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龙泉寺联系方式 地址:位于内蒙古喀喇沁旗锦山镇西北三公里。
邮编:024000 龙泉寺投诉电话 赤峰市旅游投诉电话:0476-8380833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投诉电话:0471—628265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龙泉寺景区荣誉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寺门票价格 15元 龙泉寺节庆活动 烧香祭寺等活动。 龙泉寺开放时间 8:00-18:00 龙泉寺最佳旅游时间 这里处于暖温带向寒带的过渡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因地形以沙漠、草原等为主,所以日照较强,来这里旅游,一定要准备一些防晒品。 龙泉寺交通图 龙泉寺特别提醒 1、禁止向寺院扔废物、吐口水。 2、忌坐在门坎上。 3、在没有征得寺院内的人同意前,最好不要乱拍人像。 龙泉寺美食 赤峰的饮食特点仍以内蒙古草原风味为主,大街上有很多出售风味小吃的摊点,多以烤制的面食为主,具有酥脆香甜的特点,如哈达火烧、对夹(一种饼夹肉)等。此外,就是在内蒙古各地都可见到的手扒肉、烤全羊和各种各样的奶制品。
赤峰的风味食品有哈达火烧、哈达饼、对夹、手扒肉、烤全羊、奶制品。
龙泉寺住宿 入住在寺院里的厢房或寺庙附近的旅馆。 龙泉寺购物 土特产有达里名鱼、鹿系补品、宁城老窖酒、巴林美石、林西水晶、长城挂毯、青铜制品。 龙泉寺交通 赤峰长途汽车站有旅游专线直达。 龙泉寺玩法 游玩龙泉寺的古典建筑的构造,欣赏只石狮是用院内天然生成的一块岩石就地取材雕成的,此种雕法为全国罕见。东西配殿前各立有一座高3.2米的螭首龟趺石碑,碑文清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龙泉寺位于喀喇沁旗锦山镇西北3公里处的狮子崖下,始建于元代,面积达5000平方米。
龙泉寺始建于元代延佑四年(1317年)。寺庙布局以山势三进三阶形式而建,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山门居前院墙正中,近方型,高六米,五脊顶,四檐角翘起. 娱乐项目现在主要有:赛马、射箭、滑翔、滑沙、快艇、皮划艇、游泳、垂钓、水上游戏、奇石观赏、沙漠驼队探险等。
东西配殿前各立高3.2米螭首龟跌石碑一座,东为至正元年(1341年)所立“松州狮子崖龙泉寺住持慈光普济大师然公道行碑”,碑文清晰,记叙“延佑四年安西咸宁张智然大师见此地”‘山明水秀,境物幽深,似于尘世相隔’,于是‘去除瓦砾,剪剔荆榛。不数年间,山门佛殿,克日落成。厨库云堂,方丈僧舍,轮焕一新,莫不丹青斗彩,金碧争辉,灿然眩目’”。西为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所立喀喇沁右翼亲王,旗主再次重修的“龙泉寺记”碑。寺院中央有古松、古柏数棵。大殿位于最后,面阔三大间,四周有围廊,单檐歇山五脊顶,殿台在有石刻勾栏。殿前立有香龛。 寺后东侧山坡上有石窟一处,高阔各2米,深1.5米,内有石佛2尊。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奉皇太后之命赴盛京(沈阳)拜谒祖陵,途经喀喇沁旗,游龙泉寺后,龙心大悦,赠金马鞍为镇寺之宝,并赋诗赞龙泉寺曰:“古木苍山路不穷,霜林飒沓响秋风,临流驻跸归营晚,坐看旌旗落日红”。
1986年龙泉寺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为三进院落,前殿三间为天王殿,后面为寺院中心,东西两侧各有配殿。寺内古松古柏随处可见,还有不少石碑石刻。院中央有座大石狮,身长4.5米,头高1.1米,让人称奇的是,这只石狮是用院内天然生成的一块岩石就地取材雕成的,此种雕法为全国罕见。东西配殿前各立有一座高3.2米的螭首龟趺石碑,碑文清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
