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南苑鄉:鄉政府駐大紅門南裏11號樓,面積56.74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編100075。轄15個村委會
行政村:南苑、槐房、新宮、右安門、花園、馬傢堡、西鐵營、大紅門、果園、東羅園、石榴園、時村、東鐵營、成壽寺、分鐘寺。
110106203 南苑鄉
110106203200 西鐵營村
110106203201 右安門村
110106203202 花園村
110106203203 馬傢堡村
110106203204 東羅元村
110106203205 果園村
110106203206 時村
110106203207 石榴莊村
110106203208 大紅門村
110106203209 東鐵營村
110106203211 分中寺村
110106203212 南苑村
110106203213 槐房村
110106203214 新宮村
(以下為不同來源的2002年資料)
南苑鄉位於北京市區南部,豐臺區東部,北與崇文、宣武相接,南與大興區接壤,東與朝陽區相連,西與花鄉、盧溝橋毗鄰,鄉域內有9個辦事處。面積為57.2平方千米,2002年總戶數10908戶,常住人口26758人。轄15個行政村:分鐘寺村、西鐵營村、果園村、槐房村、東鐵營村、成壽寺村、石榴莊村、馬傢堡村、東羅園村等。(根據豐臺年鑒) |
|
地理方位:南苑鄉位於豐臺區東部,距豐臺區區政府10公裏。地處永定河衝擊扇平原,地勢平緩,西北略高,東南略低,海拔42~36米,平均地形坡度在5%左右。涼水河及其3條支流自西北嚮東南流過。行政區劃:南苑鄉轄區面積52平方公裏,總人口26758人,現有15個行政村,設15個村委會。行政區劃沿革:1948年,大紅門以南地區屬北平市南苑區,北部屬北平市第十五區,後兩區合併,曾改名23區、14區和11區。1952年8月,11區改名為南苑區,1958年8月,南苑區建製撤銷,原地區分別劃歸大興縣和豐臺區,1958年8月成立南苑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建南苑農村辦事處,1987年2月又改建南苑鄉人民政府。重要商業區:南苑鄉的大紅門服裝商業街就坐落在南中軸路上,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知名的品牌效應是大紅門服裝經營的優勢。大紅門服裝産業在區、鄉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引導支持下,通過來自五湖四海的廣大商戶的共同努力,經過20年的發展,大紅門地區目前已形成20多傢中等規模以上的服裝批發市場,吸引了浙江、廣東、福建和江蘇等地區的大量貨源和資金,日貨物吞吐量達1600噸,高峰時日貨物吞吐量達2000多噸,年交易額近300億元,占北京市同類商品交易額的54.5%,已成為長江以北地區最大的服裝集散地,它的産品不但輻射全國各地,還遠銷歐洲、俄羅斯、烏剋蘭、朝鮮半島等國傢和地區。城市建設與規劃:南苑鄉在城市化進程中建設步伐加快,鄉村建設規模有序發展。南苑鄉不斷改革、調整、完善、創新,始終堅持以規劃為竜頭,加快全鄉産業結構調整和舊村改造步伐,槐房、新宮、時村、果園、右安門、成壽寺等村舊村改造已初具規模。其中時村村一、二期開發慧時傢園、都市緑洲,槐房村開發的城南嘉園,右安門村開發的星河城,成壽寺村開發的世紀風景,鄉永聯開發公司開發的瑞麗江畔等已經成為南城較有影響的樓盤項目。根據兩代會提出的“加快城市化建設,全面實現‘四七二’總體發展”的目標,全鄉規劃建設進一步得到發展,年開復工面積180.8萬平方米,其中年內新開工面積92.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01.4萬平方米;強化路網建設,完成了方莊路南延工程1.5公裏,右外大街路南延2.9公裏,馬西路南延工程也正在開工建設,將進一步為地區發展優化環境。 |
|
南苑鄉位於北京市區南部,豐臺區東部,北與崇文、宣武相接,南與大興區接壤,東與朝陽區相連,西與花鄉、盧溝橋毗鄰,鄉域內有9個辦事處。面積為57.2平方千米,2002年總戶數10908戶,常住人口26758人。轄15個行政村:分鐘寺村、西鐵營村、果園村、槐房村、東鐵營村、成壽寺村、石榴莊村、馬傢堡村、東羅園村等。(根據豐臺年鑒)
鄉政府駐大紅門南裏11號樓,面積56.74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編100075。轄15個村委會:南苑、槐房、新宮、右安門、花園、馬傢堡、西鐵營、大紅門、果園、東羅園、石榴園、時村、東鐵營、成壽寺、分鐘寺。
行政區劃:
