罕有的“人工無意奪天工”的蓮花山石景區。這裏石壁陡峭,如斧砍刀削,石壁上釺痕纍纍,鑿跡斑斑在目。置身於古石場裏,猶如走進了歷史,耳畔不時仿佛響起鑿石的叮當聲,先民們艱辛而冒險的懸空作業的景象又浮現在眼前。遊蓮花山古采石場,遊人不可不看燕子岩、飛鷹崖、觀音岩、獅子石這幾個景點。因為它們是千姿百態的蓮花山石景中的典型代表。
燕子岩是古采石場的精華所在。區內峭壁嵯峨,巨石橫空,或形成一綫鳥道,或形成一穴深洞,半出人工,半如天成,雄偉壯觀,氣勢巍然。從崖下嚮上仰望,衹見四面崖壁連環對峙,奇峰突屹,廣阔的天空被縮成一方天井,嵯峨巨石搖搖欲墜,令人驚心動魂,神搖目眩。在燕子岩景區,細聽岩上滴水聲,看着盤旋飛舞的燕子,靜中有動,如詩如畫。岩石上的攀藤植物,有如一堵緑色的墻壁,每當春夏之交,花開朵朵,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水彩畫。這裏風景秀麗,山水相襯,成為許多電影、電視導演們首選的外景拍攝地。
這些奇形怪狀的巨岩,有些像刀削似的,斷面十分平整;有些石壁深陷,像個巨大的神龕;還有些屹立水中,直指藍天,仿如擎天巨柱。這些並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先人斧鑿刀劈而成。古代石匠們使用的工具十分簡陋、粗笨,但他們卻非常聰明,而且經驗豐富,他們根據石頭的紋理走嚮,在岩石上打三個石眼,順次輪流敲鑿,石塊就會沿紋理轟然斷開。千百年過去了,至今石壁上的紋理仍清晰可辨,風化程度極低,可見這山上的紅砂岩石何等堅硬。
穿過美瑩洞天,來到百福廊。站在廊中放眼望去,一堵石壁迎面而立,上刻有100個福字,排列整齊,每個福字的字體各不相同。在此拍照留念定會令你與百福同在。
觀音岩原是一處采石遺留下來的石室,在蓮花山,像觀音岩這樣的石室有許多。觀音岩原是尼姑庵,供奉觀音菩薩,堂內仰望,依稀可見石頭壁上有“雍正七年”字樣,但目前尚未找到有關這四字的來由。
獅子石,位於蓮花山的東麓。一石酷似雄獅,盤踞山崖,面嚮東方,狀似嚮着珠江口吼叫,所以蓮花山也被稱“獅子山”,面前的珠江河段被稱為獅子洋。據考古學家分析,蓮花山原衹是海面上的一個小島,千萬年過去,滄海桑田,海水退去,陸地擡升,蓮花山成為陸地的丘陵,海底也變成了陸地。獅子石原來是小島邊上的一座岩石,千萬年來受海浪和海風的不斷拍擊、侵蝕、風化而成今天的形狀。它像蓮花山的忠實守護者,日夜守護着蓮花山。它也是蓮花山滄海桑田變化的最佳見證。
穿過深邃的飛鷹隧道,來到飛鷹崖。飛鷹崖景觀與燕子岩一上一下,正好相反,在崖上憑欄遠眺,衹見阡陌縱橫,良田萬頃,浩渺珠江,婉蜒東流,南國風光,盡收眼底。回首俯視,但見一支支直指雲天的石柱、石筍,巍然而出的石屏風歷歷在目。這些景觀的形成是2000多年來,歷代先民延續不斷地劈山取石,一鑿一釺地“雕琢”而成。真是“人工無意勝天工”,當年誰也不會想到會出現這樣巧奪天工的奇景。
蓮花塔矗立在蓮花山主峰,始建於明朝萬歷四十年(1612年),已有近400年的歷史,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蓮花塔外9層,內11層,外呈八角形,磚木結構,設有蠃旋樓梯,可直達塔頂。在塔的各層有大小不一、造型各異的門洞。塔高50米,是蓮花山上的最高點。自古以來,從伶汀洋進珠江的船衹,均以蓮花塔為進入廣州的航標,故有“省會華表”美譽。
蓮花塔曾歷盡滄桑,在1938年廣州淪陷時,曾受日軍炮火轟擊。塔身彈痕纍纍,千瘡百孔。1981年和1997年,在港澳同胞資助下,對蓮花塔進行了重修。登上蓮花塔,遠望東面的獅子洋,煙波浩渺。昔日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航綫上那種千帆競發百舸爭渡的繁忙景象仿佛重現在你眼前。
在蓮花山東北角,有一座城堡,這是廣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蓮花城”。城堡始建於清康熙三年(1664年)。面積達萬餘平方米,城作不規則橢圓形,城墻內外都是用石塊和磚塊砌成,有10多米高。城堡地勢險要,居高臨下,遠控虎門,近製獅子洋,故有“府城捍山”之說。自康熙年始,這裏一直是兵防營地,1841年1月26日英軍強占香港,27日義律在此脅迫琦善承認,琦善不敢允諾。一年零七個月後,清政府與英軍簽訂《南京條約》,香港正式被割讓。
蓮花城高聳的城墻和墻上的雉堞仍保持着原貌。登上城墻,可以望到北面的廣州黃埔港,嚮東可以望到東莞市。城內樹木森森,軍帳座座,分八旗軍展覽廳、蓮花城原貌展覽廳、議事廳、將軍帳、夫妻帳、娛樂帳等,嚮遊客詳細展示了有關清皇朝八旗軍的編製。還有裝扮成紅翎戎裝的清代將士列隊大門外,讓遊人遙想當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在此駐軍設防時,鐵炮昂首、鋼槍映日、旌旗獵獵的壯麗而威武的情景。
從蓮花塔下步入觀音聖境,筆直寬廣的朝境大道一直延伸到一個青石鋪砌的廣場,一座寶相莊嚴、慈顔善目、金光耀眼的望海觀音寶像屹立在廣場中央。舉目瞻仰,湛藍的天空中一朵朵白雲飄浮天際,襯托着觀音菩薩好像騰雲駕霧,彩霞披身。觀音像高40.88米,用120噸青銅鑄成,外貼純金180兩,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箔金觀音銅立像。觀音寶像面嚮東南,遙望浩瀚的獅子洋,“望海觀音”因而得名。