龙泉寺投诉电话石家庄市旅游投诉电话:0311-8606171986061715
河北省旅游投诉电话:0311-85814239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位于鹿泉市韩庄村的龙泉山上。龙泉山主峰高峻雄伟,树木葱茏,山上不乏各种珍稀植物。龙泉寺始建于金正隆二年,经历代修葺,形成了一个完整奇特的古建筑群。龙泉寺山门又称龙泉阁,门内两侧分立着四大天王塑像,东西两侧还有钟鼓二楼。山门以北是大雄宝殿。寺内有一眼龙眼泉水,堪称龙泉寺一绝,常年水清如镜。 |
|
龙泉寺联系方式地址:宁波余姚市龙山弄
电话:0574-62636199
邮编:315400龙泉寺投诉电话宁波市旅游投诉电话:0574-87291299
浙江省旅游投诉电话:0571—85117419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古刹龙泉寺:建成于东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年),仅迟于杭州“灵隐寺”10年,历史悠久;朱舜水纪念堂:原是朱氏老三房祠堂,堂名“崇孝祠”等。 |
|
龙泉寺投诉电话南京市旅游投诉电话:025-52260123
江苏省旅游投诉电话:025-8341818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龙泉寺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由唐代高僧鹤林素禅师募捐而建。唐代以后,渐渐衰落,明末,镜中禅师又募捐重修该寺,并易名为“通善寺”,清嘉庆辛酉年(1801年)又重修改回原名。1995年,当地政府及文化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对龙泉寺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论证,并对龙泉禅寺进行了全面修复,于1996年初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成为新的旅游景点。目前主要景点有龙泉禅寺、断臂崖、观音洞、龙泉、地藏殿等。断臂崖高6米,宽约12米,进深4米,前宽后窄,上尖下敞,形似一座佛龛。相传,南宋岳飞大战金兀术于牛首山,岳飞部下一员战将的胳膊被金兵砍断,便躲进这崖洞里养伤,后被当地百姓发现。为纪念这位抗金将领,当地百姓称这里“断臂崖”,称这座山为“断臂山”。观音洞洞高1.13米,宽0.81米,并供奉一尊石刻观音像。龙泉的泉水从岩石中渗出,汇集寺旁,成为小潭,潭深约有60厘米,宽亦如之,长约70厘米,水色黄而透明,密度很高。潭上有一石刻龙头,水是从龙嘴里淌出,故名“龙泉”。此二字标志,是民国26年冬(1937年)邹鲁所题,嵌在潭头石壁上。龙泉禅寺位于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办事处高家库村的将军山与断臂崖的峡谷深处,距中华门约7公里。有新修的水泥公路通往该寺,交通较便利。 |
内蒙古锦山镇龙泉寺 Inner Mongolia Jin Town, Longquan Temple |
龙泉寺位于内蒙古喀喇沁旗锦山镇西北三公里,海拔1200米的狮子崖下。寺西15米处有古井一眼,古称“龙泉”,常年泉水不枯,“龙泉寺”便由此而得名。1986年龙泉寺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寺始建于元代延祐四年(1317年)。寺庙布局以山势三进三阶形式而建,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山门居前院墙正中,近方型,高六米,五脊顶,四檐角翘起. 娱乐项目现在主要有:赛马、射箭、滑翔、滑沙、快艇、皮划艇、游泳、垂钓、水上游戏、奇石观赏、沙漠驼队探险等。