南苑鄉轄區面積52平方公裏,總人口26758人,現有15個行政村,設15個村委會。行政區劃沿革:1948年,大紅門以南地區屬北平市南苑區,北部屬北平市第十五區,後兩區合併,曾改名23區、14區和11區。1952年8月,11區改名為南苑區,1958年8月,南苑區建製撤銷,原地區分別劃歸大興縣和豐臺區,1958年8月成立南苑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建南苑農村辦事處,1987年2月又改建南苑鄉人民政府。
南苑鄉經濟支柱産業之一:大紅門紡織品行業
位於京城竜脈——南中軸路上,北起南三環木樨園,南至涼水河北岸。形成了以批發流通為主,帶動産銷的商品流通市場體係,構成了較規模的大紅門服裝商業圈。整個商業區域內共有服飾、紡織品、鞋帽等綜合市場24傢,各類商戶7000多個,總營業面積24萬平方米,纍计投資5.1億元人民幣,年總交易額300億元人民幣,是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最大的服裝集散市場。大紅門服裝商貿區經過3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依托華北,面嚮全國,輻射亞歐的服裝輕紡産品集散地。
(一)服裝産業的發展和市場需求是大紅門服裝商貿區發展的基礎
服裝專業市場是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産物,它與服裝産業發展和社會需求密不可分。大紅門服裝商業圈形成於上世紀80年代,最初由服裝企業和經銷商戶自發聚集而成。到90年代初,京溫、大紅門服裝商貿城、新世紀等服裝市場相繼建成,大紅門初步實現了從大棚經濟到現代化市場的跨越。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部門因勢利導,統一規劃,使大紅門服裝商貿區成為北京服裝流通領域的重要交易場所。南苑鄉政府是大紅門服裝商貿區的投資主體,2006年南苑鄉納稅3.6億元,其中大紅門商貿區納稅額占30%,並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業問題。
1.區位優勢明顯,發展空間巨大。《大紅門服裝商貿區》位於北京南中軸路兩側,北距天安門5公裏,臨北京著名的商業中心——前門、大柵欄、天橋,這一地區,“老字號”林立,是2008年奧運期間的重要商貿區;南接大興服裝生産聚集區,是保證大紅門經營戶産品迅速上櫃的基地。大紅門地區交通便利,客商雲集,適宜建立一個具有設計、製造、信息、物流、服務多功能為一體的完整服裝商貿核心區體係。
大紅門地區擁有充足的發展空間,有連片的可供開發利用的土地,有條件結合北京現代化城市規劃風格和市場全面升級演變的需要,合理配置展示、倉儲、物流、配送、服務等的配套産業,建設品牌化、規模化、現代化的大紅門服裝商貿核心區。
2.市場已具規模,輻射全國各地。大紅門成熟的市場環境,為其締造了無限商機。目前商貿區內現有各類服裝、鞋帽、輔料、紡織品、日用百貨交易市場39傢,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15000個攤位,日貨物吞吐量2000噸左右。商貿區內多種經營模式混合發展,即批發、代理、加盟等經營模式交叉使用,多資源經營。從面料供應、成衣加工到批發零售等,各環節一應俱全。年交易額占北京紡織服裝鞋帽年交易額的54.5%,交易産品覆蓋華北、東北、西北三北地區,是北京、天津、內蒙、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等省市重要的服裝物流中轉地。還遠銷歐洲、俄羅斯、烏剋蘭、朝鮮半島等國傢和地區。
3.産業特色突出,各地品牌雲集。大紅門服裝商貿核心區是以服裝産業鏈為主綫建造和發展的,南苑鄉已對“大紅門”商標註册,並設計了VI標識。商貿區內一批國內外知名服裝品牌入駐,例如華倫天奴.露迪、夢特嬌、凱普狄諾、金利來、雅戈爾、卡丹路、蘋果、纖絲鳥、李寧、背靠背、鹿王、鄂爾多斯、賽琪、佐羅世傢、布宜坊、聖天狐、彬依奴、英偉、阿依蓮、喬頓、勁霸、七匹狼、恆源祥、申花、東方夫人、太子竜、紅豆、安慧子、維格、奧豹、都市女秀、諾曼琪、西域駱駝、波斯登、雅璐、南極人、佐丹奴、方仕、彬彬、迪奧、花花公子、金盾、袋鼠、卡帝樂鰐魚、威銘、報喜鳥、三槍、賓度、啄木鳥、夏蒙、藍威竜、安踏、紅馬蟻、康奈、紅蜻蜓、聖大保羅、金猴、森達、雙星。市場與這些企業及代理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國內很多著名服裝企業就是依靠“大紅門”發展起來的。目前,還不斷有新的企業要求進入市場經營,營業場地一直供不應求。
4. 政府大力支持,地位日顯重要。北京的服裝産業要在服務全國中壯大發展自己。北京市在《促進北京時裝産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調整優化服裝商業佈局,打造不同特色的品牌街區以滿足不同需求為着眼點,對現有的商業設施進行調整和完善,進一步形成具有北京特色和現代氣息的不同時裝類別、不同功能、多種檔次的商廈、街區和分銷中心。”