觀音造型美觀,神態莊重慈祥,甚得善男信女和遊客的尊崇。每逢觀音誕辰或農歷初一、十五以及重大節日的晚上,在射燈的照射下,望海觀音會放出萬道金光,照耀方圓數裏,形成霞披獅海,光澤南天的祥瑞氣氛。望海觀音由何厚鏵自倡,何賢社會福利基金會和各方人士襄助,於1994年10月23日建成開光。每年農歷正月廿六以及九月初九重陽節海內外朋友都蜂擁而來,摩肩接踵,盛況空前。
位於觀音室像旁邊的觀音閣雄偉莊重,氣勢恢宏,古色古香,建於1997年10月20日(農歷九月十九觀音誕)。觀音閣是一件建築藝術精品,用料精良,手工精細,閣中所有木雕,包括門窗、鬥拱、神龕、供案等都是用名貴的紅木製成:地磚是專門研製的仿古階磚,墻壁全部用水磨的青磚舊料,閣內裝飾3362個精細描繪的天花藻井。觀音閣建築面積3872平方米,殿堂宏大,收藏和供奉的各種造型的玉雕、木雕、銅鑄、彩瓷觀音聖像共1000尊,是名副其實的“千佛閣”。大殿首層正中的千手千眼觀音,由香樟木雕刻而成,像高12米,盤腳而坐,容貌安詳。千年千眼寓意廣大圓滿而無所障礙地普度衆生。一般廟宇的千手觀音衹有42條手臂,而本閣的這座觀音,是實實在在的千手千眼,有興趣的遊客不妨親自數一數。首層兩邊山墻的神臺上,分別供奉有18尊形態各異的木雕觀音化身像,是以中國佛教“三十六觀音”的形象為基礎,吸取歷代觀音造型藝術的精華雕刻而成的,它們以端莊、俏麗、慈祥形態示人,大大縮短了人與神之間的距離。觀音閣第二樓兩側供奉青銅鑄造的觀音立像,像高1.7米,共18尊。其中有十三變相觀音和送子觀音。想早生貴子的旅客不妨撫摸一下送子觀音,它是本間內惟一可供遊落撫摸的佛像。觀音閣第三樓,正中是漢白玉觀音佛像,高2.5米,是觀音閣的鎮閣之寶。兩側排列着形態各異,神聖而親切的18尊彩瓷觀音立像。觀音閣各層均有外廊,是最好的觀景臺,憑欄眺望,珠江口風光盡覽無遺,風吹送爽,煩囂盡散。觀音閣前方是一個大花園,一座高三層的朝聖亭與觀音閣相互呼應。園內放生池中有一隻6米長的大石龜,大石龜背上和旁邊還有5衹活潑可愛的小石龜,分別代表“福”、“祿”、“壽”、“全”、大龜是“大壽”之意。據說,如果你用硬幣擲中龜頭,則會交上好運。池的東西兩面草坪上分別有用花卉砌成的巨型“佛”字和“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花園整體環境與望海觀音、觀音閣融為一體,充滿濃郁的佛教氣氛。
蓮花山有兩個主要與花有關的節慶活動,那就是著名的蓮花節和桃花節。蓮花山旅遊區每年6~8月在觀音聖境內都舉辦規模盛大的蓮花節。那時候,4000多缸、100多個品種的蓮花把整個觀音聖境裝點得更加華美、超凡、聖潔。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卓然自立,是佛教的聖花。在展出的衆多品種中,不乏從全國各地精選出來的極品,是難得一見的蓮花盛會。每逢春節,蓮花山觀音聖境與蓮花塔下桃花源裏的千樹桃花便迎春怒放,奼紫嫣紅,美不勝收。此時正是蓮花山上一年一度的桃花節。大小桃花,貌似嬌滴,卻能傲風披霜,帶給人無限春意。 |
遼寧葫蘆島蓮花山 Huludao Lotus Hill |
蓮花山,位於葫蘆島城區偏北三十公裏、興城市區北偏西26公裏,地處楊傢杖子經濟技術開發區境內街南蓮花山的南麓。蓮花山挺拔峻秀,海拔203米,因其頂峰白色岩石形似大瓣蓮花而得名。蓮花山南麓有一股清泉從底下涌出,日流量1600-6000噸。在山上於公元1720年建有蓮花山聖水寺,現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香港大嶼山蓮花山 Lin Fa Shan, Lantau Island |
蓮花山是香港一座海拔766米的山峰,位於新界大嶼山梅窩及鳳凰山之間。 |
山東新泰蓮花山 Shandong Xintai Lianhuashan |
蓮花山東西錦延15公裏,南北兼跨新泰、萊蕪兩市,大小山脈十餘條,主峰海拔994米。景區面積17平方公裏,山頂以水為界,南麓屬新泰,北麓為萊蕪。有公交車直達,交通十分便利。蓮花山因漢武帝訪仙到此,在山頂建“迎仙宮”,故又稱宮山。有三十六山頭,七十二深𠔌之稱。主要山頭有新甫山、萬丈崖、雞鳴山、天竺峰、香爐山、蓮花尖。因群山拱圍蓮花,尖狀如蓮花,所以叫蓮花山。
蓮花山山峰突兀,穿雲摩天,氣勢磅礴,巍然壯觀,山中危岩嶙峋,溝壑縱橫,奇石幽洞,高瀑險潭比比皆是,可謂移步換景。山中鬆青柏翠,花木繁茂,風景絢麗,歷史文化遺跡豐富,著名的“宮山夕照”和即將落成的百米巨型觀音像,山頂湖泊——南海,將成為萊蕪乃至山東的特有景觀。“萊蕪山水大觀園、齊魯第一觀世音”蓮花山是名副其實的具生態和費文化旅遊亮點。蓮花山現已修建6米寬公路10華裏,築登山臺階3000米。有蓮梗峪、魔幻峪、天瀑峪、白雲嶺構成三大景區,共120餘個景點。它以其優美的環境吸引了歷代的文人墨客,並逐步發展成為佛傢聖地,現有較完整的歷代碑刻150多面,歷代石刻200多處,現存古建築遺址有雲𠔌寺、行宮、太平庵、高泉寺、王禪寺、八 封殿、甘露堂等。雲𠔌寺是規模最大的古建群體,主體建築大殿、三佛殿氣勢雄偉,十分壯觀。蓮花山省級森林公園主要林種為風景林和防護林,現有古樹名木120餘株,主要旅遊景點60多處。分為六大旅遊景區:行宮景區、太平庵景區、雲𠔌寺景區、北天門景區、響鈴碑景區、魔子坊景區。有三條主要遊覽綫路:中路主要景點有漢武行宮、補天石、看天石、雲門、古柏一株、十八盤、南天門、快活二裏、雲𠔌飛瀑、聖水瓶、兩山排闥、五大夫鬆、雲𠔌寺、紅雲洞、白雲洞、興雲洞、對鬆山、北天門、東高峰、西高峰;西路主要景點有初入佳境、老漢推車、風動石、通天河、太公石、姊妹鬆、奇觀、太平庵、青竜潭、五雲澗、一綫天、水簾洞、子母泉;東路是盤山公路,直達主峰西高峰,時而盤旋於懸崖峭壁之上,時而穿行於茂密的森林之中,自然景色變幻無窮,讓人心曠神怡。