东西配殿前各立高3.2米螭首龟跌石碑一座,东为至正元年(1341年)所立“松州狮子崖龙泉寺住持慈光普济大师然公道行碑”,碑文清晰,记叙“延祐四年安西咸宁张智然大师见此地”‘山明水秀,境物幽深,似于尘世相隔’,于是‘去除瓦砾,剪剔荆榛。不数年间,山门佛殿,克日落成。厨库云堂,方丈僧舍,轮焕一新,莫不丹青斗彩,金碧争辉,灿然眩目’”。西为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所立喀喇沁右翼亲王,旗主再次重修的“龙泉寺记”碑。寺院中央有古松、古柏数棵。大殿位于最后,面阔三大间,四周有围廊,单檐歇山五脊顶,殿台在有石刻勾栏。殿前立有香龛。 寺后东侧山坡上有石窟一处,高阔各2米,深1.5米,内有石佛2尊。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奉皇太后之命赴盛京(沈阳)拜谒祖陵,途经喀喇沁旗,游龙泉寺后,龙心大悦,赠金马鞍为镇寺之宝,并赋诗赞龙泉寺曰:“古木苍山路不穷,霜林飒沓响秋风,临流驻跸归营晚,坐看旌旗落日红”。 |
湖北省黄冈市龙泉寺 Longquan Temple in Hubei Province |
又名祈雨寺,位于黄冈雁门寨下,寺前有一20平方米的石洞,名曰“玉帝洞”。洞前有一天然石钵,寺前下方是有名的千层堰。相传,古时候每次下雨,铺头坳的东边大雨倾盆,西边却是星星点点,以至人畜长期缺水,禾苗干枯。西边的农民眼巴巴地仰望着雨水,有时成群结队的到铺头坳的东边雨界(降雨时明显的分水岭)沐浴、朝拜、求雨。这一情景被玉皇大帝知道后,带龙王亲自到此巡察。玉帝被西边农民求雨的诚心所感动,吩咐龙王立即降雨于西边,并告诉人们,以后干旱时,只要大家在显眼的石礅上立起旗竿,并被锣打鼓,就会立降大雨。待洞前石钵水满后,就倒竿息鼓,雨就会骤停。从此,人们每逢干旱季节,就砍来楠竹,系上彩带,打鼓鸣号,叩拜祈雨,每求必应。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玉皇
大帝和龙王爷,在洞前修了一座庙,即龙泉寺。因战乱屡遭摧毁,如今又按原样进行了复修。
传说明朝兵部尚书刘天和游览龟山时,察看此处地势,决定个人出资,在此修筑千层堰,还亲坐在石椅(此石被称为椅子石,现保存完好)上监工,他提出:“修好千层堰,永不求天”。被龙王爷知道此事后,怒道:“三年不下雨,看你求不求天?”随即霹雷一声,将刘天和从石椅子上炸飞下来。
解放后,当地政府多次组织民工开山凿石,修筑千层堰及主干延伸渠道,提出“修好千层堰,永远不求天,立功当模范,万古把名传。”如今,南北两边修通道4000余米,灌溉农田3000多亩,此处的水流还是大坳水库的重要源头。 |
广东省惠州市龙泉寺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Longquan Temple |
位于惠州佛岭村,占地约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建于明成化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抗日战争时期,此处曾设立过东江纵队东进部队指挥部,东纵曾生司令员曾在这指挥过“保卫稔平”的战斗。整个寺庙为悬山式结构,台梁式与穿斗式混合结构,花岗岩石条构架,为岭南地区罕见的屋顶构架,被建筑专家、学者所关注。 |
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 Longquan Temple Mount Wutai in Shanxi Province |
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 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 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南5公里九龙岗山腰,故又俗名九龙岗。龙泉寺原为杨家将家庙,寺旁有泉曰龙泉,寺由此而得名。 始建于宋代,民国初期重建,占地15950平方米,殿堂僧舍165间。现存影壁,台级,牌坊和三座院落。