為提升大紅門地區服裝市場的競爭力,2003年豐臺區政府引入服裝商業核心區CBC(Clothing Business Center)概念,擬以服裝産業為核心,結合相關配套産業(物流、貿易、教育、營銷服務等)形成特色商業區域,計劃啓動五大係統建設,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大型購物廣場、生活配套服務、信息服務係統、物流儲運係統和生態環境係統。2005年,北京市委書記劉琪到大紅門地區調研時指出:大紅門地區要圍繞服裝銷售、展示等,大力發展優勢産業,把豐臺大紅門地區建成中國北方服裝集散地,使服裝産業成為豐臺區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帶動豐臺區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來自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大紅門服裝商貿區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優越的地理位置、龐大的規模和客戶群體以及市、區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為在大紅門打造北京“時裝之都”的服裝商貿核心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
地理位置:
南苑鄉位於豐臺區東部,距豐臺區區政府10公裏。地處永定河衝擊扇平原,地勢平緩,西北略高,東南略低,海拔42~36米,平均地形坡度在5%左右。涼水河及其3條支流自西北嚮東南流過。
行政區劃:
南苑鄉轄區面積52平方公裏,總人口26758人,現有15個行政村,設15個村委會。行政區劃沿革:1948年,大紅門以南地區屬北平市南苑區,北部屬北平市第十五區,後兩區合併,曾改名23區、14區和11區。1952年8月,11區改名為南苑區,1958年8月,南苑區建製撤銷,原地區分別劃歸大興縣和豐臺區,1958年8月成立南苑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建南苑農村辦事處,1987年2月又改建南苑鄉人民政府。
重要商業區:
南苑鄉的大紅門服裝商業街就坐落在南中軸路上,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知名的品牌效應是大紅門服裝經營的優勢。大紅門服裝産業在區、鄉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引導支持下,通過來自五湖四海的廣大商戶的共同努力,經過20年的發展,大紅門地區目前已形成20多傢中等規模以上的服裝批發市場,吸引了浙江、廣東、福建和江蘇等地區的大量貨源和資金,日貨物吞吐量達1600噸,高峰時日貨物吞吐量達2000多噸,年交易額近300億元,占北京市同類商品交易額的54.5%,已成為長江以北地區最大的服裝集散地,它的産品不但輻射全國各地,還遠銷歐洲、俄羅斯、烏剋蘭、朝鮮半島等國傢和地區。
城市建設與規劃:
南苑鄉在城市化進程中建設步伐加快,鄉村建設規模有序發展。南苑鄉不斷改革、調整、完善、創新,始終堅持以規劃為竜頭,加快全鄉産業結構調整和舊村改造步伐,槐房、新宮、時村、果園、右安門、成壽寺等村舊村改造已初具規模。其中時村村一、二期開發慧時傢園、都市緑洲,槐房村開發的城南嘉園,右安門村開發的星河城,成壽寺村開發的世紀風景,鄉永聯開發公司開發的瑞麗江畔等已經成為南城較有影響的樓盤項目。根據兩代會提出的“加快城市化建設,全面實現‘四七二’總體發展”的目標,全鄉規劃建設進一步得到發展,年開復工面積180.8萬平方米,其中年內新開工面積92.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01.4萬平方米;強化路網建設,完成了方莊路南延工程1.5公裏,右外大街路南延2.9公裏,馬西路南延工程也正在開工建設,將進一步為地區發展優化環境。
經濟發展:
2003年南苑鄉國內生産總值5.3億元,其中第三産業4.3億元,占81%;比上年的77.3%增加3.7個百分點。近年來,結閤城市化進程的步伐南苑鄉對第二産業采取鞏固、調整和完善的戰略,同時大力發展適閤城市化進程要求的第三産業,堅持以土地規劃為竜頭,加快舊村改造和土地開發的速度,使全鄉的第三産業和稅收都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長,稅收的增長以地方稅最為明顯。 |
|
- : Nanyuan township
|
|
南苑 |
|
花園村 | 京都輕紡城 | 果園村 | 東鐵營村 | 南苑村 | 右安門村 | 大紅門村 | 成壽寺村 | 槐房村 | 西鐵營村 | 馬傢堡村 | 分鐘寺村 | 石榴園村 | 東羅園村 | 新宮村 | 石榴莊村 | 分中寺村 | 東羅元村 | 時村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