蓮梗峪,因山峪彎麯似梗而托起山頂之蓮花而得名。𠔌中飛瀑流泉,野花成片,鳥兒成群,別有天地。洗心池意為洗心絶塵,開始步入佛門淨地之意,為進山第一景。蓮花門,上刻蓮花圖案,下刻漢字“門”,別有意味;群獅出山,龜探頭,徑書岩,護法門神等怪石惟妙生動。淌銀嶺,光亮如白銀下涌,氣勢壯偉。玉女潭,傳說漢武帝女兒小玉慕此潭幽靜而在此沐浴,潭中石壁上有天然少女裸體浴像。玉女飛瀑高約二十米。飛花碎玉雄奇中透出柔美。繼續前行,路有兩門:一曰“愛情門”,二曰“財福門”,遊者任選其一,衹走一門,昭示一種人生哲理,意為“魚與熊掌不能兼得”,耐人尋味。天門,威赫聳立,氣勢壯美,門內青翠欲滴,如夢如幻,給人以無限遐想,激發人們進門一睹為快之欲望。天門瀑高挂山腰,飛流直下,碎玉疊珠,景色十分誘人。瀑下有巨石,曰“瀑流砥柱”,經千年衝擊,光滑潔白,使人蒙生啓迪。沿階而上是竜王廟,有三潭三瀑,真乃三瀑成串,三潭連珠,人勞累頓消,而興致盎然。而紅石灣和紅石瀑則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傳說漢武帝駐蹕蓮花山“行宮”,其女兒小玉迷戀山色到處遊玩,這一天在“千年榆”上甩鞦韆,因山風大,小女的一隻綉花紅鞋颳落到此,後來這裏石頭變成紅色,所以叫紅石灣。據說在吉祥的日子,若站在紅石瀑下,有德之人能從瀑布幻影中看到小玉美麗的倩影。古碑峪,有一摩崖古碑,因日久年遠,字跡模糊難辨,誠待有識之士進山破譯。據說這裏是懸空寺遺址。懸空寺的故事尤為神往。傳說古寺中有一老道,伴有二童,有一天老道找道友下棋回寺,見一白淨小孩與二童玩耍,後老道問二童小孩是誰,道童均答不知,老道囑二童:小孩再來時偷偷在他身上栓根紅綫,明日老道順綫找去發現是一千年人參,已能幻化人形。老道挖出回寺燉上,去約道友共來品嚐,結果二道童因鍋內人參奇香難忍,一嘗而不可收,當聞聽師傅回來,害怕受責,將剩餘人參連湯潑掉,整座寺廟立即騰空飛升而去。此為懸空寺的來歷。衹有打米的古石臼在遺址的石梁上,默默等待至今……
登天梯,過蓮花飛瀑,即達蓮花南海。稱雄山東第一高山湖泊,鬥山頂巨型觀音雕像,而稱之為“南海”,南海面積16400平方米,總蓄水量18萬立方,山頂藍天、白雲、緑樹、觀音、寺廟倒映湖中,構成蓮花山特有的湖光山色,匯水上划船、垂釣、遊泳等娛樂於一體;觀“宮山夕照”、“雷達雄姿”於一處,集蓮花村休閑、度假於一村,此,何等悠哉樂哉! 登蓮花頂萊蕪新泰盡收眼底,走凌雲路,參觀魯中高山雷達,看蓮花山前飛機升降。屆時你將體味到“無限風光”的真切含意。
白雲嶺景區:白雲嶺,因山嶺白岩成片如白雲而得名。這裏地勢平緩而深厚,但石景不少,有名的石奶奶,據傳說附近村民有人拜石為幹娘,能為人消災祛病,可能此時石能集天地之精華,聚日月之靈氣所致。海豹問天,惟妙惟肖,極具韻味。古猿望天,山頂有巨石隆起,酷似古猿猴,似在望天,若有所思,極為逼真。天瀑峪景區:其著名的是“凍凍臺”瀑布,瀑布長約300多米,夏天山洪暴發,似銀河倒挂,瀑流從天而降,又象一巨竜出山,擺頭擺尾,吞雲吐霧,咆哮翻滾,以劈山撼嶽之勢衝出蓮花山,着實駭人心魄。鼕天瀑流化作晶瑩奪目的冰凌,銀光寒影,放眼望去似鑲嵌蓮花山中的天鏡,十分奇異而壯美。蓮花山古幽神奇,蓮花山美妙旖旎。 |
湖北鄂州蓮花山 Lianhua Mountain in Hubei Ezhou |
蓮花山碑林始建於1994年,坐落在鄂州市南郊洋瀾湖畔風景秀麗的湖北蓮花山旅遊區內,容碑一萬塊,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碑林。蓮花山碑林建構宏偉,收羅廣博,珍寶琳鄂州蓮花山琅,內容涉及古今中外文化藝術諸領域,集東方文化之大成,拮西洋文明之精粹,聚人類藝術之明珠,融古聖先賢之智慧,並以其濃郁的傳統特色而聞名於世。
蓮花山碑林碑林氣勢宏大,結構獨特。碑林總體設計以旅遊區內的樂途遊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聖地婚禮 航空旅行白皮書 黃金周出遊全攻略 白猿山山勢架構為基礎,依山就勢,周圍建長365米的圓形碑廊。凌空鳥瞰,碑林呈現彩色立體模型,整座碑林形成半球體建築,宛如群竜盤繞,極富動態感,蔚為壯觀。外圈由黑色碑廊環繞,八條紅白二色陰陽碑廊蜿蜒而上,遠觀如群竜騰雲。匯通山頂正中的中心閣。碑廊總長3640米。中心高閣聳立山巔,圓形三重檐,蓋金黃琉璃瓦,頂為金蓮托起金球。陰中陽、陽中陰碑亭對稱分列南北,日月並明。蓮花山碑林氣勢雄偉,造型獨特,具有東方哲學包羅天地,融聚古今的深邃意境。蓮花山碑林四周,蓮花山群峰聳翠,元明塔高出重霄,洋瀾湖碧波浩渺,接竜臺脈貫長江,江山勝景,華夏文明,盡成畫捲。
蓮花山碑林匯儒、釋、道、醫、武於一體,歷代藝術珍品,民間藏寶,當今名傢墨跡,西方科技精華包容並收,熔高超的書畫藝術與精湛的雕刻藝術於一爐,集中展現人類文化的發展。對傳統經典《四書》、《金剛經》、《心經》、《無量壽經》、《道德經》、《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孫子兵法》等均全文勒石;西方科學經典、科學家像也擇其精華,鈎玄提要。蓮花山碑林係列作品和繪畫作品多,歷史跨度大,給人以強烈的藝術震撼力。如《論語畫解》刻石53塊,《法界源流圖》刻石95塊,《淳化閣法帖》刻石98塊,《浮圖大觀》刻石105塊,《周易畫傳》刻石448塊,《中華勝景圖》刻石170塊,《五百羅漢圖》刻石500塊等等。規模浩大,工程艱巨,集腋成裘,乃成文化之寶山,智慧之海洋。