影壁中间镶嵌有一石雕刻,文殊骑狮居中,人物花卉满布四周,构图严谨,神情逼真。向北登108级台阶即达山门,门前汉白玉石狮一对,勾栏小拱桥一座,石牌坊一座,旗杆高耸于两侧,雕工均佳。其中石牌坊最引人神往,从基石,抱柱,斜戗,额枋,斗拱到瓦顶,脊兽,无一不是精雕细刻,人兽,花卉,流云,山水等分布殿内,玲珑剔透,它共有三门六柱,呈“一”字形,整体雄伟壮观,巧夺天工,据说是由工匠耗时六年才建成。牌坊上刻有89条蛟龙,鳞爪俱现,神态逼真;人物表情栩栩如生。游人观后,无不交口称赞,印象深刻。寺内三座院落横向排列,相互串通,又各有山门,自成风格。东院为殿院,依地势分前后两进,除山门外,中线上还有佛殿两座,围枝厢房配殿,塑像俱存,彩绘房和献亭,曲廊环绕,双塔高耸,其中普济禅师塔雕尤为精致。距龙泉寺西北里许的山坡,有一座杨业的瘗骨塔,六角,、三级,高约10米,。传说杨业死后,五郎将其尸骨葬此,并建塔纪念。宋太宗后来追封杨业为杨令公,故后人称此塔为令公塔。 |
甘肃省平凉市龙泉寺 Pingliang, Gansu Longquan Temple |
崇信龙泉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芮河北岸,国家AA级旅游区,距崇信县城1公里,背依风翥山,山高300多米,沟壑纵横,松柏成荫,山涧有一雕塑飞龙,口吐喷泉,声震四野,雾起山谷,阳光一照,成彩虹挂与山腰,映与龙侧,使人大有身临仙境之感,这就是著名的龙吐彩虹奇观。
主寺建设在中台,殿后石壁高数丈,石壁中有300多米长的水系,水溢岩石,百泉争流,聚者为露,散者为雨,垂者为星,注者为旒,潺潺有声,形成两处大泉,一为浓露泉,二为贯珠泉,特别是贯珠泉飞岩欲坠,泉中绿草茵茵,游鱼从容,岩面流水如丝如缕注入泉中,楼阁映于水际,石桥弯折其上,别有一番江南园林趣味。清顺治县志记载,“贯珠泉为陇东第一泉”。明崇信知县柳仲庭诗曰:“龙泉山中古佛堂,流水潺潺绕后廊,人道蓬莱无处觅,谁知仙境在斯方。”龙泉寺门前有一片平坦宽畅的广场,建有门庭和三块石碑。穿过门庭,在越过沟谷之处架有一座高高耸峙的白色桥梁,拱洞圆且高,酷似古时官馆的玉带模样,桥仿照颐和园某桥而造。
过桥上山,几十个水泥台阶顶额而立,经过三段“一长陡一短平”的台阶道路,便出现了“芮谷圣境”牌坊门。此牌坊四柱三门,画染雕柱,悬挂着额匾和柱联题词,建造制作得颇为精致壮面。过了牌坊门不远,左首隔着浓绿树荫的沟谷中出现一条白色巨龙。水泥塑造的巨龙跟前,身长足有十余米,颈角翘空,四足驻地,身躯蜿蜿,鳞鳍重重,似有腾空而去之势。龙腹中装有水管,从高处启开水源开关,龙嘴里便会喷珠泻雾,辉映日光,云蒸霞蔚,造成十分绮丽壮观的景致。
再上去同道台阶渐渐变成“一短陡一长平”的缓行步。路掩映在两旁的绿荫之中,有杨柳桦松和各种灌木,花香鸟语,静谧、清凉、幽邃、馨芬,使从恍若走进了自然山林之中。在林木深处的转弯处,有一眼水井,口径约有尺许,清水满盈,明可鉴人,曰“洗眼泉”。登到了台阶的顶端,蓦然显出了一片飞檐翘脊的殿宇建筑。殿宇下方有一座跨越沟壑的“双桥步月”,是龙泉八景之一。桥长约9米、宽约4米,两边一米多高的栏杆全为石雕,栏杆柱头上是古狮和金瓜雕饰,栏壁上是“暗八仙”及琴棋书画图案。过古桥,有一红色古崖上书“浓露泉”崖面上岩水从高处簌簌落下,到低处汇成密集的珠串或细流倾注到崖脚下的长泉之中,由此上去便到殿宇之前,三座并排建筑的大殿,飞檐斗拱,画梁绘栋,殿中均有彩色塑像。庭院中尚有一松一柏,高过十余米,亦不失为一景观。稍上,毗连的有两层楼亭建筑,楼下为茶座,两边有台阶可登亭,亭曰“晴雨楼”,此楼后面是“贯珠泉”,在数十米曲折壁立的的山崖上,有一古柏,乃“千年以上物也”,霜皮黛色,鳞爪森然,形似肖龙,龙伏于泉,龙泉寺因此而得名。滑流着倾如雨帘的山泉,使人恍若置身于一个灵异的非凡的龙的世界。龙泉寺隆冬三景更迷人,一曰苔痕衬绿,二曰泥纹翠秀,三曰寒冰姝异,独具有特色。