蓮花山碑林還是一座歷史博物館,《華夏銅鏡集錦》、《隨州編鐘》等許多作品形象地展現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歷程。中華民族璀璨的青銅文化在世界藝術寶庫中獨放異彩,銅鏡是青銅文化的傑出代表。《華夏銅鏡集錦》集中了古代銅鏡中的精粹,從最早的距今四千多年的齊傢文化的七角星紋鏡起,到西周的動物紋鏡、春秋時的幾何紋鏡、戰國雲錦紋鏡、雲竜鏡,到唐代的花鳥飛天鏡,纏枝花紋鏡,直至清代的八仙過海紋鏡,藝術風格從遠古的古樸奔放到盛唐的富麗浪漫直至清代的繁華精美,生動地反映古代鑄鏡工藝由簡樸到精美的發展歷程,豐富的內涵反映出各歷史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隨州曾乙侯編鐘是我國成組出土編鐘數量最多、重量最大,鑄造最為精美的一組,充分展現先秦楚文化的輝煌,也是世界音樂史上的一大奇跡。《隨州編鐘》圖譜重現了編鐘全貌,對研究音樂史、科技史、工藝美術和古文字學都有重要的價值。
蓮花山碑林不僅收集了歷代書畫名傢的傳世之作,也使不少民間藝術瑰寶、國傢級文物得以展現於世,如《七十二候印譜》、《百字萬態圖》、《清明上河圖》、日本《源氏物語》圖譜等藝術珍寶,一時鹹集。《法界源流圖》源於宋代《大理國梵像捲》,係大理王段智興命畫工所作,歷經宋、元、明、清500餘年,至清乾隆年間入貢皇宮。乾隆皇帝視為珍寶,命宮廷畫傢丁觀鵬在“四大活佛”章嘉國師指導下整理、臨摹,歷時數載,於1767年完成。原本現藏於吉林省博物館。畫捲場面宏大,描繪精細,色彩絢麗,形象繁多,既有佛教諸宗派的人物形象,也有動物、植物和各種佛具法器,人物神態生動,形神特質千變萬化,代表了清代工筆人物畫和佛像畫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我國藝術史上的奇珍。《曹氏風箏圖譜》為清代著名文學家曹雪芹所繪。圖譜圖樣精美,技藝精湛,堪稱藝術珍寶。抗日戰爭期間,這一國寶流落日本,幾經劫難,重見天日,實足珍貴。《禦題棉花圖》也是蓮花山碑林的鎮山之寶之一,乾隆年間直隸總督方承觀將當時棉花生産的全過程,包括播種、灌溉、耘畦、采棉、收販、軋製、紡綫、織布等繪製下來,進貢皇宮後,乾隆皇帝十分高興,親筆為每幅畫題詩作序。作品圖文並茂,堪稱古代科技與藝術結合的上乘之作。 蓮花山碑林更是一座用無數大德志士心血凝聚的歷史豐碑。從潑墨揮毫的書畫傢、民間藝術傢,到出謀劃策的文史專傢、工程師,從奉獻瑰寶的收藏傢,到為碑林徵集作品四處奔波的普通人,從贊助捐資的華僑、社會賢達到奉獻工薪的打工者,乃至僅能拿出節衣縮食兩元錢的貧睏山區八十高齡的老人,無不展現炎黃子孫為弘揚民族文化無私奉獻的一片丹心。他們的功績已永遠載入歷史,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泰國曾文穆先生為碑林大門主體碑上的題字帖金,捐贈金箔三萬張。日本國株式會社會計事務所董事長小林正樹先生寫道:“碑林將人類創造的文化遺産用碑林形式永遠地留給後世,接觸這一祟高理想,我深表敬意,深受感動,特贈送《源氏物語畫捲》54幅,這將成為今後日中友誼的偉大足跡。 蓮花山碑林前端正北,三座巨碑巍然屹立,正中碑石高9.8米,重達73噸,底座雕刻流雲蓮花、二竜戲珠圖案,碑體上由著名書法傢武中奇題字,兩側碑石由中國書法傢協會副主席劉炳森題寫。
蓮花山碑林規模宏大,刻碑萬塊,為國內現有碑林之最。碑刻內容題材廣泛,薈萃古今中外科學、文化精華,包羅儒釋道醫武諸子百傢、現代科學、中文外文、書畫結合,對其他碑林罕有的民間藝術、美術作品、銅鏡等均收集刻碑。大型係列作品衆多,如五百羅漢圖、中華百塔圖、法界源流圖等。
碑刻內容匯集儒、釋、道、醫、武於一體,歷代藝術珍品、民間藏品、歷代書法代表作、當代名傢墨跡包容並收,集中體現人類文化的發展歷程。力求繼承傳統文化精華,又融會時代精神,將高超的書法藝術與精湛的雕刻藝術融為一體。對傳統經典《四書》、《金剛經》、《心經》、《無量壽經》、《道德經》、《茶經》、《孫子兵法》、《神農本草經》、《離騷》、《九歌》等名作全文勒石,規模浩大。
蓮花山碑林係列作品和繪畫作品多,歷史跨度大,給人以強烈的藝術震撼力,形成了與衆不同的特色。如《論語畫解》刻石53塊,《法界源流圖》刻石95塊,《淳化閣法帖》刻石98塊,《浮圖大觀》刻石105塊,《周易畫傳》刻石448塊,《中華勝景圖》刻石170塊,《五百羅漢圖》刻石500塊等等。《論語畫解》是臺灣畫傢江逸子先生以溫婉秀雅的筆墨,就其對《論語》參悟的心得精心繪製,北京《人民畫報》雜志社孟慶利先生得友贈此畫册後,轉贈元極碑林,並徵求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女孔德懋女士意見,孔女士欣然題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齊刻入碑林。《周易畫傳》是畫壇巨匠李苦禪先生之子、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李燕教授歷經三十個春秋、苦心孤詣的著作,經中國周易學會顧問、武漢大學教授唐明邦先生推存刻碑,唐教授認為《周易畫傳》對《易經》卦爻辭作了詮釋,多角度展示《易經》豐富的文化內涵,充分體現出東方文化奇葩——《周易》的奇思妙意,足以勒石碑林,垂教永遠。
蓮花山碑林還是一座歷史博物館,《華夏銅鏡集錦》、《隨州編鐘》等許多作品形象地展現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歷程。 |
廣東深圳蓮花山 Shenzhen, Guangdong Lotus Hill |
广东深圳莲花山
深圳蓮花山公園位於深圳市中心區北端,全園占地面積166.14公頃 。公園以其清新、秀麗的姿色和端莊、質樸的風格吸引著名的鄧小平銅像着廣大遊人 ,是一座風景優美、環境清新的休閑勝地。
蓮花山公園籌建於1992年10月10日 ,1997年6月23日正式對外局部開放。直屬深圳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辦公室領導。公園現已開發建設並嚮遊人開放的面積為60公頃。緑色、環保、自然、和諧發建設並嚮遊人開放的面積為60公頃,緑色、環保、自然、和諧是整個公園的基調。坐落於公園主峰的山頂廣場,海拔106米,面積達4000平方米。鄧小平同志銅像矗立在廣場中央,銅像高6米重7噸 ,為青銅鑄造,基座高3.68米。塑像的造型為具有動感的 、鄧小平同志大步嚮前走路的姿態。銅像由白瀾生等四位著名雕塑傢集體創作,上海造船廠鑄造。江澤民同志為銅像題字,並於2000年11月14日親自為銅像揭幕,中心區美景盡收眼底。現在,山頂廣場已成為廣大市民和中外遊人緬懷一代偉人風采、飽覽中心區景色的最好去處。
公園南區建有以棕櫚科植為主的、具有熱帶、亞熱帶風光的8萬平方米的椰風林大草地,為遊人提供了環境優美的活動空間可3萬平方米的人工湖水質清澈 、環境優美,給公園增添了靈氣,使遊人享受划船和垂釣的樂趣。東南部建成16萬平方米以大面積草地和微地形為主的風箏廣場,市民在這裏放風箏已成為深圳市的一大人文景觀 ;東南面坡地種植有上萬株鳳凰木,每當夏季來臨時,鳳凰木花開,滿山紅遍,是蓮花山非常壯麗的自然景觀。東北部為面積近15萬平方米的疏林草地,起伏自然的草坪和品種繁多的各種喬灌木,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片優美的休閑、遊憩緑地。西北部與蓮花北村相對,面積近7萬平方米的草地上,種植了面包樹、火焰木、海南紅豆、風鈴木、印尼雞冠刺桐等珍奇樹種和大片桃花。公園還設有花卉中心,為喜愛鮮花的市民提供了購花的好去處。
風箏廣場
蓮花山公園位於深圳市未來中心區北端。蓮花山並不險峻雄偉,海拔衹有532米。沿着蜿蜓逶迤的山中小徑慢慢而行,遊客們既可享受登山的樂趣,又沒有登高的疲憊不堪。站在以大理石鋪設而成的山頂平臺,倚着花崗岩欄桿,俯視近處的福田中心區,有天上人間之感,望着鱗次櫛比的現代城市建築群,更會有“會為凌絶頂,一覽衆山小”之興。天高氣大之際,蓮花山公園內廣阔的草坪成為放飛風箏的理想場所,隨着風箏騰空嚮上,遊客們不但可以重溫童年的樂趣,更可讓心情像風箏一樣,快樂、自由地飛舞。山腳下南側是關山有美術館,由江澤民總書記親筆題寫館名。這裏經常舉辦各種高水平的美術展覽,給遊客們提供了藝術欣賞的機會。
娛樂景點:“兒童遊樂場”、“垂釣”、“風箏廣場”、“關山月美術館”。 |
甘肅康樂蓮花山 Gansu Kangle Lian Huashan |
甘肅蓮花山森林公園位於甘肅南部的康樂、臨潭、卓尼、渭源四縣交界處的祟山峻嶺之間,地處洮河上遊。距省會蘭州市170公裏。公園總面積18.8萬多畝。
蓮花山古稱西崆峒,早在明初就闢為佛、道教石山。這裏群峰俊秀,猶如蓮瓣,頂峰高聳、恰似蓮蕊,整個山巒嵐氣籠罩,滿目緑海,酷似一朵初綻的蓮花盛開在緑波翠色之中。洮河、冶木河映帶左右,小蓮花山,姊妹山顧盼有情。高山湖泊,冶海冰圖,海甸夯冰,洮河流珠,九巔峽古棧道,冶木峽秋色,惡泉飛瀑,懸崖古鬆,天然石林,將軍睡百年等自然景色蔚為壯觀。這裏不僅有西部粗獷古樸的風格,雄宏博大的胸懷,也有江南杏花春雨的情愫,鶯飛草長的倩姿。 這裏既有高寒濕潤的山地氣候,又有溫暖如春的草原氣候特點,形成了復雜的動植物群落。有以雲杉,冷衫為主,珍貴觀賞植物高山杜鵑為代表的植物74種、191屬、290餘種;有蘇門羚、青羊、林麝、毛冠鹿等獸類60餘種,斑尾榛雞、藍馬雞、雪雞、雉鶉等國傢一、二類保護鳥類150餘種。主峰海拔3570多米。蓮花山景觀很多,有轉閣樓、東房頂、娘娘殿、祖師殿、牛王廟。馬王廟、捨身崖、九鼎等,峰巔有玉皇閣。蓮花山山峰險奇俊秀,鬆柏楊禪混生,蒼鬆茂林,山峰連疊,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蓮花山不僅風光秀麗,而且是洮岷“花兒”的故鄉。每年農歷六月初一到初六,這裏有盛大的“花兒會”,此時蓮花山是一片歌的海洋,真是“洮水多情灣復灣,佳人簪珥壓雲鬟。隔林風送蓮花麯,姊妹山”。 |
廣西金秀蓮花山 Guangxi Jinxiu Lian Huashan |