崇信县城北的龙泉寺,这里水流淙淙,树木葱郁,鸟鸣婉转,曲径通幽,俨然一个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龙泉寺现为国家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始建于何时,史料不详,但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也已经460多年了。龙泉寺由山麓林带、芮谷、东台、中台、西台等几部分组成,中台为胜景区,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东、西二台向南突出,环抱芮谷、中台。东台旧有公刘庙、洪元宫、东岳庙,现新建谷风亭,其下小岗有慧芳亭,系港胞梁慧芳女士捐资所建。西台原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及忠烈祠,内奉在抗日战争中为国牺牲的张自忠、王铭章、代安澜等烈士,但均毁于文革。漫步西台,迎面有一石碑,上书“齐家文化遗址”,字迹笔力遒劲,为当代书坛巨匠启功先生手书。这里发现的文化层距地表1.8米~4.4米,裸露在半崖上有袋型、锅底型灰坑,断层内有众多石器和各种陶器,纹饰丰富奇特,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距山不远的另一面山坡上,有著名的李元谅墓,这里长眠着战功卓著、封王授爵的唐武康郡王李元谅,这座大墓连同县城内的李元谅寝宫,一同讲述着将军抵御吐蕃、筑城会盟、德被民生的传奇故事。
芮谷沟口有山门,内有玉带桥,谷东有长640米的登山石级。玉带桥上约20米有虎门,因其旁有人工雕凿之下山虎而得名。虎门西之谷中,有龙喷溪水奇观,有仿古水车翻转不停。谷中溪水长流、潺潺有声,谷旁及东西山坡林木茂密,荫影蔽日。至山腰则沟谷尽而中台现。中台东西长约130米,最宽处不过15米,窄处仅7、8米而已。此处建筑最为密集,东有三霄殿,西有大佛殿,两殿高瓴敞廓,宏伟壮观。龙泉寺本是佛教诵经坐禅之地,香火绵延不断,为崇信古时最大的佛事胜地。道教见此名山亦想坐观修道,于是一山容纳二教,释道并存。这里殿、阁、洞、窟、龙应有尽有。悬崖上凿有三清、玉皇、药王、龙王、睡佛、三官、儿女、菩萨、吕祖、庄子、梁家祠堂等十一洞。大佛殿西侧滴水崖前有鱼池,名曰“化鱼沼”,面积约10平方米,水深1米,原养五色鲤鱼,今新殖小鱼,长约寸许,活跃池中煞是可爱。中台西侧悬崖名“瀑珠岩”,岩上有千年古柏突兀在绝壁悬崖之上,犹如蟠龙,龙须翠绿,鳞爪森然,神形兼备。悬崖下水流如注,淅沥声声,泉水清澈而涟漪不断,与龙呼应,动静结合,自然和谐。上有蟠龙腾跃,下有泉水叮咚,龙泉寺之名由此而来。“龙泉”又名“贯珠泉”,因岩上水流注泻,凌空而下,水落池中,声似贯珠,故名。贯珠泉旁建有两层亭式楼台,命名“晴雨楼”,设计独具匠心,构建新颖别致。登此楼面南可俯瞰芮谷密林,微风过处,枝柯摇曳,绿不见底;面北即可直视“古柏龙蟠”、“芮谷深处”等景观。身居晴雨楼,品茗聊天,风铃叮当,滴水之声不断,如秋雨绵绵;出外抬头看天,则朗朗晴空。
龙泉寺奇特之处在于一年四季滴水不断,寺因之闻名,山因之增色。龙泉水经国家地质矿产部化验,为优质天然矿泉水,其中每升水中含锶0.392毫克~0.630毫克,比一般水质高出数倍,具软化心脑血管、生津利尿之功效。崇信人更是珍惜这天赐圣水,每天清早,晨练的人们或三五成群,徒步前往,或男女结伴,以车代步,皆手提塑料桶前往汲取洁净泉水,来来往往,渐成崇信县城一道独特的风景。
碑林也是龙泉寺一个颇具看点的人文景观。龙泉寺所立石碑,依照地势,随处可见。启功、欧阳中石、王遐举等书家的墨迹屡见于碑刻。
龙泉胜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为传统庙会,游人如织,仅初二当天上山朝拜观光者就多达万人以上。古代文人骚客概括龙泉形胜为八景:
古柏龙蟠 在龙泉寺的“芮谷深处”,古柏颇有飞龙腾空之势。树冠倒悬扑地,形似渴蛟饮涧,瞰视着“贯珠泉”垂濂,凌空流烟飞雨,犹如游龙吐水。弯曲而盘旋的苍枝老杆,横攀悬岩,恰如虬龙蜿蜒于峭壁,鳞甲森然。
早在三百四十多年前,它就以“古柏龙蟠”被誉为芮谷八景之一。《韶山文抄》记载:“岩上有柏,形似龙,岩下有泉,故曰龙泉。”龙泉寺之名源出此柏。
这棵树盘踞悬岩,不沾沃土,默藏芮谷,清幽拔俗,傲然倒卧,如逸仙细听“贯珠泉”流水之琴音,似隐士静观“筛子湫”芦丛之游鱼。每当严冬骤降,群芳逃遁的时候,它更显示出老而不僵、干而不枯的特性。