是大瑤山國傢森林公園著名風景名勝區之一,方圓15平方公裏,主峰海拔1350米,因群峰聳立,遠遠望去,整個山體酷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因此而得名。其景觀有能多山群峰、蓮花山群峰及棋盤山群峰。有關專傢評估:“蓮花山集黃山、廬山、張傢界之美於一身,雄奇且靈秀,令人賞心悅目,留連忘返”。 山上景觀以石林為主,加之繁茂的原始森林、雲海杜鵑花林和奇鬆的襯托,顯得格外綺麗。景區中心以盤王升堂和石林仙都為絶景。盤王升堂形象逼真,令人肅然;石林仙都妙趣疊生,有的似仙女婷婷玉立,有的如熱中的情人幽會於山𠔌,有的仿佛老人黃昏戀,但更多的則象盤王兵馬俑和兵器。在石林仙都對面100多米的半山有一座天然石門,此石門淨空高約4米,寬1.5米,厚1.5米。為砂岩風化而成,門框、門楣整齊分明,門頭臥着五六十噸巨石,觀者無不稱絶。 |
河南郟縣蓮花山 Jia County, Henan Lianhua Mountain |
郟縣有座蓮花山,有九座山峰,狀如九朵蓮花,與位於太行山第一峰的二朵蓮花山-老爺頂和湖北的四朵蓮花山武當山,並稱道教的三大聖地,衹因郟縣的這座蓮花山位於太行山(輝縣)蓮花山-老爺頂和四朵蓮花山武當金頂之間,故加稱中頂蓮花山。從“三頂”在道教史的位置和道衆心目中的地位看,中頂的地位和輩份,都高於其它“兩頂”。
郟縣的中頂蓮花山上有玄元行宮祖師廟,山腰有朝天宮、山下有迎恩宮等建築,始建於北魏,屢毀屢建,已歷數千年,現正在進一步保護、規劃和開發之中。 |
廣東汕尾海豐蓮花山 Haifeng, Shanwei, Guangdong Lotus Hill |
广东汕尾海丰莲花山 广东汕尾海丰莲花山 广东汕尾海丰莲花山 广东汕尾海丰莲花山
位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北部7公裏處,主峰海拔1337.3米,為粵東沿海第一高峰,狀如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名蓮花山。南麓坡面上,層巒疊嶂,翠緑相間,堆疊而起,層次分明,形成“蓮峰疊翠”的天下奇景。
境內雲霧繚繞,森林密佈,生長着仙人茶、羅漢鬆、白木香、胭脂木等珍稀植物;飛瀉着玉竜噴須、三井回音、竜潭飛瀑、七星疊瀑、雙竜瀑、回音瀑等十八處瀑布;並分佈着召貢、埔仔等溫泉以及大、小東門、天池、如來盤石等自然景觀,具有雄、奇、險、秀、幽之特色,是廣東省的四大名山之一。明清時期,有高僧在此創建雞鳴寺、雲蓮寺、金竹寺等7座古剎,宗教文化發達,被譽為“蓮花佛國”。歷來有白玉蟾、劉剋莊、文天祥、丁日昌等名人在此隱居或經過,寫有贊美的詩篇。近代又有周恩來、彭湃、徐嚮前、古大存等在此開闢和建立革命武裝根據地,留下紅四師師部遺址等。
1995年3月,經省林業廳批準,建立“廣東蓮花山森林公園”。近年來興建了度假山莊、第一泉、茶莊等旅遊新區,使蓮花山成為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紅色景觀於一體的原生態旅遊名勝景區。 |
甘肅省臨潭縣蓮花山 Lianhua Mountain in Gansu Province Lintan |
蓮花山坐落於甘南州臨潭縣境內東北段,與卓尼、臨洮、康樂、渭源四縣交界,是古洮州名山,主峰高達3578米。因山峰酷似正在綻放的九瓣蓮花而得名。蓮花山風景區東西長4公裏,南北寬約2公裏。山形奇特,四面危崖千仞,懸崖峭壁上卻攀生着無數的蒼鬆翠柏、藤條芝草。造化神奇的這朵“蓮花”,就開放在緑蔭如海,峰巒如聚,雲嵐如浪的四嶂青屏之中,令人不由得慨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蓮花山有原始森林1200多公頃,自然風景區約18萬畝,東面有洮河流過,南北有羊沙河與冶木河相夾,似彩帶縈繞。蓮花山雲煙飛渡,林木蔥鬱,懸崖絶壁,飛瀑清泉,鳥語花香,集華嶽之險,黃山之奇,青城之幽,峨眉之秀於一身,有蓮峰攬勝、九峰競秀、石峽幽𠔌、喜泉飛瀑、冶木晨曦、簾洞奇觀等景觀分佈四周,如群星拱月,把蓮花山映襯得千姣百媚。
蓮花山又是一處宗教勝地。考之仙史,古崆峒有五,蓮花山即古稱“西崆峒”。昔黃帝時,廣成子來往於五崆峒,羽化於蓮花山。又傳說彭祖修煉於蓮花山神仙洞。其它神話故事、逸事軼聞同樣燦若珠璣,非常豐富。南北朝時,佛教及道教在洮州蓮花山盛行,藏、漢信徒就在山上開鑿石徑、石洞,修建寺廟。從此,蓮花山寺院林立,僧衆遍布。至元明清各代,這裏已成為洮州各族群衆的宗教文化中心。
蓮花山聞名省內外,不僅由於其風光秀麗,更在於它每年有一個長達一周之久的民間山歌大會唱即“花兒會”。每年農歷六月初是蓮花山“花兒會”的特定日子,特別是以“洮州花兒”、“岷州花兒”、“河州花兒”為主的賽歌會年年都在這裏舉行。屆時,蓮花山附近三州六縣的漢、回、土、藏各民族歌手雲集蓮花山,與數萬遊客遊山賞景,以歌抒懷。這期間,整個蓮花山歌聲如潮,“花兒”此起彼伏,晝夜不息,規模之大,其情之盛,令人嘆為觀止。最有趣的是當地人以馬蓮結繩,攔住遊人對歌,能夠對唱並達到滿意者方可放行。如今,蓮花山“花兒會”吸引着全國各地採風觀光的遊客,歌會也越來越紅火。
崢嶸嵯峨的蓮花山,是原始森林的海洋,是神話傳說和民間文學的寶庫,也是集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為一體的名山,更是中外遊人採風遊覽、吟詩作畫,對唱“花兒”的勝地。 |
廣東東莞長安蓮花山 Changan, Dongguan, Guangdong Lotus Hill |
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蓮花山風景區,連綿十余公裏, 東莞長安蓮花山其主峰海拔 513 米,四峰列峙,如蓮花半開。山區主體植被覆蓋率達 90%,山上林木蒼翠、流水潺潺、鳥語花香、四季如春;動性 山麓地帶銀湖如緞,草坡綢織,湖光山色,環境幽靜,人文薈萃。風景區凸現蓮文化與佛教文化,有蓮花湖、蓮花溪、蓮花聖寺、蓮花峰、鷺鳥天堂五大景觀區,景點四十餘處。其中“鷺鳥天堂”,有廣東省目前最大的鷺鳥群,數量近萬衹,傍晚時分,千鳥齊飛,蔚為壯觀。與風景區相連的蓮花山莊、高爾夫鄉村俱樂部旖旎如畫,緑草如茵,建築設計現代宏偉,其中高爾夫俱樂部擁有一個 27 洞的國際競賽級球場。“雲天淨,暮山青,銀湖嵌翠𠔌,高塔影迷冥,離鄉群鶯又回城,故裏情深營緑島,人鳥共升平”是“蓮峰飛鷺”的真實寫照,整個景區自然生態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是目前享譽珠三角的生態遊旅景點。 |
黃岡英山城關蓮花山 Lin Fa Shan Ying Shan Chengguan Huanggang |
蓮花山,氣候宜人,風光秀麗,左有九峰晴嵐,右有雞鳴效靈、溫泉春景,站在寺前可遙遙相望;登山俯視山川城廓,秀美的英山山城,百裏東河風光,盡收眼底。寺側興建一蓄水池,能容水200立方,曰“放生池”,亦可放生行善,亦可供僧人、遊客淨手淨面。寺前建一臺曰“永福臺”。登此臺仰觀宇宙之大,俯察緑浪銀河,令人心曠神怡。衆多古今文人墨客,豪吟放懷,盛贊此山此景。
黃岡英山東郊蓮花山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山上有一對年輕夫婦,男的叫黃金樹、女的叫白蓮花。小倆口,勤儉持傢,為人忠厚,而且聰明能幹,鄉鄰每有難處,二人盡力相幫,贏得山裏鄉親的敬重。黃金樹從小就跟父親學過醫,得了祖傳驗方、秘方,診治固疾疫病,真是手到病除。那時此地山民生活貧苦,山區缺醫少藥,山民貧病交加。白蓮花與丈夫時時為山民除病解痛,對山民的骨折扭傷,外傷出血,用中草藥敷上,屢敷屢效,對頭痛發燒之疾,能對癥下藥,服一兩劑中草藥就康復了。因此,遠近百裏的鄉親都上山問醫求藥。黃金樹、白蓮花在山上開設的“蓮花藥店”,長年人流不息。但有一年此地瘟疫流行,十戶九閉門。小倆口走村串戶,送藥上門問診,救活了許多窮苦百姓,山民無不稱他們是濟世扶危的“菩薩”。一次白蓮花為搶救病人,深夜下山墜崖而亡。鄉親們聞訊後,悲慟萬分,從四面八方趕來悼唁。為了紀念白蓮花,人們在山上為她修建一座草庵,年年月月香火不斷。人們就將此山稱為“蓮花山”。後來,經歷代聖賢名流,將草庵幾經改建,成為一座享有盛名的古剎。
蓮花古剎,幾經風雨滄桑,毀了又建,建了又毀。據民國九年《英山縣志》記載:始修不詳,首次重建於同治七年(1868年),由名士鄭宗禮主建。沿至1942年,日寇進攻英山,大肆屠殺,血腥遍地,輝煌寺宇被縱火化為灰燼。1943年,由國民黨挺進大隊瀋光武先生率衆重修。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文革期間,廟宇全部拆毀,變為廢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時清國泰、政通人和。當地群衆組織籌建領導小組,三次督修蓮花山觀音閣,於1997年9月動工,12月底竣工,為期三月餘,占地240平方,重建觀音大士閣一座。計房10聯,正殿兩綫沿,四翹角,四角係風鈴,結構牢固,雄偉壯觀,真可謂禮佛朝拜觀光之勝地。 |
江西寧都縣蓮花山 Lotus Hill County Ningdu |
位於江西省寧都縣城西面約15公裏,翠微峰風景區南端。南北長5公裏,東西寬3公裏,地域面積約15平方公裏,海拔953.8米。山上蒼鬆蔭翳,幽篁夾道。氣候涼爽,山色迷人。因山形如蓮花,景色旖旎,故名蓮花山。
《寧都直隸州志。山川志》載:“蓮花山,州西三十裏。為州之祖竜,高十多裏。峰巒層迭蜿蜒,如菡萏寺構花瓣內。巔有三峰,中有浴仙湖,佛座下有竜湫,鎮以巨鐘。”
山上有一寺廟,名“青蓮古剎”。據碑文記載,寺為西晉釋氏青蓮祖師所建。明代萬歷二十六年無際大師九世法孫道正重建。現瓦當上尚存明代紋飾,並有“青蓮”二字。寺內為書院式j建築,外殼青磚青瓦,內殿梁柱列架,天花板和屋梁上繪有各色花卉圖案。紅漆門楣上書有一方橫匾,上寫“青蓮古剎”四個遒勁大字。整個殿宇分前、中、後三幢十殿:大雄寶殿、西方殿、毗羅殿、觀音堂、金光殿、祖堂、伽蘭殿、天王殿、地藏殿、監齋殿。全寺占地面積約2800平方米。
青蓮寺內,原有千年木魚梆、釵股鐘、石香爐、甘露柏等許多珍貴文物古跡,歷代相繼散失。現僅存明、清碑刻十四方。
山中藴藏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儲量達4700萬噸。蓮花山還有一峰、一岩、二洞,即白茅峰、出水岩、出風洞、太平洞。石林岩海,呈奇獻巧,為遊覽勝地。
解放後,“青蓮古剎”列為省級佛教開放點之一。1984年,修通了從山麓至青蓮寺的盤山公路,峰頂建起了彩色電視轉播站。 |
江西省坪市鄉蓮花山 Lotus Hill Township, Pi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