古柏的龙态神姿,拨动了历代游人墨客的吟咏雅兴,许多人为之写下了赞颂的诗词歌赋。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崇信知县唐受桐在《游龙泉寺》诗里就有“柏龙竹凤今犹在,玉洞冰壶候已赊”的描写。民国11年(1922年),崇信知事曹英所写的“霜皮黛色已忘形,蟠石孥云拂紫冥,破壁应知飞有日,微将鳞爪示山灵”(《龙泉古柏》)诗句也是对这棵古柏的绝妙写照。而古老的民间传说,对龙柏则有更形象的诠释:传说唐朝魏征梦斩泾河老龙之后,老龙得助于王母娘娘的点化,化柏伏于龙泉寺的悬崖峭壁之上,而崖下的泉水,便是老龙流下的悔恨的眼泪。
灵沼鱼化 沼深五尺许,水从石缝出。蓄养五色鱼于沼中,欣游浅底,活泼可爱,堪称一景。清世祖顺治十七年(1660年),崇信知县武全文题为“化鱼沼”。
瀑珠听雨 西崖高百尺,势如倒悬,百泉注泻,水似贯珠声,故曰“贯珠泉”。
双桥步月 桥长三丈许,横挂于山腰,南接灵官楼,北通三清洞,原名遇仙桥,后更名双桥,取慈航普渡之意。
莲台晓日 台在寺东1里处,层峦叠翠,望之如莲形,登台观晓日之出,霞光映辉,气象万千。圣母灵湫在此。原有三台,今存其一。
高原秋风 寺东西各一原,势如左右掌,俯视汭川,一览无遗。崇山红叶,汭川白芦尽收眼底。西有纵游原、观汭峰,东有望远陵、登高坪,俱为远眺之基。
湫池霖雨:池在坡下,面积不广,池水明空如镜,终年满而不溢。据传,乡人祈雨辄应,知县武全文感其恩题曰“灵应湫”。
芮谷烟霞 寺东建公刘庙,西为芮谷庄,石崖刻有“芮谷深处”四字,字大如斗,笔势遒劲。夏秋之晨,常有薄雾从芮谷漫出,流烟飞霞,气象壮观。
近年来,经过不断修葺重建,龙泉寺渐具规模,景观何止八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崇信县按照“生态旅游县”的定位,确定了数条以龙泉寺为中心的旅游线路,这座陇上名胜以她独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
北京市凤凰岭龙泉寺 Longquan Temple, Beijing, Phoenix Ridge |
龙泉寺座落在北京西山凤凰岭山脚下,始建于辽代应历初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山门前两株遒劲的翠柏有六百多年,寺内还有两棵粗壮挺拔的银杏树和两株古柏,都已有千年树龄。原址坐西朝东,寺内一座独孔古石桥现今还保存完好,这是当年第一代住持继升和尚募化修建的,人称金龙桥。寺东百米有继升和尚塔,据说继升和尚圆寂那天,天空祥云万里,地面百鸟啼鸣,僧众诵经四十九天,该塔发出淡雅的檀香味持续三年之久。
龙泉寺附近有大觉寺、上方寺、黄普院、妙峰庵、朝阳洞等寺院遗址,在历史上这一地区佛教非常兴盛。龙泉寺背靠的凤凰岭历史上又称驻陛山、神山、老爷山,山上有许多闭关修行的山洞,如三佛洞、玄元洞、修仙椅、仙人洞等,其中石壁上凿刻的佛像还比较完整。龙泉寺浴佛颂经法会仪式
明末寺院逐渐衰落,至清乾隆后期,昌平州府在原寺东侧,以金龙桥为中轴线,将寺院改建为坐北朝南,原寺称“西寺”,统称龙泉寺。解放前,庙会兴盛,广东香客募捐,在桥南东院建万缘茶棚,施茶施粥,普结善缘。抗战时期,内忧外患,龙泉寺渐趋沉寂。
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千年古刹迎来新的曙光。1995年,随着凤凰岭风景区的旅游开放,当地政府及诸善信开始逐渐恢复寺院原貌。2005年4月11日,龙泉寺正式开放成为佛教活动场所,并迎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主持寺务工作。这是北京海淀区建国以来第一所正式开放的三宝具足的佛教寺院。到目前为止,在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龙泉寺已成功地举办了五次法会,规模逐渐扩大,反响越来越好。 |
湖北省石首市龙泉寺 Longquan Temple City, Hubei Province, the first stone |