蓮花山又名巫橋山,位於江西省坪市鄉與上猶縣紫陽鄉交界處,海撥930.8米,總面積12000畝,是一塊未開墾的旅遊處女地,因主峰像盛開的蓮花而得名。南唐時期,鄉民為避戰亂在深山構築山寨,勢力日增,人稱“蓮花寨”,後來山寨被毀,鄉民散居蓮花山周圍,形成今日的山裏人傢。到了那裏,你可以聽到這樣一個有趣的傳說:古時這一帶是一個大湖,水碧景雅,湖中兩朵並蒂蓮花碩大奇異,所以人們稱之為蓮花湖。一天有兩個仙人見那裏景色可愛,便駕雲飛到蓮蓬上下棋。他們返回天庭時忘了棋盤,便托小白竜去取。小白竜被蓮花湖的美景迷住了,盡情遊玩,忘了仙人的囑托。一日,小白竜發現一朵蓮花被蟲鑽了一個窟窿,便回東海請來千年修煉得道的子青蛙用舌頭把蟲子勾出來吃了,從此子青蛙和小白竜就成了蓮花忠實的保護者。後來四周的人知道湖裏水産豐富,紛紛來湖邊紮寨捕魚。不知過了多少年,湖幹了,兩朵蓮花變成了現在的蓮花山,蓮蓬上的棋盤變成了平整的大蓮花山山頂。蟲子鑽開的窟窿變成了山腰上的石岩洞。小白竜不見了,留下了竜潭(地名)。子青蛙不見了,它張開嘴的頭變成了“大嶺”(山名),腳變成了“鈀泥嶺”(山名)。漁民也不見了,留下了他們泊船的“船寨”(村名)。
古老美麗的傳說固然撩人心扉,然而這裏無數的奇洞暗岩,天然神石更是讓人感嘆造物主的垂青,使你一睹為快,留連忘返。風動石、天柱石、天門、石岩蛙、音樂泉、海龜岩、木魚石、情人洞……姿態萬千,嘆為觀止。有的如翹首遠眺的人頭;有的如靜臥海灘千年的一葉方舟;有的如竪立的大姆指,惟妙惟肖。據當地人說,蓮花山上的天然石洞有99處,奇景探幽,非一、二日能走出,一些岩洞隱藏於何成了神秘的迷……
蓮花山雲海茫茫,緑樹濃蔭,山泉飛瀑,深澗幽𠔌,奇石岩洞千姿百態,各色花草、奇禽異獸共享這一世外桃源……
蓮花山周邊人文景觀意藴深厚,山下有座未受污染的紅衛水庫,面積200畝,人稱蓮花湖。附近2公裏,有座石質客傢古廊--永安橋,坪市墟外有座石頭建成的譚邦古城,是贛州宋城的袖珍版本,在贛南鄉村絶無僅有!
蓮花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探險愛好者,給蓮花山陡添了幾分神秘色彩,那繚繞雲霧、裊裊仙氣、雲海林濤、嶙峋怪岩、神秘山洞、飛禽走獸交織成一個神話般的夢…… |
|
蓮花山社區 蓮花山居委會 蓮花山村 蓮花山鎮 蓮花山鄉 |
|
旅遊 | 聖米石塘 | 京西小五嶽 | 廈門 | 地理 | 銀城 | 世界同安聯誼會 | 英山縣 | 東河 | 溫泉鎮 | 柳林河 | 武威 | 廣東 | 環境保護 | 自然保護 | 惠東 | 葫蘆島 | 景點 | 北京 | 新泰 | 青雲山 | 小泰山 | 礦山 | 開發區 | 鉬礦 | 研究院 | 更多結果... |
|
|
蓮花山鄉 | 蓮花山莊 | 蓮花山階 | 蓮花山寺 | 蓮花山站 | 蓮花山鎮 | 蓮花山脈 | 蓮花山村 | 蓮花山美 | 蓮花山港 | 蓮花山西 | 蓮花山北 | 蓮花山路 | 蓮花山期 | 蓮花山組 | 吉林蓮花山 | 長安蓮花山 | 蓮花山溫泉 | 話說蓮花山 | 巴中蓮花山 | 竜岩蓮花山 | 蓮花山社區 | 萊蕪蓮花山 | 西上蓮花山 | 金秀蓮花山 | 蓮花山公園 | 千朵蓮花山 | 武威蓮花山 | 鄂州蓮花山 | 臨夏蓮花山 | 蓮花山景區 | 海豐蓮花山 | 九頂蓮花山 | 蓮花山碑林 | 新泰蓮花山 | 番禺蓮花山 | 廈門蓮花山 | 蓮花山崑溪 | 九泉蓮花山 | 蓮花山銅礦 | 蓮花山美食 | 蓮花山總站 | 蓮花山梅傢 | 蓮花山堇菜 | 蓮花山黃耆 | 西嶽蓮花山 | 蓮花山萊蕪 | 蓮花山金佛寺 | 蓮花山風景區 | 蓮花山滑雪場 | 寧都縣蓮花山 | 蓮花山聖水寺 | 蓮花山花兒會 | 蓮花山居委會 | 長安蓮花山莊 | 蓮花山旅遊區 | 蓮花山工業區 | 湖北鄂州蓮花山 | 平邑蓮花山中學 | 甘肅康樂蓮花山 | 古風·西上蓮花山 | 平邑蓮花山社區 | 蓮花山森林公園 | 深圳蓮花山公園 | 蓮花山崑溪社區 | 大連市蓮花山寺 | 蓮花山交警中隊 | 蓮花山古采石場 | 蓮花山粵海酒店 | 蓮花山旅遊風景區 | 廣州蓮花山風景區 | 東莞蓮花山莊酒店 | 廣州蓮花山旅遊區 | 北京蓮花山滑雪場 | 竜岩市蓮花山公園 | 蓮花山旅遊度假區 | 蓮花山溫泉度假村 | 東莞長安蓮花山莊 | 番禺蓮花山風景區 | 蓮花山自然保護區 | 梧州市蓮花山醫院 | 鄂州市蓮花山醫院 | 蓮花山粵海度假村 | 蓮花山莊六福海鮮 | 千朵蓮花山的來歷 | 廣東汕尾海豐蓮花山 | 廣州蓮花山粵海度假村 | 蓮花山地質遺跡園區 | 甘肅省臨潭縣蓮花山 | 官馬蓮花山國傢森林公園 | 澄海蓮花山溫泉度假村 | 蓮花山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 北京蓮花山旅遊促進會 | 東莞長安蓮花山莊酒店 | 蓮花山(萊蕪) | 甘肅蓮花山國傢森林公園 | 武威市蓮花山旅遊有限公司 | 蓮花山溫泉度假村碧沙 | 惠東蓮花山白盆珠省級自然保護區 | 蓮花山計算機視覺和信息科學研究院 | 廣東惠東蓮花山白盆珠省級自然保護區 | 吉林娃哈哈蓮花山食品有限公司 | 蓮花山白盆珠省級自然保護區 | 番禺市香港蓮花山珠寶城實業有限公司 | 蓮花山珠寶城寶明首飾有限公司 | 甘肅蓮花山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 甘肅義順蓮花山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 甘肅省蓮花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第一門市部 | 甘肅蓮花山天然山泉水有限責任公司 | 臨潭縣蓮花山大酒店有限責任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