位于石首桃花山北面,沿艾九公路北行十四华里。背倚鹿角山峰,东望青竹沟,南临仙人洞,对峙红军树烈士陵园,是桃花山风景区北线的集中地带。
据《高僧传》记载,龙泉寺始于东晋,为东晋道安法师所建。历代香火鼎盛,到明代已盛极一时,是该地区重要佛教基地。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龙泉寺被毁,以后多年未能重修。1997年,从九华山佛学院毕业的天明法师,开始着手重建龙泉寺。他先后投下重资。在旧址上扩大建筑面积,全面破土动工,迄今为止,占地1000平方米的观音殿及配套房已经建成。殿内香烟袅袅、经声不断。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菩萨像,依次排列,给大殿添了肃立庄严的气氛。现在已向香客开放,可供游人观赏。 |
云南省丽江市龙泉寺 Longquan Temple in Lijiang, Yunnan Province |
位于丽江城西北7公里束河村古街旁,明土司木东建于隆庆年间,1983年重修。四合院式小院,北面主殿,虽不高大,但建设结构匀称和谐,四角房檐高桃,斗拱结构,额坊梁柱饰以各种鸟兽浮雕,翎栩如生。殿内绘有明代壁画,现存6铺,计21. 64平方米,皆为佛教内容,画面与白沙大宝积宫壁画不同,自成一体,独具特色,是明代丽江壁画的又一珍品。
龙泉寺得名于寺旁的龙泉湖,湖水清澈见底,寺庙沿湖而建,从大觉宫二楼围栏即可俯瞰湖水,景色煞是怡人.湖水沿穿行古街的小河流淌,为村民直接饮用. 河水比丽江古城的要清澈. 龙泉寺因其静谧的环境成为丽江古城纳西家庭春游夜餐的好去处.
河古街与丽江古城十分相似,整个布局以一个四方形的广场为中心,发源于龙泉的河水走街穿巷,只是规模比丽江古城小。 |
陕西省周至县龙泉寺 Zhouzhi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Longquan Temple |
位于周至县城东南10公里处司竹乡境内,龙泉寺是景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寺庙大秦寺的下院,明代的三位师父均钦赐度牒。据碑石记载,古刹始建于唐,有两顷之阔,原有大殿三重,钟鼓二楼,历来久盛不衰,香火不断,信徒众多,寺内松柏参天,寺前龙泉涌流。
如今的龙泉寺大殿,仍是三间,庙门朝北,依次排列,每排地阔七间,建房五间。主殿的楹联为:晨钟暮鼓警醒走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歧途迷路人。西侧均建有庑殿、僧舍、饭堂。在僧舍门前,有一株小桶般粗细,树龄在500年左右的木爪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龙泉古寺有一通文字秀美的明碑,嵌在大殿上,落款为大明成化七年岁次辛卯孟之云霄上吉日,碑文为“景泰五年岁次甲戌,适有丘木山大秦寺识达明心了悟生死师经三尽禅师法孙性了,性德,性善三人遇蒙皇上洪恩,钦赐度牒。三人相与语曰:大秦寺,此乃师祖之所造也,我等无功而寓之,本欲希福而返致其堕。由是辞师下山,游于司竹局。地方有龙泉古刹道场一所。北有源泉灵湫河波涛,南有秦岭之脉接其后,黑河绕其左,淇水经其右,中乃多秀多福地也。于是同心莫化、度其广狭、先建大殿三座,上堂僧仅有八十余众。”
龙泉古寺,因泉而名,泉在寺前10米处,青石砌成,成正方形,边长两米有余。泉北10米处,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清水溪,龙泉便是它的源头。龙泉四周翠竹成片,新笋刺天。溪水两旁绿树花荫、鸟语花香、寺东西之村、因寺而名,故称龙泉村。 |
河南省唐河县龙泉寺 Tanghe County, Henan Province, Longquan Temple |
位于唐河县湖阳镇东8公里处,始建于晋代,历代众多高僧在此参禅悟道,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游玩。素有“赛北京”之美称的湖阳龙泉寺,寨高丈五,连接九座山头,长九里十三步,气势雄伟壮观,自然景观青龙戏水,栩栩如生,鬼斧神工;莲花蓬佛,普渡众生;二百佛塔,翠柏映衬,巍巍壮观,寺北佛山乃哲学家冯友兰祖荫之地,其灵气造新几代人杰。 |
吉林省梅河口市龙泉寺 Jilin Meihekou Longquan Temple |
梅河口市五奎山龙泉寺为易地重建,原址位于号称“小奉天”的山城镇西街路北。光绪5年(公元1879年)4月建成,系佛教五台山龙泉寺分支,千山龙泉寺下院。
缘资建造的龙泉寺有正殿、配殿、钟鼓楼等,房屋54间,占地7,000平方米。寺院雕梁画柱,十分壮观。六十年代遭遇“文革”被视为四旧产物,房屋被占、佛像被毁、法器被砸、经书被焚、僧人离散。
1992年,梅河口市人民政府为积极落实宗教政策,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五奎山风景区龙山凤岭涧。重建龙泉寺。现有殿宇52间,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占地8万平方米。
龙泉寺的楹联匾额均出于国家级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沈鹏等名人之手,大雄宝殿、龙泉寺匾额为真金镶贴;寺内供奉佛像36尊,造型生动、雕刻精致,栩栩如生,最高的座像为6米高。 |
河北省石家庄市龙泉寺 Longquan Temple in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
龙泉寺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龙泉汉北岸台地上,东距石家庄14公里。龙泉寺历史悠久。据《鹿泉市志》记载,龙泉寺建于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龙泉寺东接翠屏,西连五寨,南接封龙,北临滹沱。金、元、明、清都曾修葺续建,形成了寺、殿、庙、亭遥相呼应,井、泉、池、碑完整奇特的古建筑群。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题咏甚多,金著名诗人元好问曾有"登高都说龙山好,以此龙泉是胜游"之佳句。
景区内峰峦层叠,丘壑起伏,纵横绵延,林果树木参差披秀,野花芳草覆盖山川,到处风景如画,四季景色宜人。建有鸳鸯亭、响碑亭等建筑,这里还有经幢等省级文物。
龙泉寺寺院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古朴典雅的大雄宝殿前池水清澈见底,鱼儿轻盈畅游;造型奇特的龙王堂顶梁柱上雕塑的五条彩龙,倒映在龙池中,波光粼粼,翩翩起舞;龙王堂后面山坡石壁上伸出"龙头",清纯的泉水从龙口源源流出。
下院又称接引殿,整个建筑宏伟壮观,还有祖师殿、药师殿、山门、彩壁、东西配楼等。 |
|
龙泉寺村 龙泉寺镇 龙泉寺乡 |
|
|
|
龙泉寺乡 | 龙泉寺村 | 龙泉寺站 | 龙泉寺镇 | 宿龙泉寺 | 龙泉寺塔 | 太山龙泉寺 | 十堰龙泉寺 | 福建龙泉寺 | 霸州龙泉寺 | 北京龙泉寺 | 千山龙泉寺 | 崇信龙泉寺 | 龙泉寺纳凉 | 龙泉寺景区 | 瑞昌龙泉寺 | 龙泉寺社区 | 小龙泉寺村 | 沈阳龙泉寺 | 龙泉寺石狮 | 喀喇沁龙泉寺 | 白龙潭龙泉寺 | 内蒙古龙泉寺 | 题龙泉寺绝顶 | 龙泉寺石井二首 | 再题龙泉寺上方 | 三太子和龙泉寺 | 元代狮子崖龙泉寺 | 龙泉寺戚继光诗碑 |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 | 次季和宿龙泉寺遇雪韵 | 崇信县龙泉寺管理所服务部 | 崇信县龙泉寺管理所 | 隆兴甲申仲冬回郡城宿龙泉寺遇雪 | 用儿子应时宿龙泉寺遇雪诗韵 | 彦桓奉檄将行同饭素于龙泉寺 | 胡义修推官再招彦桓与予同游龙泉寺 |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 |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 | 永登县龙泉寺镇农技推广服务部 | 永登县龙泉寺农村信用合作社 | |
|